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護三崁店(下)文史篇

我們正在做的事: 

因為在三崁店糖廠舊宿舍區發現諸羅樹蛙,民間團體展開搶救行動,才知道這個地方。在拍攝過程中,慢慢接觸、了解土地的歷史,並擴及在這裡生活的人們所建構的地景與文化。由於諸羅樹蛙事件發展快速,拍攝就泛擴及各個層面,包括文史、生態都有,寫稿的時候發現,三崁店的東西實在是太豐富了,決定做成兩集,分為生態篇與文史篇。
 
清朝的古官道     
日據時期的神社 
三千棵大樹 
兩千隻諸羅樹蛙 
當時間流轉,歷史在空間上重疊 
一個個精采的故事 
從三崁店糖廠向外傳送……
 
2007年6月28日,台南的民間團體發出緊急動員令,號召志工到三崁店糖廠搶救諸羅樹蛙。諸羅樹蛙的發現,源起於永續空間設計公司的商毓芳在做樹谷園區一條古官道的調查時,沿路追溯經過三崁店,當地居民告知,這裡有個日據時代的神社,神社遺址靜靜佇立著,謎樣的身世,吸引商毓芳逐步去探索它的過往點滴。
 
「這是猼犬,就像我們的廟門口的石獅子,左右兩隻,兩兩相對,雖然不見了,但還留著痕跡,屁股在這裡,腳在這裡。」商毓芳興奮的敘述著。神社興建於昭和6年,1931年,就像我們的寺廟一樣,神社是當時離鄉背景來台灣殖民的日本人重要的信仰中心。二次大戰結束後,台灣由國民政府接手統治,神社木造結構消失了,神社平台上蓋了間兩人郵局。
 
神社這一地帶只佔宿舍區的局部,在1991年,三崁店糖廠關廠後,老天爺收回了大部份的土地,成為生態豐富的次生林。台南社大的朋友應商毓芳的邀請,前來查看這裡的老樹,意外發現了諸羅樹蛙。神社與樹蛙產生了交集,但樹蛙卻馬上面臨生死存亡的關頭,因為台糖公司已經著手開發,這個開發案為神社的保存以及生態體系的維持投下變數。
 
在各方奔走努力之下,台南縣政府文化局依據文化資產保存法,把三崁店神社遺址暫定為古蹟,暫定古蹟視同古蹟,在審查是否符合古蹟資格的過程中,三崁店神社遺址有文資法的保護,任何人都不能破壞。 
放大尺度來看,在歷史的長河中,三崁店在史前是台江內海旁,一個平埔族的漁港部落;明清時,相傳鄭成功還曾在附近登陸。清朝,三崁店是交通軍事的要道,目前將舊宿舍區一分為二的道路,在清朝是古官道,稱為府城北路,從府城通往諸羅縣,沿著台江內海的這條古官道是重要交通路線。在三崁店糖廠辦公室前,有一塊乾隆36年立碑的「蔣公堤」,就說明了當年府城北路因洪水交通中斷,清朝官員修堤防、造橋樑的過程。
 
來到日治時期,日本「農業台灣」的政策,在全台各地紛紛建造起糖廠,二次大戰結束,國民政府接手統治,所有的糖廠改由台糖公司經營,當糖業沒落,糖廠一個個吹起熄燈號。三崁店糖廠主體的製糖工場已經拆除,就地蓋起工廠,宿舍區也即將蓋房子,為了保護珍貴的歷史空間,民間團體開始做田野調查,找尋兩個時代的記憶。
 
仔細詢問探訪,找到糖廠的舊員工――方水龍老先生,他熱情的拿出當年的老照片,有全家福、結婚宴客等,當年他住在宿舍區的生活影像。高齡81歲的方水龍在次回到宿舍區,「這欄杆是我們做的……這裡大禮堂……那邊是網球場……」雖然所有的建物已經全部移平,對居住空間的記憶,仍深刻在老人家的腦海中,「很感慨。」這是方水龍的結語。 
當年日本人建造這聚落的思考,還可以看出來。住家旁的芒果樹、龍眼樹是家樹,高大的椰子樹是行道樹,這是溫帶地區的民族對南國的想像,整個空間規劃完整,有網球場、野球場、籃球場、射箭場、相撲場,也有接待外賓的招待所。住宅附近密佈著防空洞,在二次世界大戰,糖廠也是美軍空襲的對象。
 
台糖公司人員表示,不開發的可能性低。民間團體與台糖公司對於這塊土地的使用,存在最根本的價值認知差異。台糖資產管理中心郭月娟表示,「我們國家有管理機制,土地閒置太久就不行,台糖很大策略就是資產活化,閒置資產要活化,不然國家資源就堆在這邊。」但文史團體認為,台糖是國家的資產,這些深富歷史價值與意義的糖廠遺址,是全民的資產,是前代、當代與未來世代的資產,應該要公共化。
 
如何厚植文化的根?當深具歷史價值的文化資產被當成閒置資產,一一被處理掉,到最後我們還能留下什麼?每一個區域的人們對歷史的記憶,一一被抹去,我們如何讓下一代了解前人的生活、土地的故事呢?台灣從上到下都在拚經濟,有多少人在乎文化資產的保存,台糖公司在這樣大環境下的經濟開發導向的思考,可以理解,但這對嗎? 
 
 
採訪側記
尋找地方住在三崁店的耆老,東問西訪,終於找到了一位在糖廠工作、住在那裡的老員工。方水龍老先生對於我們的來訪熱情歡迎,拿出家裡的老照片一一翻閱,戴著厚厚黑框的老花眼鏡,仔細的瞧,比較小的照片看不清楚,他說,老了看不太清楚。81歲的老先生,問他是哪一年出生,他說是昭和幾年,老人家言談中參雜著日語,過去還曾擔任日文翻譯。
 
在糖廠舊宿舍區採訪結束後,他座在宿舍區門口的水泥旗竿基座上,唱起日文歌。他是台灣歷史的見證者,人生從日據時代到國民政府時代,日本殖民統治對他的影響很深,我不知道他對國民政府統治的想法,但之前採訪過在二次世界大戰,被派到東南亞打仗原住民長者,他說的原住民語中也夾雜者日語,我說國語有的他聽不太懂,訪問時還要請部落的朋友用族語幫忙問。老人家深深懷念日本統治時期,對原住民的長者來說,國民政府也是殖民統治者。這是台灣的歷史,尊重、接受、反省也珍惜這些都是屬於台灣。
 
文字:陳佳珣(公共電視記者);攝影:張光宗(公共電視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