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野部落格:棲地工作-永續山林(原保育溼地生態)

棲地工作-永續山林(原保育溼地生態)

溼地亦是魚類、水禽、溼地植物、水棲昆蟲與相關之生物之棲息場所,在生態意義上更具有保護生物多樣性的重要功能。 按國際濕地(拉姆薩)公約(Ramsar Convention,1971)第一條對濕地之定義:「不論天然或人為、永久或暫時、靜止泥沼地、泥煤地或水域所構成之地區,包括低潮時水深6公尺以內之海域。」因此,從沿海地區泥質灘地、岩礁、河口、沙灘,到內陸窪地、河川、漁塭、水稻田、水圳、埤塘,到山區林澤、水庫、高山湖沼等,皆屬濕地網絡的一環。依據生態學家尤金‧歐頓(Odum,1971)的估算,溼地的總生產能量是一般良田的二倍半到四倍,而且世界上魚類總產量的2/3和半數的全球人口所食用的米、麥都產自溼地,不僅如此!溼地的潛在功能還包含了淨化水質、調節洪水、保護海岸、過濾污染物、調節氣候、以及作為休閒及環境教育的場所等功自然體驗活動是荒野進行環境教育的一種方式。

知本濕地秘密花園

2018-03-19

 知本濕地是知本卡大地布部落的傳統領域,我們因此也進入了解部落文化及知本濕地歷史。 2014年底,一對瀕臨絕種的東方白鸛在知本濕地停留棲息,卻因人為排水破壞導致東方白鸛飛離。

2017年四斑細蟌團隊研習及年度成果發表會

2018-01-24

四斑細蟌是胸上有四個小綠點的小型豆娘,台灣以外,日本、香港、中國廣東等地也有牠們的蹤影。四斑細蟌在台灣,棲地包括磺港溪口、五股溼地、觀音坑溪口等,皆屬於淡水河流域。

公民參與和四斑細蟌的保育

2018-01-24

有時候心中有個想法,就鼓勵自己朝著這個善的念頭前進,或許因為你的行動,而為城市的生態保育及自己親近大自然打開一扇光亮之窗。

在萬里工作日,遇見童年的自己

2017-10-20

文/陳嘉蒨(台北分會編輯採訪志工,自然名:山風)、圖/陳嘉蒨(台北分會編輯採訪志工,自然名:山風)、李安禪(台北分會專職,自然名:安山岩)        每個月第二個星期六,是萬里工作日。        我與一群來自不同行業,卻同樣對溼地工作有熱情的年輕夥伴們,在前往萬里溼地的路上。途中努力回想著出發前輔導員「安禪」所說的注意事項,但蜿蜒的山路上美麗的風景頻頻讓我分心。約莫20分鐘的車程,一轉眼已抵達目的地。        甫下車,迎接我們的即是赫赫有名的溼地守護者德鴻老師。親切的與我們打招呼後,馬上反身繼續工作。雖然大家是第一次來到萬里溼地,但卻很快的進入狀況,換好工作服裝後便立刻跟著老師開始動手做。        進入溼地工作前,德鴻老師先為我們做簡單解說。雖然內容是嚴肅的保護濕地植物的重要性與千辛萬苦的過程,但老師幽默風趣又生動的講演中常引得我們哈哈大笑,聽完不由得打心底佩服起老師為溼地付出的精神。        由於我們一行人都是門外漢,所以在萬里溼地只是做些簡易的勞動,幫忙除除草,挖泥土,搬運石頭….但夥伴們都說:平日總是埋首於辦公桌與課業,這可是一種既新鮮又難得的體驗。        中午的休息時間,安禪帶領我們到離溼地不遠的瑪鋉溪邊野餐。一到溪邊,所有的夥伴們都不約而同的發出讚嘆聲。潺潺的流水聲與蟲鳴鳥叫聲宛如一首美妙的交響樂、大石頭上隨你恣意躺臥、陰涼的樹蔭下,吹來徐徐的微風……果然如行前他對我們所形容的,這裡,是最棒的大自然五星級餐廳。 夥伴們在如此美好的氛圍下,紛紛在飯後的聊天中分享心中的感受。 在這裡,遇見童年的自己        有人說:徒手拔草時,就像正在拔自己心中的雜草一樣,得到許多正能量。有人說:認識了許多罕見的動植物與昆蟲,增加許多知識。也有人說:勞動流汗的同時,不僅像做運動,也獲得淨化心靈的喜悅。更有人說:在玩土玩水的過程中,像回到了童年時光一般。        是啊!我也有如此感受。可以用雙手撫觸大地,俯身即聞到青草泥土的味道,近距離聽見流水的聲響,感覺大地的脈動。看見各種動植物細微的變化,彷彿打開了閉塞已久的感官,與大自然融為一體。在這裡,就好像與童年的自己相遇,喚醒了遙遠的記憶,療癒了疲憊的心靈。        在野地裡的時光彷彿過的比較快,午後接續未完的工作,接著便開始收拾工具,整理好行裝準備離開,結束了這一次的志工任務。回程中,檢視相機裡拍攝的影像,回味著與夥伴們在溼地時的歡樂時光。        離開溼地前,大家的感想都是覺得意猶未盡,想再多多了解自然生態,好為棲地維護盡一份心力。想起當工作結束,德鴻老師與我們道別時,夥伴們都用崇拜的眼光目送他離去。那時,我的腦海便浮上這麼一段文字~~ 德鴻老師的背影,彷彿是塊磁鐵,吸引著人想追隨他的腳步,一起為大自然盡一份心力。

五二呷米的故事

2017-10-02

     「五二呷米」來自宜蘭縣五十二甲溼地,早期原為冬山河舊河道,位處低窪,大雨颱風時經常積水,帶來許多有機質及微量元素,因此擁有相當良好的水田環境與溼地生態,每年冬天吸引大量的候鳥棲息。2009年內政部公告此處為「國家重要溼地」,引起農民及地主疑慮,憂心權益受損。長年以守護棲地為目標的荒野保護協會,當時已經在五十二甲溼地進行生態調查計畫,發現此地生態豐富,據調查記錄有170種以上的鳥類,還發現了珍稀的百年風箱老樹與穗花棋盤腳的原始棲地。        然而人類也是生態系的一環,不能將生活與生產排除於生態之外,因此以里山為目標,倡議人與自然共存共榮,希望以無化肥無農藥、友善環境的農法,維持自然棲地的生物多樣性,又能兼顧農民生活。        從2009到2014年,我們費盡心力找尋願意出租農地的地主,還得找出願意以友善農法耕作、理解棲地的重要性、不擔心被質疑被嘲笑的農民。歷經五年的努力,終於在2014年起開始承租「五十二甲溼地」,以「五二呷米,哇愛呷米」為品牌,推廣吃飯顧棲地的綠色三生(生態、生產、生活)計畫並持續至今。          五二呷米的農耕方式是以半年友善農耕,種出安心的好米讓人食用;另外半年休耕,維持無汙染的健康棲地,提供候鳥生活。因此,每年夏天的稻浪過後,接著便是水天一色的水鳥天堂。五十二甲溼地原生物種豐富多樣,170種以上的水鳥,包含高翹鴴、花嘴鴨、小水鴨、魚鷹、彩鷸、黑面琵鷺、紅冠水雞等。        成千近萬穿著粉紅絲襪的長腿美女「高蹺鴴」,在一望無際的水田中,優雅地一邊跳著華爾滋,一邊享受五十二甲溼地豐盛的鮮美饗宴;「小水鴨」們也遠從北方來到五十二甲溼地,公鳥換上了華麗的禮服,跳起熱情的舞步向母鳥表達他們的愛情,在風光明媚的五十二甲大舞池中,找到了相守相惜的伴侶,等待明年春天攜手飛向幸福未來;帶著黑色大飯匙的「黑面琵鷺」,來到五十二甲大飯店,盡情地吃到飽、酒足肚皮撐的度過充實飽滿的快樂寒假。          這塊屬於水鳥天堂的風光水土-五十二甲溼地,一期一會的滋味,需要透過友善農耕的推廣,也來撐起萬物與我們共同生活在這塊土地的夢想之路。「一方風土養一方人,半畝水塘留千只鳥」,自然棲地滋養了萬物,也餵養你我的身心。這是你的田,也是牠的家,更是我們共享的溼地。       這是荒野保護協會在守護棲地嶄新的一頁,當自然棲地與農地重疊時,我們以友善土地的方式,不使用農藥、化肥,同時兼顧生態的農法耕種。雖然目前租借到的土地有限,但我們期許五十二甲溼地能成為示範點,將來能影響更多農民改變,讓土地更健康。       每個人都是匯聚成海的力量之一,不怕慢只怕停下腳步,人與自然共存的美好理想,需要你我共同來支持,一起來耕耘夢想。       夢想力量大,吃飯顧棲地-「五二呷米,哇愛呷米」  2019年五二呷米開始預購囉!點我認購  

領角鴞掛網記

2017-07-10

圖、文/莊維倢〈高雄分會解說員 自然名:大冠鷲〉        早上06點50,電話響起,「有一隻鳥掛網了,你要不要來看看?照片傳給你了!」揉揉惺忪睡眼打開一看,哇!是領角鴞!讓我跳起床,趕緊盥洗換裝!        這隻可憐的領角鴞是誤中了鄰居養雞場上原本要防鳳頭蒼鷹的的網子。鄰居說,鷹很聰明,會自己掙脫,這是第一次有貓頭鷹掛網呢!一臉驚恐的領角鴞,眼睛睜得大大的。鄰居努力把纏身的網子剪掉,還被其銳利的爪子抓傷好幾次,所幸領角鴞沒有任何受傷。        解下後,我們將牠放在地上,或許是太過於驚嚇到全身沒力,雙腿軟弱無法站立,無法飛翔,翅膀也收不攏,還會倒栽蔥躺在地上,真是可憐的小傢伙。致電有長期研究及救援貓頭鷹經驗的曾翌碩老師,明白處理的方法,就先用紙箱裝著讓牠靜置,休息一下,黃昏再野放。觀察身體狀況及腳是否能站,若不能站過中午就請農業局來收,不用等到黃昏。        安靜黑暗的環境有助於領角鴞休息,但因為仍處於戒備中,只要稍打開箱子,就會發出上下啄嘴喙的警戒價價聲,頭也會晃動繞圈,老師說:「這是領角鴞表達牠很威,左右搖頭在定位算距離準備攻擊。至於『價價』聲,翻成白話文就是他媽的滾遠一點!」哇!我們這群聽不懂鳥話的學到一課。我盡量減少干擾牠的機會,放置教室後方。很神奇的感覺,一邊上課,一邊想著,竟然有隻貓頭鷹就在離我很近的地方呢!雖然我很愛貓頭鷹,也在野外看過幾次,但這麼近距離的接觸實在是生平第一遭,朋友說牠遇上我很幸運,對我而言,真正幸運的是我!我會努力協助牠的(握拳)。        多希望黃昏快來,讓領角鴞回到自由的野外,也擔心著天氣,希望不要下雨。為什麼不白天野放,因為貓頭鷹是夜間活動的,白天野放是放死啊!明白動物的習性,給予適當的處置非常重要。        晚上7點左右,我請我姊陪我去野放,打開箱子牠卻不飛,只是張大眼睛流露害怕神情。我把牠弄出箱子放在地上,我的頭燈還來不急追蹤牠轉瞬即飛走,但擔心牠沒飛遠,我在草叢及附近樹梢來回巡視,都未見著其身影。心中高興地想著牠應該飛走了,準備回家,但心中隱隱不安,還是檢查第二次較保險,又更仔細搜尋草叢及樹梢,想不到,竟然在草叢裡看見已軟腳、翅膀打開、睜大眼睛帶著驚恐神情的領角鴞!就在那時,山丘上突然有聲響,往前一照,兩顆亮亮的眼睛,有一隻狗站在山丘上望著我們,並低吼了幾聲,我最怕狗了呀!只好趕緊想辦法再把領角鴞弄回箱子裡迅速離開現場。        回家後致電曾翌碩老師告知狀況,老師說因為緊張太久需要給予充分的時間才會飛走,建議我找棵樹讓牠站上去,避免野貓野狗來騷擾,並等待半小時到一小時的時間,讓其緩和戒備一天的緊張心情,之後再查看是否仍在,若已離開應該就沒問題。        我決定在附近的學校找棵樹野放,因為牠會用嘴喙及腳爪攻擊,因此費了一番功夫才抓住牠放到樹上,但很快就跌落地上倒栽蔥,總共試了兩次都失敗,決定不放樹幹上,找個修剪好的樹冠平台放,一開始是趴著翅膀打開,大約過了半小時後,雙腳漸漸有力,感覺已使用腳稍微站立,身體有挺立一些,大約又過15分鐘,翅膀已能收攏,而我也終於能體會野外研究的辛苦,我已經在戶外餵了一小時的蚊子,而牠還沒飛走,學校的警衛先生因為等保全設定所以叫我先回家,他會幫我確認牠是否有飛走。依依不捨地先離開,大約10點左右,警衛先生來電說牠已不在,而且檢查過四周草叢也確認不在。        呼!從第一眼見到牠直至野放飛翔後卸下心中擔憂,已經過了15小時,那可愛的身影深深烙印在我心上,很可惜牠一直很戒備,無法展現自然的一面,希望牠不要再中網了,能自由自在地生活,這是我最大的希望! 有關救援領角鴞的疑問 Q1:為何要用紙箱? A:因為籠子有可能讓鳥在驚嚇掙扎中使翅膀受損。 Q2:為何不能餵食? A:不是餵了牠就會吃呀!在野外沒看過的東西牠不會吃,例如雞肉、肉條等。猛禽1天沒東西吃很正常,不是每天都捉得到獵物;也千萬別餵水,嗆傷變肺炎更麻煩。 Q3:為何要靜置? A:領角鴞是害羞膽小的動物,一直看牠只會緊張、死更快,給予安靜的環境非常重要。 Q4:為何要晚上野放? A:因為貓頭鷹是夜間活動的,白天野放是找死啊! Q5:野放需要在原地嗎? A:不用一定非選擇在發現地的現場野放,周圍1公里合適安全的位置野放也可以,因為鳥類會飛行,所以一定的活動範圍內並不會有太大的影響。也可放在樹枝上,避免野貓野狗來騷擾,並等待半小時到一小時的時間讓其緩和之後飛走。 Q6:養雞場的雞是誰吃的? A:主要是鳳頭蒼鷹吃的,領角鴞不吃雞,牠吃老鼠的,重點是加強籠舍安全,不然死了一隻鳳頭,還有其他鳳頭會來光顧喪命。 Q7:可以養貓頭鷹嗎? A:台灣12種貓頭鷹全部都是保育類,禁止飼養,一般人也無能力飼養及照顧,請接洽救援單位來帶走。

跨越心中的水泥牆 520愛地球活動

2017-07-10

圖、文/謝侑儒〈臺北分會棲地組志工 自然名:綠繡眼〉        520是個聽起來很特別的日子,是總統的就職日,是新人結婚的黃道吉日,你也可以選擇在這天與大自然來個親密接觸,成為你為地球盡一份心力的日子。        今年的520,富邦金控為響應荒野保護協會地球日倡議,舉辦了溼地體驗志工日,員工們攜家帶眷來當志工,將近200位企業夥伴共襄盛舉。上午的室內課程,先透過互動和凝聚活動拉近夥伴們之間的距離,並讓大家認識溼地、瞭解溼地的變遷以及所面臨的困境。準備充足後,下午便前往五股溼地進行當日主要的棲地工作「移除強勢外來物種」。企業夥伴以小組行動,分別清除小花蔓澤蘭和布袋蓮。雖然當日天氣高溫悶熱,夥伴們仍殺紅了眼,無論大人小孩都非常賣力的清除目標外來物種,毫不手軟,直到活動時間結束,才在荒野領隊志工的催促下停止手邊動作,而清除的成果也十分驚人!透過實際的參與,企業夥伴能夠親眼看見溼地的美,瞭解外來入侵物種對環境造成的影響,藉由夥伴們的努力,也幫助溼地原生動植物在外來入侵物種的壓迫中獲得喘息的空間,更讓大家覺得十分有意義,最後夥伴們帶著充實愉快的回憶賦歸,圓滿的完成了一天的愛地球活動。        事實上,一般民眾參與棲地工作有著很重大的意義,因為這群人平時可能很少接觸大自然,不僅僅是去郊外踏踏青看看風景而已,而是真正的「碰觸大自然」的感覺對他們而言十分陌生。過去在民眾參與棲地工作的活動中,曾經觀察到有趣的現象:一開始集合前往工作地點的路上,帶領民眾的荒野志工,都會對五股溼地的環境、常見動物植進行簡單導覽,可能會帶大家看看泥地上的招潮蟹,停棲在草地上的黃頭鷺,或是要大家伸手摸摸蘆葦的葉子,通常民眾都會規規矩矩的走在隊伍裡,看到小生物時發出驚嘆,但要他們靠近、伸出手去摸,許多人會顯得猶豫。不過,在接下來實際進行了棲地工作,例如在草叢裡穿梭了一個早上或一個下午,親手拔除了一堆小花蔓澤蘭,或者在湖邊瘋狂掃除了一大片布袋蓮之後,回程時常常發現民眾會很自然的脫隊、走來走去觀察周遭的動植物,甚至東摸摸西摸摸,似乎產生了一些微妙的變化?其實,與大自然接觸是真的可以很單純也很自然的。      《三隻小豬》是大家耳熟能詳的經典童話,故事中,豬大哥搭了茅草屋,豬二哥蓋了小木屋,豬小弟建造了水泥磚瓦房,茅草屋和木頭屋都被大野狼吹倒了,最後水泥磚瓦房保護了大家,從此以後大家都住在水泥磚瓦房裡過著安逸的生活。的確,水泥磚瓦房提供人們安全的居所,隔絕外界危險,人們因此可以安居樂業,象徵著文明與進步。然而,水泥牆同時也隔離了人類與大自然,當生活的空間被越來越多的水泥牆、水泥地包圍,人們漸漸遺忘當初與這片土地是多麼親近,忘記一直以來是如何仰賴這片土地而生存,以為自己被保護得很好,但其實我們正漸漸失去與自然萬物共存共榮的能力。取而代之的,便是對大自然的破壞,因為對土地失去情感與連結,人們變得茫然而失去方向感,開始追求許多虛幻而不切實際的事物,不在乎過程中傷害了曾經賴以為生的這片土地,為了獲得更多,卻更加空虛,人類,迷失了自己…。        我們想做的,就是幫助人們找回與大自然的連結,喚起人類對土地的情感。使鮮少踏出水泥地的兒童,有機會走出戶外與泥土地親密接觸;讓被俗世紛纋圍困在水泥牆裡的大人,回憶起童年時光在大樹下稻田間自由奔跑玩耍再熟悉不過的感覺。我們希望你跨越的,不只是你居住的水泥牆,更是你心中的水泥牆;我們要帶領你進入自然的世界,盡情的碰觸、放肆的感受,讓泥巴沾上了腳,湖水浸溼了身體,陽光曬上你的臉,還有微風輕拂,樹葉掠過髮稍,草地刺刺的感覺,淡淡的泥土味和青草香,赫然發現周圍有許多過往不曾注意的小花、小昆蟲,天空中不知名的鳥兒振翅著,還能聽到牠們的鳴唱聲…這是很好的開始,你可以學習認識他們,如此一來你將會發現更多好玩的事;又或者,單純欣賞他們獨特的美麗姿態也可以,親近大自然原本就是這麼簡單、再平常不過的一件事。        真正實際接觸後,才會產生情感與連結,對大自然不再陌生,你也不會再像過去一樣視而不見,你將會開始珍惜、愛護他們,瞭解環境與生物受到的忽視與傷害,想為他們做些什麼,不再置身事外,因為你知道他們有多需要你的幫助,這就是你想守護的事物。在付出與改變的過程中,或許需要動腦思考,更必須常常身體勞動,但心裡總能感到充實及滿足,因為大自然從不吝於給予;而你再也不需到處尋找生命的意義,因為答案就在陽光裡、在花香裡、在鳥鳴裡、在毛毛蟲長大變蝴蝶的過程裡。

那一天,我們在五股遇見生機

2017-07-10

圖、文/盧德瑜〈臺北分會親子團北二奔鹿團 自然名:小毛氈苔〉        陸化、外來入侵、垃圾成堆,五股,看似已無可救藥了。但今天,我們在這裡遇見了生機。十月,雖然不是炎炎夏日,但潮溼的悶熱氣息,依舊是使在五股溼地埋頭苦幹的我們,汗流浹背。        大片的小花蔓澤蘭,在原野上放肆,以一天長24公分的速度,稱霸五股。牠們像織毛線襪般,長成一頂一頂的帽子,蓋在原生種植物上,吸取了大部分的陽光,使其死亡。它糾纏不清的繞在其他野草上,而我們清理著像打不死的蟑螂般的入侵種藤蔓,有一種「剪不斷,理還亂」的感覺。但望著滿滿的五大袋小花蔓澤蘭,還是有一種奇妙的成就感,就好像是看見了無數的原生種植物,拋開了小花蔓澤蘭的束縛,自由自在的伸展著枝葉,迎向燦爛的陽光。        休息時,望著那滿山遍野的蘆葦,雖不是外來種,也不令人作嘔,但就我們來講,它長在這裡,實在是沒什麼用處。一般來講,它可以當公園綠化的小幫手,也具有改善土壤的能力,不過在五股,他造成的不只「綠化」,還同時帶來了「陸化」的反效果。長得太密的蘆葦叢,會使水無法進入。於是那一塊溼地,變成像陸地一般,使生物無法棲息。如不處理,溼地有可能因此消失。       下午,我們圍在一處爛泥成堆的小池子旁,它乍看之下似乎噁心,但卻充滿了大自然的氣息。「這裡可以給即將到來的候鳥棲息,」解說員說道,「但要挖寬一點,才有足夠的地方給牠們棲息、覓食。」踏入爛泥坑,我們拿著笨重的鋤頭,挖起一堆成塊的泥土及叫不出名字的雜草,一小片一小片地拓寬。接著再把「泥」水淋漓的土塊拖上草地,反著敲打在地上,這樣雜草就長不出來了。        雖然我們累得精疲力竭,但,我們仍是盡了一個小鹿可以做的事。這塊土地在向我們求救,所以,我們決定做的更多。在五股,外來種正肆虐著,溼地正陸化著,志工正忙碌著。我們希望每一個正在閱讀這篇文章的你,都能重視這個問題。        幫助五股的方法,有很多種。其中,最直接的是去五股溼地做工作假期。請上荒野的官網查詢、報名工作假期喲!

尖石大橋-宇老鞍部的春響樂章

2017-06-15

文/陳春蕊(新竹分會頭前溪組解說員)、Fly(新竹分會頭前溪組解說員)、圖/新竹分會頭前溪組解說員   荒野世界地球日物種調查,新竹分會頭前溪組在糙葉金錦香的帶領下,我們一早從內灣來到尖石錦屏,開始了調查的行程,Fly將今天要調查的路段分成嘉興、錦屏公園、青蛙石、那羅、道下、下宇老、上宇老及宇老鞍部。   夥伴們單眼相機、傻瓜相機、望遠鏡、電池齊備,先依植物與昆蟲類別,分組負責拍攝。在旁邊的我,邊聽著Fly唸大部分我陌生的花、草、樹與蟲蝶名,一邊奮筆急書的忙著紀錄。   在錦屏,從熟悉的柳杉、構樹、鳳尾蕨等,到不熟悉的天胡荽、臺灣及己、萎蕤,來到那羅的亨利氏伊立基藤、羽葉天南星、爵床、絞股藍、槭葉石葦、薄葉細辛等…眾多陌生而拗口的植物與昆蟲名,還好有夥伴們的提示,重溫了許多不記得的國語字彙。   由錦屏來到青蛙石清爽怡人的四月天裡,蒼翠山崖、潺潺溪流碰撞岩石 ,使得空氣清涼而飽含水氣,忍不住深深的吸一口氣。溪邊岩壁上一片火紅的金毛杜鵑,吸引了我們的目光。蕨類、藤蔓與喬木的枝椏間,或長新芽、或含苞、或盛開,這個靜瑟山谷中植物、鳥獸、蟲蟻,正悄悄默默的交織演奏著熱鬧而精采的春之生命樂章。          車沿著山路往下宇老方向前行,在一處山泉汨汨細流的山坳,Fly請我們下車往上看,哇!在一片綠叢中,一撮淡白粉紫色點綴了橘黃斑點的臺灣鳶尾,薄薄的花瓣正朵朵盛開在山壁上。往上開了數個轉彎的溝渠地上,喜見綠葉襯托中,潔白如嫁紗蕾絲典雅的臺灣附地草。在一片小喬木中,驚艷於朵朵鮮橘紅色,向下垂掛如耳飾精緻的阿里山五味子。   也還記得山溝邊,淡紫典雅的川上氏菫菜、白花點點的喜岩菫菜,長在樹枝間清麗的臺灣梵尼蘭 ,沿路白花盛開的烏皮九芎、大葉溲疏、破布烏、華八仙與如紅莓般果實的硃砂根。還有更多不及備載的植物與蟲、蝶所帶來的驚嘆,回顧這山林中的花朵身影,仍飽滿而鮮活的印記在腦海中,滋養而喜悅!   佩服糙葉金錦香如活字典般的帶我們觀樹、賞花,熟知哪類樹與哪種花住在哪裡,專業、勤學、好奇的頭前溪組夥伴們,謝謝你們!感謝有幸參與這次豐盛美好的調查之行。 附件:調查表資料 調查者 糙葉金錦香 日期 2017.04.19 天氣 晴時多雲 記錄者 鼠麴草 時間(起迄) 09:00~16:00 溫度   共同觀察者 軍艦鳥、臺灣犬、冠羽畫眉、臺灣肖楠、小草 調查地點 頭前溪上游支流那羅溪流域,尖石大橋~宇老(竹60線0~20K) 路段分區: 海拔高度 A.嘉興:尖石大橋~嘉興二號橋。 280~310 B.錦屏公園:嘉興二號橋~錦屏大橋。 310~400 C.青蛙石:錦屏大橋~錦屏二橋。 400~520 D.那羅:錦屏二橋~安可商店。 520~610 E.道下:安可商店~金財商店。 610~880 F.下宇老:金財商店~景觀護欄髮夾彎。 880~1200 G.上宇老:景觀護欄髮夾彎~單行道路口。 1200~1380 H.宇老鞍部 (單行道路口~宇老景觀臺)。 1380~1450          這一次頭前溪組的世界地球日物種同步調查,選定頭前溪上游的支流那羅溪流域為主要調查範圍,剛好竹60線鄉道就是沿著那羅溪畔修築,因而竹60線鄉道也成為這次調查的主要路線。從0K尖石大橋開始,到20K宇老景觀臺,海拔共爬升了將近1200公尺。考慮距離與海拔,又將其分成八個區段來做記錄。        本次調查以記錄植物為主,也順便記錄沿途看到、拍到的各種動物。本次調查共記錄到植物133科433種,各類群動物80種。

荒野夥伴動起來-台北分會解說花園新城組活動記

2017-06-15

文/呂佩莉(台北分會花園新城組解說員 自然名:日日春)、圖/許成全(台北分會花園新城組解說員 自然名:聖伯納)、顧劍玉(台北分會花園新城組解說員 自然名:無花果)、余珮謹(台北分會花園新城組解說員 自然名:小溪)         4/23日,雨後天青,心情格外輕快,花園新城組(以下簡稱花新組)夥伴精神抖擻,正準備展開2017年的荒野全台同步自然觀察活動。「棲地守護」是荒野保護協會的宗旨,2015年出版的《荒野棲地守護綠皮書》是我們20幾年來努力的見證。希望將棲地的保護與長期的棲地物種調查做成資料庫,以作為環境監測的數據和政府部門將來施政的參考。 桐花步道齊步走-物種調查睜亮眼        今年選擇桐花步道做物種調查,參與的夥伴有蓮霧、水鴨腳、小溪、蕙蘭、無花果、聖伯納和日日春。可是,一到集合地點:圓環,就止步不前,原來是圓環樓梯旁,柚子樹上的鳳蝶卵和幼蟲超吸睛,我們被黏住久久,直到所有成員都拍到滿意,才速速離去,因為耽擱太久了。         一到桐花步道,眾人七嘴八舌,指這指那的,只見無花果低著頭,振筆直書寫紀錄單,花新物種真是豐富啊!欣賞有趣的抱壁蟑螂(哈哼花) ,水鴨腳在蕨葉背部,發現穿著橘紅黑圓點衣裳的美麗「總角紅星天牛」,讚嘆聲不絕於耳;喀喀相機聲此起彼落,天哪!忘情中,時間似乎又停止了。又有人在催促!舉步維艱下,依依不捨往前。走著走著,看著外來種小花蔓澤蘭囂張地邪笑,借助風力、動物和無性繁殖,放肆蔓延寶島,大夥兒氣不過,動手將它連根拔除。        桐花步道有的喬木英俊聳立,即使伸長脖子,極目望去,還是無法認清。轉角處,有棵大樹,由地上的落葉判斷,大夥兒確認是葉片帶有電線走火味的香楠,粗壯軀幹,板根支撐基部,看來有年紀了。終於走了一半路,有隻水蛭在路旁的葉上張牙舞爪,等候美食經過,好吸飽這可憐者的血,大夥兒精明地紛紛走避,看來牠得挨餓了。第一次發現的蘭科植物,經小溪查證是雍容小巧的「芳線柱蘭」,在小徑旁自開自謝, 不與他花爭競。                   穿山甲、食蛇龜戀戀花園新城            今年剛發現的穿山甲洞穴是花新組最興奮的大事。民國40-60年代,台灣皮革需求量高,穿山甲炙手可熱。據說一隻可賣一千多元,鱗甲也被磨粉,製成中藥販售。經過此浩劫,穿山甲數量驟減。穿山甲重回花園新城,代表著棲地環境的改善與人們對保育的重視。另外一件令人振奮的事是台灣原生種「食蛇龜」也現蹤桐花步道!由於價格看俏,走私中國數量驚人。雖然『動物保護法』對於保育類野生動物有嚴格規定,然徒法不足以自行,唯有全民共識,才能拯救它們於瀕危。生物多樣性、基因多樣性,讓不同種類的生命,能夠共同存在於地球上,以維持生態平衡。        本次調查物種共計有238種,包含植物、鳥類、哺乳動物、蜘蛛、蛙類、蝸牛和水蛭等。時間在問與答、上網與公布正確答案之間流逝,匆匆下山,已是午后。每次在花新相聚,總不知時間為何物?夥伴們心靈貼近地共處和學習天地萬物,團體歸屬感的幸福,讓人像蝴蝶戀著花蜜,不願離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