鬧區也有海波浪?「親清海洋,我的母親」街頭藝術展
我們正在做的事:
無塑海洋
文/張永祥(荒野保護協會公民教育部海洋專員)、圖/荒野保護協會
漫步在臺北信義新天地的行人徒步道,玻璃櫥窗內映入眼簾盡是充斥高檔名貴的奢華,然而,有一幅深藍的巨圖竄在琳瑯滿目的鮮豔廣告中,若佇足凝視,也許還能感受到陣陣的波浪聲,沒錯!歡迎來到「親清海洋,我的母親」街頭藝術展。
海洋街頭藝術展是來自美國紐約的華裔環境藝術家La Benida Hui(許沁雯)所策劃,透過大圖輸出和展架排序的方式,將海洋情境建置到鬧區步道,但是繁華的商業區和海洋有什麼關聯呢?5月的母親節,熙攘街道中不乏許多人帶著母親踏街,或是尋買精美禮品回家孝敬母親,感恩偉大的媽媽,但是我們卻忽略孕育生命的重要推手-海洋母親。
美國海洋學家席薇亞.厄爾(Sylvia Earle)曾說:「沒有水,就沒有生命;沒有藍海,就沒有綠地」。世界萬物都源自於海洋,其實海洋離我們不遠,甚至海洋裡還住著人類的親戚,同屬哺乳類、懷孕周期與人類相似的大翅鯨,一夫一妻的配偶型態,孕期約10個月,每次生1胎。雌鯨哺乳期間提供一切營養只為鯨寶寶長大,而它本身卻有很長時間禁食,直到幾個月以後才會再度進食,母愛精神展現無遺!
猜猜看,每年的11月到隔年3月都會有生物在臺灣東部外海進行洄游,也許你沒看過它,但是你一定無法抗拒以它為美食的生魚片,是否有頭緒了呢?這位海洋遊俠黑鮪魚不僅是海洋的洄游生物,更像臺灣漁民的母親。以往物資缺乏時代,黑鮪魚許多漁民一家子的溫飽的保證,而國人得以攝取額外蛋白質的機會。只是,人類長年累月的需求逐漸地大於族群恢復的數量,造成黑鮪魚的生存危機。讓我們想想,過去黑鮪魚是人類的生活保障,宛如母親無私的付出以滿足小孩的需求,如今小孩長大,卻顯得貪婪而忘卻反哺之情,反倒利用高科技的捕獵技術扼殺黑鮪魚的生存機會。如果還希望我們下一代能夠看見魚王,就要減少海洋野生魚類的依賴,降低海洋生物鏈的干擾,選擇常見魚類或養殖魚,落實永續海鮮才算是對魚王的感恩回報喔!
透過「大翅鯨親子嬉戲圖」和「消失中的魚王」的故事,居住在水泥建築的你,是否感受到人類和海洋密不可分的關係呢?其實,街頭藝術展不僅以海洋明星動物作為主角,另外還打造出「名人彩繪『十』尚T-shirt」的展示步道,包含Janet、方文山、四小折、拉馬、苗可麗、張鈞甯、張懸、喬喬、焦聖偉、賴聲川共十位愛海名人提筆創作,透過細緻的構圖中勾勒出對海洋的感謝,娓娓道出關懷大海的故事。創作內容以海洋生物多樣性、人海關係、魚類資源耗竭、海洋廢棄物及淨灘行動等海洋保育概念,更有創作者將插圖與文字說明結合,描述無塑生活的實際做法。根據每年全台淨灘活動統計,海廢垃圾前五名依序是:塑膠袋、免洗餐具、浮球保麗龍、菸蒂、瓶蓋,其中,塑膠垃圾在海洋垃圾中的比例超過80%!在臺灣產生的垃圾經過洋流漂送到5,000公里外的中途島,無辜的信天翁卻將塑膠誤以為是食物,倘若信天翁照單全收「垃圾食物」的狀況下,估計每年大約有5噸重的「塑食」被小信天翁大快朵頤導致一命嗚呼,享受塑膠便利性的你我,反而成為這場悲劇的幫兇。
海洋浩瀚無涯是所有生命的搖籃,孕育萬物的母親。為了讓萬物呼吸,她辛勤製造空氣中70%的氧氣、為了讓地球不會發燒,她盡力儲藏地表90%的二氧化碳;90%生物都在棲息在海洋;海洋最深處的壓力約等於一人舉起50架超大噴射機;如果是準備降落地球的外星人,它有60%的機率降落在海域;如果所有海水都被拿來提煉礦物,每一個地球人可以分到4公斤的黃金;每年約有6億4百萬公噸的垃圾被投入海中,大約有70%的垃圾將永沉海底;每年約100萬隻海鳥因為誤食海洋垃圾或纏繞致死。上述內容僅是「海洋小學堂」的一部分,還有更多海洋秘辛值得探究,人類對於海洋究竟了解多少,就讓小學堂帶領大家一探海洋生命小冒險與大危機。
五月溫馨的時節,荒野保護協會和您分享過去海洋守護的成果、十位愛海名人彩繪的T恤與文句,讓我們一起站在巨幅的大翅鯨母子旁,感受大海壯闊的生命力,心懷感恩,許下守護海洋母親的承諾並身體力行。若錯失此次街頭藝術展的朋友也別覺得惋惜,「親清海洋,我的母親」環境藝術展於世界海洋日6月8日至9月5號間,於基隆海洋科技博物館隆重開展,歡迎大朋友與小朋友攜手前往參觀,把大海的事視為己任,一同保護海洋母親!
附加檔案 | 大小 |
---|---|
荒野快報266期第8~9頁 | 4 MB |