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眾應提升氣候變遷調適觀念,政府則須制定因應氣候變遷相關法案
延續台灣島嶼生物多樣性之特色,荒野保護協會呼籲:
民眾應從減碳觀念 提升為氣候變遷調適觀念,政府則須制定因應氣候變遷相關法案
全球響應國際生物多樣性日已邁入第14年,今年呼籲主題為「島嶼生物多樣性(island Biodiversity) 」,荒野保護協會特別選定此日公布4月份地球日「4/19全台同步自然觀察」調查結果,並對為期三月的「地球倡議」做總結。從2月份起至4月,荒野保護會以關注氣候變遷對棲地之影響為基礎,將每年持續響應的環保倡議活動,串連為長期守護行動-《地球在甦醒:從天空到土地》:首場行動,3/29晚間於高雄愛河起跑,千人夜跑與世界150國共響「地球一小時」;次場行動,從2月至4月於全台11縣市進行「民眾對氣候變遷與棲地守護認知」街訪,動員百位志工共獲2,157份問卷,做為落實法案推動民調基礎;最終行動響應地球日,在4/19於荒野保護協會持續關心的32處棲地進行「全台同步自然觀察」,收集匯整生態數據,以達成棲地守護使命與任務;3月至5月間於全台各地舉辦超過100場生態講座、50場以上自然體驗及工作坊等,共計影響3,000名民眾。荒野保護協會期望透過守護與教育兼具的行動,向民眾傳達氣候變遷對於棲地帶來的影響與衝擊,同時呼籲:「民眾應從減碳觀念提升為氣候變遷調適觀念,政府則須制定因應氣候變遷相關法案。」
荒野保護協會指出,節能減碳推行自今將近十年,關燈行動已深化民眾內心,然而全民對於氣候變遷調適認知仍有限。3/29「地球一小時」號召千位民眾沿愛河「為棲地而跑」,身為環保團體以環境友善考量設計於活動中,像是全程以箱水代替瓶裝水、路跑紀念T-Shirt之布料材質選用環保咖啡紗材質、以不織布號碼布取代傳統塑膠材質,並邀請民眾寫下氣候變遷承諾、以完賽證明紀念章取代完賽證明證書與路跑獎章等。同時透過教育園遊會及生物裝扮活動,讓民眾認識氣候變遷調適,並推動棲地守護之理念。國際地球一小時行動,也於今年從關燈形式轉變為長期實際的環境守護行動。
因應氣候變遷,荒野保護協會推動大規模「民眾對氣候變遷與棲地守護認知問卷」街訪,呼籲政府應更積極推動通過溫室氣體減量法(草案),而非停滯不前。根據問卷結果指出,民眾觀念與行政院國家發展委員會建立的氣候變遷調適入口網,期待民眾具明確認知的情形存有落差,不到半數民眾具有氣候變遷對棲地影響之認知,僅有42.5%受訪者認知氣候變遷會造成外來種入侵,霸占台灣原生種的居住環境。此外,卻有57.5% 受訪者認為氣候變遷能夠改變棲地,適合更多生物居住,提升生物多樣性,顯示政府對於民眾相關教育仍有進步空間。荒野保護協會表示:期望在溫室氣體減量法草案第四章-教育宣導,扮演將資訊及知識推廣於民間的重要角色。同時,荒野保護協會強調:草案中第四條及第六條-等和減量期程之相關條文,應須廣納意見並進行更縝密討論,避免淪為空泛不具實質效力條文。
自2000年起荒野保護協會加入地球日陣線,從過往單場響應活動、棲地工作與營造,至今年「全台同步自然觀察」,透過紮實的資料累積,匯集生態數據,以達成棲地守護。4/19單天共計264位荒野保護協會棲地志工,於持續關心之32處棲地進行半日生物調查,總登錄1,802筆生態資訊,記錄到植物626種、鳥類50種、昆蟲209種、兩棲爬蟲類27種、哺乳類1種、水生生物52種、其它類群生物59種,共計1,024種生物。在細項分類上,草本植物共獲251種、喬木共159種、蝶蛾為93種三者為最多元。以物種名錄記錄量分析,台北大崙尾山步道記錄266種最為豐富、花蓮玉泉寺步道109種為次、馬太鞍溼地教育中心記錄104種排列、第三台北中強公園100名列第四。根據統計結果分析,顯現出台灣島嶼生物高度多樣性之特色。
荒野保護協會再次呼籲政府應儘速進行因應氣候變遷之相關教育並完善法源,減少政府語彙與民眾認知之落差;同時民眾應思索讓土地恢復生機、讓棲地生態達到平衡的方式,否則近年來氣候變遷所帶來的極端氣候對棲地影響極大,自然棲地遭受人為、天災等因素破壞,生物因而消失案例層出不窮,嚴重影響台灣生物多樣性,最大的受害者還是回到人類身上。
【聯 絡 人】何芝迎/荒野保護協會媒體宣傳部專員 0912-057-563
謝祥彥/荒野保護協會棲地守護部副主任 0937-112-470
附件一、民眾對氣候變遷與棲地守護認知問卷 結果統計表
附件二、溫室氣體減量法(草案)大事記
附件三、2014地球日「全台同步調查」結果圖表
附加檔案 | 大小 |
---|---|
attachment1.doc | 109 KB |
attachment2.doc | 56 KB |
attachment3.doc | 145 K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