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我一棵定情樹

我們正在做的事: 

文/張嘉文(荒野保護協會氣候變遷小組,自然名:品澎)

給我們三小時,我們給你一棵定情樹~

哇!好大的口氣,給我一顆定情樹?這是啥?該不會是詐騙吧?

參加荒野台北分會第四期氣候變遷推廣志工培訓是個意外,但結局很美麗。由於愛家人的因素,一直以來對於氣候變遷的議題都很關心及注意,我尤其喜歡一句話:地球,不是我們從先祖那邊繼承而來,而是跟後代子孫借的。

今年任職的公司和荒野合作舉辦北氣三的培訓,可惜我的時間完全無法配合,真是無語問蒼天!沒想到,上天把你的一扇門關起時,也一定在某處為你開了一扇窗!公司居然連續跟荒野合作開辦北氣四的志工培訓課程,而且因為報名的人數比較少,所以隊輔比學員幾乎是1:1,真的有給他賺到的感覺呀!

精實的課程內容,讓我們認識氣候變遷、認識樹,也讓我們了解都市氣候的熱效應、體會都市樹木的難處。所邀請到各界學有專精的講座,包括孫振義老師(都市降溫與氣候變遷)、黃倬英老師(森林與氣候變遷)、吳孟鈴老師(講都市林與氣候變遷)、張尊國老師(水資源管理與氣候變遷)、陳永明老師(氣候變遷對臺灣環境的衝擊),真恨不能收醍醐灌頂之效啊!除了教室內的學習,期初旅行與友善大地的自然農法進行第一手接觸,專題課程以及實作教案進行分享演練,隊輔們傾囊相授,培養我們執行「樹蔭下的氣候變遷」工作坊的能力,讓我們在結訓後能組成團隊舉辦工作坊,推廣環境教育。

張曉風在她的文章《行道樹》有這麼一段話:「或許有一個早起的孩子走過來,貪婪地呼吸著鮮潔的空氣,這就是我們最自豪的時刻了。是的,或許所有的人早已習慣於污濁了,但我們仍然固執地製造著不被珍惜的清新。」樹,原本生長在山林裡,也因此在城市裡的功能,不單只是遮陽的功能,還擔負了綠美化、調節溫度、淨化空氣、固碳等角色,同時兼具生態教育的意義,讓城市的孩子可以透過觀察它的生長和周遭的變化,來了解我們身邊還有許多生命在繁衍。在北氣四的課程裡,我們學著如何引領民眾重新認識樹,這個我們一直以來自認為很熟悉的老朋友。

經過二十幾天的密集訓練,大家在期末旅行登場,合作演練一場「樹蔭下的氣候變遷」工作坊。雖然是初次演出,由於我們小組已經事先分配好各自負責的項目,大抵瑕不掩瑜,而我也在演練的過程裡,發現自己不夠熟練的狀況,但重要的是,藉由演練找出彼此的問題,謝謝隊輔跟其他一同培訓的同仁提出建議,希望我可以保持熱忱繼續學習,讓自己愈來愈好。

期末旅行的晚上是結業典禮,我參加過許多的結業,我想這會是我難忘的幾次經驗之一。在黑暗中,只能相信前面的隊友,人之所以能在眾多生物中較為突出,不也是因為對彼此的信任進而產生團體合作的力量嗎?看得出,荒野認真地看待每個夥伴,期待像一個大家庭;在燭光樹許下對環境的承諾,與學員,隊輔分享參與課程的點滴,品澎很開心在荒野認識這麼一大群志同道合的朋友。

從夜間導覽回來,聽著戶外的蛙鳴,看著室內熟睡的夥伴,突然覺得,還好自己有堅持下去,才有機會跟這群可愛的人,傻得可愛的人,一起做一件對的事情,有句話是這麼說「先知都是孤獨的」,在荒野,有一起努力的朋友,可以一起完成這個志業。我是品澎,很榮幸完成北氣四志工培訓,加入荒野這個大家庭。

一個人的力氣很小,很柔弱,但是會有光!

而一群人在一起,會發亮~

加入氣候變遷小組,讓人們知道,關心環境變遷,不需要很有錢,有閒,而是可以從自身,從關心周遭的樹木做起,了解、認識每一顆你喜愛的藺燕梅或喜愛你,為妳默默付出的大仁哥。

附加檔案大小
荒野快報295期第18-19頁2.33 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