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野部落格:訊息公告

訊息公告

2020年第六屆環境行動論壇 活動公告

2020-04-08

因應新冠肺炎的快速變化及政府新訂出的防疫社交距離規定,本屆行動論壇活動辦理方式修改如下:  1.原北中南三區初選發表日的活動取消,少年/青少年組改為自拍影片上傳(拍攝要求,請參考附註1),於5月31日 23:59前上傳(另於四月底前公告上傳方式),由主辦單位找評審團評分並就各行動方案給予意見,再挑選出九隊傑出計畫參加決選。 成人/英文組因報名參加隊伍數不足九隊,所有隊伍直接晉級決選。 2.為避免決選時群聚感染,類似室內大型活動皆已停辦,本屆決選訂於7月25日(六)舉行,改為線上遠距直播方式(請參考附註2)進行各組方案的發表與回答評審提問,決選隊伍自選地點與評審連線,本會邀請的評審委員將在荒野保護協會分成四組依順序進行。 3.各組仍由評審選出前三名,頒發助持金分別改為15,000元/10,000元/5,000元。 註 1.錄影發表時間最長為15分鐘,一鏡到底,不允許後製,且現場必須拍到三位以上成年人觀眾及時鐘,(若需要場地,請向所屬分會商借)。攝影方式及影片上傳方法將於四月底前另行公布。 註 2.決選線上直播採用Microsoft Teams軟體,可攝/錄影、發話、收音、播放PPT、影片。所需設備為電腦一台、麥克風、喇叭、USB外接攝影機。主辦單位將安排專人與入選隊伍進行教學與演練,以利決選順利進行。發表同時並開放申請若干帳號及時收看。(通知晉級後會再給詳細的Microsoft Teams軟體操作教學,請指導員及小隊做好準備熟悉操作) 因應疫情主辦單位必須做出這樣的決定,已報名小隊請於4月13日(一)23:59前內部討論再以電子郵件,回覆通知各分區主辦單位。 有關本次活動收費因應調整如下: 1.若不想參加,本會將全額退費,請在 4月15日 前告知各分區主辦單位退費收款人、帳號、手機號碼 ;用信用卡繳費者,不需提供帳號,將退費至信用卡帳戶。 2.若繼續參加,成人組及英文組費用不變保留作為參與決選的費用。少年組與青少年組的初選(拍攝影片繳交參與初評)參加費用為1000元/隊,(請各隊在4月15日前告知各分區主辦單位收款人、帳號、手機號碼,主辦單位將扣除1000元之後,退還多餘款項)。晉級決賽後會再做通知以500元/人,每隊上限為7人(含成人指導員),比照原訂初選模式進行繳費,決賽將不再收取小隊費用1,500元。     各分區主辦單位     北區Email:  sowtpe@wilderness.tw (02)2307-1317     中區Email:sowtc@wilderness.tw (04)2206-8468     南區Email:  sowtn@wilderness.tw ; sowtn2@wilderness.tw (06)260-7259   最後,因疫情關係導致協會財務吃緊,若欲將退款捐給荒野保護協會作為籌辦本活動之贊助款,也請告知,謝謝。 於退還多餘款項後,爾後初選之影片上傳與決選事項,由總會接手,並隨時公佈於官網。 請聯絡本會EMAIL: go@wilderness.tw,電話: 星星03-964-1059。

荒野公告-會館開放時間調整

2020-02-11

為使各分會會務運作順暢,經第九屆第七次常理會同意: 自109年3月起,全會每月第一個週一為會務整理日,會館暫停對外開放。

荒野公告-2/15-2/17不對外開放

2020-02-11

2/15-17荒野保護協會舉行專職訓練 所有辦公室暫停對外服務 造成不變敬請見諒

理事長的話-荒野的行腳系列

2019-12-09

各位親愛的荒野夥伴們: *海岸行腳的源起及執行 : 2017 年,我邀約常理及分會部分幹部,以行腳方式,走了宜蘭、新竹、嘉義及澎湖的海岸,我發現海岸消波塊、垃圾及事業廢棄物等問題。因為發現,也深知我個人能力有限,於是和常理討論,如何讓更多人能愛上臺灣及關心的海岸?在大家的研擬與討論下,「海岸行腳及記錄」的計畫於 2018 年開始展開,20 公斤的 3D 全景攝影機雖然有點重,但因為可以留下珍貴的影像,志工積極的參與,451 人次的參與,大家更認識臺灣美麗的海岸,也看到海的哀愁。2019 年這個計畫依然於西海岸進行,10 月底完成,影像資料將於明年 3 月左右就會整理完成。 *溪流行腳與記錄的源起 : 2018 年,我已經擔任理事長 1 年半,雖然年輕時在臺北讀大學,但對於溪流卻只有去過碧潭,其他溪流不但不知其位置,更不知其現況,於是邀請棲地工作委員會常理陳江河帶著認識大臺北三大河流,沿著河濱騎著 youbike、帶著相機拍攝關注面向,城市的發展與河流有深深關係,認識河流就能更認識城市的文化,但如何讓更多人一起來關心河流及文化問題呢 ? 思考許久,也找不出好方法,有一天看著志工的FB,頓時有個靈感,來個「河岸徒步行腳」吧!於是開始了志工與我的河岸行腳,看到問題嚴重的垃圾、草地維護的廢棄物、動物餵養、動物死亡等問題,在還沒有更好對策處理以前,河岸行腳以一步一腳印方式撿起河岸的垃圾,減少垃圾汙染高灘地及溪水、也減少高灘地附近生物受到垃圾包圍的困擾,目前此計畫已執行將近一年,也讓更多其他分會夥伴也投入關心溪流。 *山林行腳的初探 : 圓葉挖耳草是我認識的一種食蟲植物,山壁常是其最主要的棲地,但山壁也常是道路工程最不被重視的地區,是不是山壁有許多重要物種呢 ?臺灣有 3 條橫貫公路,連接臺灣東部及西部,並經過臺灣的高山,沿著橫貫公路應該可以看到臺灣低海拔到高海拔的林相及環境差異吧?山林也是臺灣許多經濟作物及水果的生產區,執行友善耕作在山區是否可行性 ? 於是 2019 年 6 月開始了第一次的北橫行腳,一群夥伴與我一起在北橫,時而徒步,時而搭車,當然也進行著紀錄,圓葉挖耳草的棲地有 4 處,有可愛的友善耕作農人,但也有可恨的垃圾瀑及隨意棄置路旁的小型垃圾,因為個人的方便卻造成環境的髒及醜,因為個人的投機卻造成所有社會的更大支出,真是令人氣憤填膺。12 月 23-25 日將再試行一次,期待能找到好方法可以好好守護山林。 需要您的支持及贊助我們的計畫,也期待您能與我們來一起努力。

【獲獎】第四屆聯電綠獎頒獎典禮暨成果發表會

2019-12-01

聯華電子於今日(29日)在國父紀念館中山講堂盛大舉辦第四屆綠獎頒獎典禮暨成果發表會。綠獎於2016年由聯電發起,積極支持生態保育行動,廣受企業各界的響應,第三屆起每年提供總獎金300萬元,是國內對於生態保育相關獎項,所提供獎金最高的競賽。投件數屢創新高,累積4年推動成果,已支持19件生態保育計畫,在全台各地及離島澎湖開花結果,成為國內生態保育的友善推手。   聯電總經理簡山傑表示,聯電重視企業社會責任,希望藉由綠獎,建立出環境友善的資源共享平台,串連為生態奉獻的保育志工與有心為環境盡力的企業。 今年第四屆綠獎,特地新增「青少年環境行動獎」,希望藉此提供青少年主動為環境議題發聲的機會,鼓勵更多年輕學子投入環境保護期望綠色環保的精神與行動向下扎根,向外推廣擴散,帶來台灣生態環境的正向改變。 本屆綠獎由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研究員鄭明修、台師大生命專業科學院名譽教授黃生、清大公共事務組執行長薛荷玉、知名兒童生態教育科普暢銷作家胡妙芬組成評審團,優選出本屆得獎計劃。 「大型生態保育計畫獎助」得獎計畫分別是「台灣海洋保育與漁業永續基金會」的「鼻頭角公園小丑魚抵家計畫」;「台灣猛禽研究會」的「看不見的玻璃陷阱─北部地區野鳥窗殺調查與友善鳥類玻璃教育推廣計畫」;「中華民國荒野保護協會」的「雙連埤瀕危植物原地保種及教育推廣計畫」;「海洋公民基金會」的「為孩子,種下一片珊瑚海田計畫」;「台灣濕地保護聯盟」的「濕坔微光─高雄市洲仔濕地螢火蟲棲地營造及教育推廣計畫」。 「青少年環境行動獎」由陳亭予的「阿里山蝴蝶夢」及張書毓的「山溪成癮」倡議影片獲獎。 「網路人氣獎」依網路投票數產生五個得獎單位,為台北市野鳥學會關渡自然公園管理處、中華民國荒野保護協會、海洋公民基金會、基隆市野鳥學會、台灣猛禽研究會。 荒野保護協會同時受邀在頒獎典禮上面分享第三屆綠獎獲獎的成果,期待透過荒野的棲地守護,能夠保育更多的物種,也透過此次的分享,讓更多人認識四斑細蟌,讓更多人一起為著台灣這塊土地努力。

2019荒野保護協會淨灘數據發表記者會

2019-11-21

【11月21日,台北】荒野保護協會今公佈2019年ICC淨灘數據,發現近七成的海洋廢棄物跟飲食有關。分析過去五年數據,塑膠袋、飲料杯、免洗餐具、與吸管等一次用塑膠製品均有下降趨勢。尤其吸管,平均淨灘每公里所撿到的吸管數量,較去年減少27%,顯示吸管限塑政策已有初步成效。         荒野保護協會現場展示由950個飲料杯所堆疊製作的雪人,凸顯臺灣便利的手搖文化已造成環境的嚴重負擔。荒野保護協會理事長劉月梅表示:「這五年數據顯示每公里淨灘廢棄物數量減少,反映限塑政策確實發揮成效,但目前惟有飲料杯的管制遲遲未公布,期待環保署盡快發佈飲料杯的限用規範。」       據統計台灣人一年消費上億個一次用飲料杯,飲料杯量大質輕,容易因垃圾不當處理流入環境,尤其在人口密集縣市海岸,如屏東、台中、高雄和新北等地,發現大量廢棄飲料杯。2018年,荒野與國內環保團體,和環保署共同組成海廢平台,發佈海廢治理行動方案,宣佈一次用塑膠製品至2030年的減量時程表。環保署廢棄物管理處劉瑞祥副處長表示:「削減塑膠用量是國際趨勢,歐盟和聯合國都分別訂定時程表,環保署未來也會朝著減塑、限塑、禁塑的方向,推動塑膠的循環經濟。」       荒野保護協會自2007年起加入國際淨灘行動(International Coastal Clean-up, ICC),每年從「愛海小旅行」網站彙整國內淨灘數據,為國內唯一長期累積淨灘數據的平台。2019年,全台共有322場淨灘,總計18,318人,清出37,157公斤的海洋廢棄物,淨灘總長度72.73公里。       為更了解海岸廢棄物的來源,荒野今年由海岸向上溯源,辦理14場淨溪,清掃總長度近3公里。結果顯示河川廢棄物多與民眾生活和飲食有關,代表河川為輸送廢棄物到海邊的主要途徑。12月1日和2日,荒野將啟動河川廢棄物調查工作坊,邀請日本講師來臺指導,計畫明年展開大規模的河川廢棄物調查。劉月梅強調,「民眾應一起從生活中減塑,自帶環保杯、購物袋,從源頭減少塑膠使用,讓下一代享受乾淨水岸。」       同時,荒野保護協會即日起在松山文創園區展出「荒洋野草」行動特展,展出海岸行腳、海廢淨灘數據與食蟲植物的行動成果,歡迎民眾前往觀賞。 時間:2019/11/21-11/24   地點:松山文創園區 藝異空間

【新聞稿】年度最盛大的節能成果展嘉年華 台中科博館熱鬧登場

2019-11-05

        本年度最盛大的節能志工推廣成果展「節能志工大串聯 萌芽深根好節能」11/2(六)在台中科博館熱鬧舉行。現場有來自全國9個縣市,共10個地區的「社區志工隊」、「學校志工隊」、「離島志工隊」和「NGO組織」參與大會師,由經濟部能源局游振偉局長親臨主持頒獎儀式,表揚績優節能推廣志工與團體、節能行動楷模,並由荒野保護協會劉月梅理事長首次為12名國小節能小尖兵頒發小志工證。現場還有十多個闖關活動攤位,宛如嘉年華似熱鬧滾滾。     活動由年長的志工團隊「彰化縣埔心鄉節能志工隊」融入生活經驗,演出「三姑六愛救地球」拉開序幕,看到婆婆媽媽用最生活化的語言,和左鄰右舍一起響應節能手法,生動又有趣。「臺南市安南區土城國小」學生的節能打油詩「叫賣哥”賣什麼?」熱鬧天真的演出,逗得台下笑聲不斷,學生家長更分享了孩子參加節能培訓後在生活中的改變,原本是爸媽在睡前巡查待機電力的工作,現在是小朋友主動去檢查提醒。不僅如此,孩子到社區做節能宣導時還會主動跟長輩噓寒問暖、關心年長的社區爺爺奶奶們的身體健康,看到孩子的改變,家長都覺得非常感動,原來節能可以這麼溫馨。     這次更有特別從金門遠道而來的節能志工隊代表,帶來了具有金門風獅爺意象,而且是在生活中隨手可得的材料,手作成節能宣導教具,吸引眾人目光。南方能源轉型聯盟,結合在地NGO組織,持續在南部各社大、團體推動綠能節能講座,分享正確資訊。     游局長致詞時,特別感謝所有志工夥伴,大家不分你我,一起為台灣的節電運動努力,無私奉獻精神,令人敬佩,期待越來越多人願意一起投入節電運動,讓節能志工的能量在台灣各個地方散佈開來。     現場的志工團隊更和工研院及台中科博館聯合推出「節能擂台大比拼」,共14個富有教育意義及趣味性的節能推廣攤位,用最生活化、有趣的闖關活動,把節能手法帶給大家,更有豐富的闖關小禮物,讓現場大朋友小朋友滿載而歸。     教育從小做起、實踐從生活啟動,2019節能成果展熱鬧成功,主辦單位也表示2020新節能推廣活動,將持續在全台各地展開,政府與民間共同努力,讓更多在地節能種子在社區村里中,不只萌芽深根、站穩腳步,更能逐步開花結果。 新聞聯絡人 柯馨怡/0983-681429

要求立院刪除環保署補助台東焚化廠整建啟用預算 連署書

2019-10-17

在中央祭出加碼補助4.2億否則追回之前補助9.99億的威逼利誘下,台東縣政府決定撥出1.43億元配合款啟用本來打算轉型的台東垃圾焚化廠。這將使該縣未來垃圾處理長期仰賴焚化,不利於源頭減量與回收再利用,違反蔡英文總統循環經濟政策,同時產生更多令人頭疼的底渣與飛灰。 台東縣每日需要處理的垃圾量,僅90噸,遠遠不及於台東焚化廠的設計處理量(300噸/日),台東縣府未來必須想方設法餵飽這焚化廠,包括挖除掩埋場可燃舊垃圾來燒,調度外縣市垃圾來燒,如此還會積極推動源頭減量與回收再利用嗎?反觀,這4.2億若能用來協助台東縣強化垃圾分類收集所需要的人力與設施,把垃圾中三成多的廚餘拿出來堆肥或厭氧發酵,須處理垃圾量就剩下每日60噸,如果再把公告應回收卻沒有被回收的東西好好回收,則須處理垃圾量就所剩無幾了。而且,即使有垃圾要處理,也有比焚化更好的處理方式。 為落實環保署的零廢棄政策與蔡英文總統循環經濟政策,我們要求刪除環保署補助台東縣政府整建啟用台東廠的4.2億元經費,同時凍結「多元化垃圾處理計畫」中「焚化廠升級整備」預算,解凍條件如下: 承諾往後也不得補助台東與雲林啟用焚化廠;不要求也不協助無焚化廠縣市興建焚化廠。 以明列代碼方式明確規定下列不適燃廢棄物(汽車粉碎殘餘物、掩埋場活化挖除垃圾、廢塑膠混合物、紙渣、土資場篩分後的營建廢棄物、污水處理場污泥、PVC塑膠廠下腳料)不得進入焚化廠,並要求改採可實質削減其鹵素含量的非焚化處理技術。對於這些不適燃廢棄物,若無獨立代碼者,給予獨立代碼,以利管制。 修訂《一般廢棄物清除處理費徵收辦法》,取消垃圾費隨水費徵收的選項,或者於該辦法中規定都會區垃圾費必須採取隨袋徵收方式;另外,要求各縣市政府每年定期提報成本細項資料,由環保署訂定公告各縣市垃圾費費率基準,並要求各縣市政府所訂定之費率,不得低於該基準。 強化「多元化垃圾處理計畫」中廚餘能資源化之目標、經費與期程:去年中國非洲豬瘟爆發,我國深受威脅,為避免非洲豬瘟入侵,未來廚餘不養豬幾乎已是各界共識。因此本計畫必須把過往養豬廚餘(包括餐廳廚餘)的數量納入考量,規劃必要設施與興設期程。 提出具體計畫,以五年內取代目前垃圾沿線收集模式為目標,補助各縣市政府設置及操作營運有專人管理的社區回收站與路邊回收亭,以及購買足夠的回收車輛與機具。 提出具體計畫,以每兩年免洗餐具(包含免洗杯具)與其他一次用物品(購物袋、吸管、包裝、飲料容器)減量百分之二十為目標,並以離島地區、觀光風景區、夜市商圈、軌道運輸場站為優先,以強制及補助措施輔導商家改變商業模式,實施裸賣及不提供免洗餐具與其他一次用物品(達成方式可包括產品重複裝填以及協助設置可重複清洗餐具租賃服務系統)。計畫中並應要求接受補助之商家,即使未來該補助措施中止,也不得回復使用免洗餐具及其他一次用物品。 於半年內以法規命令或行政規則要求政府部門與公私立學校以身作則,所舉辦與委辦之室內外活動,不得提供各類材質免洗餐具與其他一次用物品。 以上訴求之理由詳述如下: 台東垃圾源頭減量與分類回收還大有可為: 台東每日須處理垃圾量為90噸,其中還有三分之一是廚餘,且台東已自費設置一座日處理量28噸的廚餘快速醱酵廠,已完工試車,即將正式運轉,如能採取配套措施讓民眾把更多的廚餘分出來,須處理垃圾量將可減到60噸左右。 台東(與許多其他縣市)的垃圾收集是採沿線收集模式,回收物統統混在一起,分類品質並不佳,清潔隊也沒有太多時間要求民眾確實做好分類,因此回收成果還有大幅提升空間。 整修老舊爛爐經費高昂,而且遠水救不了近火: 台東廠保養維護並不佳,若要啟用,必須進行大規模整建,不僅花大錢(所需費用5.63億元相當於當初台東廠BOO合約中機電設備工程經費12.5億元的45%),也頗為耗時。 根據「臺東縣廢棄物能資源中心效能提升計畫」,台東廠整建計畫需時兩年半,2022年下半年才能正式運轉開始處理垃圾,因此這兩三年台東掩埋場垃圾堆積情形,若只寄望焚化爐整建啟用而未有其他對策,將只會更加惡化。 根據環保署「多元化垃圾處理計畫」,有最多焚化廠進行延役整建工程而致全國垃圾焚化處理量能最為緊迫的階段,正是從今年開始到2022年這段期間;2023年後,焚化處理量能將大增至每日19,555噸/日以上,將比目前焚化處理量高出1,761噸/日,等於多出5.87座台東焚化廠,這還是未計算到台東焚化廠啟用的情況,屆時各地焚化廠到處搶垃圾燒的歷史又將重演。因此,以總體觀點來看,這5.63億等於是白花了! 台東廠若啟用,將抑制台東(甚至其他縣市)往零廢棄、循環經濟政策方向努力: 台東廠設計日處理量300噸(共兩個爐子,各150噸/日),即便只運作一爐也遠高於台東目前每日須處理垃圾量90噸,一旦啟用,台東縣府未來煩惱的是要到哪裡找垃圾餵飽這座焚化廠,不會有心思於源頭減量與分類回收。 根據「臺東縣廢棄物能資源中心效能提升計畫」,台東縣府為了餵飽這座焚化廠,不僅要把這幾年堆置垃圾拿去燒,也要把可堆肥的風災樹葉(5噸/日)拿去燒,同時還有以生物質為主的市場垃圾(10噸/日)及農業廢棄物(15噸/日),而每日從家戶及其他產源收集來的垃圾量則規劃在90噸/日左右,完全沒有考慮廚餘快速醱酵廠運轉後的效應;此外,更要把掩埋場裡的老舊垃圾挖出來燒,平均每日20噸,佔比不低。 挖老舊垃圾燒,焚化污染更嚴重: 掩埋場活化垃圾雖然已經過篩分處理,但還是會沾黏不少砂土,篩分設備難以震落分離,整體熱值相當低,而且不好燒,不僅會導致爐內溫度降低,也會造成燃燒不完全的後果,結果就是產生更多污染,包括戴奧辛;加上其氯含量又比較高,燃燒產生的酸性氣體(氯化氫)以及金屬氯化物,會導致爐管更快鏽蝕,而頻頻破管停爐。 據學者研究,焚化廠起爐階段排出的戴奧辛等污染物,相當正常操作兩個月甚至半年的排放量。 而燃燒掩埋場活化垃圾與廢車粉碎殘餘物等不適燃廢棄物,會讓焚化廠常常破管而需要頻繁起停爐,造成更大的污染排放;因此掩埋場老舊垃圾挖除後應徹底強化分選、回收再利用機制,搭配最適非焚化處理技術,不該慣性地送入焚化爐,以保護台東好空氣。 應制止焚化廠收受不適燃廢棄物,不花一毛錢解決垃圾處理危機: 全國焚化設計處理量能其實相當充足,近年之所以頻頻發生垃圾堆置危機,乃是因為部份縣市焚化廠收受處理不適燃廢棄物,導致頻頻破管停爐,焚化處理量能大幅降低之故;爐子老舊及延役整修並非重要因素。比如日處理量高達1800噸的高雄南區廠,2017年停爐64次,2018年停爐59次,等於周周都有停爐,除了造成嚴重污染排放外,也導致全國焚化處理量能緊繃。 這些不適燃廢棄物包括汽車粉碎殘餘物、掩埋場活化挖除垃圾、廢塑膠混合物、紙渣、土資場篩分後的營建廢棄物、污水處理場污泥、PVC塑膠廠下腳料。 環保署應明令禁止這些不適燃廢棄物進入垃圾焚化廠,要求改採其他非焚化技術,如此將不花一毛錢,就可解決這幾年來縈繞不去的垃圾處理危機。不應讓這些不適燃廢棄物繼續享受相對便宜的焚化處理費用,而任其把該付出的代價轉由環境與社會承擔。 焚化空污比帳面數字多,能源效率奇差無比: 焚化廠處理的垃圾組成複雜、變異性大,且多多少少都含有氯,也未像燃煤火力發電廠將煤炭預先處理成粉狀,因此即使送入過量空氣,燃燒時還是很難達到完全燃燒狀態,除了會產生戴奧辛外,積灰、結渣情形也較一般工業鍋爐嚴重,熱效率相當差,目前全國24座垃圾焚化廠淨能源效率最佳者也不過18.44%,遠低於燃煤火力發電廠的33%。 雖然焚化廠帳面上的戴奧辛與重金屬排放數據都合乎空污標準;但事實上,戴奧辛一年只檢測一兩次,每次採樣六小時左右,無法代表焚化廠一年的排放量。根據比利時要求焚化廠安裝戴奧辛連續採樣設備的實測結果,焚化廠實際的戴奧辛排放量,是由人工採樣檢測結果推估排放量的30-50倍。對於有著優良環境生態,且大力推廣有機農業與觀光發展的台東而言,這樣的污染排放是難以承受的。 焚化灰渣令人頭疼,台東沒能力處理: 焚化底渣雖然可再利用,但因為會溶出重金屬,PH值也相當高,再利用時必須避免與雨水及地下水接觸。必須要有適當的公共工程,才能確保其再利用不致污染環境。然而適當的公共工程不是天天都有,焚化底渣卻是天天產生,在去化不良情形下,過去幾年常聽聞底渣被違法回填到農地、漁塭,包括台東2017年從高雄拿回的底渣,都被發現回填到太平溪出海口旁的綠地。即使時常大興土木的縣市,底渣都有消化不良問題,何況台東? 含有超標重金屬與戴奧辛、被認定為有害廢棄物的焚化飛灰,必須穩定化或固化,然後送到掩埋場專區掩埋。但掩埋場日趨飽和,台東也面臨同樣問題,未來要埋哪裡?還是要再花大錢興建昂貴、耗能的高溫熔融設施?即使有地方掩埋,未來也可能成為環境污染來源,不利台東有機農業發展;畢竟掩埋場不透水布用久一定會破漏(原因諸如設計與管理缺失、地層變動、不均勻沉陷),無法長久阻擋有毒滲出水下滲污染土壤與地下水;另外飛灰固化物或穩定化物會風化碎裂,大雨來時,淋洗這些有毒物質的雨水,將帶出重金屬甚至其風化碎裂的粉粒,然後溢流污染周遭環境。 應透過零廢棄社會工程,加上最適非焚化處理技術,擺脫焚化: 日本上勝町透過專人管理的社區回收站,三年內垃圾回收率即增加到80%左右。台東如能大力推動有專人管理的社區回收站、路邊回收亭,以及輔導鼓勵商家實施裸賣以及不提供一次用物品,三年內必然有成,屆時必須處理的垃圾量可能低到每日20-40噸左右,根本不需要啟用焚化廠。 這類零廢棄社會工程,需要的是綿密的規劃與廣泛、坦誠的溝通,或許勞心勞力,但都不難,只在有無決心、魄力與毅力而已;且不像台東焚化廠整修啟用方案,三年內還不能發揮效用,五年後要到處找垃圾來燒,同時還製造了底渣與飛灰的問題。 這樣的社會工程,不僅可以提升環境品質,更可透過社區回收站或路邊回收亭的管理專人,對全民進行長期、不間斷的資源回收教育,將能實實在在地提升民眾素養,同時還能創造許多對環境友善、對社會有益的工作機會。 透過這樣的社會工程,無法回收的垃圾將所剩無幾,這些無法回收的垃圾可再分類,並視其材質特性採取最適處理方式。比如一些沒有回收價值且非PVC的廢塑膠,則可燃料化或單體化;而含鹵素的可燃垃圾,包括前述不適燃廢棄物,則可採取能實質削減鹵素與重金屬的處理技術,比如水熱碳化技術,將廢棄物轉成均質與低氯含量的碳化燃料。 這類的技術,或許比焚化稍貴,但將能質削減廢棄物有害特性,而不像焚化不單只是把有毒物質濃縮、更製造出戴奧辛等世紀之毒。有焚化、掩埋這些便宜行事的技術存在,這些「適材適所」的處理技術將難以生存。 連署團體: 看守台灣協會、台東環境保護聯盟、台灣環境保護聯盟、台南市環境保護聯盟、彰化縣環境保護聯盟、台灣西海岸保育聯盟、台灣蠻野心足生態協會、台灣水資源保育聯盟、台南市水資源保育聯盟、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桃園在地聯盟、環境權保障基金會、台灣選擇性緘默症協會、台灣親子共學教育促進會、台灣永續聯盟、台南社區大學、海洋台灣文教基金會、草山生態文史聯盟、陽光三葉草自然生態村、高等教育產業工會台東分會、台東縣南島社區大學發展協會、台灣千里步道協會、大地旅人環境工作室、荒野保護協會、台灣環境資訊協會、台東縣野鳥學會、綠色公民行動聯盟、台灣健康空氣行動聯盟、綠色消費者基金會、彰化醫療界聯盟、打碗花農場、台東公民監督聯盟、江湖開放工作室、綠色和平基金會、海湧工作室、海洋公民基金會、環境法律人協會、台灣樸門永續設計學會、台灣生態學會、臺中市牛罵頭文化協進會、反馬頭山事業廢棄物掩埋場自救會、爭好氣聯盟、美濃愛鄉協進會、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台中分會、雲林縣平原社區大學、綠色陣線協會、守護宜蘭工作坊 日期:2019年10月14日

說好的循環經濟,你是忘記了,還是害怕想起來?

2019-10-17

  今年8月台東縣長饒慶鈴對外宣示為解決台東垃圾無去處的問題,將啟用已14年未運轉的焚化爐,台東縣議會更在9月4日通過「重啟焚化爐修繕預算案」,預計花費5.63億元啟用台東焚化廠,其中中央補助4.2億元,地方配合款1.43億元。除了以補助「利誘」,中央更以不啟用焚化廠即追回補助以及不給其他替代方案任何補助的「威脅」手段迫使台東就範。         中央對焚化全力支持的心態,對照蔡英文總統就職時定調的「循環經濟」發展方向,不禁讓人想問執政團隊,當初循環經濟的承諾,你是忘記了,還是害怕想起來?     為此,台東環保聯盟、看守台灣協會、荒野保護協會、蠻野心足生態協會、綠色消費者基金會、海湧工作室、環境法律人協會等七個團體共同召開記者會,向社會解釋為何台東不該啟用焚化廠,並呼籲立院刪除環保署補助台東啟用焚化廠的預算,一起來搶救小英總統循環經濟政策。立委林淑芬以及吳焜裕委員辦公室主任吳東傑並出席接受有四十七個團體簽署的連署書,允諾協助扭轉環保署錯誤施政方式。 啟用焚化廠燒錢又耗時,無法即時解決堆積如山的垃圾     看守台灣協會秘書長謝和霖首先說明,台東廠雖然試車後即停擺至今十餘年,但未有良好維護,許多設備鏽蝕嚴重,有的老舊過時必須升級,已是實實在在的老舊爛爐,整建啟用經費高昂,而且耗時。發包、施工作業預計兩年半,2022下半年才會正式運轉。而現在到2022年這段期間,正是全台焚化廠處理量能最吃緊的階段,這5.63億花下去,在這段期間卻幾乎無用武之地,垃圾照樣堆積;而2023年後全國焚化處理量能將因許多焚化廠完成延役整建工程而大增,將比目前焚化處理量(17,794噸/日)高出1,761噸/日,等於多出5.87座台東焚化廠,也就是台東焚化廠啟不啟用已無所謂,這5.63億等於是白花了,還與零廢棄與循環經濟政策背道而馳。 台東垃圾量餵不飽焚化廠,焚化廠吃什麼?     荒野保護協會台東分會議題組長蘇雅婷指出,儘管台東縣各鄉鎮市過去幾年已經很努力把須處理垃圾量從2001年的每日170噸,降到如今的90噸左右,但方式相當克難。在有限人力資源下,清潔隊多採取倉促的沿線收集模式,沒有時間好好檢查民眾是否做好分類,垃圾裡頭還有許多可回收的東西,包括佔了三分之一強的廚餘,而且收集的回收物統統混在一起,毫無分類品質可言,後續分類需要龐大勞力成本,一噸只能變賣0.1元,因此台東源頭減量與分類回收成果還有很大進步空間。但設計處理容量為300噸/日的台東焚化廠一啟用,台東煩惱的將是如何餵飽焚化爐,怎麼還會有心思於零廢棄?除了每日90噸的生活垃圾將不會再減量外,台東縣府還要把原本可堆肥的風災樹葉等生質垃圾拿來燒,甚至規劃挖掩埋場陳年垃圾來燒,每日20噸,佔比不低。如果把這5.63億元省下,用來改善垃圾收集方式,提高回收物數量與分類品質,建置社區堆肥設施,讓更多資源能夠循環利用,肥份回歸大地,其成本不僅可能比焚化低,且回收變賣所得還會提高。環保署口口聲聲說啟用焚化爐(每噸1300元)是比現行外運處理(每噸4785元)模式更便宜的方式,卻無視有其他也很便宜、且對環境友善的方案存在,更無視「便宜」焚化方式其實有昂貴環境與社會代價。 挖陳年垃圾燒 污染更嚴重     看守台灣協會秘書長謝和霖解釋說,掩埋場陳年垃圾,大部份是塑膠,因沾黏不少砂土,整體熱值低且灰分多,除會產生更多令人頭痛的底渣外,也會造成燃燒不完全的後果,而產生更多污染,包含戴奧辛;加上氯含量又比較高,燃燒產生的酸性氣體(氯化氫)以及金屬氯化物,會導致爐管更快鏽蝕,經常破管停爐。     近幾年的垃圾危機,正是因為部份焚化廠收受鹵素含量偏高、熱值偏高或偏低的不適燃廢棄物(諸如掩埋場活化垃圾與汽車粉碎殘餘物),因而頻頻破管停爐,焚化量能大減所致,比如高雄最大的南區焚化廠,2017與2018年就分別停爐64次與59次。而焚化爐經常起起停停,不僅是操作業者損失,更是環境與人類健康的一大威脅,因為在起爐時,有段時間廢氣會旁通袋濾式集塵器,而把平常操作期間黏附在煙道上的飛灰直接帶出煙囪,這段時間雖只有半天左右,但污染排放濃度可達到正常操作排放濃度的數百倍。故環保署應明令禁止這些不適燃廢棄物進入焚化爐,可不花一毛錢紓解垃圾危機。     蠻野心足生態協會專員李孝濂指出,2016年修正的《廢清法》第28條,即明文授權中央主管機關於必要時得統一調度廢棄物處理設施(包括焚化爐);而禁止不適燃廢棄物進入焚化爐,更是一種本於職責、不需調度權也可以做的調度方式。但環保署捨此不為,只一味想啟用台東焚化爐,任由不適燃廢棄物反客為主排擠生活垃圾,更任由高雄以「代燒1噸垃圾,換回1.8噸底渣」的不合理條件,要求根本沒能力消化底渣的縣市把底渣運回。依廢清法精神,委託他人處理廢棄物,必須委託合法有能力者,台東有這個能力嗎? 焚化問題重重,包括頭痛灰渣,台東有能力處理?     環團一致認為,即使垃圾處理危機因制止焚化爐收受不適燃廢棄物而紓解,還是不能一直仰賴焚化。因為焚化爐不僅能源效率相當差,不到18%,且實際戴奧辛排放量可能是帳面數字的30-50倍,且焚化後會產生的底渣及有害飛灰,問題更大。其中底渣雖然可以再利用,但因為鹼性偏高且有重金屬溶出疑慮,不能碰到水,須用於適當公共工程才能避免環境危害,但適當用途胃納容量有限,因而無法順利去化,即使時常在大興土木的六都,都曾發生底渣非法再利用事件,北部底渣跑到中部農地,中南部底渣跑到台南漁塭,何況台東!其實2017年台東縣府從高雄交換回來的前幾批底渣,就已找不到適當去處,竟以「基地填築」之名,直接回填在太平溪出海口北側綠地。很難想像大力推廣有機農業的台東如果啟用焚化爐,未來會是怎麼樣的光景?     除了底渣,有害飛灰也是一大問題。目前各縣市都是予以穩定化或固化後送到掩埋場專區掩埋。但掩埋場日趨飽和,台東縣府也面臨同樣問題,未來要埋在哪裡?還是再花大錢興建昂貴、耗能的高溫熔融設施?即使有地方掩埋,但掩埋場不透水布終究會破漏,飛灰固化或穩定化物會風化碎裂,且其覆土通常為重金屬含量不低的底渣,大雨來時,將帶出重金屬甚至有毒飛灰粉粒,溢流污染環境。高雄燕巢掩埋場,正是一例。 零廢棄、循環經濟才是王道     不靠焚化,要怎麼辦?台東環保聯盟執行委員劉炯錫老師以日本上勝町為例指出,這個地方當年也是面臨和台東類似的垃圾處理危機,但他們決定大力推動零廢棄,設置有專人管理的社區回收站,讓民眾自己把垃圾細分,三年內垃圾回收率即增加到80%左右。台東如能仿效,大力推動有專人管理的社區回收站、路邊回收亭,鼓勵商家實施裸賣以及不提供一次用物品,三年內必然有成,屆時必須處理的垃圾量可能低到每日20-40噸左右;所剩無幾的垃圾,也不見得要焚化,可再細分並依材質特性採取最適的非焚化處理技術。不像台東焚化廠整修啟用方案,三年內還不能發揮效用,五年後要到處找垃圾來燒,同時還製造了底渣與飛灰的問題。      劉老師希望立院或小英總統可以刪除環保署補助台東廠啟用的預算,不要扼殺台東人轉換垃圾問題為循環經濟的機會。為證明台東市民做得到,台東環保聯盟已經說服台東最大集合住宅東海國宅,自費12萬改善其資源回收站的空間、分類與管理方式。東海國宅有350戶,其鄰近社區有150戶,共500戶共用其社區資源回收站。往後其垃圾不只分三類,民眾更必須親手把資源物再分成12類,然後再由社區清潔公司協助後續分類、販售及分享收入。該回收站每天開放兩個時段,初期並將培訓環保志工在場協助民眾做好分類,使居民養成良好習慣,後續再透過社區監視器持續監督管理。由於社區已經達成共識,有信心未來可以把社區垃圾降到10-20%以下。     劉老師指出,蓋焚化爐是鼓勵製造垃圾、消耗自然資源的方式,是違反環境教育的作法。相反的,若能把經費拿來培養環保志工管理社區回收站,帶領民眾做好源頭減量與分類回收,一樣可以解決垃圾問題。而這過程也是累積社區資本、增進社區治理實力的方式。     對於環保署不改善回收體系,反而花錢推焚化,綠色消費者基金會董事長方儉也不以為然。他認為,目前政府掌控的資源回收基金,其實就是要支付回收處理所需成本,是另一種垃圾費,由環保署代收代付,不能把它當成單純「補助」來用。政府要做的是:訂定合理費率與調整機制,確保所有參與回收者得到合理報酬,同時公開透明資源回收管道,從源頭管控。然而現在環保署只管基金收支平衡,回收越多,基金結餘越少,回收越少,基金結餘越多,並沒有績效獎懲、收費調整機制,造成回收系統逐年萎縮,回收資源物又變成垃圾,這是大問題。方儉說:「我做過很多的社區資源回收、垃圾分析研究,基本上回收就是要能夠自給自足,還能賺錢。我統計了,虎尾鎮若能做好回收,一年回收變現金額可達3千萬,還可以減輕清潔隊的負擔,就不需環保署直接『補助』。然而,清潔隊目前一年回收收入僅300萬。」     海湧工作室副執行長郭芙表示,對於台東垃圾堆積於掩埋場的壓力深感同情,也明白台東將掩埋場垃圾挖出篩分後,卻無法資源化而持續佔用掩埋場空間的問題。但焚化廠啟用後,短時間雖能解決台東垃圾堆積與掩埋場空間不足問題,卻會衍生空污、底渣、飛灰等更嚴重環境問題,同時抑制零廢棄與循環經濟的發展。這是鴕鳥心態,只會浪費更多錢,延遲遲早要面對的問題。反之,打造零廢棄社會工程,需要的是綿密的規劃與廣泛、坦誠的溝通,或許勞心勞力,但都不難,只在有無決心、魄力與毅力而已。     最後,與會環團與立委一致呼籲立法院能刪除環保署補助台東縣府啟用焚化廠的預算,更希望小英總統能夠要求行政院立即公開廢止這項補助,重新檢討多元化垃圾處理計畫,搶救自己的循環經濟政策!公民團體願意站出來,協助打造零廢棄社會,突破守舊官僚與既得利益團體對循環經濟政策的包圍。

「荒洋野草」行動特展

2019-10-03

荒野保護協會長期對「海洋」與「陸域」棲地的關注,透過現場呈現與互動,讓更多人了解環境關懷的眾多面向及可能。 日期:2019/11/21-2019/11/24 時間:10:00~17:00 地點:松山文創園區 藝異空間 (台北市光復南路133號) 展覽內容: • 2019年淨灘成果大揭密 大家來猜猜看,今年在海邊撿到的海廢三巨頭是誰?  把它們拉下寶座,我們只需要做一件事~ • 那年,我們走過的海岸線 你在看海嗎?讓我們再更靠近一點。 海岸線的容貌就跟人一樣,仔細記錄,每年都有不同的變化。 • 食蟲植物與他們的小秘密 「守株待兔、以逸待勞」今天我們談的可不是懶蟲, 讓我們一同窺視這小小...小植物,是如何把這句話發揮到淋漓盡致的? 交通訊息:https://pse.is/LCP6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