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快遞

【公告】荒野秘書處三級警戒措施至8月1日(日),二級警戒措施自8月2日(一)起。

2021-07-23

荒野秘書處因應新冠肺炎疫情之作法 110.7.23 實施日期:三級警戒措施至8月1日(日),二級警戒措施自8月2日(一)起。 依中央疫情指揮中心公告,因應疫情變化隨時調整。 1. 各項工作規範(工作時間、請假、加班、打卡…等)與平常時相同。 2. 工作期間,務必保持mail、hangouts暢通,以利聯絡。個人或分會有任何狀況立即回報。 3. 任何呼吸道症狀的夥伴,請在家休息、不要進入協會場館。 4. 個人嚴格遵守各項防疫規範。   防疫警戒三級   台北辦公室 二人以上分會 一人分會 場館開放時間 不對外開放、暫停各項室內課程活動(均改線上實施)。 專職上班地點 以部門或各分會為單位,每天1人輪流進辦公室值班,其餘在家辦公。 報告分會長、關閉場館,指定轉接電話至手機,在家辦公。公告週知。 專職工作時間 辦公室或居家上班,一律早班,至遲六點下班;週六日不排班。 公出 暫停所有外部會議及拜訪 (請與外部單位事先做適度聯絡)。 防疫警戒二級   台北辦公室 二人以上分會 一人分會 場館開放時間 維持運作。 集會活動人數上限:室內50人、室外100人。 落實實聯制、安全社交距離(室內1.5m, 室外1m)、外出全程戴口罩(飲食除外)、量體溫、消毒。 專職上班地點 以部門或各分會為單位,一半人力進辦公室上班、一半在家上班。 與分會長協調上班時間,公告周知。 專職工作時間 早班正常,晚班依各分會公告。 公出 盡量減少實體見面之會議或拜訪。  

2021空品知識、行動與創意競賽

2021-07-12

  鑒於新冠狀病毒疫情影響,活動尚未完全解封,考量參賽學生權益及促進空品知識深化推廣,以使本次競賽活動成效更為完善,活動舉辦期程順延,並加開兩場科普座談會,快把握機會找同學親友一起報名參加!   詳細資訊 https://college.itri.org.tw/edm/B000/2021/02/index.html

【新聞稿】「搭上節能故事車 夏日親子線上共讀」 防疫在家聽故事、暑假變得好有趣

2021-07-05

「搭上節能故事車 夏日親子線上共讀」 防疫在家聽故事、暑假變得好有趣   今年暑假因為疫情關係,好多活動都被迫取消,為了讓孩子在家可以有不同的活動參與,由經濟部能源局指導、工業技術研究院及荒野保護協會共同舉辦的「搭上節能故事車 夏日親子線上共讀」活動,將在今年(2021)暑假盛大舉辦,從七月七日至八月二十八日,每週三及每週六,一連16場,由節能故事車導覽員鈴噹姐姐,看繪本說故事給你聽,讓每一位大朋友小朋友,在家防疫不無聊,一邊看繪本、一邊聽故事、一邊想想我們可以為地球做些什麼? 「搭上節能故事車 夏日親子線上共讀」活動,除了能源局和工研院提供的系列節能故事繪本之外,也感謝小兵出版社、小熊出版、小典藏、小光點、小文房、木馬文化、水滴文化、上誼出版、維京國際、幼獅文化及格林文化等出版社,提供和環境、自然、節能減碳相關,適合大朋友小朋友親子共讀的繪本書,一起推動節能教育。也邀請喜歡上山下海、跑跑跳跳,愛和小朋友聊天玩耍,說故事已經N年的鈴鐺姐姐,來當故事車的導覽員,不論年齡大小的孩子都可以一起參與。鈴鐺姐姐將帶著大家進入夢幻、新奇、緊張冒險的童話世界裡,看看繪本中的人物遇到什麼問題,我們可以幫她們解決嗎?故事中還會介紹生活中簡單又可以實踐的節能手法,讓爸爸媽媽和小朋友們,一起愛護環境、節能減碳。 本次節能故事車,將固定在七、八月,每週三的12:30~13:30及每週六的11:00~12:00,一週2場,總計16場次,在荒野保護協會youtube頻道線上直播,不儘可以看繪本聽故事,還可以跟鈴鐺姐姐線上互動,不論是用電腦、平板、手機,只要時間一到就可以全家一起線上觀看,簡單又方便。 荒野保護協會推出一系列線上節能推廣活動,希望大家居家防疫的同時,也別忘記生活節能的重要,不論大朋友或小朋友,都可以從自家開始,動動手、做做看,每個人都可以為地球做點事,一起落實節電新生活運動。詳情請上荒野官網www.sow.org.tw或活動網站https://reurl.cc/LbaOne查詢。 首播日期:2021年07月07日(三) 時        間:12:30-13:30 youtube頻道:荒野保護協會 https://www.youtube.com/user/sowtaiwan  

【防疫公告】新冠肺炎疫情 即日起至 7/26 三級警戒

2021-05-26

      實施日期:即日起至 7/26 依疾管局規定隨時調整 本會為因應新冠肺炎防疫,調整辦公型態,如造成不便敬請見諒。   辦公時間進行人員分流,如需洽公聯繫可撥打分會辦公室電話、E-mail、hangouts等通訊軟體進行。 志工相關活動或課程依各分會決議,取消、延期或變更線上形式,請以各分會公告為主。 其餘相關規定,以中央疫情指揮中心(CDC)公告為準,因應疫情變化隨時調整。  

【公告】OPENPOINT點數愛心捐贈 徵信

2021-05-24

    #捐點愛幸福多      --「OPENPOINT點數愛心捐贈」【集眾力 護棲地】為地球留下那一點綠,點數捐贈活動已結束。 -- 2021/01/01-2021/03/31期間,荒野保護協會獲贈15,713點(元)。 -- 本協會兌換點數之品項將全數用於關注台灣「山林、城市與海洋」等環境守護計畫的推動與實施。      

【公告】疫情 像是個實體大考題

2021-05-16

疫情  像是個實體大考題 人生,有許多的考題,有的考題簡單,有的考題複雜。 面對考題,只有冷靜下來,才能將自己的能力及經驗做最好展現。 面對考題,只有冷靜下來,才能穩住自己的身心,在適當時間做對的事。 解題,有時自己可解,有時需要朋友幫忙,有時要全民一起來。 COVID-19的疫情,近日來勢兇兇,嚇著了一直生活在安全環境的我們。 以科學面向思維, 病毒的傳播,像個鏈,人就是鏈上的點, 人與人之間的距離、人與人之間的接觸時間及密集度,都是傳播的關鍵。 以科學面向來解題, 拉大人與人間的距離、減少人與人的接觸,就是解COVID-19疫情的方法之一。 解COVID-19的疫情,誰是關鍵? 每個人都是。 疫情指揮中心的框列即指示也是。 縣市政府的執行單位也是。 守護健康者的醫護也是。 穩住生活所需的供應鏈的相關人員也是。 這次的COVID-19的疫情,給臺灣一個大考題。 這個考題,讓我們更清楚防疫的破口。 未來防疫上要更確實,更不能有任何鬆懈。 這個考題,讓我們更知道沒有宣布過關以前,都要確實做到防疫。 這個考題,只靠一個人,無法解好題。 這個考題,要靠全臺每個人一起來,只有同心協力才能快速解題。 #荒野夥伴們 做好防疫,早睡早起,做做運動,看看書。 定下心來,把想整理的資料或想做的手作好好在這一段時間做。 期待疫情在大家努力下,可以快快控制住。 控制住這次疫情,臺灣會在世界再次發光。 大家一起努力。

【公告】秘書處因應疫情升級之防疫應變說明

2021-05-13

因應疫情升級,秘書處5/14-6/8採分流上班: 各場館每天維持運作,秘書處以部門或各分會為單位,一半人力進辦公室上班、一半人力居家辦公。 如有聯繫需求可以透過Email或hangouts通訊,或其他習慣的方式與秘書們保持聯繫。 任何呼吸道症狀的夥伴,請在家休息,不要進入協會場館。 若該分會為一位秘書者,請與分會長協調上班時間後公告周知。 各分會活動課程舉辦與否,依各分會決議為準。 再次提醒每一位夥伴,要落實防疫措施: 確實掌握自己的健康狀況,有任何呼吸道症狀、發燒、腹瀉等,請就醫,並在家休養。 保持協會室內場所通風。 使用協會空間後、協助將桌椅、門把、遙控器等會接觸得到的地方做清潔消毒。 4. 落實個人防疫作為:           #正確戴口罩、確實掩住口、鼻及下巴           #正確洗手步驟:內外夾攻大力腕           #落實安全社交距離 配合疫情變化、將隨時發布相對應訊息!!

5/11-6/8 提升疫情警戒至第二級

2021-05-12

5/11-6/8 提升疫情警戒至第二級 協會舉辦課程或活動務必落實各項防疫措施:實名制、量體溫、勤洗手、全程戴口罩、維持社交距離

【新聞稿】記錄台灣生物多樣性 生態柯南就是你

2021-04-23

記錄台灣生物多樣性 生態柯南就是你         「城市自然大挑戰」源起2016年,由美國洛杉磯自然歷史博物館和加州科學院發起,藉由便利好操作的APP邀請全球公民科學家、對自然和科學有興趣的民眾一起參與生態調查。今年是推廣「城市自然大挑戰」的第六年,調查範圍擴大至全球六大洲、400多個城市參與。全球當地時間4月30日(五)凌晨12:01開始至5月3日(一)晚間11:59止,參與者只要下載免費應用軟體iNaturalist,即可上傳紀錄並有線上專家協助物種辨識。         自然生態不只存在於荒山野嶺,它同時也存在我們的城市、社區甚至家中。隨著全球人口越來越往都市集中,通過公民科學家的調查、記錄都市裡的生物也比以往更重要。根據這些統計紀錄得以有機會保育這些動植物,同時也是幫助研究生物多樣性的最好方法之一。透過iNaturalist上傳資料所建立的大量數據可幫助政府單位做出正確的保護決策,使人類與自然間得以平衡共存。         去年由於疫情造成各國間往來限制,科學家們比以往更依賴公民調查的觀察紀錄來獲得重要發現。2020年的城市自然大挑戰,在邁阿密發現了幾乎在美國滅絕的蝴蝶(Amethyst hairstreak);巴拿馬則紀錄到充滿活力且極度瀕危的青蛙(Harlequin Frog);華盛頓特區則觀察到40多年來首見的蠑螈(White-spotted Slimy Salamander )。光是去年就記錄到1,300多種瀕危、特殊或原來調查數據不足的物種。這些資料將成為科學家、教育工作者、城市規劃人員和政府單位更了解世界各地的生物多樣性的重要證據。         去年(2020)「城市自然大挑戰」,台灣有6個區域13縣巿參加城巿自然大挑戰活動,總共上傳了39,584筆觀察、記錄到4,077個物種,共有1,107人參與,不管是區域或個人都有不錯的成績。今年台灣由嘉義大學生物資源學系、生物多樣性中心與荒野保護協會合辦的「城市自然大挑戰」擴大到8個區域16個縣巿參與,邀請大家一起走出戶外記錄台灣的生物多樣性。4/30-5/3上傳5筆以上調查資料至iNaturalist還可參加臉書抽獎活動https://pse.is/3fd559。(詳情請見荒野保護協會粉絲專頁 )         不論你是初次接觸的新手或是資深公民科學家,趕快來參加「城市自然大挑戰」: 1、只要在住家附近、後院或其他地方尋找野生動植物。(不論是野生動植物、菌類或任何生命跡象,像是糞便、毛皮、足跡、貝殼或屍體) 2、拍下觀察到的生物並上傳至iNaturalist。 3、確認物種或等待辨識協助。 更多訊息和懶人包 https://citynaturechallenge.org https://www.sow.org.tw/CNC2021 iNaturalist應用軟體 搜尋inaturalist.org或從Apple App Store或Google Play商店免費下載iNaturalist APP 社群媒體 #CityNatureChallenge Twitter:@citnatchallenge

【新聞稿】記錄台灣生物多樣性 生態柯南就是你

2021-04-23

記錄台灣生物多樣性 生態柯南就是你         「城市自然大挑戰」源起2016年,由美國洛杉磯自然歷史博物館和加州科學院發起,藉由便利好操作的APP邀請全球公民科學家、對自然和科學有興趣的民眾一起參與生態調查。今年是推廣「城市自然大挑戰」的第六年,調查範圍擴大至全球六大洲、400多個城市參與。全球當地時間4月30日(五)凌晨12:01開始至5月3日(一)晚間11:59止,參與者只要下載免費應用軟體iNaturalist,即可上傳紀錄並有線上專家協助物種辨識。         自然生態不只存在於荒山野嶺,它同時也存在我們的城市、社區甚至家中。隨著全球人口越來越往都市集中,通過公民科學家的調查、記錄都市裡的生物也比以往更重要。根據這些統計紀錄得以有機會保育這些動植物,同時也是幫助研究生物多樣性的最好方法之一。透過iNaturalist上傳資料所建立的大量數據可幫助政府單位做出正確的保護決策,使人類與自然間得以平衡共存。         去年由於疫情造成各國間往來限制,科學家們比以往更依賴公民調查的觀察紀錄來獲得重要發現。2020年的城市自然大挑戰,在邁阿密發現了幾乎在美國滅絕的蝴蝶(Amethyst hairstreak);巴拿馬則紀錄到充滿活力且極度瀕危的青蛙(Harlequin Frog);華盛頓特區則觀察到40多年來首見的蠑螈(White-spotted Slimy Salamander )。光是去年就記錄到1,300多種瀕危、特殊或原來調查數據不足的物種。這些資料將成為科學家、教育工作者、城市規劃人員和政府單位更了解世界各地的生物多樣性的重要證據。         去年(2020)「城市自然大挑戰」,台灣有6個區域13縣巿參加城巿自然大挑戰活動,總共上傳了39,584筆觀察、記錄到4,077個物種,共有1,107人參與,不管是區域或個人都有不錯的成績。今年台灣由嘉義大學生物資源學系、生物多樣性中心與荒野保護協會合辦的「城市自然大挑戰」擴大到8個區域16個縣巿參與,邀請大家一起走出戶外記錄台灣的生物多樣性。4/30-5/3上傳5筆以上調查資料至iNaturalist還可參加臉書抽獎活動https://pse.is/3fd559。(詳情請見荒野保護協會粉絲專頁 )         不論你是初次接觸的新手或是資深公民科學家,趕快來參加「城市自然大挑戰」: 1、只要在住家附近、後院或其他地方尋找野生動植物。(不論是野生動植物、菌類或任何生命跡象,像是糞便、毛皮、足跡、貝殼或屍體) 2、拍下觀察到的生物並上傳至iNaturalist。 3、確認物種或等待辨識協助。 更多訊息和懶人包 網頁:https://citynaturechallenge.org 網頁:https://www.sow.org.tw/CNC2021 iNaturalist應用軟體 搜尋inaturalist.org或從Apple App Store或Google Play商店免費下載iNaturalist APP 社群媒體 #CityNatureChallenge Twitter:@citnatchalle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