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快遞

【2022募得款使用情形報告】多元環境教育支持棲地守護計畫

2023-07-26

:: 2022 多元環境教育支持棲地守護計畫 募得款使用情形報告 :: 團體名稱 中華民國荒野保護協會 活動名稱 多元環境教育支持棲地守護計畫 備查方式 線上申請 目的 為達到環境守護的目的,本會以「 環境教育」 為方式, 讓民眾重新與環境恢復連結,再藉由參與「 實際參與」來體認台灣生態的美麗與哀愁, 感受人與自然的利害關係,最終使更多人自願選擇以愛惜環境的方式來愛自己與愛眾生, 讓生命得以存續。 * 活動代號 110000557 期間 准予勸募活動期間 111/01/01 至 111/12/31 募款活動財物使用期間 111/01/01 至 112/06/30止 許可文號 衛部救字第1101364241號函 :: 募款活動期間所得 :: *111/12/31 勸募所得 49,552,805元 *111/12/31 利息收入 57,642元 合計 49,610,447元 :: 募款活動期間支出 :: 項目 明細說明 合計 必要支出- 活動及媒體宣傳費用 活動執行、媒體報導、場地租金、宣傳設計、影片製作及佈置等費用 783,632元 必要支出- 人事費 辦理勸募活動人員。相關支應項目-薪資-勞健保、勞退,約聘用8人。8人*32000元*12月 3,041,176元 必要支出- 辦公費用、雜支 行政費、捐款收據印刷費、收據郵資、郵寄費、影印、水電、郵電、器材等零星支出 255,701元 (一)台北雙溪生態調查與友善親水計畫 (1) 完成4場友善親水及自然體驗活動。 (2) 完成7場雙溪流域不同區段生態調查。 (3) 完成雙溪河主河段水質檢測乙式。 (4) 報告撰寫與數據公開。 192,845 元 (二)北北基自然體驗推廣計畫 (1) 辦理40場自然體驗活動。 (2) 辦理2梯次自然觀察班。 (3) 辦理3堂志工培訓精進課程。 854,416元 (三)大台北地區兒童環境教育計畫 (1) 辦理40場自然體驗活動。 (2) 辦理2梯次自然觀察班。 (3) 辦理3堂志工培訓精進課程。 215,026元 (四)大台北地區氣候變遷議題推廣計畫 (1) 對外辦理氣候變遷講座/工作坊36場。 (2) 能源場所參訪活動5場。 175,568元 (五)馬崗潮間帶守護計畫 (1) 辦理潮間帶生態調查培訓1梯次(4堂課)。 (2) 進行潮間帶物種普查作業24場。 (3) 製作互動式潮間帶導覽摺頁200份。 (4) 辦理潮間帶生態導覽6場。 (5) 公布成果報告書1份。   200,427元 (六)雙連埤環境教育推廣(宜蘭) (1) 發展可外出推廣的教案乙式。 (2) 製作「雙連埤保育推廣影片」一部約10-15分鐘。 (3) 辦理「雙連埤濕地保育研習營」2場次。 (4) 辦理「雙連埤保育志工培訓」一梯次長期。 447,932 元 (七)世界在改變-在地紮根計畫(花蓮) (1) 人力培訓1場次。 (2) 推廣演講40場次。 495,961元 (八)永續生活的綠色生活地圖計劃(台北) (1) 完成一套實體桌遊遊戲。 (2) 辦理推廣講座20場次。 430,271元 (九)植物外來種移除暨多元再利用工作坊 (1) 辦理志工培訓1場。 (2) 辦理外來種移除多元再利用工作坊4場。 (3) 辦理成果展1場次。 418,086元 (十)守護天然河溪生態 (1) 志工培訓3場次。 (2) 志工進階訓3場次。 (3) 參與溪流相關會議及現勘50次。 (4) 定期踏查(含設備維護修繕、雜支)40次。 633,490元 (十一)食蟲植物(新竹) (1) 編撰「臺灣的食蟲植物分布與蓮花寺濕地」乙書(1000本)。 (2) 辦理「食蟲植物」教育巡迴特展 10 場。 (3) 辦理「食蟲植物」推廣演講10場。 (4) 完成全國食蟲植物「原棲地分布」調查乙式。 (5) 辦理「蓮花寺濕地食蟲工作假期」24場次。 1,362,269元 (十二)大山背棲地兩棲生物守護計畫(新竹) (1) 辦理「兩棲守護志工培訓及進階訓」各1場。 (2) 辦理「大山背兩棲類調查」4次(一季一次)。 (3) 梭德氏赤蛙繁殖季監測31次。 (4) 兩棲保育訊息市集推廣4次。 (5) 棲地維護工作假期5場。 144,574元 (十三)兒童環境教育(新竹) (1) 辦理兒童環境教育志工培訓1場次。 626,960元 (十四)油羅田友善耕種基地(新竹) (1) 辦理食農志工課程「菜菜子班」1梯次。 (2) 進行「獨居蜂生態觀察與實作」課程8次 (3) 辦理園區工作假期活動10場次。 (4) 辦理「農事體驗」活動4場次。 (5) 辦理野草應用班共4場次。 (6) 辦理5個學程的「農村學堂」。 (7) 與在地團體合作師生「食農教育」1梯次 (8) 辦理青草茶共學班1梯次。 1,091,702元 (十五)與荒野趴趴走環境教育推廣(新竹) (1) 與荒野趴趴走環境教育推廣10場。 135,240元 (十六)氣候變遷之在地推廣計畫 (1) 辦理「生態城市樹木調查體驗活動」20場。 (2) 辦理「生活節能推廣活動」20場。 (3) 辦理「餐桌糧食推廣活動」5場。 444,022元 (十七)台東市知本溪口北岸沖積扇棲地保育與推廣教育計畫 (1) 辦理「環頸雉繁殖季調查和定期鳥類調查」乙式(每季一次、共5次)。 (2) 辦理「知本溪口灘地鳥類繁殖期迴避人為干擾宣傳」活動4場次。 (3) 生態調查與分析方法培訓工作坊4場次。 (4) 辦理「知本濕地水下物種調查乙式(一季一次)。 457,697元 (十八)綠能發展vs環境與社會檢核機制提升計劃 (1) 辦理「綠能發展vs環社檢核深化工作坊」4場次。 (2) 辦理「環社檢核擴大適用研討會」1場次 (3) 辦理「漁電共生環社檢核論壇」1場次 (4) 舉辦「環社檢核光電案場參訪」3場 (5) 舉辦「綠能快篩-環社檢核認知工作坊」20場次 1,063,416元 (十九)綠能發展VS公民電廠綠領人才培力暨推廣計畫 (1) 舉辦「公民電廠推動實務研討會」2場次。 (2) 舉辦「公民電廠綠領人才培力工作坊」3場次。 (3) 辦理「公民電廠實地參訪」,累積實務經驗3場次。 (4) 辦理「公民電廠設置實務工作坊」15場次。 1,285,144元 (二十)2022全國兒童環境教育引導講師推廣計劃 (1) 辦理兒童環境教育引導講師培訓「招募說明會」2場。 (2) 辦理「兒童環境教育引導講師培訓」2梯次。 (3) 辦理【兒童環境教育引導講師實地見習實習】10場。 (4) 辦理【全國兒童教育推廣講師研習】1場。 (5) 辦理【親子電影】8場 643,401元 (二十一)生態城市--生態實境解密教案開發 (1) 教育訓練5場。 (2) 遊戲劇本與道具設計製作一組。 (3) 辦理實境解密活動2場。 (4) 舉辦推廣活動3場 647,738元 (二十二)引進美國環境教育系統-地球導覽員(Earth Guide)課程至台灣計畫 (1) 引進「Earth Guide」一日工作坊課程及兩日講師資格認證課程各1套。 (2) 辦理講師培訓1場。 (3) 辦理一日工作坊 2場。 1,832,150元 (二十三)2022全國公園生態化倡議 (1) 完成公園導覽6場。 (2) 完成辦理志工培訓1場。 (3) 經營FB粉絲專頁、活動宣傳、網站維護一式。 (4) 新增四座公園的生態調查。 (5) 提出兩座公園的改善建議。 (6) 完成公園生態化相關影像紀錄與影片製作一式。 3,349,286元 (二十四)雙連埤不同土地利用之植群相研究 (1) 購買農航所圖資一套。 (2) 完成植群調查年度調查(共40樣方)。 (3) 完成植群生長狀況判釋數化乙式。 202,500元 (二十五)食蟲植物推廣教育及保育研究計畫(花蓮) (1) 辦理推廣演講30場次。 (2) 課程開發一套。 (3) 以公民科學方式進行「食蟲植物普查」7場次。 (4) 完成「食蟲植物生理生長特性及養分利用研究」乙式。 (5) 完成「全台食蟲植物普查」資料彙整乙式。 969,171元 (二十六)2022第八屆環境行動論壇 (1) 分區初選3場。 (2) 全國決選1場。 1,093,094元 (二十七)2022管理取代用藥-非農地禁用除草劑推廣計畫畫 (1) 網站應用推廣宣導場次15場。 (2) 野草應用營隊8場。 (3) 野草應用推廣講座8場。 (4) 製作宣傳海報乙式。 132,870元 (二十八)2022淡水河岸互花米草清除 (1) 辦理 10場互花米草移除作業。 (2) 完成4場(一季一次)監測調查工作。 (3) 試驗不同移除方法與對照。 52,010元 (二十九)2022溪流守護推廣教育計畫 (1) 開發「溪流教育實境體驗教案」乙式。 (2) 辦理「溪流教育實境教案」體驗活動5場。 (3) 開發「校園溪流教育教案」乙式。 (4) 辦理校園溪流教育推廣演講30場。 (5) 辦理筏子溪棲地守護志工培訓1梯次 (6) 辦理筏子溪「常態淨溪」行動24場。 (7) 開發「筏子溪遊溪趣」輕旅行教案既帶領員訓練乙式 (8) 辦理「筏子溪遊溪趣」輕旅行體驗活動20場 (9) 辦理筏子溪溪流環境調查12場。 (10) 輔導「高中社團」進行筏子溪守護(高中社團培育計畫1年)8次。 (11) 筏子溪棲地營造與監測-工作假期4場。 (12) 筏子溪棲地監測及效益分析(12次) (13) 參與公共工程會議現勘40場。 (14) 辦理全國溪流教育推廣小組志工培訓3梯次。 (15) 辦理全國溪流教育推廣小組志工進階課程「公民科學工作坊」2梯次。 (調查) (16) 辦理全國溪流教育推廣小組志工增能課程1梯次。 2,079,515元 (三十)五十二甲濕地守護計畫 (1) 五十二甲濕地鳥類資源普查12次。 (2) 辦理五十二甲濕地志工培訓課程1梯次。 (3) 辦理環境教育活動6場次。 (4) 拍攝五十二甲濕地守護推廣影片1部。 349,755元 (三十一)高雄河溪自然解方工作坊 (1) 手作護岸工作坊1場。 (2) 工程施作1件。 299,613元 (三十二)新竹地區淺山土地認養圈護計畫 (1) 辦理棲地守護志工培訓及進階訓各1梯次。 (2) 執行棲地巡護4次。 (3) 辦理棲地維護工作假期4次。 (4) 辦理生物調查體驗活動1場。 (5) 園區民生設施建置1式(廁所) 619,535元 (三十三)桃生返鄉計畫(守護桃園原生植物原生棲地) (1) 棲地調查巡護4次。 (2) 棲地維護工作假期6場。 (3) 生物調查體驗活動4場。 145,554元 (三十四)溪海創生三生合一計畫(桃園) (1) 辦理新屋石滬自然體驗5場次。 (2) 辦理蘆竹坑子溪農業區自然體驗4場次。 (3) 溪海三生環境永續的故事收集、記錄整理。 (4) 發行溪海三生環境永續的故事書紙本250本及電子書 601,498元 (三十五)偏偏讀書趣捐書計畫 (1) 書目採購並募集民眾支持。 (2) 盤點受贈單位意願、統計書目及數量並完成配送作業乙式。 285,920元 (三十六)地球影展 (1) 取得8~12部自然生態影片播放授權。 (2) 製作影展媒體宣傳乙式。 (3) 辦理影展導讀講師培訓8~12場。 (4) 辦理實體或線上自然生態影展與導讀講座50場。 672,700元 (三十七)永續指標數位資訊平台 (1) 進行資料收集與彙整功能需求。 (2) 建構資訊平台軟硬體環境。 (3) 進行資料庫網站架構程式編寫與調整。 (4) 資訊平台美編設計與調整。 3,306,071元 (三十八)2022海岸行腳宣導及監測計畫 (1) 辦理海岸行腳推廣演講3場次。 (2) 辦理海岸影像紀錄及監測乙式。 275,349元 (三十九)2022山林行腳 (1) 山區公路周邊監測調查3場次。 (2) 友善耕種交流3次。 (3) 山區垃圾熱點移除活動3場次。 769,922元 (四十)2022珍愛台灣生態體驗遊戲推廣 (1) 辦理珍愛台灣遊戲書體驗講座5場。 (2) 辦理珍愛台灣體驗營3場。 (3) 辦理珍愛台灣生態體驗遊戲工作坊1場。 (4) 辦理體驗教育增能課程3堂。 289,895元 (四十一)2022地熱發展認知推廣計劃 (1) 辦理「地熱論壇」3場次。 (2) 辦理「線上地熱課程」12場次。 676,037元 (四十二)2022台南偏鄉兒童長期陪伴計畫 (1) 辦理「兒童環境走讀活動」營隊1梯次(共5場活動)。 (2) 辦理「淨溪活動」1場次。 (3) 繪製「綠色生活地圖」3份。 71,952元 (四十三)人工巢箱架設及志工監測計畫(台南) (1) 巢箱製作35個。 (2) 志工培訓1場次。 (3) 生態調查監測乙式(共24次)。 (4) 對外推廣4場次。 684,725元 (四十四)珍愛水資源—防疫皂得住 (1) 辦理水資源教育訓練1場。 (2) 辦理石門水庫深度探訪體驗活動10場。 (3) 辦理水力發電廠及自來水廠深度探訪體驗活動10場。 (4) 辦理手工皂製作工作坊10場。 1,207,806元 (四十五)「荒野帶你看自然」系列影片拍攝計畫 (1) 拍攝大台北地區自然生態影片5支。 (2) 完成大台北地區自然生態5支影片後製與社群媒體上架。 (3) 水雲國小成果紀錄影片製作1部。 (4) 清水小校成果紀錄影片製作1部。 2,133,250元 (四十六)2022環境教育基地營運維護計畫 (1) 建立生態調查資源地圖1式。 (2) 辦理願景劇本撰寫工作坊4場次。 (3) 園區維護一式。 (4) 硬體建置一式。 (5) 軟體建置一式。 (6) 工作假期與環教活動15場次。 (7) 志工培訓課程1梯次。 5,392,581元 (四十七)台中定點勝興組手繪定點解說手冊及導覽實境遊戲製作 (1) 製作並出版手繪定點解說手冊1式。 (2) 發展導覽實境解謎遊戲1套。 368,570元 (四十八)2022公民科學家線上增能系列課程 (1) 規畫辦理環境教育與保育線上教育訓練課程150堂。 (2) 錄製與製作以上教育訓練中合適課程影片共計20部。 909,593元 (四十九)「在地鄉親在地走」環境教育推廣計畫(新竹) (1) 辦理新竹在地深度環境推廣活動15場。 371,326元 (五十)「環境關懷主題解說牌」無聲環境教育推廣計畫(新竹) (1) 設置飛龍古道物種解說牌20面。 142,553元 (五十一)2022青少年生態科學探索營計劃 (1) 辦理青少年生態科學探索營4梯次。 (2) 辦理青少年生態科學探索營工人培訓1梯次。 (3) 辦理青少年生態科學探索營講師【培訓】1梯次。 873,693元 (五十二)台北公園生態化計畫 (1) 辦理環境教育解說導覽活動8場及工作假期8場。  (2) 進行生態公園復育區水域生態化營造。  (3) 辦理自然生態公園專家學者會議1場。  (4) 永春陂濕地生態公園報告撰寫與資料彙整1式。 265,692元 (五十三)2022數位4T計畫宣傳 (1) 辦理數位化志工培訓1梯次。 (2)「早安荒野」podcast專訪12場。 297,523元 (五十四)大甲藺草重生復育計畫 (1) 舉辦「大甲藺草重生復育與記錄工作坊」12場。 (2) 開發「藺草及食農體驗」之教案1套。 (3) 辦理「農事體驗小學堂」12場。 (4) 完成大甲藺草重生復育重要種植數據及推廣報告乙式。 297,523元 (五十五)推動環境教育響綠生活(桃園) (1) 辦理推廣志工培訓2梯次。 (2) 辦理解說志工培訓1梯次。 (3) 辦理鄉土關懷活動4次。 (4) 辦理自然體驗活動12次。 (5) 辦理環境教育、綠生活推廣講座+4場週週見,合計88場。  909,371元 (五十六)詩詞記自然~東山區崁頭山自然生態 (1) 辦理崁頭山自然生態導覽8梯次。 (2) 製作出版:詩詞記自然~東山區崁頭山自然生態,導覽專書200本。 (3) 辦理導覽專書成果發表會1場。 851,093元 (五十七)四斑細蟌調查與洲美環教教育計畫 (1) 完成6場「棲地營造維護工作假期」。 (2) 完成四斑細蟌分布普查6次。 (3) 完成四斑細蟌繪本電子或實體書設計。 (4) 完成6場次講座或工作坊。 356,834元 (五十八)2022國際淨灘行動 (1) 於全台11分會辦理12場次大型國際淨灘行動。 (2) 進行淨灘ICC表數據彙整分析(提供國內外使用)及持續針對「海灘安全」分級進行ICC表調整及數據收集。 402,218元 合計 49,850,699元  

荒野公告|荒野官網系統移轉公告

2023-06-29

各位荒野之友好! 協會官網運作逾10年,為了提供您更友善的使用經驗、更安全的使用環境,荒野官網將於今年(112年)年底更換新系統,並且將於今年(112年)9月開始陸續將原系統中各位的資料移轉至新系統。 系統正式轉換前,有以下事項要請您務必注意: ❶ 在目前官網中已註冊者之資料將直接移轉。 ❷ 在目前官網中尚未註冊者,建議8月4日前至荒野官網註冊帳號。 ❸ 若您不願意讓您的個資被自動移轉至新系統,請填寫以下表單,我們將不會移轉您的資料。 不同意移轉請填寫 ⟶ 此表單

【新聞稿】全臺垃圾危機連環爆 ! 四環團共辦減廢公聽會,呼籲行政院加強推動循環包裝容器發展

2024-07-26

發稿日期:113年07月26日   綠色和平今(26)日偕看守台灣協會、荒野保護協會及自然保育與環境資訊基金會等環團,於立法院共同召開「臺灣廢棄物過量問題及循環包裝容器產業推動公聽會」,討論循環包裝容器產業發展所需之政策與法令,並呼籲行政院應主責指導跨部會共擬「循環包裝容器推動計畫」並設置專門預算,加速循環包裝容器成為臺灣社會淨零、減塑減廢的關鍵解決方案。 ▲ 綠色和平今(26)偕看守台灣協會、荒野保護協會及自然保育與環境資訊基金會,於立法院共同召開「臺灣廢棄物過量問題及循環包裝容器產業推動公聽會」 ▲ 公聽會有近 50 名來自產官學各方代表出席,討論交流熱烈。   綠色和平減塑專案主任張凱婷表示,「政府推動垃圾減量二十餘年,近年更有『淨零綠生活』及『資源循環零廢棄』等政策方向,但廢棄物生產量不減反增、甚至導致全臺垃圾山為患的窘況。該如何透過政策和法令工具,加速推動循環包裝容器在各產業和活動應用、加速從源頭減少氾濫使用的一次性包裝及用品,是政府的當務之急,因此今天廣邀產官學召開公聽會,希望能加快促成行政院採取動作。」 ▲ 綠色和平減塑專案主任張凱婷表示,環境部預算分配「重焚化、輕源頭減量」,等同變相鼓勵民眾無盡製造垃圾、維持焚化爐運轉。   張凱婷進一步解釋,「綠色和平日前調查發現,環境部廢棄物處理預算分配長期呈現『重焚化、輕源頭減量』,每年花費17.7億在鼓勵地方興建焚化爐、打包垃圾等,反觀循環杯、禁限用一次性塑膠等源頭減量工作每年卻僅有0.8億,兩者相差達22倍,等同變相鼓勵民眾從源頭無盡製造垃圾、維持焚化爐運轉,嚴重加劇環境負擔。」   綠色和平減塑專案主任徐聖惠則提到,根據綠色和平去年發佈的「東亞地區循環杯系統與一次性杯系統之全生命週期環境影響比較」報告,臺灣每年消耗40億個飲料杯,若全數替換成循環杯,可減少碳排放58,785公噸二氧化碳當量、相當於臺灣街道一整年少了超過24萬輛機車,並省下超過84.5萬立方公尺的水,有助於淨零目標的工作。而經濟成本方面,若政府扮演積極角色優化循環杯系統的發展,循環杯有潛力能比一次性杯系統更便宜,估算可進一步替臺灣省下約1.6億的廢棄物處理成本。 ▲ 綠色和平減塑專案主任徐聖惠稱,廣推循環杯系統在環境及經濟層面皆有巨大效益,有助於淨零目標的工作。   荒野保護協會長期投入川廢調查今說明調查結果,議題專員黃嘉瑩表示,河川廢棄物多與民生消費相關,且有高比例是因人類遊憩活動造成,因此呼籲應在風景區、森林遊樂區、國家公園等人潮密集的開放空間強制使用循環容器系統。而相關調查也指出偏鄉民眾處理垃圾不易,應增加更多循環包裝產品,供民眾選擇使用,以減少河川廢棄物,並阻止其流入海洋。   自然保育與環境資訊基金會專案經理曾子郡強調,政府應比照《氣候變遷因應法》的2050年淨零排放目標,將「廢棄物總量管制目標」納入《資源促進法》法條中,透過明確的量化目標,帶動各部門轉型,「其中的關鍵之一,便是推動循環容器、循環包裝的服務模式,減少一次性塑膠的使用及廢棄,同時建立淨零時代的綠色經濟典範。」   看守台灣協會秘書長謝和霖則認為,循環容器應由商家密集場域開始,由各相關部會來協助甚至主導推動;而循環容器清洗服務所需用地,也應跨部會盤點空間,比如因少子化而退場或閒置的學校空間,或結合一些照顧弱勢族群的社福團體,串連老齡化、數位化社會趨勢下可能閒置的店面與人力,投入清洗服務,這些工作都需要由政務委員或國發會出面整合各部會的資源與力量。   受邀出席公聽會的全聯福利中心表示,「全聯自2022年推動裸賣安心平價專區,以裸賣蔬果一次買多更划算,鼓勵消費者購買,同時也於專區內擺設可重複使用的托盤,供民眾放置裸賣蔬果,減少塑膠袋使用。」   全臺唯一生產玻璃瓶裝水的華生水資源生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胡端圓也指出,全球塑膠回收率僅9%,顯示塑膠回收速度遠遠不及生產,塑膠污染指數型成長是必然結果,唯有「重複使用」才是垃圾減量之根本,同時建議政府提供補助給協助循環容器服務的正逆物流廠商,以鼓勵更多業者進入重複使用產業。   循環容器提供商青瓢創辦人鄭文普直言,在大型活動中,循環容器目前已能做到全面替代一次性容器的效果,並達到非常好的源頭減量成效,呼籲政府提供更多實質獎勵給自願採用環保餐具的民間業者,以提升循環容器普及率。   循環餐盒服務商 Loopick 循拾執行長蔡萁聿指出,近年隨著封閉式場域開始導入循環杯,零步驟的租借除了能提升循環杯的使用,也更便利於民眾參與,建議政府應提供封閉場域 ( 如:電影院、球場 )業者相關資源與做法,協助導入循環容器,並規範政府經營或管理的場館與展會禁用一次性用品。   與會民眾黨立委陳昭姿則稱,執政單位耗盡二十年計畫整併《廢棄物清理法》和《資源回收再利用法》二法,但進度至今仍原地踏步,環境部甚至還帶頭將塑膠垃圾列為再生燃料來規避,非常離譜。呼籲政府應建立更具強制性的資源循環對策,改善迫在眉睫的污染浪費。 ▲ 民眾黨立委陳昭姿呼籲,應建立更具強制性的資源循環對策,改善迫在眉睫的污染浪費。   民進黨立委林月琴也呼籲,政府應加緊提出《資源循環促進法》草案,並強調新政策制定勢必有陣痛期,但不能痛到讓業者或民眾大力反彈,「只有棍子沒有蘿蔔」是行不通的,因為誘因不足實在很難做到全面配合,「接下來就是預算會期,我將緊盯環境部是否增列相關預算,以落實源頭管理重要性。」 ▲ 民進黨立委林月琴稱,接下來將緊盯環境部是否增列相關預算,以落實源頭管理重要性。」   國民立委陳菁徽更向現場行政機關代表喊話,「比起追求垃圾變黃金,寧願政府多花心思在垃圾減產的源頭管制上。希望看到施政馬上有所動作,並從『行政院所屬各機關中長程個案計畫編審要點』中給政府機關發揮的空間,制定出『循環包裝容器產業發展推動計畫』並配置跨年期的專案預。」   本場公聽會有近 50 名來自產官學各方代表出席,行政院國發會、環境部資源循環署、經濟部產業發展署、經濟部商業發展署、經濟部綜合規劃司、衛福部醫事司及衛福部食品藥物管理署等部會,皆有派員出席。   與會的環境部資源循環署長賴瑩瑩也於會中承諾,源頭減量經費將逐年增加,未來會積極加強法規及跨部會合作,並協助建置相關商業模式、補貼循環產業者及應用科技協助重複使用產業發展。對於循環容器需要跨部會合作,行政院國發會經濟發展處長邱秋瑩則表示,會盡力協助相關跨部會協調促進解方。 ▲ 環境部資源循環署長賴瑩瑩於會中承諾,源頭減量經費將逐年增加。     媒體聯繫: 綠色和平媒體與推廣主任  陳艾伶/0933-911-084 ai.ling.chen@greenpeace.org         綠色和平減塑專案主任     張凱婷/0937-219-667 cony.chang@greenpeace.org  

【新聞稿】藍碳大夢風險——正視紅樹林造成的危機

2024-07-23

發稿日期:113年07月23日     台灣人對於紅樹林的理解,源自小學科普教育,把紅樹林視為河口海岸珍稀植物,海岸天然屏障,特別是淡水河的水筆仔,名聲響亮。諷刺的是,位於淡水河與基隆河匯流處的關渡自然保留區內的紅樹林擴張,陸域變大,河道窄化,改變水流,影響大台北防洪,為了解決這些問題,農委會於2021年底將關渡自然保留區解編,才得以疏伐移除紅樹林。另外,新竹香山濕地紅樹林的擴張,影響到蚵農插蚵養蚵作業,據瞭解,新竹市政府歷年來編列三千多萬元進行紅樹林的移除。無獨有偶,彰化潮間帶同樣面臨外來種紅樹林的頑強擴張,影響疏洪,底棲生物遠離,鳥類難以靠近覓食。例如彰化芳苑濕地,一大片屬海茄冬的紅樹林連帶著氣生根密集,阻斷潮來潮往水流,整片紅樹林成了垃圾場。 說穿了,紅樹林藍碳不是為了保護生態,而是為了保護生意。   當部分地方政府與民間團體想方設法疏伐移除紅樹林之際,卻因紅樹林扮演藍碳要角,官方學界似有一股鼓吹種植外來紅樹林,不經意造成與自然生態對作危機。籲請政府務必聽取多方對紅樹林看法,勿因誇大「藍碳紅樹林」功能,而不慎誤植造成台灣海岸及河口不可逆的生態重傷。我們的訴求:   1. 紅樹林強植增匯的計畫必須停止,確保重要濕地零淨損失,內政部國家公園署應嚴格把關。   2. 應優先保護原生濕地和物種及評估對區域的其他影響,避免因碳匯需求而破壞現有的生態平衡。   3. 積極於源頭減少碳排放,而不是依賴後端的碳匯來彌補減碳不足。   台灣蠻野心足生態協會理事長陳憲政律師: 紅樹林強植增匯的計畫必須停止   不管是內政部所訂定的國家濕地保育綱領,或是濕地保育法第5條所強調的目標,都是在強調維護生物多樣性、強化濕地保育網絡系統、促進濕地生態保育及明智利用,確保重要濕地零淨損失。   但是近年來因為淨零碳排大目標,以至於如何有效增加「碳匯」變成顯學,因此環境部提出廣植紅樹林的方式來做為減碳的解方。但有學者指出,外來種紅樹林的碳匯貢獻有限,固碳功能也被過度誇大,而其擴張力極強損及自然海岸,以至於外來種的紅樹林會讓泥灘地的物種多樣性下降。我們未蒙其利,先受其害。而這樣的思維,就好像為了發展再生能源,而不顧一切破壞生物棲地一樣。我們不應該一再重蹈覆轍。   我們呼籲政府,應該重視與落實「濕地保育法」精神,減碳應要從排放源進行實質減少,在對的地方減碳,紅樹林強植增匯的計畫必須停止。內政部國家公園署應嚴格把關。 荒野保護協會謝振東秘書長: 荒野已在新竹香山濕地、雲林濁水溪口進行一系列的紅樹林疏伐工作   本會長期在各地對於保存台灣「生物多樣性」而努力。例如於為了候鳥棲息、覓食而於五股濕地進行水鳥灘地的營造。為了保存台灣本土水生植物的多樣性,而成立濕地植物教育中心,搶救與收容各地因棲地破壞而恐將滅絕的本土水生植物,甚至與專家學者合作於社子島復育台灣易危的物種-鹵蕨,讓這文獻上有紀錄於淡水河出海口的物種,重現淡水河。近年荒野夥伴也於新竹的香山濕地、雲林濁水溪口進行一系列的紅樹林疏伐工作。這樣人為干預的棲地營造,是基於學者的研究及志工長期的監測調查,確認我們的作為是將原先惡化的棲地,透過適當的手段,讓該棲地盡可能處在生物多樣性最豐富的狀態。   我們必須注意的是,雖然地球正面臨嚴峻的氣候危機,但是生物多樣性的降低也是不可忽略的重要議題。紅樹林作為碳匯方法學的一部分,確實具有顯著的碳吸收能力。然而,這些方法學的應用需要謹慎考量,以避免對生態系統或是生活環境產生其他負面的影響。 紅樹林改變原棲地樣貌的昂貴代價   首先,紅樹林的碳匯效益雖然高,但其擴張可能會導致棲地多樣性的消失,如原本海岸具有水域、沙地、泥灘地、草澤、紅樹林等不同型態棲地,棲地上居住著不同的鳥類、節肢動物、螺類、魚類、軟體動物,結果在廣植紅樹林之下僅剩水域與紅樹林型態,改變原棲地樣貌,使原生物種不適生存,而讓生物多樣性隨之減少。另研究顯示,紅樹林的過度擴張除了影響上述海岸生物棲息,對當地生態系統造成壓力之外,甚至改變地形、阻礙排洪、影響船隻進出動線。因此,在推動紅樹林碳匯方法學時,應優先保護原生濕地和物種及評估對區域的其他影響,避免因碳匯需求而破壞現有的生態平衡。   其次,以紅樹林增加碳匯應與減碳工作分立治理。我們呼籲,經過資源盤點,碳匯增量目標應該與減碳目標工作分別設立,避免減碳不足而要求增加碳匯。這意味著,應該在推動碳匯的同時,積極於源頭減少碳排放,確保兩者協同發展,而不是依賴後端的碳匯來彌補減碳不足。   總結來說,荒野保護協會認為在推動以紅樹林增加碳匯時,應該謹慎考量「方法」對於生物多樣性的影響、另應分立治理碳匯與減碳工作,確保這些方法學能夠真正兼顧保護環境和促進可持續發展的目標。 彰化縣環境保護聯盟吳慧君主任: 難以人為控管的不當位置種植紅樹林海茄苳是無法增匯、減碳更毀生態   彰化潮間帶不適合種植紅樹林海茄苳,但人為可以掌控的非感潮帶如鹽化農地就可以種植紅樹林。彰化大城鄉與芳苑鄉屬於嚴重地層下陷管制區極易淹水區域,更緊鄰水中含沙量名列全世界前三大的流域-濁水溪,它富含有肥沃的有機質,使海茄冬生長約一年開花結果繼續繁殖下一代,從2018年空照圖(濁水溪出海口北岸)水淹沒區域是沒有紅樹林,退潮有許多螃蟹尤其是台灣招潮蟹,2023年這區塊幾乎整個海茄苳覆蓋,如今螃蟹洞穴了了無幾。   除此之外多年沒有颱風入境,加上沿海興盛的畜牧業,加速海茄苳擴張,密密麻麻的海茄冬,讓原本豐富的生物量大幅減少,也導致河道縮減影響排洪安全增加淹水風險,使政府每年都要編列許多經費清除,同時也成為垃圾棄置髒亂點;難以人為控管的不當位置種植紅樹林海茄苳是無法增匯、減碳更毀生態,請看看彰化沿海現況,勿重蹈覆轍。   合辦單位: 台灣蠻野心足生態協會 荒野保護協會 彰化縣環境保護聯盟 台灣媽祖魚保育聯盟 台灣白海豚媽祖宮•粘錫麟紀念館    

【新聞稿】濕地女神降臨五十二甲濕地!

2024-07-17

發稿日期:113年07月17日   第一屆五十二甲濕地藝術節開跑。首場大型展演【濕地送行者】已分別於7/11、7/13於宜蘭五十二甲濕地以民眾參與式共創形式完成展演,並藉由「濕地女神」角色,傳達自然資源的耗竭與美好環境的追念。而第二場大型展演將於7/27舉行,復刻五、六十年前利澤簡地區以鴨母船隊伍迎娶新娘運送嫁妝及傳統爆尪炸新娘的特殊景象,實地舉辦一場五十二甲村民共同回憶的辦桌喜宴,2024年僅此一場,歡迎民眾前來鬥熱鬧!   在長期關注五十二甲濕地的聚陽實業支持下,由荒野保護協會主辦的第一屆「五十二甲濕地藝術節」,在移動式地景裝置藝術的揭幕下正式開跑。藉由藝術表演,傳達對台灣生態環境議題的關注、也提供民眾與土地萬物連結對話的空間,創造親近濕地的機會,透過跨越語言、多元形式的對話,使民眾身歷其境一窺利澤簡昔日常民生活樣貌、感受與體驗濕地的美麗與哀愁。   首場大型展演 『濕地送行者』,分別於7/11、7/13由生態舞蹈系創意團隊舞蹈家們帶領,舉辦結合肢體舞蹈工作坊與參與式演出的共創活動。「舞蹈是富有詩意、戲劇性和感知性,亦是超越語言的存在!」生態舞蹈系創意總監彭筱茵強調身體的共時性,希望能將人們在大自然中所獲得的體感轉化為動作元素和觀者互動,讓觀者的身體進入情境,與濕地共感對話,重新(從心)成為生態的一部分。   『濕地送行者』參與式演出,以濕地女神象徵大地之母,守護濕地一切生靈萬物,呼應本次主題「送行失去的,呼喚回來的!」,藉由濕地女神的角色傳達對自然資源耗竭的哀愁與美好環境的追念。   當天參與共創演出的學員有來自花蓮、台北、桃園以及在地的朋友,其中一位居住宜蘭的奶奶帶著長居國外回台度暑假的小孫子來參加,希望小孫子可以藉由舞蹈與遊戲來認識家鄉的土地,一位是已熟稔濕地的在地女士,想要與舞蹈家共舞以不同的方式來親近濕地。而另一位來自花蓮連續參加兩日工作坊的學員分享道 :「在溫暖柔軟的濕地泥水裡,彷彿回到了母親的子宮裡,感覺是被大地母親包圍呵護的。而在送行的橋段,與這些逝去的珍貴生態、被犧牲掉的物種道別,心中共感逝去將不復在的哀傷。」 學員們在共創展演後有非常深刻的感受。   展演當天,有許多的當地居民扶老攜幼前往濕地活動現場欣賞舞蹈家們與工作坊學員共創的發表演出,民眾們對於在濕地上舉辦藝術節活動皆表示肯定與支持。住家鄰近成興大池的五結鄉成興村理事長張茂灶與他的一雙女兒也蒞臨觀賞,長居日本的女兒Kimmy表示原來五十二甲濕地有這麼多過去的故事與文化傳統都是他們所不知道的,他們很開心能夠看到這些已經消失的文化被重新展現出來,並且透過地景以及相關藝術活動,讓人們願意重新走入濕地。   並在聽聞即將在7/27舉辦的『大水新娘』實境秀時,兩位女孩也表示將來結婚也想要用大水新娘的方式辦理,並且當下就允諾要在這次的藝術節加入志工行列一起為家鄉來付出!   2024 年五十二甲濕地藝術節系列活動,除了由台美藝術家設計,志工們同心協力打造的獨一無二的移動式藝術地景,以及「濕地送行者」與「大水新娘」兩大主題的參與式工作坊與沉浸式生態劇等各種形式的展演之外,亦與駐地友好團隊,國際利澤偶戲藝術村的駐村藝術家合作,呈現出跨越時空、與眾不同的濕地空間。   第二場大型展演『大水新娘』沉浸式喜宴實境秀 將在7/27舉行,復刻五、六十年前經常淹大水的利澤簡地區,村民以鴨母船隊伍迎娶新娘運送嫁妝及傳統爆尪炸新娘的特殊景象,實地舉辦一場屬於利澤五十二甲村民共同回憶的辦桌喜宴。在這場沉浸式喜宴實境秀中,賓客是觀看演出的觀眾、亦是參與演出的一員,前所未有的 [食桌] 體驗,2024年僅此一場, 食桌報名開放中,歡迎所有人來鬥熱鬧 !    \ 精彩濕地藝術節重點活動 / ✱ 移動式地景藝術 台美藝術家聯手打造—結合棲地經營的生態浮島、奇趣異想鴨母船的裝置藝術。 ✱ 2場參與式行動展演 7/13【濕地送行者】生態舞蹈創作 7/27【大水新娘】沉浸式喜宴實境秀 ✱ 4場戲劇工作坊 7/11、7/13、7/18、7/26 力邀【舞蹈生態系創作團隊】、【利澤國際偶戲藝術村】 藝術家帶領現地創作與展演   1. 報名連結 | 更多活動資訊 請見: https://www.sow.org.tw/civicrm/event/info?reset=1&id=12816 2. 荒野保護協會宜蘭分會FB活動宣傳: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293244930852454   發稿單位:社團法人中華民國荒野保護協會  

廉價碳費優惠企業,氣候成本全民倒貼 勿讓碳費淪為「折扣大拍賣」

2024-05-30

發稿日期:2024年5月30日   關心氣候變遷及企業責任的公民團體,今日(30日)齊聚行政院前召開記者會,將現場布置為「大賣場」,正告賴清德總統及行政院院長卓榮泰所領導的「AI內閣」,必須正視當前碳費三項子法草案,嚴重破壞污染者付費的真義,以及大肆給予企業碳費折扣優惠的亂象。 ▴ 公民團體齊聚行政院,籲卓榮泰院長進行部會協商,周延修正碳費機制。   新政府沒有蜜月期,應積極召開部會協商會議,並以2030年40%減碳目標為前提,停止碳費折扣戰,推動實質且經得起公民社會檢驗的減碳策略。   據目前碳費三子法草案,石化業、鋼鐵業及水泥業等不僅享有碳費2折的優惠,能透過購買碳權最高抵扣10%~15%不等的減碳義務,國內碳權更放大1.2倍計算。引人頓足的是,握有制定法規政策權力的政府,竟不以2050淨零排放的合理路徑、污染者付費等原則審視碳費制度,自願降格為優惠企業的促銷員,公共政策的審議精神,淪為放縱企業私相遊說殺價的地下賣場,實有辱民主社會和政府施政的主體性。   政府稱碳費並非財政工具,而是「提供誘因,實質減碳」的說法,恐僅是掩耳盜鈴的託辭,根據現行子法草案估算,2030年台灣的減碳目標恐不到20%,距離台灣宣稱減碳24%的自訂義務,以及國際間減碳40%的共識,相差十萬八千里。政府攜手企業的減碳願景,實際上,企業反倒藉此尋租遊說,踩穩了推卸減碳責任的立基點,卻可能導致落後歐盟CBAM碳定價,反噬台灣經貿競爭力的風險。 基於上述,我們提出以下建言,呼籲新政府慎重察納:   1. 新政府應啟動跨部會協商,修正碳費子法漏洞,莫讓總統氣候承諾跳票。   2. 取消2.5萬噸免徵額、碳洩漏風險產業2折優惠。   3. 調降碳權扣減比例、勿放大碳權效益,拒絕排放大戶漂綠。   4. 公開企業自主減量計畫,未達成須設置追繳利息及罰則。   5. 碳費優先投入促進減碳、社會效益的公共投資 莫讓碳費優惠費率,成為氣候政策的破口   台灣氣候行動網絡研究中心總監趙家緯指出賴清德就職演說上,強調淨零轉型的重要性,更承諾要解決碳關稅問題。若要達到此目標,首要之務乃是確保碳費制度的完整性。全球各國均面臨通膨壓力,但加拿大、新加坡、歐盟依舊加嚴碳定價制度。臺灣碳費開徵日期若持續拖延,又因「碳洩漏」的考量,壓低費率跟提供大幅度免徵額時,最終反將使企業碳管理能力無法跟上國際淨零趨勢,不利綠色競爭力。 ▴ 台灣氣候行動網絡研究中心總監趙家緯,籲新政府應啟動跨部會協商。   依據倫敦政經學院今年3月針對臺灣碳費制度的研究報告指出:「優惠費率的設計,將侵蝕台灣氣候政策的可信度。」目前子法中提出可適用優惠費率的指定目標訂定方法,正是如此,既不符合科學基礎目標(SBTi),也未助於2030年階段管制目標的達成。如以鋼鐵業為例,草案中指出其指定目標為25.2%,然而根據中鋼現況,其目標應為39%,方符合淨零路徑​​。呼籲行政院卓院長,應儘速啟動跨部會協商,修正碳費子法漏洞,莫讓就職演說中的氣候承諾跳票。 應取消2.5萬噸免徵額及碳洩漏風險係數值,落實污染者付費原則   台灣氣候行動網絡研究員林雨璇表示環境部日前公布的三子法條文設計複雜,給予廠商各種優惠,不僅徒增行政成本,變相補貼廠商,削弱碳費成效,更遑論落實污染者付費原則。針對高碳洩漏風險產業,除優惠費率外,子法給予企業兩折折扣。換言之,企業可以得雙重折扣。令人不解的是,環境部未說明碳洩漏風險係數值第一、二、三期實施的具體年份為何,也未解釋0.2、0.4、0.6的數值如何計算而來,讓外界無從評估其合理性。而針對其他非高碳洩漏企業,則直接贈與2.5萬噸的免徵額,讓企業無需負擔相關成本,對此,環保團體及學者都已強烈表達反對意見,然而環境部顯然並未聽取,仍直接贈送企業免費排放量。 降低碳抵換扣減比例,勿開放先期專案及放大減量額度效益   台灣氣候行動網絡研究員林雨璇進一步指出在碳抵換機制的設計上,則給予企業10%~15%的碳權抵換,等於每間企業可以將自身10%~15%的減量義務轉嫁給其他人。此外,子法將國內減量額度的減碳效益擴大1.2倍,讓企業可以以較少的減量額度來抵減更多的排放量。同樣,環境部也未說明1.2這個數字如何得出。子法對於碳抵換的設計不僅破壞環境完整性,更讓企業得以轉嫁減碳責任。 ▴ 台灣氣候行動網絡研究中心研究員林雨璇,籲勿開放先期專案及放大減量額度效益。   環境部給予企業如此慷慨之措施,有損碳費作為政策工具的可信度。我們估算,若將鋼鐵、水泥、石化視為高碳洩漏風險產業,將會導致約4千7百萬噸的排放量不需承擔任何成本,造成碳費235億的損失,而這些折扣所帶來的成本,最終將由全民共同承擔。 未說明碳費機制的預期減量成效,致面對經濟部門反彈毫無招架之力   環境權保障基金會專職律師呂冠輝認為,環境部不曾對外說明碳費政策想要達到的減量效益,導致面對經濟、產業部門時無力為自己的政策辯護,也導致碳費被當成出清特價商品一樣,無法對應污染者付費原則,及其作為減碳管制工具的功能。然而碳費的減量效益究竟佔2030年目標的多少比重?彭部長甫上任就強調了開放政府的重要方向,我們期待環境部盡快將內部評估減量效益的資料公開,否則如果最後訂出低於500元的超划算碳費,將無法促進企業投資減碳設施,因為「繳了碳費還比較划算」。 子法違反母法排放者責任之精神,侵害審議會決定優惠費率的權限   環境權保障基金會專職律師呂冠輝強調,即使讓企業達到一定減量目標後取得優惠費率,也至少應反映母法第29條立法理由所稱「排放者責任」、「外部成本內部化」的原則。但從子法的預告記者會可看出,環境部已完全放棄母法收取碳費的核心精神。碳費三子法另一個明顯的違法疑慮,是高洩漏風險的「二折再優惠」。既然費率審議會設置要點第二條明訂碳費優惠費率之決定是審議會的權責,氣候法也明訂企業是提出自主減量計畫後取得優惠費率,則疊床架屋的「二折再優惠費率」在法治架構內究竟如何理解?此「二折再優惠費率」不僅某程度架空費率審議會的權限、與審議會設置要點牴觸,母法也未授權環境部得於優惠費率外另訂「再優惠費率」。 ▴ 環境權保障基金會律師呂冠輝,批評當前碳費子法違反母法排放者責任之精神。 自主減量計畫每年公開,未達成應設置追繳罰則   綠色公民行動聯盟專員沈宜臻表示,目前企業只要提自主減量計畫,即可取得優惠費率。然而企業若未達成自主減量計畫,不僅毫無罰則,也無需追繳衍生利息。這造成了企業只要提自主減量,即可在不用負擔其他成本的前提下保留現金流。沈宜臻專員呼籲,環境部應該設計追繳罰則等制度,以避免企業無視減碳責任。此外,受管制排放對象,未來應完整公開逐年自主減量計畫,供政府及全民進行監督。否則,在尚欠缺實質監督方法的現況下,只會造成企業浮濫提交漂亮的報告書,卻無實質減碳成績的亂象。綠色公民行動聯盟最近出版的《2024企業永續追蹤報告》顯示,一些獲得永續獎的企業,其實在環境保護方面表現不佳,這進一步突顯了透明度和問責制的重要性。只有通過公開和有效的監督機制,才能確保企業真正履行其環境責任,推動實質性的減碳行動。 ▴ 綠色公民行動聯盟研究員沈宜臻,籲自主減量計畫未達成應設置追繳罰則。 企業應停止落伍經濟思維,碳費用途優先投入社會   地球公民基金會專員鄭泰鈞直言,自空氣污染防制費徵收開始,國內企業早已明白汙染者付費的原則。然而,企業慣用的託辭,自始自終並未拋棄傳統經濟發展的卸責口吻,時空旅人般停留在20世紀的台灣社會,空、水、廢、土的汙染乃至如今的碳排放,均可以轉嫁給民間社會,而不需負擔任何成本。 ▴ 地球公民基金會專員鄭泰鈞,正告新政府落實汙染者付費原則。   如今,更以碳費不利經濟發展為由,屢屢遊說政府需索優惠,放話未來將造成「綠色通膨」,將自己應負的責任二次轉嫁,刻意引發社會恐慌。全球最大的工商組織,國際商會(ICC)的研究已指出,碳定價的實施並不會導致通膨危機。   我們更看到,已有部分立委提案修改《氣候變遷因應法》,推動碳費用途,投資於尚不具顯著減碳效益的碳捕捉技術。LSE針對台灣碳費研究的報告指出,碳費收入不應僅僅回歸到工業部門,更應同時提出促進社會效益的策略,氣候政策才有可能持久運作並被普遍接受。 ▴ 行政院能源減碳辦公室蘇金勝主任,接受公民團體五大碳費訴求。   發起聯合聲明團體: 綠色公民行動聯盟、地球公民基金會、環境權保障基金會、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台灣環境規劃協會、台灣氣候行動網絡研究中心 聲援團體: 荒野保護協會、媽媽氣候行動聯盟、看守台灣、綠色和平、野薑花公民協會、彰化縣環境保護聯盟、台灣蠻野心足生態協會、國際特赦組織台灣分會      

【聯合聲明】滿口環境保護,卻將山林開膛破肚?

2024-05-20

發稿日期:2024年5月20日   訴求❶:永續發展不應淪為口號,應先完成政策環評及實質評估與討論對環境的衝擊 訴求❷:面對花東地震、脆弱地質與氣候變遷的衝擊及對生態破壞,應先有對策方案 訴求❸:照顧花東居民應以氣候調適為優先,避免新建設成為錢坑法案無實質效益     「國道六號東延花蓮建設特別條例草案」、「環島高速鐵路建設特別條例草案」以及「花東快速公路建設特別條例草案」三項草案,雖然其目的是為提升花東地區居民的福祉,並兼顧永續發展與環境保護,然而這些草案並未遵循應有程序進行討論與審查,且將對環境造成極大影響。   關於「國道六號東延花蓮建設特別條例草案」,2020年交通部已重啟地質調查及踏勘研究,經由國內外專家評估後,結果指出該計畫「評估須穿越中央山脈,不確定因素甚多,除工程技術困難度極高,並具有造價高、工期長、環境衝擊巨大、行車安全及防救災疑慮」。基於這些考量,我們應該避免讓環境與生態面臨無法挽回的破壞、讓人民面臨可能的災變。相反地,我們應謹慎投入國家資源,避免將資金投入需頻繁重建且風險極高的建設中。   關於「環島高速鐵路建設特別條例草案」和「花東快速公路建設特別條例草案」兩項計畫,雖目的是為人民求福祉,但在花東地區多地震、多斷層的地質條件下,應首要考量現有道路的安全性,同時納入災害調適的策略。否則,這些建設勢必將瓜分原本用於維護花東基礎設施的國家預算,花東地區居民並無法直接受益,同時也會讓脆弱的地質與自然棲地面臨更大、更多的開發壓力。   面對任何重大的開發建設,都應該以「環境基本法」為前提,需詳細評估關係到住民生存與發展的各種天然資源影響,如同聯合國提出「永續發展」的意義在於「滿足當代需求的同時,不損及後代子孫滿足其自身需求」之發展途徑。為此我們嚴正呼籲,立法院黨團應立即撤回「環島高速鐵路建設特別條例草案」、「花東快速公路建設特別條例草案」以及「國道六號東延花蓮建設特別條例草案」這三項草案,才是全民之福。   ✱ 聲明團體:社團法人中華民國荒野保護協會、財團法人自然保育與環境資訊基金會、媽媽氣候行動聯盟、看守台灣協會、環境權保障基金會、台灣蠻野心足生態協會、宜蘭縣環境保護聯盟、關懷生命協會、綠色公民行動聯盟、彰化縣環境保護聯盟、台南社區大學環境小組、惜根台灣協會、台灣公民參與協會、台灣環境保護聯盟花蓮分會、台灣媽祖魚保育聯盟、地球公民基金會、台灣水資源保育聯盟、台灣樹人會、台灣生態學會、全球綠人台灣之友會、台灣青年綠人協會、高雄市馬頭山自然人文協會、看守土城愛綠協會、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 、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台中分會、台灣環境保護聯盟、台灣乾淨水行動聯盟、財團法人海洋公民基金會、社團法人野薑花公民協會(陸續增加中)      

【新聞稿】歡慶「母親節」荒野志工設置護生圍籬,期望水鳥媽媽也能安心育雛!

2024-05-13

發稿日期:113年05月13日   一年一度的水鳥繁殖季又來臨了,荒野持續每年與新北市政府的共同宣導,愛海、敬海的同時也要關心沙灘地形上的其他生物,呼籲國人應避開敏感的水鳥繁殖地,暫停於沙灘上辦理大型淨灘活動(北部4~6月、南部3~5月),避免不小心干擾了水鳥的繁殖與育雛。同時今年為了讓國人能更加同理「水鳥護生」的意義,特別安排於「母親節」前一天辦理護生圍籬的施作,由荒野台北分會的志工們齊心努力,頂著大太陽完成施作,期望在溫馨的母親節也能讓水鳥媽媽安心照顧鳥寶寶。 ▴ 雖然擁有絕佳的保護色,但也因此容易死於非命,因此護生圍籬的設置顯得十分重要。   根據各地鳥會與東海大學-熱帶生物學生物與多樣性中心的觀察發現,每年大約3至7月份就會有東方環頸鴴、小環頸鴴、高翹鴴、小燕鷗(保育類)、燕鴴(保育類)等水鳥在台灣各地海岸進行繁殖或過境停歇,育雛行為容易受人為活動干擾。為此荒野保護協會建議國人將淨灘活動避開水鳥繁殖季的高峰期(北部4~6月、南部3~5月)或變更活動地點辦理淨溪、淨山活動,同時更應避免在繁殖期將四驅車駛入沙灘,就可以大大提升水鳥的孵化率,避免不慎輾壓幼鳥或鳥蛋。 ▴ 東方環頸鴴的巢位被不知情的遊客開著四驅車輾壓而過。   本次臺北港北堤沙灘「水鳥護生圍籬」的施作,同樣在獲得新北市政府水利局的支持與許可下進行。施作當日志工準時於上午八點集合,一起將所有器材與木樁搬運至施作地點,資深的夥伴進行施作流程與安全說明後,進行分組與工作的安排,志工們有條不紊的進行樣線的設置、木樁的間距量測、定樁敲打與圍籬繩索的固定,再將告示牌與布條安裝定位。由於已經有了多年的設置經驗與清楚的分工,因此創紀錄的於短短一個半小時左右豎立起一道能讓水鳥媽媽能安心育雛的護生圍籬。 ▴ 志工搬運木樁後開始進行施作。 ▴ 荒野志工準備在護生圍籬的棉繩上繫起宣導布條,提醒遊客小心巢位。   許多位長年與東海大學合作水鳥繁殖調查的荒野志工們都表示,每年進行巢位調查時都能看見這些成鳥四處奔波尋找繁殖地的身影,在調查期間也曾發現過成鳥遭野狗捕食的狀況,但最痛心的就是看見即將破殼而出的雛鳥直接遭越野摩托車及四驅車輾斃於沙灘上。因此若能透過持續的護生宣導讓眾人更了解狀況,相信可以提升台灣人在沙灘使用上的意識,並避開繁殖高峰季節或更換活動地點,在辦理活動之餘也能貼心的關懷其他伴生生物。    今年的母親節,荒野不僅祝福全天下的媽媽都有個開心的「母親節」,更希望藉由這樣的護生行動讓鳥媽媽有更安心的育雛空間。 ▴ 在北堤沙灘搭建起的護生圍籬。 ▴ 荒野志工將護生宣導圖文安裝於現場告示牌上,相關水鳥護生資訊遊客可手機掃描QR-code。

【行銷推廣部】專員

2024-05-13

壹、工作內容: 1. 社群平台內容行銷,行銷活動企劃,社群成效追蹤、數據分析。 2. 具美編繪圖能力,具備影片拍攝、剪輯、後製能力尤佳。 3. 維護官網內容,並定期更新、維護及管理。 4. 負責荒野月刊出版,文章蒐集、編輯等事宜。 5. 年度活動執行協助及其它交辦事項。 貳、需求及條件: 1. 認同荒野保護協會理念。 2. 具統合協調能力。 3. 具電腦文書處理、文筆通順及文字編輯排版能力。 4. 喜歡跟不同人接觸,善於跨團隊溝通合作。 5. 有社群經營經驗,熟悉網路社群生態及話題脈動。 6. 擅長網路行銷、社群行銷工具運用,對時事具敏感度。 7. 有非營利組織經驗尤佳。 參、工作地點: 總會辦公室(台北市中正區詔安街204號) 肆、待遇與福利: 1. 薪資面議,月薪32,000-35,000元。 2. 週休二日(雙週變形工時),依法辦理勞、健保、勞退。 3. 經主管同意,得免費參與本會研習與培訓課程。 履歷建議 請載明「可開始上班時間」、「最高學歷」、「工作技能」、「相關工作經歷」,提供「執行專案成果及相關作品」等,我們將於書面文件審核後,再行通知面試。 履歷說明 請備齊履歷與自傳,寄至以下信箱:HR@wilderness.tw、sowty2@wilderness.tw 主旨請註明:xxx_【應徵】行銷推廣部專員 電話:(02)2307-1568分機20 李小姐

【新聞稿】探討生物多樣性的危機與轉機,荒野保護協會邀請企業共尋解方

2024-05-06

發稿日期:2024年5月6日   名列世界前五大風險的生物多樣性降低議題,需要各界的重視。生物多樣性的流失會影響整個生態系統,任何物種的消失都有可能影響自然界的平衡,進而影響人類的生產能力及發展,經濟活動仰賴著自然與生態系統的企業也將面對嚴重的不可控風險。   荒野保護協會透過7-ELEVEN把愛找回來公益募款平台暨民眾捐款支持,於今日(5/3)辦理「綠色共生未來:引領生物多樣性與ESG論壇」,集結學者、環保組織及企業,分享生物多樣性的多元守護面向。探討在永續發展的政策下,企業該如何落實ESG,發掘更多面向的永續執行策略,擴大企業在生物多樣性議題的影響力。 ▲ 荒野保護協會理事長李騏廷致詞   荒野保護協會理事長李騏廷表示:「荒野保護協會長期以來致力於多元方式守護台灣環境。近年來,隨著企業加入ESG行列,我們看到了更多的關注和參與機會。本次論壇期待喚起社會各界對生物多樣性議題的關注,發掘守護策略與機會,提升生物多樣性認知,並實踐環境友善的行動,共同邁向與自然共生的未來。」而農業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副署長廖一光表示:「企業的ESG已成為全球金融關注的投資要素,上個月我們公開了『公司團體參與自然碳匯與生物多樣性保育專案的媒合平臺』,為大家提供了共同參與的機會。然而,企業的需求不僅僅限於此,我們也將持續了解大家的需求。」   ▲ 農業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副署長廖一光致詞 國內專家齊聚,共議棲地營造與環境保護之道   國立臺北大學都市計劃研究所廖桂賢教授在論壇中提到了河川治理的新思維。面對氣候危機,水患治理目標應由防洪轉向韌性培養,以自然解方為基礎,不僅要保育,還要進行生態復育,理解、尊重並維護河溪的多元價值。同時,他呼籲企業實踐ESG,共同支持台灣河溪網的保護行動。   溪流如同地球的血管,串聯海洋與森林生態系統,常被河溪治理工程所阻斷。荒野保護協會的河溪治理議題召集人楊坤城表示:「荒野保護協會透過公民的力量,進行溪流踏查,主動與政府溝通,改變政策,提升對自然溪流的重視。河溪治理需要轉變傳統工程思維,不僅能節省公帑,更能保護生態。」並建議企業可以認養溪流,透過購買或信託方式購買溪流周邊土地,以維護溪流洪氾區的生物多樣性。 ▲ 本次論壇期待喚起社會各界對生物多樣性議題的關注,發掘守護策略與機會 生態環境下的ESG,企業與濕地生物多樣性的交集   濕地的珍貴程度不言而喻,其多樣性也至關重要。國立中興大學生命科學系施習德教授經多年研究指出,錯誤的濕地營造導致台灣鹽灘地被外來種紅樹林入侵,降低海岸生物多樣性,微藻消失,導致特有種招潮蟹滅絕,其影響程度堪比工程開發、魚塭破壞沿海棲地等人為活動。施教授認為,企業在重視ESG的同時,必須確保執行的保育活動確實有助於生物多樣性,避免為了碳權而誤入漂綠的誤區。   荒野保護協會雲林分會廖梅雅分會長分享為濁水溪做的一件浪漫的事。濁水溪是過境鳥的重要中繼站,顯示了這裡泥灘地生態系統的重要。透過學界提供的生態相關資訊,荒野保護協會與公部門對談,促進三方合作。除了帶領民眾和當地居民進行工作坊外,同時鼓勵企業和公部門合作進行紅樹林疏伐。棲地的保護需要長期的努力,這只是第一步,期待各界的參與,共同為濁水溪做出更多浪漫的事。   荒野保護協會以多元化的守護行動努力復育和保存全台的自然棲地,希望透過這次跨組織、跨界的「綠色共生未來:引領生物多樣性與ESG論壇」經驗交流活動,能夠號召企業夥伴加入保護生物多樣性的行列,讓理念付諸行動,創造更多企業永續的實踐方法,共同邁向與自然共生的永續未來。 ▲ 綠色共生未來:引領生物多樣性與ESG論壇全體大合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