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或還不知青年公園生態浮島上的四種「斜槓植物」(上)

我們正在做的事: 

圖、文/ 陳欩融<棲地守護部專員,自然名:超人>

儘管擊鍵的當下剛過「處暑」,低緯度台灣的天氣卻未必依循對這節氣的「暑氣至此而止矣」的通俗定義而轉涼,反倒還是有幾天的上午仍維持著盛夏時的日燦灼人,你近日甚在氣象局網站中的氣溫分布圖察覺,位在台北盆地邊緣的萬華、板橋到新莊一區才是整個大台北市裡,熱中之熱的區域,包括現今台北面積第四   大的「青年公園」<註1>,就算早在日頭還沒到頂的九、十點間繞巡整座公園,也不免成為一副「大粒汗、小粒汗」的狀態,一如座設在園裡上游河段的水流馬達,從灼燙的皮膚上滲湧出不絕的鹹。
 

於是你在這秋意未顯、而暑意尚濃的節氣裡,對著草皮上初換為全身雪白的黃頭鷺
<註2>心生一股羨慕情緒,彷彿那一身白,足以讓你聯想到雪國的白皚情境,讓你燥熱的情緒瞬間冷靜下來,但其實,今年都還沒見識到真正「秋老虎」的威力呢,在那之前,這夏的「熱」對你、對我、對園裡的生態萬物而言的「壓力測試」可都還沒結束呢!而你當下的表情裡顯然透漏了一絲期待能有一桶如前些年所興起的冰桶挑戰(Ice bucket challenge)時,從你頭頂澆灌下來的一盆清涼的渴望訊息。
 

幾早便趁涼入園走看,步道旁的低矮灌叢、苗圃裡的攀藤植物,都還留著經過前一天、甚至前一晚的日曬悶熱後的凋萎貌容,巴望著待會工務水車來時,能多幫他們澆點水、解點渴了,而熱心一點的民眾哪待到那時,早早就自發提著水桶寶特瓶,把苗圃澆灌了一輪,讓園內植草重展生姿。但不知你有否好奇到,泊靠在蓮花池池岸已超過半年的生態浮島上頭的植栽,卻怎能始終保持著茂發昂揚的狀態,即便期間未見工班人員澆水、施肥?

你甚也驚訝發現到,就算這幾座生態浮島上的植物根系跟池水間明明就存在著一層緻密的椰纖毯跟泥炭土,但隔絕的效果,卻僅是「隔水」,卻從未「阻水」,最終浮挺著沉重生態浮島的池水,還是透過毛細現象被「吸」進了島內,讓泥炭土充滿了水份。
就像植物抓觸著土壤的根鞘組織,不時想著將土間的水份抽達到整株植物體的過程。
 

別忽略這充作生態浮島基座、厚度不過2公分的椰纖毯,它卻是整個手作生態浮島期間,最需花費人力跟手工(也是手「功」)的工項,也算得上整座浮島結構裡,最為重中之重、最屬核心的「精神所在」了,而後加鋪的一層的泥炭土,除了增加保溼的效果外,也充作為將來可以長成中、小型灌喬植株的穩定根著介質。
 

而這些被穩定了的水生植物「們」,多不是水族缸裡如水蘊草那類隨水波動、用做裝飾的軟嫩水草,倒是有一類「木本」的水生植物,他們硬挺著植軀,成株後的植幹、植冠還有一副不輸陸生喬、灌木抵風擋雨的強健植性,外加能在水淹的環境下,依舊保有長得亭亭如蓋的能耐,這幾種生態浮島上特別的水生「樹木」包括風箱樹、水柳、水社柳、穗花棋盤腳四種,而且巧的是,這四種木本的水生植物在蓮花池五座生態浮島之外的園區苗圃裡,也‧都‧找‧得‧到‧他們。
 

不是「楓香」,花序卻同如眼球般吸睛的「風箱」

風箱樹(Cephalanthus naucleoides)為茜草科風箱樹屬的落葉型、喬本水生植物,質地輕韌,早期多取材製為打鐵用的「風鼓(手風櫃)」而稱名「風箱」。葉呈波浪橢圓且對生或輪生,大多圖鑑都會描述他們的葉為對生型態,但在我的種植經驗裡,卻多是呈三葉輪生型態的,節節抽展,葉長9到18cm、葉寬可達近10公分,貌似芭樂,所以又名「水芭樂」,你想到了另種在生態浮島上,同樣有著相似命名原則的──水香蕉;花期多在每年5到10月的初、盛夏時期,初綻的「頭狀花序」就像潔白探頭的調皮精靈,模樣滑稽討喜,只是你現在想再去找這有趣的樹與花得要靠點運氣了。他們的花跟葉卻都是蝶、蛾類偏好的蜜源與食草<註3>,就算對沒有食用或蜜糖需求的我們人類而言,他的樹姿花形依舊有辦法強勢吸引我們眼球的注目,青年公園生態浮島上的幾株風箱樹,就已在今年夏初結出了球白花序,而另像在富陽自然態公園裡(簡:富陽)的溼地及賞蝶區內,都有規劃栽植數棵、且多年的風箱樹作為誘引蝶蛾的天然植草,不僅改善了園內的「視覺」豐富度外,也直接提高了生物多樣性條件。
 

即便他們的花期長且吸睛、花量也多,但實際是多花而無有效籽嗣,跟「大安水蓑衣」有著很會開花、花後卻無法結出有效種籽的缺陷,常常也得跟大安水蓑衣採取同樣的──由母株扦插的「人工方式」為其續命用。但,他們位在北部農田、溼地的原棲地狀況大不如前<註4>,而不久前你也發現,目前全台灣僅剩下宜蘭羅東的五十二甲溼地尚存少許的族群,其他地方幾乎已經難再見其蹤了,在國際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或稱IUCN紅色名錄、紅皮書)裡,風箱樹就已被列屬「野外滅絕(EW,Extinct in the wild)」等級<註5>

<註1>青年公園於1977年剛完工時,曾以24.44公頃的面積成為台北市都會內面積最大的公園,而後略落於大安森林公園的25.95公頃而成為第四大都會公園。

<註2>黃頭鷺為台灣(包括青年公園)常見的留、候鳥,因夏季時於頭頸部的羽色會轉為明顯的黃色繁殖羽而名,又因多成群棲於牛背覓食有了「牛背鷺」的鄉土俗名,不過如今青年公園的牛背鷺倒是早就習慣結群在工班小型耕耘機後,掏檢著驚擾而出的蟲子。

<註3>風箱樹的葉主要為單帶蛺蝶幼蟲的食草,花也能為多種蛾、蝶等昆蟲的蜜源,可謂全株優質多功!

<註4>這裡所指的「棲地破壞(劣化)」的狀況,除外來物種的入侵外,主要更包括了堤岸水泥化的問題。

<註5>在1963年編製的《國際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或稱IUCN紅色名錄,簡稱紅皮書)》中,依需保護的急迫程度分為絕滅(EX, Extinct)、野外絕滅(EW, Extinct in the Wild)、極危(CR, Critically Endangered)、瀕危(EN, Endangered)、易危(VU, Vulnerable)、近危(NT, Near Threatened)、無危(LC, Least Concern)、數據缺乏(DD, Data Deficient)、未評估(NE, Not Evaluated)等九級,雖後續對於等級稍有調整更新,但已反映出該物種數量下降速度、地理分佈、族群分散程度等狀況。

附加檔案大小
326_dan_ye__1105-4-6.pdf6.26 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