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生物多樣性環境教育講座
2017-07-07 09:30
  至  
2017-09-01 11:30

     

      「生物多樣性」一詞提出至今已愈30年了,人們也逐漸重視生態保育與環境教育,更體認維護生態的平衡與生物多樣性,是人類永續發展的關鍵。今年我們規劃的生物多樣性系列主題包山包海,邀請您的參與,跟著講師遨遊於山海間,一起來感受自然生態之美。

【主辦單位】

新竹市政府、社團法人中華民國荒野保護協會新竹分會

【指導單位】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務局

【講座日期】

2017年7月7日~2017年9月1日(每週五)上午09:30~11:30

【講座地點】

荒野保護協會新竹分會2F荒野大廳(地址:新竹市公園路86-1號)

【講座對象】

對本系列講座有興趣的民眾,大小朋友不限(敬請家長照顧好小朋友的秩序,以免影響他人聽講權益)

【講座費用】

免費講座,不需預約報名,現場自由入座,但須配合簽到

【講座場次】

日期

講座主題

講師

7/07

雲霧中的寶藏

黃鈺翔/雪羊視界經營人、鳴人堂專欄作家

7/14

鬣蜥與加拉巴哥群島大冒險

游崇瑋/綠自然文創有限公司負責人

7/21

角蟬不簡單

黃仕傑/人稱熱血阿傑、自然生態攝影作家

7/28

陸蟹有夠多

李政璋/中山大學海洋生物科技暨資源學系博士班

8/04

植物與他們的產地

林昌賢/中興大學森林學系研究生

8/11

生物多樣性與有機農業

郭華仁/台灣大學農藝系名譽教授

8/18

蘭島出奇

林翰羽/大葉大學生物資源學系

8/25

穿越迷霧-面對保育與原住民狩獵衝突的務實做法

呂翊齊/前任地球公民基金會研究員、目前就讀東華自然資源與環境研究所

9/01

看見海洋生命力

陳映伶/臺灣山海天使環境保護協會秘書長

【講座內容簡介】

7/07 雲霧中的寶藏     黃鈺翔/雪羊視界經營人、鳴人堂專欄作家

       玉山、百岳,這些人們琅琅上口的高山,是遙遠的美麗。而陪伴著我們生活的陽明山、壽山、十八尖山等都市周圍的郊山,是再熟悉不過的風景。然而,在最遙遠與最親近之間,其實隱藏著台灣最豐富的人文、歷史與自然寶藏,纏綿著巨木聳立的檜木森林、島嶼上各民族的歷史遺跡與精彩故事。那迷人的藏寶庫,就是台灣最廣袤的魔法森林——中級山。

講師簡介臺灣大學森林環境暨資源學系畢。從22歲那年登上了山玉山開始,深受山林感動,遂縱身躍入登山的世界中。也因為科系的關係、行走山林之間能感受到更多平常會被人忽略的細節與美麗,並且探索台灣林業的前世今生。希望能透過攝影與文章,影響更多的人,讓台灣的美麗與故事得以深植在每一位島民的心中,帶著對自己歸屬的驕傲走出國際。

★☆★☆★☆★☆★☆★☆★☆★☆★☆★☆★☆★☆★☆★☆★☆★☆

7/14 鬣蜥與加拉巴哥群島大冒險     游崇瑋/綠自然文創有限公司負責人

       每個人對於加拉巴哥群島都或多或少有些想像,甚至是憧憬;因為加拉巴哥群島實在是從小到大、耳濡目染的超級知名地點啊!不論先來後到,拜訪此地的科學家或者旅人,都會有個自己最感興趣的物種,並由這個物種來開始了解這神奇的演化群島。就讓我來以鬣蜥引導大家認識加拉巴哥群島吧!

講師簡介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生命科學研究所生態演化所畢。進行野外觀察逾16年。除台灣外,曾踏足觀察生態的地點有馬達加斯加、印尼科莫多群島、紐西蘭、婆羅洲、中國、香港、日本、沖繩、孟加拉、美國佛州、多明尼加共和國、大開曼島、哥斯大黎加以及厄瓜多的加拉巴哥群島,野外觀察經驗豐富。

★☆★☆★☆★☆★☆★☆★☆★☆★☆★☆★☆★☆★☆★☆★☆★☆

7/21 角蟬不簡單     黃仕傑/人稱熱血阿傑、自然生態攝影作家

       大部分的角蟬種類小於一公分,找到牠都很難了,更遑論牠的外觀與種種有趣的行為,讓我們睜大雙眼一起來觀察牠吧^^

講師簡介 1973年生於台北,從小不愛念書成績總是吊車尾,只喜歡觀察自然、拈花惹草、飼養動物,僅完成國民義務教育,即投入就業市場。退伍當年因工作傷害,右手4隻手指遭截肢,反成為人生轉戾點!再度回到心中嚮往的生態世界,努力自學台灣原生動、植物知識。十多年來造訪東南亞、非洲、南美洲、澳洲各國,深入杳無人煙的熱帶雨林,紀錄森林現況,並拍攝植物、動物原棲地照片、影片。曾任國科會生態影片昆蟲顧問、台灣大學國科會計畫助理、嘉義大學國科會計畫助理、台灣全記錄生態講師,目前為電視節目「好好玩自然」生態講師兼任主持;帶領親子走入自然觀察並專心於自然生態攝影、寫作,並隨時於各社群發表自然觀察經驗。

★☆★☆★☆★☆★☆★☆★☆★☆★☆★☆★☆★☆★☆★☆★☆★☆

7/28 陸蟹有夠多     李政璋/中山大學海洋生物科技暨資源學系博士班

       陸蟹的棲息環境雖然與人類很接近,但其多樣性與生態都還有相當大的研究空間。但也因為棲地與人類太接近,所以受到的人為干擾也相當大,有些種類尚未被研究清楚就已被滅族。本講座即介紹陸蟹的生態與其面對的危機。

講師簡介曾任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典藏經理,長年進行陸蟹之分類與野外生態研究,發表過數種新紀錄與新種陸蟹,並撰寫出版「半島陸蟹」一科普書籍。

★☆★☆★☆★☆★☆★☆★☆★☆★☆★☆★☆★☆★☆★☆★☆★☆

8/04 植物與他們的產地     林昌賢/中興大學森林學系研究生

       植物跟人類的生活是如此的接近,也是撐起整個生命世界的偉大生產者。而台灣這個位於亞洲東南方之蕞爾小島,有著四千多種的維管束植物,其中約1/4為台灣特有種,到底是什麼原因造就台灣豐富的生態?植物之間又藏著什麼秘密?將以分類學及生態學的觀點,加上野外觀察經驗給大家展現。

講師簡介現役研究生,以解決冬青科分類問題為己任。從小喜歡昆蟲。上高中時開始接觸植物,大學時在物種多樣性最豐富的國境之南就讀,開啟了追花拍蟲的生活,足跡踏過沿海、森林、草原。希望以自己的經驗推廣給更多人,讓更多人喜歡生態。

★☆★☆★☆★☆★☆★☆★☆★☆★☆★☆★☆★☆★☆★☆★☆★☆

8/11 生物多樣性與有機農業     郭華仁/台灣大學農藝系名譽教授

       農業生物多樣性包括農場多樣性、物種多樣性、作物多樣性、與品種多樣性。慣行農業的施行與生物多樣性背道而馳,導致諸多後遺症。有機農法透過各種倚賴生物多樣性的操作,不但可以避免慣行農法的缺點,更能夠降低空氣二氧化碳濃度,減緩氣候變遷的速度。

講師簡介專攻種子科學與技術等領域,其後鑽研植物智慧財產權、生物多樣性法規等農業相關法律,草擬法案包括已實施的植物品種及種苗法,尚待立法的包括農業基本法、有機農業促進條例等四部。近年來參與推動有機農業及無基改運動。

★☆★☆★☆★☆★☆★☆★☆★☆★☆★☆★☆★☆★☆★☆★☆★☆

8/18 蘭島出奇     林翰羽/大葉大學生物資源學系

       蘭嶼,一個以"蘭"為名的島嶼,在這座島嶼上有著台灣所見不著的蘭科植物,而且數量可觀,是座名副其實的蘭之島。這個島嶼上還有著其他神秘的物種,從植物到昆蟲,在朽木中、珊瑚礁岩上、洞穴裡,每個生物都是一個寶藏,在1927年8月,鹿野忠雄首次來到了著個與世隔絕的島嶼上。如今蘭嶼不再是如此,我們來到蘭嶼的每一步,或許都是這位永留青史的博物學家所踏過的,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這座美妙的島嶼吧!

講師簡介從小開始對蝴蝶有著極大的興趣,為了解蝶類生活史,也學習如何辨識植物與種植植物,除了蝶類以外,部分鞘翅目(甲蟲)也是我經常觀察的對象。在植物方面大多以蘭科、殼斗科、鱗翅目寄主植物和國內外著生植物都略有接觸,使在找尋昆蟲的閒暇之餘,也能有所收穫,並且窺探了植物與昆蟲間無語無言的神秘契約。

★☆★☆★☆★☆★☆★☆★☆★☆★☆★☆★☆★☆★☆★☆★☆★

8/25 穿越迷霧-面對保育與原住民狩獵衝突的務實做法

呂翊齊/前任地球公民基金會研究員、目前就讀東華自然資源與環境研究所

       狩獵,作為原住民不分族群共通的生活慣習,與生態保育之間的僵局已經持續數十年。近年來由於布農獵人王光祿案件引起的社會效應,又觸動了保育與原住民雙方的敏感神經,引發野生動物保育法修正的激烈討論。裡頭的人群情激憤,外面的人霧裏看花,究竟該如何看待當前的社會衝突?狩獵除罪化與環境保育之間是否真的只有二元對立的選項?這次的講座將試著帶領大家穿越爭論的迷霧,探索保育者與原住民攜手合作的可能。

講師簡介桃園人,喜歡山,喜歡生態,也喜歡原住民文化。大學時開始爬山,與山的連結,驅動著生命所有的選項。荒野是生態意識的啟蒙,奠定往後走向環境運動的人生基礎,卻也在文化與保育的衝突中迷航。重回學校後,決心以狩獵治理議題作為研究主題,在學術殿堂、政治場域和部落田野中遊走,尋找社會實踐與心靈的答案。

★☆★☆★☆★☆★☆★☆★☆★☆★☆★☆★☆★☆★☆★☆★☆★☆

9/01看見海洋生命力     陳映伶/臺灣山海天使環境保護協會秘書長

       海洋是地球生命的開端,當看到海洋你會想到什麼?雖然我們很少接觸海洋的一切,但是海洋跟我們密不可分。讓我們從生活中所接觸的來探險海洋的美麗,並進而了解海洋,知道怎麼親近海洋。

       在我的生命中,也有一些跟海洋有關的人與事,給我獨特的記憶與經歷。這輩子,對海的熱愛,成為後半生的動力,也歡迎大家一起來分享。

講師簡介台灣山海天使環境保護協會秘書長、臺灣師範大學環境教育研究所碩士班研究生、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導覽暨活動組志工、太魯閣國家公園解說志工、關渡自然公園解說志工、荒野保護協會海洋關懷志工/海蛞蝓兒童教育小組專案執行/綠領AAA專案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