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之於人的印象

我們正在做的事: 

為什麼覺得落羽松樹林美、為什麼覺得金龜樹老,這些問題非常藝術且哲學,彷彿背後有一套精巧設計的邏輯,只是我們尚未理解。

圖、文/林佳靜〈台南分會 第十二期解說員培訓學員〉

       念研究所期間,有一次住在花蓮的學姊談及她來台南對孔廟那一帶的看法。而我是這麼記得的。

       她說:「孔廟那裡,給我的感覺很古老。那片斑駁的紅牆……還有『什麼』的,讓那個地方整個一起有一種很古老的感覺。」我在當下聽過後,並沒特別印象。但後來,因緣際會來到荒野上課認識了十二解的同學。有次,我跟夥伴冰河、綠蘿來到了巴克禮公園探勘即將要解說的物種。而我們一走進入口,冰河看見最老的那棵樹,便攤開葉片說:「妳看金龜樹的葉子,很像金龜很可愛。」接著,綠蘿也搭話,摸著金龜樹的樹幹說:「喔,我很喜歡這種樹,我記得孔廟那裡也很多。它就是長這樣奇形怪狀,才有一種歷史古韻的味道。」於是,我想起學姊口中形容孔廟而不得解釋的那個「什麼」。

       於是,我也看了看金龜樹是「什麼」樣子。它的樹幹傾斜近乎要跌在地上。樹的形貌看起來歪歪扭扭,總是把樹幹的手伸得低垂,而不是年輕高昂挺立地向上長。而且,樹幹身上還凹凸不平像長了一顆顆的腫瘤,好似《鐘樓怪人》電影裡的痀僂老人。這是我對金龜樹,這麼仔細的細看。然而,也就在這時,這棵樹的形貌,突然地解惑了學姊拋出的疑問—孔廟那裡營造的感覺。我似乎得到答案:「原來,孔廟那裡之所以古老,不只是因為孔廟的存在而已,還是因為有金龜樹的陪襯,襯托出更深厚的歷史感。」我開始思考我們跟自然的關係,不就是這種感覺?那些說不上來又不知道是「什麼」的感覺,總是在我們沐浴在大自然之中時,伴隨著我們許久。我們好像是這樣感知自然的,像是為什麼覺得落羽松樹林美、為什麼覺得金龜樹老,這些問題非常藝術且哲學,彷彿背後有一套精巧設計的邏輯,只是我們尚未理解。

       不過,如果說我們誕生下來在這世上,普遍首要理解自然的第一個方式是它的「形貌」。也就是,我們看見它是什麼便是什麼。以前金龜樹,對我而言它只是棵跟很多樹都一樣的「一棵樹」;而後,當這棵樹與我的記憶產生了連結,我們之間便有了故事。於是,金龜樹不再只是一棵樹而已。它在故事裡扮演的角色,促使我去了解更多它的形貌、它的名字以及生態背景。

       我想起徐仁修老師在課堂上曾問過大家的一個問題,他說:「生態是什麼?」他回答:「關係。」他說:「生態是生物與環境的關係,生物與生物的關係,還有生物之間的故事。」而這麼巧,我與金龜樹因為有了故事,進而產生了關係。然而,金龜樹它之所以在故事中變得立體,正是因為它跟環境之間產生了關係——它跟孔廟之間的關係。不只如此,我還發現它跟巴克禮公園之間的關係,似乎也相互輝映著關係的連結。因為金龜樹的旁邊,正巧是巴克禮公園入口處的立碑,上面寫著的是這座公園的「歷史」。

       於是,我開始思考這些巧合。原來,金龜樹不只生來便帶有古老的面貌,我們人類也把它放在與歷史相伴隨行的位置。然後,我們烙下了對金龜樹更深的既定印象。然而,印象是來自於關係經年累月的相處所形成的慣有意象。所以,當金龜樹有如此多巧合湊成我對此現象的奇妙觀察。我開始將金龜樹替換成其他植物在我們生活中的位置,比如像芙蓉葉。我記得,我的母親在家外常會擺一盆芙蓉葉。倘若去喪禮、醫院,總會要我們帶上幾片往口袋裡放。而我一直都不知道它的名字,只是我知道它會參與我的生活之中,扮演著具某種意義性的角色。這種角色,有時是對人有益處的功能性角色,也有時是巧合。雖然我不知道金龜樹為何恰巧出現在深具歷史意義的立碑或孔廟旁,但我認為它的確在這些地景位置裡,也扮演了某種意義性的角色。而或許,我們人也看出了它的意義性,以至於能將它放在如此對味的位置所造就的「印象」吧。

附加檔案大小
p14-15_318_dan_ye__0304.pdf1.68 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