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叢林中的點點螢光——第一銀行木柵分行參與都市公園生態環境再造

我們正在做的事: 

文、圖/鍾孟騰(荒野保護協會志工)

在第一銀行木柵分行服務已近8年了,當我知道這次的志工服務內容是要在木柵公園的萃湖裡營造螢火蟲的生態環境時,頓時覺得既疑惑又驚訝。一方面是因為在木柵這麼久了,還不知道木柵公園裡有個萃湖。再者是城市裡真的會有螢火蟲的生存空間嗎?抱持著這樣的疑問,一直到了5月28日當天,天氣未能如前一日氣象預報所預測的下起陣雨,還是一如以往的艷陽天,讓在集合點等待的同事們還沒開始今天的行程就已經個個汗流浹背了,對於已經習慣坐在辦公室的我們,不知道對於今天需要大量體力的勞動工作是否能夠勝任呢?

當同事們在余經理的帶領下抵達萃湖時,眼前所見並非想像中一片荒煙蔓草、蚊蟲孳生的環境。萃湖的下池已初具規模,水草豐滿、蟲鳴魚游,一副生意盎然的樣貌。現場已有荒野保護協會、文山社區大學的工作人員以及幾位熱心的當地里民在進行準備工作,我們抱持著服務不落人後的心態,趕緊上前協助將麻布袋、鏟子、水桶等器具分類擺放。接著在開始今天的志工服務前,荒野保護協會的陳德鴻老師除了說明今天的工作內容外,也特別為我們介紹了萃湖周遭的生態環境演變,我們才明白協會早在2012年就已經開始在進行萃湖的棲地改造,偕同社區大學、政府單位,配合媒體宣傳來招募志工、舉辦活動,從移除萃湖下池原有的水泥鋪面,回復原有的溼地樣貌,移除外來種的動植物,到目前堆築土堤改善螢火蟲棲息的環境,不僅是讓萃湖恢復原有的自然生態,更重要的是提供給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人們環境教育的機會。

在陳老師詳盡的說明後,我們便正式進入了今天最重要的志工任務「螢火蟲棲地營造」工作內容主要是挖取萃湖中的淤泥置入麻布袋中,再將麻布袋綑綁運至湖岸兩旁堆疊,最後再以淤泥填滿麻布袋間的空隙,營造出淺緩的土堤以利螺貝類及藻類的生長,在這樣的環境下,螢火蟲的幼蟲才能確保食物的來源,順利生長。雖然工作內容看似簡單,但是過程卻一點也不輕鬆。首先湖裡雖然已經事先放水,但因昨日的午後雷陣雨,淤泥又變得相當鬆軟,在淤泥間行走仍然是一件十分吃力的事情,而且混合了泥水的淤泥遠比想像的重,加以湖中沒有任何的遮蔭,在如此炙熱的陽光下,身著不透氣的青蛙裝勞動,加上時不時被蚊蟲叮咬,無論是身理或心理都容易讓人產生疲憊。然而同事們仍然認真的執行自己被分配的任務且互相合作,沒有人喊累也沒有人主動要求休息。我想對於環境保護,大家還是很有意願付出自己的一份心力,只是缺乏相關的資訊及動機去身體力行罷了。

時近中午,隨著氣溫的逐漸升高,雖然同事們的服務意願依然高漲,但是有些同事的體力已經無法負荷,大家只好先行休息用餐,雖然陽光依舊毒辣,但就著湖畔樹蔭,偶有微風吹拂,卻也讓人精神為之一振,不知道是不是經歷過一場激烈的運動,總覺得便當飯菜咀嚼起來更有味道。當我們享用美味的午餐時,荒野保護協會及社區大學的夥伴們仍然還在協助進行收尾的工作,他們在此默默耕耘許久不求回報,這樣的精神令人感佩,也感謝分行讓我有機會來參與這次的綠色志工,讓我對木柵這方水土有更加深刻的了解。用完餐後,荒野保護協會的陳老師又再次分享了萃湖的生態現況,像是目前萃湖雖然復育工作小有成績,但民眾隨意的放生、棄養,仍然會使萃湖面臨外來種的動植物威脅,仍待民眾環保意識的提升及當地志工的宣傳維持。但也有讓人可喜的消息,像是臺灣原生種的動物逐漸現蹤以及企業有意願加入協助萃湖的生態復育等,而這次的活動就在我們帶著充實的心靈及疲倦的身軀合照後畫下完美的句點。

附加檔案大小
荒野快報290期第20~21頁7 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