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快遞

公民參與,環運翻轉~2015全國NGOs環境會議

2015-04-07

台灣民間環保團體每年於地球日前夕召開「全國NGOs環境會議」,2015第12屆全國NGOs環境會議將於4月7日,假立法院群賢樓9樓大禮堂舉辦,以主題式公民參與工作坊進行,針對議題進行焦點式討論,主題包含「台灣的永續政策、能源轉型與非核家園、食物安全與食農教育、環境政策遊說、棲地與動物保護、環境景觀與生態美學、原住民環境守護、與環境公害防治策略」,並將會議結果共識於4月22日地球日當天,送交政黨領袖、行政首長,期望在今年立法院法案屆期不連續的關鍵一年,能促成關鍵法案與政策有效推動。發起團體將由台灣環境保護聯盟、荒野保護協會、台灣千里步道協會、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關懷生命協會、公民監督國會聯盟、台東環境保護聯盟、看守台灣協會共同參加。 2015全國NGOs環境會議主辦單位。(左起)荒野保護協會、台灣環境保護聯盟、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公民監督國會聯盟、關懷生命協會、台灣千里步道協會、台東環境保護聯盟、看守台灣協會。 台灣環境保護聯盟說明,能源轉型與非核家園主題,由台灣環境保護聯盟、台灣再生能源推動聯盟團體負責,主要訴求為,台灣百分之98能源進口,每年耗費兩兆台幣購買能源(油與電),力行節能與綠能,不只2025非核家園並非口號,也能為台灣減少能源開支、促進產業發展。從今年算起,到2025年,恰好有十年的時間,讓台灣成為一個節能與綠能產業的非核家園國家。另外,電價公式已經修改,應該要在立法院這屆期,通過延宕多年的電業法,以利台灣多元能源的發展。 荒野保護協會賴榮孝理事長表示:荒野保護協會以「守護棲地」為主軸,要求政府應以更積極的態度來面對台灣整體的永續發展,永續發展強調的是環境正義、社會公平以及經濟發展,並非只是國內生產毛額(GDP)逐年成長。透過此次會議,將邀請中央研究院、中華經濟研究院、祐生文教基金會、台灣科技大學、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台達電子文教基金會等代表,共同參與討論,以凝聚政府機關與民間共同的台灣永續發展訴求,確保有限的地球資源永續循環利用。 主婦聯盟環保基金會賴曉芬秘書長強調,食物安全不只是現實生活中的健康問題,更攸關著台灣農業生產、人與風土環境的重要議題。國人不能再以消費資本主義的框架,個別面對食安連環風暴。主婦聯盟環保基金會邀請社區大學全國促進會、台灣農村陣線、全國教師總工會與全國家長團體聯盟等七個團體,討論如何透過政策工具,發展友善土地、關注環境與文化的食農教育,讓生產者與消費者形成社會連帶,共同打造綠色飲食生活圈。 關懷生命協會將邀請六個環保與動保團體探討當前最迫切問題,分別為:關懷生命協會執行長何宗勳談『終結12夜—未來兩年保護流浪動物挑戰』、台灣媽祖魚保育聯盟執行秘書簡婕羽談『白海豚保育』、台灣黑熊保育協會理事長黃美秀談『臺灣黑熊當前課題』、屏東縣環境保護聯盟會長洪輝祥談『後灣陸蟹保育』、苗栗自然生態學會理事長郭榮信談『搶救石虎』、桃園在地聯盟召集人潘忠政談『桃園藻礁危機』。 台東環境保護聯盟劉炯錫表示,原住民在1980年代台灣民主化浪潮時期曾提出還我土地運動,但政府、某些「保育」人士仍以個別原住民有濫墾、濫獵、盜採林木、出賣保留地等理由不曾間斷地反對部落自我治理生活領域。事實上,原住民在被殖民統治前的生活領域極為自然、生物多樣性極高,沒有證據顯示任何物種因原住民絕種。與其不承認原住民部落國主權而被罵「保育」帝國主義,建議環保團體應在尊重原住民部落國主權下,思考如何主動與原住民共同守護其生活領域的環境,維護其與自然長久共存的生態文化,並發展綠色產業,以促進其永續發展。 經過這幾年的公民參與行動,反國光石化、反浮濫徵收、搶救綠地老樹、保育水源、桃園藻礁、石虎、白海豚、反核、守護原住民傳統領域等,公民力量向政府推動許多重要的台灣永續政策法案,然而明年初的立法院第九屆選舉,恐將先前的努力回歸原點,因此,2015年全國NGOs環境會議以針對議題進行焦點式討論並提出改善核心要項,將結果於4月22日地球日送進總統府,希望在這關鍵一年,能促成關鍵法案與有效政策推動,以達永續環境,落實法案推動之實。   【新聞聯絡人】台灣環境保護聯盟 陳秉亨 0920-563-724        荒野保護協會   陳穎瑩 0928-597-210,(02) 2307-1568#31 【工作坊主題】 主題 主責團體 台灣的永續政策 荒野保護協會 能源轉型與非核家園 台灣環境保護聯盟 食物安全與食農教育 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 環境政策遊說 公民監督國會聯盟 棲地與動物保護 關懷生命協會 環境景觀與生態美學 台灣千里步道協會 原住民環境守護  台東環境保護聯盟 環境公害防治策略 看守台灣協會 【發起團體】台灣環境保護聯盟、荒野保護協會、台灣千里步道協會、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       關懷生命協會、公民監督國會聯盟、台東環境保護聯盟、看守台灣協會。 【協辦單位】立法委員田秋堇辦公室、立法委員林淑芬辦公室、       立法委員劉建國辦公室、立法委員尤美女辦公室。 【參與團體】台灣環境保護聯盟、社團法人台灣媽祖魚保育聯盟、台灣原住民守護領域聯盟、       余紀忠文教基金會、南島社區大學、台灣千里步道協會、人禾環境倫理基金會、       觀察家顧問公司、立法院、宜蘭守護工作坊、景觀學會、芝山岩里長、       都蘭海灣原住民部落聯盟、蘭嶼部落文化基金會、台東環境保護聯盟、       台灣森林認證發展協會、東興社區發展協會、祐生研究基金會、荒野保護協會、       台灣再生能源推動聯盟、台灣科技大學、中央研究院、祐生文教基金會、       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社區大學全國促進會、全國家長團體聯盟、台灣農村陣線、       溪州尚水友善農產、全國教師工會總聯合會、中華經濟研究院、台達電子文教基金會、       台東縣卑南鄉東興社區發展協會、苗栗縣自然生態學會、台灣黑熊保育協會、       屏東縣環境保護聯盟、關懷生命協會、公民監督國會聯盟、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台東環境保護聯盟、看守台灣協會、環境法律人協會、綠黨、水患治理監督聯盟、       反賭博合法化聯盟、台灣蠻野心足生態協會、樹黨。

主婦聯盟中部開辦減塑講師培訓

2015-04-02

報導媒體:中央日報網路報 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台中分會消息指出,長期倡導減塑生活,希望透過辦理培訓,增加走入各地社區進行宣導的講師人力,傳遞實踐日常減塑的資訊。  培訓包含基礎課程、進階讀書會、見習與試講等階段,基礎課程設有平日班與假日班,基礎課程內容,除了本會師資群分享「一次用品減量」、「綠背包旅行趣」、「塑膠密碼」、「食器安全」教案之外,另邀請陽明大學生理學科賈愛華教授、荒野保護協會胡介申專員、山里好巷獨立書店林佳穎負責人分別主講環境荷爾蒙面面觀、海洋減塑行動及環境永續學等主題,奠定環保基礎與對塑膠風險的認知,另安排《塑料成癮》影片賞析,了解各國面對塑料威脅的因應之道。  學員經過培訓與陪伴成為該會講師,將進入學校、社區及中部各角落,宣導塑料垃圾問題嚴重性、說明塑膠毒害風險、呈現其影響海洋生態的實況,並分享可行的日常改變方式,如自備提鍋、筷匙、購物袋,或使用不鏽鋼吸管、竹牙刷等,協助大眾搭上綠色時代的新潮流。  減塑講師培訓自4月份展開,民眾可依自身便利性選擇平日(4/9、4/16、4/23、4/30上午9:30-12:00)或假日班(4/18、4/19全天9:00-16:00)基礎課程,課後於5月份起舉辦每月2次的進階研討讀書聚會。會友報名免培訓費、僅收保證金500元,非會友繳交1500元(培訓費及保證金);須參與基礎課及至少4次的讀書會後方可退保,費用可親繳、劃撥(郵局21404287/主婦聯盟台中分事務所)或ATM轉帳(郵局0021208-0623082),團報另享優惠。

以行動來守護地球 Taking Action to Protect the Green Earth

2015-04-01

報導媒體:Daikin Life & Air 季刊 地球暖化帶來的糧食危機與生物浩劫,已不再是陌生的話題,氣候變遷與環境保護皆是需要被正視的問題,隨著時代的進步,透過新科技與技術的交互運用,不止可以取代舊有對環境有害的物質,同時,在世界各地,也有不少有識之士,早就投身於環境保護領域,用行動來守護我們共有的這個地球。 溫柔革命──荒野保護協會 民國70到80年間,是台灣經濟蓬勃發展、景氣一片大好的時候,但在此同時,也是生態環境嚴重被犧牲、破壞的時候。以徐仁修及李偉文為首的一群志同道合的夥伴,發起推動「荒野保護協會」的誕生,並於1994年登記成立社團,同時於1995年開始第一次籌備會議,自此這場守護棲地的溫柔革命便正式成行。 棲地守護,保存生態 社團法人中華民國荒野保護協會到今年剛好滿20年,一開始至今的目標都是放在「棲地保護」,不同於一些公益團體針對某種動物或植物來推動保護或復育,棲地所指的是一個生態環境,包括依附在這個生態環境中生存的動、植物,都是協會保護的對象。協會所採取的辦法是透過購買、長期租借、接受委託或是捐贈來取得棲地的監護權與管理權,讓其在保護之下,恢復自然生機。例如與新北市政府合作,認養「五股溼地」,透過分區規畫保留蘆葦,營造出河灣淺灘的棲地環境,成立生態園區。「宜蘭雙連埤環境基地」也是個別具代表性的例子,去年再度取得經營管理契約,並朝環境教育場所認證的方向努力。 荒野保護協會的理事長賴榮孝也特別指出,其實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是可以不衝突、並行共存的,聯合國與許多西方國家現在都強調永續發展的重要性,就是經濟、環境、社會的共同發展,生態、生活、生產的平行進行。例如因為生態被保護了,開發觀光經濟,增加在地的工作機會,讓當地人收入也能增加,就是一個好例子;此外,亦可以和在地有意願轉型成無毒耕作的地主進行契作,朝環境友善的方式發展。經由棲地保護,甚至只是一大片棲地的部份地區獲得圈護,就能如同保存了一個生態基金庫一樣,未來當大環境改變,也許有些過度開發的工業園區或設施不再被需要時,能藉由所保存的這個棲地生態基金庫,得以進行復育工作。 環境教育,改變思維 協會相信環境教育能夠從根本改變人的思維,也才能讓生態有機會得到守護。目前環境教育的重點放在孩子,從小建立對環境友善的觀念,同時能影響父母及家人,從家庭到社區再到社會,一點一滴的改變現況;因此創立初期立即籌劃兒童教育及親子教育,現今親子團已達到60團。另外,棲地守護方面,目前協會全台關心的棲地定點共有47個,每個定點均有6位以上解說員駐守,定期舉行定點觀察引領民眾更了解自己居住的環境;以及每年的大型倡議活動如地球一小時、地球日、世界海洋日、國際淨灘守護行動等,皆是讓民眾透過活動了解環境守護的重要,相信只要打開觀察自然的眼睛,每一個人都能看見這片土地的美好。 在20年的努力下來,荒野保護協會在全台灣共有11個分會、1個籌備處、9個聯絡處、4個海外荒野夥伴,擁有1萬6千多個會員家庭,其中活躍的會員也約有5千多人;但是賴榮孝理事長仍深深覺得有共識及行動力的人不夠多,政府不了解永續發展的概念,而一般民眾對於環保意識的覺醒不夠,仍迷失於經濟開發的利益中,現在層出不窮的食安問題、有些農民自己種的東西自己也不敢吃,就是自食惡果。所以荒野協會的努力目標是在全台灣能達到每個縣市有分會、每個鄉鎮有聯絡處,讓在地的人來決定當地經濟與環境保護的共存之道,愈多的人有環保的共識,就能影響政策,只要有10%的人有共識,就能翻轉政策的制定;走向制度而不是走向街頭,透過政府制定政策,才能加速永續經營的發展。如同理事長賴榮孝所說的,這是一場溫柔的革命,是守護棲地及自然生態的溫柔革命。 如果想要對台灣的自然生態有進一步了解,可以參加協會舉辦的生態導覽活動;協會也能安排推廣講師到社區、學校、公司單位演講。想要行動關心台灣的環保與生態守護,更可以加入成為會員,或者捐款贊助活動,也能受訓成為服務志工;從自身做起,進而影響周遭的人,以行動來為環保盡力。

生物地圖App 聽見29種鳥鳴

2015-04-01

報導媒體:聯合新聞網 為了讓高雄民眾更親近大自然,高雄市環保局昨天發表「生物多樣性都會地圖電子書App」,透過手機就可一覽全市13處濕地及公園生態、聆聽29種鳥類聲音。 環保局也創全國之先,與8個生態團體簽訂「生態調查合作備忘錄」,透過社區定期、定點及標準化調查,讓高雄市生物多樣性資料庫更為豐富。 環保局表示,生物多樣性App共介紹高雄市13處特色公園、濕地及田野地景的動物生態,包括茂林、壽山、美濃黃蝶翠谷等,收錄29種翠鳥、黃鸝、領角鴞常見鳥類的鳴聲,民眾到這些綠地中踏青,「滑」一下手機就能了解周邊豐富的生物樣貌,還能隨時註記、畫圖,成為個人生態觀察筆記。電子書下載 高雄市環保局局長周燦陽說,高雄市從愛河整治、濕地廊道的構築,已從重工業城市逐漸轉型,綠地面積提升,生物多樣性的豐富度是未來努力目標,除建構「高雄市生物多樣性資料庫」,將高雄市範圍內的生物資源資料匯入,也與都市計畫區、保護區等圖層套疊,分析出高雄市生物多樣性分布熱點及生態敏感區域。 此外,包括高雄市蝶會、茄萣生態文化協會、荒野保護協會、高雄市野鳥學會、林園紅樹林保育學會、濕地保護聯盟(洲仔、援中港濕地)、甲仙大田社區發展協會等8個社區團體,都與環保局簽署「生態調查合作備忘錄」,未來將以定期定點方式蒐集環境生態資料,上傳建檔至生物多樣性資料庫。

「看見台灣」巡迴放映首場在竹北高中登場 廣獲2100位學生熱烈迴響

2015-03-31

報導媒體:大成報 「看了《看見台灣》之後,我要徹底做好資源回收!」、「我會隨身帶水壼!」、「我要家人一起做環保!」這是竹北高中四十個班級學生欣賞《看見台灣》紀錄片後一連串的回應,讓齊柏林導演感到非常欣慰。他說,這是他願意放棄退休金,堅定拍《看見台灣》所期待的目的,只有關心台灣,才會有愛台灣的行動。  長年關懷環保的台灣應用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今年贊助「看見台灣之後:對土地的承諾」環境教育計畫,特與新竹市愛惜社區推展協會在竹苗縣市12所高中職巡迴放映《看見台灣》紀錄片,同時邀請齊柏林導演和新竹荒野協會會長劉月梅在影片放映後與學生座談。首場於30日在竹北高中舉行,全校超過2000名學生一起欣賞。  齊柏林導演與熱情的師生進行映後座談時笑說,大家歡迎的程度,讓他好像是金城武,現場大笑。齊柏林表示,很支持企業贊助巡迴在各學校放映這部影片,觀賞者在感動和感慨之外,都能出現正面的能量,可以身體力行從改變生活和調整消費習慣做起。齊柏林導演也分享了拍攝紀錄片的精彩故事和不足為外人道的艱辛過程,學生們很關心他在影片中揭露山林被破壞、河川被污染的土土地放映後他的人身安全。齊柏林笑著說,沒有任何威脅發生,謝謝大家關心。  應用材料公司台灣區總裁余定陸表示,齊柏林導演用心拍攝《看見台灣》這部紀錄片,去年帶動全台風潮,讓大家看見台灣土地的美麗與哀愁。影片結束後的感動與震撼,必須轉化成實際行動,保護台灣這塊土地,並體現身為全球公民的價值。環境議題沒有國界,地球是台灣民眾共同的家園,對於孕育我們的土地,必須傾力建立一個永續的未來。  主辦單位表示,《看見台灣》紀錄片巡迴放映是主辦單位計畫長期舉辦的環境教育活動,目標是每年有9000名學生參與看見台灣環境保護座談。第一年規劃到新竹縣市和苗栗縣12所高中職播放《看見台灣》及專家映後座談,同時舉辦觀影後「看見台灣之後—從感動到行動」徵文比賽,獎金從500到5000元不等。 

利澤社區生態遊

2015-03-30

報導媒體:自由時報 位於冬山河親水公園旁的「利澤社區」,因早期是重要商港而風光一時,雖榮景不再,但文化古蹟、歷史風情與濃濃人情味依舊,吸引不少懷舊迷前來老街朝聖,加上近年來成功復育西邊原為冬山河舊河道的「五十二甲溼地」,民眾可搭乘昔日農家最重要的交通工具「鴨母船」漫遊田間水域,體驗先民水上行舟的生活方式。 (點擊圖片看原始尺寸)

關燈之後,人類還能做什麼?

2015-03-29

關燈之後,人類還能做什麼? 集合眾人的力量,種下滿城遍綠 社團法人中華民國荒野保護協會2015地球倡議「集眾力,來種綠」,呼籲全民:集合眾人力量,種下滿城遍綠,生活節能減碳,關心氣候變遷,守護自然棲地。守護行動從2月起至5月底,首場大型活動:地球一小時(Earth Hour)——「集眾力,來種綠Lights OFF!Green Up!嘉年華」,於3月28日(六)晚間20:30至21:30在臺北市政府東門廣場開跑,號召千位民眾成為城市發電機,共同踩腳踏車發電為關燈後的臺北城打造一座星空下的「綠色電影院」,當晚臺北市長柯文哲與公部門、企業長官暨貴賓共同以實際行動來保護地球環境。現今全球面臨極端氣候的挑戰,多數國家已擬訂減少碳排、能源轉型等相關政策,臺灣政府與民眾須儘快做好面對世界性氣候與環境改變的應變與調適能力,以減緩氣候變遷所帶來的衝擊。因此,荒野保護協會在上半年於全臺籌辦氣候講座、地球影展、種綠走讀、工作假期、地球一小時響應活動、地球日全台同步自然觀察,邀請民眾長期投入守護行列,從靜態學習到實際棲地營造與維護,一同集眾力,來種綠,為地球做一件好事,每個人都可以是改變的力量。今年地球一小時共節約7萬度電,換算可減少3.654萬公斤碳排放量。 荒野保護協會理事長賴榮孝表示:「荒野保護協會每年透過多個大型倡議行動,喚起民眾對環境的重視,今年的地球一小時透過人力發電車供電方式,象徵全民對於新能源的想像與渴望。面對全球氣候異常,守護自然棲地、維持健康的土地是保護現代人類生命與財產權的最後屏障。為了我們的下一代留下適合生存的環境,守護棲地就是保護家園,一場迫在眉睫的行動需集結每一個人的力量。」 臺北市長柯文哲呼籲:「近年極端氣候顯著撼動全世界,現今全臺更面臨缺水問題已影響國家安全、產業結構、人類健康、糧食產量、自然生態等。減緩與調適氣候變遷,是臺北市政府積極面對的課題,從排碳減量,到企業轉型、全民生活態度改變、擴大城市自然棲地面積、減少柏油鋪面等,期望打造一座如『戰備海綿』的都市,能涵養水源、降低二氧化碳排量。」 臺灣的地球一小時行動已由過去的關燈節能減碳概念,晉升為長期的環境守護行動,2015年透過趣味的環保嘉年華,邀請民眾在關燈時參與「綠色電影院」,並體驗一度電的珍貴,活動當天的所有用電將由12臺發電腳踏車提供,每臺車需約騎5個小時才能獲得1度電,「人力發電車」將於下午1點起至晚間10點不間斷供電,目標10小時共募集25度電。下午3點開始,現場設有「低碳友糧市集」邀請北臺灣實行無毒友善農耕的小農到現場與民眾分享土地經驗,並且設有環境教育、綠樹箱DIY、氣候變遷體驗遊戲、綠能展示等攤位。活動中更安排「大樹君講堂」,透過6場不同主題的環境短講,帶領民眾瞭解自然棲地是氣候變遷下保護人類與環境的最佳防護罩,增加生態化都市公園綠地、守護水田與溼地、保留山林野地是刻不容緩的行動。歡迎大小朋友在週末六的午後一同共襄盛舉,將環境保護觀念內化至心中,並落實於日常生活中。 近年來,全球各地接連受到極端氣候劇烈影響,2014年是有氣象紀錄以來全球平均溫度最高的一年,目前臺灣更面臨乾旱問題,降雨偏少導致全臺水情吃緊各水庫蓄水量僅為往年的20%到30%,更造成全臺農漁業的損失。荒野保護協會自2005年起推動夏至關燈,率先以行動來參與氣候變遷議題。從2010年開始與世界自然基金會(WWF)合作,6年來透過不同形式的主題呼籲全民:守護環境不是僅有1個小時的任務,關燈之後持續的守護才是關鍵。 荒野保護協會繼2012年以來與歐萊德國際股份有限公司合辦地球一小時行動,每年持續邀請公部門、企業等團體加入,今年連續第2年獲得富邦金融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支持,更號召中鋼集團、臺灣松下電器股份有限公司、小林髮廊、統一星巴克股份有限公司、美商嘉康利台灣分公司、經濟部能源局、臺北市政府環境保護局、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伊頓飛瑞慕品股份有限公司、中華開發金控(控股股份有限公司)、LiveABC互動英語教學集團、Citytalk城市通、IC之音.竹科廣播電台、義大世界購物廣場、貝立德股份有限公司、前線媒體等企業加入守護行列。信義商圈更首次串連近25家商家共同響應關燈,期望未來有更多的企業、商家能主動投入環境保護,發揮企業的影響力一同實踐社會責任,帶領民眾並協助政府具體落實環保政策,讓我們的生活環境更美好! 2015地球倡議活動網站:earthevent.sow.org.tw 新聞聯絡人:何芝迎/荒野保護協會媒體宣傳部專員 0912-057-563 主辦單位:社團法人中華民國荒野保護協會 合辦單位:歐萊德國際股份有限公司 主力協辦:富邦金融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協辦單位:中鋼集團、臺灣松下電器股份有限公司、小林髮廊、統一星巴克股份有限公司、美商嘉康利台灣分公司、經濟部能源局、臺北市政府環境保護局、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伊頓飛瑞慕品股份有限公司、中華開發金控(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媒體協辦:LiveABC互動英語教學集團、Citytalk城市通、IC之音竹科廣播電台、義大世界購物廣場、貝立德股份有限公司、前線媒體 特別感謝:【綠色電影院影片提供】2014台灣野望國際自然影展;英屬維京群島商台灣興華拓展股份有限公司台灣分公司;【信義商圈】台北金融大樓股份有限公司(TAIPEI 101)、台北世界貿易中心國際貿易大樓、台北君悅酒店(HYATT)、威秀影城信義分公司、HOMEHOTEL、全豐盛信義105大樓、台北寒舍艾美酒店、寒舍艾麗酒店、遠雄金融中心、NEO19、華新麗華大樓、BELLAVITA寶麗廣塲、台灣中油股份有限公司、誠品信義店、統一開發股份有限公司(市府轉運站大樓) 、ATT 4 FUN、台北W飯店、華南商業銀行總行大樓、微風松高、統一國際大樓、國泰金融中心、國泰信義經貿大樓新光信義金融大樓(A12) 、新光三越台北信義新天地

引翡翠水救石門 要等板新二期完工

2015-03-28

報導媒體:自由時報 目前先增設15個取水點 每日多供2000噸用水 連日細雨仍無法改變桃園及部分新北地區「供五停二」的命運。台北市長柯文哲昨表示,北市將調度翡翠水庫供新北、桃園、新竹「解渴」。北市自來水事業處最多將提供十五個水車取水點,預計每日可多供應兩千噸用水。 北市長柯文哲下「指示」詳細調度計畫明公布 不過,對於柯市長「指示」北市水支援新北,有北市官員說,只有等一○六年板新二期計畫完工才能「解渴」,現階段只能多開幾個取水點,「柯市長沒看報導嗎?」 近二日下雨,只有翡翠水庫的水情較佳,截至昨晚八時為止,水庫蓄水量達八十五.三四%,較日前水位上升兩公尺。但石門水庫集水區累積降雨量約十二.三毫米,帶來一八七萬噸水量,只多了一天的民生用水,截至昨晚七點蓄水率為二十一.七二%。 柯文哲說,台北市是因為有翡翠水庫,所以沒有缺水,但還是應該要想辦法,讓北市的水支援新北,新北再支援到桃園,詳細調度計畫大概週六會公布。 北市自來水事業處處長陳錦祥說,北水處現已有六個取水點供水車預約取水,每噸五.九元,每日供應量約八百噸,本週六前將會多規劃九個取水點備用。為避免業者趁缺水期間賣水大發「水財」,北水處僅開放限水地區水車載水,還採預約制,業者需憑事先匯款發票取水。 板新淨水廠為關鍵樞紐 雙北可互相調度用水 水利署原訂「板新地區供水改善計畫(簡稱板新計畫)」分為二期,希望將供應板新地區的部分大漢溪水源南調給桃園使用,差額由翡翠水庫補上。第一期工程十年前已完成,翡翠每日最多可輸送五十三萬噸自來水至泰山、五股、八里、蘆洲、三重、雙和等地區,供水人口為一百三十萬人。板新二期第一階段計畫預計今年底完成,清水供給量可從現在的五十三萬噸增加至七十二萬噸。 水利署水源經營組組長林元鵬表示,若二期工程完成,石門和翡翠水庫就能以板新淨水廠為樞紐,互相調度區域用水,萬一哪天翡翠水量不足,也可能由石門多供一些水。大漢溪水源若能全部南調給桃園、新北林口,可望減輕石門水庫四分之一壓力。 南化水庫上游集水區的關山里有處「大地谷」,山壁沖刷的特殊景致,引人入勝,但主要的進出路徑卻在淹沒區裡,只有枯水期時,路徑浮現才得以深入,身歷其境,被稱為「有季節限定的秘境」,目前全台正陷入乾旱危機,進出路徑又露出,吸引不少遊客前去探險。南化區長洪正國強調,現場有落石,基於安全,不鼓勵民眾前去;而荒野保護協會理事黃嘉隆則呼籲,現場是水庫集水區,環保很重要,前去的民眾切勿在現場烤肉或野炊,千萬不要留下垃圾,造成水源污染。(圖文:記者吳俊鋒)  

搭鴨母船遊五十二甲濕地 自然人文景致最道地

2015-03-28

報導媒體:環境資訊中心 水田濕地生態豐富的五十二甲濕地,由宜蘭縣府委託荒野保護協會宜蘭分會經管,今年租下近4甲地,以生態農法耕作,並與周邊的利澤社區合作,結合在地獨特地景及文化,發展生態旅遊。10艘鴨母船4月6日即將首航,讓民眾遊遍濕地、走訪社區,一探利澤魅力。 五十二甲濕地  人鳥距離近 五十二甲濕地屬冬山河流域,貫穿其中的五股圳,由於地勢低漥,圳路水位高出農田,於是形成終年積水的沼澤地,水生植物多樣,除了守護農田的風箱樹,還有蘆葦、鹹草、苦林盤、滿天星、以及珍貴美麗的穗花棋盤腳。不過強勢的布袋蓮是濕地隱憂,密集生長讓原生物種競爭不過。 護岸保持自然樣貌,沿岸草花在春天尤顯繽紛美麗。濕地內大多是已開墾的農田,以種植水稻為主,一部分因積水不退、抽水成本過高的農地,就放著不處理,隱密的草澤環境,成為水鳥庇護之所,沼澤地豐富的魚蝦貝類則吸引大批雁鴨來此過冬。此地上百種鳥類聚集,難得一見的黑面琵鷺也會到此過冬,此地也是北部少數有水雉到訪的濕地。 雖然天氣轉為炎熱,濕地上還有成群的高蹺鴴覓食,花嘴鴨悠遊其中,大白鷺、小白鷺、紅冠水雞,就在田裡嬉戲,不需望眼鏡就可以清楚看見。人鳥距離如此接近,讓五十二甲濕地成為賞鳥樂園。 租地耕種守護棲地 不過慣行農法使用的農藥及化肥長期累積,對環境負擔重。這個季節,田裡剛插完秧,走在水田邊的路上,農藥濃烈的味道讓人不得不掩鼻快走。 有感於化學資材的影響,宜蘭荒野決定投入農耕,租下4甲土地,以不使用農業化肥的方式耕種,其中一部分今年已經插秧,因為第一年缺乏經驗,因此請代耕隊協助,未來希望能聘請專職的田間管理員。 宜蘭荒野擔心秧苗長得不好。當地農民一聽到不使用農藥、除草劑,都不看好。在承租的田地上,秧苗顯得疏疏落落,還有在使用化學資材的農田看不到的「藻華現象」,都需解決。 五十二甲濕地也為荒野寫下守護棲地的新頁。荒野保護協會理事長賴榮孝說,荒野長期以來以守護棲地為目標,當地原本是農地,則以友善土地的農耕方式守護。雖無法將濕地內的農地全數租下,至少能以有限的土地,以不使用農藥、化肥,友善環境的生態農法耕種,做出成績、累積經驗,能為示範點,期待能影響其他農民改變,讓土地更健康。 售地、建屋  開發壓力不斷 雖說當地地勢低窪,每逢颱風大雨後淹水情況十分嚴重,開發的壓力卻從未減少,已完成的建案,還賣不出去,另一個「合法申請」的大型集合式住宅建案正在蓋;另一處申請為工廠建地,房舍已經蓋好,正等著環評通過後營運。建築量體不斷把地填高,水淹到別的地方,成本由縣民吸納。 幾處農地上豎起大大的「售」字,吸引來來往往的車主注意。目前市場行情,農地1坪介於5000~6000元之間,卻仍有叫價12,000元的地主。這些農地,有多少農民買得起? 售地也是濕地的隱憂,宜蘭每天2棟農舍的成長速度,有多少會發生在此地呢?濕地保育法公告實施後,對於影響地形、地貌、改變水文,如填土,雖會增加門檻,但會不會只是增加行政程序,實際上對於濕地的保護能發揮多少效力呢? 賴榮孝尋思,有沒有可能找朋友集資買下農地,再轉租給荒野或願意以生態農法耕種的農民。 濕地區域產業萌芽 另一方面,荒野也積極與濕地周邊幾個社區,合作推動生態旅遊,將保育濕地的成果為社區帶來獨特的區域經濟。 濕地與人類生活緊緊相嵌,也印記了歷史文化,五十二甲濕地也不例外。最近,五結鄉的利澤社區,即以「尋找失落的鴨母船及鴨寮的故鄉」,獲得企業贊助,請當地老師傅打造了10艘傳統的「鴨母船」,以及50套救生衣,將沿著五股圳暢遊濕地,4月6日即將首航。 行程安排將以利澤社區為起點,走訪老街,探尋「利澤簡」噶瑪蘭古地名的由來、媽祖廟以及「走尪」的緣由,還有重要地標,如利澤醫院、穀倉等地,再前往五股圳,撐著鴨母船走訪濕地,享受濕地提供的生態服務。 鴨母船是早期當地居民用來趕鴨子、運輸貨物的交通工具,見證當地的地景,以及常民生活中的智慧。生態旅遊的導入,也是保存地方文化、自然資源的方式,未來也將與其他社區合作,規畫不同特色行程,讓保育的成效看得見。 五十二甲濕地位於宜蘭縣五結鄉、冬山鄉、蘇澳鎮之間,因初墾時面積53.612公頃得此簡稱,列入國家重要濕地的總面積達299甲,分類上屬於國家級重要濕地,因此只要濕地保育法公告實施,便具備法令地位。 隨著濕地保育法公告實施的腳步越來越近,53處國際級及國家級重要濕地也將同步認列,各地政府也積極進行濕地保育經營管理計畫。宜蘭縣內就有5座國家級重要濕地,五十二甲濕地即為其中一處,縣府長期委託荒野宜蘭分會經營管理。  

保育不敵雲母礦? 關山保護區礦場再擴大 林管處支持

2015-03-26

報導媒體:環境資訊中心 以保護中央山脈為名而劃設的關山野生動物重要棲息環境,早年園區內存在的向陽礦場,因開採雲母石創造高經濟產值,2012年礦業用地更新,礦務局准予續約20年,只是位於具公益性的重要棲息環境內,是否符合保育目標,仍有疑慮。 最近向陽礦業又要新增5公頃開採面積,土地主管機關台東林管處支持本項開發,認為本案屬精緻礦業,收益可超越環境成本。目前全案依野保法進入林務局專案小組審議。 地球公民基金會研究員呂翊齊指出,礦權早於保護區設立,使得主管部門公部門擔心賠償問題而默不作聲,解決此項矛盾唯一方案,就是修法將礦場剔除於保護區之外。 關山野生動物重要棲息環境是中央山脈保育廊道的一份子,2000年設立是為了填補南部的缺口。 開採雲母石  經濟效益大於環境損失? 「關山野生動物重要棲息環境」於2000年公告,占地69,077公頃,園區內有知名的嘉明湖國家步道系統,劃設目的是串聯「中央山脈保育廊道」,緊鄰台東蘇鐵自然保留區、新武呂溪野生動物重要棲息環境、出雲山自然保留區、雙鬼湖野生動物重要棲息環境以及玉山國家公園,補足廊道南部的缺口,是保護中央山脈不可或缺的拼圖。 園區內的「向陽礦業股份有限公司」創立於1975年,絹雲母礦區可採量逾1500 萬公噸,預估可開採50年以上;2012年通過的開採總面積為11.9560公頃,最近再申請面積5公頃的新開採區。 依據《野生動物保育法》第8條,在野生動物重要棲息環境探採礦、採取土石,應先向地方主管機關申請,然後層報到中央主管機關許可後,始得向目的事業主管機關申請為之。 向陽礦業的土地主管機關是台東林區管理處,副處長劉瓊蓮接受採訪時表示,台東林管處支持本項開發,因本案屬於精緻礦業,是唯一收益可以超越環境成本的開發。過去雲母石用於化妝品、痱子粉;現在奈米、隔熱、LED等,都需要雲母的成分。 向陽雲母礦脈是裸露型的,因此不須炸破,而且水洗使用的溪流,就是雲母石的溪流,生物不多,影響不大,每一寸土地都不會浪費,也沒有污染的問題。「雖然於野生重要棲息環境內,此地並沒有不可替代的物種或棲地,不是敏感環境。」 劉瓊蓮表示,在土地管理機關立場,礦石開採對環境是很大的衝擊,幾乎不能恢復,但向陽礦場不同,一點點雲母石,就有很大的經濟效益,而且沒有污染的問題。 另外,向陽採礦場及利稻選礦場,85%員工為當地(利稻部落)原住民;具有正面意義;而本案和湖山水庫一樣,業者願意進行生態補償。 向陽礦業公司資料表示,開採方法不使用炸藥,及順其層理,以挖土機將原礦鏟出;開採之礦砂,經洗砂機以清淨溪水,將絹雲母原礦選洗成礦漿,再將廢棄砂石回填原址植生,綠化環境。經選洗後之礦漿,不用車輛輸送,而利用地形高低250公尺落差,直接以6吋管道輸送至3公里之遙的選礦廠,再以精選,節省運輸能源,避免車輛荷重損毀路面。 重要棲息環境開礦 需經生態評估、環境影響評估 本案原送保育組書面審查,並由行政院農業委員會野生動物保育諮詢委員會幾位專家組成專案小組進行審查。通過後,依據「開發行為應實施環境影響評估細目及範圍認定標準」 第11條「位於野生動物保護區或野生動物重要棲息環境」採礦,應實施環境影響評估。 農委會林務局保育組組長管立豪表示,小組審查具同意或否決權,委員已進行現勘及第一次會議,審議結果是請開發單位進行修改。 開礦增加生物多樣性?   經過人為適度干擾,生物多樣性會增加的理論,適用於開礦嗎?曾連續兩年在台東海岸山脈調查礦場周邊生物多樣性的學者姜博仁表示,在原本是森林的地方開礦,清除植被、土地裸露、開路,使得原有的森林消失,之後又因採礦所需開路,開挖.產生邊坡,創造了開闊的環境,增加不同的棲地型態;因為邊際效益,這些邊緣地帶的生態系與原始森林比較,物種總數似乎增加,但森林棲地變破碎,邊際效益卻可能造成物種存活率降低。 他的研究無法針對開挖區造成的影響調查,只能在「礦場周遭」、「遠離礦場」的地區進行調查,換句話說,並沒有針對開挖區的相關研究結論。 姜博仁指出,棲息地的改變過程中,有些物種受益、有些物種受害,但是人為干擾會改變動物行為。開礦的影響不能只單看礦場,還有隨之衍生的開路、施工,人來人往都將改變動物的作息時間。在他的調查中,一些哺乳動物覓食、活動時間都改變,對動物來說,不盡然是好的。 此外,國外已有研究指出噪音會影響鳥類繁殖,國內仍缺乏相關的研究調查。 增加面積就一定有新的開挖區,那這個開挖區可能會有保育類物種受影響。而犧牲森林換來新增的草生地、邊際效應,是否等同為礦場的「好處」?或許,林務局的論述恐怕得將增加開挖面積的「壞處」一併評估。 犧牲環境增加稅收  保育經費等比增加? 只是,犧牲物種、棲地保護,讓企業賺錢、國家稅收增加後,保育經費也會等比例增加嗎?荒野保護協會理事長賴榮孝表示,去(2014)年底發布最新的國家永續會報告顯示,中央政府總預算中,他換算生態保育經費佔比,從2010年1.15%、2011年0.90% 、2012年0.84%,一直2013年只剩0.70%,一路滑溜梯。 礦場本該為環境補償付出代價,但台灣礦場租金超低廉,似乎未計算對生態衝擊。姜博仁表示,礦場或許無法從台灣消失,至少礦場開採支付的租金應考慮符合生態正義,而環境破壞如何量化為貨幣,林務局也未提出研究評估;使用原民土地,應符合原住民傳統領域的土地正義,此外,持續的生態監測、新開挖區的生態補償,都應提列,否則難以擺脫圖利礦場(財團)之嫌。 保護區內開礦、保育並存  環團:企業賺錢民眾買單 保護區、以「公益」為目的保安林,開礦事件層出不窮,保安林在《森林法》中嚴格禁止開發,卻對露天開採這種傷害森林環境的礦場例外。向陽礦業不但是野生動物重要棲息環境,而且就在土砂捍止保安林裡開採。 地球公民基金會研究員呂翊齊表示,台灣的礦權早已分配完畢,但大多早於環評法以及保護區劃設之前,當時礦區開採缺乏生態保育及環境保護的觀念,因此,礦業用地的取得,常面臨環境衝擊與經濟開發的衝突。 另一方面,政府從未評估、量化採礦的環境損失,因此民眾根本無從得知犧牲環境傷害,到底換得多少公眾利益,而保護區(重要棲息環境)卻是以稅收進行保育。 對此,地球公民基金會主張依法將礦場剔除於保護區之外,並提出3項原則: 保護區內的礦場:應取消礦權,政府依法賠償業者損失。 雖未劃入保護區,但保護標的具體明確,如萬達鑛業大白山礦業用地。此類型應盡速依法公告保護區,在業者尚未造成損失前,取消礦權,降低彼此的損失。 長期而言,具公益性的保護區不該允許私人利益的礦場存在,拿人民稅收保育讓企業賺錢。政府應比照過去西部礦場,制定落日條款或提出退場機制,而不是讓保育主關機關陷入擔心賠償的處境,不敢做出有利公共利益的決定、拖延,最後是社會發展、環境保育兩敗俱傷。 他呼籲,礦業公司主動離開保育區,善盡社會一份子的責任。 管立豪表示,野生動物重要棲息環境是同意劃設前既有之建設、土地利用或開發行為,除非礦場對野生動物構成重大影響,林務局才得要求當事人或目的事業主管機關限期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