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野部落格:環境教育-環境教育基地

環境教育-環境教育基地

民國100年6月,經由多方努力,開始了第一個環境信託的案例。本信託係委託人吳杰峯、吳語喬、劉秀美等認同荒野保護協會推行的環境教育理念,故將新竹縣芎林鄉鹿寮坑命名為自然谷之1.3公頃土地信託荒野 (本信託範圍不包含小木屋及以下農業區域),於信託期間內進行棲地保護與生態保育相關之宣導教育活動,以期為環境教育及荒野保護之理念樹立典範,共謀人與土地之共同和諧,永續長存。

高雄悟洞自然教室自然觀察紀錄

2015-02-10

文、圖/楊欣惠(荒野保護協會棲地守護部專員,自然名:星星) 這次參加工作假期來到了高雄瑪雅村悟洞自然教室,位於小林村再上去的那瑪夏村部落附近的山區。在工作假期中,我們要自己劈材、曬木削、混土、蓋房子等。喜歡探險的我,在工作之餘,運用清晨、傍晚、和晚上與夥伴在附近林道做自然觀察和進行物種調查。 一大早起床,便聽到了山紅頭、烏頭線、繡眼畫眉、大彎嘴畫眉、小彎嘴畫眉等此起彼落地唱著歌,好像在彼此較勁,不一會兒竹雞也不甘示弱地叫著「雞狗-乖-,雞狗-乖-」,一直以為是同一隻竹雞在叫的我,聽了我們的鳥類達人建安的解說,才知道其實是公母鳥在合唱情歌,公的唱著「雞狗-」,母的和著「乖-」,哇!彼此之間真得好有默契,完全聽不出是兩隻鳥在叫,真的好有趣!在樹的枝頭上看到灰喉山椒鳥在樹的枝頭上忙碌地飛來飛去,另一棵樹上,一隻小啄木鳥正在「摳摳摳-」地敲著樹幹,敲個幾下便停下來,歪著頭枕著樹幹,原來是在聽樹幹裡有沒有蟲,好可愛喔!聽完後便繼續敲,有時候聽一聽會換位置敲,這種找蟲的方式真是聰明。 伴隨著鳥鳴聲,在路旁一隻荷氏黃蝶似乎還睡眼惺忪地在葉片下休息,此時陽光從後方照射透映出牠那清透的黃翅搭配上微妙身影,黃翅上背面那標誌的倒三形狀黑斑也從這一面透出來,讓人看得清楚,好似燈泡的光亮從燈罩裡照出來一般。 走著走著,在一片颱風草的葉片上,停著一隻肉蠅,看了我一眼,便轉身過去伸出口器,不知在吸食葉片上的什麼美食,非常地專心。 今天的天空好藍,突然看到樹縫中的藍天中有一個白色小傢伙在動來動去,走進一看,原來是一隻古氏棘蛛,牠那身旁黑色尖尖的突棘、白色的體背搭上二枚偽裝的黑色大眼睛,好似可愛無辜的熊貓,牠正努力地從屁股絲疣中吐出絲來,然後用後腳勾呀勾呀地在織著網,好像在織毛線一般,張羅著早餐的獵具,覺得很神奇,竟然可以沒有用尺,就可以將網織得如此工整,線與線之間的間距竟然可以抓得如此精準! 在旁邊草叢中,看到一朵朵可愛的白色小花,好像小蝴蝶,花朵旁掛著綠色毛茸茸的果實,真是可愛,仔細近看花絲上垂下一條透明的絲,以為是蜘蛛網的絲,原來是花朵流下來的黏液,不知是要黏誰? 起身後,發現頭髮上多了髮飾,竟然沾黏了一顆顆果實,原來這是毛果竹葉菜傳播種子的絕技! 在溫暖的陽光下,冇骨消正盛開著白花搭著粉紅色的蜜杯,大方地吸引蝴蝶、蜜蜂們來享用甜蜜蜜的饗宴,借此來傳花授粉。 吹著和煦的風,前方有一朵花直對著我點頭微笑,是野棉花。花伸長著長長的花蕊,好像吐著長舌頭,有點兒逗趣。湊近去,想一親芳澤,但在淡紫色花朵後面,看到螞蟻一家人正在果實上聚餐,爬上爬下地,好忙碌。 在一片綠中,藍紫色的牽牛花顯得獨特而奪目,藍紫色花朵中有著星形的淺紫色記號,好美麗!看著看著,一隻蝗蟲爬了出來探頭探腦地,接著便安心的趴在花上曬太陽,是吃飽一肚子花蜜之後的歇息嗎? 在林道中走著走著,看見一球毛茸茸的東西,好奇地走過去,竟發現不是一個,而是一整串毛茸茸的果實搭配了一朵紫色的花兒,是毛西番蓮!美艷的花朵好像紫色的時鐘喔,滴答滴答地催趕著我回去工作,今早的晨間觀察只好就此暫時畫下句點,明天早起再來探訪。 在工作中,曬木削、擊碎土、篩土時,也不時有蝴蝶、鳥兒飛來飛去,在劈材時發現身旁有一個段木,中間有一個洞,洞裡有一坨很像木屑的東西,突然間它動了一下,爬了出來,左看看、右看看,快速走了幾步,停格了一下,又走了幾步,停格一下,有點小心翼翼地前進,長得很奇怪的小傢伙,看不太出來是昆蟲,還是蜘蛛,將牠邀請到手上,看到了長長的觸角,數了數,有六隻腳,確定是昆蟲,牠在身上黏了一對土和木屑,讓人看不清牠真實的模樣,好有趣!和小傢伙玩了一陣子後,便送牠回到段木上,牠走了兩步便停了下來,隱身入木頭中,偽裝成為木頭中的一部分。 下午,工作結束後,到教室外面休息,聽到大冠鷲的叫聲,仰頭一看,大冠鷲正在藍天上盤旋著,仔細一看是兩隻耶!另一隻長得不太一樣,全身釉黑,翅叉很深,飛行樣子也不太一樣,用我的類單拍下來,拉近一看,經過鑑定,是臺灣法定一級保育類物種——林雕耶!牠飛行的姿勢真美。 吃完晚餐後,沿著林道作夜間觀察,黃嘴角鴞、領角鴞和鵂鶹的聲音,伴隨著台灣騷蟴的叫聲,夜晚的悟洞也相當熱鬧呢!突然間在旁邊的草叢中看到了綠綠的亮光,沒有閃爍,好亮好亮,是雲南扁螢的幼蟲!!長長的身軀趴在石頭上發著光芒,是在找尋今天的晚餐嗎?另外,也看到了橙螢和雙色垂鬚螢的成蟲,也遇見了多種蜘蛛、蛾類、蜂類等,悟洞的物種真是豐富啊! 住在悟洞自己親手打造的屋子中和在附近林間穿梭做自然觀察,真是很特別的體驗,自然間的美好與感動,值得下回再來細細品嚐。 悟洞生態調查記錄 2014/10/28至10/30三天共記錄到142種生物,其中確認的種類的有96種(含蜘蛛3種、植物46種、鳥類24種、昆蟲18種、兩棲爬蟲4種、貝類1種)、未確認種類的有46種,其中特有種有五色鳥、莫氏樹蛙、雙色垂鬚螢等28種,保育類生物皆為鳥類,有林鵰、大冠鷲、鳳頭蒼鷹等8種,其中以一級保育類林鵰最為稀有珍貴。

堅持守護,棲地永續不止息

2014-12-22

荒野成立迄今19年,棲地守護一直是我們的核心理念,更是重要發展方向。透過各種方式取得棲地管理與監護權後,需要持續不斷地投入心力維持,舉凡辛苦的棲地改善工作、移除外來種、生態調查、棲地巡守、棲地環境教育、友善農作…等,都需要荒野全台各分會伙伴們的長期投入。 棲地認養與委託管理 本年度除了持續認養「台北五股溼地生態園區」與「台北富陽自然生態公園」,也繼續接受地主委託進行「高雄蓮花池溼地」棲地管理,以及與地主共同經營的花蓮「白鷺橋溼地」、「幸福湧泉溪」與「荒野三號溪」,更於下半年新增了「台北翠山里台北樹蛙棲地」的管理。 「台北富陽自然生態公園」認養工作迄今已邁入第10年,透過志工們的付出與努力,完成了諸多生態調查、環境巡守、棲地維護改善…等工作,使得公園內的生態得以保全。而鄰近之高速公路局所屬的土地區域內,新近完成了兩棲類保育核心區,藉由台北富陽自然生態公園的操作經驗,未來將努力推動「自然生態公園管理自治條例」及「公園生態化運動」,為更多生物保留珍貴的都市棲地。 「台北五股溼地生態園區」認養工作亦邁入第10年,今年度仍持續進行指標物種四斑細蟌的調查作業,發現數量明顯減少,推測主因為塭仔圳水閘修復後阻擋潮水進入溼地,造成四斑細蟌棲地陸化。今年也持續舉辦夏日賞燕季活動,共12場解說活動,超過2,100位民眾參與,顯示出五股溼地豐富的生態受到越來越多民眾喜愛與關注。後續亦將藉由五股溼地的守護經驗為基礎,進一步拓展至其他需要守護的河岸棲地,讓「生態淡水河」的願景得以實現。 「幸福湧泉溪及荒野三號溪」是花蓮分會夥伴新近關注的棲地,經過地主的同意後,於河岸營造自然的坡度,種植原生種水生植物,原本光禿禿的水岸,現已是濃密的綠蔭,也吸引了眾多生物進駐棲息。   環境信託的新里程 自然谷環境信託案於今年6月底3年信託期屆滿,經與委託人充份討論後,決議轉委託予環境資訊協會,荒野樂見自然谷邁向另一個新的里程。於此期間在地荒野夥伴多有成長,其中蜘蛛調查及成果攝影展更令人驚嘆,除了讓人對蜘蛛生態有更深一層的了解外,也減少了一般民眾對蜘蛛的恐懼心理,轉而為欣賞角度。   租地保育與友善農耕 以生態保育為目的的「友善農耕」,為近年來荒野夥伴積極參與的棲地守護行動,除了在台東分會由在地荒野夥伴長期自發性租地以秀明自然農法耕作外,本年度新竹分會持續在東海、油羅等區域租地進行友善農耕,同時搭配生態調查以檢視農地生態改善情況。而宜蘭五十二甲溼地,今年亦針對3分地進行自然農法稻米種植,並小規模試種菱角,成功吸引水雉回來繁殖,另一方面,循古法的採收方式搭配在地鴨母船、社區人文導覽…等活動等皆極具地方特色,期望能夠吸引更多當地人一起關心與投入環境守護行動。 此外,今年度於嘉義縣溪口鄉近一甲的農地進行「嘉義諸羅樹蛙守護計畫」,委請地主以不施化肥、不灑農藥的方式種植竹筍及芭樂,以利諸羅樹蛙棲息繁殖,並首次嘗試結合募款方式籌措經費,同時搭配進行生態調查與農事體驗活動,希望能夠成為一處生產、生活、生態「三生共贏」的棲地守護示範地。   執行專案研究調查計畫 本年度執行之專案研究調查計畫,包含7項政府標案計畫及2項由志工自發性組織團隊進行的調查計畫(詳細計畫參考第23頁)。其中「金門浯江溪口互花米草移除計畫」為延續性計畫,針對強勢外來物種互花米草進行計畫性之移除工作,而除了在金門浯江溪口外,台中分會夥伴也開始在高美溼地進行移除作業,期望能減輕它帶給生態的浩劫。 此外,本年度持續進行的「新竹市濱海野生動物保護區進行的紅樹林清除計畫」,希望透過清除部分紅樹林生長區,以回復棲地環境的多樣性,而長期的投入傳來讓人振奮的消息,除了台灣招潮蟹的數量順利回復至6萬隻規模外,也發現在台灣本島消失20年的「鱟」回來了。   持續經營教育基地與溼地植物庇護中心 本年度除了持續進行「台北淡水自然中心」、「高雄悟洞自然教室」、「花蓮馬太鞍溼地教育中心」、「台北萬里溼地植物庇護中心」的運作外,「宜蘭雙連埤環教基地」於今年度亦再度取得了經營管理契約,繼續執行環境教育活動、課程方案規畫、教案執行等工作,並朝著環境教育場所認證的方向努力。此外,亦和當地有意願轉型為無毒耕作的地主進行契作,期待讓雙連埤週邊農地可以逐步朝向對環境友善的耕作方式發展,進而能有利於當地生態保育。 2002年為搶救雙連埤水生植物,成立了「萬里溼地植物庇護中心」,至今庇護了台灣超過200種以上的原生種水生植物,透過每個月一次的工作日,持續守護著這些珍貴的種源,期望有一天能帶它們回到原始棲地,而後續「萬里溼地植物庇護中心」也將進一步朝向結合既有的生態及環境教育資源,成為另一處推廣教育基地。   展望未來 未來協會除了持續守護關注的棲地外,也希望進一步擴大現有保育經驗與成果效益,因此包含「都市公園生態化運動」、「河川流域溼地生態守護」及「以棲地保育為目的之友善農耕計畫」,將為後續棲地工作發展重點。另一方面,亦將嘗試進行募款租地、購地,以及持續透過全民參與方式建構棲地資料庫、開辦環境議題工作坊以提升民眾守護意識、建立棲地維護管理手冊…等工作計畫,期望透過我們的努力,為後代子孫守護更多的棲地。    2014年荒野棲地守護成果 類型 實績 認養維護 台北五股溼地生態園區 台北富陽自然生態公園 委託管理 高雄蓮花池溼地 台北翠山里台北樹蛙棲地 白鷺橋棲地* 幸福湧泉溪* 荒野三號溪* 環境信託 新竹自然谷環境信託教育基地 租地保育 新竹農地生態契作(東海+油羅) 嘉義諸羅紀農場 五十二甲雙連埤農場 專案研究調查計畫 金門浯江溪口互花米草移除計畫 新竹市濱海野生動物保護區棲地復育與維護計畫 竹北蓮花寺溼地食蟲植物棲地保育監測及維護計畫 宜蘭五十二甲溼地保育計畫 宜蘭雙連埤保護區經營管理計畫 社子島周邊灘地四斑細蟌調查計畫 桃園1-4號生態陂塘在地魚類復育計畫 台北 挖子尾東方環頸鴴調查計畫 新竹大山背守護梭德氏赤蛙計畫 環境教育基地與溼地植物庇護中心 台北淡水自然中心 宜蘭雙連埤環境教育基地  新竹自然谷環境信託教育基地 高雄悟洞自然教室 花蓮馬太鞍溼地教育中心 萬里溼地植物庇護中心 關懷守護 桃園觀新藻礁 宜蘭護農地 台南三崁店 台東東海岸 台東阿朗壹 倡議活動 全台:4月 地球月 台北:8月 五股賞燕季 全台:9月 淨灘月、海廢監測 新竹:10月 大山背守護梭德氐赤蛙-幫青蛙過馬路 非核家園 *花蓮分會與地主共同經營   欲閱讀更多內容,請線上參考2014成果報告

雙連埤溼地守護的小革命!

2014-12-02

文、圖/雙連埤環境教育基地 激起親子團共同響應的漣漪 珍貴的雙連埤溼地 溼地素有大地腎臟之美名,然而現今台灣的溼地因環境污染、開發而逐漸消失,保護溼地已成為國際議題,更是宜蘭縣政府十分重視之課題。雙連埤是一座千年歷史的天然湖泊,擁有多種稀有水生植物與保育類動物,為野生動物保護區亦是國家級溼地。 根據專家統計,雙連埤的105科321種維管束植物中,水生植物高達 112種,占了台灣原生水生植物種類的1/3以上,其中不乏假紫萁、水社柳、水虎尾、田蔥、鬼菱、石龍尾、絲葉狸藻、蓴菜、華克拉莎、寬柱莎草、日月潭藺等特有及稀有水生溼生植物,物種豐富度更是全球排名中的佼佼者,堪稱是台灣水生植物的天堂。 除了豐富的動植物生態外,更有全台唯一的「天然浮島」,浮島由各種植物長年累積、堆疊而成,且已有多次於颱風季節隨著強風漂移改變位置的紀錄,為難得一見的自然奇觀。 雙連埤溼地的水質危機 雙連埤溼地早期因不當開發行為而曾受到破壞,宜蘭縣政府已於2004年將雙連埤劃設為野生動物保護區;但近年學術單位在進行雙連埤區域之水質監測發現,水域長年有持續性的氮汙染源進入水體,表示農業活動施用化學肥料對於雙連埤水體造成優養化影響,而農業活動還會有農藥及除草劑進入水域的問題,雙連埤屬於粗坑溪支流之一,對宜蘭地區居民自來水供應亦有影響,更必需重視。 荒野推行的友善農業契作 2010年起荒野與緯創人文基金會以雙連埤生態教室為基地推動環境教育。2014年荒野開始與在地小農試行4分地的友善農耕契作,並引導荒野北區親子團以「家庭支持型農業」進行2分地的認養,以團購方式先預付金額,收成時一起採收、分配作物,而風險與維護則由支持的家庭與農民共同承擔,透過契作讓利潤回歸農場,使農民有意願改以無化學肥料、農藥的方式栽種,也無須為銷售問題擔心;而參與契作的家庭,除了親身體驗了耕種的辛勞與採收的樂趣外,透過「吃的力量」友善了土地,間接地進行了環境的保育。 未來規劃 友善契作只是開始,終點與目標則是雙連埤溼地的守護,這當中的連結與運作仍充滿各種的挑戰與討論的空間,目前緯創人文基金會與荒野親子團也已投入了相當多的資源與人力,但未來仍需持續的努力,避免過往努力功虧一簣,而對於未來友善契作的規劃與工作重點如下所述,希望藉由公部門的投入與企業民眾的參與鼓勵,能使地方逐漸完成產業的轉型,當化學肥料、農藥不再持續進入雙連埤水域時,宜蘭的水質危機才能真正獲得改善。 以友善農業契作方式結合宜蘭縣府資源或在地團體來做永續農業的推廣。 持續推動家庭型支持農業,讓更多農友加入友善農耕行列。 製作永續農業教案進行環境教育與對外推廣。 建立行銷通路,解決農民生計疑慮,能安心的以友善方式持續耕作。

為什麼要這樣蓋悟洞自然教室?因為想守護一片荒野

2014-07-01

文、圖/林維正(高雄分會分會長,自然名:四方竹)   Utung是一片森林、Utung是一座山、Utung是一個家、 Utung是一個與螢火蟲一起睡覺的地方、也是我們實踐夢想的地方。   在去年荒野十八周年特刊裏,寫了一篇<興建「悟洞(Utung)自然教室」>,已經報告了悟洞自然教室的自然環境、生態,及興建的歷程。所以,這次就來談談當初的想法、一路來的過程及現在的狀況。   2007年4月的定點觀察,夜宿悟洞工寮。當夜幕低垂時,螢火蟲漸漸升起於草叢、路邊,更進入升起煹火的工寮內。夜深,當夥伴一個接著一個躺在床上,準備進入夢鄉時,卻見屋內螢光處處,那一閃一閃的螢光,眨呀眨著四處飛舞。心中不禁浮起一個念頭,為什麼只能去看螢火蟲?為什麼不能跟螢火蟲一起睡覺?如果能讓小朋友也能有這樣的體驗,睡夢中,螢火蟲能在他身旁飛舞,那不是最自然的環境教育嗎?也能讓我們的孩子,真正學習如何與自然相處,落實荒野保護的理念。此時,確定了興建悟洞自然教室的想法。   荒野與合作的汗得學社確定了自然教室的木結構樣式,並送出了申請建造資料。由於縣政府建設局審核人員要至現場會勘,所以在2008年3月23日拆除了工寮。這天晚上就寢時,驚覺自然教室已經非蓋不可了,因為工寮已經被我們拆掉了。 就此開始積極地進行蓋房子的各項事宜,3月下旬召集志工準備木結構材料。4月下旬與韃虎一家完成簽訂「悟洞(Utung)自然教育中心興建合作備忘書」,並於7月中取得建造執照。三個月後,10月中旬完成自然教室地基開挖、釘模、灌漿及拆模作業。相隔這半年的時間,就是要確定取得「建造執照」(一般所謂「建照」), 因為自然教室未來將由荒野經營管理,所以希望是間合法建築。 取得建照之後,於11月下旬繼續準備木結構材料,並進行試組裝,確定木結構準備完成。2009年1月上旬完成組裝木結構主體。也在這一年的5月至8月初,連續進行了幾梯次的挑木屑及黏土牆工作假期,開始了黏土牆的建造。 可惜的是,這年的8月莫拉克颱風侵襲,對台灣造成了不少的影響,前往悟洞的交通也因而中斷,建造自然教室的工作只好暫停。直到10月21日經由嘉義大埔重返悟洞,檢視自然教室颱風後的狀況,還好只有屋頂帆布被掀開,主體木結構無恙。但因為道路狀況極為不穩,所以建造自然教室的工作暫時停擺。 2010年春節,台21線甲仙至那瑪夏段河床便道修築完成,3月至4月進行復工的準備工作,並於5月開始繼續挑木屑及黏土牆工作假期,並自三義購買檜木木屑,如此就不用挑木屑了。可惜8月再度因雨道路受損而停工至10月。11月交通恢復,再回悟洞,檢視自然教室颱風後狀況,屋頂帆布再度被掀開,主體木結構幸而無恙。   由於每年颱風季節時,每每造成覆蓋帆布之屋頂受損,因而決定暫停製作黏土牆,先將屋頂蓋好,以利日後作業。自2011年1月起,全力進行屋頂工程施作,直至2013年6月16日安裝完成琉璃鋼瓦,耗時兩年半的時間,終將屋頂鋪設完成,往後即便遇到下雨天,也能安心地待在自然教室裡繼續工作。心安了,繼續進行黏土牆工程。   至今,算算日子,這自然教室也蓋了快有6年了。許多參加悟洞自然教室工作假期的夥伴,常常問我:「為什麼不找多一些人,快一點蓋好?」「房子蓋好後,要做甚麼?」也因此,我常常會問自己:「是啊!到底要做甚麼?」常常不自覺回想起荒野的宗旨:「透過購買、長期租借、捐贈或接受委託,取得荒野的監護與管理權,將之圈護,盡可能讓大自然經營自己,恢復生機。使我們以及後代子孫能從這些刻意保留下來的台灣荒野,探知自然的奧妙,領悟生命的意義。」   慢慢地就能釐清自己要做甚麼、沒有要做甚麼,只是想能不能經由這間自然教室,圈護住這片山林。這麼一來開始思索:人多,就會超過悟洞的環境承載量,反而未保護就先傷害它。再說,如果來參加工作假期的夥伴,只是為了協力造屋,幫荒野蓋房子,而對這片山林沒有連結、感情,如此還有意義嗎?所以我們沒有提供以工換宿,食宿及交通費用都要自己負擔;也不接受一般志工團體,來此服務取得志工服務時數。畢竟,環境是大家的,不是荒野的,守住任何一片荒野,受惠的不會只有荒野的夥伴,而是每一個人。因此,來參加悟洞工作假期,不是為了別人,而是為了自己。希望能利用悟洞自然教室,圈護這一片山林,慢慢地往外延伸,守住更多、更大的山林。   自2013年8月起,我們讓高雄兒童自然觀察班的孩子、親子團高雄二團小蟻團的畢業蟻、親子團高雄一團奔鹿團的小鹿、親子團高雄二團奔鹿團的畢業鹿,由老師或導引員帶領至悟洞,體驗協力造屋,讓小朋友親自身處於自然中,在四周環繞的蛙鳴聲、螢火蟲飛舞的陪伴中入眠,更在悅耳的鳥叫聲中起床,接受大自然的洗禮,感受大自然的一切。 圈護荒野,是每個荒野人的人生大夢,多年來,我們尋尋覓覓,尋找夢想的落腳處。然而要怎麼樣的棲地才值得我們圈護,一直是我們的思考重點。平凡或獨特,我們總是希望平凡,卻又不甘於平凡;經歷了不平凡,才覺得平凡的可貴。然而,所有的獨特,都需要平凡來襯托;沒有平凡,哪來的獨特。悟洞只是一般的中低海拔山林,和我們一起生活的,都是一般的生物。每一個物種都有它存在的價值;也因此,每一塊棲地都有它存在的價值。只要有機會,我們就應該、就可以進行圈護,而不一定要等到調查完成,確定這塊棲地有哪些物種、是否值得圈護,才進行圈護。所以,我們就這樣開始了興建悟洞自然教室。 「悟洞甚麼時候會蓋好?」「不知道耶,看你囉!」「怎麼蓋那麼久啊!」「因為你沒來啊!」看著一層一層長高的黏土牆,說真的,我也不知道悟洞自然教室甚麼時候會蓋好,或許一、兩年,或許三、五年,看老天的意思,順其自然吧!上天都不急了,我們渺小的人類急甚麼! 雖然天候難測及不斷增加的工作,一再地考驗自然教室的興建,使興建完成的時間不斷延後,但只要堅持目標持續進行,自然教室終有完成之日。想要為保護自然盡一份心力的朋友,要好好把握機會喔!期盼藉由自然教室,讓大家來學習自然的一切,進而保護自然,保護荒野。 悟洞自然教室臉書  

[研討會] 臺灣環境信託實務研討會暨自然谷環境信託移轉典禮

2014-05-09

主辦單位:荒野保護協會、台灣環境資訊協會、台灣國民信託協會(TNT) 日期:2014年5月31日(週六) 地點:台灣大學水工試驗所 視聽教室406室 (臺北市羅斯福路四段1號)            交通資訊請見此。 報名方式:線上報名,報名請點此。 報名費:每人100元(含活動相關費用,並贈送海洋生態地圖乙份),現場繳費即可。 聯絡方式: 荒野保護協會 02-23071568#30,hui@wilderness.org.tw,楊小姐 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02-29332233#222,teiaet@e-info.org.tw,溫小姐 活動說明: 「自然谷」位於新竹縣芎林鄉鹿寮坑,原名南何山,海拔高度約380公尺,地處新竹縣芎林鄉與橫山鄉的交界稜線上,其往西南西方向的山凹之處即是自然谷的所在地。本案委託人共同努力買下自然谷,希望能在這塊土地上進行生態教育活動並永續保護這塊棲地。 委託人與荒野經過多年努力,「環境保護公益信託自然谷環境教育基地」終於在2011年6月1日正式通過許可,是台灣第一個成功設立的環境信託案例,也是荒野保護協會16年來實踐「棲地圈護」宗旨的里程碑。 2014年5月31日正是自然谷環境教育基地經營管理完成三年的時間點,荒野保護協會、台灣環境資訊協會與台灣國民信託協會共同辦理「臺灣環境信託實務研討會暨自然谷環境信託移轉典禮」活動,希望透過大眾參與討論,經驗交流,讓台灣未來的環境信託發展更為順利,進而保護更多的自然棲地環境。 議程: 論壇資料陸續更新中,5/26開始提供,請點選議程主題下載。 時間 議程 08:30-08:50 報到 08:50-09:00 開幕式【跨出環境信託第一步:自然谷環境信託三年紀】 09:00-09:20 貴賓致詞 09:20-10:00 【自然谷信託案源起與發心─自然谷信託案委託人的故事】 主講人:吳杰峰 (自然谷環境公益信託委託人代表) 主持人:劉月梅 (荒野保護協會副理事長、自然谷環境信託教育基地執行團隊) 10:00-10:40 【邁出台灣環境信託的第一步─自然谷信託案受託人的故事】 主講人:陳俊霖、李慈雯 (自然谷環境公益信託受託單位荒野保護協會代表) 主持人:劉月梅 (荒野保護協會副理事長、自然谷環境信託教育基地執行團隊) 10:40-11:00 茶敘時間 11:00-11:40 【繫住風箏的線--淺談諮詢委員職能與環境信託法令遵循】 主講人:蘇筱芸 (自然谷環境公益信託諮詢委員代表) 【我們面向共同願景找路前行─自然谷信託諮詢委員與監察人的角色定位】 主講人:陳慈美 (自然谷環境公益信託監察人代表) 主持人:張菁砡 (荒野保護協會常務理事) 11:40-12:00 綜合座談 12:00-13:20 午休【台灣國民信託會員大會】 13:20-13:30 【自然谷環境信託移轉典禮】 13:30-14:10 【娶某與飼某─自然谷信託後的棲地管理與信託經營經驗分享】 主講者:劉月梅 (荒野保護協會副理事長、自然谷環境信託教育基地執行團隊) 主持人:柯典一 (荒野保護協會副理事長) 14:10-14:50 【從環教基地信託到環境信託─政府法令與環境信託的對話】 主講者:環保署代表 主持人:柯典一 (荒野保護協會副理事長) 14:50-15:10 茶 敘休息 15:10-15:50 【臺灣環境與土地信託的發展潛能─從自然谷信託的社會效應看信託願景】 主講者:孫秀如 (台灣環境資訊協會信託中心主任) 主持人:陳俊霖 (荒野保護協會副理事長) 15:50-16:30 【總論─從自然谷看本土環境信託的未來發展】 主講者:王俊秀 (台灣國民信託協會理事長、自然谷環境公益信託監察人代表) 主持人:陳俊霖 (荒野保護協會副理事長) 16:30-16:50 綜合座談 16:50-17:00 結語 主持人:陳俊霖 (荒野保護協會副理事長)  

悟洞滿載而歸的自然收獲

2013-11-19

文、圖/李班赫 (高雄分會高年級兒童自然觀察班成員,自然名:孟仁草)               那是一片人間仙境,可以讓人心曠神怡;那是一片動物樂園,可讓動物安居樂活; 那是一片植物觀園,可以看到許多植物。   承蒙老天眷顧,讓我們得以看見這麼美好的地方。 今年,八月二十二日,潭美颱風來襲,將悟洞的「聯外道路」臺二十一線給沖毀的消息傳到我耳裡後,使我不禁想起悟洞的環境及我在悟洞的生活……   時間退後到今年八月十七日,潭美颱風登陸幾天前,天氣晴朗,萬里無雲。將背包甩上肩跳下車,至技擊館與他人集合,大夥兒不停的將食物、水等物品搬上四方竹分會長的車,不停的取笑被鳥屎滴到的幸運兒,並叫男生坐上陳司機的福斯休旅車上,女生坐上四方竹分會長的車上,一位家長載著林昱玲老師,跟著小孩到悟洞,然後與父母道別,甩上車門,三台車,同時出發!   往那瑪夏悟洞的路上,同學們都在不停的開對方玩笑,講笑話及玩大老二,將車內添加了幾分熱鬧(也添加了幾分麻煩給陳司機先生)。窗外的景色不斷的改變:首先,映入眼簾的是高鐵左營站,然後隨著奔馳在軌道上的高鐵列車化為地屏縣的一個點,景色突然開闊起來:一大片一大片綠油油的農田倚著山,靠著埤田,農田的中間是充滿客家風情的農舍,就在我陶醉於美濃的景色時,不知不覺我們已來到了甲仙。   我們在甲仙停留休息,吃其中一位同學家開的三冠王芋冰店免費的芋冰、喝免費的竹筍湯,休息一會兒後上路。   接下來到那瑪夏悟洞的路,就變得較以前的路難開:山路蜿蜒、狹窄又崎嶇不平(那是自從八八風災後才變成這樣的)。我們在臺二十一線上所看到的種種景象,令人怵目驚心:挖土機無情的挖走大地的肉-石頭;裸露出的陡峭山壁,有如千層麵一般,每一層都有不同的顏色;路面寬度僅可並排停放約六台摩托車,使得每次會車十分困難;路面上散落一地的碎石,路兩旁的混濁河水奔騰著;民權國小全部被沖毀,只留下一些斷垣殘壁……,種種景象讓我怔住了。我可以想像颱風來襲時,暴漲的河水如一隻貪婪的手臂,掠奪四周圍的生命、財物。車子在臺二十一線上搖的我很難過,再看到四周的景象及想到人類殘害自己、殘害萬物、殘害家園,讓我更難過。   在快到悟洞的某個坡道,那位家長的車子終於「拋錨了」,而我做的那台陳司機的車則是由於太重而爬不上去─只有分會長四方竹的車子沒事(因為底盤高,家上又是四輪傳動的汽車)。最後兩台車的問題都紓解了,於是我們在蟲鳴鳥叫聲之下,與迎風搖曳的竹子打招呼,疼惜的繞過每個落在地上的油桐花,欣賞著颱風草的舞蹈,朝悟洞自然教室走去。   一到悟洞,李月綢老師便請我們了解環境。四方竹帶著我們「參觀」悟洞的「五星級廁所衛浴設備」。那「五星級廁所衛浴設備」是由幾根木住豎立在四旁,由一大塊帆布將三面圍住,剩餘的一面使用拉式浴簾所檔著,地板是用木頭鋪的,然後在衛浴設備的正上方有一顆燈(還有蓮蓬頭及冷熱水設備及置物架,很「豪華」!)廁所則是在「五星級廁所衛浴設備」旁,悟洞教室後面,緊挨著山崖,沖水必須用水瓢撈水倒入蹲式馬桶中,悟洞的右側是山崖,左側是山壁,而左前方則是洗手檯,流水量極小。悟洞自然教室是由以前台電公司做電線杆的木頭做骨架,由泥沙和樹枝的「磚頭」做牆壁,可謂「會呼吸的房子」。悟洞外側是一條U字型路,悟洞就坐落在U的底部。   在男生們蓋「堡壘」、女生們觀察植物、及看一隻天然的鳳蝶標本時,四方竹叫我們吃完午餐後要開始工作了。工作的內容是:製作「磚塊」來「砌牆」。說那是磚塊,其實也不是。那是將土搥成沙後,和水加樹枝所「捏」成的「磚頭」。首先,四方竹先鋪幾塊帆布在地板上,倒土塊上去,再請我們用木棍將土塊敲碎,再提起帆布,將已敲碎的土塊倒入篩子,讓細沙掉入盆子中。接下來四方竹叫我們分組,一組四人,來做上述工作。我戴上手套和面罩,與另外三位搭擋合作,我們勤奮的工作,成為所有組別中速度最快的(每分鐘便倒一次沙土到篩子上),斗大的汗珠不斷的滴落,浸濕了我的面罩。最後,我在不得已的狀況下脫下了面罩。   然後,四方竹推出一台攪拌器,示範如何將攪拌器開啟,並將沙土一點一點的往下倒。一啟動攪拌器,攪拌器開始震動,並發出「轟!轟!碰!」的聲音,瘋狂的攪著水。我撈了一匙沙土,小心翼翼的,以慢動作將沙土倒入攪拌器的盆子中,待攪拌器攪了一陣子後,關掉攪拌器,拿起木棍,攪盆中沒攪拌均勻的泥沙,並倒到旁邊的沙土弄進盆子裡。就在我重覆這些動作時,其他小孩則「老練」的搭起鷹架(真的很有架式喔!不是蓋的。不曉得是不是他們以前有做過同樣的事情?)並準備樹枝,並倒進攪拌盆內。當我「卸任」後,則是發瘋似的問別人:「有沒有需要幫忙?」除了這句話以外還是「有沒有需要幫忙?」。在別人忙著挖出一塊塊樹枝與爛泥和成的東西填牆壁時,我終於得到一個答覆:「待會兒你去劈柴!」柴,在悟洞極為重要。沒有柴,沒有熱水洗澡;沒有柴,不能吃熱食。   當輪到我劈柴時,我「揀」了一根乾燥且細的木頭,放在一截較寬大、已被鋸下的樹幹上,拾起「重如千金」的斧頭,瞄準位置,閉起眼睛,深吸口氣,只聽見響亮的「劈哩!」一聲,我這下劈的乾淨俐落,於是,我自信滿滿的拿了第二截粗大、潮濕,且已腐朽的木頭來劈。眾人看著,我再度拾起「輕如鴻毛」的斧頭(同一把啦!),瞄準位置,閉起眼睛,深吸口氣,神情泰然的舉起手,結果居然嵌─在─裡─面!「哈哈!哈!阿哈哈!」一陣笑聲。我再度拾起「重如千金」的斧頭(同一把啦!),試圖將已嵌入斧頭的朽木砸向已被鋸一半以上的樹幹上,結果還是未成功,所以我只好「飲恨」將「爛攤子」交給下個人。我心想,孔子說的真的很有道理:朽木不可「劈」也,糞土之牆不可塗也!   吃晚餐前,我們要先做的一件事就是搭帳篷,否則晚上睡覺時會被叮得滿頭包。我們先清場,再舖上木板,在木板上方蓋上帆布,然後我們先把扁的跟一塊布一樣的帳篷拉起來,然後?我也忘記了(典型的李班赫健忘症,請見諒),反正大家都手忙腳亂的搭起四座帳篷,然後在各自的帳篷中胡搞瞎搞,等著吃晚餐。   四方竹曾說:「在悟洞吃飯,沒人敢說不好吃;在悟洞吃飯,沒人敢浪費食物。」這句話說的有道理,不知道是因為午餐吃太少,還是太賣力工作,消耗了許多體力,我一連盛了五、六碗麵;不知道是因為我喜歡吃肉醬麵,還是由於早上感受到山區資源匱乏,或是月綢老師廚藝好,我覺得那碗麵是多麼的美味。最後,大夥兒吃的鍋底朝天,腆著肚子,輪流洗澡。在我洗澡時,蛙鳴聲此起彼落,然後一隻飛蛾飛進浴室,魯莽的在浴室橫衝直撞,每當撞到帆布,就發出「砰」的一聲。我越看越難過,於是用水將牠引出去。洗完澡,擦乾身體,換好衣服,走出浴室後,我看著同學玩手機,然後我入帳棚看看書、寫東西,等待下一個指示。   「真的嗎?要去夜遊?」「耶!」瞬間,悟洞教室傳來一陣歡呼聲。明月突然顯得更明亮、皎潔。「整理好東西。」四方竹說道:「帶手電筒,準備去夜遊。」又一陣歡呼,不到幾分鐘,全員到齊。一路上,四方竹都請我們關掉手電筒,靜下心、閉上嘴巴,打開耳朵,打開眼睛,聆聽大自然的聲音,觀察大自然的奧秘。就在我們關掉手電筒,靜下心、閉上嘴巴,打開耳朵,打開眼睛的那一瞬間,悟洞旁邊的山林,突然熱鬧了起來,彷彿開了一場動物界的夏之夜音樂會!當月亮在操作舞台燈時,音樂會中表演的音樂劇開始了!「噓! 噓! 噓! 噓!噓噓噓噓噓!」是這音樂劇的背景音樂,「滴滴!滴滴!」是伴奏,「呱滑花呱呱嘓嘓!」是主旋律,「恰恰!恰恰!」是特效,「唧嘻! 唧嘻!」也是伴奏,「啾啾!」則是音效,螢火蟲是舞女,在一旁跳舞,螢火蟲幼蟲則是睜大眼睛看著一切。而發光的菌類則是努力的裝飾場面。「好了!時間差不多了!該回去睡了!」四方竹的話將我拉回現實,我與隊伍走了回去。   山區的晚上,氣溫較平地低,但帳篷裡卻非常悶,因此我拉開包住蚊帳的拉鍊,結果睡前忘記重新拉上來了,因此帳篷裡冷的要死。「你聽!鴞的叫聲。」四方竹說。「滴!滴!」鴞唱著。的確,那鴞的聲音與青蛙的叫聲、其他生物的叫聲伴隨而來,彷彿唱著搖籃曲,讓世界萬物沉睡。沒多久,莊XX大如雷鳴的打鼾聲由隔壁的隔壁帳篷傳來。我開始打著寒顫,打著哆嗦,不停的發抖。兩隻螢火蟲提著燈籠好奇的問我:「你怎麼啦?」我說我冷死了,然後牠們關心的問我要不要用我們的燈籠取暖啊!我說,別鬧了,你們那是冷光,無法為我取暖,然後牠們和我說再見,希望你不要冷死,然後祝你有好夢,我說謝(打寒顫)謝(打哆嗦),再見(抽畜),然後我就昏睡過去。   隔天清早,上午六點三十四分二十八秒,我醒了過來,渾身冰冷,全體起床後,我們收帳篷,將木板歸回原位後,我們便一同吃早餐,感受新的一天來臨的欣喜。吃完土司夾鮪魚、草莓、桔子醬後,四方竹教我們使用打火機生火、點燃蚊香,在悟洞,一切東西都是寶,包括垃圾也是。我先用夾子夾起一片上一梯留下的垃圾(注意!只能撿乾燥的,這樣才易燃),用打火機在垃圾上點火,放入蚊香缸中,我再度放更多垃圾進入缸中,再將檜木屑蓋上,我就成功的點燃蚊香了。旁人看著一縷輕煙升向無限蒼穹,覺得富有詩意!「啊!炊煙裊裊……」但我卻被蚊香嗆的受不了,趕緊閃到一邊。   然後,四方竹便帶我們出去觀察生態,我們是走昨天四方竹在我們去關水塔的水那段路。一路上,我不僅大開眼界,也學到不少:看到有毒的昆蟲豆芫菁、了解為何水珠在葉子旁圍成一圈、看見可愛的尺蠖蛾及早上出沒的螢火蟲、看到了難得一見的蟲癭、看見了枯擬葉象鼻蟲、了解何謂三回羽狀複葉、看見紫蛇目蝶及迎風搖曳的竹子、了解各種葉序、看見長在樹上的西施柚、看見整修好的民權國小、聞了檳榔花的香味並見識了檳榔樹葉某部位的纖維是多麼的堅韌等等。雖然回到悟洞時,我流了滿身汗,但卻覺得很值得。   在吃午餐前,我們先看昨天砌的牆是否已堅固,結果令人欣喜,昨天努力的成果有了收穫。然後,我、四方竹與張XX搭上一塊帆布後(來遮陽),就開動享用午餐。   我們心滿意足的吃完午餐、拍完合照,便回程,離開山林,告別悟洞。   我這次學到了不僅是如何蓋房子而已,還學到了許多生活常識、生態知識等等。這次短短兩天一夜的旅程,讓我脫胎換骨……   一陣大風吹向我,將我拉回現實,悟洞蓋房子的經驗讓我十分快樂,去時我無比期待,然後我滿載而歸。  

自然谷環境信託教育基地

2013-03-05

自然谷原名南何山,土地由三位荒野保護協會會員向民眾購買所有,並於101年6月1日簽訂環境信託,並由荒野保護協會通過許可接受信託。 協會在信託之初,原聘一秘書於谷內協助信託基地之環境教育及宣導事務之聯絡、規劃及執行,於2012年12月,荒野—自然谷環境信託教育基地之業務轉由新竹分會秘書接手,也就是新竹分會負責信託教育基地之保育、教育及調查等工作。   a.保育部分:以維護信託教育基地之生物多樣性為主,盡量減少人為的干擾,維持其原本之生態模式,期待能由原來耕作之次生林漸漸恢復為原始闊葉林之面貌。 b.調查部分:先以蜘蛛之調查為主,並將調查成果以免費解說、攝影展、摺頁或帶隊解說方式,讓一般民眾能共享並感受大自然多元生態之美麗。 c.教育部分:仍以解說教育優先,由解說員協助植物、動物或棲地其他生物之解說。   此自然谷環境信託教育基地為臺灣第一個信託案例,邀請新竹分會解說員及全臺荒野保護協會志工能一起來經營此環境信託教育基地,讓此處生物多樣性能夠順利保護,讓經營信託教育基地之經驗能夠分享給將來的其他單位,更希望全臺灣能夠有更多土地能夠真正完整保留給後代,而不是變成零零碎碎的破碎生態系。   目前環境信託的相關活動、保育進度、聯絡資料及訊息公告,都會刊載於「荒野-自然谷環境信託教育基地」網頁上,網頁上資料會以信託教育基地的調查記錄、免費導覽、工作假期及棲地經營為主,記錄著自然環境變化及生物種類;而自然谷全記錄則為杰峰所經營的個人網頁,此網頁上活動與荒野保護協會無關。自然保育之路長遠且辛苦,環境信託的業務更是繁雜,期待全臺灣荒野保護協會夥伴或支持荒野保護協會的朋友能夠協助「荒野-自然谷環境信託教育基地」經營,大家一起在保育路上一起前進,一起努力。   關於「荒野--自然谷環境信託教育基地」相關訊息, 可參考:http://sowtrust.sow.org.tw/ 或洽荒野保護協會sowtrust1@wilderness.tw (02)-2307-1568/(03)561-8255   荒野新竹分會長 劉月梅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