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快遞

荒野保護協會 踏查台東野溪記錄現況

2016-02-15

報導媒體:客家電視 荒野保護協會台東分會的野溪調查小組,幾十位成員,從2014年10月起,每個月都實際走入台東的野溪記錄野溪現況,並將一年多的踏查結果,與公部門討論,希望在治溪工程與環境生態中,找到最大的平衡點。  河道原本是比這還寬的,我覺得我們調查,需要去思考這件事情,為什麼公部門要花這麼多錢。  寒風細雨中,十多位荒野台東分會野溪調查小組的成員,穿著雨鞋,順著台東卑南鄉的,萬萬溪溯溪而上,有的成員抄寫著所見所聞,有的則是拍照記錄,第一次參加的學童,對於平日少注意的溪流狀況,更是感觸很深。  學童 廖宸陞:「看到那個很多野溪都被破壞,覺得滿可惜。」  一年來,野溪調查小組的足跡,踏遍了東海岸十多條野溪,從一張張相片,可見這些罕為人煙的自然野溪,卻因為公部門的整治工程,反而阻絕了許多生物的生存空間。  野溪調查小組成員 魏嘉俊:「垂直移動,牠們回溯,迴游廊道的阻礙,橫向部分也會有讓動物無法親近的狀況,這個都是我們工程,對於動物的影響。」  除了觀察與紀錄外,這群人日前也試圖用手邊資料與公部門對話,尋求更好的野溪整治方式。  野溪調查小組成員 方正儀:「透過這樣子去認識溪流的環境,然後我們透過這樣的瞭解,我們有資料,我們來跟他溝通,我們實際看到的,希望去影響水保局改變一些以前比較不當的作法。」  每個月進行一條野溪的調查,並逐步建立資料庫,野溪調查小組希望能建立與公部門的對話窗口,在工程起始前,給予相關建議,避免工程造成不可逆的生態浩劫。

2016年地球一小時 荒野棲地講堂邀您瞭解氣候變遷

2016-01-29

氣候變遷是這個世代不可逃避的環境課題。科學家將氣候變遷歸因為人類活動排放過多溫室氣體所致;棲地的破壞與生態系的崩解,也會反過來加劇氣候變遷的速度。 然而談到氣候變遷,我們往往只想到對於人類的衝擊,而忽略了對於萬物的影響,人類與萬物共同生活在地球上,彼此之間的關聯其實是十分緊密,齒唇相依。 荒野保護協會帶領大家,從我們的生活、其他生物們的生態,以及國際的應變的調適案例,來思考氣候變遷對於我們的影響,更進一步省思:我們能做什麼呢? 【講堂地點】誠品書店信義店3F Forum 【講堂時間】02/27(六)、03/05(六)、 03/12(六) 19:00-21:00    第一講:02/27(六) 氣候變遷下的新生活時序 主講/賴曉芬(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 秘書長)   氣候變遷,就在我家餐桌上! 飲食,是人類生存的根本,氣候變遷會對於人類飲食生活造成何種影響?又該如何因應、發展新的飲食型態呢?邀請到長期推動低碳飲食的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與我們分享經驗,歡迎前來一窺究竟。 ○報名網址│點我報名   第二講:03/05(六) 地球萬物的家園保衛戰 主講/賴榮孝(荒野保護協會 理事長)   當地球萬物,包含人類的家園出現危機之際,棲地守護就是調適氣候變遷的最佳行動方案之一,但是,棲地守護又是如何行動、幫助調適氣候變遷? 我們邀請關心氣候變遷、棲地守護的您,一同瞭解更多。 ○報名網址│點我報名     第三講:03/12(六) ACTION:從國際到個人 如果世界是個盒子:思考氣候變遷與公義   主講/樂施會(Oxfam Hong Kong)   當極端氣候成為新常態,人類可以怎樣辦?各地人民,尤其是發展中地區居民,正在如何奮力適應?誠邀你來聽聽關於氣候變遷的各地故事,讓我們一起思考氣候變遷、社會公義,跟我們每個人的關係,想想大家可以做甚麼,令世界變得更公平、永續。 ○報名網址│點我報名  

2016年地球一小時 「守護棲地萬物嬉遊走春」志工招募

2016-01-27

2016年3月19日地球一小時 「守護棲地萬物嬉遊走春」志工招募 荒野保護協會自2010年開始與世界自然基金會(WWF)合作「Earth Hour地球一小時」,成為臺灣的主辦單位。延續「集眾力、來種綠」的主題,今年以「Many Species, One Family」為地球倡議行動的核心價值。在2016年3月19日地球一小時舉辦「守護棲地萬物嬉遊走春」,邀請民眾,關上燈,走出戶外,裝扮成你所關心的生物,為所關心的動植物發聲,透過實際的減碳行動,改善氣候變遷的問題,守護自然棲地,保護臺灣的萬物家人。 活動當天需要夥伴們來協助「守護棲地萬物嬉遊走春」的進行,只要您年滿十八歲,有熱忱響應這個活動,歡迎您以工作團隊的志工角色一起參與這個國際性的環保活動,請立即填寫下列表單,報名擔任志工,用自己的力量,為環境帶來改變。 【活動地點】臺北市信義計畫區(報到地點為臺北市政府東門廣場) 【活動時間】2016年3月19日(六) 18:00-22:00 【招募項目】 領隊志工(共需100人,務必參與領隊志工說明會) 美術總監志工(共需20人,務必參與美術總監工作坊) 活動現場志工(共需23人) 【說明會/工作坊】 2/20上午 or 2/26晚上 領隊志工說明會@荒野保護協會 2/20全天 美術總監志工工作坊@再生藝術工坊 場地及材料由財團法人臺灣好文化基金會再生藝術工坊贊助   【走春志工 專屬培力】(自由參加,名額30位,以報名先後順序為主) 3/5 氣候變遷工作坊@荒野保護協會 報名擔任志工(2/18已截止) 地球一小時系列活動:http://earthevent.sow.org.tw 地球一小時臉書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EarthHourTaiwan ※如有活動相關詢問,歡迎來電洽詢 (02)2307-1568 或來信 earthhour@wilderness.tw     

永續海鮮推廣暨環團聯合尾牙

2016-01-26

邁向永續海洋,環團二度舉辦聯合永續海鮮尾牙 近十年來,因海洋生物資源枯竭、海洋廢棄物增加,導致魚來越小卻越來越貴,環保團體與公民們大力關注海洋保育、推廣生活愛海行動。年關將近,尾牙是台灣民間犒賞員工辛勞工作一年的重要習俗,每年全國尾牙海鮮消費量實在不容小覷。為了持續深化「吃對海鮮愛海洋」的推廣,在羊咩咩年接近尾聲的尾牙季,環保團體於1月24日中午第二度舉辦「永續海鮮聯合尾牙」。 再度主辦環保團體聯合尾牙的台灣媽祖魚保育聯盟理事梁詠淇表示,感謝環團們共襄盛舉,持續發散「永續海鮮」概念。今年跟去年相比,參加的團體更多元,相信在環境運動上,各環保團體之間未來能有更多交流,讓這股守護台灣的力量能更團結。而媽祖魚聯盟強調白海豚與永續漁業的共生共榮,期待未來在新政局下,白海豚重要棲息地劃設與漁業衝突能順利圓滿解決,台灣白海豚的數量早日回復到100隻的保育目標。 此次協辦尾牙細項的海龍王愛地球協會理事長林愛龍說明,今年尾牙使用了100%的台灣在地海鮮,在台灣進口的野撈或養殖海鮮橫行當道的今天,民眾想在辦桌時吃到全在地海鮮實屬不易;此外,「責任漁業指標」(Responsible Fisheries Index, RFI)數字比去年更低、更環保進步,但林愛龍也指出,在永續海鮮的推廣過程中,可以發現目前台灣野撈水產品的漁業管理仍然不夠,協會未來會持續在漁業政策上倡議、努力,讓民眾與餐廳業者在海鮮食材採買上,有更豐富與環保安心的選擇。 荒野保護協會理事長賴榮孝表示,荒野從2010年開始倡議「永續海鮮」,推出永續海鮮挑選守則,守護地球最大的生物棲地─海洋;2011年發起大規模的「愛鯊計劃」,關注魚翅和鯊魚撈捕管理與消費問題。今年很高興再次透過尾牙,讓大眾知道沒有魚翅的饗宴,保證更環保、更有誠心、更精采。 蠻野心足生態協會理事長文魯彬表示,森林是海洋的戀人,海洋概括承受陸地上的污染,包括化學肥料與農藥。透過消費永續海鮮與友善土地的無毒或有機蔬果,人們可以在生活中成為愛護海洋的最佳戰友。 台灣環境保護聯盟秘書長陳秉亨指出,台灣是海島國家,但卻長期忽視海洋議題,導致現今許多海洋物種面臨絕種的危機,這些問題除了期盼由國家政策著手之外,民眾的環保意識也是很大的力量。因此希望透過舉辦尾牙活動,推廣永續尾牙的理念,將海洋的傷害降到最低。 在記者會上,承辦尾牙海鮮料理、推廣RFI不遺餘力的湧升海洋公司老闆徐承堉特別準備了尾牙上的「生魚片、海鮮羹、蔥香黑鯛、麻油烏魚湯」,除了深入解說食材來源、RFI評分分析標準、意義外,也說明了過去一年RFI在民間與業界推廣的成果。徐承堉認為企業與商業機制有很強大的力量,可以讓產業與社會的消費往更永續的方向前進。民眾若想購買永續海鮮,可在安溯食堂、主婦聯盟等通路洽詢。對於有意願響應環保海鮮辦桌的民眾,湧升海洋與梅村日式料理將會持續提供…?? 第一次參與聯合尾牙的海穹文化表示,一個社會的飲食是體現文化精神的最佳機會,而異業交流的好處就是視野激盪;希望藉由這次參加永續尾牙,能夠帶給員工新的心靈視野與饗宴,在未來的工作領域中也能成為海洋永續的生力軍。   【新聞聯絡人】 台灣媽祖魚保育聯盟 秘書 鄭慧新 02-23825789*15,0915-609880,twsousa@gmail.com 

守護黑面琵鷺棲地,法院撤銷茄萣1-4道路環評案

2016-01-22

報導媒體:環境資訊中心 黑琵棲地不開路!法院撤銷茄萣1-4道路環評案 高雄市政府要在茄萣濕地開闢1-4號道路,茄萣當地居民不服環評審查結論,對市府提出行政訴訟,19日在高雄高等行政法院宣判高雄市政府敗訴,撤銷原環評結論。 本案委任律師詹順貴表示,茄萣濕地是黑面琵鷺來台第二大棲地,本就不應開發,至於法官判決的理由,要等收到判決書後才清楚詳細判決內容。本案高市府仍可上訴,到場聆聽判決的台灣濕地保護聯盟秘書長謝宜臻、茄萣生態文化協會理事長鄭和泰皆表示,為了黑琵棲地的完整,建議市府不宜開發這條道路。 茄萣濕地近年成為黑面琵鷺來台渡冬的重要棲息地,也名列國家重要濕地,然而高雄市政府卻在2014年7月17日通過在濕地中開闢1-4號道路的環評案,並在環評結論中提出但書,要求開發單位「於1-4道路開闢後,在黑琵棲息的季節以替代道路進行人車交通管制,此外要將1-1道路南區變更濕地公園,濕地公園保育利用計畫於審查通過後應在二年內完成施工,屆時1-4道路始可動工。以及每年黑琵棲息的季節不得施作工程。」 保育團體批評,這樣的決議匆促,並未解決黑面琵鷺棲地遭毀的疑慮,然而高市府旋即開始進行施工作業,環保團體和當地居民決定向法院提出行政訴訟。不過,工務局已於去年開始動工,進行1-1道路南區的公15濕地公園,預計濕地公園完成後,就要開闢1-4道路。 國家重要濕地  開發影響層面大 根據律師提出的訴狀指出,高市府針對茄萣1-4道路的環評審查不切實,不僅環說書資料不齊全,環評委員提出的諸多問題,都未經委員實質審查,僅由開發單位口頭回應後,就在會議當天有條件通過。且律師指出,當天環評決議的附帶條件並未經環評委員投票,也未記錄委員的綜合評述,認為高市府罔顧環評法的規定,環評結論應予以撤銷。 而最重要的是,茄萣濕地為國家重要濕地,且是一級保育鳥類遊隼和黑面琵鷺,以及二、三級保育鳥類的棲息地,開發案對於生態影響範圍大,本來就應採取迴避原則、採用替代路線,市府卻以有條件通過第一階段環評,明顯違反《濕地保育法》和《行政程序法》。 不過高市府認為,環評會議已經做到實質審查,並且決議附帶條件經環評委員同意可做好保育措施,對環境不會有顯著不利影響。 經濟效益差、耗費社會成本  濕盟呼籲花媽堅持環境價值 聽了法院判決後,鄭和泰表示,為黑琵擔心的壓力終於減輕了。謝宜臻則認為,環境權已是普世價值,尤其面對黑面琵鷺這種一級保育鳥類,且茄萣濕地為國家重要濕地,應該避免開發行為,市政府在考量補償措施之前,就應先採用迴避策略,而非破壞後再補償。 況且這條道路實際開闢的經濟效益,也一再遭到質疑,為了開闢一條900多公尺的道路不僅效益不大,反而耗費龐大的社會成本。 濕地保護聯盟呼籲高雄市政府尊重法院判決,不要繼續1-4道路工程,尤其民進黨已重新執政,希望陳菊能堅持當初創黨的環境價值(註),不要破壞環境,並能維護司法尊嚴,停止工程。 茄萣濕地近年成為黑面琵鷺的第二大棲息地,去年有超過200隻黑琵來此棲息渡冬,今年到目前為止,也有150多隻。鄭和泰說,接下來正是賞鳥的好時機,茄萣生態文化協會每週六、日都在茄萣濕地的八角亭進行賞鳥解說。 ※註:民進黨黨綱第六點:維護生態環境。匡正過去破壞生態環境之經濟掛帥政策,確立生態保育及生活品質優先之原則。有關自然資源的開採及利用,化學物品的生產及使用,核電的投資等有關政策,均應先行嚴格評估。   報導媒體:聯合新聞網 開路破壞茄萣濕地 高院撤高雄市府環評 高雄市茄萣溼地是黑琵重要度冬棲息地,高市府前年底以人口增長、交通需求為由,通過在濕地中開闢1-4號道路的環評案,引發環保團體及居民抗議,質疑市府環評草率,環團、居民提出撤銷環評的行政訴訟,高雄高等行政法院前天撤銷環評。 高市環保局長蔡孟裕昨說,尊重法院的意見,待收到判決書後再研議後續處理。 高雄高等行政法院合議庭認為,高市府通過的環評審查結論是屬於有條件通過環評,會議紀錄並未記載表決方法、結果,且參加人未依環評委員會的要求提供完整資訊。 環評會又未將國家重要濕地保育計畫列入開發案相關周遭計畫予以考量,明顯違背環評法施行細則規定。 合議庭指出,道路開發對環境有無重大影響,是否需進行二階段環評審查,高市府環評並未充分斟酌,認定環評結論判斷違法,裁定撤銷環評結論,全案可上訴。 台灣濕地保護聯盟等環團昨呼籲市府放棄上訴,不要開闢該道路,以保全茄萣濕地的完整性。 環保局綜計科昨天表示,國家重要濕地保育計畫是行政計畫,為指導方案,環評委員有據此審酌。 因環評委員會屬合議制,會議紀錄有列出討論結果,若有必要,會附表決方法。 茄萣濕地是台灣黑面琵鷺的第二大棲息地,去年紀錄到200多隻黑琵到茄萣度冬,但市府前年通過的茄萣區1-4號道路工程開發案,道路延伸茄萣區莒光路南段947公尺,將濕地一分為二,引發破壞水鳥、環境生態的疑慮。 但茄萣區公所在專案審查期間表示,當地居民有超過7成認同要開路,以貫通茄萣區南北,有助觀光、交通。環團則認為就算開闢道路,也無法吸引遊客,反而破壞生態。   報導媒體:中央社 反對開路 茄萣濕地護黑琵生態區 高雄市茄萣生態文化協會理事長鄭和泰今天向市府喊話,希望市府順應民眾對生態環境保護的要求,勿再提上訴,才能免於茄萣濕地被1-4號道路的開闢分割成兩處。 為了保護茄萣濕地免被道路工程分割,居民提起行政訴訟,市府被認定違反行政程序,撤銷市府環評結論;不過許可市府可以上訴。 市府環保局長蔡孟裕今天表示,將等收到判決書後再研議後續處理方式。他指出,市府依程序推動環評,過程合法,去年7月環保局審議通過環境影響評估,因為原計畫有修正,所以還要再進行環境差異評估。 市府工務局長趙建喬指出,長約947公尺的1-4號道路工程已進入細部設計階段,工務局依程序辦理,等環差通過就發包興建,工程概算約新台幣1億元。 鄭和泰說,以目前茄萣濕地的道路動線而言,根本沒有新闢1-4號道路的迫切性,當地沒有交通壅塞的問題;截彎取直闢1-4號道路,只會節省車行時間約90秒,他促市府尊重司法判決,還給生態候鳥優質的棲息地。 茄萣濕地是台灣可以欣賞候鳥最南的據點,每年約有近300隻的黑面琵鷺到此過冬;因為茄萣濕地有豐富的生態和魚類,因此吸引很多賞鳥客,市府還配合環境整理,設賞鳥據點,已成假日的熱門景點。   報導媒體:蘋果日報 守護黑面琵鷺 法院撤銷茄萣濕地開路環評 高雄茄定濕地是近年黑面琵鷺來台渡冬的重要棲息地,但高雄市政府在前年通過開闢1-4號道路並通過環評,引發當地居民與環保團體不滿,認為市府倉促開發勢將破壞黑面琵鷺棲地,因此提行政訴訟,高雄高等行政法院昨判高雄市政府敗訴,應撤銷原環評結論。仍可上訴。 高雄高等行政法院判決理由認為,茄定濕地名列國家重要濕地,政府卻沒有完整的保育計畫,而高市府計畫開闢1-4道路前,並未提供詳盡的資訊給環評委員,環評委員提出的諸多問題均未經過實質審查,僅由開發單位口頭回應後就在會議中通過。 此外法院也認為,當天環評決議的附帶條件並未經環評委員投票,也未記錄委員的綜合評述,表決方式已違反環評法相關規定,因此判決將環評結論撤銷。 12名提告居民委任律師詹順貴表示,茄萣濕地是黑面琵鷺來台第二大棲地,本就不應開發,若照市府計畫開發,濕地會被切成「丁」字形,整個濕地也會因為道路開發消失不見。他希望高雄市政府不只不要再上訴,而是應該徹底打消繼續開路的念頭,「這條路其實只有九百多公尺,可以節省用路人多少秒數?根本沒有意義啊!」   報導媒體:自由電子報 茄萣濕地闢路環評 高雄市府敗訴 爭議多時的茄萣濕地一之四號道路(銜接莒光路)開闢案,因在地居民不服市府環評審查結論,對市府提出行政訴訟,高雄高等行政法院前天宣判高雄市政府敗訴,撤銷原環評結論,本案高市府仍可上訴。 此案可上訴 市府尚未表態 環保局長蔡孟裕表示,還沒收到高等行政法院判決書,不知敗訴理由,要看判決具體內文,清楚法官撤銷理由後,再決定下一步。 法官認為,市府通過環評審查結論,屬有條件通過環評審查,但會議紀錄未記載表決方法及結果,又未提供完整足夠的資訊進行環評審查,加上該次環評會未將國家重要濕地保育計畫列入開發案中,明顯違背環評法施行細則,認定所做判斷自有違法,判決高雄市政府敗訴。 茄萣居民分成贊成和反對兩派,茄萣生態文化協會理事長鄭和泰和濕地保護聯盟認為,為了黑琵棲地的完整性,市府不宜開發一之四號道路,建議不要再上訴;崎漏里長邱美麗則痛批這項判決沒有道理,將嚴重阻礙地方發展。 茄萣濕地已成為黑面琵鷺來台度冬的第二大棲息地,也名列國家重要濕地,市府於前年七月十七日通過環評案,環評結論並附有但書,要求開發單位在道路開闢後,在黑琵棲息的季節,以替代道路進行人車交通管制,一之一號道路南區將變更為濕地公園,濕地公園保育利用計畫於審查通過後二年內完工,屆時一之四號道路始可動工,每年黑琵棲息季節不得施作工程。 反對濕地開路的茄萣居民,不服市府環評審查結論,委託律師詹順貴提出行政訴訟,主張茄萣濕地為國家重要濕地,也是一級保育鳥類遊隼和黑面琵鷺,以及二、三級保育鳥類的棲息地,開發案對生態影響範圍大,本應採迴避原則、尋找替代路線,市府卻有條件通過第一階段環評,明顯違反「濕地保育法」和「行政程序法」。 高市府認為,環評會議已做到實質審查,決議附帶條件,並經環評委員同意可做好保育措施,對環境不會有顯著不利影響。

淨化塑化沙灘,盤點塑膠足跡

2015-12-18

淨化塑膠沙灘,民眾與企業聯手 減少塑膠足跡,愛海三步驟:盤點→減量→回收 點擊可看大圖 海洋廢棄物是全球各國關注的海洋汙染議題,2015年12月18日(五)社團法人中華民國荒野保護協會於臺北NGO會館召開「2015年國際淨灘行動成果記者會」。今年最新的十大海洋廢棄物排名依序為:塑膠瓶蓋、漁業用浮球、塑膠提袋、吸管、免洗餐具、玻璃瓶、寶特瓶、外帶飲料杯、其他飲料瓶與食物容器、菸蒂。依數據統計分析,今年撿拾到的廢棄物中89.6%為塑膠材質,且72.4%的垃圾與人們飲食相關,分別是飲料容器與吸管(54.0%)以及食品餐具與容器(18.3%)。荒野保護協會認為臺灣的食品相關產業,特別是販賣食品的零售業,應與消費者共同分擔清淨海洋的責任。因此荒野保護協會主動向零售商企業及社會大眾提出「減少塑膠足跡,愛海三步驟:盤點→減量→回收」;同時訴求政府應對臺灣每個臨海鄉鎮,進行海洋廢棄物的科學監測與調查,釐清海洋廢棄物來源,擬定適當的解決方案。 今年六月荒野保護協會啟動海洋廢棄物資訊平台「愛海小旅行」,半年內號召200多個團體,近1萬民志工參與,全臺15個縣市響應,清淨48座沙灘,獲得81筆監測數據,累積清理海岸線約25,000公尺,清除廢棄物約36,000公斤。「愛海小旅行」網站彙整並公布臺灣清淨海洋行動聯盟TOCA(荒野保護協會、台灣環境資訊協會、台南市社區大學、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自2004年累積至今,12年來290場的淨灘數據,免費開放給中央與地方政府、學術單位等分析研究。根據初步的分析,十幾年志工的淨灘行動並沒未讓海洋變得乾淨,平均每公尺的海岸線上約有0.7公斤的廢棄物,每人每次淨灘可撿到4.2公斤的垃圾。臺灣本島1,200公里的海岸線,若以2015年每公里平均有1,500公斤的數據來推算,全臺約被180萬噸的廢棄物包圍。海岸微塑膠汙染更為驚人,根據荒野保護協會「微塑膠密度調查」的四筆數據,每平方公尺約有2,090片塑膠碎片,以海岸基本寬度10公尺來計算,環島海洋線約有250億個小於十元硬幣的塑膠碎片覆蓋全臺。 荒野保護協會賴榮孝理事長呼籲:「海洋是人類重要的資源,更是地球上最廣大的棲地。從今年十大海洋廢棄物排名分析,除了排名第二的漁業用浮球外,其他9項都與民眾生活相關,顯示臺灣民眾的消費、丟棄習慣與生活的廢棄物管理都出了問題。協會除了持續推動減少塑膠足跡的教育外,呼籲政府應對塑膠容器回收與廢棄物積極處理,產業也需儘快減少對拋棄式塑膠製品的依賴,使用重複性環保材質並妥善做好垃圾回收。」 阿拉善SEE公益機構臺灣中心會長鄭瑛彬表示:「海洋廢棄物汙染超乎想像,已是各國需共同面對的棘手問題。透過『盤點→減量→回收』,企業將在海洋保育扮演重要的領導角色,藉由盤點商品的塑膠足跡,將發現塑膠減量也等於降低成本,促進回收更能帶來新商機,一起永續臺灣珍貴的資源,共同恢復海洋清淨。」 淨灘是民眾最直接的海洋守護行動,但僅能減緩海洋塑膠汙染,唯有改變製造、消費與回收方式才能真正解決問題。荒野保護協會呼籲民眾從飲食習慣出發,企業則由銷售端善盡社會責任,共同參與「減少塑膠足跡.愛海三步驟=盤點→減量→回收」。同時,要求環保署對症下藥,對全臺海岸線進行「海洋廢棄物體檢」,彙整每一個臨海鄉鎮的廢棄物數據,並邀請專家學者釐清海廢的來源路徑及其組成比例。海洋廢棄物汙染日益嚴重,但志工累績的監測調查結果已經提供明確的解決方向,民眾企業與政府共同積極合作,讓海洋生物重回清澈藍海,留給下一代沒有塑膠的潔白沙灘。   【新聞連絡人】 何芝迎/荒野保護協會媒體宣傳部專員    0912-057-563 胡介申/荒野保護協會公民教育部海洋專員  0911-729-500     【附件】企業愛海三步驟 點擊可看大圖 第一步,盤點塑膠足跡 統整每日銷售額中的塑膠重量 分別計算各種塑膠材質的用量 2014年聯合國出版報告「塑料評估:消費品行業塑料使用衡量、管理與披露的商機和價值」,建議企業參考碳排放、水資源等環境指標分析,盤點本身營運與供應鏈的塑膠用量(塑膠足跡),以瞭解企業對各種塑膠材質的依賴程度。這筆基礎資料對於以消費性商品為主體的企業而言,會是非常實用的分析工具。 第二步,塑膠減量計畫 藉由比較各類商品中塑膠足跡與商品特性,您可優先選出數種有減塑潛力的商品,建議您由減少食品塑膠包裝著手,減少塑膠原料往往也意味著降低成本,您的減塑規劃也會是絕佳的廣告行銷媒材,一舉數得。最簡單的減量方案如下: 增加無與低度包裝商品 要求供應商減少塑膠與重複包裝 減少店內塑膠袋、免洗餐具、保鮮膜、塑膠與保麗龍托盤的用量 鼓勵民眾自備購物袋 點擊可看大圖 第三步,回收再利用 門市設置塑膠回收站,積極回收塑膠瓶、塑膠袋、保麗龍等包裝材料 塑膠回收商機無限,材質單純、品質良好的廢塑膠在回收市場上的價格往往高於廢紙。台灣的塑膠回收產業不停在尋覓優良與穩定的廢料來源,若您能在門市規劃簡易回收站,收集PET、HDPE、PP、PS與EPS等重要塑膠材質,鼓勵消費家庭與個人將用過的產品洗淨攜回門市,回收環保護海洋,不僅能提高來客數與消費動機,大幅降低塑膠足跡,更能獲得可觀之業外收入。      

亞洲水泥橫山場開發化整為零?環保署:需合併環評

2015-12-17

報導媒體:上下游News&Market新聞市集 半世紀前,亞洲水泥在新竹縣關西鎮開闢「橫山場」,炸山挖礦所造成的環境破壞和工安意外是許多在地居民的夢靨,本以為礦廠開發會隨著民國92年橫山場熄燈而落幕,沒想到時隔12年,亞泥有意在橫山場周圍再開闢礦場,數十位關西鎮金山里、玉山里和錦山里的居民擔憂歷史重演,在今天環保署審查礦場環評計畫時,特別北上進行抗議。 四分子捨石場問題未解決 泥流入農田、校園 遠東集團所擁有的「亞洲水泥」在民國49年曾於新竹縣關西鎮的帽合山開闢「亞洲水泥橫山場」,炸山挖礦後廢土便往北側溪溝推,逐漸形成今日面積大於30公頃、海拔約480公尺的「四分子捨石場」。 這個捨石場規模之大一直是地居民的夢靨。在關西鎮金山里擁有一座柑橘園的老農戴阿宏指出,2012年曾因一場暴雨導致四分子捨石場崩塌,有些泥流就沖進他的柑橘園,那年他幾乎沒有收成,但沒想到亞泥提出的事後補償竟是300包水泥,從此不聞不問,「那是我的私人土地,亞泥沒跟我買,怎麼可以侵占我的土地。」 曾在亞泥礦場工作的羅政宏則提到,四份子捨石場不只造成當地地下水文改變,擋土牆與道路龜裂,由於捨石場下方不到300公尺距離就是金山里,過去便曾發生過土石流沖進錦山國小和金山里聚落的狀況,「宛如小林村第二!」 環團:三礦場相連 業者卻分切三案規避《環評法》新規 亞泥橫山場後來隨著70年代政府的水泥產業東移計畫,在92年正式熄了燈號,當時為了保護西部礦源還在關西鎮一帶劃設「石灰石礦保留區」,但經濟部2年前將新竹縣轄內2個保留區都予以解禁,隨後羅慶仁、羅慶江和亞洲水泥的礦權申請陸續通過,成為外界所稱的「西部復礦第一案」。 環保署今天下午連續審查「羅慶仁等所領臺濟採字5645號」、「亞洲水泥股份有限公司所領臺濟採字第5640號」兩案,再加上近期將送件的「羅慶江所領臺濟採字5647號」,這三個礦場基地幾乎相連,又都專為亞泥供料,就連加工運輸器材也都共用,業者卻拆開來分送審查,遭環保團體和在地居民抨擊有規避《環評法》之嫌。 據了解,羅慶仁、羅慶江和亞洲水泥三案面積分別為28公頃、26公頃和26公頃,合計共約81公頃,地球公民基金會研究員潘正正強調,民國88年亞泥曾提出一個單一礦場申請案,面積廣達116公頃,這次範圍和當年申請案差異不大,僅排除捨石場和羅慶仁和亞泥間的地質問題區,如今卻切成三案分送審查,恐有規避《環評法》的嫌疑。 今年7月新修正通過的《環評法施行細則》第19條第1項第1款指出:新增探礦、採礦工程面積達50公頃以上,就應該直接進更嚴謹的二階環評審查程序。地球公民基金會和台灣蠻野心足生態協會一致認為,本於法令的規範,環保署應該站在環境保護的立場,要求三案併審,直接送交二階環評,進行實質審查。 除此之外,綠黨不分區立委候選人詹順貴直言,像亞泥案這類高耗能產業根本不該再開發,而就其觀察亞泥財務年報,其2011年到2014年約有3成的水泥和熟料都外銷他國,今年亞泥更預估外銷數值提高到148萬噸,但目前送交環保署審查的三個礦場案最多只能創造在地就業約30人,究竟是在為台灣創造什麼經濟利益? 亞泥關西復礦爭議大 環保署環評委員自提併案審查 環保署下午先進行「羅慶仁等所領臺濟採字5645號」審查時,還未進入實質討論,席間便有環評委員提出程序問題。環評委員游繁結提到,羅慶仁、羅慶江和亞泥三案相距不遠,無論是空氣或噪音的影響都有連動關係,不應拆成三案分別審查。 接著專案審查小組進入閉門會議討論,最後做出「三案應合併評估」的決議,送交環評大會討論。至於三案是否併案進入二階審查?也將由環評大會討論。 對此,亞泥新竹製造廠廠長邱志宏僅表示,勉強接受這個結論,畢竟這是環評委員的意見。

2015 國際淨灘行動成果講座

2015-11-30

減少塑膠足跡.愛海三步驟=盤點→減量→回收 你家垃圾在闖禍 厝邊隔壁來解惑 當瓶蓋、塑膠袋、寶特瓶、保麗龍杯、免洗餐具、魚網,取代了魚類、螺貝、珊瑚、水母、海龜、鯨豚在海中的位置。當塑膠碎片占據了貝殼細砂,海洋,還能稱為海洋嗎? 然而,廢棄物只能是垃圾嗎?如果我們懂得妥善再製,它是否能再成為資源呢?荒野保護協會在特別安排一場海洋講座,從發現汙染、解決問題,到用自身專長試圖改變,運用巧思、設計、再製造,重新定義海洋廢棄物,賦予新的價值。 2015 國際淨灘行動成果講座 愛海時間:2015年12月18日(五)早上10:30-12:00  愛海地點:臺北NGO會館(臺北市青島東路8號,捷運善導寺站2號出口) 【講題一】塑膠時代下的愛海行動.胡介申/荒野保護協會海洋守護專員 【講題二】企業如何響應海洋減塑.許祥瑞/財團法人塑膠工業技術發展中心 【講題三】海洋垃圾╳社會設計.吳思儒/再製造工廠、景澤創意有限公司 聯絡人: 02-23071568 分機22 何小姐    講師簡介 胡介申/荒野保護協會海洋專員 2007年於高雄加入荒野保護協會成為志工,積極參與解說教育、兒童營隊、綠色生活地圖、雨林關懷與海洋保育等活動,並於2011年成為總會公民教育部專職,曾策畫執行能源教育專案、海洋教育特展、2012與2013年世界海洋日 與國際淨灘行動等。 目前首要任務是由海洋廢棄物監測中追本溯源,透過公眾教育、政策修法與產業合作等手段,終結大海中的塑膠汙染。2014年6月與環太平洋11個國家NGO代表齊聚南韓,析海中的微小汙染物,並在臺南採集的沙粒中驗出微米級塑膠碎片。   許祥瑞/財團法人塑膠工業技術發展中心 緣起於民國八十一年經濟部工業局輔導成立之財團法人組織,結合政府、產業界、學術界之資源,協助塑膠業界提升設計、製造、品管、檢測與開發能力並設有人才培訓業務、出版塑膠資訊雜誌,以全面提升塑膠界水準,促進長期之發展。為台灣地區塑膠關鍵技術平台。包括塑膠加工技術、材料改質、產品設計、分析、檢測、驗證等核心技術平台。並朝高值化產業展相關之應用技術發展。   吳思儒/再製造工廠創辦人、景澤創意有限公司執行長 透過實踐累積各種學習經驗,期望找尋美好社會實踐的可能,近年創立「景澤創意有限公司」、「轉角空間」,組織跨領域的團隊,從事環境調查、規劃與教育、城市創意行動、社會創新等領域工作。2010年起接觸海廢與藝術整合的行動,開始關注各類環境與藝術跨領域計劃議題,並與三位工業設計師創立「再製造工廠」,並於2015共同推動以海洋廢棄物為議題的社會設計行動。   講座報名由此去

荒野綠校園 南大附聰建構生態校園

2015-11-26

報導媒體:中央社 在國立臺南大學附屬啟聰學校陳秀雅校長與荒野保護協會老貓(范明哲先生)等人的多方奔走下,促成荒野保護協會志工老貓、光蠟樹及荒野台南分會會長黑琵一行約10人來到南大附聰,進行第一次的荒野綠校園講習與實務操作,帶給學校一個全新的思維,讓教職員對環境的維護及如何永續經營校園生態有更深一層的體認,也希望藉由師長指導學生們瞭解生態學基本概念及如何進行資源節約與再利用,讓還給荒野、環境保護的觀念得以萌芽茁壯。 本次活動,首先由荒野保護協會的老貓簡介將校園還給荒野的概念,後由荒野保護協會的志工明靜說明荒野協會的朋友們,在數次討論後對於生態池設計的看法與構圖;接著由妙妃介紹如何以植栽凹穴(rain gardens)讓水可以滲到地下,以進行水資源的再利用與水土保持。光蠟樹則對校園開放式蝴蝶園植栽的規劃,以及如何選取適合南台灣的誘蝶植物給予明確的指導與介紹。最後則是實地操作演練,由老貓親自示範如何製作友善環境的樹箱,並讓教職員們親自操作,學習如何用自己的力量讓校園環境生態自行恢復調節功能。 南大附聰表示,有別於一般學校的蝴蝶園都是將蝴蝶關在園裡,荒野協會指導該校以對環境更為友善的方法,採用開放式方式,讓孩子們可以更親近環境,與自然更加融合,讓孩子將環境行動經驗融入於學習活動中,讓學習與生活結合,培養學生處理生活周遭問題的能力,也讓學生對學校產生歸屬感與參與感。 

國家要永續,國土三法要通過

2015-11-25

七個環保團體於2015年11月25日(三)上午10:00於立法院召開記者會,呼籲「國土三法不過,環境保護難過!」環團急切關心的國土三法:國土計畫法、景觀法及海域管理法,至今仍未立法完成。隨著現第八屆立法委員任期即將結束,2016年總統暨立法委員選舉在即,審查會立委出席率不佳。荒野保護協會、關懷生命協會、台灣再生能源推動聯盟、台灣環保聯盟、中華民國景觀學會、公民監督國會聯盟、千里步道協會,迫切在此會期前召開記者會,呼籲立法院盡快通過國土三法。 「國土計畫法」草案從1993年7月草擬的「國土綜合發展計畫法」草案為依據,編修至今已超過22年,多次在立委屆期不續審的狀況下,從頭再來尚未立法成功。國土計畫法以保障臺灣國土承載力、自然資源、環境涵容能力為基礎,並因應氣候變遷、海洋使用需求、糧食安全及原住民族權益。一條攸關兩千三百萬人民的生存安全的法案,需積極審查並實施。 立法院11月18日初審通過「海域管理法」草案,邱文彥立委會後受訪表示,本次會期在12月中旬休會,若不處理,不知道海域相關法律建構會拖到什麼時候,海岸管理法拖了近1/4個世紀。透過海域管理法可以補足3海浬到12海浬海域管理不足之處,立法具有相當急迫性。海洋對臺灣相當重要,發展再生能源和非核家園的前提下,通過海域管理法為當務之急,讓臺灣大步邁向海洋,讓臺灣變成真正海洋國家。 立法院各委員會組織法第六條規定:「各委員會會議須有各該委員會委員三分之一出席,方得開會。」;第十條規定「在場出席委員不足三人者,不得議決」。環團再次請求立法院積極審查,為臺灣環境謹慎把關。 上個月28日環團與國、民兩黨主席會面、本月6日拜會台聯主席,針對環境保護議題提供建言,期望在經濟發展下,同時兼顧與環境保護的平衡發展。環保團體將提「583建言」,分別是:「不分區環保委員五大提名呼籲」、「八大環境政策建言」與「三大訴求」。一連串行動是為了保護人民、國土、環境等的安全,期望政府與決策單位能共重視環境議題。   【新聞聯絡人】何芝迎/荒野保護協會媒體宣傳專員,0912-057-563        賴榮孝/荒野保護協會理事長,0922-823-6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