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快遞

【公告】防疫提醒及自主檢查聲明

2020-02-19

荒野保護協會防疫提醒及自主檢查聲明 親愛的夥伴, 新型冠狀病毒疫情,提供我們檢視自身飲食、衛生等生活習慣的大好機會。每一個人都有義務【做好健康自主管理】,對防疫工作而言是非常重要的環節。 面對疫情,協會更謹慎地開辦各項環境教育課程或活動。除配合政府防疫措施外,須請每一位參加活動或課程的夥伴,檢視自己的情況後,配合填具以下之防疫聲明表,以讓所有參與者仍能安心地投入。   活動/課程名稱:                               分會:                                 自己 活動前14天內是否自國外返回台灣? □否 □是>>>這次活動請先暫停參加 家人 是否有同住的家人於活動前14天內回台灣? □否 □是>>>請於活動期間全程戴口罩,且不共餐,不同宿。 親友 是否於活動前14天內,有和外國回台的親友共同聚餐/聚會? □否 □是>>>請於活動期間全程戴口罩 再次提醒: 1、協會場館入口備有酒精、可供使用。 2、進入場館,建議戴上口罩並勤洗手。 3、如出現發燒、咳嗽、呼吸急促等症狀,請盡速就醫或返家休息。 4、減少在公共空間不必要之暴露。 ※ 新冠肺炎疫情已全球大流行,非必要請避免出國 ※ ※ 自國外返台,務必切實依據政府規定進行居家檢疫或自主健康管理 ※ 填表人:                                     連絡電話:                             日期:                     ※※填妥後請交與                            (請填寫各活動收表人姓名)  

【我的公園、你的家】青年公園守護志工募集中

2020-02-19

       臺北市政府工務局公園路燈管理處(以下簡稱公園處)與社團法人荒野保護協會(以下簡稱荒野)攜手合作,預計將「青年公園」漸進式的打造成一座生活與生態共存的都會公園,並邀請民眾參加志工培訓課程,一起來營造與守護住家附近的青年公園(報名至3/2截止)。         青年公園位於台北市萬華區西側,南臨淡水河流域,為台北市面積第二大的公園,具廣大林蔭及綠地。而公園的前身在日治時期是練兵場及航空機場(與松山機場對稱而成為「南機場」),因擁有眾多公共活動空間,時今日已成為兼具自然與人文特色的都會公園。         為加強公園鄰近社區的環境守護意識,讓里民深入了解自我生活周遭的人文與自然環境,本會(荒野)與北市公園處攜手合作並簽訂為期三年的合作備忘錄,逐步推動公部門、社區與保育團體之間良性的互動模式,並於民國107年完成『第一期青年公園社區走讀志工隊培訓』。結訓後志工定期於青年公園巡守及向民眾提供正確的守護觀念,並辦理「工作假期」進行園區的棲地維護工作,期間除了能實踐課程所學的內容之外,活動也吸引了許多民眾與同好的關注與參與。           今年(民國109)年雙方將秉持初衷與共識,將持續籌辦『第二期青年公園守護志工隊培訓』課程,期望藉由為期約一個半月、十三堂室內外的課程培訓,包括青年公園大變身、生態工程浮島營造、小水草大世界、棲地維護操作、環境教育解說及解說實務與演練實習等主題式的課程,讓里民們更懂得、更有能力珍愛守護自己的家園,誠摯邀請您來一同參與青年公園生態化,使這塊極富生態價值,充滿人文歷史氣息的美麗家園變得更美好,讓在乎環境的心,轉化成實際行動的力量。 課程資訊如下: 培訓時間:民國109年3月3日至4月28日 培訓地點(室內):中華民國荒野保護協會(台北市中正區詔安街204號B1荒野廳) 培訓地點(戶外):青年公園、萬里自然教育中心 報名連結(截至民國109年3月2日):https://reurl.cc/24R8W9 主辦單位:臺北市政府工務局公園路燈工程管理處青年公園管理所 協辦單位:中華民國社團法人荒野保護協會 培訓歷程─期初開訓 培訓歷程─期中培訓 培訓歷程─手作浮島 培訓歷程─結訓典禮 工作假期─訴求宣傳 工作假期─棲地維護  

【新聞稿】關燈 點亮萬物生態 節能 儲存地球生命力

2019-04-02

       在全球行之有年的「地球一小時(Earth Hour)」今年(2019)在3月30日展開,荒野保護協會在臺北青年公園、新竹新瓦屋、臺南正興街、宜蘭羅東倉前街等四個地區辦理相關活動邀請民眾現場參與,估計到場參與民眾達1,000人次。晚間八點半的關燈重頭戲,全臺有七個縣市個街區響應「關燈一條街」以及線上承諾響應單位,共計約1,800個單位於當晚關燈,其中不乏大型連鎖企業,顯示全民對環保議題的重視及用心。根據臺電提供數據顯示,在關燈的一小時中,全臺用電減少約11萬度,相當於6.094萬公斤碳排放量,大約7,618棵20年大樹一年的固碳量,創歷年來新高,顯示已經有越來越多人重視環境的問題。         根據統計,臺灣人口僅是全球0.34%,但每年碳排放量卻占全世界0.77%,全球排名第21位;每人平均排放量約為10公噸,全球排名第19位,超過全球平均的兩倍。雖然近年來政府大力提倡「節能減碳」,但實際上真正落實的人仍極其有限。荒野保護協會每年透過地球倡議的系列活動,希望喚起大家對環境生態的關心及重視,提供具體參與及改善的方法,從改變觀念及習慣做起,而關燈正好是一個簡單且有效的動作。         臺北市政府副市長彭振聲表示,根據統計,臺灣人口僅占全球0.34%,但每年碳排放量卻占全球0.77%,全球排名第21位;每人平均排放量約為10公噸,全球排名第19位,超過全球平均的兩倍,顯見我們還有很大的努力空間。臺北市政府希望藉由推動節能與生態友善城市政策,鼓勵全民動員落實節能減碳行動及維護生物棲地多樣性,提高對抗極端氣候的韌性及氣候災變的復原能力。藉由與荒野保護協會共同舉辦這次「地球一小時(Earth Hour)」活動,一起呼籲全體市民培養「世界公民使命感」,打造臺北市成為低碳永續、萬物共存的生態都市,利用公眾與媒體的力量喚起民眾的意識和行動,讓更多人關注因為氣候變遷、全球暖化所造成生物多樣性減少等生態環境議題。         荒野保護協會理事長劉月梅說:全世界產電方式有很多,但產岀的過程總連帶影響環境的改變,不論是空氣汙染、土地使用、經濟效益及生態環保等…,因此我們所需的用電量愈高,則需產電愈多,PM2.5、酸雨、綠地減少、生物棲地受到干擾或破壞的問題就層出不窮,當環境問題愈多,則對自然生態永續之可能性就愈低。面對這樣的現狀,或許我們應該開始反思,如何防止能源的過度使用及降低生產的需求。而地球一小時活動,就是從關上不必要的燈做起,這個隨手的小動作若能擴及到全臺灣、全世界的每個人身上,便能創造岀及大的節能效益,進而希望大家跟我們一起思考在關燈之外,還為地球做些什麼?         因此荒野保護協會除了鼓勵民眾在地球一小時關燈外,另外提供一系列守護環境活動,包含18場的「打開你的夜視鏡」夜間觀察活動及22場「集眾力守棲地」認識氣候變遷系列講座,估計影響民眾達上千人次。愛地球雖然是一個口號,但只要我們開始對共生共存的棲地有所熟悉,了解環境面臨的問題,就能從自身習慣改變起,藉由與自然的連結讓環境永續,重新點然萬物生態。

【新聞稿】關燈做什麼? 全身五感超展開

2019-03-25

3月30日地球一小時 全球一起潮關燈 關燈做什麼? 全身五感超展開         荒野保護協會連續9年響應國際環保盛事「地球一小時」,今年加入了長期投入社會企業責任的玉山金控成為主力協辦單位,成功推動全台一系列活動,包含18場「打開你的夜視鏡」夜間觀察活動及「關燈一條街」的公民響應活動,讓民眾在地球一小時的活動期間,關上家中不必要的燈後,能走出室外認識、感受身邊共同生活的自然萬物。         今(108)年地球一小時(Earth Hour)將在3月30日(星期六)展開,有別於國際呼籲全世界著名建築物關燈,荒野保護協會延續去年「關燈一條街」響應活動,持續於台北青年路、新竹新瓦屋客家文化保存區周邊、嘉義中山路、台南正興街、高雄明誠二路、宜蘭倉前路、花蓮節約街進行「關燈一條街」活動,邀請該街區店家共同於活動當日關上招牌燈、櫥窗燈、裝飾燈等不影響營業用的燈,以群聚的力量喚起眾人的關注,目標突破去年全台五公里街區,近250店家響應關燈的記錄。         「打開你的夜視鏡」夜間觀察活動,藉由荒野保護協會專業的生態解說員引導,帶領民眾走出戶外,運用自然中的光及五官感受夜間蘊藏的豐富生態,發現生命在夜間的獨特與美麗;另外倡議期間也辦理22場「集眾力守棲地」認識氣候變遷系列講座,內容包含節約能源、友善餐桌飲食、樹木與氣候變遷與能源議題,讓民眾認識更多綠色生活方式。         除了柔性呼籲,荒野保護協會在臺北、新竹、臺南、宜蘭等四個縣市也辦理相關活動讓民眾可以現場參與。臺北青年公園舉辦系列免費生態導覽、棲地工作體驗及友善市集,晚間由第23屆金曲獎最佳客語歌手羅思容接力,在關燈的一小時中陪您用心聆聽地球的聲音;新竹新瓦屋除了下午的市集,也與六家國小合作呈現悅耳動聽的音樂表演;臺南地區活動則在全臺灣最有生命力的城市街區正興街揭開序幕,歡迎到現場許下您對地球友好的承諾,並打卡分享您的行動力;宜蘭羅東最熱鬧的倉前街則有游阿嬤樂團、三星安農溪石乃丰老師、Orfeus (奧菲斯)合唱團、雙連埤大樂團的現場表演。各地現場活動邀請民眾在關燈時刻走出戶外共同參與,感受關燈時刻的感動。         「地球一小時」活動在2018年全球已達188個國家及地區、17,900個著名地標、上億民眾的響應。荒野保護協會今年期望除了關燈之外,還能提供更多友善環境的選擇,藉由各種型態的響應,讓民眾從生活的行為落實對地球的友好。系列活動精彩可期,名額有限,歡迎有興趣的民眾事先至活動網頁報名:https://pse.is/EL98V。  

【新聞稿】高管處與荒野保護協會合作成就新北市第一座鷸鴴科水鳥灘地

2018-12-28

五股越來越自然、還給候鳥一片應許之地 高管處與荒野保護協會合作成就新北市第一座鷸鴴科水鳥灘地 新北越來越生態了         荒野保護協會與新北市高灘地工程管理處(以下簡稱:高管處)於今(2018)年攜手,於五股溼地營造出淡水河流域第一個以鷸鴴科為對象的水鳥灘地,除了讓前來臺灣度冬的鷸鴴科水鳥多了一處安心度冬的地方之外,也更方便民眾就近觀察溼地生態。 藉由生態營造舒緩候鳥生存空間     五股溼地位於二重疏洪道北端、相鄰基隆河匯入淡水河之處,因受潮汐影響為淡水與鹹水交會的狀態,眾多生物棲息於此孕育出豐富的溼地生態,退潮時出口端會露出大面積的灘地,因而吸引許多水鳥來此度冬,學者監測發現臺灣多數河川灘地的高度利用,致使原本可供鷸鴴科水鳥休息、覓食的天然棲地變少,逐漸讓水鳥面臨生存的困境。     為了要增加水鳥能覓食的灘地,荒野保護協會與高管處從2017年開始在五股溼地,先就鷸鴴科水鳥為對象,進行灘地的營造,使用機具搭配志工人力進行,經過約一年多的施作與調整,吸引到小環頸鴴、東方環頸鴴、磯鷸甚至高蹺鴴等鷸鴴科水鳥前來使用。       荒野保護協會專員許元俊表示:營造期間雖然不是冬候鳥在臺灣度冬的季節,但是仍有一些鷸鴴科水鳥還留在臺灣,也因此吸引到一群小環頸鴴常駐於此,因此營造期間還是可以藉由觀察小環頸鴴使用灘地的情形來進行施做的調整。目前灘地已完成初步的施作,但仍有很大的空間需要營造調整,期望未來有更多鷸鴴科水鳥來使用。   本灘地施作期間也發現招潮蟹、彈塗魚等動物陸續進駐於此,物種越來越豐富,也成為吸引多種鷸鴴科水鳥前來覓食的誘因,目前記錄到有小環頸鴴、東方環頸鴴、磯鷸、鷹斑鷸、青足鷸、金斑鴴、高蹺鴴,甚至還有小水鴨來到灘地上覓食,讓民眾有機會可以近距離觀察原本遠在河灘地的鷸鴴科水鳥,達到人類與水鳥在五股溼地共存、共榮的狀態。 守護溼地生態從溼地園區做起     守護全臺溼地環境需要全民一起努力,荒野保護協會呼籲國人應當共同重視生活環境品質,保留住更多天然溼地,除了留給生物生存空間之外,也留給後代子孫永續的生存環境。隨著冬候鳥來臺度冬,相信灘地也將有更多的水鳥前來使用,若後續成效顯著,不排除未來將進行更多空間的生態改善,除了善待遠道而來的水鳥之外,也期待能提供給民眾公園的另一種風情,更容易體驗與親近自然,讓我們一起拭目以待。     荒野保護協會長期關注五股溼地生態園區,並於每月的最後一週週日下午辦理免費生態導覽活動(15時至17時),邀請有興趣的民眾前來探訪,駐足欣賞大自然一齣齣精采的戲碼,詳情請參閱荒野保護協會官網資訊。  

【新聞稿】2018荒野保護協會淨灘數據發表記者會

2018-12-19

萬支海廢吸管 環團打造無塑聖誕節 塑膠袋限用 大海真的變乾淨?

【新聞稿】「健康永續 藻礁永存」反空污大遊行

2018-11-02

文/台灣健康空氣行動聯盟等團體      2018反空污遊行第一彈-1103重返凱道!近二十個環保團體上午齊聚行政院門口,宣布1103反空污遊行台北場主題為「健康永續.藻礁永存」,號召全國人民11月3日一起上凱道,「反空污.要減煤」、「反黑手.護藻礁」、「反獨裁.救民主」。並號召200位志工當天穿紅衣帶紅傘,協助排出選票章圖案,呈現「選票救藻礁」、「選票反黑手」的行動意象。主辦單位表示,11月3日(週六)下午一點在凱達格蘭大道上集結,現場有珍愛藻礁的學習廊道和健康永續主題攤位,遊行路線預定行經行政院和民進黨部,綁白布條和貼「藻礁永存」,號召人民群起向擁有權力的政黨嚴正抗議,並將在凱道上排出「選票救藻礁、選票反黑手」圖案,強調人民將在11月24日用選票制裁執迷不悟的政黨。 是賴清德召喚大家出來遊行的!      台灣健康空氣行動聯盟理事長葉光芃醫師表示,1103遊行是賴清德要大家上街的。改善空污最有效的方式就是『減少燃煤』,過去多年不斷強調燃煤空污對健康的危害高於其他空污來源,呼籲政府重視燃煤污染對環境及人體的影響。然而政府始終不聽勸,賴內閣以粗暴手法讓觀塘案通過。所以1103是閣揆賴清德要台健空盟辦的遊行,請大家11/3一起上凱道,反空污、反黑手、反獨裁!      葉光芃強調,觀塘藻礁案曝露出空污治理關鍵-能源政策的失序,執政黨亂抓藥方,缺乏核心價值。目前能源轉型「以氣養綠」仍倚賴化石燃料,且減煤太慢,化石燃料合計80%,從全球趨勢來看是大大落伍與傳統。未來幾年內,核和氣都將被市場淘汰,反空污,要無煤,救藻礁,必須用「能效+節能+綠電+儲能」才是進步未來。      另葉光芃還轉述台健空盟理事錢建文醫師意見:三接站不是深澳的替代品,而是另一個必定失敗的深澳。為了避免民進黨繼續自我凌遲,呼籲選民讓民進黨的期中考失敗,失敗後才會真正懂得謙卑,以免繼續累積負能量,到了期末考恐會不可避免地一敗塗地。 7600年的藻礁亟需國人共同守護!      搶救大潭藻礁行動聯盟召集人潘忠政表示,有7600年歷史的桃園藻礁,是全球最獨特而完整的藻礁生態系,具有世界自然遺產價值;其中「大潭藻礁」更是精華中的精華。繼2017年發現一級保育類的柴山多杯孔珊瑚後,今年更確認這裡是IUCN登錄國際瀕危物種紅肉ㄚ髻鮫的育幼場。這是有著珍貴地質科學多樣性和豐富的生物多樣性之地景及其生態系,更是重要的海洋資源。2017年有超過250位生命科學系學者連署呼籲要完整保留藻礁生態,包括前中研院院長李遠哲在內。      號稱「綠色執政,品質保證」曾許諾要打造「東方瑞士」之國的民進黨,竟動用官派表決部隊強勢通過「第三天然氣接收站」開發案,將破壞珍貴藻礁,令人深感憤怒。此案有超大工業港區,除要挖除大潭海域的藻礁及填海造陸活埋數百公頃藻礁外,未來其超過4000公尺的海堤將導致已劃為野生動物保護區的觀新藻礁和其北邊的白玉藻礁生態系全面崩解。值此藻礁生死存亡關頭,呼籲全國人民齊上街頭為藻礁請命! 政治黑手介入環評 凌駕專業 且有重大程序瑕疵      觀塘案義務律師團陳憲政從「賴揆強下指導 戕害環評專業」、「環保署違反常規 連續密集開會」、「中油最新替代方案 拒絕民眾參與」和「機關代表參與迴避審查 未依法停止行政程序」四點闡述觀塘三接案的程序正義問題。陳憲政批判,閣揆賴清德以政治黑手介入專業環評審查程序,之後讓經濟部評估深澳電廠停止興建,更坐實了政治選舉凌駕專業審查的事實。而觀塘案三次會議罕見由李應元署長親自全程主持,多數民間委員不滿選擇缺席抗議,不願踐踏專業為政府背書,由官派委員挾人數優勢執意闖關,環評制度公信力盡失。此外,李應元並未迴避處理與自己有關之迴避申請,也未依法停止行政程序,仍繼續審議並做成審查結論,程序顯有重大瑕疵;訴訟已經展開,也同時勸中油回頭是岸,不要一意孤行。 觀塘三接站場址不佳 引發爭訟及影響能源轉型 多輸!      台灣蠻野心足生態協會專職律師蔡雅瀅表示:觀塘接收站不僅破壞藻礁生態系,且場址條件不佳,不利天然氣穩定供應,間接影響「燃煤轉燃氣」減污政策的成功率,損害國民健康。而環評過程中,曾有林口港、核四廠、台北港等諸多替代方案被提出討論。林口港目前已有運煤碼頭,遷址林口,只需調整既有設施且有助日後林口電廠燃煤轉燃氣;遷址核四,讓核四死透落實非核;遷址台北港,有三處地點,腹地較大。繼續留在觀塘,不僅將引發大量爭訟且生態、健康與能源轉型多輸。 非核減煤救藻礁 能源轉型邁步走      綠色公民行動聯盟副祕書長洪申翰強調,要真正解決台灣的空污問題,必然得面對台灣能源政策過去累積的不正義,推動全力能源轉型,在非核減煤甚至是無煤的願景下,儘速發展再生能源與節能。過去台灣的能源選擇一味追求低價,信奉傳統核煤基載為優先的調度模式,但卻造成了空污與各種災難風險的外部成本,讓一般人來承擔這些代價。      民進黨政府雖已提出提高再生能源占比的目標,但我們認為,目前僅多限於大規模地面型的開發,但對鼓勵一般市民利用所擁有的建物空間參與綠能,在機制設計與障礙排除的工作上,仍遠遠不足。節能方面,若仔細檢視這兩年的電力需求成長率,更可發現政府節能政策的顢頇與失能,在不影響生活合理需求的前提下,台灣明明還有許多提高能源效率的空間,但卻一直沒能把這麼大的潛力化為抑制電力需求成長的成果。      因此,要求政府在非核減煤能源轉型的步伐下,應要拿出更積極的政策,促使更多市民大眾、企業參與與投入再生能源與各類型儲能,更進一步提高佔比,及透過法規與產業結構面向的調整,讓電力需求的抑制最大化,才能符合社會的期待。 2050世界燃煤發電應趨近0      綠色和平能源專案主任張凱婷表示,政府雖宣布深澳停建,也將廢止深澳電廠原環評及環差審查結論,但卻把觀塘三接站作為交換條件,令人痛心,這是另一在環境衝擊評估未竟完善前,就強行通過環評、未見政府更積極地尋求替代方案的案子。      「聯合國跨政府氣候變遷專門委員會」(IPCC) 的第六份特別報告中指出,為將暖化升溫控制在1.5°C內,2050年燃煤發電的比例需趨近於零;隨著風光發電與電力儲存技術的進步,從燃煤發電轉向再生能源的成本將大幅降低,朝向再生能源作為發電主力的趨勢已開始,對石油及天然氣的依賴也將大幅降低。政府不但沒有正面回應大眾對於深澳電廠健康風險的疑慮,更沒提出跟再生能源有關的回應,卻以「一案換一案」的誤導說法,忽略更積極的多贏解決方案,也忽視各國全力從燃煤發電轉向再生能源的趨勢,此心態無助於能源轉型。面對燃煤電廠的重大爭議和國際能源轉型趨勢,臺灣現在最重要的工作在於提高再生能源的占比、提高能源效率和電力系統彈性,積極與人民溝通政策,擴大民眾參與能源轉型的空間。      主辦單位強調,在選舉年上凱道遊行,就是知道政治是台灣走向能源轉型道路的重要關鍵。這一個月來,政府在深澳、藻礁等案件中的反覆、踰越制度,都再再顯示了治理的脫軌。好的政策如放棄深澳電廠,是正確的方向,民間會給予肯定;但錯誤的交換說,我們絕對予以譴責,並且要求政府改過。非核減煤的能源轉型路徑不需要犧牲藻礁,我們將邀請民眾堅定地站出來,在11/03向政府表達我們的不滿。 1103遊行發起及協辦團體: 台灣健康空氣行動聯盟、搶救大潭藻礁行動聯盟、綠色消費者基金會、台灣蠻野心足生態協會、地球公民基金會、綠色公民行動聯盟、荒野保護協會、反深澳燃煤電廠自救會、桃園在地聯盟、桃園海岸生態保育協會、綠色和平、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看守台灣協會、環境權保障基金會、環境法律人協會、全國廢核行動平台、台灣環境保護聯盟、台灣環境資訊協會、350台灣、台灣生態學會…  

【新聞稿】荒野保護協會與國際學者合作,十二年淨灘數據首登國際期刊

2018-10-03

  淨灘是臺灣近年全民熱門的環境守護行動,但從汙染治理的角度,臺灣海灘上的人造廢棄物的研究論文,歷年來只有三篇刊登於國際學術期刊上,且僅限於北海岸、高雄、臺南區域性的調查,少有跨縣市、長時間的累積數據。為了推動完整的調查研究,荒野結合中山大學生物科學系助理教授教授華博諾(Bruno Walther)、臺灣大學地質系研究員孔燕翔(Alexander Kunz),及本協會海洋守護專員胡介申,將2004年至2016年眾多單位累積的541筆的淨灘數據,分析成論文,發表於國際學術期刊《海洋汙染學誌》,為臺灣的海岸廢棄物研究站上國際舞台,也提供臺灣海洋汙染與環保政策上,一個新的對話基礎。     本論文全名為「歷時12年的大範圍公民科學資料分析臺灣海岸廢棄物的種類與數量」(Type and quantity of coastal debris pollution in Taiwan: A 12-year nationwide assessment using citizen science data )以嚴謹的學術分析臺灣海岸廢棄物情況。 重點如下: *分析全國541筆由淨灘團體與個人協助收集的數據,資料期間涵蓋2004-2016年(12年),垃圾總數量為904,302件、重量達到131,358公斤。 *其中90.8%為完全塑膠或是部分為塑膠材質,最常見的前5項垃圾分別為塑膠提袋、塑膠瓶蓋、免洗餐具、漁業用具與吸管。 *學者採用兩種不同統計分析方式,認為臺灣本島每公里海岸線上約2,730-5,937件、417.2-831公斤的垃圾。 *長期來看臺灣海岸汙染程度與周邊國家類似,唯臺灣政府與民間近年陸續推動之擴大淨灘、一次用塑膠垃圾減量等倡議與廢棄物政策,未來應可持續由海岸垃圾監測來評估政策效益。    跨越合作障礙、民間環團與環保署攜手恢復潔淨海洋   荒野保護協會理事長劉月梅表示:荒野保護協會持續十數年推廣淨灘與海洋廢棄物監測,本次科學論文發表代表的是,無數志工與眾多友團夥伴在烈日下付出汗水的成果。去年(2017)與公民團體及環保署共組海廢治理平台後,也致力於推動建立國家級的海廢調查計畫。今年欣然樂見環保署與地方政府跨越合作障礙,共同啟動每季一次的海廢組成與保特瓶來源國調查,並建立官方的開放資料平台。以上種種政策的推動歷程與進行中的階段性減塑政策也都被收錄於這篇論文,讓全世界知道臺灣正在為潔淨地球與大海盡一份心力。劉月梅理事長也期許未來官方與民間能持續攜手合作,建構更完整、長期與大範圍的海洋汙染監測資料,作為政府制定海廢減量政策時的有力依據。     東亞的國際海廢研究論文缺口,臺灣終於補上   本篇論文的主筆,華博諾博士表示:公民科學(Citizen Science)是全球熱門的環境科學調查方式,透過精細設計、簡單上手的實驗設計,培訓關注議題的在地民眾成為一位位公民科學家,可以突破過去學術研究只由專業人士進行野外調查的時空限制,以有限的預算與資源,收集到質量兼具的田野數據。本調查由無數公民科學家在2004年10月至2016年12月之間收集與分類台灣本島海岸及部分離島與外島周圍的海洋垃圾數據,這是公民科學家如何長時間大面積收集有價值數據的一個很好的例子,針對12年間541個淨灘活動的分析結果顯示,淨灘撿拾到的廢棄物在數量上有64%為塑膠,27%是塑膠與其他材質混合;臺灣本島海岸線現存的垃圾量大約介於370萬至790萬件,560至1,110公噸之間。     孔燕翔博士在2016年曾與華博諾共同發表臺灣首篇沙灘中的微塑膠研究,孔博士認為海洋塑膠是全世界僅次於氣候變遷的熱門環境議題,而東亞目前被學界認定是全球海洋塑膠最大的排放源與重度汙染區,相較於日、韓與中國傾力投入相關研究,臺灣卻鮮有論文發表。雖然環保署今年開始累積官方監測數據,但本篇以公民科學的方式,預先提供國內外學者關於臺灣海岸汙染現況的整體描繪,以及一個可以相互比較的基礎。   全球塑膠汙染影響深遠,臺灣研究不能缺席        荒野保護協會海洋守護專員胡介申表示:由於本文的發表,提昇了臺灣在累積海洋廢棄物數據多年後的國際議題能見度。日前國際研究團隊針對全球20個貢獻最多塑膠進入海洋的國家多位於亞洲沿海,而臺灣在廢棄物管理、資源回收與循環經濟等領域,累積許多周邊國家所缺少的發展歷程與產業經驗,因此議題上,國內產官學界未來應積極串聯合作,對外發聲。除此,荒野保護協會今年仍持續舉辦「國際淨灘行動─2018愛海無句海洋倡議」,自9月起陸續在全臺灣舉行淨灘與教育推廣活動,吸引許多知名企業、團體和個人加入響應,12月時也將公布整年度的倡議成果。 國際淨灘活動相關資訊:https://www.sow.org.tw/blog/37/20180702/6202     論文作者資訊 中山大學生物科學系 助理教授  華博諾(Bruno Andreas Walther) alex.kunz101@gmail.com 臺大地質系 研究員 孔燕翔(Alexander Kunz) bawalther2009@gmail.com 荒野保護協會 海洋守護專員 胡介申 jason@wilderness.tw   期刊資訊 Marine Pollution Bulletin(海洋汙染學誌),影響係數(Impact Factor, IF = 3.241),為全球海洋汙染領域最具公信力的科學期刊之一,在污染科學領域160本學術期刊中名列第17,在海洋學領域150本學術期刊中名列第20。   論文將於10月出版之紙本刊物《海洋汙染學誌》(第135卷, 862-872頁) *線上論文網址(僅有摘要,閱讀全文須付費)https://doi.org/10.1016/j.marpolbul.2018.08.025 *10/3前免費下載電子全文 https://authors.elsevier.com/c/1XYjI,ashq85f  

【新聞稿】海岸快篩調查發現臺灣本島海岸積了近16萬袋海洋垃圾

2018-08-28

【2018年8月28日 臺北】         臺灣淨灘盛行,估算每年都有超過五百場由企業、學校、民間團體及公部門發起的淨灘活動,但好像怎麼清也清不完,臺灣的海岸究竟還有多髒呢?有清到重點區域嗎?綠色和平於今年七月啓動第一次全臺本島海岸快篩調查,發現56%海廢是集中在10%海岸線上,而新北市、嘉義縣、臺南市的海廢加總起來則占全臺總量的48%。若以90L黑色大垃圾袋換算,新北市瑞芳區東北角台2線的垃圾袋數高達210袋。        綠色和平與荒野保護協會首次體檢全臺海岸線到底有多髒,每十公里劃出1個測站,共有121個測站,再透過調查員目測評估每個測站的污染程度。目測式的海岸快篩調查是參考並改良日本與韓國行之有年的調查方式,將有助於了解各海岸的污染狀況和污染類型,掌握這些資訊之後,相關單位就能設計有效率的移除計劃,並從源頭控管,降低海廢生成機會。以韓國為例,民間團體十年前就以目測式快篩調查發現韓國有60%海廢集中在10%海岸線上,而最大的海廢類型就是保麗龍,因此政府單位參考數據結果,將清理資源投注10%的海岸線上,再輔導養殖業替換掉保麗龍,長期下來,海廢保麗龍體積顯著減少五成、保麗龍浮具回收率從28%提升至80%。        荒野保護協會海洋守護專員胡介申形容,海岸快篩調查的概念就像是找出水龍頭漏水的原因並修復好,同時也要找出積水最嚴重的地方清理乾淨。今年臺灣第一次海岸快篩調查結果,將每個測點所測到污染程度換算為90L的垃圾袋來估算,最髒的前五名測點分別為新北市瑞芳區台2線、嘉義縣布袋鎮好美寮、臺南市青草崙、雲林縣麥寮鄉六輕、彰化縣大城鄉海提及新北市濆水。快篩調查的總距離約為11.9公里,占臺灣本島海岸線近1%,而所有測站的海廢加起來則有1,583袋,等同於全臺海岸線上有158,300袋垃圾。其中,調查員從不同區域觀測海廢類型分布,發現北、中、西南、東南、東區因人為活動上的差異,海廢類型也不太一樣,但塑膠瓶罐仍是最普及的海廢類型,其次則是發泡塑膠(如保麗龍)與廢棄漁具。        綠色和平海洋專案主任顏寧表示:「韓國改善保麗龍污染的經驗值得臺灣借鏡,環保署應把錢花在刀口上,用對力氣,直接從最大宗海廢類型下手,特別是追蹤塑膠瓶罐的源頭是來自陸地還是海上,若是陸地來的,除了落實減塑政策,也須重新檢視回收及垃圾處理系統的缺失,防堵垃圾流入海中。」        另外,漁業廢棄物也是不容小覷,尤其海龜或其它海洋生洋因被廢棄漁網纏繞而窒息死亡的事件時有所聞,建議環保署應會同漁業署實際訪查漁業廢棄物的類型和來源,共同制訂防範計劃,不要再讓廢棄漁具流入海洋。        一起參加調查的胡介申也觀察到中南部許多人工化的海堤,海廢垃圾就像戳戳樂的贈品一樣,躲藏在水泥消波塊大大小小的洞裡,不但類型難判斷,也不容易移除。這次調查也發現到海岸垃圾不是大範圍的平均分布,而是零星、高度集中在特定範圍區域,而且各個污染熱點與臺灣多樣性的海岸環境、地形、地質、座向與河川水文有複雜的關係,過去淨灘大多集中在容易到達的沙灘地形,而忽略了難到達卻又含有大量垃圾的地方。胡介申表示:「快篩調查目的是找出重度污染區域,再根據污染程度排定清理的優先順序,以有限的資源和人力創造最大的環境改善;政府單位則可依資料結果建立專業的高效率污染復原工作。」        過去臺灣缺乏整體海岸的污染評估數據,卻因為不知道污染熱區,資源錯置而導致減廢成效不彰,再加上目前缺乏完整的源頭管制及末端移除計劃,更讓海廢不減反增。綠色和平與荒野保護協會預計在未來一年完成三次海岸快篩調查,補足臺灣海岸遭海廢污染數據資料,而環保署也可參考調查資料,與其它相關部會合作,制定源頭控管與末端清理政策,儘早恢復臺灣海岸美麗樣貌。   附註: (一)各區前三類海廢分布 北區:塑膠瓶罐/漁網繩索/發泡塑膠 中區:塑膠瓶罐/發泡塑膠/漁網 & 外帶杯 西南:發泡塑膠/塑膠瓶罐/外帶杯 東南:塑膠瓶罐/漁網繩索/外帶杯 & 發泡塑膠 宜花:塑膠瓶罐/漁網繩索/塑膠袋 (二)前12名最髒測站與海廢類型  (56%的海廢集中在10%海岸線) 縣市與鄉鎮區 海廢袋數 (100公尺內) 該海岸最多海廢類別 (最多三項、未排序) 新北市瑞芳區東北角 210 人工集魚器 發泡塑膠 漁網繩索 嘉義縣布袋鎮好美寮 113 塑膠瓶罐 發泡塑膠 漁網繩索 臺南市安南區青草崙 85 漁業浮球 發泡塑膠   雲林縣麥寮鄉六輕 70 塑膠瓶罐 發泡塑膠   彰化縣大城鄉大城海提 65 塑膠瓶罐 發泡塑膠   新北市金山區濆水 65 漁業浮球 發泡塑膠 漁網繩索 嘉義縣東石鄉白水湖 64 塑膠瓶罐 發泡塑膠 漁網繩索 桃園市觀音區白玉海濱 57 塑膠瓶罐 發泡塑膠 漁網繩索 桃園市大園區竹圍 56 發泡塑膠 漁網繩索 鞋子輪胎 屏東縣滿州鄉九棚 37 塑膠瓶罐 發泡塑膠 漁網繩索 新北市南灣溪口 33 塑膠瓶罐 發泡塑膠 漁業浮球 臺南市國聖燈塔 32 塑膠瓶罐 發泡塑膠 漁業浮球    

【新聞稿】別讓我們的方便成為地球的塑便

2018-06-21

       【2018年6月21日 臺北】 環保團體自2013-17年的淨灘結果顯示,塑膠袋、塑膠吸管、免洗餐具和外帶飲料杯的數量一直都居高不下,數量佔總體33.8%,因此民間團體和環保署所協作產出「海洋廢棄物治理行動方案」也針對這四類塑膠製品提出減量時程,預計2030年全面禁用。全球減塑與禁塑的措施愈來愈多,環保署於日前預告2019年7月起限制四大場所內用提供塑膠吸管,跟進國際禁塑腳步,卻因宣達不足,引起社會正反兩極討論,並傳出府院高層希望暫緩施行,對此,諸多環保團體聯合學者、業者共同呼籲環保署切莫背棄雙方所協作的行動方案,對於減量期程不能讓步也不能妥協!        環團代表孫瑋孜表示,一次用塑膠製品一直以來都是海洋廢棄物的大宗,臺灣廢棄物處理系統還有許多有缺失之處,減少使用可減少垃圾流佈到自然環境的機會。很多民眾誤以為只要做好回收或垃圾處理就好了,臺灣地狹人稠,近幾年來掩埋場的掩埋容量即將用罄,或是焚化爐因為老舊,導致處理量下降等問題,環保署每年需花大量經費處理廢棄物,不論從經濟面或環境面來看,減廢是必然趨勢。根據媒體報導,新加坡總理夫人何晶就曾透過社群平台分享臺灣限塑措施的新聞,鼓勵新加坡民眾自備購物袋。「近幾年來其他國家都有許多針對一次用塑膠製品的減量政策,包含印度、肯亞、歐盟等,臺灣不是特例,而是成為國際間帶動禁限塑的一份子,引領其他國家仿效跟進!」        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陳麗淑主任指出,每年有1,270萬噸的塑膠垃圾流入海洋,對海洋生物造成危害,不論是海龜誤食塑膠袋或是鼻孔插入吸管等事件都時有所聞,近年來,在臺灣附近捕獲的魚胃裡也開始發現塑膠垃圾,未來的海洋可能都會充滿這些垃圾。海科館身處環境教育第一線,多年來一直致力於喚醒民眾對這個議題的關注,在館內努力推動減廢行動,若是主管機關環保署能夠持續推動禁限用塑膠政策,對於臺灣一次用塑膠製品減量將收到事半功倍之效,海科館將會全力支持和配合!        中華鯨豚協會也提到,除了塑膠袋、漁網等海洋廢棄物造成鯨豚誤食和纏繞等直接影響海洋動物外,塑料廢棄物也會裂解成微塑膠微,吸附大量有毒物質並進入食物鏈,影響海洋生物及人類的健康。        全球減塑風從各國政府訂定規範吹到企業自主減塑。上週,英國麥當勞宣布全面淘汰塑膠吸管,而就在昨天,新加坡肯德雞內用一律禁用塑膠吸管和塑膠蓋。在臺灣,也有許多企業和店家也開始提前響應減塑政策。臺灣麥當勞表示,「臺灣麥當勞長期關注環保與地球生態,並持續致力減少塑膠製品用量,除秉持一貫的經營理念,並配合政府政策方向,積極研議免用塑膠吸管相關配套方案,希望產品與相關服務,均能透過具體的環保作為,落實麥當勞對環境永續發展的承諾。」        而由多個團體共同發起的「支持 2030全面禁用一次用塑膠吸管、飲料杯、購物袋、免洗餐具政策」的連署活動,從3月開始至今已累積了一萬多的民眾、50多個團體的連署支持,顯然環保署的禁限用政策受到許多臺灣民眾的支持,因此在場團體對環保署齊聲呼籲對於相關期程不能讓步也不能妥協,「別讓我們的方便成為地球的塑便!」 【展示物】:海廢浮世繪 作品中的廢棄物來自海湧工作室於今年(2018)端午連假淨灘所撿拾而得的,包括1100支吸管及其他一次用餐具等,再次證實我們的海洋已經充滿這些用過即丟的塑膠製品。 【附件】: 2013-17 淨灘統計分析結果 表一、台灣國際淨灘行動ICC,近五年數量最多的八類海洋廢棄物之組成比例與數量 說明: 分析2013-2017年間,851筆民間與政府單位上傳之淨灘數據中的廢棄物前五名,調查範圍含蓋本島濱海所有19縣市(上傳數據最多之縣市為新北市200筆,最少為苗栗縣1筆),海岸線長度總計299.5公里,共撿拾人造廢棄物162,065公斤。(資料來源: 海廢資訊平台-愛海小旅行, http://cleanocean.sow.org.tw) **支持 臺灣2030年全面禁用一次用塑膠吸管、飲料杯、塑膠袋、免洗餐具政策** [個人/民間團體] 邵廣昭、邱文彥、台灣蠻野心足生態協會、台灣環境資訊協會、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中華民國荒野保護協會、財團法人綠色和平基金會、財團法人海洋公民基金會、財團法人慈心有機農業發展基金會、社團法人看守台灣協會、社團法人台南市社區大學研究發展學會、海湧工作室、台灣環境保護聯盟、台灣綠色公民行動聯盟協會、台灣媽祖魚保育聯盟、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中華鯨豚協會、寶島淨鄉團、地球公民基金會、彰化縣環境保護聯盟、台北市內湖社區大學、O2 Lab海漂實驗室、Re-Think 台灣重新思考環境教育協會、岡山環保媽媽工作隊、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國立師範大學減塑促進中心、海龜姊姊、大便妹 學環保、臉書動手愛台灣社團、媽媽經 [餐飲業] 默契咖啡、hi, 日楞咖啡、爐鍋咖啡、Plants 、Coffee Lab 咖啡實驗室、草根果子、小島家、鹹鹹市集、鹹水號、皮克吐司、花鹿田園、酌一下、氮醉Jo Scubar、冰郎小酒館Wave Bar、Hibula 奶茶創意飲品 新聞聯絡人: 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               呂允中  議題研究專員0932-131-802 慈心有機農業發展基金會           陳立信    淨塑推動總監0920-831-059 財團法人綠色和平基金會         陳瓊妤 媒體推廣主任0987-060-898 社團法人中華民國荒野保護協會 胡介申    海洋守護專員0911-729-500 財團法人海洋公民基金會           巫佳容    淨海淨灘專員0919-411-429 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林育朱    專案經理0928-944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