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自然大挑戰

		因此持續累積生態數據,除做為棲地守護的重要佐證、阻擋可能的開發及破壞,亦可做為解說資源、物種保育、棲地改善等用途。
		讓我們一起朝隨手做記錄、守護荒野棲地的目標邁進!
		什麼是
		城市自然大挑戰?
		2016年首次由美國發起,希望透過競賽的方式鼓勵大家探訪城市中的生物多樣性,
		只要將記錄到的物種照片或是錄音上傳至iNaturalist平台就可以參加!
		全世界的參與者在每年四月底連續四天的活動期間,走出家門、用心觀察附近環境,
		用手機將生活周遭的生物記錄下來並上傳到共同的平台,
		為自己生活的家園增添物種紀錄,並喚起更多人對生物多樣性的重視。
		2019年台灣由嘉義縣市代表首次參與,截至2022年,台灣已有16個縣市參賽,全球更有250個城市共同參與。
		城市自然大挑戰
		活動資訊
 
      
      
           
           
          
		挑戰小撇步


| 
							如何尋找?
 
								❶ 仔細觀察經過的每一株植物 
								❷ 多注意小水漥或溪流等水源附近 
								❸ 觀察各種小縫隙 
								❹ 夜晚到燈光附近尋找 | 
							如何記錄?
  盡量拍全身照,從斜上方拍最佳!  記錄細節(觸鬚、口器、身體、腳、翅膀)  錄音叫聲  如果有在覓食、交配、護幼等行為可一併記錄 | 


| 
							如何尋找?
 
								❶ 於清晨或黃昏時出發尋找! 
								❷ 在暖和的上午或開闊的山谷上空較容易觀察到猛禽 
								❸ 也可以到水域棲地尋找涉禽等鳥類 
								❹ 跟隨聽到的鳥叫聲尋找 
								❺ 背對著陽光 
								❻ 降低音量、放慢動作 | 
							如何記錄?
  有照相最佳,盡量拍攝不同角度  錄音紀錄叫聲也是有效的紀錄,但儘量一段錄音一種鳥類  拍攝紀錄周圍環境  鳥的腳印、羽毛、蛋殼也都是很好的證據 
								(記錄時請不要干擾到鳥兒的繁殖跟休息喔~) | 


| 
							如何尋找?
 
								❶ 靠近水源最有機會發現兩棲類 
								❷ 兩棲類在雨天或雨天過後最活躍 
								❸ 傍晚時較有機會記錄到青蛙及蟾蜍 
								❹ 尋找樹梢異常突起的部位(可能就是樹蛙在休息!) 
								❺ 氣溫涼較容易觀察到爬蟲類 
								(通常氣溫高於30度時牠們就會躲藏起來~) | 
							如何記錄?
  拍攝物種全身,並盡量從各種角度拍攝多張照片  拍攝物種的周圍環境  如果是蛇,試著近距離拍攝頭部與尾部特徵(但是安全第一!!)  錄音紀錄蛙類或蟾蜍叫聲 | 

	全球成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