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馬太鞍做個棲地夢

我們正在做的事: 

文/陳雍青(花蓮分會副分會長,自然名:善變蜻蜓)

如果,擁有一棟為家人遮風擋雨、珍藏美好的房子,是許多人一輩子的夢想,那麼我想,擁有一塊土地,可以庇護野生物種、觀察四季、分享生命的故事,應該是許多荒野人的夢想。

2008年在花蓮縣光復鄉的馬太鞍溼地,成立了「荒野保護協會馬太鞍溼地教育中心」。那天,地主楊國政醫師、荒野理事長阿孝老師、花蓮分會熊帆生會長、馬太鞍溼地定觀組長吳永斌大哥(現任花蓮分會副分會長之一)皆出席了揭牌儀式,這場由地主提供土地、在地荒野分會提供資源,共同實踐荒野棲地守護精神的姻緣,為花蓮樹立了一個新的里程碑。

同在光復土生土長的永斌大哥與國政大哥對於馬太鞍溼地因為發展觀光而帶來的諸多環境改變,諸如:溼地變建地、水泥工程大舉入侵、強勢外來種漫生、濫用殺草劑等,均感憂心,長年參與荒野解說工作的永斌大哥與對土地有深厚情感的國政大哥逐漸形成一個共識:與其憂心忡忡,不如用自己的土地來營造一個示範溼地模型,既能保存溼地多樣的原生物種,也可以成為一個環境教育場域,讓社會大眾知道溼地的營造不是需要砸錢,而是需要負責任的維護管理。

在這樣的共識下,「荒野保護協會馬太鞍溼地教育中心」成為花蓮分會第一個環境教育基地。近幾年來,荒野夥伴們在這裡進行多次的志工工作假期、暑期兒童營、團體解說教育以及定點觀察。儘管從花蓮市區驅車到光復要將近1小時的車程,但是荒野夥伴們每個月不南下動一動,心裡就不踏實,就像是農夫一天不到田裡巡一巡、看頭看尾,會渾身不自在一樣,這是看顧家人的感覺了。

觀察教育中心的四季變化是一件樂事,以河岸守護者——水柳樹來說:一年復始,鮮黃的嫩芽迸出,宣告春天來到;緊接著雄花開出淡黃色的葇荑花序,盡顯生命力;轉眼間、雌花熟成時爆出的棉絮,在三月中旬至四月初飄散空中,宛若白雪紛飛,恍恍中猶聞東晉詩人謝安出了考題:「白雪紛紛何所似?」其姪子謝朗才思敏捷,脫口而出:「撒鹽空中差可擬。」其姪女謝道韞從容跟答:「未若柳絮因風起。」啊!料峭春風吹起,柳絮飄送無邊無際,增添一份靈性,伴隨一份閒逸。而儉約不鋪張的荒野人,更可攜家帶眷來賞「雪」,心滿意足的說:「賞雪何必花大錢到北國?」

一年之中三至四次的新葉替換,由最初的桃紅轉成淡紅,再轉為不同層次的綠,終至年底葉落將盡,顯出紅褐色的蒼勁枝幹。生命流轉循環,再次歸零;四時輪替,自然無疑。

野薑花、大葉田香、白花水龍、台灣萍蓬草、圓葉節節菜等水生植物隨著季節輪番上場競妍,紅冠水雞、白腹秧雞在生態島欣然落腳成家,如此美好的景致是需要眾人付出心力維護的。就這樣,每個月至少一次的工作假期開展了,第一期棲地志工培訓班也開辦了;我們還集合眾人之力編寫了一本《野到溼地去》生態學習手冊,讓荒野夥伴與社會大眾認識教育中心的成立目的與功能。今年,也開始接觸環境教育場域認證,思考透過不同教育方式,讓更多在地人瞭解馬太鞍溼地面臨的環境課題。

如今,白鷺橋溼地、荒野三號溪、幸福湧泉溪接續地出現,納入了維護管理的工作,要做的事情還真不少,真真確確需要更多的夥伴投入棲地的維護工作。做不完,沒關係,快樂的傻瓜不太會計較,只要能在一起努力就夠了。

附加檔案大小
荒野快報271期第16~17頁12.28 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