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給孩子一片赤腳奔跑的海灘

我們正在做的事: 

本會自2004年開始投入台灣的淨灘活動開始,近年來的成效包括:用國際淨灘行動紀錄表(ICC)紀錄所清除的海廢種類、發起「愛海小旅行」的海廢監測平台,其中彙整各方ICC紀錄的資訊,發現每年臺灣的海廢前五名都圍繞在一次性的塑膠製品上。

還給孩子一片赤腳奔跑的海灘

【人物專訪】棲地守護部海洋專員胡介申

文/陳芃伃〈臺北分會編輯採訪小組志工,自然名:珊瑚〉、張琬芬〈臺北分會編輯採訪小組志工,自然名:鬼頭刀〉、圖/荒野保護協會

從淨灘行動看吸管戰爭

       荒野保護協會今年(2018)『愛海無句』國際淨灘行動將於9月期間於各地分會舉辦,其中臺北分會並將於9月15日於挖仔尾海灘舉行。而除了淨灘活動本身,也置海洋攤位,透過活動教案及展示邀請各方朋友來認識海洋、關心海廢議題以及實際行動。如同主題「俯身拾塑」所揭示,促進塑膠類廢棄物的減量實為今年淨灘行動的主軸,不論是淨灘活動當日拾起岸邊的塑膠垃圾、藉由現場攤位教育減塑護海或藉由其他相互搭配的活動同步宣導減塑,都圍繞著這個進行。

      最近幾個月,因政府推出的限塑活動,使得網路社群上掀起了一陣「替代塑膠吸管」的浪潮,回過頭檢視,其實吸管本身不是重點,而是「單次性使用的塑膠用品」。在塑膠類垃圾中,吸管看似體積小而無害,但事實上台灣每年使用30至100億支的一次用塑膠吸管,這些吸管無法回收,進入海洋成為海洋廢棄物後卻因其小巧的特性而對海洋生物造成嚴重的危害。荒野保護協會棲地守護部海洋專員胡介申表示,今年荒野保協會會推動的海洋倡議活動,搭配了「#吸管掰掰」(註1)的網路響應活動,藉由社群軟體的擴散及串聯力量,由志工或民眾遊說店家支持減用塑膠吸管,或由商家主動響應活動於臉書張貼出店內減用吸管的貼文,讓更多民眾將減塑落實在生活中,從自身減塑發散到營業店家(大量購買塑膠容器者),讓塑膠垃圾更大範圍的減少。然而,年年說的「源頭減塑」到底該如何做呢?

荒野與臺灣海廢治理行動方案

      2017年7月20日,行政院環境保護署首次邀請國內各環保團體(註2)面對面討論海洋廢棄物的難題,共同組成「臺灣海洋廢棄物治理平台」,並於今年(2018)2月推出「臺灣海洋廢棄物治理行動方案(註3)」,其中包括67項行動方案。簡單來說,以塑膠吸管為例,2020年內用飲品不得提供一次性塑膠吸管,2025全面限用,2030全面禁用。其他塑膠製品還有購物提袋、免洗餐具、一次外用飲料杯。然而,這只是方案的一環,更重要的在於四大面向的行動方案:「源頭減量」、「預防與移除」、「研究調查」、「擴大合作參與」。

      本會自2004年開始投入台灣的淨灘活動開始,近年來的成效包括:用國際淨灘行動紀錄表(ICC)紀錄所清除的海廢種類、發起「愛海小旅行」的海廢監測平台,其中彙整各方ICC紀錄的資訊,發現每年臺灣的海廢前五名都圍繞在一次性的塑膠製品上。胡介申表示,要說服行政機關正視海廢問題,提出具體的研究數據,會比單純的動之以情有效,而這些年來統計的數據正是促成「臺灣海洋廢棄物治理行動方案」的重要推手。於是,除了在塑膠限用/禁用的政策外,在四大面向的行動中,本會執行的部分有「源頭減量」的策略3-教育及促進大眾參與:9月無塑生活(國際淨灘日及周邊活動)、「研究調查」的策略1-以研究監測掌握臺灣海岸海洋污染狀況:海洋廢棄物監測調查(高屏溪口)、海灘快篩調查(註4) (進行中),策略2-教育及促進大眾參與:愛海小旅行-海廢資訊平台(進行中),由此可看出本會在環境教育之外,也逐漸著力在公民科學的面向。藉由清楚的數據化呈現,可得知海廢逐年的種類及數量的變化,更重要的是成為一個與公部門對話的立基點。各團體能在與公部門討論協力下列出洋洋灑灑的67項行動,ICC數據功不可沒,然而,ICC剛開始是很複雜的紀錄表格,因應民眾參與的需求已逐年簡化,降低參與門檻(實為公民科學家的精神),而今年海廢快篩培訓正式起跑,未來將有更簡便的方式做有效的海廢監測。期待未來能更聚焦在此,如此一來,對於真正達到「源頭減量」(鼓勵、有效提醒製造端)將指日可待。

淨灘之後?

      荒野身為臺灣採用ICC的元老團體,而淨灘經驗已邁入第二十個年頭,那麼接下來的任務是什麼呢?介申也指出近期荒野在ICC紀錄的「市占率」變少了,這表示有越來越多民眾開始認識及採用ICC表格進行海廢紀錄,是值得高興的現象。我們期望荒野成為搭起公民、政府、與企業三方的平台,繼續深化培養「公民科學家」,例如簡化ICC表格及搭配圖像方便民眾使用,持續彙整及統計數據給政府作為政策參考,以及協助企業做出更友善海洋的產品創新,而這也是荒野海洋十年大夢的願景。長期關注研究海廢議題的他說:「淨灘最重要的一個環節,是最後大合照的五分鐘。」如何讓淨灘不僅是一個周末的清潔活動,而能讓參與的人都了解到海廢問題的嚴重性,進而願意改變自己的生活習慣及影響他人,更是淨灘活動的意義所在。

註1:「#吸管掰掰」活動https://www.sow.org.tw/straw8
註2:荒野保護協會、台灣蠻野心足生態協會、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海湧工作室、財團法人海洋公民基金 會、財團法人慈心有機農業發展基金會、財團法人綠色和平基金會、財團法人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等八個團體
註3:「海廢治理活動平台專區」https://www.epa.gov.tw/mp.asp?mp=swm
註4:「啟動海岸廢棄物調查-從問題裡找解答」一文https://www.sow.org.tw/blog/37/20180411/60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