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四見講座 X 生態心理月】我們如何看待一片葉子─正念覺察與自然體察的結合
│ 我們如何看待一片葉子─正念覺察與自然體察的結合│
2018.10.11 星期四│晚上19:30-21:30
「當你想要認識玫瑰,唯一一條路就是成為玫瑰」
自然,是相較於人的己身更大的存有。
自然完整的頻譜,可以協助人們在失衡的生活中,
成為定錨,找回屬於自己的韻律與節奏。
當人可以聚焦於往內走,又可以擴展自己的身心與自然連結,
了解我們是寓居於大世界中的小世界,那便會是充滿活性的生命,
更能體察我們與他人、與自然的一體性。
但是在都會生活裡,繁雜且快速的生活裡,如何找回屬於自我與自然的連結?
在這次的課程中,決明子將分享自我的經驗與方式,
同時讓與會的民眾及夥伴,可以有take home實際可行的方法,
在生活中找尋自我與內在,自我與自然的連結。
我們將會一起進行的事:
1.以正念取向的共感知情模式為基礎,
從植物觀察的細微模式中,配合五感體驗、歌德觀察法的簡介與實際操作,
覺察自我、人我之間、人與自然連結的狀態。
2.在都會中找到自己的自然連結,討論與分享
(若有時間,可做場外公園實地演練)
行前準備事項:
請與會者帶來一片葉子,新鮮嫩葉、青壯年的葉子,或老葉枯葉都可以,
請以撿拾,盡量勿用採集。以及一盒色鉛筆(至少要有紅黃藍三原色)
【講座講師】許嘉琪(決明子)
【講師簡介】
- 中華民國職能治療師
- 荒野保護協會生態心志工
- 支點身心育療團隊負責人
- 正念取向身心共感知情模式講師
長年於特殊需要兒童領域、身心整合領域與個案偕同工作,並與政府單位、企業、基金會等單位合作辦理社區身心課程。
近年嘗試於自然中結合以正念為基礎的模式,陪伴大朋友小朋友,重視實際可運用於生活中的方法,於都會生活中找到自然的線索,協助自己達到身心覺察與平衡。
│ 十月週四見講座 X 生態心理月 │
十月份的生態心理月推出四場演講,
分別由臨床心理工作者、初踏入農場界及背包旅行者…等,
由幾位生態心理學志工培訓的夥伴接棒主講。
其多元背景說明了生態心理學跨領域的特性,
這也是生態心理學建立的起點。
一點一滴的累積各學門的元素之下,
夥伴們也積極在個人的生活中及工作上,
進行與生態心理學相關的反思與實踐。
在十月份的每周四晚間19:30,邀請您前來共同參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