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荒野台北週四見 ¦ 棲地生物探索 和這片土地的故事

8月荒野台北週四見 ¦ 棲地生物探索 和這片土地的故事
2025-08-07 19:30
  至  
2025-08-28 21:30
100 臺北市中正區詔安街204號B1(荒野廳)顯示地圖
講座
台北分會每週四晚間固定舉辦主題講座,歡迎關心環境、熱愛自然的朋友參加!

8月荒野台北週四見 ¦ 棲地生物探索 和 這片土地的故事   


 

最下面也可以直接填寫報名

 




生命守護生命,以棲地守護打造生命的通道,藉著我們與土地之間的緊密連結,

更好地互助共生,讓環境永續的美好故事,代代相傳,這也是當人類與大自然和諧共處,能贈送給孩子最棒的禮物。


 

當棲地生物,開展在這片土地,會發生什麼有趣的事呢?

本月週四見邀請您一起探索棲地生物和這片土地的故事。

一起來認識早期臺灣植物目錄-這本臺灣植物目錄及引證的標本,

由奧古斯丁亨利所著,書中有許多是未知種,

這是臺灣的第一份名錄,也是早年臺灣植物研究史上最重要的文獻。

想認識螞蟻-社會性昆蟲的故事?這些沒有人指揮,

卻能發揮超乎人類社會高效工作動物,到底都怎麼合作?

你知道有一群人,在夏天的夜裡,展開一場又一場的除斑活動…

他們除什麼斑?為什麼要在夜晚除斑? 

一位荒野編採棲地志工,

從單純地觀察側拍,到踏入蘆葦叢開設四斑細蟌調查樣線,

到底發生了甚麼動人故事,甚至看見人生有更多不同的可能?

8月深處,讓我們一起來四場棲地探索,發現棲地生物與人的共生與合作關係。


 


8/7 台灣早年植物探索史 奧古斯丁亨利的故事(實體課程)

🌳奧古斯丁亨利1857年出生於蘇格蘭,1880年獲得愛丁堡皇家醫學院醫師資格。1881年進入上海大清皇家海關,擔任醫療助理及海關助理。1882 年到 1900 年間曾在中國西南及臺灣等地利用業餘時間收集大量的標本,多數寄回倫敦皇家植物園標本館,提供許多專家研究之用。他在1892年到1894年間請調至打狗的大清皇家海關任職,也趁機在打狗附近採集植物標本。此外他也委託在淡水及南岬燈塔任職的海關人員以及萬金庄的原住民協助採集當地的標本。1896年亨利在日本亞洲學會期刊上發表《A List of Plants from Formosa》(臺灣植物目錄),這是臺灣的第一份名錄,也是早年臺灣植物研究史上最重要的文獻。書中總共列出1,428 種維管束植物,包括本土植物、歸化物種及栽植的物種。這目錄除了記錄他在臺灣所採集的所有物種以外,也將1852年之後來臺的歐美日人士所採集發表的物種,以及《臺灣府誌》等書籍中所登錄的野生及栽培植物全部納入。這本臺灣植物目錄及引證的標本,有許多是未知種,或是亨利鑑定錯誤的種。之後一百多年來,這些標本經由各國專家不斷的研究,陸續發表了許多新種,其中不乏知名及有用的本土物種。本次的講座即挑選數種,分別闡述其問題的癥結及新種發表的過程,這包含臺灣魔芋、武威山茶、臺灣欒樹、臺灣蝴蝶蘭等物種。

 

【時間】2025年08月07日(四) 19:30-21:30

【地址】臺北市詔安街204號B1(荒野廳)

【講師】謝長富
東海大學生物學系畢業、臺灣大學植物學研究所碩士及博士。現為臺灣大學退休及兼任教授、「Taiwania」英文國際期刊主編、臺灣生物多樣性保育學會理事長、臺灣生態學會理事。曾任臺灣大學植物系副教授及教授、國防醫學院及東海大學兼任副教授、臺灣大學生態學及演化生物學研究所教授及所長;行政院國家永續發展委員會委員、環境保護署環境影響評估綜合考評委員會委員、農業委員會自然地景審議委員會委員、全球生物多樣性資訊機構(GBIF)中華民國委員會委員、臺灣生物多樣性保育學會理事及理事長、臺灣生態學會理事、臺灣植物分類學會理事、亞熱帶生態學學會理事。曾參與或主持的整合性研究課題:臺灣植物誌第二版編輯委員會秘書及執行編輯、福山及南仁山等長期森林動態樣區調查監測;數位典藏國家型科技計畫:植物標本館典藏數位化、臺灣散佚海外博物珍品數位化;臺灣植物紅皮書評估說明書、國家植群多樣性調查及製圖、全國入侵植物調查、因應氣候變遷之生物多樣性脆弱度評估與風險管理研究等。其他環境相關課題包含: 自然保護區及國家公園(玉山、陽明山、南沙、東沙、能高、丹大國家公園,拉拉山、烏石鼻、觀音海岸自然保護區)調查規劃;數十項重大經建項目(電廠、水庫、高鐵、高速公路、機場、快速道路、工業區及科學園區、資源回收廠等)的環境背景調查、可行性評估、影響評估及監測等。

 



08/14 我們身邊最團結的一群小傢伙-社會性昆蟲 (實體課程)


生活周遭有一群昆蟲們,不分日夜地工作,遇到敵人時,能夠用最有效率的方式集結;發現資源時,能夠以最合理的方式分配,他們就是社會性昆蟲,沒有人指揮,卻能發揮超乎人類社會高效工作模式,就讓我們在講座中,一起深入這個神奇的世界,老師同時擁有豐富的螞蟻飼養經驗,會帶來許多螞蟻可以供大家近距離觀察!

 

【時間】2025年08月14日(四) 19:30-21:30

【地址】臺北市詔安街204號B1(荒野廳)

【講師】李冠廷
輔仁大學生命科學系畢業、青年公園志工隊、荒野保護協會棲地組、第六屆環境行動論壇成人組第一名、台大昆蟲寶講師、星星國講師、蝌蚪池塘講師、瘋糖時代講師、各大幼教團體,國小合作講師超過1500場授課經驗。

 





08/21夏夜除斑經驗談(實體課程)



有一群人,在夏天的夜裡,展開一場又一場的除斑活動…他們除什麼斑?為什麼要在夜晚除斑?
除斑有什麼好處?如何除斑?一起來認識這個活動,看看夏夜裡的面紗下,藏有什麼特別的秘密?或許您也有機會,成為除斑的小尖兵!!

 

【時間】2025年08月21日(四) 19:30-21:30

【地址】臺北市詔安街204號B1(荒野廳)

【講師】朱子健/白千層
荒野台北棲地守護志工、富陽蛙調小隊、青年公園志工

 


08/28棲地探索(實體課程)

從參加編採志工而認識了荒野,因為想更多了解荒野人在做什麼,於是投入了棲地守護志工的行列,從單純地觀察側拍,到踏入蘆葦叢開設四斑細蟌調查樣線,不覺地就開啟了一場棲地探索旅程。在這過程中重新建構了自己與土地之間的關係,也發現了人生其實有著更多不同的可能。

【時間】2025年08月28日(四) 19:30-21:30

【地址】臺北市詔安街204號B1(荒野廳)

【講師】林高彬/小杉
第一期荒野編採社群行銷、第七期台北棲地守護志工、第二十六期台北推廣講師、第28期大地旅人樸門設計、現任
荒野台北分會秘書


 

 

電話: (02)2307-1317#42 台北分會專職 吳珈綾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