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青蛙過馬路成果發表會紀錄

我們正在做的事: 
我們正在做的事: 
文/李珈瑜(荒野保護協會新竹分會專員,自然名:小青)
圖/林宏文(新竹分會24期解說員,自然名:豆豆)
 
為了保護繁殖季的梭德氏赤蛙,自2009年起,荒野保護協會新竹分會與橫山鄉在地的豐田村,在十月號召村民與各地志工一同幫青蛙過馬路,並在2013年試驗了生態廊道的可能性、蝌蚪卵塊調查、護蛙故事繪本製作等。成果發會在2013年12月28日下午1點於橫山鄉南昌宮舉辦,由荒野新竹分會長劉月梅主持帶領分享歷年調查成果,大山背定觀組長鄧雲棟來回顧歷年成果,廣邀各地關心護蛙的夥伴、專家學者與在地村民共同交流與分享,討論未來營造社區自然生態環境並帶動社區發展共同維護梭德氏赤蛙棲地生態。
 
成果回顧自2008年開始,新竹荒野兩棲調查團隊也選定大山背為定點調查樣區,每年四季在此進行兩棲資源調查,瞭解當地環境與兩棲資源之狀況與變化。歷年調查,大山背地區之蛙種約有16種,佔臺灣蛙種二分之一,兩棲資源豐富。繁殖季屬於「猛暴型發生」的梭德氏赤蛙,是山林與溪流環境的蛙種,由於其集中從山林遷徙往溪流繁殖的特殊習性,過程中面臨的危機包括道路、護欄及溪流之水泥護坡。
 
近幾年持續觀察,梭德氏赤蛙出現的時間、數量與分佈狀況,每年皆有差異。由於周邊棲地環境不斷改變,對青蛙所造成的影響難以評估,在調查資料不足的情況下,很難對當地環境提出一個合理有效的改善計畫。因此2012開始與林務局合作希望對梭德氏赤蛙的行為習性、分佈熱點等有更精確的瞭解,做為後續保護措施之依據。2013年首度測試了動物通道試驗,減輕森林與溪流間的阻隔,使梭德氏赤蛙能自力完成遷移性的生活史,架設生物監攝器材於現有涵洞,雖然沒有拍攝到有蛙通過涵洞,但意外發現有很多動物會利用涵管,如紫嘯鶇、鼬獾、蝙蝠、蛇類等。期望之後能針對問題做後續調整。
 
到大山背幫青蛙過馬路,不僅僅是關懷環境、愛護生命的表現,更是重要的生命教育,幾年的持續與累積下,引發越來越多來自各界的關注,在「幫青蛙過馬路成果發表會」上,看得見夥伴們關注自身的環境、用心的聆聽成果、溫暖的分享感動。
 
 
附加檔案大小
20140102_261_p19.pdf273.77 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