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2022募得款使用情形報告】多元環境教育支持棲地守護計畫

:: 2022 多元環境教育支持棲地守護計畫 募得款使用情形報告 :: 團體名稱 中華民國荒野保護協會 活動名稱 多元環境教育支持棲地守護計畫 備查方式 線上申請 目的 為達到環境守護的目的,本會以「 環境教育」 為方式, 讓民眾重新與環境恢復連結,再藉由參與「 實際參與」來體認台灣生態的美麗與哀愁, 感受人與自然的利害關係,最終使更多人自願選擇以愛惜環境的方式來愛自己與愛眾生, 讓生命得以存續。 * 活動代號 110000557 期間 准予勸募活動期間 111/01/01 至 111/12/31 募款活動財物使用期間 111/01/01 至 112/06/30止 許可文號 衛部救字第1101364241號函 :: 募款活動期間所得 :: *111/12/31 勸募所得 49,552,805元 *111/12/31 利息收入 57,642元 合計 49,610,447元 :: 募款活動期間支出 :: 項目 明細說明 合計 必要支出- 活動及媒體宣傳費用 活動執行、媒體報導、場地租金、宣傳設計、影片製作及佈置等費用 783,632元 必要支出- 人事費 辦理勸募活動人員。相關支應項目-薪資-勞健保、勞退,約聘用8人。8人*32000元*12月 3,041,176元 必要支出- 辦公費用、雜支 行政費、捐款收據印刷費、收據郵資、郵寄費、影印、水電、郵電、器材等零星支出 255,701元 (一)台北雙溪生態調查與友善親水計畫 (1) 完成4場友善親水及自然體驗活動。 (2) 完成7場雙溪流域不同區段生態調查。 (3) 完成雙溪河主河段水質檢測乙式。 (4) 報告撰寫與數據公開。 192,845 元 (二)北北基自然體驗推廣計畫 (1) 辦理40場自然體驗活動。 (2) 辦理2梯次自然觀察班。 (3) 辦理3堂志工培訓精進課程。 854,416元 (三)大台北地區兒童環境教育計畫 (1) 辦理40場自然體驗活動。 (2) 辦理2梯次自然觀察班。 (3) 辦理3堂志工培訓精進課程。 215,026元 (四)大台北地區氣候變遷議題推廣計畫 (1) 對外辦理氣候變遷講座/工作坊36場。 (2) 能源場所參訪活動5場。 175,568元 (五)馬崗潮間帶守護計畫 (1) 辦理潮間帶生態調查培訓1梯次(4堂課)。 (2) 進行潮間帶物種普查作業24場。 (3) 製作互動式潮間帶導覽摺頁200份。 (4) 辦理潮間帶生態導覽6場。 (5) 公布成果報告書1份。   200,427元 (六)雙連埤環境教育推廣(宜蘭) (1) 發展可外出推廣的教案乙式。 (2) 製作「雙連埤保育推廣影片」一部約10-15分鐘。 (3) 辦理「雙連埤濕地保育研習營」2場次。 (4) 辦理「雙連埤保育志工培訓」一梯次長期。 447,932 元 (七)世界在改變-在地紮根計畫(花蓮) (1) 人力培訓1場次。 (2) 推廣演講40場次。 495,961元 (八)永續生活的綠色生活地圖計劃(台北) (1) 完成一套實體桌遊遊戲。 (2) 辦理推廣講座20場次。 430,271元 (九)植物外來種移除暨多元再利用工作坊 (1) 辦理志工培訓1場。 (2) 辦理外來種移除多元再利用工作坊4場。 (3) 辦理成果展1場次。 418,086元 (十)守護天然河溪生態 (1) 志工培訓3場次。 (2) 志工進階訓3場次。 (3) 參與溪流相關會議及現勘50次。 (4) 定期踏查(含設備維護修繕、雜支)40次。 633,490元 (十一)食蟲植物(新竹) (1) 編撰「臺灣的食蟲植物分布與蓮花寺濕地」乙書(1000本)。 (2) 辦理「食蟲植物」教育巡迴特展 10 場。 (3) 辦理「食蟲植物」推廣演講10場。 (4) 完成全國食蟲植物「原棲地分布」調查乙式。 (5) 辦理「蓮花寺濕地食蟲工作假期」24場次。 1,362,269元 (十二)大山背棲地兩棲生物守護計畫(新竹) (1) 辦理「兩棲守護志工培訓及進階訓」各1場。 (2) 辦理「大山背兩棲類調查」4次(一季一次)。 (3) 梭德氏赤蛙繁殖季監測31次。 (4) 兩棲保育訊息市集推廣4次。 (5) 棲地維護工作假期5場。 144,574元 (十三)兒童環境教育(新竹) (1) 辦理兒童環境教育志工培訓1場次。 626,960元 (十四)油羅田友善耕種基地(新竹) (1) 辦理食農志工課程「菜菜子班」1梯次。 (2) 進行「獨居蜂生態觀察與實作」課程8次 (3) 辦理園區工作假期活動10場次。 (4) 辦理「農事體驗」活動4場次。 (5) 辦理野草應用班共4場次。 (6) 辦理5個學程的「農村學堂」。 (7) 與在地團體合作師生「食農教育」1梯次 (8) 辦理青草茶共學班1梯次。 1,091,702元 (十五)與荒野趴趴走環境教育推廣(新竹) (1) 與荒野趴趴走環境教育推廣10場。 135,240元 (十六)氣候變遷之在地推廣計畫 (1) 辦理「生態城市樹木調查體驗活動」20場。 (2) 辦理「生活節能推廣活動」20場。 (3) 辦理「餐桌糧食推廣活動」5場。 444,022元 (十七)台東市知本溪口北岸沖積扇棲地保育與推廣教育計畫 (1) 辦理「環頸雉繁殖季調查和定期鳥類調查」乙式(每季一次、共5次)。 (2) 辦理「知本溪口灘地鳥類繁殖期迴避人為干擾宣傳」活動4場次。 (3) 生態調查與分析方法培訓工作坊4場次。 (4) 辦理「知本濕地水下物種調查乙式(一季一次)。 457,697元 (十八)綠能發展vs環境與社會檢核機制提升計劃 (1) 辦理「綠能發展vs環社檢核深化工作坊」4場次。 (2) 辦理「環社檢核擴大適用研討會」1場次 (3) 辦理「漁電共生環社檢核論壇」1場次 (4) 舉辦「環社檢核光電案場參訪」3場 (5) 舉辦「綠能快篩-環社檢核認知工作坊」20場次 1,063,416元 (十九)綠能發展VS公民電廠綠領人才培力暨推廣計畫 (1) 舉辦「公民電廠推動實務研討會」2場次。 (2) 舉辦「公民電廠綠領人才培力工作坊」3場次。 (3) 辦理「公民電廠實地參訪」,累積實務經驗3場次。 (4) 辦理「公民電廠設置實務工作坊」15場次。 1,285,144元 (二十)2022全國兒童環境教育引導講師推廣計劃 (1) 辦理兒童環境教育引導講師培訓「招募說明會」2場。 (2) 辦理「兒童環境教育引導講師培訓」2梯次。 (3) 辦理【兒童環境教育引導講師實地見習實習】10場。 (4) 辦理【全國兒童教育推廣講師研習】1場。 (5) 辦理【親子電影】8場 643,401元 (二十一)生態城市--生態實境解密教案開發 (1) 教育訓練5場。 (2) 遊戲劇本與道具設計製作一組。 (3) 辦理實境解密活動2場。 (4) 舉辦推廣活動3場 647,738元 (二十二)引進美國環境教育系統-地球導覽員(Earth Guide)課程至台灣計畫 (1) 引進「Earth Guide」一日工作坊課程及兩日講師資格認證課程各1套。 (2) 辦理講師培訓1場。 (3) 辦理一日工作坊 2場。 1,832,150元 (二十三)2022全國公園生態化倡議 (1) 完成公園導覽6場。 (2) 完成辦理志工培訓1場。 (3) 經營FB粉絲專頁、活動宣傳、網站維護一式。 (4) 新增四座公園的生態調查。 (5) 提出兩座公園的改善建議。 (6) 完成公園生態化相關影像紀錄與影片製作一式。 3,349,286元 (二十四)雙連埤不同土地利用之植群相研究 (1) 購買農航所圖資一套。 (2) 完成植群調查年度調查(共40樣方)。 (3) 完成植群生長狀況判釋數化乙式。 202,500元 (二十五)食蟲植物推廣教育及保育研究計畫(花蓮) (1) 辦理推廣演講30場次。 (2) 課程開發一套。 (3) 以公民科學方式進行「食蟲植物普查」7場次。 (4) 完成「食蟲植物生理生長特性及養分利用研究」乙式。 (5) 完成「全台食蟲植物普查」資料彙整乙式。 969,171元 (二十六)2022第八屆環境行動論壇 (1) 分區初選3場。 (2) 全國決選1場。 1,093,094元 (二十七)2022管理取代用藥-非農地禁用除草劑推廣計畫畫 (1) 網站應用推廣宣導場次15場。 (2) 野草應用營隊8場。 (3) 野草應用推廣講座8場。 (4) 製作宣傳海報乙式。 132,870元 (二十八)2022淡水河岸互花米草清除 (1) 辦理 10場互花米草移除作業。 (2) 完成4場(一季一次)監測調查工作。 (3) 試驗不同移除方法與對照。 52,010元 (二十九)2022溪流守護推廣教育計畫 (1) 開發「溪流教育實境體驗教案」乙式。 (2) 辦理「溪流教育實境教案」體驗活動5場。 (3) 開發「校園溪流教育教案」乙式。 (4) 辦理校園溪流教育推廣演講30場。 (5) 辦理筏子溪棲地守護志工培訓1梯次 (6) 辦理筏子溪「常態淨溪」行動24場。 (7) 開發「筏子溪遊溪趣」輕旅行教案既帶領員訓練乙式 (8) 辦理「筏子溪遊溪趣」輕旅行體驗活動20場 (9) 辦理筏子溪溪流環境調查12場。 (10) 輔導「高中社團」進行筏子溪守護(高中社團培育計畫1年)8次。 (11) 筏子溪棲地營造與監測-工作假期4場。 (12) 筏子溪棲地監測及效益分析(12次) (13) 參與公共工程會議現勘40場。 (14) 辦理全國溪流教育推廣小組志工培訓3梯次。 (15) 辦理全國溪流教育推廣小組志工進階課程「公民科學工作坊」2梯次。 (調查) (16) 辦理全國溪流教育推廣小組志工增能課程1梯次。 2,079,515元 (三十)五十二甲濕地守護計畫 (1) 五十二甲濕地鳥類資源普查12次。 (2) 辦理五十二甲濕地志工培訓課程1梯次。 (3) 辦理環境教育活動6場次。 (4) 拍攝五十二甲濕地守護推廣影片1部。 349,755元 (三十一)高雄河溪自然解方工作坊 (1) 手作護岸工作坊1場。 (2) 工程施作1件。 299,613元 (三十二)新竹地區淺山土地認養圈護計畫 (1) 辦理棲地守護志工培訓及進階訓各1梯次。 (2) 執行棲地巡護4次。 (3) 辦理棲地維護工作假期4次。 (4) 辦理生物調查體驗活動1場。 (5) 園區民生設施建置1式(廁所) 619,535元 (三十三)桃生返鄉計畫(守護桃園原生植物原生棲地) (1) 棲地調查巡護4次。 (2) 棲地維護工作假期6場。 (3) 生物調查體驗活動4場。 145,554元 (三十四)溪海創生三生合一計畫(桃園) (1) 辦理新屋石滬自然體驗5場次。 (2) 辦理蘆竹坑子溪農業區自然體驗4場次。 (3) 溪海三生環境永續的故事收集、記錄整理。 (4) 發行溪海三生環境永續的故事書紙本250本及電子書 601,498元 (三十五)偏偏讀書趣捐書計畫 (1) 書目採購並募集民眾支持。 (2) 盤點受贈單位意願、統計書目及數量並完成配送作業乙式。 285,920元 (三十六)地球影展 (1) 取得8~12部自然生態影片播放授權。 (2) 製作影展媒體宣傳乙式。 (3) 辦理影展導讀講師培訓8~12場。 (4) 辦理實體或線上自然生態影展與導讀講座50場。 672,700元 (三十七)永續指標數位資訊平台 (1) 進行資料收集與彙整功能需求。 (2) 建構資訊平台軟硬體環境。 (3) 進行資料庫網站架構程式編寫與調整。 (4) 資訊平台美編設計與調整。 3,306,071元 (三十八)2022海岸行腳宣導及監測計畫 (1) 辦理海岸行腳推廣演講3場次。 (2) 辦理海岸影像紀錄及監測乙式。 275,349元 (三十九)2022山林行腳 (1) 山區公路周邊監測調查3場次。 (2) 友善耕種交流3次。 (3) 山區垃圾熱點移除活動3場次。 769,922元 (四十)2022珍愛台灣生態體驗遊戲推廣 (1) 辦理珍愛台灣遊戲書體驗講座5場。 (2) 辦理珍愛台灣體驗營3場。 (3) 辦理珍愛台灣生態體驗遊戲工作坊1場。 (4) 辦理體驗教育增能課程3堂。 289,895元 (四十一)2022地熱發展認知推廣計劃 (1) 辦理「地熱論壇」3場次。 (2) 辦理「線上地熱課程」12場次。 676,037元 (四十二)2022台南偏鄉兒童長期陪伴計畫 (1) 辦理「兒童環境走讀活動」營隊1梯次(共5場活動)。 (2) 辦理「淨溪活動」1場次。 (3) 繪製「綠色生活地圖」3份。 71,952元 (四十三)人工巢箱架設及志工監測計畫(台南) (1) 巢箱製作35個。 (2) 志工培訓1場次。 (3) 生態調查監測乙式(共24次)。 (4) 對外推廣4場次。 684,725元 (四十四)珍愛水資源—防疫皂得住 (1) 辦理水資源教育訓練1場。 (2) 辦理石門水庫深度探訪體驗活動10場。 (3) 辦理水力發電廠及自來水廠深度探訪體驗活動10場。 (4) 辦理手工皂製作工作坊10場。 1,207,806元 (四十五)「荒野帶你看自然」系列影片拍攝計畫 (1) 拍攝大台北地區自然生態影片5支。 (2) 完成大台北地區自然生態5支影片後製與社群媒體上架。 (3) 水雲國小成果紀錄影片製作1部。 (4) 清水小校成果紀錄影片製作1部。 2,133,250元 (四十六)2022環境教育基地營運維護計畫 (1) 建立生態調查資源地圖1式。 (2) 辦理願景劇本撰寫工作坊4場次。 (3) 園區維護一式。 (4) 硬體建置一式。 (5) 軟體建置一式。 (6) 工作假期與環教活動15場次。 (7) 志工培訓課程1梯次。 5,392,581元 (四十七)台中定點勝興組手繪定點解說手冊及導覽實境遊戲製作 (1) 製作並出版手繪定點解說手冊1式。 (2) 發展導覽實境解謎遊戲1套。 368,570元 (四十八)2022公民科學家線上增能系列課程 (1) 規畫辦理環境教育與保育線上教育訓練課程150堂。 (2) 錄製與製作以上教育訓練中合適課程影片共計20部。 909,593元 (四十九)「在地鄉親在地走」環境教育推廣計畫(新竹) (1) 辦理新竹在地深度環境推廣活動15場。 371,326元 (五十)「環境關懷主題解說牌」無聲環境教育推廣計畫(新竹) (1) 設置飛龍古道物種解說牌20面。 142,553元 (五十一)2022青少年生態科學探索營計劃 (1) 辦理青少年生態科學探索營4梯次。 (2) 辦理青少年生態科學探索營工人培訓1梯次。 (3) 辦理青少年生態科學探索營講師【培訓】1梯次。 873,693元 (五十二)台北公園生態化計畫 (1) 辦理環境教育解說導覽活動8場及工作假期8場。  (2) 進行生態公園復育區水域生態化營造。  (3) 辦理自然生態公園專家學者會議1場。  (4) 永春陂濕地生態公園報告撰寫與資料彙整1式。 265,692元 (五十三)2022數位4T計畫宣傳 (1) 辦理數位化志工培訓1梯次。 (2)「早安荒野」podcast專訪12場。 297,523元 (五十四)大甲藺草重生復育計畫 (1) 舉辦「大甲藺草重生復育與記錄工作坊」12場。 (2) 開發「藺草及食農體驗」之教案1套。 (3) 辦理「農事體驗小學堂」12場。 (4) 完成大甲藺草重生復育重要種植數據及推廣報告乙式。 297,523元 (五十五)推動環境教育響綠生活(桃園) (1) 辦理推廣志工培訓2梯次。 (2) 辦理解說志工培訓1梯次。 (3) 辦理鄉土關懷活動4次。 (4) 辦理自然體驗活動12次。 (5) 辦理環境教育、綠生活推廣講座+4場週週見,合計88場。  909,371元 (五十六)詩詞記自然~東山區崁頭山自然生態 (1) 辦理崁頭山自然生態導覽8梯次。 (2) 製作出版:詩詞記自然~東山區崁頭山自然生態,導覽專書200本。 (3) 辦理導覽專書成果發表會1場。 851,093元 (五十七)四斑細蟌調查與洲美環教教育計畫 (1) 完成6場「棲地營造維護工作假期」。 (2) 完成四斑細蟌分布普查6次。 (3) 完成四斑細蟌繪本電子或實體書設計。 (4) 完成6場次講座或工作坊。 356,834元 (五十八)2022國際淨灘行動 (1) 於全台11分會辦理12場次大型國際淨灘行動。 (2) 進行淨灘ICC表數據彙整分析(提供國內外使用)及持續針對「海灘安全」分級進行ICC表調整及數據收集。 402,218元 合計 49,850,699元  

荒野公告|荒野官網系統移轉公告

各位荒野之友好! 協會官網運作逾10年,為了提供您更友善的使用經驗、更安全的使用環境,荒野官網將於今年(112年)年底更換新系統,並且將於今年(112年)9月開始陸續將原系統中各位的資料移轉至新系統。 系統正式轉換前,有以下事項要請您務必注意: ❶ 在目前官網中已註冊者之資料將直接移轉。 ❷ 在目前官網中尚未註冊者,建議8月4日前至荒野官網註冊帳號。 ❸ 若您不願意讓您的個資被自動移轉至新系統,請填寫以下表單,我們將不會移轉您的資料。 不同意移轉請填寫 ⟶ 此表單

【聯合聲明】碳費五百好價格,企業責任不打折

發稿日期:113年3月15日   環境部今日(2024年3月15日)下午4點,將召開台灣首次的碳費費率審議會,預計將與有關機關、專家學者、民間團體等代表,初步討論未來碳費審議程序,將牽動台灣發展路徑。   在2050年全球淨零排放的國際趨勢下,碳費徵收乃基於「污染者付費」的原則,讓高碳排企業[1]負起應有的環境責任,重視經濟發展過程中被忽視的外部成本,經濟部亦應同步啟動市場監督機制,避免業者藉機哄抬民生物價。   對此,公民團體共同呼籲,並提出四點建言,(1)碳費至少以500元起徵,並逐年調升;(2)不應提供企業2.5萬噸的「免徵及免費額度」,導致碳費制度精神本末倒置;(3)嚴格限制碳權[2]使用,台灣及國際碳權使用比例合計不超過5%,並嚴格限制國際碳權資格;(4)應於2025年啟動申報及繳納時程,接軌國際,帶動產業轉型契機。 碳費五百逐年調升,污染者付費不打折   如同空氣污染防制費所樹立的「污染者付費」精神,溫室氣體排放的外部成本,應由企業負擔。據美國環保署2023年估算,每噸二氧化碳的外部成本高達美金190元,換算新台幣約6000元,超出現階段外傳300元的20倍之多。我們認為,碳費應以每噸新台幣500元起徵,且不應提供優惠費率,並以2030年時增加至歐盟現今碳價(約每噸新台幣3000元)為目標,逐年調升,以落實世代正義與污染者付費原則。 提供2.5萬噸免徵額,恐淪為「免費污染額度」   提供2.5萬噸免徵及免費額度,形同向民間社會宣示企業握有「免費排碳的權力」,恐導致負面示範效應,並大幅降低業者減碳意願及成效。據計算,若以500家排放源、每噸排放收以500元計,台灣碳費約將減收60億元。因此,若提供免徵、免費額度,將造成民間觀感不佳、企業減碳成效不彰、政府溫室氣體管理基金財源短收三輸局面。 避免碳交易轉嫁責任,使用比例不應超過5%   應嚴格限制國際碳權資格,且國際與台灣碳權使用比例合計不應超過5%,並屏棄先期專案之使用。多年前環保署核可之溫室氣體減量「先期專案」標準過於寬鬆,且不具外加性,形同「垃圾碳權」,若用以折抵碳費,將衝擊台灣碳權價值,傷害碳費的減量成效。至於國際碳權,則必須在碳費費率調升至一定水準後才可開放,且須嚴格把關,避免減碳義務成為碳交易市場中的責任轉嫁遊戲。 碳費帶動產業轉型契機,2025年應準時申報繳納   為接軌歐盟碳邊境調整機制(Carbon Border Adjustment Mechanism, CBAM)正式實施時程,碳費收費時程不應延宕,最晚須於2025年申報繳納2024年的碳費,維持台灣國際貿易競爭力。我們認為,碳費起徵費率的訂定,應依循逐步反映外部成本、克服台灣工業減碳惰性以及接軌國際碳定價等三大原則,符合《氣候變遷因應法》所謂「外部成本內部化」,並達成階段減量目標的立法精神。   共同聲明發起團體:地球公民基金會、綠色公民行動聯盟、環境權保障基金會、台灣氣候行動網絡 連署團體:台灣環境規劃協會、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媽媽氣候行動聯盟、荒野保護協會、台灣蠻野心足生態協會、綠色和平、環境法律人協會、野薑花公民協會(持續增加中) [1] 企業:正式用詞和內涵為《氣候變遷因應法》第3條第5款:指直接或間接排放溫室氣體至大氣中之單元或程序,不只是企業,也包含行政機關等。 [2] 碳權:正式用詞和內涵為《氣候變遷因應法》第3條第13款的減量額度:指事業及各級政府執行溫室氣體自願減量專案、本法修正施行前執行溫室氣體排放額度抵換專案(以下簡稱抵換專案)、溫室氣體減量先期專案(以下簡稱先期專案)取得之額度,下文簡稱碳權。  

【環保團體聯合新聞稿】搶救軟塑膠大作戰! 公告應回收卻沒人要收購?國中師生與環團合作找答案

發稿日期:113年03月11日 ▴ 丟垃圾前先清洗,沒有很難!請大家發揮同理心。   被業界暱稱為「軟塑膠」的平板塑膠包材,明明教科書上說可回收,政府也公告應回收,為何學校卻要我們丟垃圾桶?一群國中生大惑不解,老師跟學生一起找答案,並因此和看守台灣協會、荒野保護協會合作,展開了一場驗證平板包材回收成本的行動,於今日共同召開記者會發表成果,指出一車平板包材的變賣收入連支付油錢都不夠,回收人力都免費!呼籲政府積極介入調高平板包材的回收清除處理費率至基層回收商願意主動收購的程度,同時鼓勵社區把平板包材依材質細分類或要求生產者建置逆向回收管道;但是,平板塑膠包材又輕又容易髒污,回收成本高昂而再利用效益卻不高,根本解決之道還是減少使用,希望生產者盡量透過裸賣、重複裝填或鼓勵消費者自備以減少包裝,所使用平板包材的材質應標示清楚,材質種類與顏色盡量單純化(應優先淘汰PVC等有害塑膠);希望消費者盡量自備飲料杯與餐盒,減少一次用包材的使用,平板包材回收前應先清乾淨,避免影響回收商及處理商的貯存空間環境衛生安全及收受意願、節省破碎清洗過程的用水及洗劑用量及避免影響再生料品質。   帶領學生參與行動的蔡文華老師指出,這場驗證平板包材回收成本的「搶救軟塑膠大作戰」,目的是帶領學生扮演基層回收商或清運業者的角色,透過實際行動驗證,了解這些業者如果收受平板包材的話,必須付出多少成本,也觀察過程中所發現的問題。這次行動總共號召了12個國中生參與,並在看守台灣協會、荒野保護協會與兩個社區的夥伴協助下,順利完成,讓參與的學生們從過程中學到許多,理解到資源回收不只是把東西丟到回收桶那麼簡單的問題! 變賣金額連油錢都不夠付,清運成本大倒貼   蔡承澔同學說,政府公告應回收的商品,生產商都需要上繳一筆錢給政府的資源回收基金,再由政府依回收數量補貼給處理商,然後再透過處理商向回收商收購、回收商再向其他人收購的過程,把這筆錢分給所有幫助回收的人們!那麼為何還是沒有人要回收軟塑膠呢?所以我們找了十幾個人一起來回收,看是會賺錢還是賠錢?這是這次行動必須找出的答案。 ▴ 搶救軟塑膠大作戰!半天分這麼多,只能賣167元。   看守台灣協會秘書長謝和霖接著說明執行過程與結果:平板包材是透過兩個友人協助,請三峽與土城的兩個社區回收站收集兩個星期的平板包材,然後以一輛車斗加長型的3.5噸貨車(載貨容量約13.67m3;大約裝了2/3的空間,9立方米的數量),運到位於板橋的校區,並於1月26日早上9點到下午2點,在師生與環團夥伴共17人參與下,進行細分類、量體積、秤重、打包與記錄,並於下午2點半以一輛3.5噸貨車(車斗載貨容量6.72m3;但只裝了三分之二的空間,4.25m3、98公斤的數量),運到桃園八德區的一家從事分類打包的回收廠變賣,實際變賣金額是143元,但後來發現有幾包雖然也跟著貨車送過去,其重量卻沒有被記錄到,補上這幾包的重量後,變賣金額應該是167元;如果當天能有更充分時間來分類出裝滿一車斗的數量(6.72m3、155公斤),頂多也只能變賣264元! 平板包材 變賣 材質 顏色 所佔體積(公升) 總重量 (公斤) 體密度 (公斤/公升) 費率 (NTD/kg) 計價(NTD) 1號PET 無色透明 1,554.36 32.9 0.0212 0 0 其他顏色 72.76 2 0.0275 0 0 5號PP 無色透明 982.47 24.2 0.0246 4 96.8 其他顏色 987.91 25.6 0.0259 2 51.2 6號PS 無色透明 530.23 9.6 0.0181 2 19.2 其他顏色 130.60 3.7 0.0283 0 0 1, 5, 6號小計 4,258.34 98.00 0.0230   NT$167 3號PVC 不分顏色 有一箱(水果箱大小),忘了秤 不收 - 7號PLA 不分顏色 48 0.9 0.0188 不收 - 無法辨識者 不分顏色 1,126.25 20.59 0.0183 不收 -   而光是從學校送到八德的回收廠(來回行駛里程=75.8公里),油錢就要248.6元,再加上從兩個社區到學校的收運過程(來回行駛里程=34km),總計油錢就要360元!也就是說,一輛3.5噸貨車的平板包材變賣金額,連支付油錢都遠遠不夠,真是做心酸的!如果計入清運人力,即使只派出司機一人全權負責,整個過程也要花上4.5個小時,以基本時薪(183元)計,就必須再倒貼823.5元! 清運路線 行程目的 燃料、里程與耗時 數值 單位 學校→土城→三峽 →土城→學校 收集平板包材 行駛里程數 34 km 燃料用量 4.0 L 燃料成本 111.5 NTD 清運時數 2 hr 學校→八德→學校 變賣平板包材 行駛里程數 75.8 km 燃料用量 9.0 L 燃料成本 248.6 NTD 清運時數 2.5 hr 以上清運過程小計 行駛里程數 109.8 km 燃料用量 13.0 L 燃料成本 360.1 NTD 清運時數 4.5 hr 人力成本 823.5 NTD   而且,還有車輛購置的成本必須分攤到清運的過程中。一輛3.5萬噸的貨車約是50萬元左右,可行駛50~100萬公里,以75萬公里計,等於每公里必須分攤0.67元的購置成本。而此次清運過程總共有109.8公里,等於分攤的車輛購置成本為73.566元。   因此,整個過程的清運成本(包括車輛成本、人力成本加上燃料成本),總共1,257元(相當於每公斤8.11元,每公斤每公里0.074元),為目前可變賣金額的4.76倍!也就是說,在這樣的運距下,環境部訂定的補貼費率(及處理端基本收購盤價)每公斤至少要再增加6.4元;而這才只是考量到基層回收商的清運成本,還沒考量到貯存與分類成本!   蔡承澔同學說,變賣的錢連油錢都付不起,難怪回收商不會想收購軟塑膠。希望政府能增加給處理商的補貼,讓所有幫助回收軟塑膠的人們可以賺錢,才不會用一次就丟掉! 人工分類成本高昂 若是後端分類沒有NIR 就應源頭細分類或逆向回收   王羲淳同學說,參與這次行動後,才注意到這些軟塑膠有這麼多材質,而且許多標示不是很清楚,要看很久,數量又很多,還要分顏色,要把那麼多袋的容器分類完,相當耗費心神,結果分類完後重量才那麼一點點,真是划不來! ▴ 材質多、標示不清、又要分顏色,真是看到快要鬥雞眼!   蔡文華老師說,這次行動總共有17人參加,從早上九點到下午兩點,扣除中午休息一小時,共花了4小時,其中有八人中午離開,因此共投入60個人時。當然大家都是生手,剛開始速度有點慢,如果再來一次,分類速度會更快,假設可以提高五倍的工作效率,也要12個人時,也就是說即使聘到這樣了不得的快槍俠團隊來分類,成本也要2,196元,結果產出才98公斤,等於每公斤分類成本高達22.4元,人力分類根本划不來!   看守台灣協會研究員林奕均指出,但如果回收商能採用近紅外線光譜儀(NIR)搭配空氣槍來分類的話,據說每公斤的分類打包成本可以降到4元,但前提是廠商口袋要夠深,須先投資500~800萬買這些設備,同時這些機械分類設備使用壽命約在十年左右,要有保握能在十年內回本。   然而環境部訂定的處理端基本收購盤價不超過每公斤4.5元,等於說這些有機械分類能力的回收商,也未能從平板包材的分類打包賺到什麼錢(考量到他們除了分類打包外,還要再支付一筆費用把瓶磚送給處理商)。平板包材的收集分類貯存運送的成本,樣樣都比瓶罐類的塑膠容器高,但兩者的處理端基本收購盤價卻沒什麼分別,實在不合理;而且從這次行動所得的數據來看,政府根本沒有考量到基層回收商的成本。 容器類型 公告回收材質項目 回收清除處理補貼費率 (=補貼處理端費率 NTD/kg) 處理業向回收業回收最低價格 (=處理端基本收購盤價 NTD/kg) 生效日期 備註 瓶罐類及發泡型容器 廢PET容器 (第一類) 4.5 4.5 2022/04/07 屬:無色、有色、醬油之瓶罐類 廢PET容器 (第二類) 6.57 4.5 2022/04/07 非第一類者 廢PVC容器 14 4.5 2019/02/01   廢發泡PS容器 31.61 - 2019/02/01 保麗龍容器 平板包材或不分類型容器類 廢平板包材 (PET或PVC) 9.5 4.5 2023/07/13   廢PP或PE容器、平板包材 4.5 4.5 2023/07/13   廢未發泡PS容器、平板包材 7.63 3.815 2023/07/13   其他廢塑膠容器、平板包材 4.5 4.5 2023/07/13   廢生質塑膠容器、平板包材 15.17 - 2023/07/13     如果政府執意要透過末端分類的方式來回收平板包材,那麼基於生產者延伸責任的原則,政府其實可用生產者繳交的回收清除處理費,補助從事分類打包的回收商,購置NIR與空氣槍等設備,整體提昇回收產業水準,讓軟塑膠可以更容易被回收。   蔡文華老師認為,這樣的後端分類成本,不論是每公斤22.4或4元,其實是可以節省下來的,不用煩勞回收商,只要政府鼓勵社區機關學校的資源回收站,或者要求超市等大型販賣業者的營運據點,依不同軟塑膠材質設置回收桶,引導大眾親手把自己產生的軟塑膠分開來。   吳定遠同學呼應說:每人分一點點,不會多麻煩,但要是集中起來丟給回收商的叔叔阿姨來分,那鐵定是很令人心煩眼花撩亂的,成本又高昂,若補貼費率太少讓他們賺不了錢還倒貼的話,結果就是沒人願意收! 排出前先清乾淨 材質顏色要單純 標示要清楚   林侑誱同學說,在參加了這一次的回收任務和了解整個架構後,覺得這是一個能改變地球回收的一個行動。在過程中發現,可能是民眾貪圖方便用完就丟,或因為他們不知道回收前必須先清乾淨,所以許多軟塑膠都很髒。   黃品彰同學說,覺得收這些軟塑膠的回收商好可憐,骯髒的軟塑膠可能會發黴造成人生病、也有可能吸引蟑螂老鼠,導致環境衛生問題,讓回收商成了左鄰右舍埋怨的對象,而且那些沾粘在容器上的食物,也可能發酵產生沼氣自燃引發火災,增加回收商貯存的風險。而且許多骯髒發霉的軟塑膠,拿刷子刷也刷不乾淨,這會增加後端破碎清洗過程的用水量與洗劑量,增加處理的困難度,同時可能影響再生料的品質。   江姷亭同學說,軟塑膠確實是個很嚴重的問題,明明可回收,卻沒有人願意收,參與這次行動,希望可以改善這項問題,過程雖然有點辛苦,但也很有趣,如果能有更多人參與,一定能改善。這些軟塑膠,看來那麼輕薄無害,要循環利用卻要花那麼大的力氣,有的標示不清或沒有標示,有的很髒,摸到都感覺噁心,有的被消費者剪掉而缺少材質標示的那一塊,還有杯蓋超多,表示許多人買飲料都沒自備杯具,這在在讓我們耗費許多心神在分類回收這件事情上,雖然投入成本和其資源本身價值相比,仍是微薄的,但如果大家能夠少使用一次性餐具,自備環保餐具、重複使用包裝容器、減少軟塑膠的產生,才是更環保的作為。   除了呼籲消費者要更注重環保外,江同學也再次呼籲政府要增加補貼的錢,讓處理商和回收商願意用較高價格去收購軟塑膠;生產商把軟塑膠的材質種類減少,材質與顏色都單純化,讓後端收集分類過程不用那麼繁瑣,但這些一次用的包裝容器也不要太便宜,讓大家浪費資源不以為意。 補貼太少沒人要 補貼太多有人逃漏繳 還是源頭減量免煩惱   荒野保護協會議題專員黃嘉瑩說,這次行動結果明顯指出,給予平板塑膠包材回收商的補貼費率,顯然不夠支付回收商的人力、運輸設備以及空間成本。把這些成本加起來後,必須大幅提高該補貼費率,同時需要提高向生產商徵收的回收清除處理費率,才不會讓資源回收管理基金虧本。如此,使用一個平板塑膠將變得很貴。這樣的現象將隱藏一個問題,設法逃漏繳回收清除處理費的生產商將獲得暴利,必須增加環境部人員的查帳工作,否則將短收回收清除處理費。像這樣的案例就出現在紙容器上。2022年紙容器就曾被立委指出有10萬噸違法紙容器黑數在市面流竄,不肖業者逃漏高達5.5億元清除處理徵收費用,同時環保署需要負擔高額的補貼費率給處理業者,等於是當年的環保署右手收不到錢,左手仍得給出錢來,造成資源回收管理基金的虧損。   因此源頭減量,鼓勵民眾自備容器,鼓勵業者裸賣,避免使用平板塑膠容器,還是解決塑膠平板容器回收問題的最佳方法。對於無法避免使用的平板塑膠容器,仍須大幅提高其回收清除補貼費率以促進回收,同時環境部打算將平板包材的回收清除處理費,改由向更上游的平板塑膠板材製造商(其生產的塑膠板材是生產平板容器、泡殼與墊襯等平板包材的材料)課徵,以提昇稽查責任業者是否繳費的容易度。故呼籲政府應儘速朝該方向前進,同時鼓勵民眾檢舉未有繳費證明資訊或未標示材質、回收標誌等不法行為,減少不肖業者逃漏繳費行為。   記者會訴求重點整理: 1. 調高回收清除處理補貼費率,保障所有參與回收者能得到合理報酬(政府) 2. 妥善運用資源回收管理基金提昇回收產業水準(政府) 3. 推動社區細分類或生產者逆向回收(政府、生產商、民眾) 4. 平板包材材質與顏色應單純化(政府、生產商) 5. 大力推動源頭減量措施,鼓勵裸賣、重複裝填及自備容器(政府、生產商、民眾) 6. 民眾丟棄容器前應清理乾淨(政府、民眾) 7. 平板包材回收清除處理費應改向更上游的平板塑膠板材製造商課徵(政府、生產商) 8. 鼓勵民眾檢舉未標示材質、回收標誌以及沒有繳費證明資訊的業者,遏止逃漏繳費(政府、民眾)   相關連結: ✱ 記者會簡報 ✱ 記者會錄影

【新聞稿】 綠能公民參與 農村永續發展 大武山下屏東縣第一個公民電廠綠電合作社成立

發稿日期:113年02月27日   屏東縣內埔鄉東片村,長期推動生態農業,促進社區成為東片寶石村生態博物館,在日照條件極佳的場域,對於太陽能發展有信心。自2022年底,藉由荒野保護協會「公民電廠輔導與陪伴計畫」,經過一年的社區共識與討論後,於2024年01月20日由荒野保護協會、主婦聯盟基金會,以及農業部農糧署、農村水保署、屏東縣綠能推動辦公室、地方議員與會代表共同見證下,成立屏東縣第一座公民電廠合作社「屏東縣大武山公民綠能科技生產合作社」。   東片村村長也是剛當選合作社理事主席的黃日禓表示,東片村積極投入在地農業發展,長期推動土壤固碳的生態農業,去年成立東片寶石村生態博物館,希望讓社區農業的產銷及生態永續有更多結合的可能。而綠能也是低碳社區指標,不只是國家政策,更是全球共同發展目標,感謝公部門合作單位對東片社區的支持,更感謝有荒野保護協會長期的輔導,讓東片有機會成立公民電廠合作社,未來合作社將以屋頂太陽能及結合農業設施的發電為主,促進社區綠能經濟發展,更要協助在地農業經營,讓綠能和農業生產可以相輔相成,共生、共榮、共好。   荒野保護協會氣候變遷專案主持人劉峻儒表示,荒野保護協會長期關心氣候變遷、推動低碳永續能源,由社區民眾自主參與綠能發電、集體出資、建立公益回饋機制的「公民電廠」雖然已經推動多年,但對很多社區而言仍然很陌生,甚至有意願推動卻不得其門而入。2022年和東片社區經過公民電廠的推廣活動結緣之後,感受到社區凝聚力強、民眾對社區事務的參與度及綠能的接受度也都很高,因此透過公益勸募的資源,開始投入公民電廠的輔導。一般社區民眾對光電常有一些誤解,甚至錯誤的負面資訊,因此光消弭大家對太陽能的誤解就花了不少時間,整個輔導過程從認識再生能源、公民電廠的組織型態,到公民電廠場域參訪後,讓大家對公民電廠開始有信心,經過10幾次的共識討論、財務分析、組織章程、社區說明會及籌備會議,以及主婦聯盟基金會高雄辦公室陳主任共同協助,才能促成今天合作社的成立。   今天的創立大會除了籌備期間招募的40位社員之外,也有許多社區民眾現場填寫申請表,合計共有近50位社員加入,社股金超過百萬。在組織成立之後,後續將透過理監事會及社務會經營,在各地辦理認識公民電廠及綠能推廣活動,更希望在今年度完成二座太陽能發電案場的建置併網發電,成為南部地區農村社區公民參與綠能發電的新典範。   新聞聯絡人: 荒野保護協會 劉峻儒 0988-970015

【新聞稿】 用公益綠能串起東台灣學童照顧網絡 「抱抱熊學堂」太陽能系統啟用

發稿日期:113年02月25日   2023年荒野保護協會與7-ELEVEN把愛找回來公益募款平台合作,透過全台逾6,800家7-ELEVEN門市零錢捐集結民眾小額愛心捐款,推動「多元環境教育支持棲地守護計畫」。其中「公益型公民電廠設置示範計畫」,希望讓社會大眾對公民電廠及自主發電有更多的認識,更能將募款資源以建置綠能發電系統的方式捐贈給社福團體,發揮綠能推廣與照顧偏鄉地區之公益精神。本計畫在各方努力之下,已於2024年1月份,分別在花蓮縣秀林鄉達基利部落的崇德小學堂,以及富里鄉羅山村羅山小學堂,完成系統建置,並於2月25日舉辦揭牌啟用儀式。     ▴ 公益綠能案場揭牌儀式   中華民國村聲教育協會,自2016年於花蓮富里成立羅山學堂之後,7年來陸續在花蓮東里、富里、崇德及台東池上,成立五所小學堂。從最初的16個孩子,到現在提供近80位大部分來自單親、隔代教養、經濟弱勢甚至家庭功能失能的學童,免費的課後輔導及晚餐,並安排自我探索、正向學習引導活動,提供家庭功能輔助等,希望扭轉孩子的未來。 ▴ 孩童下課後到小學堂由老師協助課業學習   村聲教育協會理事長李國盛致詞時說,在看似好山、好水、好風景的花東地區,教育資源嚴重不足,加上許多家庭生活條件欠缺,使得孩子沒辦法獲得最基本的家庭陪伴與生活照顧,對於從小在富里由阿嬤帶大的他有深刻感受,也是促使自己回鄉成立學堂照顧這些孩子的動機,這麼多年來感謝所有幫助著學堂的團體、在地民眾、熱心家長的支持,才能走到現在。對於能透過荒野保護協會及7-ELEVEN的公益勸募計畫,獲得太陽能系統建置,讓學堂可以優先使用低碳綠能,同時藉由太陽能發電節省很多電費,表達萬分感謝之意。也期待未來能透過此系統建置,讓社區民眾對太陽能有更多認識,也讓學堂成為最好、最生活化的綠能教育場所。       荒野保護協會理事長李騏廷表示,荒野保護協會長期致力於環境教育及棲地守護,低碳永續是大家必須共同努力的目標,這次看到村聲教育協會在花東地區,為孩子們所做的付出非常感佩,對於能透過公益勸募平台的群眾愛心,在花蓮北端的崇德及花蓮最南端的富里二處學堂,建置太陽能系統,有機會直接使用綠電,做到創能、儲能、節能等多方效益,並讓部落、社區民眾對綠能有更多認識,感到非常榮幸。期待孩子們未來能對自己所生長的這塊土地有多一份關注。 ▴ 學堂屋頂的光電系統提供學堂自主能源   花蓮富里鄉羅山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林益誠表示,自己對綠能非常有興趣,以前在傳統電廠工作,但未來綠能將逐漸取代這些化石能源。對於這次荒野保護協會及7-ELEVEN的公益綠能計畫,願意將廣大民眾的愛心分享給羅山表示感謝,同時也感謝村聲教育協會長期在當地照顧許多需要關懷的孩子,甚至照顧到孩子的家庭,對於學堂一定會持續給予支持。讓我們未來的主人翁都有機會為他們的夢想而努力。   在公益勸募的經費支持之下,本計畫在花蓮秀林鄉的崇德小學堂及富里鄉羅山小學堂,分別建置了5.5KW及3.7KW的「併網儲能防災型太陽能發電自用系統」,並分別設置可儲存約8.64度電的鋰鐵電池。白天太陽能所發的電優先供學堂場域使用,並進行電池充電,傍晚日落後開始使用儲能電池的電。當太陽能及儲能電池的電力不足時,再由市電補足。藉由直接發電、直接使用的系統設計,不僅實質減輕學堂用電負擔,回饋提供學堂場地的夥伴單位,更凸顯「自己要用的電、自己發」的電力自主理念。學堂的儲能系統更可在社區停電時,提供基本照明及電力,讓學堂成為部落及社區的緊急防災避難中心。尤其提供崇德小學堂場地的崇德平安宮,廟內所有照明燈具、神明燈、光明燈,全部由太陽能直供,儼然成為一座綠能宮廟! ▴ 崇德小學堂光電系統讓平安宮成為綠能宮廟 ▴ 羅山學堂建置10片太陽能板   本計畫合計裝置9.2KW太陽能發電系統,以台灣電力公司111年度花蓮地區太陽光電容量因素,年發電量1,210小時計算,一年約可發11,132度電。依據能源局公布之111年度電力碳排放係數 0.495 公斤 CO2/度換算,本計畫場域光電系統可減少碳排放量約5,510.3KgCO2e,以每棵樹一年大約可吸收10公斤二氧化碳計算,本次建置之太陽能系統,相當於種植551棵樹木的二氧化碳吸收量。未來可透過該場地辦理各項綠能教育推廣活動,達到綠能教育推廣、綠能生活應用及服務偏鄉之公益效益。 ▴ 揭牌儀式活動大合照     新聞聯絡人: 荒野保護協會 劉峻儒 0988-970015 村聲教育協會 李國盛 0911-2450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