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快遞

【新聞稿】123藻礁自由日 主播大集合 齊力救藻礁

2021-01-25

為搶救7600年稀有生態「粉紅大潭藻礁」,25位老中青三代主播齊聚大安森林公園,號召民眾挺身公投連署。史上首例電視主播大集合,讓冷僻的公投議題,成為注目的焦點。 除了還在螢光幕前的錢怡君、張齡予、韓佩穎、秦綾謙等人外,許多久未露面的媒體人,包括85歲資深氣象主播李富城、前東森新聞雲副董馬詠睿、吳中純、張旭嵐、吳恩文、拉娃谷幸、朱國珍、齊怡、蘇莉婷、王薇、丁雯靜、江宜汾、劉靜文、黃洛婷等人,也都熱心響應。 不論在役或退役,這些平時散居社會各地的中堅份子,都因一份社會責任感,披上戰袍站在第一線,呼籲大家一起守護生態。 由於疫情不明,記者會直到前一天還在猶豫是否續辦,但這些人好不容易騰出時間湊在一起,加上公園寬闊的戶外場地,主辦單位幾經討論,決定以高規格防疫措施如期舉行,熱心公益的主播們:周艾齊遠從台中北上、張宜真和黃靜蓉特地從新竹,至於蔡依臻則是從基隆趕來。 把這些人兜在一起的前東森主播鄭怡華,是去年才加入荒野協會的志工,她坦承也是最近才知道什麼是「藻礁」。因為連署進度告急,她私下探問身邊的主播朋友,能否出面幫忙號召,沒想到一個拉一個,竟拉出這麼多新聞工作者一起參與。 配合這難得的重聚,記者會是以「仿現場連線」的方式進行,在電視新聞淺白而生動包裝下,讓民眾抓住連署重點,並付諸行動。全台最大環保團體「荒野保護協會」,也出動上百名親子團員前往聲援,他們拿著「珍愛藻礁」的大旗和訴求書,兵分五路從各地遊行至會場。許多幼稚園和小學低年級孩子,沿途高喊「請救救藻礁」,那天真而稚嫰的聲音,令人感受到我們為下一代守護千年藻礁的迫切性。 整個活動的最高潮,莫過於所有主播一一牽著孩子們上台,掛上「希望果」為粉紅藻礁祝福的時刻,這個象徵世代傳承的橋段,是整個活動的主要訴求;爾後在主播群溫馨的合唱歌聲中,為記者會畫下圓滿的句點。 剛獲得第四屆堉璘台灣奉獻獎的荒野保護協會表示,打從去年12月中旬開始,便在全台各地展開宣導行動,無奈許多人對粉紅藻礁仍感到陌生,使得連署一度遇到瓶頸,如今能有這麼多主播齊心參與,無疑為公投連署注入一劑強心劑。 位於大潭海岸的藻礁,在齊柏林《看見台灣》的鏡頭下,呈現鮮豔的粉紅色,這個全球獨一無二的稀有景觀,是大自然7600年才形成的曠世鉅作。由於藻類造礁過程緩慢,平均10年才長高1公分,比起年增1公分的珊瑚礁,更顯珍貴。這裏被全球最知名的海洋保育團體「藍色任務」,評定為東亞地區首個「希望熱點」,同時也是一級保育類柴山多杯孔珊瑚棲息地,及50隻台灣白海豚的覓食區,這裏更發現了19種前所未見的新生物。 然而,中油第三天然氣接收站的興建計畫,將嚴重危害這裏的生態環境。為促使接收站遷離,全省76個環保團體串連起來,發動公投連署的行動,希望能在3月16日之前,將35萬份連署書送交中選會,以取得8月28日公投的門票,創下台灣史上首例生態保育的公投案。 連署告急,請大家跟著主播群的腳步,幫忙催票。守護台灣、守護下一代、我們需要您!! 附錄: 連署書下戴 主播群語錄 丁雯靜(前中天電視長天傳播總經理) 『如果我們是海洋之國,藻礁是海洋之國裡孕育生命的搖籃。沒了搖籃,沒了魚群,海洋滅了,國還會在?』 王薇(前華視主播)『願天歡喜、願地快樂、願海和其中所充滿的澎湃』 平秀琳(東森主持人)『搶救藻礁,延續台灣7600年來美麗的風景線』 江宜汾(前中視主播)『留給後代永續台灣,關心生態責無旁貸』 朱國珍(前華視主播)『珍愛藻礁』 李富城(資深氣象主播)『生態一被破壞,就再也無法回頭』 李健光(前東森主播)『保護藻礁 愛護生態 人人有責』 吳恩文(資深媒體人)『2021你也許會做上萬個決定,但哪個決定會在100年後,仍然被記得?』 吳中純(敏實集團行政副總)『珍惜藻礁、真愛台灣 ,為孩子留下千載難逢的美麗海洋』 拉娃谷倖(前TVBS主播) 『守護藻礁!許下一代多元的生態的環境』 周艾齊(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國際醫療中心執行長)『留給下一代最珍貴的寶藏』 馬詠睿(前Ettoday東森雲副董)『讓我們用行動守護環境、守護下一代』 唐一寧(紀錄片製作人)『讓我們的心因藻礁的存在,變得更美!』 秦綾謙(TVBS主播)『10年累積1公分的美麗,人類1秒鐘就能破壞殆盡,藻礁生存戰需要你!』 張旭嵐(台灣房屋趨勢中心執行長)『守護藻礁珍愛台灣,讓我們一起愛家愛地球』 張齡予(三立主播)『藻礁永存,我們會找到經濟與環境永續的解方』 張宜真(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執行長)『珍愛藻礁、留住美麗、保育環境』 黃靜蓉(交通大學副教授)『讓我們細心保育台灣的自然生態』 黃洛婷(前年代主播)『保護大潭藻礁留給下一代美好的希望,人人有責』 齊怡(紀錄片導演) 『她是先我們而到的島嶼原住民,讓我們用最大力量捍衛她的生存和美麗』 錢怡君(TVBS主持人)『7600年的等待,不要毁在我們這一代。珍愛藻礁』 蔡依臻(東森主播)『願藻礁的美,能被留下;自然生態,能被守護』 劉靜文(前鳳凰衛視主播)『一人一分力,守護藻礁,珍愛家園』 鄭怡華(前東森主播)『天地有愛、人間有情、願我們為下一代凝聚所有的美好』 韓佩穎(東森主播) 『 搶救藻礁,多一份守護,多一份力量!』 蘇莉婷(前中天主播)『用心守護,還給藻礁一個家』 【自由時報】盼成史上首例生態保育公投案 搶救藻礁拚連署35萬份 【ETtodat新聞雲】搶救大潭藻礁拼公投 老中青三代主播現身號召連署35萬份  

【新聞稿】你的加減新生活 為萬物棲地留下好生活

2021-01-08

荒野保護協會首次與統一超商合作,今年與「7-ELEVEN把愛找回來公益募款平台」展開募款活動,募款所得將全數支持荒野保護協會進行『「集眾力 護棲地」為地球留下那一點綠』專案計畫,可於7-ELEVEN門市零錢捐、ibon便利生活站以具體公益捐款行動,便利關心環境。 今年荒野保護協會規劃年度『「集眾力 護棲地」為地球留下那一點綠』專案,計畫於全台各地推動多元環境教育計畫,除提供民眾參與自然生態保育的管道,此次更與7-ELEVEN合作推出超過百場【7-ELEVEN生態教室活動】,讓您在7-ELEVEN就能探險生態之美,讓生態教育走進您的生活。也規劃環境志工培訓課程、建置生態調查資料庫等工作項目,以達到「永續山林、生態城市」的環境守護目標。也期望能藉由與7-ELEVEN門市零錢捐合作,集眾人之力一同支持「生態城市」、「永續山林」、「公民電廠」等三大環境計畫,一起關注台灣山林與城市中的綠地,給大地一個喘息的機會。 荒野保護協會於1995年成立,以關懷台灣為出發點,放眼世界,致力以全民參與方式,透過自然教育、棲地保育與守護行動,投入環境議題、社區生根、拓展志工組織,來推動台灣及全球荒野保護的工作,為保護台灣環境做出貢獻。2021年提出「集眾力 護棲地」為地球留下那一點綠專案,針對「生態城市」的部分,有鑑於世界衛生組織指出人均綠地至少需要9平方公尺,經評估可從增加公園綠地面積與改善公園綠地品質著手、而改善綠地品質則是最直接、有效益的方式,因此荒野將「公園生態化」優先列為推動的策略,將於全國各地帶領民眾換一個角度來認識公園,進而提升生活品質,讓生活更親近土地。 「永續山林」則優先針對溪流進行長期現況監測調查。台灣溪流生態豐富,近年來各地以治山防洪及維護居民生計財產的名義大肆進行野溪整治,卻忽略現場實際及生態需求進行規劃設計,使得都市邊緣至郊山溪谷之間,原本生態豐富的天然溪流因水泥化,導致山林失去水資源調節功能,原本的生態也破壞殆盡。荒野將為此進行長期現況監測,並將所得數據資料提供各地主管機關,要求先進行環境檢核完成現場實際需求的盤點,再依實際需求進行治山防洪工程。 近年來再生能源的議題逐漸受到國人的矚目,2014年由氣候組織(Climate Group)與碳揭露計畫(Carbon Disclosure Project, CDP)共同推行的國際倡議行動「RE100」,加入該計畫也成為各大型企業支持能源再生的重大指標。根據經濟部能源局2019年統計台灣再生能源佔所有能源的5.56%,其中太陽能光電僅佔1.46%。然而近年在發展再生能源同時,太陽光電設置應避免選址不當對環境造成破壞,應優先以「屋頂型太陽能」為主要推動目標,並邀請民眾一起參與,荒野將於今年進行一座公民電廠的設立,建立可持續20年的環境守護及社會公益指標性效益。 荒野保護協會誠摯的邀請所有關心台灣環境與永續未來的您,以實際行動支持多元的環境教育與棲地工作方式進行環境的守護,即日起到7-ELEVEN投下零錢為愛地球付出小小心意,讓捐贈的每一塊錢,做為支持永續環境的實質付出,一起為台灣努力!

【新聞稿】來自於兩萬志工的無私奉獻 荒野保護協會獲第四屆堉璘台灣奉獻獎肯定

2021-01-05

今年創會滿25年的環境保護團體「荒野保護協會」,30日獲得第四屆堉璘台灣奉獻獎肯定。由公益信託林堉璘宏泰教育文化公益基金所成立的台灣奉獻獎,自2015年起舉辦至今已進入第四屆,有別於前三屆得主皆是以個人身份獲得,今年首次頒發給以團體為單位報名的荒野保護協會。 荒野保護協會在本次獎項申請時,提出未來五年之間即將推動的三項環境守護計畫,包含「永續山林」、「無塑海洋」、「生態城市」守護計畫,希望藉由環境教育、棲地守護行動、倡議行銷行動、民眾議題關注宣導、法令調研等方式,推動生態永續的具體執行。荒野保護協會理事長劉月梅代表領獎時特別提到:荒野能獲得奉獻獎的肯定,是倚賴志工夥伴們為環境教育所投入的心力,以及充滿著對土地及對人的愛,我們以螞蟻雄兵方式,展現對環境無私的奉獻,成為環境保護工作上默默付出的英雄。 第四屆堉璘台灣奉獻獎於12/30在新北市淡水美麗新淡海影城舉行頒獎典禮,主辦單位林堉璘宏泰教育文化公益基金表示,荒野保護協會每位志工看似微小平凡卻偉大的日常行動,跨世代影響全台男女老少一起愛護環境,充分展現人人都可無私奉獻的渲染力,以及深遠流長的影響力。執行長林鴻南表示:荒野保護協會走過25年,從開創初期,到現今約2萬志工的自願投入,牽動跨世代,甚至全台人民對台灣土地的愛,寫下近乎奇蹟的動人篇章。 今年因疫情影響,許多公益組織面臨極大考驗,今年奉獻獎共有117件個人和團體參與報名。荒野保護協會因擁有永續發展的資源多元化策略,並於25年前便開始用行動耕耘,從對土地的愛出發,逐漸影響不同世代,不同領域的廣大志工群,接力走進自然,透過自然教育、棲地保育與守護行動,投入環境議題、社區生根對等來對台灣土地做奉獻,持續創造跨世代公民運動的能量,因此得已獲得肯定於此屆奉獻獎脫穎而出。 【關於堉璘台灣奉獻獎】 宏泰企業機構創辦人林堉璘先生深知「取之於社會,用之於社會」是企業家回饋社會最誠摯的心意,自2015年起陸續設立公益信託林堉璘宏泰教育文化公益基金、林堉璘宏泰教育基金會,並設立堉璘台灣奉獻獎,期許找到「致力解決台灣社會問題、默默推動台灣進步」的傑出奉獻者,彰顯他們的人格特質,帶來正面向上的力量,成為樹立典範、推動台灣進步的火種。

【新聞稿】未來 • 未來(Future • never come /coming soon) 3020年海洋博物館現身福隆遊客中心

2020-12-21

「未來 • 未來(Future • never come /coming soon)」特展,本月1日於福隆遊客中心隆重揭幕。交通部觀光局東北角暨宜蘭海岸國家風景區管理處與荒野保護協會共同策劃,以淨灘活動結合藝術,利用海廢垃圾為媒介創作出「3020年海洋博物館」。藉由以「未來.未來」為主題的博物館,引導參觀者思考眼前所見,是還沒有到來或尚未發生的「未來」,還是不會到來/將來到的「未」與「來」。 有鑑於近年來國人對於海洋廢棄物關注增加,淨灘儼然成為一種全民運動,環保的觀念逐漸融入大眾的生活,儘管如此海岸所遭受的廢棄物汙染卻依然沒有減緩的趨勢。為推廣東北角暨宜蘭海岸地區海洋環境教育,本次負責策展的荒野保護協會在每年戲沙玩水遊客眾多的福隆遊客中心建置了偌大的展示空間,利用淨灘活動蒐集而來的廢棄物,模擬出人類在未來進行考古時,從這個空間中探尋2020年的海洋環境。 「未來 • 未來(Future • never come /coming soon)」特展的創作者施彥君,另一個身分是荒野保護協會的志工,以自身長期接觸海洋的經驗,以寓言式的作品,創作出西元3020年的海洋博物館。施彥君表示:『「未來.未來」看似在玩弔詭的文字遊戲,實際上卻是對這個世代的警語,不僅是告誡也透露著重要的訊息。在動盪的2020年,人類是否在病毒和汙染的肆虐裡重新反思,進而下了定決心改變正逐漸衰亡的海洋生態,留下豐富的海洋資源給未來世代;或不曾反思,沒有任何的作為,導致在久遠的未來回顧2020年,只見被塑料和各種廢棄物充斥的歷史。』 為了讓本次展出能與民眾有更貼近的連結,佈展期間分別於東北角和美沙灘及宜蘭內埤海灘兩地與老人福利關懷協會、佛光大學合作辦理「環境教育暨海洋廢棄物監測課程」。老人福利關懷協會在和美沙灘的活動,有100位長者與其家人們一同參與,撿起200.5公斤的海洋廢棄物,活動後也將撿拾到之寶特瓶透過老人福利關懷協會提供拾荒長者做回收處理;內埤海灘雖鮮少看見大型的海洋廢棄物,但在佛光大學的40位大學生的齊力協助下,在海堤旁發現到大量的菸蒂與埋藏在沙子裡的破碎漁網,撿拾近90公斤的廢棄物。兩場活動的所撿拾到的海洋廢棄物,最後都運送至福隆遊客中心成為展場的一份子。 邀請關注海洋環境的民眾,在展覽期間(2020.12.01-2021.02.28)前往福隆遊客中心,與我們一起化身為來自3020年的未來人類,在參訪海洋博物館的同時,也能了解到如果人類選擇在現在開始改變,那未來的海洋環境便有機會恢復過往充滿豐富的天然資源與晶瑩剔透礦石的生機。未來人類究竟可以擁有什麼、會用什麼樣的方式理解我們所處的現代,端看你我現在做了何種選擇。 特展主題:未來 • 未來(Future • never come /coming soon) 展示時間:2020.12.01-2021.02.28 展示地點:福隆遊客中心  

【聲明稿】我們是荒野保護協會

2020-12-14

【防疫公告】12月1日秋冬防疫專案啟動,進入協會上課或開會,請主動配戴口罩

2020-12-01

【新聞稿】萬人連署 綠能放對地方 終止知本光電

2020-10-21

2020/10/20 卡大地布部落與荒野保護協會等環保團體聯合記者會新聞稿 萬人連署 綠能放對地方 終止知本光電 籲請行政院出面協商、終止審議 爭議多時的台東知本光電開發,即將進入中央審查程序最後關卡,今天(10/20)卑南族卡大地布部落、荒野保護協會、環境權保障基金會、地球公民基金會、綠色公民行動聯盟和中華民國野鳥學會…等近20個關注生態保育、能源轉型及原住民族運動的民間組織,約130人聚集在行政院前,要求行政院光電專案小組召集人沈榮津副院長出面協商。請蔡政府基於所承諾的能源轉型正義,終止這項地方政府錯誤主導,傷害部落、生態及重創綠能形象的光電案。 知本光電案於2018年由台東縣政府將知本溪口沖積扇161公頃土地租給國際韋能集團的盛力能源公司籌備處(以下簡稱韋能),預計裝置容量高達202MW,為東北亞最大的單一光電廠。場址在具有重要生態價值的知本濕地,且屬於卡大地布部落傳統領域,是綠能開發第一個實施原住民族諮商同意權的案件,卻爆發不尊重部落主權和破壞生態爭議。 部落諮商同意程序,傷害部落主權 卡大地布部落主席林茂盛Rahan(拉罕,傳統領袖)與陳政宗(代理拉罕)聯合提出三大拉罕之聲明,說明知本光電案至今天已將近三年,從一開始沒有部落參與及沒有與部落諮商,到現在部落面臨許多的紛爭。拉罕集體看在眼裡,實在很難過。然而108年6月1日,台東市公所代行召開了知本光電案的諮商同意投票,是違背了部落傳統決議方式。知本光電案是臺東縣政府單方決定開發範圍,讓標案成為既成事實後,才要求廠商進行「部落諮商同意」程序,而韋能在已承諾給臺東縣府高額回饋金的壓力下,於諮商同意程序中出現各種爭議手段。其次,因為「諮商取得原住民族部落同意參與辦法」有許多缺失,臺東縣政府及原住民族委員會的操作及法規解釋,侵害了卡大地布部落權益,連「非」部落族人都可以投票,影響投票結果,所以拉罕已提出訴訟主張投票結果無效。林茂盛以卡大地布族語表示,遺憾台東縣政府放任廠商進行各種撕裂部落手段,他身為卡大地布部落主席及傳統領袖,代表卡大地布部落向中華民國政府要求:「請尊重部落主體,問題尚未釐清前,停止一切審查程序,讓部落回歸正常生活。」 地方政府選址不當,地景生態受衝擊 荒野保護協會台東分會環境議題組長蘇雅婷感謝各界響應「終止知本光電」連署行動,在短短半個月就超過萬人支持,今日會將12121連署人的心聲送進行政院。她表示,知本光電案在環境面上犯了三大嚴重錯誤,一、選址對稀有地景造成破壞,是縣府失職;二、無法提出有效的保育對策,是業者失責;三、台東縣府以最高回饋金(25.19%)為出租條件,造成業者以成本考量,沒有協商空間,是制度失靈。她強調知本溪口擁有全國最大的沒口溪草澤濕地,國際鳥盟認定為具全球重要性的A1等級重要野鳥棲地(IBA),溪口周遭被一般人認為荒蕪的草生地,是瀕危物種「草鴞」、二級保育類「黃鸝、環頸雉」等51種保育鳥類的繁殖棲所。韋能能源宣稱會做到光電兼顧生態,調查得知全區都是生態熱區後,卻未提保育對策,仍以「濕地不放光電板」誤導視聽,但水陸相依的161公頃棲地,仍將剷平佈滿光電板。她強調,荒野保護協會支持廢核減煤,能源轉型立場,但不能接受光電開發排擠瀕危保育物種殘存的重要棲地,只有放對地方、做對設計,才是真綠能。 檢討部落諮商同意辦法侵害原權規定 環境權保障基金會黃馨雯律師呼應部落的訴求,說明部落諮商同意相關程序漏洞百出,投票機制也未符合卡大地布部落的傳統決策,竟連不是卡大地布部落的族人,也可以來參與投票,嚴重侵害部落的自主權。從知本光電案來檢視臺灣的地面型光電政策,由於知本光電不需進行環境影響評估,且原住民諮商同意程序不完善,導致生態、人權爭議層出不窮,不僅增加業者的成本,更增加民眾對於綠能政策的反感,她呼籲臺東縣政府及韋能公司應以保障原住民族主權撤回此案,重行卡大地布部落諮商同意程序,諮商內容應包含:是否設置光電廠、設置範圍、設置方式、參與及分享機制等,諮商前應提供充分資訊給部落參考,政府更應全面檢討《諮商取得原住民族部落同意參與辦法》侵害原住民權益的規定。 地面光電納管理,屋頂光電優先推動 綠色公民行動聯盟劉如意研究員認為,在法律效力未明情況下,台東縣政府與韋能都必須認知此案已窒礙難行,而此案仍將進入內政部區委會審議。她呼籲主管機關經濟部、農委會和內政部應慎重看待,不應各行其是,成為橡皮圖章,行政院更應出面統合意見,儘快喊停審議過程。光電開發應迴避生態熱區,做友善環境設計。從選址、規劃到施工等過程,落實資訊公開,納入利害關係人意見,在衝突與質疑過程中充分溝通協調,找出解方,才能稱為適當的綠能發展過程。 地球公民基金會花東辦公室主任黃斐悅表示,中央雖已在致力發展「環境與社會檢核機制」等制度設計,卻不適用「魚電共生」以外的地面型光電,從台東知本光電案、苗栗石虎棲地,到最近台南將軍鹽田爭議,凸顯地面型光電案件管理依然失靈。原本生態、景觀、農地及在地文化等價值,與「綠能」是相容而非衝突,卻因開發審查機制遲未上路,造成相互排擠。她認為行政院應優先推動屋頂光電,並儘速透過整合資源規劃(IRP)等方式,盤點國內所有能源建設的資源與條件,找出適合發展地面型光電的區域及總量上限,同時針對知本等「無法溯及既往」的大型舊案爭議,應立即暫緩程序,展開補救措施。 高回饋金僵局難解,政院協商暫緩審議       主持人環境權保障基金會執行長涂又文表示, 綜言之,台東縣政府預計每年可從韋能公司獲得2.4億元鉅額回饋金,這樣的緊箍咒使得縣府或業者雙方騎虎難下,無法使光電設計再兼顧生態和原住民權利,只有行政院從中央上位政策與區位選擇的合理性,終止知本光電,歸零後重新思考,才不會重創綠能發展。公民團體聯合呼籲,倘若中央重視綠能發展、廢核減煤,更應停下一切程序,立即由沈榮津副院長出面與台東縣政府和韋能公司協商,釐清爭議,以免該項重大決策造成能源轉型、原民權益與生態保育三輸局面,記者會結束後由行政院「能源及減碳辦公室」諮議黃國志接下陳情函。 兩大訴求如下: 由行政院出面與台東縣政府和盛力公司(韋能能源集團)協商,終止知本光電開發。 針對地面型光電儘速訂定友善環境與社區的選址和審查制度,落實資訊公開及公民參與。   【聯合聲明單位】:卡大地布部落、荒野保護協會、環境權保障基金會、綠色公民行動聯盟、地球公民基金會、中華民國野鳥學會、台灣石虎保育協會、環境法律人協會、新北市庶民發電學習社區合作社、蠻野心足生態協會、台灣環境資訊協會、野薑花公民協會、狼煙行動聯盟、原轉小教室......持續增加中 *終止知本光電連署內容:https://taitungeg.wixsite.com/zhibenwetland *新聞聯絡人: 卡大地布部落 呂宏文(0921-526521)、環境權保障基金會 涂又文(0920-472677)、荒野保護協會 蘇雅婷(0928-540840)及陸淑琴(0932-290130) 現場約130人出席 卡大地步部落拉罕和族人出席發言 荒野保護協會台東分會環境議題組長蘇雅婷 遞陳情書

【新聞稿】「綠色生活、相約諸羅」邀您與荒野同行,共享廿五年的悸動時刻

2020-10-16

「綠色生活、相約諸羅」邀您與荒野同行,共享廿五年的悸動時刻         臺灣在地環境保護團體「荒野保護協會」自1995年成立,也是發現臺灣特有種「諸羅樹蛙」的年,今年(2020),特別選在舊地名為「諸羅山」的嘉義舉行25週年慶盛會。10月18日(日)邀請各方人馬共襄盛舉,前來嘉義高中、嘉義公園一同歡慶,體驗綠色生活。            25週年慶活動由嘉義分會主辦,除給予這一年來參與活動、服勤的志工們授證獎勵;凝聚全台各地志工、會員的情感;更重要的是藉由年度活動感謝各分會志工在棲地守護及環境教育的付出,25年來,荒野保護協會的環境教育從成人、學生至兒童,從自然生態至氣候變遷,從山林、濕地到海洋,從保護區、公園到產業道路,從知道、理解到親自守護,從一般生、弱勢孩童至特殊教育生,每個面向都有志工無私付出的身影,因為這群志工有著對土地的愛、對臺灣子民的愛。荒野保護協會期望透過環境教育及棲地守護兩大面向工作,未來能夠達到永續山林、生態城市及無塑海洋的目標,一步一腳印的踏實執行才是達到目標的不二法則,理事長劉月梅說:「要有湛藍的海,就要先有乾淨的河。美麗的臺灣寶島需要大家一起來呵護它的美麗及寶,從淨灘到海岸行腳,我們關心海洋及海岸,從溪流行腳、野溪守護到川廢快篩,我們關心臺灣的溪流及城市生態,從山林行腳到物種調查,我們關心自然生態,每個守護需要更多人一起努力才能達成。」。         主辦年會的嘉義分會長周明煌也說:「今年許多活動因為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在下半年度才漸漸復甦,但荒野保護協會對環境的關心沒有因此而減少,像活動現場提供免費暢飲的『野草茶』就是因為協會長期關注『非農地禁用除草劑』限令,因而協助辦理『雜草管理宣導活動及講座』所學來的秘製好茶,歡迎大家到現場品嚐這無毒的好滋味。」         近年來環境議題成為顯學,荒野保護協會也特別在這次「綠色生活、相約諸羅」的慶祝活動中安排了多樣性的體驗主題:體驗都市閒適生活的公園生態導覽、挑戰體力、耐力及思考力的定向越野賽、結合時下最夯環保活動─淨灘─,撿拾到的海漂物所進行的藝術創作,以及經典的樹下講堂,幫你重點整理荒野大事記,如果想一窺藻礁生態、知本濕地、氣候變遷的重要,這場環境知識大補帖千萬別錯過。         法國哲學家卡謬說「別走我前面,我不願跟隨,別走我後頭,我無意領導。與我同行,做我的朋友!」廿五歲的荒野保護協會,感謝關心環境的夥伴們一路同行,從一起在自然中嬉戲到學習,直到攜手守護大地。  

【新聞稿】臺灣首次淡水河流域廢棄物分布大調查─關渡、蘆洲、汐止河段廢棄物累積最多!

2020-10-05

臺灣首次淡水河流域廢棄物分布大調查─關渡、蘆洲、汐止河段廢棄物累積最多! 【10月5日   臺北】 荒野保護協會於今日公布首次淡水河流域河川廢棄物的調查成果,於主要的242公里河岸進行統計,發現至少累積181,825公升的廢棄物在河川裡,且主要堆積在關渡、蘆洲、汐止的河段上,如以雙北市通用的14公升垃圾袋來計算,大約足足可裝滿12,988袋。顯示河川廢棄物數量亦十分龐大,絕對是海洋廢棄物的來源之一,因極易遭受暴雨大水沖刷而進入海洋而成為海洋廢棄物。 臺灣對於海洋廢棄物的「來源」資訊及掌握度十分的有限,目前仍未見對任何一條河川流域中垃圾分布的大範圍科學性調查。因此,荒野保護協會於2019年底舉辦「河川廢棄物調查技術工作坊」,邀請日本專家來臺分享經驗,本會也研擬出一套符合臺灣特性的調查方法。並於2020年完成淡水河流域的快篩調查。其數據顯示主要垃圾的組成以塑膠袋、塑膠瓶罐及免洗餐具為主,因其「組成」與海岸垃圾的組成相符,以調查實證川廢是海廢的重要來源之一。 荒野保護協會理事長劉月梅呼籲,環保署近年提出「向海致敬」政策並積極動員淨灘活動,正當各界群起關注海廢議題的同時,透過此次調查證實「海廢」源頭之一來自於「川廢」,如何加強對河川廢棄物的監測與清理,便成為當務之急的課題,荒野保護協會期待能集結政府、企業與眾人的力量,努力減少陸地上的垃圾進入海洋、阻斷海廢源頭,以具體環保行動向海洋致敬。 執行川廢快篩調查計畫的海洋專員徐筱珺表示:本計畫部分經費由海洋保育署補助(109 年度海洋保育在地守護計畫),設計出一套低碳、無紙又結合公民科學家(Citizen  Science)的調查方式。由15位調查人員以騎乘自行車(河岸)或徒步(河口)的方式完成全部562段的調查,調查期間採線上表單搭配APP程式完成定位、拍照與資料上傳;將淡水河兩側主要河岸(計242公里)以及河口左右側海岸(計40公里),以連續普查的方式完成總長度282公里的垃圾量與種類的調查,也是臺灣少見大範圍的公民科學調查。 荒野保護協會所公布的「淡水河流域垃圾分布熱點」地圖與數據,顯示淡水河絕大部分的河岸(82%)是沒有垃圾堆積的河段,但少部分的河岸(9%, 22公里)卻是廢棄物集中的熱點,這22公里的範圍居然累積了整個流域約90%的垃圾量(大約12,000個14公升垃圾袋),再分析可發現位於下游的熱點,其垃圾主要是由破碎的塑膠袋、塑膠瓶罐與免洗餐具所組成,可能是受潮汐漲退潮淘洗破碎、再經滿潮水流大量堆積於紅樹林根部或樹枝上;而位於中、上游的熱點主要位於河岸的隱匿處,推測大多為非法棄置,其組成是整袋的家庭垃圾、廢棄家具或裝潢營建等廢棄物。 本調查前三處廢棄物累積最多的熱點河岸,分別為:關渡大橋左右岸、蘆洲環堤大道外側、汐止樟江大橋右岸,進一步分析三大熱點發現,關渡大橋左右岸和蘆洲環堤大道外側位置相近、皆鄰近出海口,且為基隆河與淡水河交接處,而汐止漳江大橋右岸則為河道轉彎處,由於這些熱點河岸自然條件所致較容易堆積廢棄物,500公尺內所累積的垃圾量達1000~2000袋之間。 富邦人壽有感於河川水資源之珍貴,今日也宣誓將連續三年與荒野保護協會偕手,投入河川廢棄物快篩計畫,共同守護臺灣河川,成為全臺首家響應之企業。期盼在雙方共同努力下能「追本溯源」,發揮並擴大綠色影響力、推動臺灣河域之永續發展。富邦人壽總經理陳俊伴表示:「企業永續發展不只在公司內部,更必須延續企業的力量、擴及環境與社會,富邦人壽總資產於2020年正式突破新臺幣五兆元,深受客戶信賴,亦肩負起更重大的企業社會責任。在寫下新里程碑之際,和荒野保護協會共同關注川廢議題,希望能讓更多民眾意識到河川汙染的嚴重性、提升國人環境教育素養,進而轉換為行動落實於生活,讓我們下一代能常伴青山綠水。」 已知聯合國將減少海洋塑膠污染納入永續發展目標(SDGs)的第14項目標,而荒野保護協會本次調查則呼應該目標,所公開的數據可輕易看出無垃圾的河岸以及堆積垃圾的河段,同時也標示出63個「髒亂」與「超髒」的熱點。這次由民間團體首次以流域為範圍的調查,顯示河川廢棄物在海洋減塑議題上確實也值得國人一起重視,因此民眾如何實踐生活減塑及公部門如何有效進行河川攔截、陸域清除,有效將減少陸域垃圾進入河川及海洋,儼然成為一個重要課題。 執行川廢快篩調查計畫的海洋專員徐筱珺表示:「垃圾不落地、不進入河川」當然是最「理想」的狀態,但需依靠全民的自我約束與生活習慣的提升,而「源頭減塑」更涉及工廠製程的改善、原料的選擇等商業面及政策面的制定。因此當前先行瞭解究竟會有多少廢棄物是經由河川進入海洋,反而是該優先收集的數據,待清楚數據後將可再設法積極處置。 而擁有一套可進行河川「廢棄物」監測調查的機制,是必須具備的工具,將來公部門可依數據來調整預算與人力,提高河川廢棄物清除的效率、將經費有效花在刀口上。為此荒野保護協會將河川廢棄物快篩調查擴大至其他縣市,並且獲得富邦人壽支持將更完善這套調查方式,也期望未來由公部門能接手後續監測調查作業,如此【無塑海洋】才有可能實現的一天。 左起荒野保護協會秘書長劉建隆、荒野保護協會海洋專員徐筱珺、富邦人壽廣宣部陳姿瑛部長、荒野保護協會理事長劉月梅、海洋環境保育署海洋環境管理組陳鴻文科長、川廢快篩調查員廖建翊   相關報導: 【環境資訊中心】全台首份河川廢棄物快篩調查出爐 淡水河流域關渡、蘆洲、汐止最髒 【國語日報】淡水河累積18萬公升垃圾 恐流入海洋 【聯合新聞網】淡水河岸揪出18萬公升廢棄物 易遭大雨沖刷成海廢 【聯合新聞網】台灣首家!富邦壽全力響應偕荒野啟動三年川廢快篩 【P報呱】淡水河廢棄物調查公布 可裝滿上萬個垃圾袋 【大紀元】淡水河岸垃圾逾18万公升 关渡3地最严重、淡水河岸垃圾逾18萬公升 關渡3地最嚴重 【人間福報】易遭大雨沖刷成海廢 淡水河岸 揪出18萬公升廢棄物 【中天快點TV】淡水河岸累積18萬公升廢棄物 易遭沖刷成海廢 【TVBS NEWS】淡水河流域清出18萬公升垃圾 關渡蘆洲最嚴重 【中央通訊社】淡水河流域清出18萬公升垃圾 關渡蘆洲最嚴重 【中時新聞網】淡水河岸累積18萬公升廢棄物 易遭沖刷成海廢 【更生日報】淡水河流域清出18萬公升垃圾 關渡蘆洲最嚴重 【ETtoday新聞雲】淡水河岸快篩出18萬公升廢棄物!「關渡、蘆洲和汐止」最多垃圾 【好房網】淡水河岸揪出18萬公升廢棄物 易遭大雨沖刷成海廢 【工商時報】追本溯源重視川廢汙染 富邦人壽台灣首家企業全力響應   延伸閱讀 【倡議+】劉月梅從「河」說起-若淨海太遙遠,就從淨河開始

【新聞稿】國家級重要濕地無人管 違法開發擅闖營運

2020-08-17

【新聞稿】國家級重要濕地無人管 違法開發擅闖營運     宜蘭五十二甲濕地為國家級重要濕地,2018年起卻意外地發現業者在濕地中大興土木、設置遊憩設施,如停車場、滑水道、游泳池、大型溫室、花鐘等。除明顯違反農發條例、濕地保育法等法規外,任何未經過環境影響評估審查之行為,對土地環境確實不尊重。         日前經民眾舉發,縣府已函文要求限期改善,惟近日仍發現有持續趕工及預告休憩設施試營運日期之事實。法治社會,法律僅是道德的最低標準,公部門依法行政要求百姓遵守法令規定,應符合公平正義與社會期待,環團強烈要求宜蘭縣政府、營建署及環保署等主管機關,針對重要濕地中之違法行為進行適當處置,公權力更應介入要求立即停工並復原,以維護重要濕地功能及社會法令之基本規範。         五十二甲濕地是蘭陽平原非常重要的鳥類棲息地,地屬國際性遷移性鳥類重要的度冬區域,已經是國際級的濕地及賞鳥熱點,在地的天然濕地早已是過境鳥無可取代的中途站。目前已統計到高達228種鳥類在此,也曾記錄到為數不少的黑面琵鷺、水雉、魚鷹、彩鷸等20多種珍貴的保育鳥類,每年冬季也可記錄到超過2,000隻高蹺鴴。         營建署審議中的五十二甲重要濕地(國家級)保育利用計畫草案,未保留核心保育區及生態復育區,嚴重違背濕地保育法精神及內涵。除了未進行地主意願調查及不顧農民基本權益外,也未評估此計畫對區域滯洪功能的衝擊及對水鳥、水域生物棲地所造成的影響。五十二甲濕地的優質農田地景與珍貴的文化遺址,為蘭陽平原重要的文化資產,也是地方創生與產業發展的重要契機,一旦遭到開發破壞,將造成不可逆的環境劣勢。         針對五十二甲重要濕地(國家級)保育利用計畫草案,環團已共同發起連署,要求主管機關依濕地保育法,劃設核心保育區及生態復育區,藉以守護五十二甲濕地的生態熱區;同時也與在地社區、民間團體齊心合作經營五十二甲濕地,以顧全農民基本權益。截至目前已有10,261人連署,要求重新檢討保育利用計畫草案的內容,以落實濕地保育功能。 【搶救五十二甲濕地連署網站】 https://reurl.cc/VXa8m5 【連署名單】 https://reurl.cc/A81dbY 【聯合聲明】荒野保護協會、社區大學全國促進會、台灣河溪網、台灣千里步道協會、宜蘭惜溪聯盟、宜蘭野鳥學會、時代力量宜蘭黨部、蘇澳KPI、宜蘭縣公民監督聯盟、友善生活小舖、守護宜蘭好山好水行動聯盟 (2020/08/14) 【新聞連絡人】/荒野保護協會 棲地守護部專員陸淑琴0932-290130                                       業者違法於五十二甲濕地內大興土木,包含滑水道及游泳池、花鐘、大型溫室等建物。 宜蘭縣政府於109年7月13日現勘,已函文要求限期改善,確定違法業者仍持續施工。 空照圖: 資料來源Google Eart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