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暗中更看得見光:Earth Hour 地球一小時,讓世界看見

文、圖/張源錄〈臺北分會編輯採訪小組志工,自然名:麋鹿)

       曾經,在黑暗中點燈,是人們表現希望的方式,但如今,隨著時代變遷,當整個地球不分晝夜地被燈照亮時,卻反倒讓人無法察覺真正的黑暗。

       現代人的便利生活,都是奠基在能源的便利取得上,但也因為人們對於能源的過度依賴、甚至濫用,導致能源消耗逐年升高,連帶地,環境氣候也開始明顯變化。自從2015年開始,每年冬天都是有史以來最熱。氣候變遷與溫室效應密不可分,因此,「節能省碳」成為各國政府大力提倡的口號,而世界自然基金會(World Wildlife Fund,WWF)也於每年第四個週六,舉辦「地球一小時Earth Hour」倡議活動,號召各地企業、民眾響應關燈,呼籲從一小時做起,將節能精神落實至日常生活中。

       很多人㑹質疑,一個小時,能節省多少能源?根據去年(2017)的估計,單是臺灣地區的一小時關燈,就減少了約8萬度電,換算約4.2萬公斤碳排放量,絕非毫無效果。此外,「地球一小時Earth Hour」的活動目的,並非想單純地靠這一小時,來扭轉能源問題,而是希望透過此一活動,喚起大眾重視。正如同荒野保護協會每年亦會推行的淨灘活動一般,海灘上的垃圾無窮無盡,不可能透過人力完全清除,但透過淨灘,卻讓更多人看見「一次性物品」產生的垃圾規模,從而讓大眾知道,「從源頭減少垃圾」的必要性。而也是因為淨灘時的數據蒐集,發現垃圾中有極多的易開罐飲料拉環,也才使政府部門開始重視,最終促成較環保的產品設計。

       去年的地球一小時,在花博公園圓山園區大草坪舉行。在朦朧細雨之中,協會夥伴們透過行動劇、草地音樂會、露天電影,向往來民眾宣傳關燈一小時的活動理念與環保資訊。雖然當天有許多企業響應,但在夜幕降臨,關燈儀式開始時,仍能隱約看見遠處商場那醒目刺眼的光源,「節能省碳」是個很簡單的口號,但推行上卻是任重道遠。

        荒野前理事長李偉文曾說:「生態保育,是一條漫無止盡之路。」如何讓更多人知道能源問題的迫切性與氣候變遷的嚴重性,是當前的一大挑戰。其實,很多資訊並不是普羅大眾不願意去聆聽,而是因為網路時代資訊爆炸,充斥過多的廣告、訛傳與農場八卦,因此,如何集合眾人之力,號召並影響政府與企業,將更顯重要。

       美國總統甘迺迪曾說:「不要問國家可以為你做什麼,而應該問自己可以為國家做什麼」,對於環境生態,更是如此。當自然資源成為人類拓展經濟的消耗品時,你是否曾想過,我們能為自然做些什麼?每個人的力量也許微薄,但很多人一起投入時,就能產生巨大的影響力。

       隨手關燈,是一個多麼平凡的口號,曾幾何時,因為電力的便利,人們忽略了能源的寶貴,而只在乎電價的漲跌,殊不知,若環境越發惡劣、能源成本更將不可抑制地上升。

       如果你也關注能源議題、如果你也憂心氣候變遷、如果你也相信舉手之勞的影響力、如果你也想為自然盡一份心,除了從自身生活中做起外,也請在今年三月二十四日,與我們一同響應Earth Hour:關燈,讓更多人看見這世界的需要。

附加檔案大小
307_4.jpg409.67 KB
307_5.jpg497.01 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