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愛北橫圓夢計劃

我們正在做的事: 
 
文、圖/郭益昌(桃園分會第六期解說員、第二期推廣講師、102年長期陪伴總召集人,自然名:烏頭翁)
 
6月25日早上,我騎著單車沿著環湖公路、阿姆坪,接上台七線以後,彎到基國派教堂。在路口停下單車,我忍不住望著教堂出神。半年前荒野夥伴帶著一群從小四到高二的孩子,到這用餐,共度一個下午。那是一次特別為孩子們安排的長期陪伴回娘家活動,我們帶著已經離團的孩子重新到大自然走走。
重新站在基國派教堂前面,我的耳邊似乎又傳來孩子們的嬉鬧聲,有些孩子圍在樹下的平台,跟著子喆學習彈奏烏克麗麗。幾個國中階段的孩子三三兩兩坐在教堂邊聊天。也有幾個孩子跟著夥伴根和烏頭翁到附近步道探索,或是跟夥伴玩起賽跑等遊戲。
 
活動中有一位高年級的男孩子,來回繞著教堂,不斷尋找石磚上面,石匠斧鑿之間留下的紋路。眼尖的孩子和夥伴分享他的發現,他的手指在一塊塊看似大同小異的石磚上,找出各種動物和人類輪廓的圖像。他說:「這是三角龍……這是鳥類……這是一個女人的臉……這是獵人的臉……。」
 
我在孩子的臉上看到一種前青春期孩子特有的神情,有些靦腆,又有點寂寞。想要得到注意,又不知道怎麼說清楚。我也曾經走過這樣的歲月,所以一眼看出他的心事。但我不動聲色地,跟著他繞著教堂,分享他在岩石上面發現的小祕密……
 
站在基國派教堂前面,我思索著接下來,可以為這群青少年階段的孩子做些甚麼?每個孩子有不同發展階段,有不同的心理需求。很難透過一個教案或是一個活動,滿足所有孩子的需求。荒野夥伴這段時間以不同的專長陪伴孩子,以不同的特質給予孩子關懷,分享我們在大自然得到的感動。我們無法確知孩子們在短短幾個小時活動當中,得到甚麼了?思考甚麼?對他的生命有甚麼影響?
 
畢竟感受是很直覺、很個人的印象,我們無法「教導」,也無從「傳達」。在孩子的生命經驗當中,還要面對許多功課,才能理解我們想要傳達的意境,或許稍稍揣摩我們要帶他們走進大自然的初衷。但我們還是做了,荒野夥伴們希望帶孩子到大自然走走,帶著孩子們一起走到戶外,感受季節的變化,呼吸新鮮的空氣,並適著聆聽內心和大自然的對話。
 
因此,當我得知北橫旅遊節活動,舉辦一個北橫圓夢計劃以後,很快決定要寫一個活動企劃投稿。很幸運獲得評審青睞,我因此得以帶著六到八個孩子再次走進大自然,聆聽復興鄉中高海拔山林的天籟,以及群山光影的變化。這是一個全新的嘗試,我將以小團隊的方式,帶著青少年階段的孩子們到復興鄉露營,在兩天一夜的行程中,我們將接受大自然的洗禮,以雙腳親近塔曼山,以五官察覺山林的脈動,來一段和山林的對話。
 
 
 
更多內容分享:
http://tw.myblog.yahoo.com/birderguo@kimo.com/
 
附加檔案大小
201310_258_p18_19.pdf594.68 KB
201310_258_p20_21.pdf725.69 KB
201311_259_p18_19.pdf1.26 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