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快遞

濕地生活圈:加拿大芬迪灣

2015-04-30

濕地生活圈(Life In The Great Wetlands)第1集【第2集-濕地生活圈:馬來西亞京那峇】 濕地生活圈:加拿大芬迪灣 導讀/賴榮孝(荒野保護協會理事長) 我們知道,地球上最初的生命出現在海洋,經過演化後,有著雙鰭的兩棲類才離開海洋,爬上陸地過活。即使到了現代,這個海洋和陸地交界的沿海溼地,仍是生物多樣性的搖籃,在地球上扮演關鍵的生態角色,各色各樣獨特的動植物,都在這裡棲息。 在加拿大芬迪灣,是受著世界最大潮汐影響的沿海溼地,海裡頭有座頭鯨和稀有的露脊鯨…,他們夏天會來到芬迪灣,這裡有很多浮游生物和磷蝦,魚吃它們,同時提供食物給各種鯨魚。而在潮間帶是軟體動物的樂園,如數量龐大的螻蛄蝦就提供了鳥兒糧食,成千上萬隻黃足鷸、半蹼鷸從遙遠的北方飛到這裡,牠們佔領了海灣,用鳥喙在爛泥中到處挖,大吃螻蛄蝦等軟體動物和甲殼動物。 生活在陸地上的麋鹿則會穿過森林來到這片溼地覓食,游隼也選擇在這裡繁殖,因為有足夠食物供牠哺育雛鳥。 在台灣,我們沒有像芬迪灣長200公里寬80公里的沿海溼地,我們的溼地特色就是小而美,以我長期定點觀察位於淡水河口的挖子尾溼地而言,面積可能約只芬迪灣的萬分之一,但生態豐富度是一樣的,海裡或陸地上的生物會選擇這樣的環境生活或繁殖,因為其灘地上富含有機質,也有很多軟體動物和甲殼動物,是螃蟹的天堂,也是候鳥很重要的過境旅館。 挖子尾溼地其實也和芬迪灣一樣,也受到海洋污染和過度開發等威脅。我們很多人還不曉得溼地生態系的多樣性僅次於熱帶雨林、珊瑚礁,更不知道溼地具有淨化水質、防洪、涵養水源、保護海岸、調節氣候和經濟魚場等重要性。 我們習慣用經濟的眼光來看溼地,如果也能從生態的角度看待溼地,就會發現溼地對人類生存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 期盼透過動物星球頻道全新節目《濕地生活圈》的教育宣導,能有更多的人可以從心對待溼地,讓全世界各地大大小小的溼地永續留存,成為人和野生動物的樂園。   動物星球頻道《濕地生活圈》 5/7起每週四晚上9點首播,並於每週六晚上6點重播。 點我看《濕地生活圈:加拿大芬迪灣》精華影片 回答節目問題,贏得台灣親子生態之旅!點我了解更多!

全台瘋纜車 救得了台灣觀光?

2015-04-30

報導媒體:天下雜誌 全台已興建及規劃中的纜車多達十一條,台灣將晉升密度超高的「纜車島」?《天下》現場直擊爭議最大、進度最快的三大纜車計劃地:日月潭、谷關、北投,發現五星級飯店、遊客中心、大商場的預定地,就在水源保護區、原住民祖靈地、危險崩塌地、台灣黑熊棲息地……。政府以環境危機換觀光政績,值得嗎? 煙雨朦朧中,位於日月潭西南岸的向山遊客中心,像個銀灰色的巨人,靜靜地在潭邊眺望涵碧半島。無邊際水池與潭面連成一氣,遊人如織,享受午後靜謐。 「我不想過去,每次去都很傷心,」邵族長老Hudun Lhkatana-marutaw(漢名高榮輝)告訴《天下》記者,「我在停車場這邊等你們,」說完又點了根菸。 邵族長老為何傷心?因為向山遊客中心周遭,是世居日月潭邊邵族人的祖靈墓地,邵語稱為「makaw」。高榮輝小時候常划著獨木舟到此,當時還沒有每天數以萬計的遊客、絡繹不絕的遊覽車。 ▲ 邵族長老高榮輝乘著小舟,面對被飯店與觀光客包圍的日月潭,百年前邵族人划獨木舟捕魚的情景只留在歷史照片中。(鍾士為攝) 只怕再過幾年,他會更傷心,因為一條近五公里長的纜車,正計劃要從向山遊客中心拔地而出,橫空劃破日月潭的寧靜。而遊客中心旁二.七公頃,現為停車場的空地,將會出現近三百間客房的BOT五星級飯店。 問題是,已過度開發的日月潭,能夠承受多少環境的負荷與摧殘?台灣人的心靈原鄉,還要為陸客觀光遭受多少變形與扭曲? 而這只不過是冰山一角。 台灣已興建及規劃中的大型纜車,加起來多達十一條。除了營運多年的木柵貓纜、日月潭九族纜車,爭議近二十年的北投纜車,還有南投日月潭向山—車埕纜車、台中大雪山—谷關纜車、台中新社—大坑纜車、花蓮赤柯山—六十石山纜車、苗栗南庄—向天湖纜車、苗栗泰安—雪霸國家公園纜車等。小小的台灣,恐將成為「纜車之島」。 日月潭直擊 開發已過度 遊客擠爆 早在十五年前,交通部觀光局日月潭國家風景區管理處就開始規劃向山到車埕纜車,跨越海拔八百公尺,與台鐵集集支線接軌。主要是因為日月潭的開發已近飽和,希望將遊客分流至車埕、水里。 世居在日月潭地區的邵族原住民,約兩百多人。造訪日月潭的遊客,一年已高達四七五萬人次,中國大陸觀光客就佔了三分之一以上。 開放陸客來台觀光後,日月潭經歷了爆炸性成長。日管處去年公布的「日月潭國家風景區觀光整體綱要計劃」指出,此區已有三十九家旅館與一七八家民宿(包含未合法者),共可提供三一二六間客房。目前還有十五家旅館在申請中,可望多提供二一二七間客房。 但同份報告也透露對過度開發的憂心:「受盆地地形與水力發電限制,環潭地區雖然景觀資源優異,但其發展腹地小,無法容納高強度之開發。」 然而,陸客與日俱增。觀光局調查,每十名來台陸客,就有九人會造訪日月潭。未來十年內,預估將達到每年七百萬人次造訪日月潭,也就是每天平均有近兩萬遊客擠爆小小的日月潭。 同樣是湖泊景區,日本怎麼經營觀光?訪京都必遊的琵琶湖,每年有三千多萬人次造訪,是日月潭的六倍,但琵琶湖的面積是日月潭的八十五倍大,旅遊品質天差地遠。 三月二十六日早上八點,高榮輝划著黃藍相間的小船,載《天下》記者到他口中的wazaqan(日月潭的邵族語名,意為「海」),此時水面平靜無波。十點左右,白色的、粉色的、像水上樓閣的中式畫舫等各式遊船甦醒過來,大聲公此起彼落,小船幾次被浪打到幾乎翻覆。 日管處雖對日月潭遊船實施總量管制,但高達一三九艘的大小遊艇,每天船班多達兩千多班次,激起的船浪拍擊岸邊,不但讓岸上幾千棵樹倒塌,更沖刷泥沙淤積湖底。 台灣護樹團體聯盟發起人張美惠,前往日月潭考察後說,「再這樣下去,二十年後日月潭可能會被淤沙淹沒消失。」 潭邊旅館的廢水,也讓環保人士憂心。三月缺水時,護樹聯盟發現,潭邊許多飯店疑似將未處理的生活廢水直接排入潭內。儘管業者叫屈,但相關現象已凸顯日月潭面臨過度開發、「竭澤而漁」的瓶頸。 觀光客暴增、環境持續惡化,向山—車埕纜車(以下簡稱向山纜車)變成分散人潮的重要方案。沒想到,向山纜車案卻引爆了新的環境危機。 日管處規劃,纜車的另一端,落在台鐵集集線車埕站附近的台電棄渣場,將開發成十四公頃的「水里大彎服務區」,包括遊客服務中心、主題商場、度假旅館等。 問題是,這塊地可能嚴重威脅水源地。長期關心此案的荒野保護協會指出,此服務區不僅位於經濟部公告之「水里自來水水質水量保護區」範圍內,也在環保署「飲用水水源水質保護區」範圍內。 難題一:嚴重威脅水源保護區 「根據經濟部和環保署的法令,都不能開發,」荒野台南分會環境培力組組長張讚合說,因為發現環境敏感,目前水里大彎案環評程序已經暫停,靜待範疇界定。若此區位於兩個水源保護區屬實,本案可能胎死腹中。 三月中旬,新任南投縣長林明溱為了替水里大彎案解套,有意改選附近的車埕國小為纜車場址,並率縣府主管前往勘查。 《天下》記者循線追蹤到車埕。這間近六十年歷史的迷你國小,學生僅十五人,南投縣府已拍板定案,今年八月將廢校,與水里國小合併。 記者造訪當天下午,小朋友們在球場上開心地踢球,讓人感覺不出即將廢校。 「應該不可能吧,」聽聞記者詢問纜車站計劃,在車埕國小任教的柯老師露出不可置信的表情說,「這邊腹地很小耶。」她說的沒錯,車埕國小校地面積僅○.七七公頃,不到水里大彎服務區預定地的十八分之一,要如何像變魔術般容納遊客服務中心、商場與二五○間房的飯店? 日管處回應,車埕國小及附近原木材加工廠用地,加起來共約六公頃,將作為纜車站備案。待縣府範疇界定完成後,若確實影響到水源保護區,原水里大彎服務區可能縮小範圍後重送環評,也可能移往車埕國小,縣府與日管處都還在評估各種可能性,但向山纜車案勢在必行。 「消失的祕密花園」是車埕國小網站的副標題。沒想到,這間即將消失的迷你國小,還可能肩負完成日月潭纜車夢的重大任務。 水源保護區問題若無解,車埕國小腹地又不足,向山纜車案在水里這一端無法落腳,恐怕無以為繼。 回到日月潭邊,一談到向山纜車與飯店BOT案,邵族意見領袖、部落會議議長巴努嘎巴暮暮(漢名毛隆昌)就激動說,「絕對不同意祖靈地蓋飯店和纜車,不能做歷史罪人!」 難題二:邵族傳統領域爭議 二○一三年中,向山觀光飯店BOT案在環保署進行環評時,毛隆昌多次率領族人至台北抗議,與當時署長沈世宏針鋒相對。抗議聲中,環評專案小組破天荒決議:因本案所在地位於邵族傳統領域,根據「原住民基本法」第二十一條,開發單位必須取得當地邵族部落會議同意,才能繼續開發。 「環評等於(政府)承認這裡(向山地區)是邵族傳統領域,具有指標性意義,」曾任原民會邵族族群委員七年,去年底當選南投第一位邵族籍縣議員的石慶龍強調。 過去兩年來,由於邵族反對意見佔上風,毛隆昌的態度更是「沒有必要召開部落會議」,向山纜車與飯店BOT案沒有任何進展。 最新情況是,為了打開僵局,邵族已預定在五月召開部落會議定奪。 石慶龍認為,要說「反對到底」很容易,但他也提醒,退一步思考,邵族可以運用這爭取來的同意權,當作與開發商談判的籌碼,雙方坐下來好好談,開發與否,對族人的生活會有什麼實質的影響?「重點應該是改善族人的生活環境,不然就永遠維持現狀,」他說。 劍拔弩張是否可能轉為合作契機? 尋求合作者認為,政府部門若能協助飯店業者積極與族人溝通,讓盈餘專款專用,發展社區,落實「原基法」的利益共享,就可能把雙輸衝突局面,扭轉為共存共榮。 但反對合作者仍強調,政府當初未經邵族同意,興建向山遊客中心,現在又要進一步侵犯邵族傳統領域,他們不能再做讓步了。 難題三:政策迷思-遊客愈多愈好? 向山纜車案更高層次的問題則是:政府的觀光政策,究竟應該衝人次?還是重視品質? 「我到日月潭都不敢搭船,只騎自行車環湖,實在太多觀光客了,」資深媒體人陳亦珍描述跟一群車友至日月潭騎單車的經驗,頗多感慨。她提到,身邊許多朋友早把日月潭列為拒絕往來戶。 「這是排擠效應,時間成本高的高收入遊客,不會浪費時間與精力到人擠人的景點。最後只剩低價陸客團,」中山大學企管系助理教授佘健源近日發表評論指出,觀光資源不屬「公共財」,而是「俱樂部財」,當觀光景點承載過多遊客,遊人來訪的效益降低,會讓許多遊客不願前來,且願付的價格也會下跌。 佘健源呼籲,觀光經營者的目標不該是「極大化觀光人次」,而是思考最適人次,可考慮逐漸限制低價陸客團,而將重點擺在高價散客。 其實,早在二○一一年,向山遊客中心榮獲台灣建築獎首獎,日本建築師團紀彥來台領獎時,就已感慨。「本建築物建設的數年之間,日月潭的風景很遺憾地不斷在惡化當中。破壞美麗的風景只是一瞬間,然而一旦失去的風景要再恢復,恐怕要再花費百年的時光,」他說。 「建築是雙刃劍,好的建築可以提升一個地區,壞的建築也可以破壞一個地區,」團紀彥擔憂台灣旅遊業與主管機關對觀光短視近利,將徹底毀壞日月潭美景。 諷刺的是,團紀彥設計的向山遊客中心,如今已變成「纜車加飯店」的大型開發案起點。而政府政策目標依舊在衝刺觀光客總人次,日月潭風景的破壞已更加令人憂心。 ▲ 向山遊客中心的優美低調,也許很快將被纜車站的喧囂所取代。(鍾士為攝) 向山纜車案若上路,勢必讓日月潭的環境負荷更加沉重。除了現階段的遊船總量管制,觀光局與日管處應該全盤思考,日月潭每日遊客人次的合理上限,以及周遭地區旅館等開發案的合理控管,以提高旅遊品質,而非一味衝量。 谷關直擊 昔日勝地苦撐 只想起死回生 除了環境衝擊,公共安全更是「纜車之島」令人提心吊膽之處。當前最受矚目指標,則是台中大雪山—谷關纜車(以下簡稱雪谷纜車)案。 距台中市一小時車程的谷關風景特定區,下午遊人三三兩兩,休息的店家比開門的多。這景象看在老谷關人眼裡,只有心痛。 「我小時候,不管平假日每天都是爆滿,一房難求,」在谷關長大的惠來谷關溫泉會館執行長尹敬倫說,那時候生意好到,連公務員退休的母親都計劃要開民宿。 業者估計,全盛時期的谷關每年遊客超過一百萬人次,飯店可說閉著眼睛賺。但兩次天災,卻讓谷關一蹶不振。九九年九二一大地震,讓中橫公路柔腸寸斷,百位遊客受困谷關四天。○四年的敏督利颱風,再次重創谷關。現在中橫逢雨必崩,谷關風華也褪色殆盡。 尹敬倫說,谷關的飯店都在苦撐,平日只有一、兩成住房率,門可羅雀。「冬天賺錢,補夏天虧損,」他苦笑,「這大概就是谷底了吧。」 正因如此,一○年當時台中市長胡志強提出雪谷纜車計劃時,業者眼睛無不為之一亮。雪谷纜車全長近六公里,從谷關出發,途經波津加山,終點為大雪山國家森林遊樂區。這將是全台灣第一座位於深山的高山纜車。 谷關立體停車場外牆上,台中市政府以巨型帆布呈現纜車合成圖,標舉「大雪山谷關纜車與新社大坑纜車 帶動七億年產值 大完工夯經濟」。緊鄰一旁的布條是「親近愛護生態 關心黑熊保育」,乍看之下以為是反對纜車,仔細看卻是「谷關社區發展協會」支持興建雪谷纜車之舉。 「『台灣唯一高山纜車』一定有賣點,我們有信心纜車會把人潮帶回來,」谷關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顏世陸說。 然而,胡志強在去年十月公告雪谷纜車與新大纜車招商,卻未獲廠商青睞,今年一月招商截止,沒有任何一家廠商投標。 新任市長林佳龍因此宣布,將暫停招商,卻並未完全喊停,還在三月親赴谷關與業者溝通,表示市府仍在積極研商雪谷纜車可行性,頗有安撫當地勢力意味。 相較於飯店業者的樂觀,環保團體與地質學者,卻是憂心忡忡。 難題一:崩塌地 破碎得一塌糊塗 《天下》記者一行人繞過谷關遊客中心,走上優美的「捎來吊橋」。「這邊裸露出來的,都是崩塌地,」台灣生態學會秘書長蔡智豪,指著吊橋後方礫石外露的邊坡說,「纜車預定要從這跨過去、爬升一千多公尺到大雪山遊客中心。」光禿禿的山壁上沒有植被,可看出崩塌頻繁。 儘管此案尚未送環評,台中市委託顧問公司初步鑽探地質的資料,卻已經讓學者嚇得直冒冷汗。 「我不相信哪個技師敢簽字?」台大地質系教授陳文山說,「我敢保證,看到這種數據,不管是大地工程技師、地質技師、水土保持技師,沒人敢背書。」 ▲ 雪谷纜車沿線地質破碎脆弱,讓台大地質系教授陳文山非常憂心,直呼不可為。(劉光瑩攝) 影響纜車安全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塔柱地質穩固。台北人記憶猶新,○八年薔蜜颱風連日豪雨,淘空貓空纜車塔柱,引起軒然大波,後來遷移塔柱才解決安全疑慮。 看著亞新工程顧問公司的鑽探數據,陳文山邊看邊搖頭。 「塔柱預定地周遭,絕大多數岩心樣本的RQD(岩石品質指標)都在二五%以下,」他解釋,這個數字代表岩石完整程度,RQD二五% ,表示七五%的岩石屬於破碎。他補充說,一般工程,都要求RQD達到七○%以上才算安全。 原來,這裡屬於中央山脈,造山運動頻繁地帶,此地的崩積層,類似八八風災後的小林村。整個區域布滿順向坡、鬆散礫石層,「破碎得一塌糊塗,」陳文山形容。 「從來沒看過這樣差的地質條件,還想做工程,」他驚訝說。 此外,坡度陡峭也是前所未見。 陳文山拿出中央地質調查所的地形圖,跟雪谷纜車塔柱位置對照看,發現十三個塔柱或場站點當中,有九個點的坡度在四級坡以上(坡度超過三○%),依照建築技術規則,是禁止開發的。甚至還有五處塔柱所在地為六級坡,傾斜角度超過三十六度。 儘管自然條件惡劣,難道無法克服嗎?陳文山認為,雪谷纜車沿線都是破碎敏感地區,同時要避開順向坡、破碎帶與四級坡的位置,在這一帶恐怕找不到。他不諱言,可以硬著頭皮做,但要付出龐大代價。 對貓空纜車工程有研究的台大土木系教授林銘郎說,雪谷纜車路線位於破碎崩塌地,又是深山,為了抵擋強風,塔基至少需要鑽到貓纜的五倍深,達五十公尺,建造成本、風險與後續維護經費都將非常驚人。「鐵定虧錢,」他說。 除了地質安全,雪谷纜車更恐將影響大台中二七○萬人的用水。 難題二:保安林解編,威脅大台中用水 從谷關前進大甲溪下游,《天下》記者來到石岡水壩,這是大甲溪水資源運用樞紐,攸關大台中二七○萬人用水。淤積的沙洲已長出草,缺水情況嚴重。 「雪谷纜車一旦蓋起來,包括石岡壩在內的六座水力設施,淤積只會更嚴重,」蔡智豪強調。 原因在於,雪谷纜車用地八成五為國有林地,其中約三成位於林務局劃設的保安林內,若要興建纜車,勢必要將近七公頃的保安林解編。 林務局副局長張彬接受《天下》訪問時指出,此塊「一四三三號土砂捍止保安林」,是依據森林法「涵養水源、保護水庫必要」而劃設的。「一旦解編並進行塔柱工程,不只石岡壩,包括谷關、天輪、新天輪、馬鞍、社寮等水力電廠,都會受到影響,」他說。 張彬補充,保安林能否解編,須由十一人委員會決定,成員包括當地住民代表、開發單位與學者專家等。 這也是台中市政府招商不順的主因。也是惠來谷關溫泉會館總經理的顏世陸說,「好幾家廠商想投標,但因為環評和用地取得沒解決,業者根本不敢動。」 大台中二七○萬人的用水,茲事體大,難以輕忽。 難題三:台灣黑熊家園恐不保 除了地質與水庫風險,雪谷纜車還可能威脅到珍貴野生動物。 台灣黑熊保育協會統計,瀕臨絕種的台灣黑熊,數量僅剩兩百隻左右。而大雪山就是黑熊的重要棲息地。 「樹上可看到許多新鮮的黑熊爪印,顯然這邊族群數量很多,」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主任陳宏宇,還記得到大雪山登山時的觀察。 屏科大野生動物保育所副教授黃美秀研究指出,過去十幾年來,大雪山共有十四筆目擊台灣黑熊的紀錄。張彬也說,纜車興建工程恐破壞黑熊棲息環境,林務局將在環評程序中提出此關切點,讓環委決定黑熊的命運。 針對上述爭議,台中市觀光旅遊局坦承,在纜車前置規劃與招商過程中,包括黑熊、生態保育、地質、保安林解編等土地取得,乃至廠商投標意願等方面,都遭遇困難。 雪谷纜車是否就此撤案,讓台灣第一條高山纜車美夢胎死腹中,已備受矚目。 北投直擊 北投纜車案 將正式喊停 從中部回到台北,爭議近二十年、還曾爆發收賄弊案的陽明山至北投纜車案,環評結論去年雖遭高等行政法院撤銷,卻陰魂不散,業者仍未完全放棄。 不過,台北市議員吳思瑤向《天下》記者表示,新任市長柯文哲已責成副市長林欽榮,和纜車廠商商討解約與賠償事宜。北投纜車可望成為第一個正式喊停的纜車計劃。 長期關心北投纜車案的中央大學土木系榮譽退休教授陳慧慈,肯定北市府的決策。他指出,陽明山火山地形不利承載纜車塔柱重量,況且依照目前設計,塔柱基樁並未打到堅硬岩盤。此外,北投的硫磺氣更會腐蝕金屬,廠商提出的「鍍鋅」工法,未能說服工程背景的陳慧慈。 從北投纜車到日月潭向山纜車、台中雪谷纜車,都是以發展觀光為出發點,卻在公共安全、環境生態、動物保育等面向出現重大疑慮。 國外不乏纜車與名勝相得益彰的案例,台灣也朝「纜車之島」前進,卻到處亮起紅燈。 對於「纜車之島」一窩蜂搶跟風潮,陳慧慈憂心表示,「政治人物想要建設光環,不考慮環境衝擊。」他認為,開發商支持纜車,其實是覬覦周遭地區的開發利益。 開發一窩蜂 深度旅遊在哪? 台大教授陳文山也認為,許多纜車計劃之所以不能改、不能停,原因也在此。「路線規劃一公布,很多人都圈地等著,即使後來發現地質不適合,也動不了,」他對這樣的開發文化搖頭。 在長期研究觀光遊憩的學者眼中,只要善用天然資源,發展深度旅遊,不一定要發展纜車,也能產生重要觀光效益。 文化大學景觀所所長兼系主任郭瓊瑩指出,日月潭是盆地地形,被水社大山等秀麗山景包圍,清晨傍晚雲霧繚繞,帶有神祕感,如果管理得當,觀光效益不輸日本箱根的蘆之湖。 但她強調,想要管理得當,就要有環境承載總量管制,「不能像菜市場一樣,無限制衝人次,」她說。日月潭如此,其他名勝也是一樣,不要只想用纜車案吸引觀光客,更重要的是能否提高服務品質。 「纜車之島」是要延續政府既定的衝觀光客人次思惟,還是藉由目前亮起紅燈的警訊,提醒各級政府改往高品質的深度旅遊方向前進?已考驗各級政府的眼光與智慧。 為什麼歐洲行,台灣不行? 瑞士:蓋纜車,是因為不願開山路 日本、瑞士、法國的高山纜車,受到全世界觀光客讚嘆喜愛。也許有人想問:他們可以,為何台灣不能? 「纜車之島」是要延續政府既定的衝觀光客人次思惟,還是藉由目前亮起紅燈的警訊,提醒各級政府改往高品質的深度旅遊方向前進?已考驗各級政府的眼光與智慧。 簡單說:先天不足,後天失調。 台灣的地質年輕多變,歐洲的地質相對穩定。台大地質系教授陳文山說,瑞士的岩盤多是花崗岩,阿爾卑斯山又是老山脈,四千萬年前就開始造山,現在已到造山運動末期。但是台灣的造山大概是一千萬年前才開始,每年都還在抬升。 「台灣的中央山脈算來還在青少年階段,地震頻繁、地質不穩;瑞士阿爾卑斯山像穩重的中年人,岩盤堅硬穩定,」他說,歐洲國家的水土保持法不如台灣嚴格,就是因為他們的地質體質較穩。 此外,台灣平均年降雨量高達2,500毫米,是瑞士與法國降雨量的兩至三倍,且台灣颱風頻繁,崩塌地自然多,這些都是不宜建造纜車的條件。「這些先天條件,再多技術恐怕都難克服,或是必須砸天文數字的錢,」陳文山說。 台灣:美景並非沒纜車就到不了 除了體質,後天發展也不同。 曾在德國求學的台北科技大學土木系特聘教授林鎮洋,也對歐洲纜車印象深刻。但他指出,法國、瑞士很多地方是因為不想開山路,才以纜車作為低衝擊的運具,出發點是環境。「台灣的山路是全世界密度最高,破壞已造成,再多蓋纜車,也沒什麼意義,」他直言。 的確,不論是南投日月潭的向山、車埕,或是台中的谷關與大雪山,都有可走遊覽車的公路,並非沒纜車就到不了。 文化大學景觀所所長兼系主任郭瓊瑩建議,如果真要做纜車,就要學日本箱根整合高鐵、鐵路、遊船與纜車,全程無汽車,「走精緻化、高質化,才能吸引高端旅人。」(劉光瑩)

來自下一代的聲音 地球日 環團進府拜會馬總統 提出環保建言

2015-04-22

4月22日世界地球日,環保團體循例前往總統府拜會馬英九總統。自2010年起,馬英九總統連續5年履行承諾於地球日會面環保團體。今年環保團體將第12屆全國NGOs環境會議中凝結的共識,就「臺灣的永續政策、環境景觀與生態美學、政策遊說、棲地與動物保護、食品安全與食農教育、原住民部落環境守護議題、能源政策、環境公害防治策略」,八大主題向總統提出建言。會議結果共識包含:修改農發條例第18條、促參法,落實海岸法、濕地法,盡速推動國土計畫法、景觀法。政府組織改造應在海洋事務委員會下設立海洋保育署,農委會林務局、林業試驗所應納入環境資源部等40項共識。期望能在馬英九總統屆滿前關鍵的一年,促成關鍵法案與政策的有效推動以達永續發展,並延續環團於世界地球日進府提出環保建言的慣例。 今年由6個環保團體代表入府拜會,分別為:荒野保護協會賴榮孝理事長、台灣環境保護聯盟秘書長陳秉亨、公民監督國會聯盟執行長張宏林、關懷生命協會創會執行長何宗勳、宜蘭守護工作坊議員薛呈懿、台東環境保護聯盟分會長劉炯錫、台東環境保護聯盟召集人卡法司。此次進府成員有別以往的是,荒野保護協會副理事長柯典一帶著親子團兩位小朋友,帶著670張來自孩子們所寫給總統的建言卡片,以下一代的立場對總統提出建言,為台灣環境發聲。 一、台灣的永續政策(代表發言:荒野保護協會) 永續委員會改革,增加公民、民間團體參與機會。 永續政策的推動,制定永續政策明確的中長期目標、期程及策略。 政府機關支持系統,政府組織改造應在海洋事務委員會下設立海洋保育署,農委會林務局、林業試驗所應納入環境資源部。 二、環境景觀與生態美學(代表發言:宜蘭守護工作坊) 訂定全國生態景觀綱領,作為國土規劃管理的依據。 落實海岸法、濕地法,盡速推動國土計畫法、景觀法。 建立無毒國土,訂定全面禁用除草劑期程;公有土地、休耕農地、灌溉水圳及水質水量保護區優先禁用。 確保糧食自給率,要求農委會做農地保護政策,落實農地農用。 重新檢討農發條例第18條、促參法,並要求內政部做鄉村空間規劃準則,供全國區域計畫遵循。 三、政策遊說(代表發言:公民監督國會聯盟) 建立資訊雲端平台,納入專家學者及民代,講法案、預算相關資訊納入平台內容,每會期公布NGO環境優先法案。 政策評估及行政程序應納入生態經濟學觀點 增加NGO團體與立法院之溝通聯繫管道 總統(行政部門)與國會永續相關法案 四、棲地與動物保護(代表發言:關懷生命協會) 動物權入憲,尊重生命的價值。 為臺灣瀕臨絕種保育類野生動物,制定國家級保育行動綱領,並進行全面族群普查和長期監測,並於野生動物保育法增訂瀕危物種保護相關條文,以立法保障。 政府需積極且主動與民間的合作,協力營造瀕危野生動物的友善社區,減少人為威脅,創造雙贏契機。 成立海洋保育署,建立海洋生態保育及資源永續利用 搶救在台灣全世界已知陸蟹多樣性最高的重要棲息地,即墾丁國家公園內之後灣棲地,反對京棧飯店之開發。 終結流浪動物十二夜悲劇,未來兩年應積極落實相關配套。 要求桃園竹圍漁港到福興溪口劃為藻礁自然保留區,全面畫設36公里桃園藻礁自然保留區,並啟動檢警調,徹底遏阻藻礁生態物染。 五、食品安全與食農教育(代表發言:荒野保護協會) 修校園午餐衛生法,增訂有效管理工具 重建食安體系,現行國家認證標章制度失靈,應重新推行認證自制度。 六、原住民部落環境守護議題結論(代表發言:台東環境保護聯盟) 認同原住民部落語言與文化為國家重要資產。 肯定原住民部落對環保的貢獻。 國家應為過去未經各部落同意而強行佔領與開發原住民領域資源、解散或壓制部落自我治理機制,以及破壞其語言與文化傳承的行為深刻道歉。 政府應以大決心支持原住民各部落及時且有效地在其傳統領域自我治理、重建文化,並在環境保護原則下,落實原住民永續發展。 七、能源政策(代表發言:台灣環境保護聯盟) 綠電發展機制,應簡化流程,公開資訊平台,技術再成長,統整資源,鼓勵各縣市建立100%利用再生能源的示範社區。 反台電壟斷,台電以能源採購利益為主要的考量,人民缺乏能源主權,缺乏資訊來源,電價並不公平,應增加入能源稅,推動分時分區的電價。 建立地方政府與公民參與發電模式 強化節能措施,提升城市綠色植被的比例,修改建築法推出建築物節能護照,鼓勵中小企業進行耗能現況之盤點。並針對工業用戶,以使用者(汙染者)付費原則,逐步減少綠節能之稅務優惠 。 八、環境公害防治策略(代表發言:台灣環境保護聯盟) 對污染情形、污染源之排放檢測資料、公害之處理結果、裁罰之依據理由等均應公開透明,並建立資料庫。 應針對工業園區、科學園區及零散之工業污染源,成立社區環境監督小組,並由社區民眾以及社區推派之環保團體、學者專家參與,嚴格監督。 污染採樣檢測作法,應力求獨立、客觀,及採精進作法。 對環境公害事件,主管機關與受害者不必舉出具明確因果關係的證據作為裁罰與求償之依據,只要其舉證具合理疫學的因果關係即可。 調整產業結構及經濟發展策略;調降高污染、高耗水、高耗能之產業規模,包括鋼鐵業(電弧爐)歸零、石化業減半等。   【新聞聯絡人】何芝迎/荒野保護協會媒體宣傳部專員 0912-057-563        楊欣惠/荒野保護協會棲地守護部專員 0922-023-450        陳秉亨/台灣環境保護聯盟秘書長   0920-563-724

榮星花園花3個月 完成螢火蟲復育棲地

2015-04-22

報導媒體:蘋果日報 榮星花園花3個月 完成螢火蟲復育棲地 台北市工務局推動螢火蟲復育計畫3部曲,首部曲在榮星花園公園,工務局公園路燈工程管理處及荒野保護協會、行仁里里長陳德賢1月起合作,短短3個月內就打造適合螢火蟲復育棲地,公園處今也舉辦「螢光點點在榮星」活動,與民眾見證榮星花園公園的螢光點點。 公園處表示,榮星花園公園生態池為舊有瑠公圳露頭遺址,有乾淨地下水提供適合黃緣螢生長的棲地環境。為保有這難得一見的城市瑰寶,首先展開生態調查規劃及棲地營造,在生態池的周邊種植垂榕綠籬,調節螢火蟲繁殖期間園燈放光時間,並將公廁窗戶及園燈朝向生態池方向遮光,以減少光害對螢火蟲繁殖造成的影響。同時裝置循環水設備,增加水中溶氧,減少優養化。 延伸閱讀:台北市自然生態公園 報導媒體:聯合新聞網 找回消失的螢火蟲 北市3公園進行復育 為了在都市也能看到螢火蟲,北市府擬定三部曲,計畫找回「消失的螢火蟲」,今年展開棲地環境改造,未來目標讓使用度最高的大安森林公園,都看得見火金姑蹤跡。 「螢火蟲三部曲」選定榮星花園、木柵公園和大安森林公園等3座公園進行復育,其中榮星花園、木柵公園都曾出現螢火蟲,大安森林公園則是要「從無到有」,難度最高。 北市公園處長張郁慧說,榮星花園的螢火蟲幾乎滅絕,要請螢火蟲「回家」;木柵公園旁的私人土地曾出現螢火蟲,要邀螢火蟲「搬家」,而大安森林公園復育螢火蟲,則是「挑戰不可能」。 台大植物標本館長郭城孟指出,台北盆地原本就有螢火蟲,只是環境開發造成濕地減少、螢火蟲消失,若能讓生態環境恢復到相當程度,就能把螢火蟲找回來。 張郁慧說,榮星花園復育計畫,和荒野保護協會合作,結合社區推動棲地改造,目前已有初步成果,為保護螢火蟲生態,民眾活動空間必須受限。木柵公園復育計畫與文山社區大學合作,並請台大教授指導,最近將發包清淤公園內的萃湖,預定9月完工。 至於大安森林公園復育計畫,大安森林基金會有意接下挑戰,找學者專家共同復育螢火蟲。經過台大教授群觀察,認為公園生態池旁的「小生態池」,環境適合螢火蟲生長,將和公園處合作,預計花3年復育。 北市公園處圓山所主任楊淑惠指出,復育螢火蟲棲地最困難之處,就是移除外來種。許多民眾基於宗教因素,或飼養熱情退去,會在公園生態池放養鯰魚、吳郭魚,甚至是巴西烏龜,破壞生態。 楊淑惠表示,螢火蟲以水池螺類維生,但烏龜和吳郭魚會吃掉螺類,阻斷螢火蟲食物鏈,烏龜甚至會吃螢火蟲的蟲卵,現在積極為公園水池清淤、清除外來種,也希望民眾不要隨意放生。

為知本溼地療傷,讓鳥兒回家─推動知本溼地為國家級溼地

2015-04-22

線上連署 台東市「知本溼地」是一處擁有天然湧泉、豐富生態,濾水和防洪功能良好的溼地,也是知本居民的共同生活記憶、卡大地布部落的傳統領域。當地人稱「夢幻湖」,卡大地布傳統名稱她為Tavurung。 今年2月《濕地保育法》才剛立法施行,知本溼地卻隨即在農曆年後遭人將沙岸挖通,濕地的水流洩大海,造成原水域的淡水魚、蝦等生物死亡,破壞海岸景觀且嚴重傷害生態。 知本溼地為國際鳥盟劃設之「重要野鳥棲地」(Important Bird Area,簡稱IBA),歷年來有種類繁多的候鳥度冬,包括聞名全球的瀕危鳥種黑面琵鷺,及在2014年11月,觀察到全球僅存約兩千多隻的東方白鸛蹤跡。此地紀錄到瀕臨絕種一級保育類共3種、珍貴稀有二級保育類共33種、其他應予保育三級保育類共4種,為台灣候鳥遷徙路徑上之重要棲息所在。 無奈該區於民國74年被台東縣政府BOT給捷地爾公司50年,開發「知本綜合遊樂區」,總面積約285公頃,將填平溼地,闢建高爾夫球場及遊樂休閒區,卻因投資糾紛及土地撥用等問題,至今尚未動工。人為干擾減少使海浪夾帶的砂石封住排水道,讓溼地湖水再次蓄積復原,魚貝類及鳥類重新在知本溼地繁殖棲息。 內政部長陳威仁曾表示,《濕地保育法》將以「現有溼地零損失」為目標,臺東縣政府又豈能以權屬不明,規避保護溼地之責。溼地未被開發為高爾夫球場,是不幸中的大幸,我們更應掌握此契機,推動知本溼地核定為國家重要溼地。 17世紀時,卡大地布祖先在知本溼地捕魚、獵鹿及耕作,並在這裏與荷蘭人首次見面,禮尚往來。過去這裡也是當地居民賞鳥、釣魚和休閒遊憩之地,足見溼地的豐饒,具有著歷史、文化、生態、休閒、教育與生活記憶的價值。 在今年地球月,我們將於4/26舉辦「為知本溼地療傷、讓鳥兒回家」活動,敬邀各位一起來聽鳥兒魚蝦的呼喚,為她祈福,來聽當地耆老說故事,用行動復育溼地。我們期盼喚起政府機關及社會各界,不分年齡、不分族群,共同關心知本濕地,一起請求: (一)台東縣政府立即派員回填沙岸,保護知本溼地自然環境。 知本濕地目前狀態不佳,請台東縣政府將沙岸完整回填,以回復原有豐富生態,並派員定期或不定期巡視該區域,禁止讓重型機具進入,以防類似破壞行為再次發生。 (二)落實濕地法,內政部營建署應將知本濕地核定為國家級重要溼地。 知本溼地曾經過境東方白鸛、黑面琵鷺等珍稀鳥種,已符合濕地法第八條之「為國際遷移性物種棲息及保育之重要環境」及「珍稀、瀕危及特需保育生物集中分布地區」,但實際上其並未被列入「內政部營建署國家重要濕地保育計畫」中,在台灣不具任何定位且不被法令保護,內政部營建署應正視知本溼地的珍貴價值。 (三)中央、地方與民間共同建立濕地保育整合平台。 為免知本溼地一再被人為破壞,官方與民間應共同建立溼地保育整合平台,我們非常願意成為溼地保育的志工,籲請內政部營建署、經濟部水利署與臺東縣政府等權責機關應建立溼地保育整合平台,與民間合作,協調在地居民農牧、賞鳥遊憩與溼地保育間的和諧共榮,共同推動知本濕地環境生態教育與歷史文化資產導覽等保育工作。 敬邀關心溼地、關心棲地的夥伴一起加入保育知本溼地的共同行動! 聯合發起單位:臺東縣野鳥學會、荒野保護協會、卡大地布部落 線上連署 為知本濕地療傷,讓鳥兒回家(台東分會部落格) 活動日期:2015/4/26(日)上午9:00至11:00(8:40報到) 活動地點:知本溼地(南下台11線175K處,在未上知本路橋前左轉走到底) 活動對象:關心台東環境生態的朋友、親子、學校、社團等 (免費參加)。 如何報名:線上填寫報名表 活動內容:傳統祈福 / 長老導覽 / 孩子的心聲 / 動手一起復育濕地 建議攜帶:帽子、雨具、健保卡、個人藥品、長褲、穿著袖套或長袖外套(避免曬傷)、環保水壺及飲用水、建議穿著雨鞋(防蛇、防水)、可帶鏟子或臉盆、水桶 注意事項: 國小三年級以下,務必請家長注意兒童行動及安全。 尊重自然中的每一個生命,請勿任意採摘、踐踏植物以及捕捉動物。 遠離海浪,並隨時注意潮水之變化。  

自己的土地,自己守護。地球日,集眾力,來棲調

2015-04-21

自1970年於美國發起的地球日,已是國人耳熟能響的環保節日。2015年荒野保護協會以「集眾力,來棲調」為主題,在4月18-19日地球日前夕週末期間,於全台荒野保護協會關心的30處棲地,號召220位志工,進行「全台同步自然觀察」,蒐集、匯整各處生態資料,並持續記錄各時期棲地內物種分布及其變化,建立完整的「生態資料庫」,作為環境教育、物種保育、棲地復育、棲地守護之重要依據。未來更期盼全台同步自然觀察能逐步拓展使用人數,邀請全民一同集眾力,來棲調。今年荒野保護協會預計發表「荒野棲地綠皮書」,預計未來每年更新乙次,盤點荒野保護協會關心的棲地現況,並結合地球日全台同步自然觀察的數據為土地留下生態記錄。未來當面對可能影響生態環境的開發或建設,亦可作為環境評估檢視的依據。 荒野保護協會自2014年啟動全台同步自然觀察,逐步建立荒野棲地之物種生態紀錄。去年動員264位荒野志工荒野志工在32處棲地參與調查,記錄到1,802筆資料,其中在調查中發現許多珍貴稀有物種,舉如:新北市石碇二格山發現林鵰、台南縣永康市三崁店發現諸羅樹蛙、台灣花蓮縣壽豐鄉鯉魚潭發現眼鏡蛇等,都為重要生態記錄。 今年全台同步自然調查於新北市五股溼地、新竹縣飛龍步道、嘉義巿蘭潭步道、花連縣馬太鞍溼地等30地進行,其中宜蘭縣頭城鄉蜜月灣的生態調查備受關注,雖然蜜月灣開發案已在4月8日觀光局東北角風管處開會審查中暫時擋下,全案現由環保署確認「環境影響差異分析」後再審。荒野保護協會期望能將當地調查的生態加以建檔,期盼能作為日後環境評估的依據。 荒野保護協會預計於7/25「荒野20週年棲地守護研討會」時公開今年全台同步調查成果,並於會中發表首本「荒野棲地綠皮書」,期望透過生態調查數據守護臺灣珍貴的土地。未來將串連各地生態觀察家,並透過公民教育將棲地調查、生態記錄普及全國,邀請全民一同蒐集、累積全台各地區生態數據,建構全面性的生態資料庫。自然棲地是台灣最珍貴的寶藏,棲地不僅是野生動物的家園,更是保護人類安全生活的重要屏障。自己的土地,由自己守護,邀請全民和荒野保護協會一同關心自己的家園。 荒野自然觀察記錄網 【新聞聯絡人】何芝迎/荒野保護協會媒體宣傳部專員 0912-057-563        謝祥彥/荒野保護協會棲地守護部主任 0937-122-470

花東永續二期計畫 民團批太偏觀光

2015-04-20

花東永續二期計畫 民團批太偏觀光 報導媒體:自由時報 花東地區永續發展基金十年400億大餅誘人,針對105至108年第二期計畫,台東縣政府提出95件、110億元爭取經費,昨天舉行聽證會,則遭公民團體砲轟,質疑多個計畫沒必要或重疊,請縣府三思。 「花東地區發展條例」於民國100年通過,縣府在101至104年第一期綜合發展實施方案中,獲得行政院核定28項基金補助計畫、共獲得8.98億元補助,第二期計畫從105至108年,預計9月送中央審議,昨天下午在縣府大禮堂舉行聽證會。 說明不到三百字 編九億經費挨批 荒野保護協會台東分會長林義隆、執行秘書莊詠婷指出,縣府未針對現況評估,即提出多項新計畫,很大比例偏重在觀光面相,其中花東海岸至縱谷道路銜接計畫從東河泰源至延平鄉鸞山,要將農路拓寬為八米,說明不到三百字,就編列九億經費,說是為了要疏解車潮,但當地根本車流不多,也恐危及延平鄉穿山甲生態。 而台東體中至台東大學知本校區景觀道路工程道路拓寬經費高達四.八七億元,荒野也認為無必要,新園里反對養雞場設置自救會發言人巫化則質疑,這條路位在原住民傳統領域、卻未與在地居民溝通,當地也沒有車流量大到要開路。 地球公民基金會花東辦公室主任蔡中岳痛批,縣府未釐清大方向,計畫互有矛盾,比如要管制富山漁業資源保護區遊客量,卻又要增加鄰近富岡港的遊客量,明明現在缺的是社福方面的人力,卻又要再蓋兒少及婦女綜合福利館等五個場館,蓋好了後續人力在那裡? 曾任職偏鄉國中的陳姓教師則沉痛指出偏鄉教育落後問題嚴重,她說教育部提出四個計畫,如要開辦面山學校,推動衝浪與自行車、熱氣球,到底是搞教育還是推觀光?要編列預算買兩部中型巴士跑遍偏鄉推動數位學習,還不如落實校內的電腦課程。 縣府各局處駁「攏是為觀光」 針對拓寬兩條道路問題,建設處長吳慶榮說明,這兩條路均早已列入地方生活圈系統,也是地方提出需求。觀光旅遊處副處長王國政也說明,觀旅處僅提出七個計畫,也針對不同階段、不同地區提出不同對策。教育部分,教育處長林輝煌表示,部分計畫是針對學生多樣化學習考量,並非為發展觀光。   台東教育計畫 遭批「像觀光」 報導媒體:聯合新聞網 台東縣政府昨天下午在縣府大禮堂召開第二期綜合發展實施方案聽證會,許多公民團體及關心台東未來的民眾與會。會中開放發言,公民團體認為縣府的計畫書中,許多自相矛盾、方向不明,更有上周才辭職的教師批教育處所提「像觀光計畫」,火力十足。 實施到今年已是第4年的花東發展基金,中央共挹注400億元經費,協助花東地區發展。台東縣政府去年95個提案中,總經費約110億元,最後只拿到8.98億元。縣府坦言,花東發展基金的餅雖大,但經費不好拿,推行的計畫裡能有收入回收,或能顯見效益的,較容易過關。 地球公民基金會花東辦公室主任蔡中岳,對計畫不禁搖頭,他說,目前社福方面明明最缺乏的是人力問題,縣府卻提計畫,準備蓋兒少及婦女綜合福利館等5個場館,就算蓋好了,沒有人力去執行,有用嗎? 荒野保護協會台東分會長林義隆則說,縣府計畫從東河泰源至延平鄉鸞山,要將農路拓寬為8米道路,說為了疏解車潮,就編列了9億元經費,但當地的車流根本不多,大肆的建設,還會破壞目前正努力的穿山甲保護區。 一位想到偏鄉實現教學理想的陳姓教師,從台中到台東教書,懷抱著理想,卻看到偏鄉教師人力不足,教育體制竟無法協助解決問題,讓她徹底失望,上周已提出辭呈。她說教育處所提出的4項計畫中,「探索美力台東-遨翔四季young貌計畫」竟區分陸、海、空教學生去玩,「根本是觀光計畫」。偏鄉師資不足、不適任教師等問題,都沒解決。 台東縣政府回應,社福人力問題,已在其他的計畫與工作中進行。東河泰源到延平鸞山則是既定計畫,目前已完成部分拓寬;另外,教育處所提出的計畫,出發點是希望學生有多元的學習,而不適任教師問題,必須有客觀的認定標準,目前已有相關標準辦法。

響應世界地球日 荒野保護協會三崁店誓師

2015-04-20

報導媒體:聯合新聞網 荒野協會IN三崁店 地球日誓師 永康三崁店舊糖廠是全台最大的諸羅樹蛙棲地,荒野保護協會昨在此舉辦誓師大會,多所國中、小學師生齊聚一堂,共同表達守護生態的決心,一同愛護、關心這片未遭破壞的棲地。 台南社大研究員吳仁邦表示,三崁店舊糖廠關廠後荒廢26年,9年前因台糖欲開發為集合住宅區,他意外發現奇異蛙鳴,找到「諸羅樹蛙」身影,於是展開「搶救樹蛙大作戰」;經過多年監測,目前推估三崁店地區的諸羅樹蛙至少有914隻。 「諸羅樹蛙」背部為翠綠色,身體兩側各有一條白線,是台灣保育類野生動物中「珍貴稀有保育類」。每年的3到10月是繁殖期,夜晚常會發出高而輕脆,「滴、滴、滴」的蛙鳴,也因別喜歡在大雨過後鳴叫,又被稱為「雨蛙」、「雨怪」。 荒野保護協會理事長賴榮孝表示,過去農村社會常見樹蛙,但因農墾方式改變、棲地消失,一度讓生活在平地的「諸羅樹蛙」難以生存;因三崁店擁有大片未被破壞的竹林、果園等次生林,讓諸羅樹蛙得以在此居住、繁衍下一代。 「愛護地球,不要等到失去才開始」,賴榮孝表示,雖然三崁店已暫停開發,但未來仍有許多未知數,這兩年台南社大、台南荒野分會與真理大學也在此成立工作坊,進行環境教育;4月22日是世界地球日,盼社會大眾對於保留自然棲地與歷史地景也能更加友善。   報導媒體:自由時報 響應世界地球日 環團三崁店會師 「許孩子們一個美麗的未來!」響應世界地球日,鹽水溪流域的NGO團體,以及產官學界同步舉辦環境教育,在以諸羅樹蛙生態著稱的永康三崁店會師,大小朋友共同宣誓守護自然公園。 副市長曾旭正當場回應各界期盼,強調目前正與台糖協商,爭取保留三崁店的生態棲地,希望打造台南第二個巴克禮公園。 地球日活動由荒野保護協會、大港社區、華醫等共同舉辦,邀請產官學界與NGO團體等十六個單位一起響應,逾五百位親子參加,氣氛熱烈。昨天一早,鹽水溪上中下游的新光社區、三崁店、出海口,以及巴克禮公園與台灣歷史博物館等地同步展開環境教育課程。在大人的帶領下,小朋友動手清淨家園,扎根守護土地的觀念,再以步行或單車的低碳方式展開會師。 上午十點半,大小朋友齊聚三崁店,先以環保節能創意劇暖場,再與曾旭正對談,從鹽水溪的整治、巡守,到諸羅樹蛙棲地的保護等,擘劃自然生態營造工程的美麗願景。 空拍宣示護水 曾旭正全程參與,並大聲宣示活動主題,強調市政府護水源、保濕地的決心,號召各界響應,留給下一代更好的生活環境。親子並排列出設計圖案,進行空拍,呈現「蛙蛙愛水、人人護水、共同保留自然棲地」的活動主題,全場歡呼,相當熱鬧。   報導媒體:NOWnews今日新聞 環保局長李賢衞帶隊騎腳踏車響應世界地球日 響應「世界地球日」,環保局長李賢衞19日邀集環保局同仁、台積電及南科管理局員工組成50人的腳踏車隊,前往三崁店參加荒野保護協會主辦的「世界地球日 快樂逗陣行」活動。李局長希望民眾能多走路、多騎腳踏車,用低碳生活方式響應地球日,盡一己之力守護生態,愛護地球。 環保局腳踏車隊於上午8時30分在臺灣歷史博物館環境解說中心廣場集合,欣賞史博館提供的環境教育影片,了解台灣的歷史與生態。隨即由局長李賢衞帶隊出發,沿山海圳抵達三崁店,加入「世界地球日 快樂逗陣行」的行列,共同響應地球日活動。車隊成員雖然汗流浹背,但沿途欣賞鹽水溪風光,享受騎車流汗的快感,大呼暢快。 「世界地球日 快樂逗陣行」活動由荒野保護協會的環保節能創意劇開場,吸引西門、賢北、大港、三村等國小師生、樹谷文化基金會、中華醫事科技大學、大港社區、新光社區居民約600人參加。接著進入「愛地球、護水源、保濕地齊發聲」的主軸,透過話劇演出、心得分享,探討水資源、氣候變遷及三崁店的未來規劃等議題。最後與會人員排出「水」字圖案,對著空拍機高喊「愛地球、護水源、保濕地」,為活動劃下完美句點。

2015地球日 與荒野攜手.珍愛地球.愛蛙護水

2015-04-20

世界地球日前夕4月19日(日)上午,荒野保護協會台南分會與大港社區發展協會、中華醫事科技大學,共同承辦「419世界地球日,快樂逗陣行」活動,同時,今年是荒野保護協會台南分會成立十周年,期以集結更多在地力量,將於早上10-12點在永康區三崁店自然公園預定地,共同為該地特有物種諸羅樹蛙,舉行「護水愛蛙大會師齊發聲」,保棲地護水源!活動自早上8-10點開始以「低碳」方式號召民眾、機關團體、企業員工一同響應,由荒野保護協會志工帶領參與各地不同場域進行,如生態解說、社區綠活漫遊、 愛海減塑親海小旅行、自然農作工作及淨灘淨溪淨社區活動,同時,荒野保護協會台南親子團的400位大人小孩們一起發動在各街頭進行節能愛地球推廣活動,期讓愛地球行動遍地開花,落實到每個家庭的日常生活中! 台南永康區為高密度工業區,極度缺乏綠地空間,台南市政府於2013年決定以都更計畫名義將永康區三崁店變更為公園預定地,然而我們看到一座新公園的設立,通常會先清除地上所有物再進行建設。為保存三崁店的物種、自然棲地,荒野保護協會台南分會與在地環保團體長期向台南市政府建言,希望將來在保護環境生態與重要文化資產的前提下,讓緊鄰市區的鹽水溪中游-三崁店諸羅樹蛙棲息地,成為保有最多原貌的自然生態公園。 2007年6月27日特有物種諸羅樹蛙在台南市永康區三崁店糖廠現蹤,首次發現諸羅樹蛙棲地跨越曾文溪以南,是目前單一面積族群量最大的棲息地,成為諸羅樹蛙最重要的基因庫,在地環保團體為此奔走,擋下將蓋上600戶建築的建地開發案,從此三崁店成為「台灣特有種保育類諸羅樹蛙的重要棲地」。台南市永康區三崁店物種多樣,林相豐富,至今大部份區域仍維持自然原始的地貌,荒野台南分會解說志工每個月至少一次定期觀察,紀錄了三崁店每一年四季生態的變化,目前已有記錄:植物61種、鳥類26種、昆種25種、軟體動物4種、兩棲類7種、爬蟲類5種、哺乳類5種,其中包含5種保育類動物,諸羅樹蛙、虎皮蛙、貢德氐赤蛙、雨傘節、眼鏡蛇。除自然生態外,三崁店亦留有日本神社遺址、防空洞等文化地景。 2015年2月2日溼地法正式施行;今年全台嚴重缺水,青蛙要水,人更不能沒水。守護重要棲地,珍惜水資源是攸關全民健康安全、刻不容緩的重要目標!因此為推動永康區三崁店自然公園特有物種諸羅樹蛙的重要性,荒野保護協會台南分會集結志工群體力量,於4月19日(日)上午8點開始於台南各地進行自然體驗及推廣活動,預計於上午10點,與來自鹽水溪上、中、下游的民眾,與企業、團體及所有荒野保護協會志工群和親子團的大人小孩們,再以騎單車、徒步的減碳節能方式前往鹽水溪中游-永康區三崁店自然公園預定地集結會師,分享落實愛地球護環境的行動與努力。最終全場600多人聚集展現一人一力的力量,排列外蛙內水的「蛙形水字」,綿延的水字象徵水源不斷,並齊聲宣誓為「蛙蛙愛水,人人要水,牽手愛地球,護棲地,保水源」,讓台南成為好生態、好環境、好生活,人人稱羨的台南「好」野人共同努力打拼!  【承辦單位】社團法人中華民國荒野保護協會台南分會、大港社區發展協會、中華醫事科技大學 【響應單位】大港國小、土城子鄉音劇團、三村國小、西門國小、台灣積體電路製造(股)公司、       私立鳳和中學、永康社區大學、永康國小、可成科技(股)公司、賢北國小、       關廟新光社區、樹谷文化基金會、南科管理局、臺南市政府環境保護局   【新聞聯絡人】黃德秀/荒野保護協會台南分會秘書0929-938-188/ (06)260-7259        洪秀燕/荒野保護協會台南分會分會長 0953-883-108   延伸閱讀: 守護三崁店(上)樹蛙篇 守護三崁店(下)文史篇 棲地守護定觀,營造三崁店的未來 數一數有多少隻?嘉義荒野夥伴諸羅樹蛙族群量調查紀錄

蘭潭健走活動 體驗生態之美

2015-04-15

報導媒體:中時電子報 響應世界地球日,嘉義市政府環境保護局與嘉義大學、荒野保護協會、嘉市野鳥協會將聯手於4月18、19日辦環境保護系列活動,含蘭潭健走及環境清理、賞鳥教學、影片賞析以及手抄紙DIY。 荒野保護協會嘉義分會分會長李冰丹表示,18日有蘭潭3公里健走及環境清理,也在4至7月間舉辦圓林仔生態社區環境教育導覽、夜間野地捉迷藏、生態講座等。李說,地球只有一個,希望大家多愛護、留給下一代好的環境。 嘉義市野鳥學會理事長林敬仁說,蘭潭約有60多種鳥類,希望藉著賞鳥,讓市民進而關心、關注、愛護環境,19日將有導覽解說員帶民眾沿著環潭步道做賞鳥解說,此時逢求偶季節,可看到大冠鷲,而五色鳥、小啄木,黑枕藍鶲比較漂亮,但需要有解說員帶領才有辦法找到。 林敬仁指出,蘭潭是水資源保護區,物種豐富,希望市府能多種誘鳥食物,如:榕樹、麗李,吸引更多鳥種來覓食,鳥愈多、愈適合人居,關心鳥類生活環境,等同關心人類生活環境。 19日可欣賞嘉義大學生物資源學系生物多樣性中心精選的影片,下午還能體驗做手抄紙,蒐集自然素材、結合藝術創作,寫上保育宣言,同時感受造紙不易、珍惜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