荒野與我 - 我在高三團的這些年

我們正在做的事: 

圖、文/林其昌 (高雄分會親子團第三團翔鷹團團長,自然名:海鸚鵡)、
吳淑芳(高雄分會親子團第三團志工,自然名:小綠葉蟬) 

2021-12-10

    「5」這個數字很自然,除了伸手可見的5指,還是熱情打招呼不可少的~give me five。蝦米!我們家參加親子團滿5年了,親子團滿5年好快嗎?當你靜靜地回想起那一年、那一個月、那一場用心規劃的活動、那一個個孩子的臉龐時,其實一點也不快,因為你會努力的降速,以高級慢動作模式撥放,只為了能夠品味欣賞及感受那僅有的每一個畫面。

進荒野?笑死人了
    參加荒野親子團?帶孩子去接近大自然?笑死人了,小時候家裡附近除了士林電機(現在為天母SOGO百貨)算是大公司之外,鄰近的區域也有一片片的農田。暑假和同齡兄長一起到處跑童年最歡樂的時光,帶著竹竿及捕蠅紙到芝山岩抓知了(蟬)、揹著魚網到外雙溪抓魚、拔番薯控土窯、陽明山挖竹筍、天母梯田裡跑給水牛追等,大自然不是就在我們的旁邊嗎? 周末我自己帶孩子們去爬山、去野外踏青、去野溪游泳不就行了,加入甚麼荒野啊!?

不是屈服,而是讓自己好過日
    念書是唯一的家庭教育環境下,生長在高雄的小綠葉蟬(小綠)明顯是個不折不扣的都市小孩,但身為母親後,已拜讀許多李偉文老師的文章及書籍,也想到既然先生喜歡爬山涉水,何不帶著孩子一起參加這類團體,小綠連續兩年的說服,直到2016年我知道任何的理由都無法也不能阻擋她想要做的事,說直白一點,答應參加親子團能讓小綠開心,家裡氣氛就會好一些,我的日子當然也可以好過一些。之後因緣聚集時,在小綠的職場同事也是高三團的夥伴蔡可鋗(稻香)的介紹下報名參加,也希望透過親子團讓孩子們能夠多接觸自然。雖說從小生長都在台北,自認為可算是台北的鄉下人吧!但不同於現在全都是高樓大廈,說真的,那個年代老家士林應該還算接近郊區,接觸自然當然也算相當容易。

犧牲與說服~透過親自示範,只為了引導我進入
    因為家裡有3個孩子,加入時,即展開跨團活動,蟻、蜂、鹿三團讓我第一年在各團沾醬油式的跑來跑去,完全搞不清楚親子團及育成會活動在做甚麼,雖說認識了一大堆各分團夥伴,但能叫得出名字的卻少得可憐。小綠參加了我們家第一個基訓-蜂基,目的只是想透過她親自參加過,感受與內容非常好來說服我。不過對於原本就沒想透過參加團體去親近大自然的我而言,為了陪伴孩子,讓我不得不踏出在親子團的第一步,也因此開啟了我的第一個基訓~南蟻二基。

 
▲澄清湖小鬼當家之我們這一家

    因為孩子跨三團,剛好讓我有機會報名各基訓,當時的我心想~好吧!抱著「要參加就完全投入,不然就離開」的心態,我就好好地跑完親子團各個基訓,了解各基訓的內容,看看有怎樣的理由說服我。於是便從蟻基、蜂基、鹿基、與鷹基依序進行,然後才回到最核心也最重要的育成會基訓,至此,相關各分團結構、孩子的帶領重點及育成會團務等大致均已了解。隨後便再挑戰跨入進階訓及山豬訓,希望能更明白整體荒野親子團隊運作的目標與高度。花了兩年一個月的時間了解親子團各級訓練的完整全貌,也讓我更清楚荒野、親子團與自然環境及親子教育間的連結,有了清楚的認知後便回歸自我的消化了,當然那也是最難的部分,更是至今我仍需持續解鎖與消化的部分。

    一連串的完整參訓,除了讓我明白荒野親子團的核心及教育理念之外,在參訓的過程中前親子團總團長鄭弘杰(巒大杉)的兩句話「如果不必加入荒野親子團就可以做得更好,為什麼要加入親子團?」,「活動中,孩子是否感覺到因為我們的存在,社會和環境變得更好?」,這讓我找到了我這顆陀螺持續旋轉的目標,也給了我參加親子團最重要的理由,從此我決定留下來~為了孩子們。值得一提的是,在我上完全部基訓的2年後,小綠才去拿她的第二個基訓(中鷹二基),她也是慢慢尋找她自己留在親子團的意義。


▲小綠葉蟬完成中鷹二基後與第二任親子教育委員會召集人鄭弘杰(巒大杉)的合影

附加檔案大小
荒野與我Part 1- 我在高三團的這些年3.41 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