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期兒童環境教育引導講師培訓班》的點滴生活

我們正在做的事: 

文/張水涵(臺北分會兒童環境教育組志工,自然名:野百合)


        六月是莘莘學子畢業時節,我們這一群兒教五期的夥伴也在這鳳凰花開的季節裡完成紮實的訓練後畢業了。歷經一年的基礎和進修課程,通過見習、試講和實習的考驗下終於完成授證,這代表著我們可以代表荒野兒童教育組接受學校的邀約,進班推廣兒童環境教育課程,每當和孩子互動後看到他們閃閃發亮的眼神時,心中知道我們已慢慢地在孩子心田種下環境教育善的種子。

       回想去年此時,因身體狀況暫別工作而有了很長的休息時間,在先生的鼓勵下參加了荒野《第五期兒童環境教育引導講師培訓班》,暗自盤算將因重返工作崗位無法結訓,帶著沒有期待的心情進入課程,刻意地和夥伴保持距離是擔心過度投入後再度抽離的傷痛。怎知每週半天的課程堂堂精采萬分,加上夥伴同甘共苦一起的美好片刻,讓我忘記當時的心境,只希望有機會可以完成這一年的學習,能再一次陪伴著孩子領略大地之母給予我們的恩惠,一起以行動守護我們的土地。

       這樣神奇的課程當然得要好好地來介紹一下了,整個培訓班和求學時代一樣分為兩階段,兩階段中讓我們可以利用寒、暑假好好地陪伴自己的孩子,這麼貼心的時間分配是不是就很吸引人呢?

       第一階段的起頭是讓學員及學長姐彼此互相認識、熟悉兒教大家庭,建立團隊合作的共識和默契下才能進行基礎課程。基礎課程即兒教九大神功,包含了校園體驗觀察、低碳綠生活和水資源等系列課程,招招都讓我們這些菜鳥學員驚豔不已,也想趕緊學會神功才能進班傳授下一代。

       一階課程奠定我們的基礎知識,二階課程則是打通我們的任督二脈。我們不只是要學會如何練就這九大基礎神功,學長姐為了避免我們每一次進班後,身心靈可能會受到摧殘,安排的進階課程更是精彩到讓錯失上課機會的夥伴惋惜不已。二階的十五週課程有自然觀察、設計桌遊、水資源和其他能源的進階知識,更重要的是學會如何照顧自己、帶領兒童,每一堂都是兒教九大神功的延伸,讓我們功力倍增。

       天真地以為只要上完兩階段課程,至少學成其中的兩大神功,就可以帶著學長姐的叮嚀和傳承經驗上陣了,萬萬沒有想到事情不是我們想的這麼簡單,就讓我來好好說分明每一神功的練功過程。首先,你得要認真地花上半天完成基本招式,上完基本招式後得要進班見習學長姐如何推廣,才能有試講的機會。再來,要安排一次、二次、甚至第三次的試講,得要從嚴師口中得到「Yes,你通過了」的通關密語,那麼恭喜你得到實習的入場券;別以為有了實習入場券後一切就ok了,那你可就真的是太輕忽了,此時才是最緊張的時刻,一來要擔心有沒有學校來邀約讓我們大展身手,二來要擔心進班時孩子不給面子,無法讓我們過關只好下次再來。此時終於知道原來要取得一套神功是要花費不少精力來過五關斬六將的,半年完成兩套神功真的是剛剛好,真的佩服那些已經完成四套以上神功的夥伴,更何況是要完成九套神功的高人學長姐,請接受我深深地崇拜之意。

       當時的我只覺得兩階段的課程竟然需要耗時將近一年的時間,真的覺得實在是浪費時間,應該要讓大家盡快結訓後進班推廣才對啊!但走過後,才知道一年的課程安排是有意義的,沒有這一年的紮實訓練可能會讓我們第一次進班後就立馬嚇跑謝謝不再聯絡;沒有這一年的紮實訓練可能會讓我們進班時不小心砸了荒野這塊眾人花費二十多年建立的金字招牌;沒有這一年的紮實訓練可能會讓我們變成荒野的過客;沒有這一年的紮實訓練可能無法讓我們了解兒教人的良善之美。

       《第五期兒童環境教育引導講師培訓班》雖然已經落幕,回想過去的點點滴滴,心中仍然感動,那份感動是來自於講師傳道的熱情、兒教人無私的奉獻、孩子在課後的真誠回饋。回想授證當天,我手中握著五期培訓副召米粒的賀禮(那是我在荒野六年中收到最棒的禮物)以及協會頒發的志工證,心中想到上天雖然在那時關了一扇窗卻也在同時幫我開了另一扇窗,只是讓我更加深了要深耕兒童環境教育的意念,此時的我欣然接受這一份禮物。

       我很榮幸有機會參與兒教課程也順利畢業了,這一年的課程精彩萬分,無法用文字來傳達每一堂課的內容和意義,只有當您參與其中才能了解我說的是什麼、才能有機會得到孩子閃亮眼神傳遞而來的感動、才能和我們一起完成不可能的任務、才能和我們一起共享玩在一起的感動。

       在環境不斷被破壞的此時此刻,兒童環境教育需要不間斷地加深、加廣的進行,讓孩子有機會瞭解才能有機會改變,也才能在孩子心中種下一顆保護環境的種子。而這一切需要的是您的加入,與我們一起種下更多的種子,讓它有機會的生根發芽,一起守護滋養我們的地球。
       
誠摯邀請您參加荒野台北分會《第六期兒童環境教育引導講師培訓班》,與我們一起推廣兒童環境教育。

荒野保護協會兒童環境教育引導員培訓課程

附加檔案大小
301_p17-19_0801.pdf5.68 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