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會訊息

[台北分會] 公園水水與生物的關係(上)

2016-08-18

文圖/幸運草、插圖/ CC0 的圖片都會中的大型公園,幾乎都有水域環境,水~為都市裡的公園帶來了哪些好處呢?降溫、給動物喝水洗澡、讓魚優游其間、......,應該還有許多功能吧!我們再來看看這些水如何被留在公園裡?用大水泥游泳池裝起來、用泥巴坑或砌石堆疊的空間儲存起來、雨撲滿、......應該還有許多不同的方式。如果是要營造一個像自然池塘那樣的小縮影,不可或缺的基本元素包含土壤、水、植物及動物,其中水是水生生物生存重要的媒介,水體的狀況與品質對水生生物佔有很重要的影響,而生態池的外在環境與人類活動也是影響生物多樣性的重要因素呢!而且,公園中的生態池通常是由淡水生態所組成的系統,其中食物鏈是生態系統中重要的能量與食物傳遞路徑。所以我們先來認識一下淡水生態系統中的池塘,其食物鏈與生態平衡,以及淡水水體品質與水生動植物之間的關係吧!一、「池塘生態系」的生態環境組成與功能翻閱令人懷念的漢聲雜誌社1992出版的《池塘與河川》,提到池塘和河流都屬於淡水環境。水加上陽光,使綠色植物滋生,豐富多樣的植物提供各種動物基本營養,如此便造成了自然界中重要的淡水生態系。海生館網站說明池塘是指人工挖掘,或天然形成的窪地注入河水或雨水形成的靜止水域,也可能是湖泊經過數百年慢慢淤積後的遺跡。由於水很淺,即使是池塘中心光線也能穿透水層到底部,有足夠的光線能提供植物行光合作用,加上池塘的水通常是靜止不動,所以常常可以看到植物遍生。一個健康的池塘,水底的土壤、石頭、各種附著物和隱蔽處,充滿大大小小的孔隙,提供水生動植物棲息躲避的地方,加上充足的光線,水流微弱,甚至靜止不動,孕育了豐富多樣的生命。池塘生態環境的組成單元可分為非生物因子與生物因子兩大部分(表1),其具有生物多樣性儲存庫、淨化水質、滯洪、補充地下水、觀光遊憩、採集食物、家庭用水與水利功能等重要性與地位(表2)。表1  池塘生態環境組成單元表表2 池塘的重要性與地位表整理自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網站資料下一集將介紹「池塘生態系」的水生生物(Aquatic organisms)與食物鏈(Food chain)~未完待續:)

[台北分會] [人物專訪] 黃麗錦:開始了,就不會結束的解說之路

2016-08-15

台北分會編採志工:文/何思琦(樟樹)   圖/何思琦,獵戶座擔綱過許多職務的資深解說志工黃麗錦一現身荒野保護協會,便有許多人熱絡地打招呼。人面甚廣的她給人的印象,與其自然名「紫楝」(苦楝)相似,內斂、親切中又交揉著熟悉。當談起與自然接觸的經驗,自小便與環境產生情感連結的她,眼神晶亮,彷彿純真孩童介紹最要好的朋友。 小時候,媽媽會帶著她和弟弟坐火車回到桃園富岡的外婆家,農田及小溪都是他們的遊樂天堂,這是她接觸自然的起點。小學五年級時被分配至自然實驗班, 老師帶著全班種菜、觀察及飼養動植物,以實際體驗取代教科書;此外,還要學生每天背一首唐詩、認識一句成語及蒐集自然科學相關的剪報。老師撒下了認識自然 的種子,讓觀察植物成了麗錦的興趣;而剪貼報紙更讓她留意到日後成立協會的徐仁修老師的攝影作品與文章,瞭解進而支持徐老師的理念,也成為後來加入協會的 契機。2001年麗錦參加協會的自然觀察班,隔年受訓成為解說志工。自然觀察不僅是她抒發壓力的重要管道,更匯流成日後推行環境教育與出版著作的豐富資料 庫。「因為常被指派和大家分享,我開始整理、拍照;去講課時,發現自己沒注意到的,又回去仔細觀察、大量閱讀」講課頗受好評的麗錦陸續接到不同主題的授課 邀請,「因為植物是很多生物的食物來源,所以開始認識昆蟲和鳥類,越學越多,慢慢培養出其他專長。」 麗錦(右二)參與淡水河流域鳥類調查 圖/獵戶座在擔任協會專職的八年間,麗錦曾兩度辭去職位,但她從未放下定點解說志工這個職務。不單是出於對解說的熱誠,人的回應也是動力來源,「我還滿喜歡走 在最前線的感覺,因為直接跟民眾接觸,回饋也很直接。」提及解說志工訓練,去年剛卸任山海組組長的麗錦還有項創舉。早期解說志工培訓僅辦在平日晚間,參加 訓練的志工多為上班族,假日才有空接解說場次,導致平日即使有活動邀約,也很難找到可上場的志工。麗錦一直想籌辦日間班的訓練,這個心願直到離職、凝聚足 夠人力及資源後才實現。「我的運氣一直都算不錯,這些夥伴們都還滿願意配合我的,」麗錦不好意思地笑說,「白天班的作業很多,結訓後還要實習一年。」她和夥伴們花費許多時 間和心力設計課程與審閱作業。好的訓練,需要好的學員支持,才能發揮效益,而這群志工沒有讓她失望,「參加白天班的人很多是退休人士跟媽媽,他們很認真也 很投入。」費盡心思培訓出第一期日間班解說員,麗錦留意到可以跨組支援解說的志工很少,她決定成立一個沒有固定觀察定點的群組──山海組,為協會培養能全方位導覽且願意服勤、勇於承擔的解說員,也提供志工們新的舞台。回首十多年解說經歷,麗錦勉勵志工不用怕被民眾問倒,「我們對自然的喜愛和熱情常常可以感動人,他不見得會記得你剛才介紹了什麼,但他印象深刻的會是這個解說員對自然的愛。」她真誠地說。談到荒野人的鮮明特質,她笑稱很多解說員剛加入時都較為害羞,一旦在自然中有感動體驗,「開關」被打開後,就會滔滔不絕地分享。「一開始我不太會跟 不熟悉的人相處,可是我覺得荒野是個大家庭,滿多夥伴的頻率很接近,也不會有太多的防備心,在這裡有很多可以真心相待、交流的朋友,所以我才會待了那麼 久。」  卸下荒野職務的暫別期間,麗錦著手整理十年觀察紀錄,於2011年出版《野花999》。說起第一本著作的書名由來,由於她對花卉經典書籍《台灣野花 365天》非常熟稔,志工遂為她取了「野花366」的綽號;後來志工發現麗錦對植物的認識又加深了,就幫她「升級」為「野花999」。構思本書書名時,同 為荒野夥伴、牽線出版著作的黃一峰先生便提議不如採用她的綽號,想不到當時的主編也欣然接受。之後四年間,她陸續出版了《野果遊樂園》與《台灣野果圖 鑑》,期望以書為媒介,促使讀者接觸自然、瞭解植物的生存智慧。近年她還和幾位在荒野認識的夥伴一同成立「瓦拉米環境探索工作室」,規劃親子共學課程、至社區大學授課等。麗錦解釋,「瓦拉米(Maravi)在布 農族語中,是『一起來』、『跟著來』的意思。」希望民眾能跟著他們接近大自然,學習與生態環境相處,進而尊重、愛護環境,讓生活與自然合而為一。無論是解 說、培訓志工,還是出版著作,麗錦都傾力投入,讓更多人認識大自然這位好朋友,期待持續散播的種子,有天能遍地發芽。對於荒野相關業務熟稔的麗錦,也於今年4月(2016年)被延攬進入荒野的台北分會,擔任主任秘書一職,屬於她的荒野故事,又將開啟新的一頁。

[台北分會] 三伏天的場勘,與第一次來訪富陽的素人

2016-08-12

文、圖/幸運草105年8月10日上午九時,天氣相當的晴朗、潮濕悶熱,偶有涼風就會倍感幸運。在這悶熱的季節裡,富陽入口處來了兩位熱情的志工夥伴「菩提子」和「杜鵑花」,支援即將到來的一場邀約前的場勘活動。申請單位陳小姐與實習生,以及富陽夥伴和台北分會兩位專職,在軍事涵洞入口前,寒暄討論活動當天的人員與初步狀況後,便開始跟著資深志工菩提子老師走訪富陽。第一次來到富陽的社工陳小姐,對於富陽的動植物感到相當新奇,每個名稱都很陌生,但透過老師的說明引導,讓我們從眼前一片綠油油景象中,找出先鋒期的植物在哪裡!也讓兩位素人朋友感到十分有趣,令人印象深刻的,是涵洞入口上方的山黃麻,她的樹冠提供了很棒的遮陰,往兩旁生長的粗壯根系更是吸睛,看起來非常巨大,老師問:「猜猜她幾歲?」陳小姐:「三十歲吧!」,老師說:「民國九十五年,剛開園時,她在這裡拍過一張照片,當時還沒有這麼大棵的樹。」十年,陽性的山黃麻,長的真是壯大呀!老師帶著我們看她延伸的根系,幾乎和她的樹冠層一樣的寬闊,牢牢的抓住土壤。在入口,就已經可以感受到富陽的特別之處,不僅是環境的獨特,更有著一位深耕在地的志工-菩提子老師,她可說是自然人文的活寶典。從軍士涵洞→小橋→碎石步道→賞蝶區前→平台中繼站→木棧道階梯→戀戀蟬聲區→泥土步道→烏桕停歇區→濕地區→自然演替區。全程走完對富陽森林演替的過程,有了初步的認識,過程中也發現了螳螂、長吻白蠟蟬、母班腿樹蛙(可惜沒順利捕獲這強勢外來入侵種)、還有許多昆蟲與新奇的事物。過程中,老師也讓我們實際看到富陽面臨的危機,盜採及外來種危害的問題。哎呀!讓母班腿樹蛙逃走了!轉眼間中午了,在自然演替區前的涼亭做最後整理,菩提子老師分享豐富多樣森林層次樣貌的教具,鼓勵正式帶領活動時,可以透過體驗與遊戲方式加深素人們的興趣。回程中,陳小姐與實習生也非常感佩志工老師們驚人的觀察力,也開啟了素人的眼睛,相信再次拜訪自然時,她們將會有不同以往的環境敏感度。菩提子與杜鵑花老師討論解說體驗的可能方式

[台北分會] 生態種子萌芽中–專訪五常國中小荒野社

2016-07-28

(台北分會編採志工:文/風信子  圖/太陽)推動公園生態化荒野保護協會台北分會以推動「公園生態化」為首要目標,自103年底開啟與公部門、民間團體及在地居民合作的結盟模式,落實「公民參與」精神,榮星花園公園即是啟動此合作模式的第一站。一路走來至今,有越來越多民眾支持並親身參與榮星花園公園生態池維護,如榮星公園守護志工隊,成員以在地里民為主,透過柔性勸導、關懷生命的方式,向民眾宣導環境教育。除火金姑守護志工隊外,另一個重要的守護生力軍,就是五常國中「小荒野社」社團。小荒野社社團五常國中位於榮星花園旁,秉著推動生態教育的責任及呼應公民參與的精神,學校於104學年度成立了「小荒野社」社團,這學期有十五位學生選修。陳美蘭老師是小荒野社的社團指導老師,她說社團課程是請荒野保護協會台北前分會長鯨魚老師一起協助規劃。上學期以室內課為主,介紹水生植物及生態…等;下學期則安排較多的室外體驗與實作,如參與榮星花園螢火蟲的復育工作,還有這次的迎接原生種植物回公園的活動。美蘭老師補充說,在社團成立前,就有許多學生以工作假期的方式參與螢火蟲的復育工作,此外,他們還在FB設立了粉絲專頁「五常國中。小荒野社」https://www.facebook.com/wcjhslove/timeline,歡迎大家將愛化為行動,將行動化為紀錄,一起關心且熱愛這片土地。生態種子萌芽中「公園生態化」看似簡單的五個字,執行起來可是一大堆工作。以這次迎接原生種植物回公園為例,要先經過多次移除外來種、重新覆土、選擇適合原生種、栽種及後續照顧…等,這些工作都有五常國中小荒野社員的參與。訪問當天,「小荒野社」的小志工們要來協助栽種,看他們辛苦揮汗又興致高昂地種下一棵棵原生種植物,真令人感動。梁震邦同學說:當初參加社團是因為科展想研究螢火蟲生態,經過幾次的工作假期及戶外課程,對自己能參與社區服務,為生態環境盡一份力而開心,也慢慢發現自己的目標,希望以後能成為生態攝影師。在旁邊揮汗的李泓澔同學說:原本自己是不常走到室外的,因這社團課讓他有機會親近自然,他覺得很酷。唯二的兩位女同學之一張純瑜害羞的說:她兩學期都自願選修小荒野社,雖然對生物課沒多大幫助,但因更了解生態中的生命而想下次再選修。另一位可愛的周芮伃同學說:這學期加入小荒野社是受同學的影響,也很好奇社團做些什麼,經過一學期的參與,覺得可以親自體驗很棒。未來她想當醫治人的心理醫師,現在就先來參與醫治生態的小志工,她充滿希望說:「或許一個人的力量小,無法馬上看到成果,但一點一滴累積,應該可以治好地球吧!」未來,期待有更多的中等學校能成立環境保育相關的社團,就和五常國中的小荒野社一樣。透過社團課程讓學生有機會實際參與社區生態環境營造或公園生態化活動,藉此將學校的環境教育化為實際行動,這樣應更能感動年輕學子,讓他們心中生態種子有萌芽的機會,一點一滴,聚沙成塔,一起為地球萬物努力。

[台北分會] 公園養護管理:呵護原生植物成長,公部門與民間攜手守護美麗家園

2016-07-27

(文/幸運草,照片提供/里仁園藝、荒野台北分會)105年7月26日下午,負責榮星公園維護的里仁園藝公司師傅們,頂著夏日高溫進行原生植物棲息地的養護工作,以徒手、最低干擾的方式,小心拔除生長過盛的禾本科草類。27日上午,挖掘土溝,減少大雨沖刷可能造成的土壤流失,並因應連日高溫降雨不足,適時澆灌以保持土壤與植物的水分,維護一個月前種植的穗花木藍、冇骨消、澤蘭、......等植被,有良善的生長環境。 荒野本著「你的公園 我的家」的理念,於105年5月19日引導五常國中七年級同學合力移除邊坡的外來種;6月3日,公園處圓山所主任率領同仁與里仁園藝公司、社區居民、五常國中小荒野社的同學,進行台灣原生植物的補植,是台北市公園公部門和民眾合作種植原生種植物的首例。種下的苗木照護亦需小心謹慎,為了讓原本單一化的植被環境,變成豐富多樣且具層次變化的生態棲地,在移除與補植後的過渡期間,需要持續的關心與照顧,在養護廠商透過雙手的細心呵護,以及公園守護志工持續與民眾進行溝通分享之下,才能讓這難能可貴的棲地環境,在未來有機會呈現蝶舞蟲鳴的景象。               炎炎夏日澆水補充水分                                                    挖掘土溝減緩大雨時的土石流失在此同時,公園的環境也需要仰賴大家共同愛護。105年9月,榮星公園守護志工培訓正式啟動,經過兩期培訓,招募近50位志工,結合在地守護力量,持續進行生態調查、環境改善維護,讓螢火蟲族群數量趨於穩定,成為台北市市區內少見能觀賞到螢火蟲的去處,也讓公園內其他的水棲昆蟲、植物、以及鳥類變得豐富多樣,生物鏈趨於完整。因此我們相信,棲地守護的理念,唯有社區居民與市民的認同與參與,方能達成。公部門與社區攜手合作,是落實公園生態化非常重要的聯結,更需要大家共同來支持守護。歡迎您加入榮星公園守護志工行列,一同守護我們美麗的家園!→課程訊息及報名網址:http://ppt.cc/r2XlC

[台北分會] 凡事起頭難:公園植物原生化 文/圖 荒野台北分會編採志工:太陽

2016-06-13

   六月三日一早,榮星花園的一隅,已然是人聲鼎沸。責榮星花園維護的里仁園藝與公燈處圓山所的同仁正全力出動進行著台灣原生植物的栽植。兩周前五常國中七年級同學合力移除邊坡的外來種之後,此刻,工作人員們正著手補植台灣原生種植栽。在這溫高36度的夏日,帶領著居民、五常國中小荒野社的同學,一起來體驗親手種植,這是台北市公園公部門跟民眾合作種植原生種植物的首例。  荒野保護協會前台北分會長鯨魚說:「荒野跟公部門合作復育榮星的生態水池但每回在工作時,卻總是眼看著水池外側的外來種「南美蟛蜞菊」蓬勃發展,某天跟主任閒聊提到,我們是否可以讓大家的公園有所改變,種回原生種呢?  沒想到獲得主任支持。」在公園內改植原生種也是荒野一直想要努力的方向。經過討論,才發現公部門並沒有原生種苗木,志工們聯繫到荒野嘉義分會的金治大哥,並引薦予公燈處建立連結。  當日栽植的這些苗木就是由二位荒野夥伴愛心培育所提供,並且是由里仁園藝老闆擔任志工親自據嘉義載回來的。  「在荒野與公燈處一年來的合作過程中,我們發現公園管理並不容易,民眾對景觀的要求很多元,總希望看到美美的園藝物種,反而對生物多樣性的原生觀念不足,因此,想要一下子改變,並不容易。  雖然未來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但對公部門而言卻已經是很努力的一大步。也許內行人會覺得喬木的間距太小,或是植栽的選擇並不完全是北部原生種,但礙於公部門須承受民眾的普世價值,立即要看到滿滿的植栽成效的期待,這些都是過渡期。  以吸引斑蝶蜜源為例,我們已致力於去除外來種「光葉水菊」,改為種植原生種的「高氏佛澤蘭」。當然我們更希望公部門未來能夠育苗台北的「原生澤蘭」,這將是我們努力的方向。」  荒野本著「你的公園 我的家」的理念,希望從社區公園出發,結合公部門、社區民眾與學校,一起打造荒野,我們期待經過大家的努力,明年此時,不但能夠歡「螢」回家,且能感受蝶舞蟲鳴。當然,這樣的活動需要您持續的加入,未來我們才會發現,你我的家園充滿生命樂章,這正是留給後代最珍貴的寶藏。

[台北分會] │台北分會。生日快樂│不一樣的分會慶,荒野台北分會三歲了 !「你的公園我的家」園遊會

2016-05-02

 台北分會編採志工  文圖/懸鈴木  4月22日地球日你「加樹行動」了嗎?若沒有,4月23日來榮星花園就有機會拿到小盆栽,為自己的家添加綠意!  荒野保護協會台北分會,以環保園遊會慶祝成立三週年。「你的公園我的家」園遊會,於4月23日下午三點起,在榮星花園熱烈展開!園遊會由台北分會的各志工群組與中山區各里里民在榮星花園擺設環境教育推廣攤位,藉以行銷荒野理念,既展現各群組特色,也進行環境教育。現場並有生態劇演出、公園定時導覽,及草地電影院《戀戀火金姑》電影欣賞等活動。│與眾不同的週年慶  寓教於樂遊園集章拿盆栽│  這是一個與眾不同的週年慶,不賣化妝品,只行銷環境保護;這也是一個與眾不同的園遊會,不用花錢,親子可以同歡,還可以體驗自然野趣!不同於其他園遊會有許多小吃吸引饕客,但仍吸引許多老老少少、大大小小的朋友攜伴參加,現場十分熱鬧!  (圖/ 寓教於樂 行仁里設攤共襄盛舉)  參與民眾自由入園,藉著園遊會集章卡遊逛13個攤位,順利集滿即可帶回一株小盆栽。  由親子團北二團負責的「我們的田」,現場有秧苗、結穗的稻穀、福壽螺,要讓孩子認識稻作的成長,志工耐性解說,傳遞北二團租地種稻及友善農耕的理念;北四團的「有一攤」,現場教民眾如何利用回收紙製作手抄紙,大人小孩動手體驗,玩得不亦樂乎!(圖/北二團「我們的田」介紹稻作成長與友善農耕)〈圖/北四團帶領孩子製作手抄紙〉(圖/利用回收紙製作的手抄紙成品)  兒童教育組的「艾相隨」,讓大家認識艾草的妙用,教小朋友製作艾草條,以最自然的方式驅除蚊蟲。〈圖/孩子們認真製作艾草條〉  解說員擺攤的「聽自然、玩自然、eye自然」,包括生態繪本的說故事時間、地球臉譜的自然創作,與以圖卡讓小朋友用眼睛找出躲在草木中的生物。小小孩聽得很陶醉,在圖卡裡的叢林,揪出一隻隻隱身的小動物,滿滿的成就感!〈圖 / 生態繪本故事時間 孩子多陶醉呀 〉  編採志工的「文字與影像」,現場邀請參與民眾,特別是小朋友的爸爸媽媽來認識「悅讀荒野」粉絲專業,讓文字與圖像的影響力可以更巨大。參與的民眾非常和善,聽完編採的理念後立馬按讚,有人得知有這樣的粉絲專業非常高興,更承諾會分享給自己的親友,藉由推廣「悅讀荒野」來愛地球! 〈圖/編採志工認真介紹「悅讀荒野」〉  此外,還有「衣衣不捨」、「生活中的氣候變遷」、「公園HOW生態」、「海洋減塑行動」以及「海洋金頭腦」等攤位,一樣吸引大人小孩來遊逛。(圖/ 許多民眾關心氣候變遷議題) (圖/志工跟民眾說明海洋減塑的迫切)(圖/海洋生物~你看懂了什麼呢?)│生態紀錄片「戀戀火金姑」導演   期待生態活動年年永續│  園遊會之後,晚上6:30於廣場播放「戀戀火金姑」記錄片,影片以水生黃緣螢的生活史為主題,描述新北市老梅梯田主人與田裡各類生物的互動。開播前並邀請導演張博鈞現場致詞,導演表示自己就是本地社區居民,當得知荒野要整治榮星花園生態池時非常開心,他相信榮星花園的螢火蟲會越來越多,事實上也真的越來越多;他更期許荒野能一年年持續在社區中耕耘與舉辦生態教育活動。  「當然,一年年持續下去也是荒野的心願!」主持人回應,並帶領大家誦讀祈福詞,感謝大地並一起承諾:「化身為人與自然能和諧共處的橋樑,實現孩子們擁抱藍天綠地的渴望,讓野花處處飄香,讓青蛙依舊高唱,螢火蟲綻放螢光,老鷹再度翱翔……」  (圖/ 影片「戀戀火金姑」開播了) 〈圖/影片《戀戀火金姑》導演張博鈞現場致詞〉(圖/現場民眾聚精會神觀賞《戀戀火金姑》)│我們的公園動植物的家   人與生物和樂共存│  祈福詞展現的正是荒野保護協會「保護環境與守護棲地」的理念,而荒野台北分會則以「生態城市」為願景,致力保存大台北地區自然棲地的生態環境,並推動「公園生態化」,將都市中最美的自然環境留給市民,更期待透過全民參與,讓都會公園有多樣性的生態面貌,營造及維護適合人與生並存的環境,讓我們的公園更是動植物的家!這將是我們送台北分會三歲最棒的生日禮物!

[台北分會] 2015榮星花園公園「歡"螢"回家-火金姑ㄟ灶腳翻新(歡心)入厝」

2015-09-16

         時序入秋,進入萬物收成的季節。市中心的榮星公園生態水池,也有如收成般的喜悅,歷經漫長的棲地整理營造後,捎來螢光再現、白腹秧雞幼鳥長成的喜訊。歷時八個月的生態水池棲地復育工作,同時為找回螢火蟲,為其清理家園、翻新螢火蟲的「灶腳」,終於可以歡欣迎接部份移地復育的螢火蟲回家。       9月15日及16日二天,榮星里民、五常國中及國小師生們,熱鬧見證火金姑ㄟ灶腳翻新(歡心)入厝儀式,行仁里陳德賢里長特別為螢火蟲入厝準備了甜湯圓,象徵著團圓吉祥,小朋友們小心護送螢火蟲幼蟲回家,里民朋友則送回螢火蟲最愛吃的田螺,和樂融融的景象是公燈處、里民及荒野合作促成公民參與的最佳典範。        為實現都會區中自然與城市共存的環境,荒野保護協會台北分會與台北市政府工務局公園路燈工程管理處、行仁里,共同推動榮星公園生態池復育、維護、監測、推廣自然教育等相關工作。今年元月起,台北分會動員近4000人次志工與在地里民攜手合作,推動公民參與以工作假期模式,藉由參與者的雙手接力打造、重建生態水池,恢復其生物多樣性與生態平衡,深信著當生態環境恢復到相當程度,許多生命自然會回來安居。        在棲地改造期,從生態池所採集的黃緣螢成蟲,經大安森林之友基金會 吳加雄博士進行人工繁殖,目前已孵化出幼蟲,本次預計送回50隻,將由學生及里民親手將幼蟲放回原本生長的環境,預計明年4月可看到初步成果。榮星花園的螢火蟲復育,是採用符合生態學原理的方式,首重改善棲地環境,減少外來種數量及放養螢火蟲,營造出適合螢火蟲棲息的環境之後,才進行螢火蟲幼蟲的野放。未來還要持續進行族群監控及棲地維護,預計兩年內再野放3次,如此螢火蟲的族群才能穩定成長。同時請民眾勿在生態池放生其他生物,或餵食魚類,避免生態受到影響,讓榮星花園的螢火蟲永續繁衍下去。        生態水池棲地復育工作,除進行生態調查規劃及棲地營造規劃外,還需要適度的調整公園的管理與民眾使用習慣:如水池周邊增植垂榕綠籬,和螢火蟲繁殖期間調節路燈照明時間及遮光,減少光害對螢火蟲繁殖造成的影響。同時裝置循環水設備,增加水中溶氧,減少優養化。陳德鴻老師仍憂心:目前水池最大的威脅是外來種的移除不易,螢火蟲以水池螺類維生,但巴西龜和泰國鱧會阻斷螢火蟲食物鏈,烏龜甚至會吃螢火蟲的蟲卵,希望民眾不要隨意放生、棄養,也包含銅錢草、大萍等外來種植物,生長過於迅速會破壞棲地的多樣性;還有公園裡的垃圾、農藥汙染,最後都會匯流到水池內,影響水質及生物。        為保有這難得一見的城市瑰寶,生態保護計劃要成功,還需要結合社會的力量,如鄰近的五常國中、五常國小的師生將榮星公園當作生態教育的場所,五常國中已成立「小荒野社」積極參與生態保育的行動,透過做中學逐步豐富生態素養、深化社區認同感。另外值得喝采的是甫培訓結業的「火金姑守護志工」,即由當地里長帶動里民共同參與,已正式開始生態水池的巡護工作。榮星花園公園連結在地力量,作為推動公園生態化運動的「起站」期盼逐步增加都市棲地完整性及生物多樣性的生態指標,更進一步實現生態城市的計畫。 荒野台北分會 分會長張菁砡/鯨魚

[台北分會] 「夠了,GO了 」- 台北城的綠行動

2014-03-17

台北分會分會長 鯨魚/張菁砡一棵相思樹,只是一棵樹嗎?一棵的存在,不只是滿足人類視覺的綠美化,也不只是為滿足人類心靈的綠意;    自空中鳥瞰的台北盆地,台北人彷彿住在一個綠色寶盆裡。環狀淺山丘陵裡,零星散佈的公園綠帶是世居台北生物僅有的棲息與繁衍空間。近幾年的發展,台北市中心自然綠地逐年減少,水泥豪宅漸往郊山侵入,這些動植物賴以維生的家園都被水泥叢林所取代,取而代之的是滿足人類視覺的觀賞型花木。公園乃是都市中最完整的綠資源開放空間,在都市生態系中是能容納最多物種,提供其棲息覓食繁衍之場域,肩負都市重要棲地、生態跳島、維護生物多樣性之功能。可曾想過公園裡的一棵原生樹,是多少生命世世代代繁衍的家,自然生物是人類賴以生存的生態系統之基礎。而公園綠地裡自然生物的存在,更是重要的環境品質指標,當蟲魚鳥獸都無法安全存活的環境,也非人類適居的空間了。    關心環境的朋友們常會發現,視為珍寶的自然物種突然消失,遭民眾任意砍除植栽;盼著進入繁殖期螢火蟲的家一夕之間被剷除;親睹外來種放生、移植造成的危害;過多或不當的水泥設施造成綠地切割破碎、甚至因不當的工程或管理機制破壞棲地完整性…等等事件一再發生,每每聞之總是令人心痛。「夠了!  GO了」    2013年,台北分會認養的富陽公園,再次發生公園內遭逢不當的規劃設計與施工,破壞了原生態的完整性。一個自然生態豐富的公園在維護、管理、修繕、經營方針竟無適當的管理機制可保存她。一棵相思樹的切除,如同最後一根稻草,讓我們覺得「夠了」、「GO了」,督促我們必須有所行動,期盼這類事件不要一再發生了,為公園生態化催生「自然生態公園管理辦法」(暫名)由此而生。  首先,盤查了台北市公園綠地經常遭遇的環境干擾和危機因子,檢視目前單一化公園管理辦法下,不利於生態敏感區的經營維護問題。一個公園綠地的管理單位眾多,加上公部門管理和工程施作單位,缺乏溝通協商機制及生態設計思維,亦無法有效執行落實維護公園綠地的生態系統。因此,決議在2013年下半年會期提出的台北市自然生態公園管理自治條例,爭取納入“2016世界設計之都”將生態城市設計作為設計目標,營造人與所有生物互利共生的都市環境。串聯綠色廊道,增加綠覆率,讓生物可以自由棲息往來,幼小動物、鳥兒、蟲蝶也能與人類共享安全生活、繁衍後代的自然環境,讓台北市恢復充滿綠意的自然面貌,成為宜居城市。  為此願景,組成小組定期召開會議研商因應策略,由陳德鴻出任總召,林智謀擔任總顧問;依工作性質分成綠皮書組、法案議事組。綠皮書組:解說-昕岑(召集人)、棲地-江河(副召);法案議事組:培力-佳良(召集人);綠皮書組任務為制定生態公園評量標準及台北市生態公園發展潛力推薦名單,法案議事組任務為法例條文修正及議員聯繫窗口。開始進行生態調查評估並依其生態狀況及環境條件分級管理。針對「自然生態公園(綠地)」訂定適切之管理辦法。訴求:「營造生態城市,保護都市綠地」。主張公園應視不同功能、環境作分級管理、自然生態公園應以「維護生態整體性」作分區管理與利用,維護管理以「主動保育、低度干擾」為準則;規劃設計以「水泥設施零成長,自然鋪面零損失」。是為維護台北市轄區境內之自然生態環境,保障原生物種生物棲地環境的完整性,以促進生物多樣性,營造人與自然共存共榮的和諧環境。  接著,開展一系列的行動,從一千多個公園中挑選十個保留豐富生態潛力的公園,年後最冷的幾日公園調查小組不畏溼冷低溫,召募了各群組志工,逐一走訪討論各個自然生態公園的未來可能性。同步進行拜會相關人員及市府相關部門遊說、專家學者請益、NGO夥伴說明會,進行了跨組織、跨領域的對話與學習,獲得各方支持。民間團體也決議成立推動聯盟共同推動,定期召集會議以凝聚力量。228開始了第一場志工培訓,正進行著催生自然公園走春活動及公聽會,尋求在地居民的支持與共識,藉由推廣活動提供公眾參與,促進民眾參與式學習。此次推動法案,運用「由上而下」以及「由下而上」雙軌進行的方式,期能有助於法案推動及動員參與的能量極大化。台北分會也因此深度的跨群組合作,大家各司其長、協力分工,形成很好的横向連結與擴大學習圈的機會。台北盆地還剩下什麼動、植物? 棲居城市的我們可以做什麼?    環境永續經營才能讓人類與萬物生生不息,「守護自然棲地  與萬物共享自然」是荒野夥伴心中最深的期盼。棲居城市裡的台北人,如何回饋生養我們的大地呢?如何守護我們的環境?支持和參與推動自然生態管理自治條例(暫名),是我們可以為自然盟友發聲、爭取守護都市裡僅存自然棲地的一個行動。為維護自然生態公園之生物多樣性與棲地完整性,進行分區管理與利用的主張,未來,需要台北分會全體總動員,進行公園普查及各項推廣倡議活動。邀請您的加入,一起推動這個影響深遠的法案,讓我們一起合力喚醒每個人心中與自然連結的種子,讓繁華的城市擁有一方讓自然萬物孕育生機的自然生態公園。讓我們一同邁向與自然和諧共存的宜居城市!

[台北分會] 我期待台北【公園生態化】─ 自然林

2014-03-03

  我們常見的一般都市公園所呈現出來的景觀,往往都是草木扶疏,是具有較多綠意的環境。也就是說,「植栽」乃公園中非常重要的構成元素之一,而對應這些植栽林木的種類以及生育管理方式則是公園頗受關注的議題。  在都市公園中,常因視覺景觀、維護管理、社會風氣及文化,甚或僅因設計手法及採購慣習等等因素,普遍運用各類的景觀園藝植物進行造景。然而這些慣用園藝植物中,有許多種類都是所謂的「外來種」,也因此種植它們時,便會伴隨著一些問題,例如無法融入在地生態、對本土物種生存造成壓迫、威脅人畜健康及環境衝擊等等問題。而這些問題的源頭,都來自於人類在環境營造的過程中,往往只以「人之所欲」當作決策與動作的出發點,卻忽略了這些作為是否順應自然規律。  然而在一個以生態為主體的公園之中,我們無法再繼續接受那種以「見樹不見林」的方式,只將林木植栽當成一棵棵「會長大的木頭」,或是免洗的季節性裝飾點綴。對我們來說,無論從宏觀或是微觀,或可以將森林視為一種「過程」,自然形成、自然演替的森林,其中的物種組成種類、生物量、物理結構、地貌、微氣候、生產力、土壤組成……等等環境因子,都是透過大自然力量的展現而達到一個微妙平衡的過程。而這個平衡的過程,便是我們尊敬自然之所在,便是生物們家園的連繫。  就如同「家」的價值不等同於進口傢俱與高檔裝潢的標價,在我們的眼中,一個自然形成、自然演替的森林,其所呈現的價值也絕對不是採購移植來的園藝景觀植物所能比擬的。因此我們才更深切的期盼,在一個健康的自然生態公園中,必當是具備以「自然林」為主體,以「生物的家」為依歸的植栽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