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川:100%台灣製造的垃圾

圖/文:何以琳<企劃部專員>

九月,進入秋分前,參與由台中分會舉辦的筏子溪常態性淨溪活動。近幾年來,「淨灘」在台灣吹起一陣風,不管是企業CSR、學校服務學習或是個人理念促使等,人人都想參與在其中。那這些活動,真的能使環境變更好?改變每個人的想法?或是減少垃圾的產出嗎?這些疑問一直都存在著。

不單只是撿垃圾,還要將垃圾分門別類

一早,就在筏子溪旁的公廟會合,志工們專業的講解要如何操作淨川。迅速地分好組別後,立刻前往淨川地點,絲毫不浪費時間。

淨川除了撿垃圾,還有一件重要的任務,就是利用ICC表格做紀錄。除了垃圾能分門別類,其最主要是能夠知道哪種垃圾量最多。在這講求數據會說話的年代,有了數據才能精準地進行議題倡議或是政策修改。在淨川的現場,可以看到三群人分別進行不一樣的事情:一群人在撿垃圾;一群人分類垃圾;一群人記錄垃圾。比起單純撿垃圾,三道程序確實更加繁瑣,但也因為有紀錄,才能夠更加了解「淨川」這件事情。

淨川:100%台灣製造的垃圾

在開始前,專業的志工帶領大家,特別強調今天撿得所有垃圾都是「臺灣人自己造成的。」對耶,過去淨灘的時候,都能夠看到來自中國大陸的寶特瓶、東南亞的零食袋及裝有黃色液體的罐子。海洋,是全世界的人共同需要維護,當然包含全世界的人製造的垃圾。

淨川,很重要的一點就是,我們自己製造出來得。在台中,飯後運動就是會在溪或川旁邊散步。我想原本概念應該是想要變成一條生態廊道,當飯後走在這廊道,與身旁的人享受這精心時刻,偶而能聞到花香或是聽到蛙叫聲,這般景緻是多麼平凡而美好。但很不幸,今天放眼望去,卻看見許多的垃圾在石頭上、草叢中或是路旁。

魔鬼藏在細節裡,垃圾卡在石縫底

與海邊垃圾不同的是,在淨川撿到的垃圾幾乎都是人為刻意丟棄的,像是在草叢中撿到一大袋衣物及包包、蓮蓬頭,還有各式各樣台灣出品的垃圾、啤酒罐等,還有許許多多的垃圾(塑膠袋)會卡在草叢中,所以需要費一點力氣將草撥開後,撿拾垃圾。也因為溪或川旁邊都是石頭,而不是沙子,所以也會有許多小垃圾會卡在石頭縫,除了要搬開石頭,還要靠蠻力與垃圾拔河。這些都是進行淨川比較困難的地方!

小孩問:「好多垃圾,好熱。」

志工聖甲蟲:「對啊,但如果我們多撿一些垃圾,就可以避免一些動物吃到垃圾,說不定還能救一隻海龜,你不覺得很好嗎?」

這一句對話,就發生在淨川的過程中,對於小朋友而言,垃圾真的很多,當天的天氣也真的很熱,不曉得小朋友會來參加的動機是什麼,是爸媽要求?還是閒來無事?或是其實自己也有興趣?但至少志工的回應,能埋下一顆小種子在小孩的心中,彷彿在告訴小孩:「你所做的事情是有意義的,不是徒勞無功哦。」我想,這也是淨川另個重要的目標吧,透過環境來進行教育。

手不只拿來打字,也要學習做事

今天的活動,我們總共撿115公斤的垃圾,數量最多的是免洗餐具!過去在淨川第一名是塑膠類(佔99%),第二名則是菸蒂。淨川,能夠避免垃圾流入海洋,流入海洋就有可能造成生態破壞、垃圾旅行到全世界及生物吃進肚子裡。

在這人人都是自媒體的時代,輕而易舉能夠對這看似雜亂不堪的地球放下自己的評論,擁有言論的自由,是我們的權利。但如果更能夠溫柔地對待我們的地球,是不是為更有幫助呢?在下評論以前,先實際行動,這樣是否更能夠改善我們的環境,讓我們更有力氣與這世界和平相處?瑞秋卡森在《大藍海洋》中提到:「我們的生命,也起始於母親子宮內的迷你海洋」。我們的體內,也帶著一部分的海洋,我們與環境是如此密不可分。而我也還在學習,如何成為有行動力的公民!


雖然這篇是在講淨川,但如果還不了解ICC或是淨灘,非常歡迎來看展「荒洋野草」11/21-11/24松山文創園區 藝異空間 會有詳細的介紹!詳細請掃QR CODE!

附加檔案大小
326_dan_ye__1105-13-14.pdf3.36 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