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野部落格:其他

其他

其他

荒野28,彼此相伴走更遠

2024-01-10

文/林芳如(宜蘭分會親子團,自然名:樹懶) 圖/年會採編 2024.01.10   荒野28週年來到了,默默的挑了工作後,我又因為好奇而加入表演節目中。心裡想著;「反正就順便嘛!難得去一趟清水湖,就乾脆留到晚上吧!那既然都留到晚上了,就順便加入活動表演吧!」   加入親子團一年多一點點,一直用一種以工換工(你幫我顧小孩,我也幫你顧小孩)的心態在參加活動。而對志工的刻板印象還停留在穿著背心,在醫院服務台的志工,或廟裡有活動時,在廚房狂切菜的阿婆。這次以活動參與者間旁觀者的角度參與後發現,原來我做的事情就是一種志工服務呀!   在年會當天,因為認識的人不多,多半是觀察著來來去去的大家。偶爾遇上親子團的夥伴聊個幾句後,又因為各自肩負的工作而結束話題。活動沒有明確的段落,但大夥總是知道每個段落銜接的時候要去哪裡,時間一到,就有廣播宣傳各教室正在舉辦的活動。   用餐時間一到就看到夥伴推出一道道如山高的餐點。而不論何時去廁所,總看到夥伴在清理廁所的垃圾桶。其他夥伴們,不管是扛著相機瞬移到各場地拍照,或是在器材室清點物品一下又穿梭到各教室忙碌,整個活動穿插著許多工作夥伴來回的身影。   許多令人驚艷的細節,相信除了有討論過的東西以外,就是由參與的志工、專職們共同付出成就了最美好的時刻   有些改變很細微,可是一旦開始了,就會一直不斷的持續下去。很榮幸跟著這一群不管認識或不認識的夥伴,成為走在荒野路上的好旅伴。  

蘭雨生信心,2024府城再會

2023-12-10

圖、文/林屹霆〈宜蘭分會廣講師,自然名:仙女) 2023.12.10   荒野,溫柔而堅定的,守護千瘡百孔的棲地,也治癒曾千瘡百孔的我。   荒野28年會順利在飄雨的宜蘭圓滿落幕,很榮幸能貢獻棉薄之力,協助主持荒野的生日派對。圖的是想獻給純真靈魂的荒野人們(志工、專職以及一般民眾)一頓豐盛的饗宴、療癒過去一年做環境守護而碰撞出的傷疤、充電取暖,然後,再次充滿戰鬥力的互相扶持,並肩作戰,一起當「超人」,聽常人沒聽到的,見常人所忽略的。   首先,母老虎(陳怡慈,年會總策劃),妳要喝烏梅或枇杷膏唷,最後一次的線上籌備會議,開到十點多,妳的聲音都沒有了。每次的籌備會,志工與專職的默契合作,都展現了驚人的高效率時間控管超能力。辛苦所有專職夥伴了,你們的業務量不是凡人可以想像,你們在組織中盡責運作,無怨無悔的付出,甚至無止盡的「多」做了許多。   所以,我是懷著戒慎恐懼的心情,全力以赴準備我被指派的工作。所以,抱歉,親愛的孩子,翔鷹們。我很嚴厲,但你們果然沒讓大家失望。你們如鷹族般勇於爭取挑戰。   謝謝湯老師(湯譜生,宜蘭副分會長),十年多的默契,我們相知相惜,在組織裡很多事情不用明講就可以莫逆於心。 謝謝大鼻子(林勇任,解說員)跟賴公(賴明彬),我們分會的手作扛霸子。   謝謝黃藤(黃得恩)及雙連埤大樂隊 ,絕佳的默契、音樂技巧、強大氣場。你們的音樂太棒了,可以誘捕月梅老師和分會長大熊上台高歌,這畫面實在太可愛了。   何等榮幸,秉著燭光,聆聽元老篳路藍縷的故事。我所牽掛的災後蘭嶼的困境,終於也被聽見。在會後會Happy hour時,大師兄大師姐(解說教育委員會召集人宋明光、推廣講師委員會召集人藍培菁)們給我許多建議、給我力量;次日其他分會夥伴也不吝於賜教、表達關切。謝謝夥伴一起關心,我看見了蘭嶼重建的希望,輪廓越來越清晰。   週日晨課,充滿了自然療癒的力量。最後15分鐘,我拖了一張椅子,在雨中,坐在茄苳樹爺爺身旁,對著他說話,但沒有聊太多,爺爺大概是希望我慢下來吧。爺爺好慈祥,他的枝幹為我遮雨,他的聲音很溫暖,他的笑容感染我,嘴角勾出了彎彎,眼睛也瞇出彎彎。   茄苳樹爺爺說:「孩子,下山一定要好好睡覺。」   「好,爺爺。我答應你。」   期待明年台南年會,29歲的生日。

報到二三事—小小螺絲的暖暖回憶

2023-12-10

文/林姝均〈宜蘭分會兒教組召集人,自然名:蒲公英〉 圖/年會採編 2023.12.10   28荒野年會在宜蘭,動員了分會全體志工,而我有幸擔任報到組的小小螺絲。入會八年,這是我的年會初體驗──沒有過去的記憶可參考。從無到有,在籌備過程中慢慢釐清定位。隨著時間靠近,工作圖像輪廓越清晰,接待小工募集也在親子團伙伴相挺下飛快到位!感謝宜一團最親愛的老朋友們!   秉持宜蘭人「勁好客」的精神,我們在報到處迎接著終於來到的每個人。時序入秋,以一杯在地金棗茶為遠來賓客洗塵暖身。不論要聽講座、看展覽、玩遊戲、跑廁所、放行李、肚子餓、找媽媽……等,都竭誠為您服務。走廊的另一邊,設有運用自然素材的手作攤位;基地周邊,解說志工精心設計的清水湖自導式遊程,保證玩好玩滿絕不無聊。   桌前人來人往。熟面孔多半是工作人員,與各群組志工及專職們相見歡後各自忙碌,偶遇時交換幾句打氣。面對陌生面孔,微笑是不二法門,感恩有緣相遇在荒野。而報到處的最大「福利」就是能見到所有來人,包括無人不識的偶像級面孔,如前理事長偉文老師、月梅老師……等,他們平易低調卻自帶發光,宛如溫暖的小太陽,照亮了細雨中的幽谷。   不畏風雨前來的還有兩組人馬:一隊從霧氣迷濛的太平山林道歸來,一隊踩著單車尋訪森林鐵道舊跡,一下一上,交會在曾經的林鐵小站清水湖。   四處人聲鼎沸。報到處旁的樓梯直通晚會後台,志工們一早就開始整理場地、妝點佈置。陸續有音響公司裝設器材、劇團大小演員採排、主持人及頒獎禮生走位……等。另一邊辦公室裡,專職們忙進忙出,台前200份環保餐具整軍待借,桌上擺著賓客攜來贈禮,養生糖、小桃酥、手工皂、手編提袋,樣樣是撫慰。看似無人佇足的空間自成一方聚寶屋,悄悄封印著暖暖心流。   耳邊傳來熟悉的丟丟銅與熱鬧的頒獎樂,另一首歌曲也在眼前浮現,各司其職的專職及志工們,奮力引領著主旋律;而在眾人看不見的角落裡,許多默默付出的身影化成了一幅幅海報、一盤盤美味、一張張指引,以一幕幕的燦爛風景共譜美麗的和聲。   下次來到清水湖,願您想起這首歌,想起那盆火,想起每一盞守護荒野、敬愛天地的小小燭光。有空歡迎常來,為基地添加一把柴火,用溫熱助長希望的新苗。  

荒野漫畫-節電大作戰

2023-08-10

【好書推薦】回應來自心靈與自然召喚的行者

2022-08-05

文/李偉文<荒野保護協會第三、四屆理事長> 圖/川流文化教育基金會 2022-08-10      「歲數從來不是重要的事,身體軀殼會老去,但心和靈魂永遠不會。」陳維滄董事長雖然這麼說,但是他的外表怎麼看也不像已經八十四歲的人,尤其在聊天中,他不時從椅子上跳起來,半跑過偌大的辦公室,找出一份又一分的資料給我參考。      當我讚嘆他的靈活與敏捷時,他又跳起來,然後彎身前屈雙手很輕易意就觸及腳趾,原來他從年輕時至今仍保持每天一大早起床就花一個小時慢跑或游泳,前幾年到國外報名參加太空旅行,醫生做了詳細身體檢查後,認為他的體能或心肺功能都只有四十多歲。      這些年活躍老化的議題很夯,但是他早在三十多年前,也就是五十歲那年就退休,成立基金會從事公益活動,雖然六十歲才第一次登高山,但是隨後的壯遊冒險,實在讓人佩服,尤其七十歲之後開始遠征地球的極境,六訪北極,五探南極,七次到中極(西藏),酷熱的赤道與大漠,絲路行腳,深入南美洲雨林蠻荒,馳騁非洲大地……更令人佩服的是每次的冒險,他還必須一個人背著沉重的相機與腳架,為大家拍出絕美的相片。      因為他的作品,大家都稱為他是極地攝影家,我卻覺得他更像是以大自然為道場的修行者。這些地方稱為極境,地球上最極端的環境,要嘛冷得無法想像,要嘛又乾又熱,不然就是高到無法呼吸,這些極境,對任何生物而言,都是非常惡劣艱困的環境,一般人若不是工作所需,為了興趣或炫耀去一次體驗一下應該就夠了,可是為什麼他卻可以在七、八十歲時,一次又一次冒著生命危險以及肉體的困頓疲憊接受挑戰?我相信這些動力一定是來自生命裡更深沉的呼喚。      這種熱情絕不是那種「我來、我見、我征服」的炫耀,而是當我們能夠一次又一次把自己逼迫到最極端的絕境下,才能彰顯出生命的深刻與意義,甚至尋得精神與肉體上的重生與復甦。      「極地旅行的確辛苦,我利用旅程的艱辛與經歷,探索自己的內在,藉此不斷重生,而且極境的孤寂,就像是閉關,思考許多人生課題。」年輕時差一點出家,後來雖然在商場發光發熱,但是內心一直有著宗教情懷,因此陳維滄董事長自稱為行者,除了是旅行的人之外,更是個修行者,同時也表明,坐而言不如起而行,強調一切夢想都要實行才能成功。      「行走在大自然裡,常常會覺得人是如此渺小,但是身而為人,卻又是這麼可貴,我常常問自己能為這片美好的大地做些什麼?」坐在川流文教基金會辦公室看著陳董事長出版的二十多本書,每本書或每幅作品,都是他為了保護大自然所採取的行動。      翻閱今年初出版的「鶴采」攝影集,是他近二十年來天涯追鶴行的成果。鶴是吉祥,長壽的象徵,既靈性又高雅,大多數的鶴是一夫一妻制,不管在漫天飛雪中起舞,或是冰天雪地裡的對天鳴唱,書裡每一幅照片都可以框表起來,深遠的意境不只是令人感動還足以啟迪人心。      疫情期間,無法出國旅行,但是陳董事長還是很忙,行程從早排到晚,還要抽空檔整理作品,以前以為他是個傑出的攝影家,但是仔細看著剛出版的「旅行中看見真善美」,才發現他的文筆也真好,這本書引領我們探索不同民族不同文化裡的真善美,也帶給我們更多的同情與理解。      「人在追求夢想的時候,就會忘了年紀,老後生活,就是把每天當做最後一天,用力過。」滿懷赤子般的好奇心,熱情洋溢地探索這個奧妙的世界,這位不老的探險家是退休長者最好的典範了。 ◈了解更多「寰羽」攝影集相關資訊,請洽本會管理部 ☏02-2307-1568#9    

好書推薦【通往世界的植物—— 台灣高山植物的時空旅史】

2022-03-09

圖、文/莊維倢(高雄分會解說志工,自然名:大冠鷲) 2022-03-10     西元2002年,我第一次踏上西藏的高原,在那裡我看見了類似薄雪草的植物,心裡一陣驚喜,這與我在臺灣高山見到的植物太像了!但兩者相距三千多公里,中間隔著臺灣海峽,還有高高低低的山稜與溪壑,到底是怎麼傳播的?這一閃而過的疑惑,隨即被淹沒在目不暇給的異邦風光裡。  ▲ 作者在西藏所見,與玉山薄雪草類似小花     偶然間看到游旨价的這本書,封面美麗精緻的插畫非常吸睛,內容從探討巨木的原鄉,揭露臺灣紅檜與扁柏的身世之謎,臺灣特有「屬」植物綜覽、直到冰河臺灣與高寒植物等,每一篇章節,都把臺灣島上的植物是如何與世界相連但卻又獨一無二的演化,以優美流暢的文筆將專業的學術知識款款敘說,讓人不忍釋卷。     作者因有在登山社穿越臺灣山稜的經歷,實地走訪了臺灣獨特的山林樣貌,更在世界各地採集與觀察植物,凝聚彙整對高山植物的見解,從文獻回顧探討、各種假說與地質研究等勾勒推敲臺灣高山植物地理分布格局的現狀,並以更恢宏的時間尺度來丈量。     你知道同樣棲息在臺灣的紅檜與扁柏並不是姊妹物種,而他們各自的祖先是誰?現生親緣最近的姊妹種又是誰?  ▲千年紅檜     少有人知的神秘小草山薰香,竟是來自南半球的高寒植物!這來由為何?     爬山常被刺到的小檗,其多樣性及特有種的現象,讓臺灣成為神秘的小檗之島,你知道在全世界少數有分布的島嶼裡(共10種),臺灣竟是位居冠軍(14種)嗎?     假如今天要在世界植物博覽會推選出臺灣島的代表,你要如何從五千多種臺灣原生植物裡挑選呢?在生活艱困的石灰岩上,生長著哪些奇特的稀有植物?它們如何以獨特的生理機制適應高鈣的惡劣與貧瘠?臺灣到底有沒有冰河地形?生長在臺灣的高寒植物是就地種化?本地匯集?還是他處拓植?     一個個疑問,讓作者踏上追尋的旅程,也激發起我一頁一頁翻讀的樂趣。     我們常認為植物不會動,頂多就是大風起時,枝葉搖擺,從沒想過超越人類的視線所及和生命長度,植物以優越的種子傳播能力跨越千山萬水,堪稱最強大最堅韌的旅行家,在臺灣,甚至成為數千歲的生命載體,與臺灣島一起脈動呼吸,為島嶼的變化留下真實的見證。藉由探討植物分布樣式的前因後果,破解植物蘊藏的密碼,這背後所蘊藏的知識浩瀚繁雜,作者的文字像是沐浴在森林中的隙光,閃耀指引著我們前行,抽絲剝繭、歸納推演、層理分明地鋪疊出迷人的故事,宛如植物界的偵探案,當真相大白時有一股舒坦呼出,怎麼可以有人把植物地理學寫得這麼有趣生動啊!     作者在最後的後記中提到,因為在四川折多山埡口見到了生命中最美麗的一株喜馬拉雅藍罌粟,引發了寫書的動機,才有這本書的誕生,我也憶起在2019年的夏天,我在印度的世界自然遺產「花之谷」,也曾看到藍罌粟花!對照這段旅程來回都歷經土石流之辛苦,更顯得沾了露水的花瓣,在艷陽下透射出嬌嬌滴滴,人類無法複製出來的魔幻藍是多麼珍貴,而研究植物地理學的科學家們以及作者,在世界各地跋山涉水破解植物分布的奧秘,是多令人讚嘆 !  ▲印度世界自然遺產「花之谷」藍罌粟花     我不是喜愛蒔花弄草之人,平常也只愛去山裡看大樹、看小花,對於植物的科普書籍更是說不上興趣,但第一次看植物的書如此讚賞,看到這一段「真正的臺灣高山也許不是鹿野心中的喜馬拉雅,亦不是我心中的橫斷‧‧‧臺灣的高山它哪裡的高山都不是,它就只是它自己。在冰河的往復之中,迎接來自他方的旅者,創生自己的後代,在島嶼上留下了獨一無二的歷史。」,我不自禁眼眶泛紅,作者對臺灣島嶼的深情令人動容,而就如我走訪過四十多個國家,對於這個充滿驚奇的福爾摩沙,也有著無比的深愛,臺灣與世界緊密連結卻又獨樹一幟啊!     在疫情期間,身體移動有限,那就讓這本書帶你旅行吧!讓臺灣高山植物為你引路,展開一場超越地理疆界與時空尺度的大冒險。

《森林特攻隊--大腳ㄚ家族》觀後感

2020-10-15

文/姚佩君<試映會民眾> 圖/可樂藝術文創股份有限公司 到底我們要的是人類文明的便利還是友善環境的永續經營?從卓蘭的石虎公園到知本光電的爭議…都可以看出環境保護的議題刻不容緩、真實存在! 影片從大灰狼追逐小野兔的飆速開始,電影的節奏就一直維持著這個速度感,從大腳怪兒子亞當的超跑能力、浣熊崔波和棕熊偉波駕著露營車瘋狂疾駛,到大腳怪一家三口被「空拍機殺人武器」追殺的礦車奔馳,再到瀑布傾瀉而下的暢快,一氣呵成,沒有冷場!會很合喜愛冒險小孩的胃口。 電影充滿好萊塢的英雄色彩,好人有金剛不壞之身,壞人壞到骨頭也是黑色的。除此之外,也用了許多對比來比喻或諷刺社會現況,例如:大自然肉弱強食的法則對比人類無止盡貪婪的掠奪;大腳怪代表著電視世代,他上傳的低陽春影片點擊率超低,對比兒子亞當生在網路世代所製作的匠人級影片剪輯技術;萬惡的石油大亨對比超天真的抗議者。最諷刺的莫過於石油大亨包裝出來的假綠能企業形象對比實際進行的不法採集石油勾當! 很同意電影中帶出的一個訊息:礦場廢棄了100年,大自然也用這100年做了修復,可是人類只需要瞬間的破壞,就足以摧毀好不容易在漫長歲月中恢復的自然生態。從這個切入點出發,就是一堂很棒的親子生態教育課。到底我們要的是人類文明的便利還是友善環境的永續經營?從卓蘭的石虎公園到知本光電的爭議…都可以看出環境保護的議題刻不容緩、真實存在! 電影最後又回到大灰狼追逐兔子的場景,前後呼應的非常好,這就是大自然的食物鏈法則,但是大灰狼跟人類不同,不會因為一隻兔子摧毀整個生態系啊! 大腳怪說:有名氣就是要用來改變世界!然後他們全家一起合作,成功打擊了壞蛋,讓世界變得更好。如果這部電影可以喚起許多家庭,開始打從心底有著對自然的敬畏、對環境的關懷,願意為了環境保育多走一哩路,讓動物有糧有家,讓人類也可以在大自然中被治癒!那這部電影就不僅富饒趣味還兼具教育意義! 最後,我想說:就算影片超現實到不可置信,但是光看電影中所描繪的阿拉斯加與洛磯山脈的山光水色,就讓人心神嚮往,手指頭開始打入鍵盤搜尋「阿拉斯加洛磯山脈極光之旅」!別忘了!這天堂般如詩如畫的美景是因為沒有被人類粗暴的的破壞才得以保存呢!  

2020 荒野保護協會臉書使用者喜好調查

2020-09-30

 

菊島の夏天

2020-09-17

文、圖/黃傅寅 <荒野親子團臺北七團,自然名:白頭翁>     時間回到2019年北七團共識營場景,九位鹿工們在年度活動規劃,終於在鹿二年共識營推派小鹿小隊長確認活動內容;是以做中學至學中覺的方式,從每月活動的小鹿分工,到期末自主的壯遊活動為目標。 試圖在2020年的3月大凝聚三團一會場合營造小鹿舞台,趁著在去年10月活動落幕之際預告,期末的小鹿壯遊將會結合公益活動為方向,自從那天過後的四個月由各隊輪番報告,最終獲全體小鹿票選勝出僅有一小隊的提案,將列為年終的壯遊活動。在這樣營造團隊合作的氛圍中,非常欽佩北七鹿工們有著超人般的行事意志力,以及鹿團上下一心的合作無間。 經過各隊輪番的展演,抵擋不住熱情如火的澎湖縣花-天人菊,由森林鹿「菊島の夏天」所提的企劃,列為全體小鹿心目中最佳壯遊行程。我們也在今年六月感恩交接月,小鹿們向全團宣布鹿團選定的四天三夜壯遊行程以及向在場所有成員進行愛心募款。  壯遊的活動主題: . 認識台灣最年輕的國家公園: 澎湖南方四島國家公園 .澎湖海邊的垃圾大多來自哪裡?和台灣的海廢有甚麼不同 – 淨灘 . 澎湖離島的垃圾大多如何處理?和台灣有甚麼不同 – 拜訪環保局 . 紀錄澎湖已封閉垃圾掩埋場的維護現況 – 踏查 . 永續海洋 - 全程力行海鮮食育 因碰上疫情,部分團會活動因而中斷,甚至差點影響期末壯遊成行。趁疫情舒緩之時,6月初各隊開始定期開會,共分為總召組、事務組及行政組進行分工及規劃,完成各項的行前準備。澎湖自古是軍事要地,歷經大航海時代的變遷與清末民初的殖民地,擁有許多海洋文化與海洋文學的國際登台機會,背後文史值得一探究竟。擁有天然絕美的藍色珊瑚礁海域的澎湖,有一座南方四島國家公園(東吉嶼、西吉嶼、東嶼坪及西嶼坪),我們就在這之中浮潛,作為首日行程的開場。從南海碼頭啟航到東吉嶼,約莫1.5小時的航程,往西吉嶼的藍洞,玄武岩而成的海蝕洞在太陽的透光下,湖面映照形成的藍光而獲得藍洞盛名,同時間大家發現同在西吉嶼藍洞旁有處被海浪打上岸的白色保麗龍小垃圾堆特別醒目,當下向船家瞭解後,呼籲大家在使用海洋環境之餘,仍要善盡責任減少汙染,共同維護這片珍貴的環境。 在小鹿行政組小蘑菇與環保局多方溝通聯絡後,選定合適的淨灘地-後寮沙灘進行活動,且行前已知島上的垃圾掩埋場近期已皆封閉,全島的垃圾量盡皆集中在紅羅轉運站,之後會載運到高雄焚化爐銷毀。於7月17與環保局約定地會面,於是便展開上午的淨灘活動,清出許多漁具。我們還與環保局陳局長及楊科長介紹我們是荒野保護協會親子團北七團以及訴諸此行壯遊活動之目的後,局長聽了更是為之動容,讚嘆我們荒野在環境保育上很不簡單,期待未來荒野可以在澎湖設點。在周六安排參訪已停運的草蓆仔尾垃圾掩埋場及東石環保公園,瞭解這些海廢垃圾在本島的處置情況的過程。環保局在得知這些情節後,適逢假日人力短缺棘手問題,緊急委派洪科長7月18日隔日上午在復育完成的草蓆仔尾現身說明,以上這些讓我們更加瞭解澎湖現況,且認為這些議題對於環境也是十分重要。 於第二天上半天淨灘結束後,下午便在白沙鄉岐頭村從事抱墩活動體驗;抱墩是甚麼?一種石頭群堆砌而成的傳統捕魚工法,成堆的石頭常讓魚群誤以為是住家,座落在出海口處的時而見到一處又一處的抱墩,為該村的幾位阿婆謀生討海的場域。外面用一張結有海草的捕魚網圍繞,接連搬開一顆又一顆的石頭,裡面可見到玳瑁石斑、鸚哥魚、錢鰻及馬糞海膽,秉持海洋永續的精神,小魚皆會放回海洋,受眷到老天爺的照顧,捕到的漁獲接下來會被料理為活動後的點心食物,這個過程也是食農教育重要的一環。  除了力行環境教育,接續幾天就是島上的文史踏查,藉以認識澎湖列島;此次行程總共34人,大鹿僅占10位。全團上下從事前的責任分工,再到現地的每日夜間會議順流程,參與活動的大小鹿完成了一場了不起的壯舉活動,在暑假之初再次證明,只要有心沒有不可能達成的事!    

當珍貴的知本濕地 遇到 不當的光電開發

2020-05-13

文/陳雍慧<氣候變遷教育委員會 能源議題組,自然名:海冰> 當初就是因為關切氣候變遷這個議題,才一腳踏進荒野的。 從推廣講師的志工培訓,讓我深深感動到台灣特殊生態美和地景美,從氣候變遷教育委員會多種能源教育的啟發,了解到國內有很多NGO團體和一般民眾,對於氣候變遷多年以來的付出,一直到自己在國外參加「 Climate Reality」 的 Leadership Training,了解世界各國有多少人在為減緩氣候變遷奮鬥。這些都讓我覺得,我們是在和時間賽跑,是在爭取這十幾年不讓氣候變遷惡化到未來科技或經濟模式無法解救的程度。就如同新冠肺炎,我們必須在疫苗發展成熟前,做好應有的嚴格控制,不要造成人類社會和經濟活動大規模的毀滅。 導致氣候變遷的原因來自人類的活動。我們都知道吃素、拒用一次性製品、多搭乘大眾交通工具、氣溫 32度才開冷氣,甚至不開冷氣,都可以降低個人的碳排放量(簡稱:碳排),雖然方法很多,但是要改變人類的認知和習慣,阻力會最大,時間會最久。因此除了用各種機制積極抑制能源需求,增加能源效率外,全面用低碳排的再生能源,來取代化石燃料,會是現階段減緩氣候變遷最有效的方式,對人類既有活動模式影響也最小,因此這是為什麼全世界必須積極推動再生能源的重要原因! 但是,儘管再生能源屬於低碳排開發,依然會對環境帶來衝擊,「選址」是否適當,將是再生能源開發很重要的前提。以近年爭議不斷的台東知本光電案來說,就令人絕對無法認同,一個少數僅存的河口自然濕地,而且是台灣東海岸候鳥遷徙必經廊道被光電板拿來鋪好鋪滿! 如同徐仁修老師說的,荒野其實不「荒」,它蘊藏著無限生機、充滿著形形色色的物種,更是野生動物的天堂。但是,當政商對這塊土地的豐富生態漠視,甚至枉顧原住民族傳統領域權益時,這個寶貴的荒野,也只成了榨財的工具,二十年後,甚至三十年後利用完畢,原有豐富多樣的生態和地貌、也將不復存在。 知本濕地的光電開發案,與法令不週和不當招標開始說起。 法令不周的部分為只要不是法定重要濕地,地面型光電的設置就免環評,也沒有縝密的選址制度或標準可以依循。因此,就算知本濕地記錄有49種保育鳥類,是一級瀕危鳥類東方白鸛、黑面琵鷺和遊隼,二級保育類黃鸝、環頸雉、烏頭翁和台灣畫眉等賴以維生的棲地,無法令規範光電開發須迴避這樣的生態敏感區,因此招標光電案時,就肆無忌憚的允許剝奪保育類野生動物棲地,將光電板鋪滿。 不當招標的部分為意欲進行土地開發時,在進行可行性評估報告時沒有揭露資訊,沒有諮詢卑南族卡大地布部落意見,也沒有諮詢在地生態保育團體和相關學者。報告完全沒有載明生態調查及迴避事項,也沒有載明原住民族權益事項。待部落抗議後,僅於2018年1月5日召開第一次說明會,5天後就逕自發布「知本光電開發案」招標公告。再者,標案卻以最大回饋金做為取捨標準,而不是以迴避生態熱點,保留豐富地景為前提。導致廠商竟開出了25.19%的高回饋金,在如此的高回饋金下,所租用總面積全面鋪設而不顧及生態敏感區,似乎是廠商的最可能的作為。 這項號稱是東亞最大面積的地面型光電開發案,居然可以完全不做生態檢核。未來開發時,更可能將砍掉原有的樹木,部分水澤、草澤,灌叢、樹叢和珍貴地景將不復見,地面型光電相關法令,容許開發單位可以視而不見其上賴以維生的物種,可以不做任何生態迴避與生態補償事項,然後這還配稱「永續」能源嗎?光電板本具高度彈性,以及可降低環境衝擊的設計與施工方式,但唯利是圖的圈地模式,將扭曲「再生能源」減緩氣候變遷的原意。 我們有很多重要的途逕可以達到低碳社會的目標,能源轉型是很重要的一個關鍵,但是再生能源存在的目的,是要用它的低碳排、守護我們的環境。而自然濕地就是我們生態最豐富的環境和寶貴水陸動植物的棲地。濕地一旦被破壞了,需要修復的時間,往往是上百年才能回復,保育類的動植物一旦消失了,甚至可能無法再回復。知本濕地到底適不適合鋪設光電板,應該要嚴格的受到社會各界的公評、審視及討論! 地面型光電板,本可以與在地經濟與生態共存共榮,以其獲利回饋在地生計與生態復育。是誰讓光電無辜成為破壞生態的元凶? 籲請中央和地方積極發動:盤點生態熱區,暫緩審議爭議案場、建立跨部會的生態檢核制度,讓光電在對的地方,用對的方法推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