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野公民科學家線上增能課程《認識臺灣蜻蜓》系列講座
荒野公民科學家線上增能課程《認識臺灣蜻蜓》系列講座
最早的蜻蜓目昆蟲出現在距今約三億年前的石炭紀,比恐龍都還要來得早。這次的系列講座將從各個面向來認識這個古老的物種,了解蜻蜓的習性、生態及棲地,並認識常見的蜻蜓、調查採集與飼養的方式,讓民眾了解蜻蜓及保育的重要性。
- 4/17 (一) 19:30-21:30【臺灣蜻蜓的一般習性與生態】,講師:葉文琪
- 4/24 (一) 19:30-21:30【蜻蜓的棲地需求及經營】,講師:葉文琪
- 6/3 (六) 10:00-12:00【臺灣蜻蜓的多樣性及野外辨識】講師:陳賜隆
- 6/13 (二) 19:30-21:30【蜻蜓野外調查、採集及標本製作】 講師:李宜龍
- 6/17 (六) 14:00-16:00 【蜻蜓水蠆辨識、採集與飼養】,講師:黃龍椿
- 6/19 (一) 19:30-21:30 【蜻蜓的生態與保育】,講師:李宜龍
關於講者:
葉文琪,臺灣蜻蜓學會理事長
業餘研究臺灣蜻蜓三十多年,目前任職於臺灣林業試驗所森林保護組,過去的工作為野生動物野外調查,現在的主要研究為獨居性有螫蜂的分類、鑑定及野外調查。
陳賜隆,臺北市立動物園輔導員
畢業於臺灣師範大學生物系和生物研究所,日本京都大學理學博士。現任臺北市立動物園兩棲爬蟲動物館館館長,對於兩棲、爬蟲、鳥類和蜻蜓的分類、生態、動物地理和行為有興趣,曾發表橙腹樹蛙、呂氏攀蜥、纖紅蜻蜓和鉤鋏晏蜓等新種和黃尾弓蜓、黃肩洵蟌、灰影蜻蜓、長尾蜻蜓、秋紅蜻蜓、褐頂蜻蜓和藍印蜻蜓等新紀錄種。
李宜龍,臺灣蜻蜓學會秘書長
國立東華大學自然資源與環境學系研究所畢業,曾任林業試驗所野生動物實驗室助理、薇閣中學田園教學中心專任教師。
黃龍椿,臺北市立動物園保育員
臺北市立教育大學環境教育研究所畢,目前任職於臺北市立動物園昆蟲館保育員,專長為昆蟲、兩爬飼育。水蠆辨識粉專-蠆市場名的版主之一。
活動說明
◎ 本活動經費來源由「7-ELEVEN把愛找回來公益募款平台暨民眾捐款支持」。
◎ 線上課程以Webex進行,全程於線上授課,無錄影重播服務。
◎ 因系統名額有限,請先報名!報名後收到系統通知信即表示成功完成報名,課程前一天會email提供線上視訊連結,煩請留意收信,因大量郵件寄發可能造成擋信,若未收到或如有任何問題請來訊 jiesianglin@gmail.com
◎ 講座開始前20分鐘開放登入,敬請及早上線,以免超過限額無法進入。課程開始10分鐘後,若線上尚有名額,將會公開線上會議室網址,開放更多民眾參與。
◎ 活動全程請關閉麥克風及攝影機,若需提問,可在聊天室輸入留言。
✭ 更多公民科學家線上增能系列課程講座資訊請見:https://reurl.cc/klQgR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