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見荒野棲地的故事—荒野27周年年終募款


 #聽見荒野棲地的故事
【荒野1號地的經營及管理】聽閱土地上的微革命影展

        荒野1號地,在累積多年夥伴捐贈的購地基金,2017年終於找到「資金足夠」、「地目符合」、「具守護意義」的土地,座落宜蘭縣冬山鄉武荖坑附近、面積1760.67平方公尺、地目為林地的法拍地,經過常理會、理監事會及會員代表大會一致同意,啟動購地順利得標,2018年2月28日拿到珍貴的土地所有權狀,荒野保護協會終於購置了第一筆土地!

        每個月一次在荒野1號地進行的調查,都會登在 @inaturalist 平台中。今年(2022)已累計到7,582筆記錄,1,102種物種,其中有586種昆蟲、274種植物、蛛形綱生物102種及30種鳥類。除了透過常觀察到的動物排遺、棲息洞穴及啃咬的食痕,為了進一步判別種類,還安裝紅外線自動相機,開心地記錄到山羌、台灣彌猴常到此覓食、遊憩;野豬、赤腹松鼠、翠翼鳩等經過;保育類的穿山甲、食蟹獴、白鼻心、鼬獾、麝香貓、藍腹鷳、黃喉貂也在此生活,看到生物可以在自然棲地裡快樂地生活,「購地守護」、「棲地調查」的一切辛苦都有了意義。

        透過購買,擁有荒地的監護權,讓大自然可以自己經營自己,荒野宗旨中看似簡單的句子,要達到購地目標,得要多少機緣才能促成一次機會。

        至今我們有了荒野1號地的購地案例,也有幾處長期租借、接受委託的棲地持續經營著,今年6月,一家認同荒野理念的企業,將位於汐止山區的土地捐贈給協會,成為荒野2號地,當地志工開始定期進行觀察記錄。我們期望能取得更多的土地管理權進行實質圈護,邀請大家一起來為環境盡一份心力,期望很快能有荒野3號地出現。
 
 
【打造水鳥天堂的五十二甲濕地】聽聽PODCAST
 
        五十二甲濕地每年到了花季,就湧入大量人潮來欣賞開花盛況。4─5月是白色珍珠般的風箱樹花,6─7月的夜晚是如煙火般的穗花棋盤腳,從初春到盛夏,五十二甲濕地的花景令人驚豔!
 
        五十二甲濕地原為宜蘭縣冬山河舊河道,地勢低窪,總在大雨或是颱風過後積水,水中含有大量有機質和微量元素,是良好的水田環境和濕地生態,每年冬天吸引大量候鳥來此棲息。2009年內政部公告五十二甲濕地為「國家級重要濕地」。
        
        這裡生態豐富,更是珍稀的「百年風箱老樹」與「穗花棋盤腳」原始棲地,種這些樹在田埂土堤有護堤的作用。然而為節省田埂除草及整埂工作,水泥化工程像瘟疫般地全面進行,田埂上的老樹成了工程下的犧牲品。不忍老樹就此死去,不忍文化就此斷根,荒野投入搶救風箱老樹,與在地耆老們將隆恩橋段的百年風箱老樹移植到五股圳旁,也沿著五股圳扦插穗花棋盤腳。完成工作後,耆老們帶著滿足的笑容說:「我就是想讓子孫們看到以前五十二甲美好的樣子!」感謝當年有大家的協力搶救,如今還能見到花景盛況。
 
        五十二甲濕地內有91%為私有土地,我們期待人與自然共存共榮的景象,既維持自然棲地的生物多樣性,也兼顧農民生產及生活品質,於是自2009年開始嘗試推動友善耕作,努力找尋願意出租農地的地主與願意以友善農法耕作的小農。至2019年開始契作友善稻米,今年租賃5.6分地嘗試種植友善蓮子。也曾在租賃的1.3甲水域中試種菱角做為經濟作物,營造水雉的棲息環境。建置人工生態浮島,並種植水耕蔬菜,提供水鳥棲息使用。因為我們的努力,蒼鷺、大白鷺、紅冠水雞、黃鶺鴒等水鳥也出現在浮島上,更開心發現有紅冠水雞來築巢下蛋。荒野保護協會藉由執行綠色三生(生態、生產、生活)計畫,推廣「吃飯顧棲地」的理想,希望有更多農友與地主的響應,營造五十二甲濕地成為人與鳥的共食天堂。
 
        面對濕地內土地開發的問題,除了推行友善農耕、營造水鳥棲地,協會也實踐公民科學家的理念,發動志工進行鳥類調查、水生生物調查和植物普查等,累積此區域的生物資料,長期監測環境變化及累積數據,分析出來的生態熱點資料做為棲地守護和後續經營管理之重要指標。也辦理各項環境教育活動,如自然體驗、工作假期、農事體驗、食農活動等,期望讓更多人了解棲地守護對於物種保護乃至於人類生存環境的重要性,進而願意一起加入守護土地、保護環境,留住五十二甲濕地這塊美麗的水鳥天堂。
 
大地母親從不說話,而有一群人用心聽見她,並化為行動。
棲地守護,有你有我!荒野27周年年終募款,邀請你支持荒野,也歡迎公司行號一起響應支持!https//neti.cc/GAykMNO
        
更多荒野棲地故事,請點擊下圖進入荒野Facebook官方粉專閱讀
#聽見荒野棲地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