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諺語提及:「一個人可以走很快,但一群人可以走很遠!」荒野於1995年創會至今,成立了11個各地分會,足跡踏遍全台棲地,以在地生態調查記錄與環境教育的方式,共同保存大自然一切演替的可能,讓更多人了解棲地的重要性,就像愚公移山一樣,堅定而緩慢,守護及付出的背後都需要的您捐款支持,讓我們加快腳步守護更多的棲地。
您的一份捐款支持,荒野就多一份信心守護更多棲地!亦可選擇其他捐款方式(無須登入)
#聽見荒野棲地的故事
【荒野1號地的經營及管理】
荒野1號地,在累積多年夥伴捐贈的購地基金,2017年終於找到「資金足夠」、「地目符合」、「具守護意義」的土地,座落宜蘭縣冬山鄉武荖坑附近、面積1760.67平方公尺、地目為林地的法拍地,經過常理會、理監事會及會員代表大會一致同意,啟動購地順利得標,2018年2月28日拿到珍貴的土地所有權狀,荒野保護協會終於購置了第一筆土地!
每個月一次在荒野1號地進行的調查,都會登在 @inaturalist 平台中。今年(2022)已累計到7,582筆記錄,1,102種物種,其中有586種昆蟲、274種植物、蛛形綱生物102種及30種鳥類。除了透過常觀察到的動物排遺、棲息洞穴及啃咬的食痕,為了進一步判別種類,還安裝紅外線自動相機,開心地記錄到山羌、台灣彌猴常到此覓食、遊憩;野豬、赤腹松鼠、翠翼鳩等經過;保育類的穿山甲、食蟹獴、白鼻心、鼬獾、麝香貓、藍腹鷳、黃喉貂也在此生活,看到生物可以在自然棲地裡快樂地生活,「購地守護」、「棲地調查」的一切辛苦都有了意義。
透過購買,擁有荒地的監護權,讓大自然可以自己經營自己,荒野宗旨中看似簡單的句子,要達到購地目標,得要多少機緣才能促成一次機會。
至今我們有了荒野1號地的購地案例,也有幾處長期租借、接受委託的棲地持續經營著,今年6月,一家認同荒野理念的企業,將位於汐止山區的土地捐贈給協會,成為荒野2號地,當地志工開始定期進行觀察記錄。我們期望能取得更多的土地管理權進行實質圈護,邀請大家一起來為環境盡一份心力,期望很快能有荒野3號地出現。
→聽閱土地上的微革命影展
大地母親從不說話,而有一群人用心聽見她,並化為行動。
棲地守護,有你有我!荒野27周年,感謝你支持荒野,也歡迎公司行號一起響應支持!
更多荒野棲地故事,可至荒野Facebook官方粉專閱讀 #聽見荒野棲地的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