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野快報第290期

You are missing some Flash content that should appear here! Perhaps your browser cannot display it, or maybe it did not initialize correctly.

守護一片棲地,可以有簡單、複雜、快速、緩慢等不同方式……。荒野選擇以生態、生產、生活三條交錯軸線鋪陳,花費更多時間經營,將五二呷米的理念扎根於土地中,期待孵育出荒野守護棲地的大夢。也許如此的經營方式步伐較慢,但必定踩得更穩,每年五二呷米是棲地守護的產出,也是荒野傳遞守護故事的媒介。今年,將帶領著文章前的您,一探五十二甲溼地的守護故事。期待藉由「吃飯守棲地」的理念,讓您口裡吃著健康,也協助我們傳遞給更多夥伴加入棲地守護的行列!

角色轉換
任何改變,都會是一個新的起點。從2007年2月正式接觸荒野開始,由親子團的外圍份子、活動總召、導引員、團長逐漸走進親子團團隊的核心,現在再由志工轉換為專職,這荒野路上確實多元精彩、也有著不同的人生體驗……P.4

臺灣公民科學家與荒野棲地資料庫
歷史上最早且持續至今的公民科學活動,是在1900年由美國奧杜邦學會鳥類學家查普曼所提出的聖誕節鳥類調查活動,希望民眾能以觀鳥記錄代替獵殺鳥類的活動,該計劃推出後持續吸引一般民眾加入……P.6

跟著五二呷米腳步,展開一段棲地守護的旅程
一片豐富生態的棲地,提供遠從西伯利亞過冬的候鳥們落腳之處;無農藥、無化肥的友善耕作,讓水田自成多樣性的生態環境;一年一期稻作的五二呷米,營造半年種米給人吃、半年留給鳥生活,串連起生態、人及土地的連結……P.10

向晚的涼風
位處高雄偏遠山區的那瑪夏,歷經八八水災重創後,曾經百廢待舉、害怕惶恐,那瑪夏國中挺過山下安置的空白歲月,重新回到原地辦學,並重新思考在大自然中的定位。災難,讓我們看見追求文明、進步與經濟提升的背後隱藏的環境成本……P.12

成為大地的孩子——記7月2日至3日的荒野營隊
七月的第一個禮拜,蟬鳴叫的時節,孩子們開始了一年之中最漫長的假日,荒野也趁此機會辦理了兩天的暑期營隊,以日常生活中最為平凡的食物做為中心,廣召花蓮的學子參與,簡單的教育就此展開……P.14

為什麼科技不能解決氣候變遷?
「啊,科學家會想出辦法解決氣候問題的!」「人類知識技術進步這麼快,一定會發展出能調適極端環境的科技啦!」我們或身邊的朋友可能多少都有過這種想法——或許是真心相信,也可能是懷著僥倖的心態這麼認為……P.16

種田是一條回鄉的路
說來慚愧,雖然在農村長大,卻是四體不勤、五穀不分,但這好像也不完全是我的問題,因為在旗山老家幾乎每戶都是種香蕉,小時候能幫上忙的農事大概只有拔草、拔草、拔草……P.18

水泥叢林中的點點螢光——第一銀行木柵分行參與都市公園生態環境再造
在第一銀行木柵分行服務已近8年了,當我知道這次的志工服務內容是要在木柵公園的萃湖裡營造螢火蟲的生態環境時,頓時覺得既疑惑又驚訝。一方面是因為在木柵這麼久了,還不知道木柵公園裡有個萃湖。再者是城市裡真的會有螢火蟲的生存空間嗎……P.20

附加檔案大小
荒野快報第290期11.96 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