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植物現身北投軍艦岩?!——溪山、汐湖組解說志工聯合進修課程

我們正在做的事: 

文、圖/丁肇彤(荒野臺北分會編採志工,自然名:馬醉木)

冬天的腳步漸近,冷氣團南下不僅為臺北帶來些許涼意,也將空氣污染一併帶了進來。

寒風吹拂與髒空氣促使民眾戴起口罩,而東北季風也是造成在海拔低於200公尺的軍艦岩,能發現北降植物的主要原因之一。

10月31日,厚厚的雲層,細雨斷斷續續飄下的早晨,一群繫著綠色領巾的荒野解說志工們早在石牌捷運站等待出發,這次是溪山、汐湖組聯合舉辦的進修課程,邀請實力堅強的13 期解說志工——春蘭擔任客座講師,帶領同伴認識一座被忽略已久的寶山——軍艦岩。

原來,不用爬很高就可以看到的北降植物

前一天的室內課,講師春蘭已先向我們預告了今天會看到哪些植物,尤其是期待能見到真實版的北降植物。

由於軍艦岩特殊的地理位置,北邊有海拔超過1,000公尺的大屯火山系遮擋住南下的東北季風,也使得背風面的軍艦岩形成乾冷的氣候型態,加上風衝壓力,因此一般要到海拔1,000公尺以上的才看得到的植物,馬醉木、唐杜鵑和米飯花等北降植物的蹤跡,在軍艦岩也可以發現。

為了打造一條親山步道,我們的環境犧牲了多少?

一個有趣的話題在活動中一直被討論著,試問:「你曾留意過,踩在腳下的步道是由什麼方式建造而成的,是貼上花崗石、直接在岩石上鑿洞,還是鋪上木棧道?」

軍艦岩有兩個登山口:陽明大學的方向是鋪上裁切整齊而的花崗石階梯;而臺北榮民總醫院上山的路,年代似乎較久遠,是就地取材將石頭鑿成一階階的。各有特色,對環境的影響也大大不同,到底需不需要建造步道和其建造方式,需多加審慎考慮,但現有的步道至少可以提供一個更友善的環境,同時也限制遊客活動範圍以減少人為破壞,想知道解說員對步道有何看法的人,歡迎來參加溪山組的解說活動,看看解說員怎麼說。

荒野解說員透過參與進修活動,不僅增加對植物的辨識力,也可從資深解說員身上學習到解說技巧和資訊交換的機會。

這次的活動中發現,軍艦岩的林相簡單但豐富,有近距離接觸植物的機會,更因地形之便,樹冠層也可輕易觀察,讓解說員更加確定軍艦岩是一個很不錯的解說地點,希望有機會可以看到荒野的解說員在軍艦岩駐點解說。

附加檔案大小
荒野快報282期第13頁849.05 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