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海洋守護行動|垃圾哪裡來

2025海洋守護行動首頁

      

 

  

國際淨灘行動(International Coastal Cleanup,簡稱ICC)是保育團體Ocean Conservancy於1986年發起的活動,與一般淨灘不同的是需要紀錄廢棄物的種類與數量,可以進一步釐清汙染的來源。 

 

台灣是一座被大海擁抱的島嶼,海洋提供我們豐富的資源,也讓我們有看不盡的美景,現在,換我們幫助海洋了。

2024分析結果

2025分析結果

(預計2025年11月公開)

 

    

海岸的健康其實與我們密切相關,各式各樣的垃圾散佈在沙灘上,其實隱藏著許多危險。我們都希望能留給孩子一個可以光著腳、興奮地在沙灘上奔跑,不需要擔心會踩到危險物品的沙灘。

沙灘上的危險物品

沙灘安全分級表

2024危險沙灘排名

 

  

自古人類文明總是離不開河川,享受著大自然孕育的水及食物,但是您記憶中的那條小河是否如今卻成了我們厭惡的臭水溝呢?到底是什麼改變了它,讓眾人不願再親近呢?

 

河道上的垃圾由於不易發現與清除,日積月累下勢必會累積驚人的數量。然而許多河川貫穿城市連接海洋,垃圾總有一天順著水流進入海洋。因此需要調查流進海洋的河川垃圾量、垃圾堆積最多的地方等資訊,只要提出實際的數字與佐證相片,即可供政府參考並進行「有效率的移除」,也能提醒大眾一同關注河川、守護河川。

 

荒野於2019年正式啟動「河川廢棄物快篩調查」,期望讓「數字」來幫忙河川來說話。

 

本計畫預計從台灣主要溪流開始,透過培訓各縣市的調查員,獲得各河川的垃圾總量及種類並用影像紀錄河段的狀況,期望未來結合民眾,企業與公部門的力量共同辦理活動帶領民眾認識河川與清除垃圾。讓大家一起守護河川,保護海洋。

歷年調查

2024雲林北港溪

雲林北港溪是孕育雲嘉平原農業發展的重要灌溉河川,2024年透過川廢調查完成河岸段(包含北港溪、虎尾溪、雲林溪、梅林溪、林仔頭溪)及出海口共計226.5公里的踏查行動,總計發現 922,082公升垃圾,以每袋14公升垃圾換算,河岸段平均每公里313袋(扣除47公里無法調查河段)垃圾汙染程度為D級(髒亂),海岸段平均每公里643袋垃圾汙染程度則升至E級(超髒)。

 



 

調查河段長度 → 226.5 公里
統計垃圾量  → 65,863 袋(1袋=14公升)
垃圾熱點   → 北港溪近出海口段、虎尾溪、雲林溪交界
熱點說明   → 80%垃圾集中於9%河段

 

 

 

① 塑膠瓶罐容器佔23.1%
② 塑膠袋(含食品包裝袋)佔20.4%
③ 成袋垃圾佔14.1%

 

 

 

調查結束後,協會拜訪第五河川局,說明北港溪河川廢棄物調查成果,並針對熱點位置與清運執行細節進行討論。隔年 3 月 20 日,受第五河川局邀請,前往北港溪出海口及近海口段,確認全流域垃圾量最多的集中熱點清運狀況。

 

現場可見清運廠商與工作人員正將廢棄物一袋袋裝入太空包,並以人力方式撿拾紅樹林旁堆積的垃圾。在公部門的積極協力下,該處主要熱點已大致完成清運作業,顯著改善環境狀況。

 

河川的整潔與永續,需要你我共同守護。讓我們攜手努力,為保護水域環境盡一份心力。

 

 

  

本會自2003年起,長期於全台各地執行淨灘,並以ICC表格紀錄廢棄物品項及數量。每年分析下來的數據顯示,瓶蓋或寶特瓶自2016年以來都是前一、二名,2024年寶特瓶數47,606個,2023年67,076個,且數量通常比第三名還高出至少一倍。

 

國際海漂瓶罐早已不稀奇,經過兩年的瓶罐調查,有來自巴西、模里西斯、瑞士、埃及等國家,東南亞及中國瓶罐更是海邊常客。如此與民生貼近的產物,造成海洋生態相當的傷害,本會將藉由調查瓶罐來源比例,以數據來凸顯此汙染問題。

推廣活動申請

→ 點我申請 ←

2024瓶罐來源比例

 

2025海洋守護行動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