樹木的定期身體檢查——溪山組植物調查

我們正在做的事: 

文、圖/洪行麗(荒野臺北分會編採志工,自然名:羊齒草)

位於故宮博物院附近的大崙尾山是溪山組的固定解說、觀察定點。這天,溪山組的解說員們又在此齊聚一堂,為的不是教學導覽,也不是純粹的自然觀察,而是別有計劃的「植物調查」。

什麼是植物調查?

植物調查是指定期地記錄植物的生長狀況。透過長期觀察,溪山組希望能了解大崙尾山的「物候」,也就是氣候變化的時節對生物帶來的影響。

目前溪山組只針對樹木進行有系統性的調查。約四年前開始,透過一位植物專家的協助,溪山組沿著翠山步道和山稜線步道挑選出了一百多棵的樣樹,作為每個月觀察的目標。組員兵分兩路,分別在這兩條路線上進行植調。

植物調查如何進行?

首先,植調的第一步就是要先找到被選中的樹,它們身上都繫有一張白色小標籤,註明該樹的編號和日期。不過,這些標籤有時會被遮蔽,甚至是被好心民眾認為是破壞而拆除,再加上每次調查的時間有相隔,因此花時間找樹、補標籤是常有的事。

找到樣樹後解說員們就能開始觀察、記錄了。植物身上有多處透露著它們的生長狀況。花朵是開是謝、樹葉是嫩是老、果實是生是熟,都是該被記錄的項目。解說員會依照觀察到的植物現象報數,例如:空枝= 0、花朵盛開= 3、果實掉落= 4,在調查表格上如實記錄下來。有時遇到樹梢比較高或位置比較遠的樹,解說員們還必須用望遠鏡才能觀察得到這些細節。

找樹的技巧

在一片樹林中尋找特定的一棵樹不是件容易的事。為此,他們繪製了一張地圖,標示了樣樹的相對位置。一路上,大家一邊比對地圖,一邊添加修改標示的位置。有了它,就算以後有新的調查員加入,大家也不必重頭來過。

除了相對圖,解說員們也擅於利用調查表格上所記錄的樹名、樹幹寬長、生長緯度等線索來找樹。與其在樹林中胡亂地以目光掃射尋找小標籤,運用知識正確地辨別樹種反而能讓作業更快速。由此也可以看見,深藏荒野第一、二期解說員的溪山組果然功力深厚。

長不胖的樹

解說員說這是一片「風衝矮林」,這裡有終年的強風,樹木為了不被吹斷而會提早分枝,以致長不高、長不粗。大崙尾山上常見的大頭茶樹與大明橘樹,都是這類樹木的代表。

頜垂豆發芽了!

同樣也被列為樣樹的頜垂豆,上個月為了觀察而不小心被折斷了。這麼容易就被折斷,代表了這棵樹的健康狀況原本就欠佳。今天大家重訪這棵小樹時,其實並不期待它還活著,沒想到,湊近一看,上面居然冒出了小嫩芽!大夥難掩興奮的表情,馬上拿出相機拍照留念。看樣子,以後還是可以繼續調查這棵小樹呢!

植調現況

長年的記錄除了有助於解說員瞭解氣候變遷對植物帶來的影響,這些記錄也有助於讓解說員們更清楚地瞭解一棵樹的生長特性及其健康狀況,以便預測植物將來的開花落葉時間等。

但是短短的三四年,這些樣樹是看不出太大的變化,因此,像這樣的調查其實要固定、定時進行十年或是更久的時間,才能做出更有意義的評論。

為期這麼久又需如此頻繁的觀察,必須仰賴熱情的志工。所以溪山組不但歡迎新血加入,更需要有毅力、有熱情的夥伴參與。漫步於翠山步道,享受大崙尾山的森林,何樂而不為呢?

 

附加檔案大小
荒野快報284期第20~21頁2.29 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