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快遞

【新聞稿】臺灣首次淡水河流域廢棄物分布大調查─關渡、蘆洲、汐止河段廢棄物累積最多!

2020-10-05

臺灣首次淡水河流域廢棄物分布大調查─關渡、蘆洲、汐止河段廢棄物累積最多! 【10月5日   臺北】 荒野保護協會於今日公布首次淡水河流域河川廢棄物的調查成果,於主要的242公里河岸進行統計,發現至少累積181,825公升的廢棄物在河川裡,且主要堆積在關渡、蘆洲、汐止的河段上,如以雙北市通用的14公升垃圾袋來計算,大約足足可裝滿12,988袋。顯示河川廢棄物數量亦十分龐大,絕對是海洋廢棄物的來源之一,因極易遭受暴雨大水沖刷而進入海洋而成為海洋廢棄物。 臺灣對於海洋廢棄物的「來源」資訊及掌握度十分的有限,目前仍未見對任何一條河川流域中垃圾分布的大範圍科學性調查。因此,荒野保護協會於2019年底舉辦「河川廢棄物調查技術工作坊」,邀請日本專家來臺分享經驗,本會也研擬出一套符合臺灣特性的調查方法。並於2020年完成淡水河流域的快篩調查。其數據顯示主要垃圾的組成以塑膠袋、塑膠瓶罐及免洗餐具為主,因其「組成」與海岸垃圾的組成相符,以調查實證川廢是海廢的重要來源之一。 荒野保護協會理事長劉月梅呼籲,環保署近年提出「向海致敬」政策並積極動員淨灘活動,正當各界群起關注海廢議題的同時,透過此次調查證實「海廢」源頭之一來自於「川廢」,如何加強對河川廢棄物的監測與清理,便成為當務之急的課題,荒野保護協會期待能集結政府、企業與眾人的力量,努力減少陸地上的垃圾進入海洋、阻斷海廢源頭,以具體環保行動向海洋致敬。 執行川廢快篩調查計畫的海洋專員徐筱珺表示:本計畫部分經費由海洋保育署補助(109 年度海洋保育在地守護計畫),設計出一套低碳、無紙又結合公民科學家(Citizen  Science)的調查方式。由15位調查人員以騎乘自行車(河岸)或徒步(河口)的方式完成全部562段的調查,調查期間採線上表單搭配APP程式完成定位、拍照與資料上傳;將淡水河兩側主要河岸(計242公里)以及河口左右側海岸(計40公里),以連續普查的方式完成總長度282公里的垃圾量與種類的調查,也是臺灣少見大範圍的公民科學調查。 荒野保護協會所公布的「淡水河流域垃圾分布熱點」地圖與數據,顯示淡水河絕大部分的河岸(82%)是沒有垃圾堆積的河段,但少部分的河岸(9%, 22公里)卻是廢棄物集中的熱點,這22公里的範圍居然累積了整個流域約90%的垃圾量(大約12,000個14公升垃圾袋),再分析可發現位於下游的熱點,其垃圾主要是由破碎的塑膠袋、塑膠瓶罐與免洗餐具所組成,可能是受潮汐漲退潮淘洗破碎、再經滿潮水流大量堆積於紅樹林根部或樹枝上;而位於中、上游的熱點主要位於河岸的隱匿處,推測大多為非法棄置,其組成是整袋的家庭垃圾、廢棄家具或裝潢營建等廢棄物。 本調查前三處廢棄物累積最多的熱點河岸,分別為:關渡大橋左右岸、蘆洲環堤大道外側、汐止樟江大橋右岸,進一步分析三大熱點發現,關渡大橋左右岸和蘆洲環堤大道外側位置相近、皆鄰近出海口,且為基隆河與淡水河交接處,而汐止漳江大橋右岸則為河道轉彎處,由於這些熱點河岸自然條件所致較容易堆積廢棄物,500公尺內所累積的垃圾量達1000~2000袋之間。 富邦人壽有感於河川水資源之珍貴,今日也宣誓將連續三年與荒野保護協會偕手,投入河川廢棄物快篩計畫,共同守護臺灣河川,成為全臺首家響應之企業。期盼在雙方共同努力下能「追本溯源」,發揮並擴大綠色影響力、推動臺灣河域之永續發展。富邦人壽總經理陳俊伴表示:「企業永續發展不只在公司內部,更必須延續企業的力量、擴及環境與社會,富邦人壽總資產於2020年正式突破新臺幣五兆元,深受客戶信賴,亦肩負起更重大的企業社會責任。在寫下新里程碑之際,和荒野保護協會共同關注川廢議題,希望能讓更多民眾意識到河川汙染的嚴重性、提升國人環境教育素養,進而轉換為行動落實於生活,讓我們下一代能常伴青山綠水。」 已知聯合國將減少海洋塑膠污染納入永續發展目標(SDGs)的第14項目標,而荒野保護協會本次調查則呼應該目標,所公開的數據可輕易看出無垃圾的河岸以及堆積垃圾的河段,同時也標示出63個「髒亂」與「超髒」的熱點。這次由民間團體首次以流域為範圍的調查,顯示河川廢棄物在海洋減塑議題上確實也值得國人一起重視,因此民眾如何實踐生活減塑及公部門如何有效進行河川攔截、陸域清除,有效將減少陸域垃圾進入河川及海洋,儼然成為一個重要課題。 執行川廢快篩調查計畫的海洋專員徐筱珺表示:「垃圾不落地、不進入河川」當然是最「理想」的狀態,但需依靠全民的自我約束與生活習慣的提升,而「源頭減塑」更涉及工廠製程的改善、原料的選擇等商業面及政策面的制定。因此當前先行瞭解究竟會有多少廢棄物是經由河川進入海洋,反而是該優先收集的數據,待清楚數據後將可再設法積極處置。 而擁有一套可進行河川「廢棄物」監測調查的機制,是必須具備的工具,將來公部門可依數據來調整預算與人力,提高河川廢棄物清除的效率、將經費有效花在刀口上。為此荒野保護協會將河川廢棄物快篩調查擴大至其他縣市,並且獲得富邦人壽支持將更完善這套調查方式,也期望未來由公部門能接手後續監測調查作業,如此【無塑海洋】才有可能實現的一天。 左起荒野保護協會秘書長劉建隆、荒野保護協會海洋專員徐筱珺、富邦人壽廣宣部陳姿瑛部長、荒野保護協會理事長劉月梅、海洋環境保育署海洋環境管理組陳鴻文科長、川廢快篩調查員廖建翊   相關報導: 【環境資訊中心】全台首份河川廢棄物快篩調查出爐 淡水河流域關渡、蘆洲、汐止最髒 【國語日報】淡水河累積18萬公升垃圾 恐流入海洋 【聯合新聞網】淡水河岸揪出18萬公升廢棄物 易遭大雨沖刷成海廢 【聯合新聞網】台灣首家!富邦壽全力響應偕荒野啟動三年川廢快篩 【P報呱】淡水河廢棄物調查公布 可裝滿上萬個垃圾袋 【大紀元】淡水河岸垃圾逾18万公升 关渡3地最严重、淡水河岸垃圾逾18萬公升 關渡3地最嚴重 【人間福報】易遭大雨沖刷成海廢 淡水河岸 揪出18萬公升廢棄物 【中天快點TV】淡水河岸累積18萬公升廢棄物 易遭沖刷成海廢 【TVBS NEWS】淡水河流域清出18萬公升垃圾 關渡蘆洲最嚴重 【中央通訊社】淡水河流域清出18萬公升垃圾 關渡蘆洲最嚴重 【中時新聞網】淡水河岸累積18萬公升廢棄物 易遭沖刷成海廢 【更生日報】淡水河流域清出18萬公升垃圾 關渡蘆洲最嚴重 【ETtoday新聞雲】淡水河岸快篩出18萬公升廢棄物!「關渡、蘆洲和汐止」最多垃圾 【好房網】淡水河岸揪出18萬公升廢棄物 易遭大雨沖刷成海廢 【工商時報】追本溯源重視川廢汙染 富邦人壽台灣首家企業全力響應   延伸閱讀 【倡議+】劉月梅從「河」說起-若淨海太遙遠,就從淨河開始

【新聞稿】國家級重要濕地無人管 違法開發擅闖營運

2020-08-17

【新聞稿】國家級重要濕地無人管 違法開發擅闖營運     宜蘭五十二甲濕地為國家級重要濕地,2018年起卻意外地發現業者在濕地中大興土木、設置遊憩設施,如停車場、滑水道、游泳池、大型溫室、花鐘等。除明顯違反農發條例、濕地保育法等法規外,任何未經過環境影響評估審查之行為,對土地環境確實不尊重。         日前經民眾舉發,縣府已函文要求限期改善,惟近日仍發現有持續趕工及預告休憩設施試營運日期之事實。法治社會,法律僅是道德的最低標準,公部門依法行政要求百姓遵守法令規定,應符合公平正義與社會期待,環團強烈要求宜蘭縣政府、營建署及環保署等主管機關,針對重要濕地中之違法行為進行適當處置,公權力更應介入要求立即停工並復原,以維護重要濕地功能及社會法令之基本規範。         五十二甲濕地是蘭陽平原非常重要的鳥類棲息地,地屬國際性遷移性鳥類重要的度冬區域,已經是國際級的濕地及賞鳥熱點,在地的天然濕地早已是過境鳥無可取代的中途站。目前已統計到高達228種鳥類在此,也曾記錄到為數不少的黑面琵鷺、水雉、魚鷹、彩鷸等20多種珍貴的保育鳥類,每年冬季也可記錄到超過2,000隻高蹺鴴。         營建署審議中的五十二甲重要濕地(國家級)保育利用計畫草案,未保留核心保育區及生態復育區,嚴重違背濕地保育法精神及內涵。除了未進行地主意願調查及不顧農民基本權益外,也未評估此計畫對區域滯洪功能的衝擊及對水鳥、水域生物棲地所造成的影響。五十二甲濕地的優質農田地景與珍貴的文化遺址,為蘭陽平原重要的文化資產,也是地方創生與產業發展的重要契機,一旦遭到開發破壞,將造成不可逆的環境劣勢。         針對五十二甲重要濕地(國家級)保育利用計畫草案,環團已共同發起連署,要求主管機關依濕地保育法,劃設核心保育區及生態復育區,藉以守護五十二甲濕地的生態熱區;同時也與在地社區、民間團體齊心合作經營五十二甲濕地,以顧全農民基本權益。截至目前已有10,261人連署,要求重新檢討保育利用計畫草案的內容,以落實濕地保育功能。 【搶救五十二甲濕地連署網站】 https://reurl.cc/VXa8m5 【連署名單】 https://reurl.cc/A81dbY 【聯合聲明】荒野保護協會、社區大學全國促進會、台灣河溪網、台灣千里步道協會、宜蘭惜溪聯盟、宜蘭野鳥學會、時代力量宜蘭黨部、蘇澳KPI、宜蘭縣公民監督聯盟、友善生活小舖、守護宜蘭好山好水行動聯盟 (2020/08/14) 【新聞連絡人】/荒野保護協會 棲地守護部專員陸淑琴0932-290130                                       業者違法於五十二甲濕地內大興土木,包含滑水道及游泳池、花鐘、大型溫室等建物。 宜蘭縣政府於109年7月13日現勘,已函文要求限期改善,確定違法業者仍持續施工。 空照圖: 資料來源Google Earth  

【新聞稿】盛夏黃昏的約定 預約一場五股濕地夏日賞燕

2020-07-07

       荒野保護協會將於2020年7月25日(六)起至8月9日(日)止,於新北市五股濕地籌辦6場「2020五股濕地夏日賞燕季」活動,邀請民眾於黃昏時分,一同欣賞燕群紛飛的壯麗景象,透過參與五股濕地生態解說導覽,認識濕地珍貴的生態,並了解濕地對生物、人類、環境的重要性。守護全台濕地是需要全民一起努力,呼籲民眾與政府共同重視棲地環境,將濕地保留下來,留給後代子孫永續的生存環境,邀請家長在暑期期間帶領孩子一同參與,歡迎至荒野保護協會官方網站報名。   五股濕地面積約175公頃,站在二重疏洪道出口堰堤防,可以遠眺基隆河與淡水河的交會,因位處淡鹹水交會處,蘊孕了多樣性的濕地生態,成為眾多物種的重要棲息地,包含珍稀物種如四斑細蟌、黑面琵鷺、黑鳶等。五股濕地因生長有廣大面積的蘆葦,是夏季燕群夜晚棲息的場所。此處常見的燕子有四種:家燕、洋燕、棕沙燕、赤腰燕,其中家燕的數量最多,每年7月至8月,燕群會於傍晚6點前逐漸從四處聚集到五股濕地準備夜棲。成千上萬的燕群在廣大的蘆葦叢上空急速盤旋、狂飆、升降、俯衝,滿天密密麻麻的小黑影構成五股濕地夏季最壯觀的景象。   濕地是魚類、鳥類、植物、水棲昆蟲與相關生物的重要棲息場所,在維護生物多樣性上具有相當重要功能,五股濕地位於人口密集的大台北地區內,除了蘊藏豐富生態,更為城市提供淨化水質、疏洪緩流、調節氣候及作為休閒與環境教育的場所等重要功能。荒野保護協會每年透過夏季賞燕季活動,帶領更多民眾認識並保護素有「地球之腎」之稱的濕地生態。   今年的五股濕地夏日賞燕季活動,7月25日起至8月9日間,共6場免費的生態導覽活動,每梯活動從晚間5時起至7時,歡迎教師與家長於暑假期間帶領孩子前往參加。此外,荒野保護協會於每月的最後一個周日下午亦在五股濕地辦理免費生態導覽,詳情請參閱荒野保護協會網站資訊,邀請全民一同到五股濕地生態園區,駐足欣賞大自然一齣齣精采的戲碼。 【賞燕活動場次】 7/25(六)、7/26(日)、8/1 (六)、8/2(日)、8/8(六)及8/9(日),共6場。 ※每場200位名額 【報名網址】https://reurl.cc/oLXGpD 【集合地點】新北市五股區成蘆橋下荒野保護協會五股濕地教育中心(貨櫃屋) 【活動流程】 時間 活動主題 內容  17:00~17:20  報到、分隊   約15~20人一隊。請勿遲到,逾時不候哦~  17:20~17:40  活動說明   說明活動流程、賞燕注意事項、燕群介紹。  17:40~18:10  步行至賞燕區     沿途介紹五股濕地與荒野保護協會,   出發/到達時間將視燕群出沒時刻微調。  18:10~19:00  夏日賞燕   近距離觀賞燕子群聚飛翔。         【攜帶物品】 必備:請著自然色系輕便衣物和運動鞋,並攜帶健保卡、飲水、雨具。 建議:止飢食品、遮陽帽、防蚊及防曬用品、放大鏡、望遠鏡、照相機、筆記本等物品。 【注意事項】 賞燕時,請儘量保持隱密與安靜,勿發出強光、巨大聲響驚嚇到鳥兒。 請勿在濕地追逐或丟擲物品驚擾任何鳥兒,讓牠們能自在地覓食與休息。 活動進行中如有身體不適請立即反應給帶隊解說員。 遇雨活動照常舉辦,請自備雨具、雨衣,敬請勿用一次性雨具。 若遇天災、豪大雨等狀況,將於官網公告活動是否取消。  

【新聞稿】「蟹天蟹地~護蟹有你!」淡水河陸蟹守護計畫開跑

2020-05-22

「蟹天蟹地~護蟹有你!」淡水河陸蟹守護計畫開跑 隨著夏天的腳步來到,陸蟹也漸漸地出沒。每年的5到8是陸蟹繁殖的高峰期,在這段期間牠們會辛苦地從山上長途跋涉到淡水河口釋放即將孵化的幼蟹。然而來來往往的車輛與行人,一不留意就會輾壓、踩踏到這些往返河口與山林間的陸蟹,造成大量路殺的悲劇。為了保護這些陸蟹,紅樹林生態教育館於今年六月份起推動「『蟹天蟹地~護蟹有你!』淡水河口陸蟹守護計畫」,邀請在地居民以及熱情的荒野志工們一起記錄淡水河口陸蟹的種類、數量以及遷徙路線,並且改善硬體設施,期盼能夠對陸蟹生態更加了解,有效地減少陸蟹的死亡率,讓牠們可以成功釋幼,平安地回家。 捷運紅樹林站緊鄰紅樹林自然保留區及住宅區,常見的陸蟹,例如紅螯螳臂蟹、隆脊張口蟹、字紋弓蟹、無齒螳臂蟹等,平常棲息於陸地上,抱卵的母蟹在繁殖期間會往河口或海邊移動,並且釋幼到水中。但在遷徙過程中容易受到道路切割、棲地破碎化而嚴重影響到繁殖行為及生命安全。 特生中心林德恩助理研究員表示陸蟹在夜間可能會被停車場或路燈的燈光吸引而靠近捷運站或住宅區等建築物,並透過管線或細縫爬進館內。建議可以放置帆布及擋板阻擋陸蟹行經自行車道及停車場內,引導至鄰近兩處涵洞或草澤邊。 漢林生態顧問公司蔡鵑如博士說清明節到中秋節之間是陸蟹繁殖的高峰期,且在大潮時的日落後的1小時至1.5小時內數量最多,是適合調查陸蟹的時間。可以採用目視遇測法調查陸蟹種類、隻數、性別和背甲寬,瞭解陸蟹的分布範圍及族群變化。 蔡博士也說:紅樹林生態教育館周圍的陸蟹容易觀察,且交通相當便利,捷運紅樹林站出口即可發現,適合執行陸蟹觀察與保育推動,也是非常難得的賞蟹地點,很期待後續的護蟹宣導與行動。 紅樹林生態教育館推動環境教育,培訓在地社區居民成為公民科學家,共同調查陸蟹生態以找出陸蟹出沒及路殺熱點,建立資料庫作為未來保育政策規劃的重要依據。未來可能也將製作通道將陸蟹導引到適當的行進路線,並且改善燈光、門板等設施,減少陸蟹誤闖建築物的機率,避免陸蟹路殺事件一再發生。更會持續向民眾宣導,讓全民了解淡水河口陸蟹的保育議題,期盼有意願的民眾一同參與,不僅能夠認識自然生態,也幫助陸蟹們平安地釋幼,給自己體驗一堂深具意義的生命教育課程。 「蟹天蟹地~護蟹有你!」報名連結如下,歡迎一同加入我們的行列。https://forms.gle/JVhSNpC974uvKjyZ9 陸蟹會穿過圍欄爬進紅樹林捷運站 紅樹林生態教育館駐館人員與陸蟹保育專家學者共同勘察可能發現陸蟹的地點 淡水河口常見的陸蟹:紅螯螳臂蟹 淡水河口常見的陸蟹:紅螯螳臂蟹 淡水河口常見的陸蟹:紅螯螳臂蟹 在捷運站停車場內發現已經死亡的陸蟹 陸蟹常棲息於自行車道旁的石頭縫間 紅螯螳臂蟹穿越自行車道 抱卵的無齒螳臂蟹-另一種淡水河口常見的陸蟹 捷運軌道的排水道也是陸蟹可能出沒的地點   紅樹林生態教育館 電話:02-28082995 傳真:02-26241753 信箱:mangrove20110301@gmail.com 臉書:https://www.facebook.com/mangroveecocenter/ 部落格:http://mangrove20110301.blogspot.com/ 地址:新北市淡水區中正東路二段68號2樓(捷運紅樹林站2號出口)  

【公告】荒野保護協會之防疫新生活

2020-05-21

  荒野保護協會之防疫新生活 發佈日期:109-05-21    

【新聞稿】台灣NGO共同連署聲明:反對福島核污水排入海(No Radioactive Water, Save Our Ocean)

2020-05-15

2011年3月11日發生的福島第一核電場事故至今已屆滿九年,核災發生當時造成的輻射外洩,引發鄰近多國對輻射危害的擔憂。 然而九年後的今日,日本政府卻因成本考量,計畫將輻射污水排入太平洋,此舉將導致東亞諸國再次面臨輻射威脅。 日本經濟產業省公告於5月15日之前開放各方提供意見,將於今年夏季做出決定。因此,台灣民間團體發起聯署提出共同聲明,於5月13日赴日本台灣交流協會正式遞交書面意見書,也將把意見寄至日本經產省,嚴正反對輻射污水以排放至海洋或以水蒸氣排放至大氣等形式,使輻射物質進入到生態圈,造成二次輻射污染。 1990年代為了防止輻射物質污染海洋,國際通過「倫敦公約」禁止核廢料傾倒至海中,20年後日本政府卻意圖走回頭路,將具有輻射物質的污水排放至海中。 然而日本是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締約國,依公約第194條,各國應採取一切必要措施,防止、減少和控制任何來源的海洋環境污染,以確保不致使他國及其環境遭受污染損害,日本政府有責避免再次造成核污染的跨境擴散。 目前福島約儲存了接近120萬公噸的輻射污水,這些污水含有氚(放射性氫),其輻射總劑量高達860兆貝克,難以透過緊急設置多核種除去設備(ALPS)將其去除。而目前儲存於水槽中的水有70%以上含有放射性物質,如鍶90、銫137和碘129,完全超過可排放的濃度標準,並無法透過二次處理將其完全去除。日本政府和東京電力公司曾表示核電廠區內仍有總量1200兆貝克的氚,這意味著將來可能會釋放出更多受污染的水。 根據X. San Liang 與 Yineng Rong在2018發表的福島核災海洋輻射污染報告[註1]指出,2011年隨著核污水被排入大海的銫137,會循海流在2012年至2013年之間內抵達台灣北方海域,並在2014至2019年達到高峰,雖台灣鄰近海域的輻射濃度較日本沿海低,但仍然高於背景值。即便東京電力表示會將排放水的輻射劑量降至符合排放標準範圍內,國際放射保護準則(International Radio Protection Principles)要求所有會增加自然輻射值的決策都必須要有正當理由,若有可行的替代方案時就不得進行。 目前福島漁民工會已強烈反對將輻射污水排放入海,此舉將對漁業造成嚴重威脅並影響其生計,但日本政府卻執意認為排放入海是唯一選項,並計畫在2020年夏季公告將輻射污水排放至自然環境中之規劃。然而綠色和平資深核能專家蕭恩.伯尼(Shaun Burnie)於2019年訪台時便指出「東電已經承認仍有可興建污水儲存槽的土地,卻為節省成本而要把核污水排入太平洋」。依據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第206條顯示,各國如有合理根據認為可能對海洋環境造成重大污染或有害變化,應對可能的影響作評估,並向主管國際組織提出報告,並將提供所有國家。若日本政府執意將核污水排放入海,將違反聯合國海洋法公約,並侵害包括台灣在內,鄰近國家之權益。 台灣參與連署的民間團體共同呼籲,日本政府應採取其他更安全的做法,例如由日本地球之友、日本非核亞洲論壇、原子力資料情報室等日本民間組織共同提出之替代方案,將污水儲存於更大型的儲存槽,並且採用將汙水固化成為砂漿再進行儲存,而不應因成本考量,以短視近利的粗暴手法擅自排放輻射廢水,將鄰近國家的環境生態、海洋漁業與人民健康置於輻射汙染的威脅之中。 註1:Nuclear Pollution in the East China Sea from the Fukushima Disaster, X. San Liang & Yineng Rong, 2018   ************************************************************************* 主辦:全國廢核行動平台 (此為一跨組織的聯盟) 台灣NGO提交書面意見書   致日本經產省 致日本經濟產業省: 依貴部門公告,我們得知日本擬將福島核電廠區廢水儲存槽的汙水,直接排放至海洋。此方案將導致海洋生態受到輻射污染,我們甚感驚訝並堅決反對。 福島第一核電廠發生事故至今已屆九年,身為東亞命運共同體的台灣,朝野對此事件同感遺憾並高度關注,我們除了協助支持受災的日本民眾恢復生活,也反省台灣的核電政策,希望極力避免同樣的災難發生。 核電廠過去提出的安全保證,顯然已經跳票。發生事故災難的後果是巨大、難以復原的,日本民眾正遭逢其害。 我們理解日本執政當局已經努力處理核災善後問題,但我們必須提醒,1990年代為了防止輻射物質污染海洋,國際通過「倫敦公約」禁止核廢料傾倒至海中,這已是國際共識。而今日本政府擬將119萬立方公尺具有輻射物質的污水排放至太平洋,不僅違背國際公約的理念,更將再次造成核污染的跨境擴散,不但傷害福島附近的漁業,也置鄰近國家的環境生態、海洋漁業與人民健康於輻射汙染的威脅之中,實非台灣人民所樂見。 我們在此重申,請日本政府聽取各方的反對意見,採取其他的處理方案,核污水排放入海絕對是最糟糕的選擇,這不僅於日本無益,更是與鄰為壑。值此貴部門聽取各界意見之際,我們在此以台灣民間組織的身份聯合提出聲明,希望日本政府能重視來自台灣的意見。 【台灣NGO連署】 台灣環境保護聯盟、綠色公民行動聯盟、媽媽監督核電廠聯盟、北海岸反核行動聯盟、地球公民基金會、綠色和平、環境法律人協會、彰化縣環境保護聯盟、台灣蠻野心足生態協會、宜蘭人文基金會、350台灣、台灣環境資訊協會、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荒野保護協會、看守台灣協會、台灣非核亞洲論壇、生態關懷者協會、台灣人權促進會、人本教育基金會、台灣永社   中央社:環團赴日台交流協會陳情 反對福島核污水入海 自由:福島核災120萬噸輻射污水傳將排入海 環團赴日台交流協會陳情 蘋果:120萬噸福島核災污水擬排入太平洋!環團籲日方懸崖勒馬 聯合:福島核汙水擬排海 環團連署反日「以鄰為壑 」

【新聞稿】各地淨灘避開繁殖季 讓水鳥媽媽也能安心育雛

2020-04-01

各地淨灘避開繁殖季 讓水鳥媽媽也能安心育雛     荒野保護協會與新北市政府再次共同呼籲,提醒民眾辦理淨灘活動應避開於水鳥繁殖季,並減少於各種沙灘上活動。如欲辦理淨灘活動,建議可將地點轉移至岩岸地區或調整為淨溪及淨山,藉以降低水鳥在繁殖期間的人為干擾,讓我們在付出行動保護環境的同時、也多留一點心思關心沙灘上的其他生物。 荒野自2005年開始宣導淨灘活動,並於隔年開始關注台北港北堤沙灘水鳥繁殖活動,這看似不相干的兩種活動,背後動機都是在替後代子孫留下美好環境與生態資源。為此荒野與新北市政府共同聯手宣導「淨灘活動應避開於水鳥繁殖季」,多年來成效良好,根據調查數據顯示2014年至2019年間,於北堤沙灘繁殖之東方環頸鴴巢位穩定於165巢之間,最多擁有280巢的年度紀錄。 今年仍要再度提醒民眾,在每年4月至6月(北部)期間(南部3月至5月)的水鳥繁殖季節,不要在沙灘地區辦理「淨灘活動」,如有提出淨灘申請之單位,新北市政府也將「不予准許」並說明原因,期望藉由這樣長期的教育宣導與行為的規範,讓更多民眾了解守護環境之餘也要體貼與關注其他在地生物的需求。  據學者研究每年3-7月沙灘海域環境會有東方環頸鴴、小環頸鴴、高翹鴴、小燕鷗(保育類)、燕鴴(保育類)等水鳥進行繁殖或過境停歇。以八里挖仔尾的東方環頸鴴為例,親鳥會在沙灘上找尋適合的位置進行築巢配對,由於沙灘提供了寛廣的視野避免遭受天敵的捕食,因此通常會直接在沙地上直接下蛋育雛,也因為夏日的沙灘沒有遮避物,親鳥為了確保蛋不被烈日烤熟,往往需要來回水邊用羽毛沾水幫蛋降溫,這時如有人類或流浪動物過於靠近時,親鳥會為了保護巢位或幼雛進行擬傷行為試圖引開入侵者,由此可見親鳥烈日下育雛期間的辛勞。 繁殖期間於沙灘地區進行活動十分容易干擾水鳥育雛,致使親鳥必須經常離巢,恐造成繁殖失敗,甚至由於巢位隱密度高、鳥蛋、幼雛亦具有良好的保護色,極可能在淨灘的同時直接慘遭人為無意的破壞(踏破)。本會東方環頸鴴調查志工已有多次目擊及紀錄顯示巢位慘遭任意奔馳的車輛壓毀、鳥蛋慘遭踐踏、甚至鳥蛋遺失短少的紀錄。 事實上只要有適合水鳥繁殖的環境,即使是狹小的沙灘都可能使用,本會呼籲並非禁止沙灘活動,僅是提醒民眾夏季親水活動儘量去熱門的遊憩景點,如於沙地上聽見水鳥警戒的叫聲時請留心腳步,更不要為了貪圖方便或刺激將車輛駛入沙灘上或甩尾取樂,留給這些水鳥們一個安心繁衍的空間與機會。 東海大學與調查志工進行東方環頸鴴調查多年,發現臺灣每年北部4至6月(南部3至5月)有多種水鳥(如東方環頸鴴、小環頸鴴、小燕鷗、燕鴴...)於沙灘育雛,在此荒野保護協會與新北市政府再次共同呼籲民眾,欲辦理淨灘活動時,請務必避開沙灘地形進行,避免造成干擾。 (圖一)東方環頸鴴於繁殖期間會於各地沙灘下蛋育雛,如有車輛任意奔馳極容易損毀鳥蛋,干擾育雛。 (圖二)雛鳥及鳥蛋的保護色極佳,如於繁殖期間辦理淨灘活動,十分容易發生民眾踐踏導致鳥蛋破裂或死亡的意外。 (圖三)基於護幼的習性,當危險來臨時親鳥會以「擬傷」行為來吸引敵人的注意藉以讓幼雛遠離危險。 (圖四)除了水鳥之外,車輛的任意奔馳也會干擾與傷害在沙灘地上活動的其他生物(圖為「沙蟹」)。 (圖五)水鳥的繁殖期間「夜鶯」也會於沙灘地形休息與育雛。 (圖六)除了東方環頸鴴之外,其他水鳥也會來停棲與使用(小環頸鴴),甚至其他保育類的鳥種。 (圖七)繁殖期間因人為干擾而致使破裂的鳥蛋(圖為「東方環頸鴴鳥蛋」) (圖八)僥倖存活於輪下的巢位,但是明天又是如何。 (圖九) 如不加以宣導禁止車輛於繁殖季進入沙灘地區,會有多少駕駛於獲得奔馳快感的同時,也無心的傷害了許多小生命。 (圖十)水鳥繁殖期間也會來造訪沙地的紅胸濱鷸。 【新網新聞網】各地淨灘避開繁殖季 讓水鳥媽媽能安心育雛 【報呱】荒野保護協會:淨灘避開繁殖季讓水鳥媽媽安心育雛 【ETTODAY新聞雲】「淨灘」應避繁殖季!水鳥但遭人為無意破壞...向海致敬不忘愛惜生命

【新聞稿】知本濕地環頸雉調查數量逐年攀升 光電開發危及生存

2020-03-28

知本濕地環頸雉調查數量逐年攀升 光電開發危及生存 3月28日,春雷乍響後的清晨,近60位民眾齊聚台東知本濕地,在祖靈碑前敬告卡大地布部落祖先後,六小隊展開環頸雉繁殖季的分組調查。這是荒野保護協會發起知本濕地環頸雉調查的第三年,今年共調查到共163隻。 這163隻當中聽到鳥鳴有129隻,目擊34隻。環頸雉在繁殖季時,只有公鳥會叫,且牠們的習性是一夫多妻,以此推算在知本濕地的灌叢棲地賴以為生的環頸雉約有數百隻。對比過去調查結果:2018年84隻,2019年128隻,比前一年多44隻;2020年163隻,比前一年多35隻,顯見環頸雉族群數量,在知本濕地穩定成長中。因光電廠將設置於此,今年可能是光電廠施工前最後一個繁殖季調查,關心知本濕地的民眾也因此對於調查行動反應特別踴躍,許多參與調查的民眾在今天第一次目擊環頸雉。 荒野保護協會呼籲預定開發面積達161公頃的知本光電廠,應迴避生態熱區,保留給台灣特有種環頸雉最後的生存空間,並迴避國際鳥盟認定的重要野鳥棲地範圍(IBA),不要趕盡殺絕。今天的調查中發現的驚喜還有,部落小米田旁的黃鸝、黑翅鳶成對飛舞,松雀鷹也展現英姿。更少不了寶島歌王台灣畫眉、番鵑、褐頭鷦鶯、大捲尾和沙地裡驚飛的夜鷹;白冠雞、紅冠雞、花嘴鴨和紅面鴨,也在濕地水面悠遊滑行。這些都是知本濕地春天輕易可見的鳥況,豐富多元;但知本濕地未來的春天在哪兒呢? 這片洋溢著生命力,由濕地、沙灘、海岸林、灌叢和樹叢鑲嵌的地景,共構台東特有的生物多樣性,何忍讓光電廠佔滿整個沖積扇!? 讓一讓,不行嗎?    發稿:荒野保護協會台東分會  新聞聯絡人: 蘇雅婷 0928-540840 林義隆 0916-146102 【LINE TODAY】知本光電區預定地 環頸雉數量攀升 【自由時報】知本光電廠獲籌設許可 環頸雉調查數量比前2年增加 【聯合新聞網】台東知本光電開發場域 發現163隻環頸雉 【芋傳媒】台東知本光電園區動工前調查 環頸雉數量再攀高 【中央通訊社】台東知本光電園區動工前調查 環頸雉數量再攀高 【YAHOO新聞】台東知本光電園區動工前調查 環頸雉數量再攀高  

【新聞稿】居家關燈 防疫也能挺環保

2020-03-28

居家關燈 防疫也能挺環保         國際環保盛事「地球一小時(Earth Hour)」在每年三月的最後一個週六舉辦。今年(2020)活動期間受到武漢肺炎疫情的影響,國際主辦單位WWF(世界自然基金會)建議全球關燈方式轉由網路社群的方式響應,荒野保護協會同步邀請所有響應的夥伴進行「居家關燈」,藉由積沙成塔的力量,發揮自身隨手的力量,就算無法走出戶外,還是可以為自然盡一份心力。         荒野保護協會多年來響應「地球一小時」,每年舉辦系列倡議活動「關燈一條街」、「打開你的夜視鏡」、「啥!氣候變遷係金A講座」、「城市自然大挑戰」等…,提供民眾在響應關燈節能減碳的同時,還能選擇不同的方式親近及了解自然。今年這段期間因為肺炎疫情的爆發,大家活動的空間受到限制侷限,就讓我們更想念戶外的美好,「地球一小時#connect2earth」在無法實際接近自然的時候,我們對自然的嚮往卻更強烈。         荒野保護協會理事長劉月梅表示:2019年亞馬遜雨林大火、2020年澳洲森林野火,這國際間兩起異常猛烈的野火災情,在在顯示人類長期過度使用地球資源,導致環境自我調節的功能異常,生態失去原有的運轉機制,接二連三的反撲令人怵目驚心。如果我們在使用資源的同時,能先想到生態永續與生命的連結,就有機會避免掉這樣的災害。         為了不斷提醒節能減碳的重要,荒野保護協會持續三年進行「關燈一條街」活動,今年雖然減少了現場遊說的過程,全台多處店家仍自發性的參與線上響應並留下關燈的承諾,荒野保護協會亦邀請多家大型連鎖企業參與,較前兩年得到更多的迴響,近兩千個單位於今(3/28)晚關燈,顯示台灣除了在防疫的觀念超越國際,在對環保的關心及意識也快速地升高中。         根據臺電提供數據顯示,在關燈的一小時中,全臺用電減少約12萬度,相當於6.396萬公斤碳排放量,從節電數據年年創新高看來,顯示已經有越來越多人重視起環境的問題。從數據看來臺灣碳排放量全球排名第21位;每人平均排放量約為11.3公噸,全球排名第19位,超過全球平均的兩倍,這也代表除了對環保議題的關心之外,台灣在實際行動上還有許多進步的空間。    

【新聞稿】高灘地工程管理處與荒野共同守護棲地多樣性

2020-02-20

荒野保護協會與新北市高灘地工程管理處合作,於2004年認養「五股濕地生態園區」,共同維護五股濕地的生態環境,園區內保留多樣的棲地環境,孕育著不同的動物在其中棲息,2019年透過設置紅外線自動照相機進行調查,拍攝到黃鼠狼在五股濕地活動的身影,同時也拍攝到其他不易目擊到的動物,見證了五股濕地保留下的草地與樹林,守護住生態環境,讓平地已罕見的黃鼠狼得以現身,荒野呼籲應當重視台灣的生態環境,將荒地保留下來,除了保留生物生存空間之外,也留給後代子孫永續的生存環境。 「二重疏洪道」為大台北地區防洪的重要設施,曾經因疏於管理,遭到偷排廢水、亂倒垃圾及廢土,甚至還有非法工廠設立,造成生態環境惡化,幸好後來環境獲得了改善並成立「五股濕地生態園區」,2004年起由荒野保護協會認養,與高管處一起共同守護五股濕地,進行分區管理,除了腳踏車道及停車場等公共休閒遊憩空間外,部份區域營造成濕地環境,其餘大部份區域則讓其自然形成高草叢的環境,讓園區內保有棲地多樣性,供不同的生物使用,偶有志工目擊到黃鼠狼活動的身影,但因為黃鼠狼生性隱匿,不容易被觀察到,要拍攝到照片更是困難,因此對於五股濕地是否有黃鼠狼,一直不敢抱持著肯定的答案;直到2010年,二重疏洪道內發生黃鼠狼遭到路殺,才第一次拍攝到黃鼠狼的照片,但之後鮮少再有目擊到黃鼠狼的紀錄,對於五股濕地是否還有黃鼠狼棲息,仍是大家心中想解開的疑問,2019年,為了針對不容易直接觀察到的物種進行調查,挑選在曾經目擊過黃鼠狼身影的區域,選擇適合的位置設置紅外線自動照相機,經過一段時間的調查,果然拍攝到黃鼠狼的身影,而且不只拍到一次,黃鼠狼偶爾就會在鏡頭前現身,證實五股濕地確實有黃鼠狼棲息。 發現黃鼠狼的消息公佈後,除了許多人讚嘆黃鼠狼好可愛之外,也驚訝的表示原來如此高度開發的平地區域竟然仍有黃鼠狼,對於從被開發破壞後看似沒有生機的荒地,變成充滿驚奇的荒地感到不可思議。黃鼠狼又被稱為華南鼬鼠,是台灣特有亞種,目前在台灣主要棲息在海拔1,000公尺以上,平地已相當罕見;黃鼠狼以鼠類、鳥類、鳥蛋、蛇類、蜥蜴類及大型昆蟲為主食;在陸域生態系中,鼠類常扮演重要的角色,鼠類雖然體型小,但通常繁殖的速度相當快,如果數量過多,生態系就會產生很多問題,而黃鼠狼就是負責控制鼠類的掠食者之一,因此設置自動相機初期觀察到小黃腹鼠在夜間頻繁的活動,看來有充足的食物可以供給黃鼠狼,要拍攝到黃鼠狼應該不是問題,果然在設置2週後就在3個不同的地點拍攝到黃鼠狼現身,除了黃鼠狼之外還拍攝到其他平時不易見到的動物的身影,如保育類的黑眉錦蛇、臭鼩(錢鼠)、鼩鼱等,為五股濕地增添了多筆物種的紀錄,顯示五股濕地具有相當高的生物多樣性,之前的資料都低估了五股濕地的重要性,應該要更加重視五股濕地的生態環境。    五股濕地生態園區除了有讓水鳥可以前來棲息度冬的濕地生態系外,也保有能夠讓黃鼠狼居住在大台北地區的陸域生態系,守護全臺生態環境需要全民一起努力,荒野呼籲國人應當共同重視生活環境品質,將更多天然荒地保留下來,除了留給生物生存空間之外,也留給後代子孫永續的生存環境。 黃鼠狼小檔案 黃鼠狼又被稱為華南鼬鼠,為台灣特有亞種,在台灣主要出現在海拔1,000公尺以上,2006年時在關渡自然保留區中有捕獲的紀錄;黃鼠狼以鼠類、鳥類、鳥蛋、蛇類、蜥蜴類及大型昆蟲為主食;在陸域生態系中,體型小但是數量多的鼠類,常在生態系中扮演重要的角色,是控制鼠類族群的重要掠食者之一, 工商服務時間 荒野長期關注五股濕地生態園區,於每月的第四周星期日下午辦理免費生態導覽活動(下午3時起至5時止),邀請您一同造訪五股濕地生態園區,駐足欣賞大自然一齣齣精采的戲碼,詳情請參閱荒野保護協會官網資訊。 五股濕地保有大片的草地混雜著小片樹林 自動相機夜間拍攝到小黃腹鼠 自動相機夜間錄到臭鼩(錢鼠)活動的身影 自動相機夜間錄到黃鼠狼活動的身影 自動相機夜間錄到保育類-黑眉錦蛇出現 黃鼠狼在二重疏洪道遭路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