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會訊息
[嘉義分會] 【嘉義週五見】1/11:攝影者的獨白
時間:102年01月11日(五) 19:30-21:30地點:荒野會所講題:攝影者的獨白講師:陳立倫 / 荒野會員,喜歡攝影還在作夢的老師;喜歡榮格學習易經的心理師;喜歡海洋與貓頭鷹的癡人在底片的世界裡悠遊,一晃眼竟然已經22年了,想去分享這過程的點點滴滴。我在堅持什麼,我又想拍攝什麼。此外,我喜歡閱讀,喜歡去探究關於攝影的本質與意涵,所以想透過幻燈片欣賞的方式,分享著關於攝影的心情與想望。這是一個攝影者的獨白,只是這會兒所選擇的媒介是影像。尊重講師與聽眾,請準時入場。ADD:嘉義市德明路155號 TEL:05-2911547 FAX:05-2911873
[嘉義分會] 【嘉義週五見】1/4:昆蟲臉書~生態觀察的甘苦談
時間:102年01月04日(五) 19:30-21:30地點:荒野會所講題:昆蟲臉書~生態觀察的甘苦談講師:黃仕傑 / 1973年生於台北,從小就喜歡飼養昆蟲,退伍後因工作傷害,右手4隻手指遭截肢,但對於生態的興趣不減反增,一直是台灣原生昆蟲、蘭花、石松的愛好者,同時也戮力從事生態攝影。近年來造訪馬來西亞、婆羅洲、泰國、菲律賓等地,深入杳無人煙的熱帶雨林,拍攝昆蟲生態及原生蘭花、蕨類之原棲地照片,並為水族、昆蟲雜誌撰寫相關文章。曾任扶輪社青年服務團團長、嘉義大學國科會計畫助理、台灣全記錄生態講師,目前專心於自然生態攝影。著有『長戟大兜蟲』(親親文化出版)、『昆蟲臉書』(天下文化出版)。每一種昆蟲的臉型及表情都很特別,尤其加上一點想像力,馬上變得生動有趣。本書將作者的觀察心得與昆蟲臉部的特徵,以淺顯易懂的文字輔以生態圖片來 介紹,並將各種昆蟲作成有趣的「群組規劃」,希望藉由「臉書」的魅力,讓更多大小朋友進入昆蟲的奇特世界,同時也能進一步理解昆蟲生態,並親眼見證每一張 美麗的昆蟲「臉」。原來世界上有帶著吸管的昆蟲刺客,也有兇狠無比的昆蟲殺手,更有各式各樣隱身森林的忍者昆蟲,以及酷似外星人的昆 蟲,奇特的是,小朋友最熱愛的日本卡通主角人物,如假面超人、宇宙忍者和電波人等,原來都有昆蟲上身的影子。多樣的昆蟲「臉」給予人類無限的想像空間,其 實背後還隱藏著昆蟲不為人知的生存秘密,昆蟲臉書將一一揭露昆蟲的極私密生活面貌。尊重講師與聽眾,請準時入場。ADD:嘉義市德明路155號 TEL:05-2911547 FAX:05-2911873
[嘉義分會] 【嘉義荒野】102年1-2月活動訊息
各位親愛的夥伴:感謝您今年的付出與陪伴,來年也要請您繼續支持荒野喔!新的一年,我們以精彩的講座揭開序幕,歡迎舊雨新知一起來參加。【嘉義週五見 19:30-21:30】01/04:昆蟲臉書 / 黃仕傑01/11:攝影者的獨白 / 陳立倫01/18:不負責旅行-流浪記2011年夏義大利行 / 張文鴻01/25:一個人的泰北 / 楊宇帆02/01:年終大掃除02/08、02/15謹賀新年,講座暫停。02/22:專職人員訓練,講座暫停。【自然體驗】01/20:蘭潭後山定點觀察◎下載嘉義荒野102年1-2月會訊
[嘉義分會] 【嘉義週五見】12/21:2012台灣野望國際自然影展系列活動:紐約紅尾鵟傳奇(嘉義林區管理處共同辦理)
時間:101年12月21日(五) 19:30-21:30地點:荒野會所講題:2012台灣野望國際自然影展系列活動【紐約紅尾鵟傳奇】(嘉義林區管理處共同辦理)照片來源:http://lifestyle.msn.com.tw/ViewA18175.aspx追尋夢想的人們總想落腳紐約,這個世界級的大都市,代表著希望、自由和多元,彷彿人人都能在這充滿活力的城市找到一片自己的天空。多年前,一個比利時青年為了逃避成為律師的宿命而流浪到紐約,茫然的他,卻在中央公園遇上了一位勇敢的拓荒者-Pale Male,一隻野生的紅尾鵟。兩個原本不屬於紐約的生命在此交會,開始了一段傳奇的故事。Pale Male的出現雖然充滿驚喜,卻也帶來了對紐約最根本的挑戰。這一次,超越性別、宗教或種族,紐約的開放和多元,是否足夠包容另一個生命在此長住?Pale Male所歷經的波折,讓當時那位迷惘的青年為牠深深著迷,開始了扛著攝影機,追逐紅尾鵟的日子,原本預計1年內完成的紀錄片,故事竟延續了18年之久,終於在完片後,拿下2010年Wildscreen影展的「最佳劇本獎」,為紐約再添了一則迷人傳奇。尊重講師與聽眾,請準時入場。ADD:嘉義市德明路155號 TEL:05-2911547 FAX:05-2911873
[嘉義分會] 【嘉義週五見】12/14:2012台灣野望國際自然影展系列活動【搶救路納】(嘉義林區管理處共同辦理)
時間:101年12月14日(五) 19:30-21:30地點:荒野會所講題:2012台灣野望國際自然影展系列活動【搶救路納】(嘉義林區管理處共同辦理)圖片來源:http://docspace.ca/film/Saving_Luna路納是一隻游進峽灣裡,想和人類建立友情的野生虎鯨寶寶,牠的出現是個意外,卻馬上得到附近居民的寵愛。然而,路納卻也帶來了讓人掙扎的問題:人類與野生動物之間的親密程度該如何拿捏,才不至於造成任何一方的傷害?讓一隻完全野生的動物生活在人類的社區,到底是愛牠或是傷害了牠?(2008 最佳劇本獎)尊重講師與聽眾,請準時入場。ADD:嘉義市德明路155號 TEL:05-2911547 FAX:05-2911873
[嘉義分會] 【嘉義週五見】12/7:柴火能源
時間:101年12月07日(五) 19:30-21:30地點:荒野會所講題:柴火能源講師:何信濃 / 大熊,荒野新竹分會-十五期解說員、荒野新竹分會-第一期培力營輔導員照片來源:熊月山莊照片來源:熊月山莊現今世界物價隨著石油起舞,核能陰影一直壟罩著大地揮之不去,綠色能源似乎灸手可熱,除了太陽,水,風,再來就是柴火了吧~使用柴火創造了人類文明歷史,直到近半世紀才被其他能源取代,如何走回古早生活,重拾柴火的日子ㄟ。大熊在熊月山莊,把柴火很有效率的應用起來,有柴燒窯,大灶,壁爐,模組式鍋爐等等,可以煎煮炒炸各式柴燒料理,時下流行的Pizza,麵包也香噴噴的呈現。寒冬漫夜壁爐前,柴燒熱茶伴書嚐,暖管烘被乾衣裳,溫湯渙洗一身香。如何做詩意般的柴火生活家與製作獨特的柴燒窯來饗受風味絕佳的美食,且聽大熊與您分享~尊重講師與聽眾,請準時入場。ADD:嘉義市德明路155號 TEL:05-2911547 FAX:05-2911873
[嘉義分會] [敬請連署轉寄] 呼籲漁業署比照鯨鯊 將大白鯊、象鮫、巨口鯊列入禁捕名單
過去的山林開發讓台灣雲豹成為傳說中的動物,我們的高山也損失了一分原始與野性。但圍繞你我身邊的大海中,最頂級的掠食者依然存在,正面臨四億年來最嚴峻的生存威脅!荒野2011年以守護海洋生態系為目標啟動「愛鯊DNA檢測計畫」,揭露我們市售的22種鯊魚中有9種生存受到威脅,最瀕危的種類已被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UCN)認定族群量比北極熊與非洲象還不穩定,急需要立即的保護行動!在台灣周遭海域的鯊魚鄰居中,有四種巨型鯊魚(鯨鯊、大白鯊、象鮫、巨口鯊)是國際上公認的珍稀物種,卻只有鯨鯊能在台灣安全悠游,邀請您立即參與連署,要求漁業署即刻將此三種鯊魚比照鯨鯊列入禁捕名單中!註:此連署為以下團體共同發起: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台灣媽祖魚保育聯盟、台灣蠻野心足生態協會、荒野保護協會、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Congratulafins護鯊組織、海龍王愛地球協會◎加入連署(呼籲漁業署比照鯨鯊 將大白鯊、象鮫、巨口鯊列入禁捕名單)http://www.east.org.tw/petition_online.php沒了鯊魚 人類更危險保育團體為大白鯊、象鮫、巨口鯊請命 呼籲漁業署比照鯨鯊 列入禁捕名單◎加入連署(呼籲漁業署比照鯨鯊 將大白鯊、象鮫、巨口鯊列入禁捕名單)近月來台東外海陸續有漁民捕獲大白鯊、巨口鯊。其中一隻已懷孕的大白鯊,腹中9隻小鯊還來不及出生就成了「標本」。大白鯊(great white shark)、姥鯊(basking shark,象鮫)和鯨鯊一樣,都是已被華盛頓公約組織(CITES)列為附錄二,易危、應予保護的物種。卵胎生的鯊魚每次繁殖胎期甚久、胎數甚少,幼體需經過很長時間才能成年;它們在海洋食物鏈中位居最高層,一旦其族群崩解,同一海洋生態系其他魚類的多樣性就會受到嚴重威脅。保育團體呼籲:若不想有一天海邊只剩下各式毒水母威脅人類安全,鯊魚族群生態將是重要指標。洄游在台灣附近海域的鯊魚種類繁多,除了常見鯊魚種類外,近十年來在台灣海域或箱網、定置漁網出現多種罕見大型鯊魚。根據曾被報導的案例,至少有20起23隻(見附表),包括大白鯊、巨口鯊、象鮫、虎鯊、公牛白眼鮫等。其中約2成(4例)捕獲的是懷孕母鯊,其腹中幼鯊連出生的機會都沒有。新聞報導不斷強化鯊魚兇猛、危險的形象,導致閱聽大眾無法以生態系統、生物多樣性的觀點看待自然與人類活動的風險。大白鯊因為一部電影的型塑,成了海洋中最被「污名化」,被視為超級”嗜血吃人”的物種。實際上科學家不斷提醒:人類根本不是大白鯊的菜!美國佛羅里達大學自然歷史博物館「國際鯊魚攻擊事件檔案研究」(ISAF)顯示,自1900年以來,無故攻擊事件(unprovoked shark attacks)雖有增加趨勢,但這並不表示鯊魚攻擊人類的頻率增加,或有證據顯示鯊魚已將人類視為「食物」。由於人類花在水上活動的時間比起一百年前多很多,因此才增加兩物種互動的機會。換句話說,是人類進入海洋生物的家,而衝浪者或是泳客容易被鯊魚誤認為快速移動的獵物,因而導致誤會攻擊所致。知名攝影師Daniel Botelho有24小時在籠外和大白鯊潛水的紀錄(影片連結),大白鯊並沒有任何攻擊行動。Daniel希望以自身經驗告訴大家,不要再用偏見看待大白鯊。保育團體強調:任何衝浪或泳客的傷亡,都應儘其可能避免。一個負責任的政府,應從全方位的角度看待人類與野生動物的衝突,讓民眾學習正確面對自然的知識。推廣海洋生命教育,有助於人們在規劃海上活動時,避免可能發生的危險第一步:潛水員待在水底的籠子裡,觀察大白鯊。(照片:Daniel Botelho授權使用)第二步:深海攝影師離開籠子,待在水中紀錄大白鯊長達24小時,期間大白鯊沒有任何攻擊行為。(照片:Daniel Botelho授權使用)深海攝影師Daniel Botelho說:他難忘大白鯊的微笑。(照片:Daniel Botelho授權使用)Daniel Botelho在心裡對大白鯊說:放馬過來吧!他希望以行動破除世人對大白鯊血腥、嗜血的形象。(照片:Daniel Botelho授權使用)大白鯊側面照。(攝影:Jim Abernethy,提供:Pew Environment Group)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執行長張泰迪表示:台灣是海島國家,但是我們對於海洋的了解太少,「無知」成為我們恐懼海洋的主因。黑潮的創會董事長廖鴻基老師指出,他曾多次在漁港見到非常罕見的鯊魚,但都被當作一般的鯊魚肉賣掉了。我們空有這麼好的地理環境、海洋生態,卻沒有把握機會好好研究,實在太可惜。鯨鯊保育是漁業署這幾年最成功的政策之一,產官學界也已經有良好的合作基礎,我們認為應該要讓這樣的成功經驗繼續擴大範圍,對其他罕見、瀕危的物種如大白鯊、象鮫、巨口鯊,建立回報機制、進行研究,並給予更積極的管理作為。從事海洋活動就跟所有野外活動一樣,原本就應該對相關風險有所認知,而知識是降低風險的最好辦法。專家提醒,若要避免與鯊魚遭遇,可以:1.避免在鯊魚頻繁出沒水域活動。2.避免在清晨與黃昏鯊魚較活躍時下水。3.避免在有傷口或生理期下水。4.避開魚群聚集與漁民捕魚的水域。但問題是我們是否知道台灣哪裡是鯊魚頻繁出沒的水域?又台灣海域的鯊魚種類有哪些?他們來到這裡是交配、覓食、或只是純粹路過?當我們有更多的研究,我們將會更了解鯊魚,而這些知識也越能降低民眾進行海洋活動時的風險,達到海洋保育與民眾安全的雙贏局面,這應該是海洋立國的我們應該思考的課題。海龍王愛地球協會執行長林愛龍呼籲漁業署,應立即於2013年撥款研發適當的防鯊裝置,如「磁鐵驅鯊器」或不會傷害鯊魚與鯨豚的「防鯊網」,並在未來全面強制台灣東部海域的定置網漁場安裝。至於潛水或戲水遊客,若真害怕鯊魚攻擊,可以在下水時繫戴磁鐵手環或手鍊,鯊魚感應到會自動離開。Congratulafins護鯊組織台灣代表蘇珊慧表示:噬人鮫(大白鯊)、象鮫(姥鯊)、巨口鯊在台灣並不是主要漁獲對象,捕獲的個案多是混獲(by-catch)或意外捕獲(incidental-catch )。這些物種被捕獲上岸,對於台灣漁業的產值影響非常微小,但是牠們的生態地位卻非常重要。再者,大白鯊,平均一次只生產2到14尾寶寶,但是要兩年甚至三年才會再生下一胎;而象鮫及巨口鯊屬於成長相當緩慢的物種,基於這些理由,這三種鯊魚很容易因為過度捕撈而造成危險,並且難以回復。現今人類之所以害怕鯊魚皆起因於電影大白鯊(JAWS),但該電影原著小說家Peter Benchley也在拍出該電影之後,開始了他的保育人生,並且說出Save the shark, and we can save the oceans等保育意識高昂的話。台灣附近海域從有紀錄以來,只有三例鯊漁攻擊事件,最後一次鯊魚攻擊事件還是在1966年,況且人類並不是鯊魚的菜,甚至連點心都不是,大家實在不需過度恐慌。全球平均每年死於菸酒、交通事故、肥胖、閃電,甚至被椰子砸死的人數,都遠高於平均只有五例的鯊魚。2011年全球鯊魚攻擊致死的人數為12人,同一年台灣因交通事故死亡的人數為2,047人。保育團體希望漁業署將大白鯊等三種鯊魚規劃列入保育類,並請仔細設想相關配套措施,譬如標放的實施方式,漁獲損失的補助等等,以協助漁民解決誤補以及混獲的情形。研究會指出,根據國際自然保育聯盟(IUCN)資訊,大白鯊在南非、納米比亞、美國、馬爾他、澳洲等國已受到保護。紐西蘭更於2007年宣布,沿岸200海浬內禁止撈捕、追逐。甚至國籍船在公海也不得捕捉。任何人不得持有、買賣大白鯊身體的任何部位。違者可處25萬紐幣,6個月徒刑。姥鯊同樣於2002年被列入CITES附錄二物種,並在許多國家的海域受到保護,是體型僅次於鯨鯊的魚類。巨口鯊更是罕見,其全球生態資訊比大白鯊更少,全球至2012年10月捕獲之數量僅54尾,其中台灣就捕獲11尾(註1),亟需介入保護!漁業署目前僅對「鯨鯊」制定完整保護措施。自2001年開始要求漁民捕獲鯨鯊必須通報,至2002年CITES第12屆大會(COP12),將鯨鯊列為附錄二保育物種後,實施總量管制。2007年進一步依漁業法公告,自該年11月1日起全面禁止捕撈、販賣、持有及進出口,且比照CITES附錄一物種的做法。違反上述行為依漁業法第60條第2項規定,「可處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科或併科新臺幣15萬元以下罰金」,「若捕獲鯨鯊而未通報者,可處15,000元以上75,000以下罰鍰」(註2)。2008年後漁民一旦在定置網意外捕獲活體鯨鯊經通報,並配合辦理標識放流科學研究者,漁業署還發放獎勵金每尾3萬元 (註3)。卵胎生的鯊魚每次繁殖胎期甚久、胎數甚少,幼體需經過很長時間才能成年。2012.11.14在台東烏石鼻外海,被漁民用旗魚鏢射殺的大白鯊,是一尾懷孕母鯊,腹中已有9隻幼鯊無法出生長大,非常令人惋惜。圖為其中一隻小鯊標本。(攝影: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資料顯示,漁業署根據保育措施自2002年釋放第1尾鯨鯊後,至今已標識放流353尾鯨鯊(註4) ,讓鯨鯊得以悠游海洋、繁衍族群。但對同屬CITES附錄二物種的大白鯊(學名Carcharodon carcharias)、姥鯊(Cetorhinus maxmus),以及數量稀少的巨口鯊(Megachasma pelagios)漁業署至今無任何保育措施。僅在2004~2007年間,要求漁民在捕獲時需要填寫「稀有鯊類漁獲資料通報調查表」、拍照、魚體採樣後交給漁業署或指定學術單位。惟自2008年後,漁業署反而放寬規定,除捕獲鯨鯊需通報外,其餘大白鯊、姥鯊、巨口鯊無需通報。保育團體、立委、學者聯合呼籲漁業署將大白鯊、姥鯊和巨口鯊比照鯨鯊,列入保育、禁捕名單,讓海洋生態永續。發起團體: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台灣媽祖魚保育聯盟、台灣蠻野心足生態協會、荒野保護協會、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Congratulafins護鯊組織、海龍王愛地球協會…參考資料:◎2002~2012年報載台灣捕獲大型罕見鯊魚案例(整理、製表: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關於大白鯊(摘譯: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鯨鯊、大白鯊、象蛟、巨口鯊基本資料(整理:社團法人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註1)http://www.sharkmans-world.eu/mega.html(註2)中華民國96年9月5日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授漁字第0961322118號公告(註3)中華民國97年1月9日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授漁字第0971320036號公告(註4)漁業署新聞稿,100年9月19日。國際鯨鯊日-農委會漁業署發表鯨鯊保育成果
[嘉義分會] 【嘉義荒野】12月活動訊息
各位親愛的夥伴~2012年接近尾聲,感謝今年有您的陪伴,來年也請大家和我們一起徜徉於荒野。年度最後一個月,我們安排了暖暖的課程與您分享,邀請您一同來參與喔!【嘉義週五見 19:30-21:30 】12/07:柴火能源 / 何信濃12/14:2012台灣野望國際自然影展系列活動:搶救路納(嘉義林區管理處共同辦理)12/21:2012台灣野望國際自然影展系列活動:紐約紅尾鵟傳奇(嘉義林區管理處共同辦理)12/28:適逢元旦連續假期,本週講座暫停乙次。【自然體驗】12/23:蘭潭後山定點觀察 ◎下載嘉義荒野12月會訊
[嘉義分會] 【嘉義週五見】11/30:自然觀察達人養成術— 給自然觀察初學者的課
時間:101年11月30日(五) 19:30-21:30地點:荒野會所講題:自然觀察達人養成術— 給自然觀察初學者的課講師:黃一峰 / 擅長以攝影、插畫、視覺設計等專長記錄自然生態的藝術工作者。喜愛用自然素材來當成創作元素,以美學觀點將枯燥的科學記錄方法轉化成活潑的自然創作。1997年加入荒野保護協會,並開始以影像及創作記錄逐漸消逝的大自然。行腳於海內外各地,指導民眾用簡單的方式認識與記錄大自然之美,並省思人與自然的關係,希望藉此為所愛的大自然盡一分心力。曾榮獲金鼎獎—最佳美術設計個人獎。著有『自然野趣DIY』、『婆羅洲雨林野瘋狂』、『自然觀察達人養成術』以及繪圖作品『老鼠博物學』,還有攝影作品『自然老師沒教的事』…等。圖片來源:http://www.bookzone.com.tw/圖片來源:http://www.bookzone.com.tw/對一般人來說,翻開一本本由專家撰寫的圖鑑就是頭痛的開始。光是生物特徵的描述就足以讓人卻步,也抹煞了讀者對自然觀察的興趣。講師將多年帶隊自然解說與觀察的經驗集結,並將各種生物分門別類,從淺顯易懂且富饒趣味的角度,以手繪插畫與精彩的攝影作品,說明各種生物的辨識方式與觀察要領,希望讓愛自然的朋友在學術性的基礎下,用非學術性的方式,讓一般人可以用更簡單的方式親近自然、瞭解自然,而且還都可以成為自然觀察達人。尊重講師與聽眾,請準時入場。ADD:嘉義市德明路155號 TEL:05-2911547 FAX:05-2911873
[嘉義分會] 【嘉義週五見】11/23:人在草木間
時間:101年11月23日(五) 19:30-21:30地點:荒野會所講題:人在草木間講師:吳平海 / 導演,出生於高雄縣美濃鎮之客家子弟,因大學及研究所主修景觀設計與空間文化研究,對空間文化及人文相關議題極感興趣,2003年參加行政院客家委員會主辦之第一屆「客家影像製作人才培訓計畫」,而正式進入了影音製作的學習殿堂,其作品內容涵蓋了社區文化、人物誌、新移民、藝術與生活等領域。照片來源:http://e-info.org.tw/node/78631照片來源:http://e-info.org.tw/node/78631二○○九年莫拉克颱風重創南台灣,三年來災民艱辛重建的過程,成為眾多紀錄片見證風災的取材。導演張志聰、吳平海拍攝的紀錄片《人在草木間》,記錄嘉義縣梅山鄉太和村,歷經兩處聚落走山、五○戶房屋倒塌、四人不幸罹難,藉由祈福法會凝聚向心力,在駐村藝術家林純用、曾文邦等人協助下,以「太和好茶」品牌出發,協助茶農展開重建之路。《人在草木間》也見證茶農從「土地利用者」成「土地守護者」的過程,反思如何與大自然和平共處。 尊重講師與聽眾,請準時入場。ADD:嘉義市德明路155號 TEL:05-2911547 FAX:05-29118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