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7,一起來場荒野能源公民審議吧!

我們正在做的事: 

文、圖/王聖裴(荒野氣候變遷能源議題組)

先前我曾在荒野的臉書粉絲專頁按讚追蹤棲地導覽、環境保育等活動,因此在年初想要參與志工活動時,自然而然聯想到荒野,進而發現第一期的「氣候變遷能源倡議志工培訓」課程。在第一堂課以前,我以為這個培訓是要訓練我們向大眾宣導能源議題,進行節能減碳,或反對核能等特定主張的倡議。經過課程說明之後才曉得,原來這個志工培訓的初步目標是要協助舉辦今年3 月27 日荒野內部的能源公民審議,透過會員們共同討論凝聚共識來決定目前身為臺灣最大環保團體──荒野保護協會,如何涉足能源議題,又要選擇哪些面向的能源議題做為主軸。而培訓的長期目標則是希望針對3 月27 日公民審議的結果做進一步的資料搜集、論述與行動落實。

荒野的任務包含保護環境棲地、溼地保育、兒童親子培育和自然教育推廣等目標,這是大家都熟知也已獲得豐碩的成果。相較之下「環境政策推動」和「改善氣候變遷」則是相對新的推動方向。從高爾《不願面對的真相》(An Inconvenient Truth)紀錄片開始,全球暖化、氣候變遷等議題越來越常被提及;去年十二月在巴黎舉辦的COP 21會議締結了繼1997年京都議定書之後最重要的全球氣候協定,並再一次強調極端氣候對於島國和脆弱國家的影響,若氣溫比前工業時代上升2° C,將導致非常危險的情況,而上升達2.7° C 以上更將帶來海平面上升、低窪地區和島嶼被淹沒、洪水增加、熱浪和森林大火、作物減少和海洋酸化等等讓人類承擔不起的重大災難。身處位在亞熱帶地區的臺灣,今年冬天親身經歷從暖冬到霸王級寒流,讓臺灣多處低海拔山陵下起雪、平地也罕見的下了霰,面對這樣劇烈的氣候轉變,不得不承認「氣候變遷」不是我們可以選擇要或不要面對的議題,而是每個人身處其中、且與自身密切的大事。而這也是荒野成立氣候變遷小組,開始著手進行教育推廣,並針對影響氣候變遷甚劇的能源方面舉行第一期氣候變遷能源倡議志工培訓,希望常態性、持續性的探討能源對環境議題的影響,也期待利用3月27日舉行內部公民審議的方式,來找出荒野參與能源議題的角度及立場。

這次的志工培訓課程為期兩週,課程中討論用電和生活、生產、生態之關聯。其中也邀請到呂家華講師介紹公民審議的價值,教導執行公民審議的技巧,在荒野內部審議前先於能源小組內進行公民審議的演練。而在能源議題方面,陸續安排綠色公民行動聯盟來講述「能源轉型」、汗得學社的「一人一千瓦,公民電廠實踐」、林子倫副教授講「COP 21 氣候變遷與溫室氣體減量」、工研院綠能所簡國祥博士講「節能省碳」、能源議題組組長林子淵(自然明:白鯨)分享「再生能源發展」,及英華威公司太陽光電事業部總監Raoul Ubitschek 的「太陽能公民電廠及德國能源轉型經驗分享」。這一系列課程幾乎涵蓋了所有在意能源議題的公民和團體可執行的方向:節能減碳、氣候變遷、再生能源發展、能源轉型以及公民參與。

在這麼多主題之中,哪一個才是適合荒野推動的呢?是推廣節能減碳和教導氣候變遷的課程,讓大眾更重視這些議題並親身實踐改變?是推動更健全的再生能源發展條例?是落實能源分配的公平正義,不讓耗電量多的城市將發電的污染棄置在耗電量少的鄉鎮?還是要政府在重視工業、製造業發展的同時,也提出可以實現的能源永續、環境永續的政策呢?面對氣候變遷和能源議題,有沒有什麼是符合荒野的宗旨理念,可從荒野擅長推動的面向裡找到足以擔任目前國家社會面對能源議題爭議時的平衡角色?

以荒野長期在「棲地守護」和「環境教育」的耕耘基礎,或許比其他公民團體甚至政府相關單位更適合去評估各種能源廢棄物對臺灣生態環境的影響,政府發展再生能源對環境的影響,氣候變遷對臺灣獨特的生態和生物多樣性造成什麼危害,並盡量維持能源發展和生態永續的平衡呢?

當能源已成為我們每個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無時不刻都在使用的必須品時,我們都有責任也有權利去關心各種能源議題,這是公民參與的最大意義。身為荒野人的您,認為荒野該如何投入能源議題呢?哪一個問題是荒野應該最先著手的呢? 3 月27 日一起來參加「荒野能源議題的公民審議」吧!藉由公民審議來凝聚荒野人對能源議題的共識,也讓荒野在能源倡議的初起步就涵蓋每一個荒野人的聲音!

附加檔案大小
荒野快報285期第12~14頁2.08 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