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快遞

杉原棕櫚案暫緩 環署:待海岸管理法釐清

2015-07-30

報導媒體:新頭殼 期望環保署暫緩審查「杉原棕櫚濱海渡假村」,300多位關心東海岸發展的民團、東海岸原住民與居民,29日前往環保署嚴正呼籲,並派10名代表進入環評大會表達意見。環評大會於此案審查開始前,因考量民意而先討論程序問題,最後考量此案與海岸管理法相關規定,有待內政部公告子法後才能釐清,因此決定暫緩審查。 開發地點位於台東都蘭杉原灣的「杉原棕櫚濱海渡假村」,面積達26公頃,房間數達550間,屬於目前東海岸欲開發案中最大型的案件。此外,爭議不斷的美麗灣渡假村,也是位於杉原灣,民團擔心此案的通過,不僅將破壞東海岸的現有生態、人文、生活環境,也可能引發東部大型開發案的骨牌效應。 民團因此以海岸管理法下週才要公布「劃定海岸地區範圍」為由,建議環保署29日召開的環評大會暫緩預計要審查的「杉原棕櫚濱海渡假村」一案,等到規範完整、程序釐清,再重新啟動審議。 在環評大會召開前,包括:地球公民基金會、台灣環境資訊協會、荒野保護協會、東海岸山海共生工作室等環保相關團體、台權會與原民團體,以及綠黨、社民黨的多位立委參選人,鄰近杉原灣的都蘭、加路蘭、馬蘭、刺桐部落原住民,甚至是部落耆老們,也到場發聲。逾300人聚集在環保署大樓前,共同表達反對「杉原棕櫚濱海渡假村」以及其他東海岸大型開發案的心聲。 特別北上的都蘭部落耆老巴奈‧達力功指出,近來東海岸的BOT案、開發案層出不窮,他們一定要來傳達部落的想法。這些開發案逐漸推擠到他們的生存空間,目前已經被推往更深山的地方,最後以一個誠摯的鞠躬,希望大家幫忙,不要讓阿美族被消滅。 環保署環評大會進行杉原棕櫚一案審查前,有環委考量海岸管理法將於下週公布施行細則,因而向主席提出程序問題。經過內部會議討論後,環評大會決議暫緩審查,因為此案屬海岸管理法的哪個海岸區位,有待內政部下週公布「劃定海岸地區範圍」後釐清。並請交通部觀光局洽內政部釐清海岸管理法規定後,再提環境評估委員會討論。 地球公民基金會花東辦公室主任蔡中岳於會後表示,感謝有各界的幫忙聲援,成功讓這次的審查暫緩,但既然只是「暫緩」,就表示還有下一次,他們會更加努力,不讓這個開發案通過,破壞東海岸。   漂浪島嶼:山頭上的棕櫚渡假村 報導媒體:蘋果日報 台東杉原灣上最大的開發案來了! 杉原棕櫚濱海渡假村在台十一線公路的山坡上,山坡下緊鄰海岸上的美麗灣渡假村,它的開發面積高達25.7公頃,足足是6公頃美麗灣渡假村的四倍大,更驚人是開發的31筆土地中,13筆土地是國有土地,約佔總開發面積的三分之一,並且在土地使用分區上,90%是農牧用地,0.37%是丙種建地,竟然能在絕大部分山坡地,蓋上一座有擁有7公頃面積500間旅館的超大型渡假村。 以私人土地加上租借國有地,並且在小建地上,變更開發農牧用地,一直是台灣諸多山區濱海渡假村慣用的開發手法,竅門在此,違法也在此。杉原棕櫚濱海渡假村的開發業者,就是以上述方式,收購私人土地,租借國有土地,並且在2003年通過環評,然後就放著等開發,想開發時,再來以環評差異分析,來補審過關。 2013年,在拆除美麗灣的高度爭議中,杉原棕櫚濱海渡假村重新提出第五次差異分析審查,計畫重啟開發,當時環保署審查現場,當時環評委員提出三項主要爭議。 第一、挖掘山坡上的二處滯洪池,沒人知道這種滯洪池以後會變游泳池或景觀湖泊,但是讓人擔心在山坡上蓄積龐大水體,無異為山坡下的部落帶來威脅。 第二、整體開發工程浩大,土地開挖裸露,縱使分期進行,但是工地污水依舊可能進入杉原灣,甚至在興建營運後,事業廢水如何處理,在杉原灣海域內高達110種珊瑚種類,加上全台首次發現的貝式耳紋珊瑚,到時又是面臨浩劫。 第三、整個開發區分布有遺址,調查並不確實,甚至專業的考古審查委員也提出,如果是業者用「零碎散佈」來形容遺址分布,那不會降低遺址的重要性,反而要考慮是不是曾有土石流威脅,才會讓遺址「零碎散佈」。 參與審查的環保團體與地方居民,不斷指控開發業者提供的資料,完全沒提到灣區面對整體開發的壓力,杉原棕櫚濱海渡假村不能個案審查,要調查清楚所有開發案下,杉原灣會受到什麼破壞。 原本以為這種八十幾年就存在的老酒新瓶開發案,在山坡上開發26公頃,在現今重視環保的年代,應該是一進審查就被否決,沒想到竟然是以爭議過大,資料不足,並且須加強溝通等理由,要求業者補件再審。當時審查受挫的業者,還滿心不甘,甚至想以援引美麗灣的例子,表示到山區開發,都是政府規劃的問題,觀光局劃定風景特定區,他們依法來開發,面對抗爭,十分無奈,一切變成政府挖坑給業者跳。 但是,嘴說跳坑的業者也不是省油的燈,就在一邊喊冤,一邊重審中,開發的區域卻開始整地動工,當場被環保團體抓包,也被開罰。這又是開發業者慣用的手法,以水保整地不算開發興建為由,偷跑起步,一旦被抓就是表示水土保持的開發執照已申請,不開發會過期,於是只好先動工。如果硬拗不過,就被罰款,對於數億開發案,幾十萬、幾百萬罰款,其實不痛不癢,重要是已經破壞環境,那些憂慮的生態、遺址,都已經造成難以恢復的結果。 當山下還在爭執環境保護,開發區域卻是樹也砍了!地也剷了!溝也挖了!就差打地基蓋房子,仿如強渡開發已成,就等補環差通過。2015年3月,環保署再審差異分析,以加強溝通為由,再補送遺址調查、污水回收等資料,環評差異分析有條件通過,再送交環評大會議決。環境團體強調,業者開發偷跑,已經違反環評程序,並且海岸法通過,保護區域即將劃定,在此時都不應急著通過環差,而是必須等海岸法保護區域明確後,全面重新審查。 回顧審查過程,開發業者一直強調杉原棕櫚濱海渡假村不在海岸線上,但是整個開發案本質上就是山坡地開發,關係到私人地為何能併入國有地開發?以及農牧用地為何能變更開發?為何能在緊鄰海岸的山頭,通過如此大面積高強度的開發? 同時,在杉原棕櫚濱海渡假村開發案審查時,還有另一件1 1公頃的台東都蘭灣黃金海休閒度假村,也正在重作差異分析,再加上尚未浮現的「那魯灣濱海大飯店」、「杉原遊艇港」等等開發案,一個杉原灣的自然灣區,至少就有五個飯店園區,總計1500間以上房間,未來的杉原灣,不只是墾丁化,而是圍城化,以人工建物築起金權長城,包圍自然海岸。 杉原棕櫚濱海渡假村開發案,將在29日進行環評大會的審查,那不只關係生態的破壞,更是考驗對永續旅遊的態度,為何要把飯店、渡假村蓋到海岸第一排、山頭最高點,不能像國外般,蓋在規劃指定的休憩區域,飯店業者公平競爭,再進入自然地區旅遊。一旦杉原棕櫚濱海渡假村開發案的通過,也意味著台灣仍然延續著過去搶佔、獨佔景區的開發思維,遺忘向自然謙虛,讓環境永續,讓旅遊可長可久。 美麗灣開發案,讓社會驚覺東部的美麗與脆弱,任何一件開發案都會引發社會關注,甚至長期的抵抗,堅持環境保護的信念。常常在審查會上,看見開發業者以訝異與嫌惡的眼神,看待護土的居民與團體,他們應該瞭解,時代變了!不是古老環評過關,上下關係喬好,一切就能開發破壞。因為部落青年覺醒了!環境團體聚集了!東部不再是予取予求的悲傷處所。

新竹市自然生態新亮點 溪埔子、柯子湖人工溼地公園

2015-07-28

報導媒體:大成報 新竹市府打造頭前溪溪埔子及柯子湖人工溼地公園成為自然生態新亮點 新竹市環境保護局26日在頭前溪溪埔子人工溼地舉辦溪埔子及柯子湖人工溼地公園生態體驗活動,由市長林智堅主持,並邀請議員、里長、水環境巡守隊與民眾來體驗,藉由荒野保護協會導覽,透過賞鳥及生態觀察等活動,一同體驗人工溼地建構出的豐富自然生態。  當初決定設置人工溼地,主要是考量本市土地開發度高,計畫區內之土地利用類型以集合住宅大樓居多,所產生的家庭生活廢水,而且公共污水下水道系統接管進度比較緩慢,新竹市政府為維護頭前溪水質及營造河岸溼地公園之親水環境,向環保署爭取經費於頭前溪施做兩處人工溼地水質淨化工程,將溪埔子及柯子湖排水系統水質淨化後排入頭前溪,亦同時改善頭前溪部分河段雜草充斥和髒亂的現象。  人工溼地的功能相當廣泛,包括提供生物棲地、淨化水質、滯洪防災、補注地下水、提供水生動植物營養來源、改變微氣候、環境教育、提供休憩空間等。溼地生態公園不僅具有豐富的自然生態體系,同時具有深度之人文產業活動,以做為推動永續生態旅遊的後盾。透過結合社區與生態資源,以深度旅遊做為目標,以永續發展與經營模式,發揮頭前溪人工溼地之深度旅遊價值。希望經由認知、學習與體驗,進而產生對溼地環境之認同及關懷,同時藉此提升民眾自然美學之素養。  目前溪埔子溼地植生已漸茂密,因生態池中陸島棲地形成,已聚集鳥類如雁鴨科水鳥族群、燕子、夜鷺、大捲尾及白鷺鷥等,且逐漸形成之溼地生態系統,也已經有水鳥棲息。生態池中的魚類群聚數量逐漸增加,民眾可於溼地木棧橋觀賞水鳥燕群及夜鷺捕魚。民眾在跑步、散步或進行遊憩活動時,除了避免打擾溼地內之鳥類外,並勿撈捕、垂釣池內魚類,對於植栽也請民眾小心呵護,環保局提醒民眾注意自身安全,尤其是帶有幼小孩童到溼地或夜間生態教育活動時更要注意安全,並請民眾勿接近各淨化池池邊,避免發生危險。  溼地公園將有效減少頭前溪污染  溪埔子及柯子湖兩處溼地公園是目前本市首座兼具水質淨化及休閒遊憩複合式公園,分別收集溪埔子大排及柯子湖溪排水上游段廢水。這一段河段橫跨新竹都市計畫區,因為區域內的土地開發度高,以集合住宅大樓居多,所產生的家庭生活廢水,未來可以經過溼地公園各生態池淨化後,再排入頭前溪。  先前由於公共污水下水道系統接管進度比較緩慢,市政府及環保局為了維護河川的水質,向環保署爭取補助經費,展開這兩處建置人工溼地水質淨化工程,除了可以淨化水質之外,進而改善頭前溪高灘地雜草充斥和髒亂的現象。大片水域面積更可減少沿岸揚塵影響民眾的健康,也將帶來水生動植物的棲息環境,創造美好的水資源生態區。  溼地公園營運及維護成本低,做為親水廊道發展基礎  兩處人工溼地原則上不需要用馬達抽水,而是自然引進排水系統的水,不但可減少使用操作電力費用,同時兼具水質再淨化的效果,以節能低碳的做法呈現水質污染改善的成果。  頭前溪上游與新竹縣交界的自行車道已設置完成,這兩處溼地公園可以做為親水廊道發展的基礎,配合沿岸自行車道延伸,結合新竹縣市頭前溪岸幾處公園綠地,打造出親水遊憩空間。  溼地公園讓民眾進行生態體驗並成為遊憩教育的新亮點  近來民眾假日騎自行車或開車經由快速道路途經溼地工程,被溼地水域生態景觀吸引,目前已進行溼地功能測試,讓民眾進行生態體驗、遊憩、賞鳥及生態觀察等活動。  未來將透過設置戶外生態教室,發展自然教學,提供完整生態教育資訊,也會結合社區觀光資源,讓頭前溪畔豐富自然生態成為巿民遊憩及教育的新亮點。  人工溼地配置與視覺景觀延伸,將人工溼地上下游處的景觀透過自行車道等串聯,改善以前雜亂之用地現況,規劃整體生態廊道,提供民眾包含生態、親水、休閒與環境教育等多功能溼地及完整的親水廊道。兩處人工溼地是市民日常散步、騎車及休閒的生態遊憩場所,成為新竹市頭前溪畔新亮點。    報導媒體:自由時報 溪埔子溼地 頭前溪畔新亮點 新竹市溪埔子溼地,植生已漸茂密,生態池中陸島棲地形成,吸引燕子、夜鷺、大捲尾及白鷺鷥等鳥類棲息,生態池中的魚類群聚數量也逐漸增加,市府表示,將把人工溼地上、下游處的景觀,透過自行車道串聯,規劃整體生態廊道,提供生態、親水、休閒與環境教育等多功能空間,打造新竹市頭前溪畔新亮點。 新竹市環保局昨天在溪埔子人工溼地,舉辦生態體驗活動,邀請市議員、里長、環境巡守隊與民眾體驗,由荒野保護協會導覽,市長林智堅也到場,透過望遠鏡賞鳥及觀察溼地水生植物生態。 林智堅表示,新竹市土地開發度高,計畫區內的土地利用類型,以集合住宅大樓居多,產生大量家庭生活廢水,且公共污水下水道系統接管進度比較緩慢,市府為淨化頭前溪的水質及營造河岸親水環境,向環保署爭取經費,在頭前溪施做溪埔子、柯子湖兩處人工溼地,頭前溪畔雜草叢生和髒亂現象也獲得改善。 林智堅說,人工溼地的功能,除提供生物棲地、淨化水質,還可滯洪防災、補注地下水、提供水生動、植物營養來源與做為環境教育及休憩的空間等。豐富的自然生態體系,並可與人文、產業、社區結合,推動生態旅遊。 溪埔子人工溼地設有木棧橋,供民眾近距離觀賞動、植物生態,市府提醒散步、遊憩時,避免打擾溼地內的鳥類,並勿撈捕、垂釣生態池內的魚類與破壞植栽,接近池邊也要注意安全。

打造親民環保行動 荒野20年點亮守護棲地微光

2015-07-27

報導媒體:環境資訊中心 荒野保護協會是國內知名環保組織,1995年由知名自然生態作家徐仁修、李偉文發起,20年來持續耕耘棲地守護與環境教育。25日,荒野保護協會於台北舉辦「2015 棲地守護研討會」,邀請生態與環境相關學者專家從宏觀視野談保育理念,由協會成員從在地實例看棲地守護,理論與實務間滾動並思考未來。理事長賴榮孝接受本報專訪,談協會20年來的經營策略及期許。 從「荒野」出發 走向人群 20年耕耘,荒野保護協會的所守護的棲地從宜蘭雙連埤、台北淡水河濕地、花蓮馬太鞍濕地、嘉義諸羅樹蛙棲地、新竹油羅田友善農耕、到近年推動的都會公園等,活動範圍從農村到都市,從濕地到森林,範圍並不限在傳統定義的「荒野」。 賴榮孝說:「協會創業之初,有人問徐老師(徐仁修)什麼叫『荒野』,一開始的解釋是『沒有經過人為干擾的地方就叫荒野』。實際推動後才發現,在台灣不容易找到這樣的『荒野』,即便在深山,也有原住民的活動。所以後來修正為『只要願意回到自然的狀態,將人為的干預降到最低,就是荒野』。」 荒野保護協會以棲地守護為宗旨,但賴榮孝認為,棲地守護不能只是圍起來守護,應該跟社區民眾站在一起,與在地對話討論,這也是荒野保護協會在棲地守護上的挑戰與心得。 建立最低門檻行動 讓環保更親民 台灣有不少環保團體,經營策略相異,有些從法案面出發,有些重視實務面參與,也有團體企圖挑戰翻轉體制。賴榮孝認為,荒野的策略在建立環境行動的最低門檻。 賴榮孝解釋,雖然20年來,環保在台灣幾乎是普世價值,但最大問題不在概念,而是缺乏行動。2300萬民眾中,願意行動者不到5%。荒野要創造更多參與行動的機會。不管是節電或是淨灘,皆透過教育方式,接觸更多人。他說:「我們不去製造敵人,跟政府企業跟所有人都是夥伴關係,只要對方願意給機會、時間、舞台,我就跟你交朋友。」 也因此,荒野保護協會在環境教育方面多所著墨,透過自然教育觸及不同年齡層與不同群體,範圍也不局限在棲地,節電、海洋、氣候變遷等議題都有荒野人的身影。 志工參與 成就荒野 荒野保護協會一路走來,愈見茁壯,全台11個縣市成立分會,60幾個地點,會員人數高達1萬8千人,在環保團體中,是相當大的規模。賴榮孝認為,這些成就要歸功於志工。而讓志工有參與感、成就感,並有實質貢獻,也正是荒野成功之處。 荒野的定位是志工團體,經過訓練的志工擔任多數工作。但賴榮孝不諱言,無法留住每個人,就像生物多樣性一樣,人也是多樣性的,無論是會員或是志工,都有不少人中途離開,能留下的約只有1/3。 針對人才培育難度高,賴榮孝指出,比起需長期投注心力的棲地守護,淨灘志工雖累,但時間短,反而容易。然而這兩個路線的經營,都需要不斷討論與修正。 走入棲地 與在地社區合作守護 2014年,荒野保護協會啟動了「定點生態調查」計劃,未來將每年定期同步生態調查,以建立台灣的長期生態資料庫,做為棲地守護的科學基礎。 對人類來說,20歲已是成年人,但在大自然光譜裡,20年只是個開始。談到荒野的未來,賴榮孝以宜蘭雙連埤為例,原先對濕地不夠了解,保育工作受到地方抵抗,還曾歷經人為惡意破壞,至今水草復育程度還不到1/10,12年的努力,在近兩年才見到一些成果。 即便如此,賴榮孝也認為,這件事開啟對話跟討論的機會,讓協會了解水田的重要性,也了解跟在地民眾站在一起的重要性。他表示,生態保育絕不能環保團體自己做就好。 賴榮孝說,守護保護區是政府該做的,民間團體要把力量放在保護非保護區,未來要努力的範圍很大,需要更多人的加入。

小琉球鄉海龜保育藝術作品28日跨海展開幕

2015-07-27

報導媒體:中央通訊社 屏東首見的海龜保育淨灘廢棄物藝術創作,將於本月28日在同是致力海龜研究保育及環境教育的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內展出,這次的活動是由屏東縣政府環保局、屏東縣教育產業工會、荒野保護協會、琉球鄉公所、許多關注小琉球海洋的夥伴及海生館共同舉辦,內容包括海生館1樓銅雕區之海洋廢棄物危害認識的科教活動,以及自小琉球鄉海龜保育藝術作品的跨海展。 屆時除了透過在陽光、大海比鄰的小琉球學子們、他們童言童語所表達對海洋的祝福之外,同時也會有來自紐約的R.A.R.E藝術工作室(環境藝術工作室, R.A.R.E - Rare Animals Really Endangered)及與本次世界海龜日系列活動紀錄片的導演林佑學,共同在現場分享這段來自小琉球與各地熱愛大海與生態的朋友「聚」在一起的故事。 小琉球四面環海,海洋生物多樣性豐富,每年均有上千隻綠蠵龜在此孵化,迎向新生。R.A.R.E藝術工作室自104年5月23日起,在屏東縣政府環境保護局、屏東縣教育產業工會、荒野保護協會、琉球鄉公所及許多關注小琉球海洋夥伴的共同組織及策劃下,以淨灘的方式來撿拾海洋廢棄物,並共同運用來進行海龜圖騰的集體創作,在豔陽、藍天、碧海及沙灘下宣誓保護海洋的決心,而為104年世界海龜日活動揭開了序幕,除此之外,從5月28日至6月2日R.A.R.E藝術工作室亦帶領琉球鄉各國中、小學以海龜、海洋瀕危生物為題,用色彩與創作揮灑出對永續海洋的期待。 本次活動主辦單位屏東縣政府環境保護局局長魯臺營表示,屏東縣擁有長達近乎170公里的海岸線,也是台灣最美麗的熱帶海洋,海洋與民生息息相關,推動海洋環境教育,保護永續海洋屏東縣不遺餘力,本次活動感謝海生館、R.A.R.E藝術工作室、教師產業工會、荒野保護協會、琉球鄉公所,以及一群熱愛生態的朋友們共同攜手合作,相關成果自即日起在海生館展出,也歡迎暑假期間,來自各地的民眾扶老攜幼能前往海生館共同欣賞藝術和環境的對話。

2015荒野棲地守護綠皮書

2015-07-25

荒野棲地守護之路   以「棲地守護」為宗旨的荒野保護協會,20年一路走來,步步朝向宗旨目標前進。 創會之初,即以宜蘭雙連埤為第一個圈護目標,雖然功虧一瞶,未來順利取得管理權和監護權,在2003年也順利運作成立了雙連埤野生動物保護區。我們也一直沒有放棄最初的想望,先和宜蘭縣政府合作,成立了雙連埤生態教室,作為生態教育基地,一方面進行生態復育,並積極和當地居民合作,進行友善農耕,期待它恢復往日的豐美。 荒野第二個長期守護的案例則為新竹蓮花寺食蟲植物區復育保育,87年荒野義工,開始對這塊棲地進行人工復育。未來將持續性人力介入,讓此處食蟲植物能夠在此自行繁殖、生長,達到一種動態平衡。 93年認養五股溼地,則讓我們看到棲地圈護夢想實現的可能,原來只是期待留下一塊比較自然的野地,沒想到在這裏發現世界級的保育類生物---四斑細蟌,每年八九月更有數以萬計的燕群聚集蘆葦叢來驗收我們復育的成果。天鵝來了,黑面琵鷺回來了,我們期盼黑鳶有一天也會回來定居。隨後也記錄到黃鼠狼棲息期間,十一年來累積的鳥類總類已經超過160種。 為了搶救雙連埤水生植物,我們成立了萬里等水生植物庇護中心,由此培育的志工更參與了夢幻湖台灣水韮,以及金門田埔食蟲植物的復育工作。 其後包括富陽公園以及自然谷環教基地信託…等的認養圈護;桃園志工投入台灣萍蓬草原生池、豔紅鹿子百合復育以及新屋藻礁的關懷;新竹志工在大山背護蛙行動、香山濕地守護,雲嘉南各地分會看望著諸羅樹蛙,高雄的悟洞自然中心、花蓮馬太鞍濕地自然中心。這些荒野人走過的足跡與經驗的累積,已經匯聚成邁向棲地圈護的能量。 2013年我們彙編了《邁向荒野棲地守護》特刊,匯集了所有荒野伙伴在棲地守護的記錄。 2014年則啟動了「定點生態調查」計劃,每年地球日當天在全台各分會的定點觀察站進行同步生態調查,並把調查紀錄會整到荒野資料庫裏頭。未來,將擴大的定點以外區域,期待建立台灣最普及化最基礎的長期生態資料庫。 今年適逢荒野20周年,特別辦理「棲地研討會」並出版《荒野棲地守護綠皮書》,希望藉此盤點過去努力累積的成果,並擘畫未來努力的方向。

連署支持 推動農舍修法

2015-07-24

農舍修法意見書  國土治理是政府最重要的職責之一。政府針對不同屬性的土地做出地目編定,讓國家的建設、生產、開發、保育等各方需求取得平衡與發展,這就是治國。然而自從2000年農發條例草率修法,大開農舍濫建之門後, 台灣的國土秩序已經大亂!一個連「農地農用」的基本原則都無法落實的國家,證明從政院官員到民代都缺乏國土治理的基本概念。 〈農發條例〉是為了發展農業而存在的法令,如今漫無節制的農舍擴張,變相成為房地產炒作商品,侵吞農地、破壞農業生產環境,以及農地農舍價格飆漲造成的「老農不斷賣地,新農卻無法進場」的荒謬現狀,已經讓《農業發展條例》事實上變成了「鼓勵離農條例」! 首先,在農舍興建與買賣資格不受限的情況下,等於放任全台農村變成無規劃與配套的住宅區,而且,農舍的首選位置,就是好山好水好田園。於是南投清境、花東海岸、蘭陽平原、竹苗山區、高雄美濃…全台最優良的地景全都長上惡瘤。一級景觀全部沈淪,賠上具有無限潛能的觀光財!景觀生態成為有錢階級甚至人頭外資的私有財,還談什麼全民經濟? 此外,鄰近都會或不具特殊景觀的一般農地,也因農舍之名而淪為地下工廠,相關單位根本難以稽查。郭烈成餿水油就是從這些管理困難的農村地下工廠流進全民的胃裡! 農舍問題的權益關係人不是只有老農與建商,而是全國人民!鄉村不是城市的附庸,而是城市的維生系統!農地,不只是農民的私有財產,更是世世代代生活在這塊土地上的人所共有的基本生存資源!鄉村的核心價值與發展內涵必須從國安、食安、生態、地景、生活文化等多面向來思考!農地的保護,需要一個具有世代正義的鄉村規劃藍圖。 根據炒地民代的論調,務農不賺錢,就應放任農地炒作以「照顧老農」。然而這是殺雞取卵的滅農政策。飆高的地價讓青年農民無地可耕,從根斬斷台灣農業復興契機,整個社會過去對不起老農,未來還要更對不起新農。 政府理當健全產業環境、建立生態補貼、土地儲備與老農退休制度,從制度上有效提高農民收入,而不是捨本逐末鼓勵農民賣地。何況糧食是國家重要戰略物資,目前世界先進國家無不全力保護本國農地以確保糧食生產供應無虞,甫於日前開幕的2015米蘭世博更以農業為主題。全球瘋農業的同時,卻只有台灣的炒地立委與政院官員大開世界倒車! 綜上,守護宜蘭工作坊與地球公民基金會等民間團體,共同提出下列修法意見: 農舍興建與買賣承受人必需嚴格限制農民資格,修法與實施刻不容緩。 有資格不等於有需要─應增列審查興建農舍的必要性。 本次修法完全與農發條例立法精神無違,政院應挺直腰桿,堅拒政商施壓。 聯名團體:守護宜蘭工作坊、地球公民基金會、台灣農村陣線、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主婦聯盟生活消費合作社、台灣千里步道協會、社區大學全國促進會、荒野保護協會、台灣環境資訊協會、OURS、宜蘭農田水利會 線上連署 圖片來源:「守護宜蘭心價值」-搶救農田地景 農業用地興建農舍辦法第二條、第三條之一、第十六條之一修正草案總說明 農業用地興建農舍辦法(以下簡稱本辦法)自九十年施行以來,因時空背景與社會經濟條件變遷、農業經營環境及農村發展需求更替,且農舍發展現況影響農業生產環境與影響農村發展及未能落實農舍原有政策目標。又內政部與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考量未來提供真正農民經營農業生產需要,在不影響農業生產環境與農村發展下,整合農舍相關法令體系,以符合農業環境永續發展,杜絕非農業使用之投機炒作為目標,於一百零二年七月一日修正發布全文十七條。然有關農民身分認定、農民申請興建農舍資格等議題涉及農民重大權益,未納入該次修正。 近來,農舍商品化及農地未農用情形嚴重,社會各界強烈要求農舍興建應加強申請人資格審查及限制承受人資格,以杜絕農舍及農地不當炒作,並落實農業發展條例(以下簡稱本條例)規範農地農用之立法意旨,爰擬具本辦法第二條、第三條之一、第十六條之一修正草案,計修正一條,增訂二條,其修正要點如下: 修正申請興建農舍資格應檢附經營計畫,以確保符合農業使用,並不影響農業生產環境及農村發展。(修正條文第二條) 增訂本辦法之農民認定相關條件規定。(修正條文第三條之一) 增訂依本辦法興建之農舍及其農業用地併同移轉之承受人資格條件。(修正條文第十六條之一) 農業用地興建農舍辦法第二條、第三條之一、第十六條之一修正草案條文對照表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第二條  依本條例第十八條第一項規定申請興建農舍之申請人應為農民,且其資格應符合下列條件,並經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核定: 一、年滿二十歲或未滿二十歲已結婚者。 二、申請人之戶籍所在地及其農業用地,須在同一直轄市、縣(市)內,且其土地取得及戶籍登記均應滿二年者。但參加興建集村農舍建築物坐落之農業用地,不受土地取得應滿二年之限制。 三、申請興建農舍之該筆農業用地面積不得小於零點二五公頃。但參加興建集村農舍及於離島地區興建農舍者,不在此限。 四、申請人無自用農舍者。申請人已領有個別農舍或集村農舍建造執照者,視為已有自用農舍。但該建造執照屬尚未開工且已撤銷或原申請案件重新申請者,不在此限。 五、申請人為該農業用地之所有權人,且該農業用地應確供農業使用及屬未經申請興建農舍者;該農舍之興建並不得影響農業生產環境及農村發展。 前項第五款規定確供農業使用與不影響農業生產環境及農村發展之認定,由申請人檢附依中央主管機關訂定之經營計畫書格式,載明該筆農業用地農業經營現況、農業用地整體配置及其他事項,送請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審查。 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為辦理第一項申請興建農舍之核定作業,得由農業單位邀集環境保護、建築管理、地政、都市計畫等單位組成審查小組,審查前二項、第三條、第四條至第六條規定事項。 第二條  依本條例第十八條第一項規定申請興建農舍之申請人應為農民,且其資格應符合下列條件,並經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核定: 一、年滿二十歲或未滿二十歲已結婚者。 二、申請人之戶籍所在地及其農業用地,須在同一直轄市、縣(市)內,且其土地取得及戶籍登記均應滿二年者。但參加興建集村農舍建築物坐落之農業用地,不受土地取得應滿二年之限制。 三、申請興建農舍之該筆農業用地面積不得小於零點二五公頃。但參加興建集村農舍及於離島地區興建農舍者,不在此限。 四、申請人無自用農舍者。申請人已領有個別農舍或集村農舍建造執照者,視為已有自用農舍。但該建造執照屬尚未開工且已撤銷或原申請案件重新申請者,不在此限。 五、申請人為該農業用地之所有權人,且該農業用地應確供農業使用,並屬未經申請興建農舍之農業用地。 直轄市、縣(市)政府為辦理前項申請興建農舍之核定作業,得由農業單位邀集環境保護、建築管理、地政、都市計畫等單位組成審查小組,審查前項、第三條至第六條規定事項。 一、農業發展條例(以下簡稱本條例)第十八條規範,於不影響農業生產環境與農村發展之前提下,農業用地始得經核准後興建農舍,爰於第一項第五款增訂農舍之興建應不影響農業生產環境及農村發展。 二、又農舍係提供有心經營農業者於該農地上興建輔助及便利其農事生產工作,兼具居住之構造物;因此申請興建農舍之該筆農業用地應確供農業使用,且農舍之興建與使用均應與農業經營不可分離。為利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執行第五款之審查,爰增訂第二項,規範農舍申請人應檢附經營計畫,由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審認該筆農業用地確供農業使用,且農舍興建確不影響農業生產環境與農村發展。有關「經營計畫書格式」由中央主管機關參照申請農業用地作農業設施容許使用辦法之模式,訂定經營計畫書範例格式,供地方主管機關因地制宜審查參採。 三、現行第二項移列為第三項,並配合項次調整酌作文字修正,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辦理第一項核定作業,得組成審查小組審查前二項、第三條、第四條至第六條規定事項。 第三條之一  本辦法所稱農民,指符合下列條件之一,直接從事農業生產之自然人: 一、農民健康保險被保險人。 二、全民健康保險第三類被保險人。 三、檢附農業生產相關佐證資料由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會同專家、學者會勘後認定者。   一、本條新增。 二、本條例第三條第一項第三款規定,農民係指直接從事農業生產之自然人,為明確本辦法所稱申請興建農舍之農民定義,爰增訂本條。而農民健康保險或全民健康保險第三類被保險人資格均已有從事農業工作之認定標準且完成審查,爰取得前開資格之被保險人得認定為申請興建農舍之農民。 三、未具農民健康保險或全民健康保險第三類被保險人資格之申請人,則應檢附可資證明申請人確實從事農業生產之相關佐證文件,經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會同專家、學者實地會勘後,認定確有直接從事農業生產之事實,始得申請興建農舍。 四、第一項第三款所稱相關佐證資料,則由中央主管機關會商直轄市、縣(市)政府參酌「從事農業工作農民申請參加農民健康保險認定標準及資格審查辦法」及「實際從事農業工作者申請參加全民健康保險認定標準及資格審查辦法」等規定訂之,如依法令核准設置之室內固定農業設施證明文件、銷售農產品或購買農業生產資材之憑證等。 第十六條之一  依本辦法興建之農舍及其農業用地併同移轉之承受人,除繼承外,以符合第三條之一規定且無自用農舍之農民為限。   一、本條新增。 二、本辦法自施行以來,新建農舍之買賣炒作日趨氾濫,導致農地建地化及農舍商品化,嚴重衝擊農業生產環境及農村發展。依本條例第十八條規定,農舍係為無自用農舍之農民為農業生產經營所需而興建,故農舍之申請人應為農民,其興建與使用亦與農業經營不可分離,則農舍移轉之承受人亦應為農業生產經營而需取得農舍之農民,始符本條例第十八條之立法目的。 三、為同時落實本條例第一條「確保農業永續發展,因應農業國際化及自由化,促進農地合理利用…」及第十八條農舍興建應「不影響農業生產環境與農村發展」之立法目的,確保農舍興建及移轉後均為從事農業生產者所用,避免已興建農舍及其農業用地續遭投機炒作後不當利用,參酌司法院釋字第三百九十四號、第四百零二號、第四百二十六號及第四百九十七號解釋理由書揭櫫「法律授權…應就法律整體所表現之關聯意義為判斷,而非拘泥於特定法條之文字」之意旨,爰於本條例第十八條第五項授權得訂定「其他應遵行事項」下,針對本辦法於九十年四月二十六日訂定發布後申請興建之農舍及其農業用地予以規範,增訂農舍移轉之承受人應符合第三條之一之農民條件且無自用農舍。至本辦法施行前興建之農舍,其移轉依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相關函釋,應符合「承受人無自用農舍」及「農舍應與其坐落用地併同移轉」之原則。 四、另規範如屬繼承之移轉則不受本條限制。  

解決小黑蚊問題 竹市將清除大庄里全區紅樹林

2015-07-24

報導媒體:台灣好新聞 5月天氣轉熱,小黑蚊(台灣鋏蠓)對新竹市大庄里里民造成極大困擾,而紅樹林造成小黑蚊肆虐的一大主因。新竹市長林智堅23日前往現勘表示,市府今年下半年將清除香山溼地中段約56公頃紅樹林,斷絕小黑蚊食物來源及棲息環境,一次解決小黑蚊問題,並讓香山溼地生態重新得到復育。 林智堅巿長上午赴香山區惠民宮前聽取市府產業發展處紅樹林清除工作簡報,並現勘當地紅樹林情形,現場荒野保護協會張登凱老師說明紅樹林對當地生態的影響、新竹市議員賀玉燕、林耕仁、吳國寶、陳啟源及大庄里長陳德川、美山里長陳居財皆與會關心,肯定林智堅巿長正視居民之苦,一次清除長期影響大庄里民生活的大片紅樹林。 林智堅巿長表示,香山溼地是新竹非常寶貴的自然生態環境,因紅樹林擴散繁衍,造成溼地生態變化,也成了小黑蚊棲息地,帶給附近居民生活很大困擾。市府為了能一次解決十幾年來影響大庄地區居民生活品質的小黑蚊問題,今年將特別投入1300萬經費進行大規模清除工作,將清除大庄里全部紅樹林約56公頃,且為了預防紅樹林後續再度繁衍,未來會再編列預算,直至恢復溼地原來面貌。另外,位於客雅溪出海口的紅樹林在大雨時,會造成排水受阻,巿府將與管理單位第二河局協調進行改善。 荒野保護協會張登凱老師表示,各縣巿以保護紅樹林為主,但針對這次紅樹林清除工作,荒野保護協會與學者共同進行詳細調查與研究,透過小部分紅樹林清除觀察發現,生態變得更豐富,顯示紅樹林減量對整體生態反而有所助益,可回復原有棲息地樣貌。 產發處表示,香山溼地的紅樹林最初是因私人人工種植而在此地生長,從最早栽種到現在已有48年歷史,由原來的0.1公頃,自然擴散至民國99年調查時,已有107公頃,廣大面積的紅樹林反而生態大浩劫,紅樹林內生物種類所剩無幾,因此,民國100年開始,市府和荒野保護協會共同清除近岸區的30幾公頃紅樹林,已讓泥灘地招潮蟹及貝類等生物成功復育。 產發處指出,過去市府清除大庄里區域的紅樹林都是運用中央政府補助的經費,經費額度約95萬元,清除範圍小,效果有限。市府為徹底解決在地小黑蚊問題和讓環境復育更進一步,今年是第一次投入1300萬經費做大規模的清除,此次市府清除的紅樹林範圍在大庄里區域潮間帶,是香山溼地中段、屬於新竹市濱海野生動物保護區(香山溼地)的永續利用區,面積約有56公頃,現在已經密生成海上森林,市府在今年下半年將委託廠商以機器及人力相互配合清除紅樹林,並就地掩埋,達到生態環境干擾最少,清除效益最大的目的。 產發處表示,本次預計清除大庄里全區紅樹林,除了可以回復生態平衡,增加魚蝦、貝類、招潮蟹的數量,也能提高生態旅遊的吸引力,民眾可以前來觀賞招潮蟹、水鳥等自然生態兼賞香山夕照,帶動香山地區的觀光發展。未來市府會持續維護及管理,防止紅樹林小苗擴散,達到完全清除紅樹林、創造生物多樣性基地及消除小黑蚊的目的。

全民動手來淨灘!2015國際淨灘行動全臺淨灘場次

2015-07-21

海洋是地球上最廣大的荒野,人類最珍貴的天然寶藏,而我們卻聽不見來自大海求救的訊息。2014年,學者估計海洋中有五兆件的塑膠碎片隨著洋流漂移,每年至少造成130億美金的經濟損失。我們一方面,大量捕撈低成本而具高營養價值的海洋野生動物;另一方面,卻將便利生活消費完後的垃圾投入於大海,污染這片美麗的荒野。2015年研究估計全世界每年有800萬噸的塑膠躲過回收、焚化與掩埋三道關卡,跟雨水一起溜入茫茫大海,成為無法被分解的無敵物質,慢慢破裂成奈米尺寸的微小碎片,汙染每一片沙灘。 2009年起,荒野保護協會在每年9月份的國際淨灘日,於臺灣各地舉辦淨灘活動,利用「臺灣國際淨灘行動記錄表(INTERNATIONAL COASTAL CLEANUP)」,邀請民眾一起在淨灘後,登記撿拾到的廢棄物種類與數量,透過親身實地參與重新發現海洋之美,並反思日常生活,降低過去消費的生活方式。「淨灘」是守護海洋、終結「塑」命的最佳行動,也是一堂深刻體驗的環境教育課程,讓我們與92個國家的64萬人一起攜手,響應地表最大的海洋守護行動。 除了淨灘行動之外,荒野保護協會也舉辦講座培訓淨灘導引志工,期許志工不僅能認識全球關注的海洋廢棄物議題,並熟悉戶外淨灘的操作流程。經過培訓的志工,將在當天的淨灘現場協助各小隊操作淨灘紀錄表等工作,讓國際淨灘日之行動順利達成目標。 欲加入荒野淨灘導引志工的行列,請與各地分會聯繫培訓訊息。 分會 淨灘主題/淨灘地點 日期 沙灘簡介 臺北分會 八里區挖仔尾 個人報名(已額滿) 9/19(六) 「挖子」是由其地形位置而來,擁有大片紅樹林植物水筆仔,百種鳥類以及花跳、彈塗魚及蟹類為本區常見之動物,當海水退潮時,紅樹林間的潮溪成了小白鷺等鳥類之覓食場所。河口豐富的營養鹽對海洋生物之養育來說極為重要,許多的 海洋生物有 2/3 是在河口及沼澤中渡過其生命最初及最後時期,也因此淡水河口自古便是重要的漁場。 沙崙場 個人報名(已額滿) 9/19(六) 沙崙原是淡水河的小漁村,位於淡水河的出海口北岸,三面沙丘環抱,因海水深淺適中且沙 灘平廣,於西元 1924 年開闢為海水浴場,當時每逢假日均吸引民眾攜家帶眷地前往戲水,後因 公共造產方式經營不善,且因周邊海域存在暗流與激流,導致被列為危險水域而於 1998 年關閉。 現今的沙崙除了是婚紗業者愛好的外景場地,另外的身分則是大臺北地區年輕人夜遊及假日 聚會的場所,埋藏在金黃色細沙底下的鞭炮與烤肉殘骸等娛樂活動之廢棄物為最普遍可見者。  桃園分會 「海海人生,Hi海人生」 新屋鄉永安漁港北岸 個人報名 9/19(六) 「觀新藻礁」最早形成至今約有七千年.多孔隙的藻礁環境是底棲動物的良好棲地,小魚可在孔隙裡躲避天敵,又有豐富的藻類為食,這裡無異是大型魚類的最佳「育嬰房」。 新竹分會 「看海中的幸福」 看海公園(幸福沙灣) 報名導引志工 個人報名 9/19(六) 在潮汐起落之間露出的海岸溼地,是我們親近海洋時最先接觸的地方。溼地裡豐富的生物,是自然教育最佳教室,但是,它也是最容易受到人類破壞的地方,海邊廢土及垃圾的傾倒,汙水、廢水汙染,都讓溼地生物面臨更大的生存壓力。 臺中分會 「海親清」 大甲區西勢海堤 個人報名(已額滿) 9/19(六) 西勢海堤,北段海岸本為大安、大甲溪河口之掌狀沖積平原,潮差大、海埔地發達,愈往南海埔地愈寬而砂灘粒徑愈細,淤泥含量愈高。在風車、苗圃、三合院、現代與傳統交雜,漸漸發展出極有特色的農村、漁村文化的大甲唯一靠海的匠師故鄉-藺草編織。西勢海堤,在人潮罕至,又位於松柏漁港南邊、大安溪北邊,垃圾量並不尋常。因此選定為中部地區長期淨灘觀測的地點。 雲林分會 「愛海無懼」 三條崙海水浴場 個人報名 9/19(六) 三條崙海水浴場親水公園,早年雲嘉地區主要的戲水、親子場域,這裡的林帶和烤肉區以及浴場,更是4、5年級生共同美好的回憶,場內生態保存得十分完整,園區內還有「忘憂森林步道」,漫步林中,優游自在。這裡可說是中部沿海保留最完整的海岸之一。而親水公園內所保有國姓公的文物,供人景仰追思、參觀研究。除了人文氣息外,尚有天然防風林,大片木麻黃景色優美,又有興建完工之海堤可享受海風吹佛,欣賞海岸線美景釋放壓力,可說是絕佳的消暑勝地。 嘉義分會 「清淨我們的海」 東石鄉鰲鼓溼地 個人報名 9/19(六) 鰲鼓溼地隸屬臺糖公司,位於嘉義縣東石鄉六腳大排及北港溪出海口之間,因擁有沙洲地、廢耕地、魚塭、農墾區及大範圍的木麻黃防風林,而吸引大批的候鳥、水鳥及留鳥進駐。這廣達一千餘公頃的生態寶地是國內目前面積最大的溼地環境,境內可欣賞到各式各樣的溼地景觀,由於濕地型態複雜且完整,近年已受到國內外專家學者們的極大重視,鰲鼓濕地也是目前即將劃設為臺灣第18個野生動物保護區。 臺南分會 「清海小旅行」 個人報名 9/12(六) 9/13(日) 規劃於安平港國家歷史風景區內的觀夕平台是近年來新興的景點,三角形的平台採用的是南方松木建材為鋪面,兩側的防風林營造出綠意盎然的景色,平台前就是湛藍的海洋美景,來到這裡還能在沙灘上玩沙,捲起褲管延著岸邊踏浪,日出晨曦與夕陽黃昏時天空雲彩變化也相當動人,而觀夕平台的周圍運用的是低光源走廊設計,讓這裡不僅可以欣賞日間美景,夜晚的天空中也有閃耀的點點星辰,是許多民眾假日休閒遊憩的場所。 高雄分會 林園區汕尾沙灘 個人報名 9/19(六) 高雄市林園區的汕尾聚落於高屏溪出海口的右岸,與河對岸的屏東縣新園鄉遙遙相望。汕尾漁港曾是全國膠筏數量最多的漁港,是捕撈烏魚與鰻苗的重地,但隨著產量逐年減少,已不復往年盛況,也讓東汕里與西汕里兩個小聚落保留高雄都會區少見的靜謐與古意,隨著蜿蜒的小巷弄在土角厝與紅磚房間穿梭,不妨留意古廟與海堤上的斑駁碉堡,想像當年的榮景。 汕尾海灘因緊鄰高屏溪出海口,雨季往往將大量的廢棄物沖刷入海,再經由潮汐與海浪拍打上岸,數量上仍以高屏地區居民的生活廢棄物為主,也有許多漁業用品,是亟待民眾與政府關注的海岸。 宜蘭分會 「後埤愛海小旅行」 壯圍後埤沙灘 個人報名 9/19(六) 後埤社區位於宜蘭縣壯圍鄉的東南部,大致是在宜蘭海灣的中間。原名「后埤」,延伸至今稱之「後埤」。 四百年前,大陸沿海漁民就到宜蘭壯圍沿海牽罟為生。這些先民帶來牽罟漁具及漁法,在蘭 陽沿海岸不同地點嘗試。最後,決定在潮流最緩和,可作業網次最多,及漁獲最豐富的後埤附近的查某罟寮地段,建第一個牽罟據點。 當時的漢人,在沙崙擋風的後方,建立背對沙崙的查某罟寮(當時都是單身漢,沒帶婦女家眷同行,他們想念遠在家鄉的家眷,也不知何時可以回鄉團聚,就把這個臨時住處稱為查某罟寮。)。 後埤海岸在蘭陽溪出海口北方,海底沙岸地形平坦,南北兩向海流速度緩和,適合牽罟。蘭陽溪常年攜帶大量泥沙,含豐富微生營養物入海,吸引外海魚群湧向沿岸。藉助北向黑潮及內流漲潮,構成沿海中段優勢的牽罟作業條件。 「火燒罟寮全無望」,辛苦牽罟捕魚的年代過去了。但是後埤人還會到沙灘抓鰻線、耙蟯ㄚ、撿拾漂流木回家燒柴。沒有塑膠的年代,海仍和人的生活息息相關,沒有什麼廢棄物的問題。塑膠普及了,沒人燒柴了,海灘漸漸成了垃圾場,沙灘也從2~3百公尺退縮剩下50公尺。隔一個沙崙,人和海就變得很陌生..... 邀請你,一起來到後埤沙灘,藉淨攤活動來和太平海洋親近親近吧! (文史資料提供:後埤社區發展協會) 花蓮分會 美崙溪曙光橋附近 活動說明 報名請洽 03-8246613 9/19(六)   臺東分會 「對知本溼地清塑」 知本溼地 個人報名 9/13(日) 臺東市「知本溼地」是一處擁有天然湧泉、豐富生態,濾水和防洪功能良好的溼地,也是知本居民的共同生活記憶、卡大地布部落的傳統領域。當地人稱「夢幻湖」,卡大地布傳統名稱她為Tavurung。 知本溼地為國際鳥盟劃設之「重要野鳥棲地」(Important Bird Area,簡稱IBA),為臺灣候鳥遷徙路徑上之重要棲息所在。  

2015清淨海洋聯合研討會

2015-07-17

聯合國2014年警告塑膠廢棄物每年造成海洋觀光、漁業、航運的財損高達130億美金,也對人身安全、生態平衡與食品安全造成重大威脅。「五大環流研究所」的調查顯示全球海面上至少漂浮5兆件塑膠碎片。2015年的最新研究更顯示每年全世界有超過800萬噸的塑膠廢棄物進入海洋,當舒適方便的生活所製造的不會分解的塑膠物質進入自然環境中,這將會全盤影響人類的未來。 「淨灘」是愛護海洋最簡單的作法,「海洋廢棄物監測」更能產出科學數據與解決方案。當臺灣海峽兩岸的環保團體一起合作攜手時,透過與國際上專家學者的共同激盪學習,期待能為恢復清淨大海一齊努力!   除了淨灘,更做海洋廢棄物監測                海洋微塑膠調查析   「2015清淨海洋聯合研討會」為2015/9/12-14三日NGO研討會,特別開放9/12及9/13兩日邀請所有喜愛海洋的民眾參加,共同聆聽來自國內外多位專家的精彩分享。歡迎您加入今年「愛海無懼」的帆船,和我們一起乘風破浪共同守護地球上最廣大的湛藍棲地。 2015清淨海洋聯合研討會 2015 Cross-Straits Clean Ocean Movement 【活動時間】2015.09.12(六) 09:10-12:30、2015.09.13(日)09:10-14:50  【活動對象】一般民眾、關心海洋議題的夥伴,每日各50位 【活動地點】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 國際會議廳(基隆市中正區北寧路367號) 【主辦單位】社團法人中華民國荒野保護協會、深圳市紅樹林濕地保護基金會 【合辦單位】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阿拉善SEE生態協會 【贊助單位】阿拉善SEE公益機構 【活動費用】免費 【講座報名】9/12講座報名、9/13講座報名 【講座議程】 2015.09.12(六) 09:10-09:30 報到 09:30-09:50 研討會開幕致詞 [全球現況] 09:50-10:40 塑化的海洋  Martin Thiel(北方天主教大學,智利) [公民行動與環境教育] 10:40-11:30 網羅大眾的行銷淨灘 - 清潔香港 Lisa Christensen(Ecozine,香港) 11:30-11:40 休息時間 11:40-12:30 無塑校園與無塑活動 Dianna Cohen(Plastic Pollution Coalition,美國) 2015.09.13(日) 09:10-09:25 報到 09:25-09:30 議程說明 [公民行動與環境教育] 09:30-10:20 四千里海岸上的公民科學家 Martin Thiel(北方天主教大學,智利) 10:20-11:10 加州塑膠袋減量與汙水除塑之政策遊說 Dianna Cohen(Plastic Pollution Coalition,美國) 11:10-11:20 休息時間  11:20-12:10 日本海漂垃圾推進法之立法過程與成效 Hiroshi KANEKO(Japan Environmental Action Network,日本) 12:10-13:10 午餐自理 [產業響應] 13:10-14:00 企業響應海洋減塑 許祥瑞(塑膠工業技術發展中心,台灣) 14:00-14:50 塑膠:包覆地球的材質 Doug Woodring(Ocean Recovery Alliance,香港) 主辦單位保留變更活動內容細節之權利 【交通方式】 歡迎參與夥伴搭乘大眾交通工具 搭乘東部幹線→瑞芳車站→深澳支線(約10分鐘)→至「海科館站」 搭乘西部幹線→基隆車站→基隆市公車103路線(約20~30分鐘) →至「碧水巷/海科館」 搭乘西部幹線→七堵車站→基隆客運 R66(約30~40分鐘)路線→至「碧水巷/海科館」 詳細資訊請參照海洋科技博物館參觀交通資訊   【講師介紹】   Dr. Martin Thiel / 北方天主教大學 / 智利 德國籍的海洋生物學者,海洋廢棄物研究的先驅學者,為聯合國環境署海洋污染專家小組(UNEP, GESAMP)的成員。2007年發起智利「廢棄物科學家」計畫,結合學校教育與科學方法來調查沿岸地區的垃圾問題。2014其研究團隊發表「五兆塑膠漂浮於海洋」研究報告,引起全球關注。   【相關介紹】 「廢棄物科學家」網站 紐約時報報導「Study Gauges Plastic Levels in Oceans」  Lisa Christensen / Ecozine / 香港  Ecovision Asia與Ecozine雜誌的創辦人,每年舉辦的清潔挑戰賽「Hong Kong Cleanup」是香港最大的環保運動,2014年共有5萬人清理了3,894,000公斤的廢棄物。此活動成功帶動企業、媒體與演藝圈的話題、關注與響應,可作為環境運動中關於宣傳與行銷的成功案例。   【相關介紹】 Hong Kong Cleanup官方網站 Dianna Cohen / Plastic Pollution Coalition / 美國 塑膠汙染聯盟(Plastic Pollution Coalition)的創辦人,2009年起致力於串聯美國西岸至全球的公民團體,倡導減少使用一次性塑膠製品,也成功督促加州政府推動多項減緩塑膠汙染的重大政策,例如商場禁止提供塑膠袋、工廠廢水不得驗出塑膠原粒等。   【相關介紹】 Plastic Pollution Coalition官方網站 Hiroshi KANEKO / JEAN / 日本 JEAN代表董事,JEAN全名為「Japan Environmental Action Network 」創立於1990年,是日本參與「國際淨灘行動, ICC」的召集人,每年於春秋兩季舉辦的清潔環境與淨灘活動,參與志工超過3 萬人。也舉辦「海漂垃圾高峰會」和「海漂垃圾討論平台」等座談會,以研討海洋垃圾的解決方案為主旨,致力推動意見交流與資訊共享。也努力從事政策提案活動,曾促成於 2009 年 7 月制定的「海岸漂流物處理推進法」。   【相關介紹】 JEAN官方網站 許祥瑞 / 財團法人塑膠工業技術展中心 / 台灣 緣起於民國八十一年經濟部工業局輔導成立之財團法人組織,結合政府、產業界、學術界之資源,協助塑膠業界提升設計、製造、品管、檢測與開發能力並設有人才培訓業務、出版塑膠資訊雜誌,以全面提升塑膠界水準,促進長期之發展。為台灣地區塑膠關鍵技術平台。包括塑膠加工技術、材料改質、產品設計、分析、檢測、驗證等核心技術平台。並朝高值化產業展相關之應用技術發展。   【相關介紹】 財團法人塑膠工業技術展中心官方網站 Doug Woodring / Ocean Recovery Alliance / 香港 Ocean Recovery Alliancey(ORA)創辦人,ORA以香港為據點,積極參與全球各地的倡議行動,並為企業提供更友善環境的方向與選項,曾為聯合國環境署的撰寫報告,評估每年全球塑膠污染的經濟損失高達130億美金。今年除教育活動「Kids Ocean Day Hong Kong」與海洋影展,亦推廣回報垃圾的行動apps「 Global Alert 」,並邀集200位企業家在葡萄牙參加第四屆的國際塑膠論壇(Plasticity Forum)。   【相關介紹】 Ocean Recovery Alliance官方網站 聯合國UNEP報告  

盛夏黃昏的約定 2015五股溼地夏日賞燕季

2015-07-15

荒野保護協會將於2015年8月8日(六)起至8月23日(日)止,於新北市五股溼地籌辦十場「2015五股溼地夏日賞燕季」活動,預計邀請千位民眾利用暑假黃昏時間,一同欣賞燕群橫飛的壯麗景象,並參與五股溼地生態解說導覽,認識溼地珍貴的生態資源,及其對生物、人類、環境的重要性。守護全臺溼地是全民運動,呼籲民眾與政府共同重視棲地守護,將溼地保留下來,留給後代子孫永續的生存環境。荒野保護協會邀請家長利用暑期期間帶領孩子一同參與,歡迎至荒野保護協會官方網站報名。 五股溼地面積約187公頃,站在二重疏洪道出口堰低岸堤防,可以遠眺基隆河匯入淡水河的潮間帶,因位處淡鹹水交會處,蘊孕了多樣性的溼地生態,成為眾多物種的重要棲息地,包含珍稀物種如四斑細蟌、黑面琵鷺、魚鷹等生物。五股溼地因生長廣大面積的蘆葦叢,是夏季燕群夜晚棲息的場所。此處常見的燕子有四種:家燕、洋燕、棕沙燕、赤腰燕,半成以上為家燕。每年八月至九月,燕群會於傍晚六、七點時從四處聚集到五股溼地,準備夜棲。成千上萬的燕群在廣大的蘆葦叢上空急速盤旋、狂飆、升降、俯衝,滿天密密麻麻的小黑影構成五股溼地夏季最壯觀的景象。 溼地是魚類、鳥類、植物、水棲昆蟲與相關生物的棲息場所,在生態上扮演維護生物多樣性的重要功能,五股溼地位於高人口聚集的大臺北地區,除了蘊藏豐富生態,更為城市展現淨化水質、疏洪緩流、調節氣候、以及作為休閒與環境教育的場所等重要功能。荒野保護協會每年透過夏季賞燕季活動,帶領更多民眾認識並保護素有「地球之腎」之稱的溼地生態。 今年的五股溼地夏日賞燕季活動,自父親節8月8日起至8月23日間,共10場免費的生態導覽活動,每梯活動從晚間5時起至7時,歡迎教師與家長於暑假期間帶領孩子前往參加。此外,荒野保護協會於每月部分周日下午亦在五股溼地辦理免費生態導覽,詳情請參閱荒野保護協會網站資訊,邀請全民一同到五股溼地生態園區,駐足欣賞大自然一齣齣精采的戲碼。   【賞燕活動場次】 8/8(六)、8/9(日)、8/11(二)、8/12(三)、8/15(六)、8/16(日)、8/18(二)、8/19(三)、8/22(六)、8/23(日),共十場。 ※假日場每場120位名額;平日場每場40位名額※ 【報名網址】https://goo.gl/Zf9Lmr 【集合地點】新北市五股區成蘆橋下荒野保護協會五股溼地教育中心(貨櫃屋) 【活動流程】 時間 活動主題 內容 17:00~17:20 報到、分隊 約15~20人一隊。請勿遲到,逾時不候。 17:20~17:40 活動說明 說明活動流程、賞燕注意事項、燕群介紹。 17:40~18:10 步行至賞燕區 沿途介紹五股溼地與荒野保護協會,出發/到達時間將視燕群出沒時刻微調。 18:10~19:00 夏日賞燕 近距離觀賞燕子群聚飛翔。 【注意事項】 賞燕時,請儘量保持隱密與安靜,隨時提醒自己不要驚嚇到鳥兒。 絕不追逐任何鳥兒,讓牠們能自在地覓食與休息。 請攜帶一顆快樂的心,除足跡外什麼都不留,除攝影及觀察記錄外什麼都不帶走。 此為免費活動,交通、飲水請自理。建議攜帶小點心、水壺及防蚊蟲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