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落格文章
相關資訊
2016 / 01 / 18
自2005年荒野各地分會自發性舉辦淨灘活動,2007年起進行海洋廢棄物的監測與記錄,愛海行動至今已超過十年。今年協會盤整所有海洋相關工作後,聚焦鎖定「海洋塑膠...
2016 / 01 / 18
「環境教育」是荒野推廣棲地守護最重要的手法和管道之一。除了持續培訓推廣講師,同時辦理各界演講申請,各地分會也運用在在地資源與能量,發展出不同合作形式及環境教材。...
2016 / 01 / 18
聽過蟲鳴鳥叫、聞過花香的童年
多元而豐富的兒童環境教育,讓孩子透過體驗及感受,與大自然產生連結,建立與土地的情感及守護觀念。今年荒野舉辦的兒童環境教育場次及參與...
2016 / 01 / 18
荒野自2012年開始與工研院及經濟部能源局合作,以講座、志工培訓及「節能綠活圖」工作坊等方式,透過綠色生活地圖的節能icon深入全國22個縣市的社區、學校,進...
2016 / 01 / 18
2014年2月「氣候變遷工作小組」成立,經過多次凝聚共識,今年確立分為「推廣教育組」、「網路宣傳組」與「能源議題組」3個子小組。其中「推廣教育組」從臺北分會開...
2016 / 01 / 11
文、圖/荒野保護協會
淨化塑膠沙灘,民眾與企業聯手
減少塑膠足跡,愛海三步驟:盤點→減量→回收
當瓶蓋、塑膠袋、寶特瓶、保麗龍杯、免...
2016 / 01 / 11
文、圖/荒野保護協會
今年是荒野第三年舉辦「地球倡議」,自2014年起串連地球一小時(EarthHour)和地球日(Earth Day)兩大國際環境節日,一月...
2016 / 01 / 11
文、圖/莊銘豐(東海大學生命科學系博士後研究、觀察家生態顧問公司專家顧問)
青蛙過馬路下溪流之後
每年秋季,大山背地區的梭德氏赤蛙會自森林底層遷移到溪流繁殖...
2016 / 01 / 11
文、圖/黃佳慧(荒野臺北分會編採志工)
在一般企業的觀點中,社群行銷的最終目的無非是要販賣產品、獲取公司最大利潤。但在如荒野的非營利組織裡,營利目的稱做募款,...
2016 / 01 / 11
文、圖/(劉亞汶,烏來飛鼠團團長,自然名:山胡椒)
從生態心理志工到長期陪伴
曾在《失去山林的孩子》一書中讀到溫德爾.貝瑞的一段話:「當我們的孩子不再試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