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快遞

【2022募得款使用情形報告】多元環境教育支持棲地守護計畫

2023-07-26

:: 2022 多元環境教育支持棲地守護計畫 募得款使用情形報告 :: 團體名稱 中華民國荒野保護協會 活動名稱 多元環境教育支持棲地守護計畫 備查方式 線上申請 目的 為達到環境守護的目的,本會以「 環境教育」 為方式, 讓民眾重新與環境恢復連結,再藉由參與「 實際參與」來體認台灣生態的美麗與哀愁, 感受人與自然的利害關係,最終使更多人自願選擇以愛惜環境的方式來愛自己與愛眾生, 讓生命得以存續。 * 活動代號 110000557 期間 准予勸募活動期間 111/01/01 至 111/12/31 募款活動財物使用期間 111/01/01 至 112/06/30止 許可文號 衛部救字第1101364241號函 :: 募款活動期間所得 :: *111/12/31 勸募所得 49,552,805元 *111/12/31 利息收入 57,642元 合計 49,610,447元 :: 募款活動期間支出 :: 項目 明細說明 合計 必要支出- 活動及媒體宣傳費用 活動執行、媒體報導、場地租金、宣傳設計、影片製作及佈置等費用 783,632元 必要支出- 人事費 辦理勸募活動人員。相關支應項目-薪資-勞健保、勞退,約聘用8人。8人*32000元*12月 3,041,176元 必要支出- 辦公費用、雜支 行政費、捐款收據印刷費、收據郵資、郵寄費、影印、水電、郵電、器材等零星支出 255,701元 (一)台北雙溪生態調查與友善親水計畫 (1) 完成4場友善親水及自然體驗活動。 (2) 完成7場雙溪流域不同區段生態調查。 (3) 完成雙溪河主河段水質檢測乙式。 (4) 報告撰寫與數據公開。 192,845 元 (二)北北基自然體驗推廣計畫 (1) 辦理40場自然體驗活動。 (2) 辦理2梯次自然觀察班。 (3) 辦理3堂志工培訓精進課程。 854,416元 (三)大台北地區兒童環境教育計畫 (1) 辦理40場自然體驗活動。 (2) 辦理2梯次自然觀察班。 (3) 辦理3堂志工培訓精進課程。 215,026元 (四)大台北地區氣候變遷議題推廣計畫 (1) 對外辦理氣候變遷講座/工作坊36場。 (2) 能源場所參訪活動5場。 175,568元 (五)馬崗潮間帶守護計畫 (1) 辦理潮間帶生態調查培訓1梯次(4堂課)。 (2) 進行潮間帶物種普查作業24場。 (3) 製作互動式潮間帶導覽摺頁200份。 (4) 辦理潮間帶生態導覽6場。 (5) 公布成果報告書1份。   200,427元 (六)雙連埤環境教育推廣(宜蘭) (1) 發展可外出推廣的教案乙式。 (2) 製作「雙連埤保育推廣影片」一部約10-15分鐘。 (3) 辦理「雙連埤濕地保育研習營」2場次。 (4) 辦理「雙連埤保育志工培訓」一梯次長期。 447,932 元 (七)世界在改變-在地紮根計畫(花蓮) (1) 人力培訓1場次。 (2) 推廣演講40場次。 495,961元 (八)永續生活的綠色生活地圖計劃(台北) (1) 完成一套實體桌遊遊戲。 (2) 辦理推廣講座20場次。 430,271元 (九)植物外來種移除暨多元再利用工作坊 (1) 辦理志工培訓1場。 (2) 辦理外來種移除多元再利用工作坊4場。 (3) 辦理成果展1場次。 418,086元 (十)守護天然河溪生態 (1) 志工培訓3場次。 (2) 志工進階訓3場次。 (3) 參與溪流相關會議及現勘50次。 (4) 定期踏查(含設備維護修繕、雜支)40次。 633,490元 (十一)食蟲植物(新竹) (1) 編撰「臺灣的食蟲植物分布與蓮花寺濕地」乙書(1000本)。 (2) 辦理「食蟲植物」教育巡迴特展 10 場。 (3) 辦理「食蟲植物」推廣演講10場。 (4) 完成全國食蟲植物「原棲地分布」調查乙式。 (5) 辦理「蓮花寺濕地食蟲工作假期」24場次。 1,362,269元 (十二)大山背棲地兩棲生物守護計畫(新竹) (1) 辦理「兩棲守護志工培訓及進階訓」各1場。 (2) 辦理「大山背兩棲類調查」4次(一季一次)。 (3) 梭德氏赤蛙繁殖季監測31次。 (4) 兩棲保育訊息市集推廣4次。 (5) 棲地維護工作假期5場。 144,574元 (十三)兒童環境教育(新竹) (1) 辦理兒童環境教育志工培訓1場次。 626,960元 (十四)油羅田友善耕種基地(新竹) (1) 辦理食農志工課程「菜菜子班」1梯次。 (2) 進行「獨居蜂生態觀察與實作」課程8次 (3) 辦理園區工作假期活動10場次。 (4) 辦理「農事體驗」活動4場次。 (5) 辦理野草應用班共4場次。 (6) 辦理5個學程的「農村學堂」。 (7) 與在地團體合作師生「食農教育」1梯次 (8) 辦理青草茶共學班1梯次。 1,091,702元 (十五)與荒野趴趴走環境教育推廣(新竹) (1) 與荒野趴趴走環境教育推廣10場。 135,240元 (十六)氣候變遷之在地推廣計畫 (1) 辦理「生態城市樹木調查體驗活動」20場。 (2) 辦理「生活節能推廣活動」20場。 (3) 辦理「餐桌糧食推廣活動」5場。 444,022元 (十七)台東市知本溪口北岸沖積扇棲地保育與推廣教育計畫 (1) 辦理「環頸雉繁殖季調查和定期鳥類調查」乙式(每季一次、共5次)。 (2) 辦理「知本溪口灘地鳥類繁殖期迴避人為干擾宣傳」活動4場次。 (3) 生態調查與分析方法培訓工作坊4場次。 (4) 辦理「知本濕地水下物種調查乙式(一季一次)。 457,697元 (十八)綠能發展vs環境與社會檢核機制提升計劃 (1) 辦理「綠能發展vs環社檢核深化工作坊」4場次。 (2) 辦理「環社檢核擴大適用研討會」1場次 (3) 辦理「漁電共生環社檢核論壇」1場次 (4) 舉辦「環社檢核光電案場參訪」3場 (5) 舉辦「綠能快篩-環社檢核認知工作坊」20場次 1,063,416元 (十九)綠能發展VS公民電廠綠領人才培力暨推廣計畫 (1) 舉辦「公民電廠推動實務研討會」2場次。 (2) 舉辦「公民電廠綠領人才培力工作坊」3場次。 (3) 辦理「公民電廠實地參訪」,累積實務經驗3場次。 (4) 辦理「公民電廠設置實務工作坊」15場次。 1,285,144元 (二十)2022全國兒童環境教育引導講師推廣計劃 (1) 辦理兒童環境教育引導講師培訓「招募說明會」2場。 (2) 辦理「兒童環境教育引導講師培訓」2梯次。 (3) 辦理【兒童環境教育引導講師實地見習實習】10場。 (4) 辦理【全國兒童教育推廣講師研習】1場。 (5) 辦理【親子電影】8場 643,401元 (二十一)生態城市--生態實境解密教案開發 (1) 教育訓練5場。 (2) 遊戲劇本與道具設計製作一組。 (3) 辦理實境解密活動2場。 (4) 舉辦推廣活動3場 647,738元 (二十二)引進美國環境教育系統-地球導覽員(Earth Guide)課程至台灣計畫 (1) 引進「Earth Guide」一日工作坊課程及兩日講師資格認證課程各1套。 (2) 辦理講師培訓1場。 (3) 辦理一日工作坊 2場。 1,832,150元 (二十三)2022全國公園生態化倡議 (1) 完成公園導覽6場。 (2) 完成辦理志工培訓1場。 (3) 經營FB粉絲專頁、活動宣傳、網站維護一式。 (4) 新增四座公園的生態調查。 (5) 提出兩座公園的改善建議。 (6) 完成公園生態化相關影像紀錄與影片製作一式。 3,349,286元 (二十四)雙連埤不同土地利用之植群相研究 (1) 購買農航所圖資一套。 (2) 完成植群調查年度調查(共40樣方)。 (3) 完成植群生長狀況判釋數化乙式。 202,500元 (二十五)食蟲植物推廣教育及保育研究計畫(花蓮) (1) 辦理推廣演講30場次。 (2) 課程開發一套。 (3) 以公民科學方式進行「食蟲植物普查」7場次。 (4) 完成「食蟲植物生理生長特性及養分利用研究」乙式。 (5) 完成「全台食蟲植物普查」資料彙整乙式。 969,171元 (二十六)2022第八屆環境行動論壇 (1) 分區初選3場。 (2) 全國決選1場。 1,093,094元 (二十七)2022管理取代用藥-非農地禁用除草劑推廣計畫畫 (1) 網站應用推廣宣導場次15場。 (2) 野草應用營隊8場。 (3) 野草應用推廣講座8場。 (4) 製作宣傳海報乙式。 132,870元 (二十八)2022淡水河岸互花米草清除 (1) 辦理 10場互花米草移除作業。 (2) 完成4場(一季一次)監測調查工作。 (3) 試驗不同移除方法與對照。 52,010元 (二十九)2022溪流守護推廣教育計畫 (1) 開發「溪流教育實境體驗教案」乙式。 (2) 辦理「溪流教育實境教案」體驗活動5場。 (3) 開發「校園溪流教育教案」乙式。 (4) 辦理校園溪流教育推廣演講30場。 (5) 辦理筏子溪棲地守護志工培訓1梯次 (6) 辦理筏子溪「常態淨溪」行動24場。 (7) 開發「筏子溪遊溪趣」輕旅行教案既帶領員訓練乙式 (8) 辦理「筏子溪遊溪趣」輕旅行體驗活動20場 (9) 辦理筏子溪溪流環境調查12場。 (10) 輔導「高中社團」進行筏子溪守護(高中社團培育計畫1年)8次。 (11) 筏子溪棲地營造與監測-工作假期4場。 (12) 筏子溪棲地監測及效益分析(12次) (13) 參與公共工程會議現勘40場。 (14) 辦理全國溪流教育推廣小組志工培訓3梯次。 (15) 辦理全國溪流教育推廣小組志工進階課程「公民科學工作坊」2梯次。 (調查) (16) 辦理全國溪流教育推廣小組志工增能課程1梯次。 2,079,515元 (三十)五十二甲濕地守護計畫 (1) 五十二甲濕地鳥類資源普查12次。 (2) 辦理五十二甲濕地志工培訓課程1梯次。 (3) 辦理環境教育活動6場次。 (4) 拍攝五十二甲濕地守護推廣影片1部。 349,755元 (三十一)高雄河溪自然解方工作坊 (1) 手作護岸工作坊1場。 (2) 工程施作1件。 299,613元 (三十二)新竹地區淺山土地認養圈護計畫 (1) 辦理棲地守護志工培訓及進階訓各1梯次。 (2) 執行棲地巡護4次。 (3) 辦理棲地維護工作假期4次。 (4) 辦理生物調查體驗活動1場。 (5) 園區民生設施建置1式(廁所) 619,535元 (三十三)桃生返鄉計畫(守護桃園原生植物原生棲地) (1) 棲地調查巡護4次。 (2) 棲地維護工作假期6場。 (3) 生物調查體驗活動4場。 145,554元 (三十四)溪海創生三生合一計畫(桃園) (1) 辦理新屋石滬自然體驗5場次。 (2) 辦理蘆竹坑子溪農業區自然體驗4場次。 (3) 溪海三生環境永續的故事收集、記錄整理。 (4) 發行溪海三生環境永續的故事書紙本250本及電子書 601,498元 (三十五)偏偏讀書趣捐書計畫 (1) 書目採購並募集民眾支持。 (2) 盤點受贈單位意願、統計書目及數量並完成配送作業乙式。 285,920元 (三十六)地球影展 (1) 取得8~12部自然生態影片播放授權。 (2) 製作影展媒體宣傳乙式。 (3) 辦理影展導讀講師培訓8~12場。 (4) 辦理實體或線上自然生態影展與導讀講座50場。 672,700元 (三十七)永續指標數位資訊平台 (1) 進行資料收集與彙整功能需求。 (2) 建構資訊平台軟硬體環境。 (3) 進行資料庫網站架構程式編寫與調整。 (4) 資訊平台美編設計與調整。 3,306,071元 (三十八)2022海岸行腳宣導及監測計畫 (1) 辦理海岸行腳推廣演講3場次。 (2) 辦理海岸影像紀錄及監測乙式。 275,349元 (三十九)2022山林行腳 (1) 山區公路周邊監測調查3場次。 (2) 友善耕種交流3次。 (3) 山區垃圾熱點移除活動3場次。 769,922元 (四十)2022珍愛台灣生態體驗遊戲推廣 (1) 辦理珍愛台灣遊戲書體驗講座5場。 (2) 辦理珍愛台灣體驗營3場。 (3) 辦理珍愛台灣生態體驗遊戲工作坊1場。 (4) 辦理體驗教育增能課程3堂。 289,895元 (四十一)2022地熱發展認知推廣計劃 (1) 辦理「地熱論壇」3場次。 (2) 辦理「線上地熱課程」12場次。 676,037元 (四十二)2022台南偏鄉兒童長期陪伴計畫 (1) 辦理「兒童環境走讀活動」營隊1梯次(共5場活動)。 (2) 辦理「淨溪活動」1場次。 (3) 繪製「綠色生活地圖」3份。 71,952元 (四十三)人工巢箱架設及志工監測計畫(台南) (1) 巢箱製作35個。 (2) 志工培訓1場次。 (3) 生態調查監測乙式(共24次)。 (4) 對外推廣4場次。 684,725元 (四十四)珍愛水資源—防疫皂得住 (1) 辦理水資源教育訓練1場。 (2) 辦理石門水庫深度探訪體驗活動10場。 (3) 辦理水力發電廠及自來水廠深度探訪體驗活動10場。 (4) 辦理手工皂製作工作坊10場。 1,207,806元 (四十五)「荒野帶你看自然」系列影片拍攝計畫 (1) 拍攝大台北地區自然生態影片5支。 (2) 完成大台北地區自然生態5支影片後製與社群媒體上架。 (3) 水雲國小成果紀錄影片製作1部。 (4) 清水小校成果紀錄影片製作1部。 2,133,250元 (四十六)2022環境教育基地營運維護計畫 (1) 建立生態調查資源地圖1式。 (2) 辦理願景劇本撰寫工作坊4場次。 (3) 園區維護一式。 (4) 硬體建置一式。 (5) 軟體建置一式。 (6) 工作假期與環教活動15場次。 (7) 志工培訓課程1梯次。 5,392,581元 (四十七)台中定點勝興組手繪定點解說手冊及導覽實境遊戲製作 (1) 製作並出版手繪定點解說手冊1式。 (2) 發展導覽實境解謎遊戲1套。 368,570元 (四十八)2022公民科學家線上增能系列課程 (1) 規畫辦理環境教育與保育線上教育訓練課程150堂。 (2) 錄製與製作以上教育訓練中合適課程影片共計20部。 909,593元 (四十九)「在地鄉親在地走」環境教育推廣計畫(新竹) (1) 辦理新竹在地深度環境推廣活動15場。 371,326元 (五十)「環境關懷主題解說牌」無聲環境教育推廣計畫(新竹) (1) 設置飛龍古道物種解說牌20面。 142,553元 (五十一)2022青少年生態科學探索營計劃 (1) 辦理青少年生態科學探索營4梯次。 (2) 辦理青少年生態科學探索營工人培訓1梯次。 (3) 辦理青少年生態科學探索營講師【培訓】1梯次。 873,693元 (五十二)台北公園生態化計畫 (1) 辦理環境教育解說導覽活動8場及工作假期8場。  (2) 進行生態公園復育區水域生態化營造。  (3) 辦理自然生態公園專家學者會議1場。  (4) 永春陂濕地生態公園報告撰寫與資料彙整1式。 265,692元 (五十三)2022數位4T計畫宣傳 (1) 辦理數位化志工培訓1梯次。 (2)「早安荒野」podcast專訪12場。 297,523元 (五十四)大甲藺草重生復育計畫 (1) 舉辦「大甲藺草重生復育與記錄工作坊」12場。 (2) 開發「藺草及食農體驗」之教案1套。 (3) 辦理「農事體驗小學堂」12場。 (4) 完成大甲藺草重生復育重要種植數據及推廣報告乙式。 297,523元 (五十五)推動環境教育響綠生活(桃園) (1) 辦理推廣志工培訓2梯次。 (2) 辦理解說志工培訓1梯次。 (3) 辦理鄉土關懷活動4次。 (4) 辦理自然體驗活動12次。 (5) 辦理環境教育、綠生活推廣講座+4場週週見,合計88場。  909,371元 (五十六)詩詞記自然~東山區崁頭山自然生態 (1) 辦理崁頭山自然生態導覽8梯次。 (2) 製作出版:詩詞記自然~東山區崁頭山自然生態,導覽專書200本。 (3) 辦理導覽專書成果發表會1場。 851,093元 (五十七)四斑細蟌調查與洲美環教教育計畫 (1) 完成6場「棲地營造維護工作假期」。 (2) 完成四斑細蟌分布普查6次。 (3) 完成四斑細蟌繪本電子或實體書設計。 (4) 完成6場次講座或工作坊。 356,834元 (五十八)2022國際淨灘行動 (1) 於全台11分會辦理12場次大型國際淨灘行動。 (2) 進行淨灘ICC表數據彙整分析(提供國內外使用)及持續針對「海灘安全」分級進行ICC表調整及數據收集。 402,218元 合計 49,850,699元  

荒野公告|荒野官網系統移轉公告

2023-06-29

各位荒野之友好! 協會官網運作逾10年,為了提供您更友善的使用經驗、更安全的使用環境,荒野官網將於今年(112年)年底更換新系統,並且將於今年(112年)9月開始陸續將原系統中各位的資料移轉至新系統。 系統正式轉換前,有以下事項要請您務必注意: ❶ 在目前官網中已註冊者之資料將直接移轉。 ❷ 在目前官網中尚未註冊者,建議8月4日前至荒野官網註冊帳號。 ❸ 若您不願意讓您的個資被自動移轉至新系統,請填寫以下表單,我們將不會移轉您的資料。 不同意移轉請填寫 ⟶ 此表單

荒野保護協會淨海行動,呼籲「海洋保育法」應盡速通過!

2023-09-14

荒野保護協會淨海行動,呼籲「海洋保育法」應盡速通過! 發稿日期:112年9月14日 海洋危機:從匱乏到汙染   海洋,這片生命的搖籃,如今正面臨從陸地廢棄物所引發的汙染、過度捕撈、全球暖化引發的生態劣化等危機。國際自然保育聯盟(IUCN)警告,每年有1,400萬噸塑膠進入海洋,占80%的海洋廢棄物。此外,聯合國環境署(UNEP)也發現每年約64萬噸漁具因錯誤使用而被遺棄,此舉不僅增加漁業成本,更對海洋生物造成威脅。 ▴2023年荒野保護協會淨海及淨灘海洋廢棄物前14名統計圖   荒野保護協會攜手保時捷,推進潛水淨海新風潮   近年,海保署積極推廣「淨海愛海」觀念,呼籲社會正視台灣從岸上到海下的海洋垃圾問題。然而,僅憑撿拾廢棄物並非根本解決方法,若整體法令和觀念仍固守於「你丟我撿」的框架,淨灘行動每年都恐將成為表面功夫。   自2008年起,荒野保護協會持續舉辦活動,讓民眾能實地感受海岸垃圾的情況,進而關注並期待從源頭減少廢棄物。而隨著國內潛水運動的盛行及環保意識的提升,「潛水淨海」漸成新趨勢。但由於海下的清理工作比岸上風險更高,參與者的安全成了首要考量。荒野保護協會近期再次發起水下淨海行動,在台灣保時捷的協助下,邀得有20年淨海經驗的陳玄州擔任主教練,教練與志工形成「潛伴」協同清理海中垃圾,同時岸上團隊也致力於海岸垃圾的清運。此外,未來活動中將有解說員引領遊客,提供海洋環境教育。 ▴淨海人員移除纏繞在珊瑚礁上的廢棄漁網(台灣保時捷提供) ▴岸上及水下人員同步清除海洋廢棄物   海廢主要源自民生與漁業廢棄物   儘管今年面對多次颱風侵襲,仍成功舉辦了三場淨海行動,共動員115名人員、移除1,148公斤的海洋廢棄物,檢視今年「淨灘淨海」的廢棄物種類,發現仍多是「民生及漁具用品」;民生用品主要為一次性拋棄式物品,如塑膠袋、免洗餐具和外帶飲料杯;而漁具多為廢棄水管、箱網、漁網、鉛粒等。   台灣珍視其海洋資源,民間熱衷於淨海行動,顯示了對海洋的關愛及對國家政策的支持。然而,真正解決海洋垃圾問題需要政府參與。政府應加強執行力度,如推動「源頭減量」觀念、落實減塑政策、促進《海洋保育法》的立法,並設立海洋保護區。同時,需監管汙水排放,保護海洋生態和資源。為了改善漁業管理制度和保護海洋生態,政府更應在各個層面強化其執行策略,確保海洋資源得以永續利用,讓台灣周邊的海域能恢復原本的生態狀況。 ▴整理海洋廢棄物時拯救纏繞在廢棄漁網中的蝦蟹   小故事:阿勇,一位比你我更愛這片海的法國廚師   「阿勇」是個很在地化的稱呼,卻是不折不扣的法國人兼台灣女婿,更是本計畫的發起人物,今年也實際參與淨海演練。由於喜愛海洋活動,空閒時間常與朋友邀約親海,進而自發性地移除海廢,略盡微薄心力疼惜台灣海洋。故因緣際會下媒合到本計劃,才有今日的荒野淨海行動。 ▴本案發起人-阿勇(左一)揹著廢棄漁網上岸 ▴2023年荒野保護協會淨海與淨灘成果大合照(台灣保時捷提供)   【新聞連絡人】 永續發展部專員/吳居貞 電話:02-2307-1568 #34 郵件:janywu@wilderness.tw

【人才招募】高雄分會-分會秘書職務代理人

2023-08-08

【人才招募】高雄分會-分會秘書職務代理人     壹、需求及條件 1. 認同荒野保護協會之理念。  2. 熟悉Word、Excel、PPT及Google雲端工具,擅長資料整理。 3. 有時間管理、獨立工作能力,並對高度變動保持彈性。 4. 樂於與人互動、團隊合作,擁有良好溝通協調能力,表達能力佳。 5. 具備責任感、勇於接受挑戰與願意學習新知及新技能。 6. 具駕照及自備交通工具。   貳、工作內容 1. 處理分會行政業務(會員服務、總務、財務、庶務)。 2. 分會社群媒體經營管理。 3. 協助分會志工群組之發展,如環境教育推廣、培訓課程、專案洽談與專案管理、時程管控、經費核銷等事務。 4. 規劃、執行分會環境教育、倡議活動與自然保育等活動。 5. 溝通及執行總會交辦業務。 6. 臨時交辦任務。   參、工作代理期間 112年9月-113年8月   肆、待遇與福利 1. 上班時間:視業務需求須排早、晚班,上班地點:高雄市前金區文武一街88、90號(必要時依業務需要公出)。 2. 採雙週變形工時,若有活動於週六日上班,需另擇週間工作日補休。 3. 享勞健保,員工團體保險。 4. 薪資: 新台幣$28,000 - $32,000元。 5. 經主管同意,得免費參與本會研習與培訓課程。   請備齊履歷與自傳,寄至以下信箱:HR@wilderness.tw,主旨請註明:「姓名」應徵「高雄分會秘書職務代理人」。 履歷建議 請說明「可開始上班時間」、「最高學歷」、「工作經歷」(含工作期間、工作單位、職稱、職務內容)、「電腦技能」、「與人互動經驗」、「非營利組織經驗 」、「執行專案成果或相關作品」等,我們將於書面文件篩選後,通知面試。 聯絡資訊 高雄分會 Email:HR@wilderness.tw 電話:(07)3227526 荒野高雄分會 許小姐 地址:高雄市前金區文武一街88、90號

【人才招募】台北分會-專職秘書

2023-07-26

【人才招募】台北分會-專職秘書   壹、需求及條件 1. 認同荒野保護協會之理念。  2. 熟悉Word、Excel、PPT及Google雲端工具、擅長資料整理。 3. 有時間管理、獨立工作能力,並對高度變動保持彈性。 4. 個性親切活潑,擁有良好溝通協調能力,表達能力佳。   貳、工作內容 1. 處理分會行政業務事務(會員服務、財務、庶務)。 2. 協助分會志工群組之發展,如環境教育推廣、培訓課程、專案洽談與專案管理、時程管控、經費核銷等事務。 3. 規劃與辦理分會環境教育、倡議活動與自然保育等相關事務。 4. 溝通及執行全會性倡議活動與業務。 5. 其他配合協會辦理工作事項。   參、加分條件 1. 以非營利組織為長期工作規劃。 2. 有社會運動或非營利組織經驗。 3. 可獨立製作簡報、對外提案。 4. 積極、自主性高、主動溝通。   肆、待遇與福利 1. 上班時間:視業務需求須排早、晚班,上班地點:台北市中正區詔安街204號1F。 2. 採雙週變形工時,若有活動於週六日上班,需另擇週間工作日補休。 3. 享勞健保,員工團體保險。 4. 薪資: 新台幣$30,000 - $34,000元。 5. 經主管同意,得免費參與本會研習與培訓課程。   請備齊履歷與自傳,寄至以下信箱:HR@wilderness.tw,主旨請註明:「姓名」應徵「台北分會秘書」。 履歷建議 請說明「可開始上班時間」、「與人互動經驗」、「非營利組織經驗 」、「執行專案成果或相關作品」、「希望待遇」等,我們將於書面文件篩選後,通知面試。 聯絡資訊 台北分會 Email:HR@wilderness.tw 電話: (02) 2307-1317 #22 荒野台北分會 徐小姐 地址:100-066台北市詔安街204號1F

【聯合聲明丨2023第20屆全國NGOs環境會議】

2023-05-02

有關4月23日報載之「連二年見不到蔡總統,環團:對政府不是好事」一文中,針對其內文錯誤,第20屆全國NGOs環境會議共同主辦團體提出澄清如下: 一、今年建言議題為81案,非報導中所稱56案。 二、本屆會議四大訴求如下: 1.環保署應升格環境保護部,組織架構納入水、土、林業務。 2.增加海域和陸域保護面積,並盡速通過海洋保育法。 3.支持基隆護海公投,反對四接。 4.加速推動淨零碳排,並盡速進行碳稅立法;碳費及碳稅徵收應符合公平正義。 非此報導中所稱「終止土地掠奪、慎推能源轉型、制定合理水價、管控清廢棄物」四項。   另針對4月27日報載之「聯合報社論/環團被蔡政府當免洗筷,還在等皇恩浩蕩?」一文,我們提出說明如下: 一、 本會議延續20年,經各方努力,與府方、中央行政部門維持平等之溝通機制與管道,並有默契於地球日或環境日附近與總統見面,提出建言;此舉體現民主國家「主權在民」的精神,並且呼應聯合國所倡議「公私協力」落實永續發展的作法,絕非報導所揶揄之用過即棄之免洗筷,也並非所謂期望皇恩浩蕩。 二、 誠如上述所提四大訴求,本屆會議早已正式提出「支持基隆護海公投,反對四接」之共同訴求,並公開於社群平台,非報導中所稱之環團未置一詞。   環團拜會總統所提出之建言,雖然過程中並非所有議題都有共識,但府方自2020年起責成主管機關,開始有系統交付主責機關列管追蹤並定期與環團開會,環團同意處理結果後,才會解除列管,多年來民間團體共累計提出高達214項建言,已有151項解除列管,證明每一年與總統直接見面對話有其重要性。我們因此也強烈呼籲,下一屆總統候選人都應該允諾延續這項重要工作!   我們樂見媒體關心「全國NGOs環境會議」,然而有相關媒體的報導及社論,其中錯誤之資訊、偏頗之陳述,將誤導社會大眾對本會議及參與的環保團體的信任,並影響民間與政府的互動關係,徒增民間與政府之間的溝通障礙,實非全民之福。對此,我們感到非常遺憾,並提出本聲明,希冀媒體更正相關錯誤報導,並於官網及社群公告周知,以正視聽。 - 【聯合聲明】 台灣環境保護聯盟、台灣公民參與協會、台灣蠻野心足生態協會、台灣環境資訊協會、台灣水資源保育聯盟、惜根台灣協會、公民監督國會聯盟、荒野保護協會、台灣生態學會、關懷生命協會、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台灣動物保護行政監督聯盟   2023年5月2日

【新聞稿】2023第20屆全國NGOs環境會議:20耕耘 環境永續

2023-04-10

全國NGOs環境會議 會後新聞稿 2023第20屆全國NGOs環境會議:20耕耘 環境永續 2023第20屆「全國NGOs環境會議」今 (7) 日於台北客家文化中心盛大舉辦,本屆會議由12個民間團體合辦,立法委員陳椒華、洪申翰、陳琬惠、吳怡玎蒞臨大會,分享其在立委任內所關注的環境法案與其進度;中研院前院長李遠哲也發表專題演講,強調全球暖化,已經降臨。即使各國致力達到2050淨零碳排、控制全球升溫在1.5度,留下的也僅是一個不理想的世界。台灣的決策者應該立即覺醒並必須尋找不一樣的發展模式,實踐永續。 本屆主辦單位台灣環境保護聯盟葉國樑會長表示,本屆會議於2022年12月至2023年1月間,共辦理4場「分區議題盤點會議」,蒐集全台各地環境議題;再由籌備委員會彙整歸納為10種類別(能源減碳、循環經濟、公害污染、棲地保育、水資源政策、農牧政策、原住民環境議題、海洋議題、動物保護、國土計畫與土地問題),於2023年2月至3月進行「議題討論會議」。環盟表示,環境議題種類的廣泛,顯明政府亟需破除部會本位主義,用跨部會思維及資源來共同面對環境議題。 每年大會皆會頒發環境保護終身成就獎,表彰在環境運動付出多年的前輩。本屆得主為楊貴英女士、黃提源教授及吳文通先生。楊貴英女士為福隆人,在核四廠興建的壓力下,她不屈不撓守護著福隆沙灘,在許多反核場合都能看到她的身影,是促成核四封存的地方重要要角。吳文通先生擔任「鹽寮反核自救會」會長長達十年,親身經歷貢寮1003事件的他,在核四公投中持續帶領跨世代民間團體共同倡議,身影令人敬佩。吳文通表示,環保團體應該要組織更大的結盟才能保護台灣、共同對抗環境真正的敵人。黃提源教授則在社會仍存白色恐怖氛圍的背景下,與眾多教授們起身踏入反公害運動,是曾逼使新竹李長榮化工遷廠的重要人士。 因適逢第20屆,大會特邀歷屆環保終身成就獎得主共襄與會。10位歷屆得主林聖崇、施信民、徐仁修、陳椒華、黃安調、張豐年、徐世榮、陳曼麗齊聚一堂,象徵環境運動的傳承,也期望有更多年輕世代站出來共同捍衛環境。 第19屆成就獎得主的前立法委員陳曼麗表示,環境會議20年來她都沒有缺席,第一次參加跟著環團辦理全國環境會議,每個團體都不是太大,但大家集結起來,力量非常驚人。走入第20屆,很開心大家還齊聚一堂,希望代代相傳,年輕人一起來努力。 台灣環境保護聯盟創會會長,也是第14屆得主的施信民表示,全國NGOs環境會議作為環保團體匯集環境議題與總統對話的平台,累積的經驗相當豐富。也會有人覺得政府牛步,但社會改革或環境改善皆是不容易的。未來要繼續面對,有更多的環境問題需要處理,期待有更多朋友加入我們,未來繼續保有這等精神,群策群力,打造永續美麗的台灣。 今年大會也選出今年度環境議題,「環保署應升格環境保護部,組織架構納入水、土、林業務」、「應盡速通過海洋保育法」、「淨零碳排,增加海域及陸域的保護面積,支持基隆護海公投,反對四接」、「氣候變遷因應法三讀通過,政府應課徵碳稅而非碳費」共四項。 資深環團志工陳秉亨表示,對於國土狹小卻又多地震與颱風的台灣的永續治理,民間認為水患治理、國土復育要一條鞭,因此對環保署升格有相當期待。但目前進行中的政府組織再造,與過去相較,缺乏前瞻性、整合性,幾乎是原部會就地升格、擴編,恐怕無法發揮功效,呼籲環保署應升格環境保護部,並納入水、土、林業務。 台灣蠻野心足生態協會陳憲政理事長表示,全球90%漁業過度捕撈,聯合國宣示2030年保護全世界30%海洋。台灣雖已通過《海洋基本法》,但海洋三法仍未立法,目前政府著重海洋產業法展條例,顯示政府僅重視經濟開發,海洋欠缺整合性調查與整合性保育。另外,對於基隆市政府護海公投,陳憲政表示,天然氣是高碳排化石燃料,蓋好頂多使用20年,現在不斷投資包含五接、六接、七接,工程經費動輒幾百億,應該投資在其他更永續的再生能源替代方案,否則無法排碳也耗費大量資金。 荒野保護協會陳雍慧理事表示,今年1月10日通過《氣候變遷因應法》,但仍有四大未竟事項:缺乏減排的短中期階段性目標、缺乏氣候會報與獨立管考的氣候變遷委員會、僅採行碳費不採碳稅、現行碳費徵收機制不當。以上皆不符合公平正義原則、勞民傷財,呼籲政府應拿出淨零決心,積極修正。 台灣公民參與協會何宗勲理事長表示,回顧環境會議20年足履,2004年辦理第一屆全國NGOs環境會議,至今年第二十屆,共經歷了與三位總統對話,從2006年同意建言舉辦「國家永續發展會議」,雖當時的建言並無實質列管,再經歷2014年建言責成研考會列管並每季公布及促成2015年的全國能源會議。2016年請行政院函覆建言各部會答覆情況、2017年請立法院永續會協助建言溝通、2019年責成環保署列管所有建言內容,同年實施「總統接見全國非政府組織(NGOs)環境會議環保團體建言之溝通作業流程及獎勵原則」。環保團體與公部門從對立的抗爭,轉為透過對話理解彼此觀點的差異,找出共同的期待並分階段將議題調整成擬定短期可以解決的策略與方案,逐步取得社會共識,加以改善。 為持續推進環保政策倡議、促進更多新血投入,今年大會特別規劃環境會議宣言、2024總統立委選舉策略、監督地方環境保護、評鑑立委環保等四個討論小組,匯集所有參與者對政策及倡議的見解,並於大會尾聲產生本年度環境會議大會宣言。大會宣言點名「環保署應升格環境保護部,組織架構納入水、土、林業務」、「應盡速通過海洋保育法」、「淨零碳排,增加海域及陸域的保護面積,支持基隆護海公投,反對四接」、「氣候變遷因應法三讀通過,政府應課徵碳稅而非碳費」為急切需要社會各界及政府正視的環境議題。 全國NGOs環境大會呼籲,我們正站在關乎人類存續的轉捩點。環境保護乃經濟發展的基礎,政府的環境治理、動物福利、生態保育等政策應與歐美先進國家並進,共同打造永續的台灣。 新聞聯絡人 林學淵 台灣環境保護聯盟 副秘書長,0936-333747,tepuorg@gmail.com 何宗勳 台灣公民參與協會 理事長,0920-329493,hehe7749@gmail.com 大會宣言全文:https://reurl.cc/2W3VyX 會後新聞稿及活動照片:https://reurl.cc/b7el3d 2023第20屆全國NGOs環境會議共同主辦單位 台灣環境保護聯盟、台灣公民參與協會、台灣環境資訊協會、台灣蠻野心足生態協會、台灣水資源保育聯盟、惜根台灣協會、荒野保護協會、台灣生態學會、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台灣動物保護行政監督聯盟、關懷生命協會、公民監督國會聯盟,共12個團體。  

【新聞稿】鰻魚苗漸稀,荒野催促里海歸真,「海岸美學培力坊」用美啟動轉變!

2023-04-07

鰻魚苗漸稀,荒野催促里海歸真,「海岸美學培力坊」用美啟動轉變!   發布日期:2023.04.07 鰻魚苗漸少,生態教育及愛海行動愈來愈緊迫!    為彰顯在地愛海精神,荒野透過與地方非營利組織合作,聚焦大園海文化,再加入師法自然的棲地美學思維;除了邀請在地藝術家,更請出了地方耆老以及捕苗達人以培力分享,預期激發討海技藝傳承及更新地方創生,邀請民眾一起與在地漁民共同淨海愛海。   大園因應特殊的藻礁地形,而有特別的捕鰻苗架,不僅僅安全,而且比較友善。     大園漁民除了擁有捕苗技藝及豐富的海知識之外,更有著愛海的天性,會主動整理環境也厭惡海廢及遊客不經意留下的垃圾。荒野建議在魚苗漸少的世界趨勢中,漁民可以協助海洋環境教育的推廣,傳承智慧及技藝。   大園有世界罕見的鰻苗架聚落,深具漁人智慧,是桃園北藻礁地質的獨特漁業設施。   啟動在地支持的「里海歸真四部曲」   由荒野保護協會桃園分會串聯海岸居民團體包括:魚苗班護港協會、青青創生協會以及大園藝術家楊雅蘭,共同邀請民眾從傳統生態生產及現代生活美學的多元角度來關注「里海議題」同時參與共學轉變!4月9日周日下午起,在大園圳頭里活動中心將展開一系列親海活動。   親海系列行動擬「海洋召喚」來命名—「師法自然、里海歸真」包括四部曲。召集人杜勝儀(自然名:南風,荒野保護協會桃園分會前分會長)表示:「鰻魚苗變少,凸顯了人類長期忽視自然棲地的問題,也直接影響漁民傳統以來的生計。我們關注海洋議題時,發現大園的漁民因應藻礁地形而發展出特殊的捕鰻苗架,只取鰻苗,其他魚蝦蟹立即放生、回收垃圾,不僅安全而且更友善潮間帶生物。」   里海歸真四部曲召集人杜勝儀(桃園前分會長-南風)表示這是個與社區攜手合作一起愛海的可貴經驗     而四部曲就是從「調查棲地生物、重視並美化特殊苗架、邀請民眾體驗在地拾貝文化並採取ICC智慧淨灘,最終再以走讀的方式」來見證這些行動,並落實綠色消費來支持在地經濟!首場啟動的將是海岸美學培力坊。   淨海愛海是我們向海表達感恩的生活態度   「大園是我出生及成長的地方。」藍海羊藝術工作坊主人,近年投身海景藝術的楊雅蘭懇切的說明:「初衷是要家鄉的海更好,自願一生守護。用人為藝術進入海景要先尊重漁人及共存的自然生物。苗架美學培力的重點在於能傳達環境友善並兼顧經濟實用及地景美感等多功能指標。」 藍海羊藝術工作坊主人,近年投身海景藝術的楊雅蘭懇切的說明:「初衷是要家鄉的海更好,自願一生守護。」     後厝港魚苗班護港協會理事長邱顯山表示:「我們會員都是討海人,敬海愛海及隨時整理環境,是我們向海表達感恩的生活態度。特別感謝桃園市政府海管處這兩年舉辦苗架設計比賽,邀請各界菁英為我們妝扮苗架,成功吸引了民眾關注也肯定我們的捕苗技藝。而今年與荒野合作『海岸美學培力坊』是想讓我們苗架主人親自動手,學一些可以融入自然地景又符合苗架安全的美工,另外在多風多鹽的海邊環境,學習簡易有效地維護美觀也是目標之一。」  邱顯山(後厝港魚苗班護港協會理事長)表示討海人,「敬海愛海」是我們向海表達感恩的生活態度。   里海創生協助傳承智慧及技藝   南風表示:「大園有世界罕見的鰻苗架聚落,深具漁人智慧,是桃園北藻礁地質的獨特漁業設施。在冬季用來捕撈價高的鰻苗,其他季節則因閒置而曾遭詬病髒亂。」此次由荒野協助苗架主人整理環境之外,還學習生態設計理念並利用環保手作工法美化苗架。目標是變身為海岸特色地景,在春夏秋期間帶動在地綠色生態旅遊,這是一場增加漁人生計的里海創生行動,期望帶動漁民自己動手美化裝置,並進行後續維護與在地的傳承培訓。 依生態設計理念來手作美化苗架可變身成為海岸特色地景, 期望帶動綠色生態旅遊。     荒野桃園志工表示:「我們了解活動相關費用是來自民眾對生態保育的期望與支持,因此特別珍惜與感謝民眾透過『統一超商零錢捐勸募平台』的媒合支持,此四部曲行動將從4月9日開始至年底,荒野邀請民眾持續關注桃園分會相關活動與荒野網站。」   荒野桃園「海岸美學培力坊—苗架互助站」 【主辦單位】社團法人中華民國荒野保護協會桃園分會 【執行單位】藍海羊藝術工作坊暨後厝港魚苗班護港協會 【培力坊地點】大園福忠宮二樓/圳頭里社區活動中心 【培力坊日期】2023年4月9日至2023年6月25日 https://www.sow.org.tw/civicrm/event/info?reset=1&id=11701    荒野桃園分會臉書網站 https://www.facebook.com/sowtypage/

【新聞稿】實踐淨零綠生活 從地球一小時開始

2023-03-25

發布日期:2023.03.25   荒野保護協會每年從地球一小時延伸,規劃為期半年的系列倡議活動,今年的主題為「解鎖台灣2050淨零排放路徑」,藉由不同類型的活動體驗如「線上綠公民」、「綠色生活地圖」、「氣候變遷講座」、「自然觀察導覽」、「城市自然大挑戰」等,提供民眾輕鬆有趣的 管道認識淨零碳排,並了解自然環境面臨到的威脅。 今年倡議結合本次合作單位裸裸實驗市,於台北記憶倉庫辦理系列現場活動,裸裸野市集推動「洗沐用品分裝販售合法化- 分級管理」,讓相關議題有被看見的機會,一同尋找更多的配套措施、更友善的分級管理制度,在衛生安全與塑膠減量中找到更多可能,並透過多樣有趣的環境教育攤位,帶領民眾體驗認識環境問題,也有多攤小農在地餐飲及天然生活清潔用品推廣,讓參與民眾透過不同面相來認識環境永續。   為了讓民眾更了解淨零綠生活,荒野同步推出「解鎖台灣2050淨零排放路徑」特展,現場特別舉辦兩場有趣的實作工作坊,並邀請台灣暗空協會分享關上電燈到底有多重要!在特展導覽活動中,荒野氣候變遷委員會召集人林君蘭強調:「溫室氣體排放你我都有貢獻,身為地球的一份子,淨零排放沒有局外人。」荒野作為環境保護組織,自詡為環境教育的領頭羊,一方面以深入淺出的內容提供民眾從生活中實踐淨零綠生活,一方面則長期致力於棲地守護,也正是守護綠色碳匯的具體行動。 全球最大環保盛事「Earth Hour 地球一小時」於今日(3月25日)展開,荒野保護協會邀請民眾在晚間8點半將不必要的電燈關閉,透過關燈展現守護台灣環境的決心。國定古蹟台北府城北門也全天關上照明主體用燈以示響應,荒野保護協會理事長李騏廷在現場致詞表示:「今年(2023)全台近萬個單位於線上及實體響應地球一小時,除了各縣市公家部門長期響應外,越來越多大型連鎖機構主動加入,可見環境議題在台灣受重視的程度一年比一年高。」緊接著在北門廣場進行「關燈,聽夜的故事」活動,讓大朋友小朋友在關燈時刻聆聽與夜或生態有關的故事,本次受邀擔任「夜的盡頭」一書導讀的講師李惠貞說:「我們應該追求的是適度且智慧的照明,而不是無限制的光亮。」      根據台電提供數據顯示,本次關燈的一小時中,全台用電減少約180萬度,可以讓約3.5組火力發電機停機一小時,進而減少空氣中PM2.5的產生。這表示每個人選擇的用電方式都可以直接的影響自然環境,只要多選用省電的家用電器、隨手將不必要的電燈關閉、更有意識的用電,我們就能更靠近2050淨零排放的目標。 ----------------------------------------------------------------------------------------------- 「解鎖2050生活淨零排放路徑」特展訊息 建立一個永續的家園,需要你我一起來努力 只要你願意,儘管是一件小事,也能夠讓我們的家園更美好 【展覽日期】2023年3月25日-2023年4月30日(周一休館) 【展覽日期】11:00-19:00 【展覽地點】台北記憶倉庫   新聞聯絡人:荒野保護協會企劃部   張筱昀 /(02)2307-1568 分機25、陳德諠 /(02)2307-1568 分機24      

【新聞稿】水鳥繁殖季即將來臨 荒野帶領大小朋友攜手設置護生圍籬

2023-03-15

水鳥繁殖季即將來臨 荒野帶領大小朋友攜手設置護生圍籬 發稿日期:2023.03.11     荒野保護協會今年持續在內政部營建署城鄉發展分署的指導下,與國際水利環境學院 (TIIWE) 及在地居民攜手合作,於水鳥繁殖期間在淡水河河口左岸的沙灘上再次築起一道護生圍籬,以實際行動保護水鳥。藉由每年一次的行動,呼籲國人避免於水鳥繁殖季將車輛駛入沙灘及辦理淨灘活動,以免干擾育雛或輾壓鳥蛋,也期待國人能夠一起守護這些珍貴的生命。 每年3-7月,許多水鳥如東方環頸鴴、小環頸鴴、高翹鴴、小燕鷗(保育類)、燕鴴(保育類)等會在台灣各地河口繁殖或過境停留。沙灘提供了這些水鳥良好的棲地,遼闊的視野能讓牠們避免被天敵襲擊,得以安心育雛。若有人或動物過於靠近,親鳥常以擬傷行為試圖引開入侵者,使鳥蛋及雛鳥遠離威脅,十分辛勞。我們應該減少這段期間在沙灘上的活動,減少對水鳥造成無謂干擾。 自2005年起,荒野保護協會與新北市政府已進行多年水鳥護生宣導,呼籲民眾辦理淨灘活動時,應避開水鳥的繁殖季(北部4-6月,南部3-5月),期望透過這樣的宣導與規範,讓民眾了解海愛之餘也要體貼一下其他生物的需求。近年東方環頸鴴在台北港北堤沙灘的巢位數量均穩定於150巢以上,顯示宣導成效良好。然而,仍有不少民眾在不知情之下無意間造成干擾,如駕車馳騁於沙灘上,使親鳥必須經常離巢,導致繁殖率下降。此外,由於巢位多位於隱密處,鳥蛋及雛鳥亦具有良好的保護色,因此很容易因為頻繁的淨灘或休閒活動造成無心傷害。 為了讓水鳥來台之後能安心繁殖,每年荒野於繁殖季來臨前就進行宣導與籌備圍籬的設置,今年持續在內政部營建署城鄉發展分署的指導之下,與國際水利環境學院 (TIIWE) 合作,在淡水河流域重要濕地(國家級重要濕地)範圍內完成第三年的「水鳥護生圍籬設置」。這項深具教育意義的生態守護行動,由荒野志工(親子團北七團)及在地居民的參與下共同施作。每個大小朋友戴上手套、拿起工具,在專業志工的細心指導下,先將木樁固定於沙灘上,然後綁上棉繩形成圍籬,再親自繫上自製的宣導布條,提醒民眾不要任意干擾水鳥。在參與的過程透過環境教育的解說,每個人都能體認到「人為干擾」對水鳥育雛的影響,多數家長均表示很開心與榮幸的能帶家人小孩親身參與這項守護行動。 荒野保護協會再次呼籲與提醒民眾,繁殖期間全台各地只要有適合的環境,即使是狹小的沙灘都可能會被水鳥使用。因此在繁殖季節進行親水活動時,應避免將車輛駛入沙灘,並且要留心腳步。如要進行淨灘活動,建議轉移至岩岸地形或改採淨溪及淨山活動,以降低水鳥在繁殖期間的人為干擾。讓我們在實踐環境教育與愛護海洋的同時,也多留意和尊重沙灘上的其他生物,給水鳥媽媽們一個安心育雛的環境。 圖1:參與活動的大小朋友們在台北港北堤沙灘上完成了壯觀的水鳥護生圍籬。 圖2:透過告示牌的設置,提醒民眾注意腳下,了解水鳥的繁殖習性。 圖3:眾人一起在沙灘上分組進行圍籬設置。 圖4:荒野志工教導參與的民眾如何安全有效的架設圍籬。 圖5:大人小孩一起分工合作設置圍籬,親身參與水鳥護生的行動。 圖6:木樁上綁上繩結將木樁連結起來,形成一道圍籬不讓車輛誤闖核心區。 圖7:小朋友在沙灘上寫出水鳥媽媽的心聲。 圖8:參加的民眾親自在圍籬上繫好自己寫好的標語布條。 圖9:標語布條在沙灘上隨風飄揚。 圖10:在營建署城鄉發展分署的支持下完成護生圍籬,眾人在沙灘上大合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