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野公民科學線上增能課程《植物公民科學家—植物與公民》

荒野公民科學線上增能課程《植物公民科學家—植物與公民》
2022-07-05 14:00
  至  
2022-08-30 16:00
**本系列講座共8堂課在週二下午14:00-16:00舉行 請留意第三堂及第四堂將分別在7/21 (四)【台灣島植森四文】及7/25 (一)【打開植物心視野1—一葉觀,觀一葉】進行。

荒野公民科學線上增能課程《植物公民科學家—植物與公民》

植物,是人類文化演進史的生活中,最重要的主角但也是最被人輕忽的一種配角資源。早期的人類社會,生活中與植物資源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從採集、農業進入到都市化的現代,從食、衣、住、行、育、樂無一不與。然,也從甚麼都有關,到現代幾乎甚麼都無關,好似生活中沒有植物,好像也沒有甚麼關係!也因為這樣關係的轉變,隨著愈都市化,我們對於植物,更不再視為生活的夥伴,而關乎植物的生育地,就更不會重視,環境的改變成為人類的慾望愈大,我們周邊的植物失去愈多。

因此,如何提升植物與我們的關係,也只有當我們周邊的植物跟我們愈有關,我們與大自然的綠生活才有機會更完善。所以,本系列課程,主闡述植物與「我」的關係,只有當「我」的每一個人愈認識身邊的植物,對環境才會更有感!

第一堂:7/5 (二) 14:00-16:00【植物與公民】

植物之於人類的生活,是相當的多元,但又常被忽略。從人類開始群聚的逐水草而居,除了水之外,就是水邊生長的作物。因此,使用植物的能力,本就是人類天生的本能(應該說所有的動物),因此本周課程作為系列課程的第一堂課,當是要從「人類對於植物」的角度,現代人該如何觀?所以聊聊想說的植物,就是因這些植物跟我有關係,這樣的關係很微妙,有著『語植物』的關係這一層,就會從劉姥姥進大觀園,進入到紅樓夢的境界了。


第二堂:7/19 (二) 14:00-16:00【森林育我之見樹也見林】

走進森林,通常會有生活充電的感覺。森林可以看,森林可以摸,森林可以抱,森林還可以告訴我們很多地方的故事,就讓我們來認識一起來給台灣森林教育一下吧。森林系的學習,讓我們站在林中,從見林不見樹,到見樹不見林,最後讓我們可以學習見樹又見林。而森林,是台灣所生萬物的重要的命脈,認識了森林不僅是森林,更是我們安身立命的重要資源!


第三堂:7/21 (四) 14:00-16:00【台灣島植森四文】

「天生萬物」,但如何『生』萬物,就得按照天地人文的四生。系列課程第三堂課,在人類開始探索生活周邊萬物的同時,如果透過不同的地理環境,逐漸發展出特色文化出來,因此就台灣島嶼的地理紋路,就是我們需要先認識的,讓我們一起先來認識台灣這個位於東亞島弧上重要的植物保島!


第四堂:7/25 (一) 14:00-16:00【打開植物心視野1—一葉觀,觀一葉】

甚麼是一種植物?植物型態,千變萬化,想認識他們,還得具備十八般武藝。認識一種植物,從大著眼,可以觀林看木,從小著手,可以理脈觸診。學習看植物的脈相,別有一番風味。植物的葉脈,猶如每個人的獨特指紋。而認識植物的精魂,就從認識葉子開始,認識了葉子,就如何打開了看待植物的態度,也是和植物交朋友的基礎。


第五堂:7/26 (二) 14:00-16:00【打開植物心視野2—名以實為添】

認識植物最容易著手之處就在於「民以食為天」,「食」之「實」,很容易喚起讓大家忘記果實的點點滴滴,因此本課程先從認識台灣「食果之實」之「名」「實」談起,進一步從食果認識台灣地理之徵紋~


第六堂:8/2 (二) 14:00-16:00【植物名,符其實】

認識植物的方法,首重其名。植物名字,除了具備有身分與親緣的象徵外,更是一種生物對生態棲位的展現。認識植物之名,斷乎於我們是如何看待植物的態度,也是和植物交朋友的基礎。


第七堂:8/9 (二) 14:00-16:00【植物與文化1—海岸植物與文化特色】

里海,是台灣海島居民很重要生活一環。而台灣里海文化中,中部的大甲藺草文化,可說是獨樹一格的里海生活之一,盛年之期也養活的中部海線居民長達百年,甚至大甲藺編也是重要的當時婚嫁重要的能力指標,而藺草的生態環境,則與台灣周邊的洋流系統有著密不可分的關連,歡迎一起來關心這台灣中部海線百年重要的海岸文化。


第八堂:8/16 (二) 14:00-16:00【植物與文化2—文獻古蹟中的植物說】

「裨海紀遊」是台灣清領時期很重要的一本旅遊紀實文本,內文也描述著許多清代台灣西部海岸的平埔族文化與生態特色,是一本非常有趣值得從生態角度詳讀的台灣環境文化讀本。也藉由古籍上描述了全台最旱的大肚台地的生態樣貌,讓我們一起重溫300年前的西海岸生態~


第九堂:8/23 (二) 14:00-16:00【文化與植物危機—外來植物的危害】

隨著全球化的時代來臨,世界的不同生態系的物種也開始彼此的交流,更甚者造成的各地本土植物的嚴重危害,甚至造成特色文化的消失,因此從認識入侵植物的危機,到自然解方之道的可行性?讓我們一起來探索~


第十堂:8/30 (二) 14:00-16:00【殼斗的生態認知與危機】

殼斗,是森林中許多小型哺乳動物的度冬食物,在台灣大約10年前陸續出版好幾本殼斗的專書後,引發國內一窩蜂地野採殼斗,也導致許多小動物減少了大量的度冬糧食?也造成殼斗森林的後繼失調。因此,透過本課程,期待讓大家可以認識台灣這群中、低海拔最重要的森林成員,進而可以來一起保護他們。

**本系列講座共8堂課在週二下午14:00-16:00舉行,請留意第三堂及第四堂將分別在7/21 (四)【台灣島植森四文】及7/25 (一)【打開植物心視野1—一葉觀,觀一葉】進行。

關於講者:蔡志忠(自然名:大頭茶)

天性喜愛遊山玩水的我,有著一顆敢冒險但膽小的雙重個性,因此,接近野地植物成了我的最大嗜好。自84年參與荒野保護協會的創始會員,也開啟我另一隻大自然之眼。經常在家附近的郊山步道閒逛,搭配大學所學的地質學和氣象學,讓我對植物生態有了很不一樣的視野,也期待將這樣的植物異世界,與更多人分享,歡迎來一起交流從植物看台灣環境文化的新世界。


報名網址:https://reurl.cc/p1elql

 

活動說明

◎ 本活動由「統一超商零錢捐勸募平台媒合,民眾捐款支持」贊助舉辦。
◎ 線上課程以Google Meet進行,如報名人數過多將改採用Webex,全程於線上授課,無錄影重播服務。
◎ 因系統名額有限,請先報名!報名後收到系統通知信即表示成功完成報名,課程前一天會email提供線上視訊連結,煩請留意收信,因大量郵件寄發可能造成擋信,若未收到或如有任何問題請來訊 jiesianglin@gmail.com
◎ 講座開始前10分鐘開放登入,敬請及早上線,以免超過限額無法進入。課程開始10分鐘後,若線上尚有名額,將會公開線上會議室網址,開放更多民眾參與。
◎ 活動全程請關閉麥克風及攝影機,若需提問,可在聊天室輸入留言。

✭ 更多公民科學家線上增能系列課程講座資訊請見:https://reurl.cc/Npb1e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