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浮島是浮動著的《生態臺北》的意志延伸 從零開始的兩堂生態浮島營造

我們正在做的事: 

 在2018年初所推行的《青年公園人工水域改善暨環境教育場域推廣計劃 》裡,荒野臺北分會即以「青年公園」為主要的推展據點,規劃逐漸降除園內大量人工的設施(特別是園內的水域流道與邊岸結構),進而改善成為較適合生物活動的棲所環境。

文/陳欩融〈臺北分會秘書、自然名:超人〉

        《辣媽辣妹》是迪士尼在2003年推出的一齣奇幻喜劇片,講述一對常為小事鬥嘴的單身母女在餐廳裡吃了「幸運餅乾」後,竟發生了身體互換的偶發事件,在那之後,母女倆有了一連串前所未有,能「穿別人鞋看待事情」的機會,逐漸了解彼此在許多爭執之處背後的處境及苦衷,總算是消弭了各自原先的心結、跟自己,也跟對方有了善意的和解。

        儘管劇情相當天馬行空,但這樣的情節有無機會發生在現實的生活裡?例如有沒有辦法讓畢生都將根系定著於低淺河塘池底、只有莖與葉抽挺水面之外的「挺水」與「溼生」這兩類水生植物,交混進另種生態區位及生長型態截然不同的「浮葉」與「漂浮」性水生植物的生命裡、並仍能茂發依舊?又例如對於久居於都市叢林的城市人們來說,又有無辦法在短短一個月的手做浮島期間裡,短暫而成功地抽離我們慣習的陸域空間、體獲到置身於水域裡、水面上的那種既漂浮又踏實的獨特經驗呢?

        在2018年初所推行的《青年公園人工水域改善暨環境教育場域推廣計劃 》裡,荒野臺北分會即以「青年公園」(以下簡稱「園內」)為主要的推展據點,規劃逐漸降除園內大量人工的設施(特別是園內的水域流道與邊岸結構),進而改善成為較適合生物活動的棲所環境(即延續前期在榮星公園推展《公園生態化》時所倡議的「水泥零成長,綠地零損失」理念),又利用這座公園緊鄰著新店溪這一淡水河的主要支流的地利,並將規劃、活化舊有在園內的園藝展示館成為小型室內「生態教室」,在此空間裡常設展示、推廣淡水河各游域棲地中的特有水族生物,讓民眾能在室內(展示館)、外(流道水岸)兩相搭配的場域中,以一種無壓、但有感的姿態,去親近、去了解都會公園的環境面貌與淡水河域的生態物況。    

        而整個計劃重中之重的要務,便在於協辦臺北市公園處青年所的首期在地守護志工培訓課程(已於2018年6月5日開辦、12月初結訓並進入巡守服勤階段),課期間陸續安排學員夥伴們清整園內的流道環境,如即將規劃為「溪流上游」棲地的區域(拱橋下方的流、岸範圍),已在7月份的戶外課程中,由夥伴實務抑除了區內如象耳澤瀉、小花蔓澤蘭、大萍(水芙蓉)、福壽魚(吳郭魚)及紅耳泥龜(巴西烏龜)等的外來動植物;而另一讓大夥印象仍溫的實作課,肯定要屬不久前(2018年10月14日),就在即將規劃為「溪流下游」環境的九曲橋、蓮花池場域內,齊力完成、安置了五座生態浮島(可改善原先因大範圍水泥池體造成的水溫、水質變化大、水棲生物缺少歇棲、覓食空間的生態、棲地問題)的實務課程了吧。

        課前考量大夥仍為「手做浮島」的生手,儘管了解「一鼓作氣、打鐵要趁熱」的道理,還是不得不將整個任務拆解在9月16日及10月14日兩個週日的施作日程分項完成──分別是先在9月課場完成編造五座長、寬各約5、2公尺的浮島基座後,再待10月的課場完成植栽佈植及搬置進池;為提高夥伴們的學習效果與施作效率,課前廣邀了組內、會外已有相關經驗的夥伴友情擔任協作助教,在與陳德鴻老師的現場操作、提醒下,精實、順利地在課尾前完成了這五座和著大夥汗水歡笑的生態浮島。

        第一天的課程裡,順利編做出這五座生態浮島的「基構」部分。一早在綠化教室集合、隨即由陳德鴻老師對任務做了簡要的分組、分工後,迅速收整個人物件後,便在園內幾處卡拉OK歡唱站都還未撤攤的十點前,一組一位地均散在園內跳傘場旁的大片空草坪上,將主要的基本材料:麻竹(用來排構為浮島的底座)、龜殼網(將用來阻隔池內魚、龜等生物咬竊島體的機會)、椰纖毯(用來承載島上的泥苔、壤土及植栽等介質)及操作的工具耗材──粗捆鐵絲(用來綁附麻竹、龜殼網及椰纖毯等載體材件)、束線、老虎鉗、鋸子、十字起(用來纏綁鐵絲時之用)、捲尺及剪刀等工具按組分配,再在德鴻的現場重點示範後,夥伴們就接以高昂的興致與專注力分工與仿作,直到下午四點初刻,也手做完成了這五座材精而工細的浮島基座,像巨型的豆腐板般地整齊堆置在傘臺空隙間。

        在次日課程中(預定的完工下水日)裡,就已將這五座浮島植入適合的水生植物、扛置池中了。施作課初仍由德鴻老師說明了當天的任務要點,並且現地解說了十數袋裡即將用來定植在浮島的水草「們」,袋裡裝著的是曾普遍出現於臺灣野外裡的原生植種,包括針藺、田蔥、大安水蓑衣、水丁香、穗花棋盤腳、風箱樹、水柳等逐水而生的植物。當天天晴風涼,多了幾位自願到場「逗腳手(幫忙)」的熱血棲地夥伴,戰力與效率提高不少,夥伴們在解說後隨即熟稔地將堆置在蓮花池旁草坪的五座浮島基座攤放在草坪上(前日才由所內夥伴協助由傘臺處搬置於近處,省了不少大夥搬置的時與力),再將封包得方正如磚的乾燥培養土(提供植栽定著發長的介質)及泥炭苔(提供植栽保溼透氣、定著的介質)拆裝鋪填在整座浮島基座的竹縫毯間,最後溫柔地將水草們嵌植在已混有培養土與泥炭苔的浮島竹縫裡、灑水保溼,替原本空晃晃的基座填注入了即將昂然滿盈的綠色靈魂,如果前次編設基座的工項是在搭建一個生命的骨架輪廓的話,那替浮島填土植栽的這動作,就正是在為這浮島們填注皮肉(土)與靈魂(草)了。

        時間才接近中午就幾乎大功告成,看著還擱放在草坪上、已種滿多種挺水、溼生植物的浮島就幾個小時後就將移置於池面上,並在那兒畜養出另一個全新的小型生態環境,連週來因課前繁務而緊繃的心情,總算也在午前的陽光與涼風下顯得輕卸許多。

        完課至今,這五座生態浮島就已靜穩貼靠在蓮花池池岸邊,每次抽空返看它們的近況,總能遠遠瞧見不同的小生物們似乎已習慣的這島群的出現、甚還「登島」棲留了一會兒──除了常會耽在竹緣發呆、曬著暖陽的烏龜外,更也不乏各種的留(如紅冠水雞、白腹秧雞、翠鳥、小白鷺、夜鷺等)、候(如蒼鷺、黃頭鷺、黃鶺鴒及紅尾伯勞等)鳥先後前來使用,當然還包括了民眾放養的五、六隻好動的綠頭鴨,嘎嘎地彷彿叫喚、提醒著才剛由學員群組中新組建的巡守團隊夥伴們後續如維管紀錄、民眾勸導解說、棲地維護等的守護任務的急迫感,這些事務雖龐雜得就像椰纖毯上交雜無序的粗硬纖維,卻也能在夥伴間的群策分工中逐漸理出頭緒,就像曾一起出力扛置岸邊的五座生態浮島一樣,看似還獨立而分開著,但總有一股能聚攏彼此的連結力量,讓各個浮島更加緊密、更加穩定,終而毫無違和地成為園內的生態景觀之一,這過程難免顯得隨波浮晃,卻也逐漸浮顯出「公園生態化」的願想輪廓。

        而浮島上無論是挺水或溼生型的水生植物,當也可以在這群團隊夥伴的細心守護下,適應起浮葉或漂浮型水生植物的漂浮感,在浮島上茂發成叢;也可以在團隊夥伴的日常巡守中,將更多社區在地守護環境、生態的理念推廣到更多同溫層之外的民眾意識裡,就如同劇情裡主角在吃下了「幸運餅乾」後所發生一連串身分錯置、開始有辦法做出「穿他人之鞋看事物」的換位思考──故事並不奇幻,卻總能以喜劇的走向發展下去。

1_第一堂手作浮島課初由德鴻老師簡述稍後將編作的要領及分工(攝於9月16日)

2_用長直的麻竹做為浮島基座料材(攝於9月16日)

3_堆折待作的椰纖毯(攝於9月16日)

4_德鴻示範著龜殼網與椰纖毯的包覆要領(攝於9月16日)

5_德鴻示範完隨即換夥伴們分組編作浮島(攝於9月16日)

6_用鐵絲將竹、毯、網綁好、綁滿後,這浮島才能「卡好」用(攝於9月16日)

7_下午基座完成後,組員斜靠著測試結構的穩定性(攝於9月16日)

8_完工下水日開工前,將主要需材載往現場(攝於10月14日)

9_完工下水日開工前,將主要需材載往現場(攝於10月14日)

10_青年所已在完工下水日前將沉重的浮島基座搬置池邊草坪上,省下不少夥伴們搬出的功與時(攝於10月14日)

11_開工前德鴻介紹待會將用到的植種名稱及生態特性(攝於10月14日)

12_開工前德鴻化身驗收官,俏皮跳上前次大夥編就的浮島基座上測試結構是否牢固,還好檢測結果並沒漏氣(攝於10月14日)

13_將水生植物嵌植於島體竹縫間(攝於10月14日)

14_手作期間皆有民眾好奇圍觀,而學員們也已有夥伴主動前去聊談、解說(攝於10月14日)

15_夥伴繼續鋪整著島體與植栽(攝於10月14日)

16_接近完成了(攝於10月14日)

17_午前看著完成待下水的浮島,連週來因課前的繁務而緊繃的心情,總算也能在這陽光與涼風下輕卸許多(攝於10月14日)

18_將浮島下水定置前的最後一步驟──複習童軍課的繩結打法(攝於10月14日)

19_眾夥伴合力先扛下九曲橋的樓階、再跨過九曲橋圍柱,順利下水啦(攝於11月13日)

20_就算完工後的清整時間,大夥仍不改過程裡的歡愉興致,笑鬧聊談著,完全未顯疲態(攝於10月14日)

21_一切完工後,大夥高效率地收整工具及包裝袋(攝於10月14日)

22_完工後大夥捱在池岸鐵欄上與共同的傑作合影留念照(攝於10月14日)

23_浮島定置後沒多久就有位民眾擅自「登島」種了野薑花,對島上剛種不久的植栽造成負面影響,不僅是維護紀錄,就連對這幾座浮島的生態意義也將是巡守隊的巡守要項之一(攝於10月29日)

24_下水安置滿一個月後的其中一座浮島樣貌

 

附加檔案大小
317_dan_ye_8-11.pdf3.68 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