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落格文章

相關資訊
2021 / 05 / 11
圖、文/ 黃郁翔 (台南分會親子四團 自然名:大冠鷲) 2020年九月,荒野保護協會台南分會的一場幹部會議裡,台南分會副分會長曾彥翔(環頸雉)提出了吉貝耍國小水...
2021 / 04 / 08
文/李志芬〈自然名:衣魚> 圖/食蟲植物公民科學家 小時候沈迷大航海時代的冒險故事,書房牆上貼著大大的世界地圖,總是跟著主角在未知的新大陸發現各式新奇人...
2021 / 04 / 08
文/吳思儒〈川流之島流域學校創辦人〉 圖/吳思儒、川流之島流域學校 河川除了是台灣地貌最重要的自然營造力外,同時伴隨著農耕、航運、電力及污水承載等功能,都深刻...
2021 / 04 / 08
圖、文/陳慧諼 <自然名:玉山杜鵑> 與賴伯書大哥在明池山莊入口會合開場   面對中南部的久旱未雨及全台缺水危機,你想到的是甚麼?最近到嘉義山區...
2021 / 04 / 08
圖、文/ 林子淵 < 自然名:白鯨> 現在,正值大潭藻礁開發案公投聯署過門檻,正反雙方已經在網路上對戰了好一陣子,而雙方許多人都是以前在能源轉型同一陣線的曾經相...
2021 / 04 / 08
文/陳沁萱<棲地部海洋專員>、圖/陳沁萱、荒野保護協會   根據交通部觀光局2020年統計,全台幾處濱海遊憩區(統計場域及人數如圖一)在6-10月的...
2021 / 03 / 16
圖、文/吳青發(桃二團,青蛙) 四年多前上過育三基後,就沒在上過其他基訓了。期間上過進階訓、三株訓,甚至多次到其他基訓及進階訓當工人,總認為不會想來上基訓了。...
2021 / 03 / 16
圖、文/陳瑞禮 <五股濕地棲地組四斑細蟌志工> 習慣性睡前看一些訊息,昨晚上同樣打開手機,在鳥類群組裡看見鳥友貼上斑頭雁的照片,地點在礁溪!照片的場景也非常熟...
2021 / 03 / 16
野玫瑰與野薑花 文、圖/張窈慈(新竹分會竹三親子團,火鶴) 〈野玫瑰〉是德國大文豪歌德(德語:Johann Wolfgang von Goethe,A.D.1...
2021 / 03 / 16
圖、文/林一善(自然名:田字草)   我是誰?從哪裡來?向何處歸去? 這幾個大哉問始終潛藏,在人類文明光照不及的隙縫裡私語,偶爾竄入你我的意識中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