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回農田的辛勤與美好
我們正在做的事:
永續山林 
台灣以農立國,但隨著人口增多、生活形態改變,農地非農用的情形持續增加,休耕補貼政策讓許多農地閒置,久居都巿的學童更是不了解食物的生產過程。
農田是重要的生態環境,如宜蘭的水田是一期稻作,冬天放水休耕時,是成千上萬冬候鳥的理想棲地。透過友善的耕作方式,使人與生物和諧共存,現今在宜蘭、新竹、嘉義皆已在運作中,未來將透過夥伴的一齊努力,讓在地更多農地活用。

2010年起,荒野與緯創人文基金會以雙連埤生態教室為基地推動環境教育,於2014年推行4分地友善農耕契作,並引導荒野親子團共113個家庭以類似社區支持型農業(Community Supported Agriculture, CSA)模式,進行2分地的友善契作,用團購方式預先支付作物金額,一起採收與分享作物,風險與維護則由支持的家庭與農民共同承擔。這樣的契作方式,能讓利潤回歸農場,農民願意不使用化學農藥、肥料,且無須擔心銷售問題。參與契作的家庭除了親身體驗耕種的辛勞與採收的樂趣外,契作期間以「吃的力量」友善土地、進行環境保育,同時保護雙連埤水域,減少化肥造成埤塘優氧化、除草劑因下雨流進水域對水生植物造成影響。

在友善耕作之下,油羅田間重新看見了泥鰍,東海田則陸續觀察到龍虱、水蠆、赤蛙、白腹秧雞、彩鷸。於是荒野新竹的友善契作,不再只是無毒農產的買賣,同時兼具食農教育、棲地守護,重新建構人與土地的關係。
宜蘭雙連埤契作豐碩果實 |
---|
4分地友善農耕契作 |
2分地以類似社區支持型農業(CSA)模式,由荒野親子團共113個家庭進行友善契作 |
新竹友善農作豐碩果實 |
---|
北埔南埔:2012 / 3分地 |
竹北東海:2013、2014 / 6分地 |
橫山大山背:2013 / 2分地(契作案終結,地主收回) |
橫山豐田(油羅):2014 / 4分水田 3分旱田 |
欲閱讀更多內容,請線上參考2014成果報告
附加檔案 | 大小 |
---|---|
2014成果報告第26~27頁.pdf | 626.38 K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