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荒野地球守護行動-守護生物多樣性
「生物多樣性(Biodiversity)」一詞,最多人引用自1992年於巴西里約熱內盧舉行的聯合國環境及開發大會(World Commission on Environment and Development),該大會共168個會員國簽屬「生物多樣性公約」(Convention on Biological Diversity),並於隔年12月29日生效,期望減緩全球生物多樣性的喪失。
自然界發展出了很多不同尺度的「生態系統」,例如森林、海洋、陸地、草原、島嶼…等,這些大尺度的系統則還能再細分更小尺度的系統。台灣由於多變的地形因此在「棲地多樣性」的程度非常高,也因此造就了豐富的「生物多樣性」及「基因多樣性」。
為了守護台灣生物多樣性,荒野積極於全台建立11個分會,並於各地推動環境教育、棲地守護與相關倡議活動。
|
|
荒野於全台各地的棲地守護行動多樣,今年主要針對以下三種生態系統做介紹:
|
|
淺山有別於高山,是大約800公尺以下位於鄉鎮與高山之間,是容易抵達的區域,同時也是很多生物的活動空間。荒野桃園、新竹、花蓮及台東分會也分別針對稀有的艷紅鹿子百合、金線蛙棲地、台灣狐蝠及臺灣無尾葉鼻蝠進行相關專案。
|
公園是民眾高度使用的場域,而公園內的生態也與我們距離更近、關係更佳緊密,也更需要我們的關注及守護。因此荒野在台北、雲林、嘉義等分會於都會區分別進行台北樹蛙及諸羅樹蛙的保護行動,台中分會也於城市公園內長期守護荔枝老樹群。
|
\活動介紹/
荒野的自然體驗活動,有別於其他旅遊團體所進行的模式,跳脫一般單純的解說方式,著重於深入的體驗,發展出一種互動式、體驗式、分享式的活動,強調人與自然、人與人、人與自我之間的聯結。荒野認為最好的解說,便是將民眾帶到大自然裡,讓自然去感動他。 |
2016年首次由美國發起,希望透過競賽的方式鼓勵大家探訪城市中的生物多樣性,只要將記錄到的物種照片或錄音上傳至iNaturalist 平台即可參加! |
您也希望為環境努力,但是在節能省電上除了隨手關燈以外,不知道還可以怎麼做嗎?在台灣用電量高峰的夏季6月到8月,透過活動提高大眾對於用電的意識,荒野保護協會準備了系列活動,與你一起節電救地球! |
守護自然棲地就是守護野生動植物的家,棲地工作包含外來種移除、水鳥灘地營造、手作步道、保育中心棲地維護等,報名不需要任何經驗,現場都會有專業夥伴解說與指導,在守護棲地的同時還能學習到許多可貴的生態知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