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月荒野週四見¦熱帶雨林的生命之歌】
【 ⑫月荒野週四見¦熱帶雨林的生命之歌🧬】
最下面也可以直接填寫報名
🌭婆羅深處萬物蘊,
🎗長鼻猩猩戲風雲。
🌧花開豬籠捕夢影,
🌳雨林低語繞心聞。
12/05 婆羅洲熱帶雨林的生物多樣性🐒(實體課程)
熱帶雨林是地球上生物多樣性最高的區域,全球三大雨林分別位於中南美洲、非洲剛果河流域與東南亞。婆羅洲位於東南亞熱帶雨林的核心,是世界第三大島,面積約763,000平方公里。東馬來西亞的砂勞越和沙巴兩州占婆羅洲約2/5,剩餘部分屬於印尼的加里曼丹。
婆羅洲雨林擁有豐富的生態奇觀,如長鼻猴、蝙蝠群飛、與螞蟻共生的植物,以及世界最大花朵大花草和食肉植物豬籠草。2024年,中華民國荒野保護協會與台中科學博物館將共同舉辦「前進婆羅洲-我們與婆羅洲的距離」展覽,介紹東南亞雨林的生物多樣性,並展示華人在雨林保育上的貢獻。我們也能為熱帶雨林保育出一分力。
【講座時間】2024年12月05日(四) 19:30-21:30
【講座地址】臺北市詔安街204號B1(荒野廳)
【講師名稱】沈競辰
中華民國荒野保護協會蓮花寺食蟲植物保育監測專案計畫執行。
2021年特有生物保育教育館【婆羅洲熱帶雨林】特展策展
2024年科學博物館【前進婆羅洲-我們與婆羅洲的距離】特展參展
12/12 從婆羅洲「看見」臺灣的距離👀(實體課程)
森林是婆羅洲持續跳動的心臟,閃耀著生命多樣的篇章。透過「前進婆羅洲」特展的展示視角,並以植物與生物多樣性的詮釋,跨出臺灣、前進千里之外,一同來認識這個似乎陌生卻又熟悉的熱帶島嶼。
【講座時間】2024年12月12日(四) 19:30-21:30
【講座地址】臺北市詔安街204號B1(荒野廳)
【講師名稱】蔡孟穎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展示組 研究助理
中央研究院 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植物暨微生物研究所 博士後研究員
前進婆羅洲(科博)、植物的魔法(臺博)、來Say菜市場(臺博)、2018花卉博覽會「微美館」(友達)、孩籽.聽種子的故事(臺博) 特展展覽策畫與文案撰寫
國立臺灣大學 生態學與演化生物學研究所 博士
12/19 蛇類小檔案🐍(實體課程)
蛇常被視為最令人厭惡的爬蟲類,但它們真這麼可怕嗎?在人類古文明中,蛇經常象徵善惡、醫藥、多產、不道德及迷信。許多傳說、故事和祭祀都與蛇相關。像臺灣的魯凱族和排灣族認為百步蛇是貴族的祖先,有靈性,可從雕刻品中的圖騰看出;中國民間則以《白蛇傳》最為著名。傳說蛇成雙成對,打死一隻,另一隻會報仇。此外,蛇在醫藥、產品及生態上也有重要地位,尤其每年吃掉的老鼠,比人類用毒餌和陷阱消滅的還多。
【講座時間】2024年12月19日(四) 19:30-21:30
【講座地址】臺北市詔安街204號B1(荒野廳)
【講師名稱】林俊聰
英國大英自然史博物館研究
國立臺灣博物館動物學組組長
國立臺灣博物館副研究員
著作:蛇類的世界、臺灣96種爬行動物圖鑑、脊椎動物百科全書-喙頭目及蜥蜴亞目、鯨驗值-鯨骨解密展覽專輯、「史前巨獸」專書
12/26 東馬婆羅洲生態文化自助旅行🧳 (實體課程)
從2014年至今,我已經自助遊歷東馬婆羅洲十多次。吸引我一次又一次前往的,正是這片熱帶雨林裡豐富的生態和多元的族群文化。短短十年間,我親眼見證了許多變遷。例如,以前可以從詩巫搭乘拉浪江上的交通船深入婆羅洲內陸,如今這條船已不再營運,取而代之的是得四處尋找四輪傳動車的司機聯絡方式,才能進入這片神秘的內陸。
曾經居住過的原住民長屋,因一場大火化為灰燼。再訪時,只見新建的居所雖然保留了長屋的基本雛形,但族人們依然如故,保持著樂觀好客的態度,這種溫暖深深打動了我。
每次行程,我總會選擇探訪犀鳥、紅毛猩猩、侏儒象或馬來熊之一,渴望更加深入地認識這些珍稀的動物。此外,無論行程多繁忙,婆羅洲境內的大小博物館和文物館,都是我必定造訪的地方,這些文化寶藏讓我對這片土地的認識更為全面與深刻。
【講座時間】2024年12月26日(四) 19:30-21:30
【講座地址】臺北市詔安街204號B1(荒野廳)
【講師名稱】官佳岫
國立臺北大學登山社OB
國立臺東大學登山社OB
國立臺東大學南島文化研究所碩士
荒野保護協會臺東分會知本濕地小組志工
台東縣野鳥學會會員
2018年出版《東西馬文化生態盛宴自助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